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例(3篇)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范畴这个概念自古就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范畴”词条下收入了两个意义,其一是作为哲学术语的“范畴”的意义;其二是“范畴”的一般意义“类型、范围”。孔子有句名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提出的“正名”学说就是指所用的词语的语义范畴要有明确的外延和内涵,才能确保思想的准确表述和交际的有效进行。工艺美术的范畴是指其内涵和外延。工艺美术的内涵即概念的特征,是工艺美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工艺美术属于美术这个大集合中的一个元素,那么工艺美术区别其他美术的特征是什么?工艺美术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客观内容。一个明确的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反之,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它的外延是模糊的。大美术本身就是一个模糊集合,身为其分支的工艺美术自然而然地也具有这种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来自于概念的外延和它的内涵的模糊不清。
一、工艺美术的范畴
工艺美术是美术的一部分,是艺术与美术的复合,即美术带有工业性,工业具有美术性。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辉煌,且明显带有手工艺性,受到实际应用及物质生产的制约。而包含着工艺美术的“美术”则指的是诉诸视觉的造型艺术。欧洲10世纪使用美术这个词语时,泛指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运动前后也开始沿用,以后才逐渐以“艺术”总称,“美术”只是与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并列。
“工艺美术”一词最早出现在1920年蔡元培先生的《美术的起源》。蔡先生所译的“工艺美术”中的工艺是指手工艺,这就为以后此词概念的模糊性留下了隐患。工艺美术一词在1949年以前并不普及,解放后,工艺美术一词更多地用来专指手工艺,尤其是指50年代后专供出口的传统手工艺品。显然,这一概念与现在的工艺美术的概念是有出入的。传统工艺美术仅指手艺或手工艺。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很多产品就很难归结于工艺美术领域。在现代工艺美术中,如将现代设计都包含在其内,那么,工艺美术含括的范围是很广阔的。在各种设计领域,实用与纯艺术是兼而有之的。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外延相互融合,在现代艺术与设计领域,它们的差别是很模糊的。现代平面构成有时就象一幅现代绘画,立体构成简直就是现代雕塑。而很多现代雕塑,就是运用生活现成品。
对于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内涵,即工艺美术区别于其它美术的特征从古至今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就是工艺美术内涵模糊性的一个重要来源。普遍认同的观点中工艺美术的内涵是指将工艺与美完整地融合在一个过程中,而不是分成两个阶段,先美术后工艺,或是先工艺后美术;而工艺美术的外延则指的是各种手工艺。
二、工艺美术概念外延的模糊性
工艺美术是工艺与美术结合的最典型例子。手工艺的设计过程始终伴随着技术进程,每一刀一凿、一针一线,都是设计思维和创造新的美的形态的过程。这是纸面上的设计绝不可替代的。
我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解放后,由原轻工业部主管的就有十三个大行业六百四十个小类。工艺美术可大致分为日用工艺美术和欣赏用工艺美术,有偏重于应用的,如染织、陶瓷等,也有偏重于欣赏的,如玉雕、牙雕等。工艺美术区别各个小类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它的形象性,前提是使用物质材料,也就是说各个小类的差异在于所用材质的不同和精神内容的差异性。但是这点差异却在历史的推进中日渐模糊,物资材料在各大艺术门类中的使用已经更具多元,更加融合,边界更具有模糊性。材料如同媒介,是传达思想的手段,这是一个模糊集合,传统艺术以材质进行的分类仍然存在,但它们的边界已经走向模糊化了。
三、工艺美术概念内涵的模糊性
将工艺与美完整地融合在一个过程中,这就是工艺美术的内涵。与传统的造型艺术相比,当代艺术在物质材料的表现形式上更加综合化,艺术门类之间材料使用的藩篱已经被打破。在传统的造型艺术中,材料的使用在各门类中的分化是很明确的,你不曾见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把颜料涂得象水泥一样,把雕塑弄得象我们的生活用品一样,你也没有见过在罗可可绘画上绑上金属、木材等材料的。在传统的造型艺术中,材料的使用就象音乐中的乐器,钢琴、提琴彼此都会奏出优美的曲调。现代艺术中,彼此间的界线都被模糊了。美术中物质材料的模糊性表现在材料的使用不再拘泥于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的具体门类之间。综合各种材料的艺术形式在美术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人们以具体材料区别于具体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失效。
四、工艺美术概念的边界模糊
(1)工艺美术与纯美术的界限模糊化
大美术简单地分为纯美术与工艺美术,因此它们的关系应该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许久以来却被人划分成不同的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纯美术与工艺美术两者的关系日渐模糊,纵观以往历史上的知名画家,可以发现他(她)们不但是本领域的楚翘,还是相关工艺美术领域的专家,例如达芬奇、伦勃朗、阿尔玛塔德玛、毕加索等人。其中达芬其与伦勃朗的多才多艺不必多说,阿尔玛塔德玛则除了是维多利亚时期最杰出的画家之外还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稀有古物持有人、工艺美术品的收藏者,至于毕加索对于各民族工艺品(特别是非洲木雕)的爱好与欣赏,在其绘画作品的变形及装饰性中可见一斑。
纯美术与工艺美术之间的本质划分就美学本体的角度而言从来没有存在过,艺术本身就是相通的。纯美术与工艺美术共同附着在一个叫作美感的主体上,两者就像一个多面体上的两个面。囚禁在个人世界中闭门造车企盼成为大师的画家是可笑的,而缺乏制作技能与独特个性的优秀工艺美术品也是不存在的。纯美术与工艺美术的日趋交融已经有目共睹,对于在这一融合过程需要多长的时间,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完全合并、再次分化还是新事物的诞生,我们不得而知。
(2)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界限模糊化
有着悠久历史的“工艺美术”有可能是唤醒中国本土设计面向世界的重要源泉,中国不同思想、宗教、民俗、区域影响下的那些传统工艺,我们如果站在现代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发掘,将会发现其蕴含着巨大的设计文化价值,它们也会成为“世界的中国”设计的一种文化身份识别,而能为多样的世界消费方式所接受。因此,面对“工艺美术”,人们重新发现了它的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价值,在此前提下,“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不是截然分开的东西。与人民生活需要直接关联的室内环境设计、服装美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包装设计和日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等现代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工艺美术事业的主流。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是将生态因素与艺术因素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类别,对于人们来说,所具有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带来艺术审美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促进身心健康。用合适的设计思维方式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是设计者们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美和艺术美的最好途径。
