食品包装的方法(6篇)
食品包装的方法篇1
关键词:文化程度;食品卫生;安全
中图分类号:R15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5-0705-0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相关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在包装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规模、产量、物理机械性能、耐高低温要求、抗介质侵蚀等方面,对包装材料本身的卫生安全性能却还不够重视,食品包装材料对人们健康危害日益严重。笔者通过对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卫生安全认识的调查,了解桂林市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认知程度,为开展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桂林市400名不同文化程度市民。
1.2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分别在甲天下广场、中心广场进行调查。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5份,有效份数为391份,有效回收率97.75%。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并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PEMS3.1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Ridit分析。
2.结果
2.1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认识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认识情况不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比中小学文化程度人群认识程度高(P
2.2对食品包装危害的了解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食品包装危害的认识情况不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比中小学文化程度人群认识程度高(P
2.3对本次食品卫生安全调查支持情况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本次食品卫生安全调查支持情况不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比中小学文化程度人群支持度高(P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认识情况不同,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相比,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知情情况较低(P
目前,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对食品包装的生产、经营、贮存、使用等进行了规定,但在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检验监管方面尚未形成一整套的工作体系,消费者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安全知识缺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相比,中、小学文化程度对包装材料危害的认识较低(P
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群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相比,对食品卫生安全调查支持度低(P
食品包装的方法篇2
近日,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的“过期肉”事件,再一次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忧心忡忡,而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也不免会引起人们对其安全性的顾虑。在很大程度上,食品包装已经成为食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食品包装生产链上的企业来说,为提升食品包装这把“安全锁”的作用,应对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及检测这三大因素给予高度重视。
在包装材料方面。随着食品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呈现出多样化与功能化的态势,因此,我们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例如,选择冷冻食品的包装材料时,应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包装材料的卫生性、耐寒性、耐冲击性等因素。同时,在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食品包装也应向着低成本、外观新颖、使用方便等方面发展。
在包装技术方面。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食品包装技术需要解决两方面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根据产品特性选用合理的包装条件及包装方式,延长食品保质期;另一方面,食品包装应能承受运输、贮存、分配和零售等环节中的安全周转。近年来,打孔膜、MAP包装、微孔膜、纳米保鲜膜等保鲜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保持了果蔬新鲜、美味口感,还延长了新鲜果蔬的货架期。与此同时,在符合包装减量化设计的前提下,中粮集团通过试验找到了提高包装减量化后奶粉罐耐压强度的方法,有效降低了运输过程发生瘪罐的概率。
在检测方面。近年来,我国食品包装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比如有些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了非食品级原材料――荧光物质,这种情况在一次性纸杯、纸碗领域尤为突出。于是,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专业检测机构在检测方法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和努力,其中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通过不断优化试验条件,将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于包装材料的荧光物质检测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紧绷神经,可喜的是,随着人们对食品包装安全问题的愈加重视,许多人已经树立起“食品包装等同食品”的安全理念,为食品安全增添更多砝码。
食品包装的方法篇3
【关键词】DEHP;塑化剂;安全措施;危害
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首当其冲的就是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塑料包装膜(袋)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造成此类包装膜(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加入添加剂存在随意性,导致溶剂残留总量、苯类溶剂残留量超标;二是选用的原材料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目前,我国使用的接触食物的包装材料有多种,而塑料制品的用量最高。塑化剂(Plasticizers,PAEs)也称增塑剂或可塑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的助剂,也是环境雌激素中的酞酸酯类,主要用于塑料及其制品的生产,用来增加塑料包装材料的柔韧性、耐用性和延展性等。塑化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DEHP是小分子物质,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添加剂,存在于包装材料(盛放容器)中。当塑料包装与食品表面直接接触时,DEHP能够渗透迁移到食品中,造成对食品的污染[1]。
1、“塑化剂”造成食品安全事件
DEHP是6种允许用于食品级塑料包装材料增塑剂中的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在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含量高达60%[2]。目前塑料材料包装的食品占我国居民日常消费食品的比例逐日增高,最新科研调查显示,在市场销售中采用塑料材料包装的畜禽类食品、蔬菜、水果和干货中均检出DEHP[3]。
2011年5月24日,我国台湾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检查出“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含有“塑化剂”DEHP。2012年11月19日,媒体曝光我国某著名白酒品牌酒中检出“塑化剂”,“塑化剂”安全事件在国内的频繁爆发,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
2、DEHP在塑料包装食品中的迁移
斯洛伐克学者通过调查研究指出,DEHP污染物主要通过塑料包装食品进入人体[4]。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DEHP并不是塑料包装材料中DEHP的总含量,而主要取决于由塑料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DEHP的浓度[5]。吴惠勤[6]等采用GC-MS方法检测广东市场中不同类型的塑料包装食品1426个,检出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中DEHP的检出率最高。中国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对广东超市中56种方便面和25种方便米粉(包装均为塑料包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EHP的检出率高于50%。
3、“塑化剂”的危害
DEHP分子结构类似于人工荷尔蒙,所以塑化剂又被归类为疑似环境荷尔蒙,对人体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一旦DEHP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由于其性质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便会积蓄在人体脂肪里不易排出体外,从而导致人体内残留高浓度的DEHP。研究表明,人类长期接触DEHP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影响生物体生殖机能,造成流产、天生缺陷,对男性的影响相对更大,可使男性数量减少、形态异常、损害,严重时可能会引发恶性肿瘤、造成畸形儿。
4、“塑化剂”检测技术的发展
卢春山等在2010年提出进一步优化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即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GC-MS分析方法,和GB/T21911相比,该法精度进一步提高,其中对于含油脂食品的检出限为0.5μg/kg,对于不含油脂食品的检出限为0.2μg/kg。李详辉等于2012年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获得了快速检测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方法,该试验以食用香精为检测背景,分别加入不同的塑化剂,测量了4000-12500cm-1内的近红外光谱,每个样品扫描32次,设定分辨率为4cm-1,将实验所得近红外光谱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从而能够准确区分食用香精中是否添加塑化剂DEHP、DINP,以及所添加的是DEHP还是DINP,正确率接近100%。该方试验为检测食品中是否添加塑化剂及其所加量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
5、食品中“塑化剂”的应对措施
5.1研发非DEHP的新型材料
如巴斯夫公司研发的新型环保塑化剂:环二烷二羧酸二酯,无生殖毒性,符合欧洲最新的2005/84/EC指令;丹麦丹尼尔斯科食品添加剂公司生产的新植物油基塑化剂(Grindestsoft-N-Safe)被授权在欧洲使用和销售。
5.2政府部门加大对DEHP的控制力度
虽然各国限制DEHP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遵循两个原则:其一,限制塑料中增塑剂的使用量;其二,限制向食品中迁移的最大允许量。我国也制定有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的使用卫生标准(GB9685-94),对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均作了规定,但尚未制定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因此,对DEHP进行食品卫生的安全性评价,制定食品(食用油)中DEHP的最大容许量及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是非常必要的。
5.3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预防
消费者应该尽量做到首先购买生产日期较近的塑料包装食品;其次注意贮藏地点应保持干燥、低温。很多家庭习惯将桶装油置于灶台旁以便取用,但是这种高温条件无形中促使DEHP等有害物质迁移量的增加;再次不要一味的追求塑料桶装食用油油量大实惠,可以选取较小的规格,在保质期内应该尽早用完;应该尽量减少塑料桶装食用油与空气的接触。
参考文献
[1]DongzhiRan,SongCai,HuilinngWi.etal.Di(2-ethylhexyl)phthalatemodulatescholinergicmini-presynaptictransmissionofprojectionneuronsinDrosophilaantennallobe[J]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2012,(7):6550-6557.
[2]张双灵,徐仰丽,土世清.食品塑料袋中DEHP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阴[J].食品科学,2007,28(8):341-344.
[3]谢利,李霞,张国柱等.食品及塑料内垫材料中增塑剂DEHP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特性研究[J].西女安学报,2011,27(1):83-87.
[4]姚卫荣.食品中酞酸聚酯类污染物的研究概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21-23.
食品包装的方法篇4
关键词食品包装食品包装安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作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近年国内外发生的多起与食品包装材料有关的事件,如聚氯乙烯(PVC)塑料薄膜风波、特氟龙不粘涂料风波、雀巢婴儿牛奶ITX污染事件、回收PC塑料加工饮用水捅事件随着“PVC保鲜膜”、“毒奶瓶”、“废塑料饮用水桶”、“一次性发泡饭盒”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焦点已不再仅限于食品本身,我们更多地开始关注食品的其他方面,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存在食品包装容器及材料的危害。
一、食品与食品包装的安全性
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双重意义,《食品卫生法》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定义:它是指“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材料”。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作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我们都知道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对食品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使食品免受微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危害因素的污染,并能防止食品中的风味、营养、功效等成分受到破坏;同时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延长了食品的保存期限。
二、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
包装的功能是由内包物的性质及流通环境和消费、使用要求决定的,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包装材料的功能发生了由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影响食品品质及货架期的因素分析。食品是一个多元的、活跃的复杂体系,与食品品质有关的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理化学变化等都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而外界一些条件如泪度、相对湿度等都会影响这些反应的进行。为了保证食品达到理想的货架期,就必须确定哪些因素是造成食品品质、风味、气味、水分甚至营养成分丢失的主要原因。包装后的食品发生的品质变化,是由其本身含有的营养成分决定的。引起品质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因微生物而引起的变质。食品经真空包装杀菌后,还会有微量的气体以及细菌残留。比如芽抱杆菌、枯草杆菌等,在121℃时也只能是受到一定的抑制,并末完全被杀死。杀菌后食品内的含水量、贮藏温度等都特别适合细菌的繁殖。尤其对于豆制品,因其蛋白质含量高,当pH值适宜时,便成了这类细菌的极好的营养基。
2、由于氧气、水分等造成的氧化、水解,使油脂酸败。食品中最不稳定的常量成分是脂质。因为不饱和度,脂质很容易氧化导致食品风味丢失,随着自身催化的自由基的产生,导致发生其他一些不好的反应,如维生素的丢失、颜色的变化和蛋白质的降级等。经过分析发现,影响脂质氧化速度的因索主要有食品周围的氧气、温度以及水分等。
3、因其本身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蛋白质变性。
4、因自身失水失重引起的品质的变差。产品在贮藏过程中,受周围环境比如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气压等影响,水分极易通过自然析出或呼吸作用而损耗,进而影响到产品的组织结构、色泽和风味,使产品价值降低。随着水分蒸发的加剧而导致的微生物的危害,最终造成了产品的腐烂变质。
5、杀菌方式的影响。杀菌是微生物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目的是杀死包装产品内已存在的微生物。保质期的长短与杀菌的形式和程度等因素有关,在辐照杀菌、微波杀菌、高温高压杀菌等杀菌方式中,以高温高少压杀菌方式综合效果最好。
6、包装物及包装方式的影响。对于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制品来说,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蚀,所以需要进行真空包装。这就要求所使用的包装物应具备耐蒸煮性;特别是,氧气可氧化豆制品中的油脂,产生酸败,并为细菌繁殖提供便利条件,这样就需要所用的包装材料也应具备优异的阻隔性。也就是说,包装物的选择决定着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色、香、味等品质的优劣。
7、加工过程的卫生情况。加工后的产品微生物含量很低,包装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就构成了成品微生物的主要来源。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包括操作人员个人卫生),能有效减少二次污染。
8、防腐剂的添加适当添加防腐剂,能一定程度延长保质期。
三、食品包装安全的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食品包装法规和检测方法。我国已经具有了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部门的监管还要建立在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先进的检测手段上,有一些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是上个世纪制定的,都需要进行完善和修改,指标的高低、检验项目都已无法适应现在产品的安全要求。目前,一些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也是层出不穷,可能给一些不法企业以可趁之机,现有的老标准对新材料的检测也不再合适,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新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机制,针对这些现状,加速现有标准的修订和更新。
(2)加强政府监管。要想切实保证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要通过政府的监管让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占领市场,光靠企业自觉是不够的,必须有政府部门的监管,对于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勒令停止生产销售,应逐步建立年审,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等措施,食品包装工业作为食品加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对小企业、家庭作坊的监管力度和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严重者应予以取缔。
(3)强化企业自律。要保证食品包装的质量安全,首先要从企业入手,产品质量归根结底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强化生产企业为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自律行为。要求企业从原材料的选购和确认,切不可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甚至使用廉价劣质的原辅料,生产过程的工艺、质量控制,必须形成不可漏缺的管理机制。
四、结语
由食品包装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只有全社会加以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方能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刘浩,赵笑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
[3]黄大川.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07,4:188:
食品包装的方法篇5
关键词: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75-02
近年来,我国的出口食品常常因为受到技术的限制而出现了包装质量的问题,从而遭到国外海关的封杀,进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说明了我国的包装技术还有待改进。我国的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和使用量都十分巨大,尽管我国对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都有很多的规定,但是我国的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厂家仍采用有毒有害物质,尤其还用废旧材料进行食品包装,容器的生产。本文是对食品包装卫生和安全隐患有效的进行了叙述,希望对国内食品界有所帮助。
1食品包装卫生安全研究现状
近年来,食品因为食品包装而出现了食物中毒的事件高幅度的出现,使社会的建设有失和谐。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食品包装膜的抽查结果说明了专用食品包装袋不合格率高达15%,近年来各地包装袋的合格率仅50%。
食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食品包装,就是说将食品用包装材料,容器利用包装技术密封起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使食品能够在运输和贮藏中将原始成分和营养保存,如此食品就有了保护,在接下来的贮藏销售,以及自身价值上就都可以有好的运用。食品包装包括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两个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指出,食品包装材料包括“包装、盛放食品采用的纸、木、竹、金属、陶瓷、搪瓷、橡胶、塑料、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接触食品的涂料等等。”而我国当前食品包装行业却是不容乐观的。包装材料作为食品的外衣在原材料,辅料工艺等的安全性对食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而如今塑料制品是当今食品包装的主流,它们在受到一定的环境和温度,就会发生物理反应,从而使其中的物质渗入食物中,从而影响人的健康。
2食品材料包装中的安全隐患
2.1包装材料自身缺陷
食品包装采用的最普遍的材料就是塑料,塑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而塑料制品中残留的有毒单体,裂解物就会对食品产生危害,为了改变塑料制品的使用性能,在塑料生产中加入了相应的添加剂例如剂,稳定剂等,这些添加剂在一定条件下会从聚合物中脱离进入食品,对食品造成污染。
另外,还有些企业生产塑料包装,为了赚取大量的钱财回收废旧塑料垃圾,医院废弃物和农用薄膜然后对其进行加工,有的还不进行消毒处理,就直接变成了食品包装材料,这些再生塑料虽然在加工中经过高温处理,但是使用这样的塑料会引起食品遭受巨大的污染,从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而塑料包装中的稳定剂,增塑剂等有害物质并没有完全消除,长期使用,会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2.2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各种加工助剂
本文就介绍一次性塑料快餐盒包装材料,如今许多生产厂家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牟取暴利,在生产中大肆的使用工业碳酸钙,石蜡,滑石粉等被禁用的添加剂,这些物质在高温中就会进入到食物中,食品遭受到巨大的污染,长期使用就会使消费者消化不良,肝系统病变,还会导致胆结石,对身体产生巨大的危害。
2.3食品包装材料或容器生产的不规范
严重包装被我国绝大多数食品厂运用中然后在包装产品上打上自己的标志,食品企业通常选择成本低廉的食品包装的加工助剂,从而使消费者没有办法对包装进行识别,没有消费者的监督,食品安全隐患变得越来越多。
2.4包装印刷带来的污染
树脂型和溶剂型是传统的包装印刷油墨,作为食品包装印刷不可少的基本材料,成为了污染食品的源头,所以采用这两种油墨会带来大量的有机挥发物,重金属以及溶剂残物,消费者吸食后不易排出,长时间食用会引发癌症等疾病,而日本政府明文规定,食品包装材料禁用含苯物质,而欧美国家也做出了在食品包装中严禁使用含苯和重金属的原料。苯等残留量如果超标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另外,苯具有积蓄性,在人体内不断的积累直接使人体的健康受到迫害。
3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控制措施
3.1开发新型包装塑料
加大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要求,开发新型、绿色、可食性的包装材料。随着国际环境标准的开展和实施,人们的高度关注已经陆续落到新研发的可降解塑料。英国一家公司已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塑料食品包装,具有被动和主动屏障两种功能,有效的抑制了氧气的渗入,食品袋在遇到高温蒸煮时,作用仍然很强大。新包装袋能够延长食品的储存期,可以用微波炉对食品进行加温,尤其是对方便食品效果更好。
化学成分稳定的物质是该包装袋的主要成分,它可以使包装袋内的蒸汽消除;一种有抗菌作用的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在德国出现,它能够抑制细菌的滋生。它采用了最新的表面涂层技术,涂一层防腐抗菌材料在包装袋的薄膜上,从而替代用防腐剂,如此食品的卫生安全得到了提高。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新型包装塑料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2建立健全食品包装法规和检测方法
到目前为止关于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管理基本法律框架已经在我国初具雏形,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检测的方法还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有部分食品包装的卫生安全标准是在上个世纪制定的,因为时间期限太过久远,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指标的高低、检验项目和当前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都不相符。当前,伴随着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的层出不穷给一些不法企业赢得了机会,而现有的食品卫生安全老标准和新材料的检测不相符,所以相关部门应尽快的完善新材料的卫生安全性评价机制,并且还要加快现有标准的修订和更新。
4结语
在当今世界提倡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大环境下,只有开发低污染、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食品食品包装材料才符合现代的需要,这些新型健康、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不断具有抗震、抗压、防潮的作用,又具有回收再利用的作用,且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长远来看,这种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有更大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阳,甘平胜.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性研究概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9).
食品包装的方法篇6
[关键词]快消食品比较心理二次包装设计散装
快速消费食品满足了快节奏、多变化的城市生活需求,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消费的购买清单,品种多样、包装花哨的各种方便面、饼干、酸奶等等产品充斥着各家超市的货架。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快消食品行业面临竞争激烈,因此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快消食品包装上动起了脑筋。
一、快消食品的消费特点和销售方式刺激了消费者比较心理
1.食品的“快速消费、经常购买”特点降低了消费者的忠诚度。食品消费不同于其他商品消费,而快消食品作为加工好的即食产品,又有周转期短的特点,即便买了较多快消食品,也总会在一段时间内消费完毕,需要消费者经常性地购买。而进入快消食品领域的资金和技术门槛并没有多么高,从口感和营养等方面来说,很容易形成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竞争。因此,消费者很难形成较高的产品忠诚度,消费者在一定的消费稳定性基础上,选择快消食品比其他商品具有更高的随机性。2012年6月28日,贝恩公司联合市场研究机构KantarWorldpanel在北京了2012年中国快消品购物报告。报告中显示,消费者购买快消食品中除对婴儿配方奶粉、啤酒、牛奶等极少数品类表现出品牌忠诚行为外,在购买其他品类快消品时,通常倾向于在同一品类中尝试更多的品牌。比如,在饼干品类中,一般购买者每年购买6—7个品牌,而高频率购买者(某一品类购买频率最高的前20%购买者)每年则会购买10—11个品牌。往往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品牌。
2.食品的超市自选式销售方式使消费者的细致比较成为常态。由于收银机的迅速普及,自选式超市日益成为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销售的大本营,加之商品买卖过程中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越来越真正地拥有了消费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由于快速消费食品消费群体已经由最开始的儿童主消费群体逐渐向城市高收入青年群体扩展,这一年龄层的变化也使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得以理性而充分地实现,在购买过程中对快消食品的细致比较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
二、针对消费者比较心理所进行的食品二次包装设计
由于生产企业对食品包装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在食品包装形状、颜色搭配、图案选择等方面追新求异,食品包装上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色彩斑斓、明星助阵的包装早已不再炫目,很难有哪种产品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地突显出来。单纯的产品包装,已经难以增强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这就催生了针对消费者比较心理所进行的食品二次包装设计。
食品二次包装设计,就是在食品正常的包装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包装,这种包装比较简单,在不破坏原有包装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次包装,使该商品在与包装相近的同类产品的较量中脱颖而出,在消费者的心理比较上胜出一筹,进而实现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终极目标。
三、二次包装设计的几种常见形式
二次包装设计尽管简单,但其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我们通过几种常见形式来看看二次包装设计的效果。
1.捆绑赠品。比较对象常常是其他品牌产品。推出赠品是产品一个阶段内促销的常见形式,但把赠品作为一种长期销售手段,产品上始终都捆绑赠品,变化的只是不同时期的赠品类型,这种方式就是一种二次包装设计的手法。比如某方便面品牌,一年四季总是花样翻新地推出赠品,从塑料碗、玻璃盘、水杯到瓦罐……每一批产品总带着一批赠品,成为了一种固定模式,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倾斜着消费者心中的购买天平。
2.产品捆绑销售。这种比较对象常常是同一品牌的其他产品。产品捆绑销售利用了消费者“促销即降价”的心理惯性,给人一种“这个产品便宜”的心理感觉(很可能是一种错觉),从而达到了突出产品的目的。例如,某一品牌的萨其玛食品,总有某一款产品每两袋用胶带捆在一起,经年累月地摆在货架上,这一款产品卖差不多了,下次换一款产品,还是每两袋一捆,该品牌的每种产品都能轮到……这里丝毫没有“降价促销”的成分,而是一种高明的二次包装设计。
3.大包装套小包装。比较对象是完全相同的产品。既然消费者习惯于比较,产品在小包装的基础上,完全没有变化地合并为大包装的形式,但平均算下来,大包装中每一个小包装的价格却“略微低于”单一的小包装价格,或者正好相反。不管消费者怎么判断,如何选择,都是抓住了消费者习惯于比较,并且相信自己精明、理性的心理惯性,通过二次包装,促使消费者在完全相同的产品中进行了比较。
4.整个包装之内的“赠品”。最常用这种手法的要算酸奶品牌,8盒一联的酸奶,与“买6赠2”的酸奶相比较,容量也没有区别,却给消费者增加了比较的难度。还有“买3盒赠1盒”、“买4盒赠1盒”等等,都是在一个大包装之下的独立商品,却既不可以拆开来单卖,也不进行一个整体定价。道理很简单:口感相似容量相当的酸奶制品,如果不使用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的二次包装设计,消费者很快就能计算出每一盒酸奶的单价,各个品牌就容易陷入“价格比拼”甚至“血拼”,损失的是行业中每一个厂家的利益。
四、散装称重是一种独特的食品二次包装设计
之所以将散装称重归类为一种独特的食品二次包装设计,主要因为这里所说的“散装”休闲食品——小面包、小蛋糕、小包装饼干以及果冻等产品,货架上常常是有不同重量的包装存在的。散装的休闲食品,作为食品中最小的独立个体,满足了人们“想买多少买多少”的自由选择心理,“绝不多买”的“不浪费”心理。散装食品的二次包装设计简单极了,就是一个食品袋,但其关键在于按价格将不同品种散装食品分类,消费者在将不同数量不同类型的食品放入这一个食品袋的过程中,完成了食品二次包装,再按照价格称重、打价格签、封袋口,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满足感。
总之,对快消食品进行二次包装设计就是销售者想方设法地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方式,并使消费者有意无意作出心理比较,以期在产品不降价、不加量的前提下,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吸引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