设计思维方式对环艺设计作品的导向性表现原则
在如今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导向下的设计风格也有所不同,设计思维方式对环艺设计作品的影响并不是单一不变的。从环艺设计的地区限制、时代限制、类型限制等方面,都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设计思维方式往往适用于不同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
1.导向性的地域差异
在东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究其根源,在于设计背后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在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重视的是对规则美以及形态美的表现,通常以追求自由明快的思维方式,对环境艺术进行新颖个性的设计。而东方的环境艺术设计则相对来说有较大的区别,在设计中,更多的是遵循自然之美,讲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种环境艺术设计中,通常是以继承传统,保留自然原始风味的思维方式作为主体思路,来追求自然之美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西方环艺设计作品较为典型的代表为美国麻省伍斯特克拉克大学图书馆,以粗重的形体与富有线条韵律感的建筑风格,将环境艺术设计的形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东方环艺设计作品较为典型的代表则是河南开封依据《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景象所设计的清明上河园,继承了原有的自然风味,表现出传统清明时节的东方自然之美。在如今我国许多地方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将西方与东方的常用思维方式经过了一定程度的结合,各自显出了非常独特的设计风格。
2.导向性的多元化走向
设计思维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导向性已越来越多元化,在很多地方,环境艺术设计都融入了多种思维方式,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环境艺术作品当中,通常不仅融入了东方、西方的横向多远思维,还融入了过去、当今、未来的纵向多元化思维。在继承了本地传统文化基础的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外来文化或者新潮文化融入到环艺设计当中,最大程度地表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思维。如西安的城市布局,以现代建筑包围古建筑的风格,实现了古今风格的多元化。
3.导向性的受众面影响
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设计出来的环艺作品,由于艺术风格的不同,对人们会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甚至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一个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一些人来说,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就可能认为设计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就是观赏者的思维方式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逆向导向,设计者进而根据反馈到的观赏意见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环艺作品设计风格上的改变。
比如说北京客运西站的设计,许多人认为充满了经典复古气息,是很不错的建筑设计,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北京客运西站的设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一些建筑细节的艺术处理并不到位。这就是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所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设计者所应该设计的应该是受众人群最多的思维方式导向下的环艺作品。
设计思维方式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导向性应用原则
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引导人们对环艺设计的创造,就需要以大众的审美思维为主体思维,以大众的具体文化背景为出发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一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用适合于当地思维方式的风格表现来满足人们对环艺设计作品从生态、艺术、实用等方面的使用需求。
1.满足使用的原则导向
任何环艺设计作品都并不是简单的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其核心价值是人们日常活动的需求。比如说对于一现代居住园区的环艺设计,就应该将人们日常的活动放在首位,满足人们在日常闲暇之余的散步以及简单的运动等需求。特别是要注意空间的分割利用,尽量不要造成空间拥挤的感觉,否则会给人带来极为不好的压抑感,无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2.满足生态的原则导向
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其他艺术设计的最大区别就是其独有的生态性,在环艺设计中,生态美是必须具备的功能。对人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美带来的是生理上的健康保护,对人们具有很好的生态保健作用。环艺作品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应该从设计结构、使用材料、功能循环等方面对作品所具有的生态效果进行全面的考虑。
3.满足美观的原则导向
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品,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其具有审美性。通过不同的材料,不一样的结构搭配,来表现出一种独有的艺术风格。通常居住小区附近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审美上以简约时尚、不失高贵典雅为主要风格,在人们眼前呈现出一幅“小家碧玉”般的人间秀美图。而在一些综合广场周围,则可以以富丽堂皇、充满贵族气息为主要风格。
结束语
美术与设计的区别范文篇3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教学
一、概述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特性
工业设计是一门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介于工科与艺术门类之间的学科,不仅需要了解工业设计的基础,也需要懂得和熟悉视觉传达方面的艺术知识,然后在创造工业造型上要有人文艺术的感觉,简单的说,工业设计师人机交互艺术的创造门类。
产品设计是以生活用品、装饰用品、生产用品等作为主要的设计对象,运用文化、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创造出满足用户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相关产品。产品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目的是在产品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建立多方面的更高的品质的一门学科。
二、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区别
(一)专业课程上的区别
由于工业设计和产品的学生基础不的同,其专业课程上有一定的不同(表1)。
就课程分析,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在基础课程上面基本相同,在基础之后,其差异性开始出现,工业设计更加偏向于结构、机械方面的设计,而产品设计更偏向与外观、造型方面的设计。
(二)就业和深造方向的区别
由于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专业课程上有一定的不同,其就业的方向也会有区别(表2)。
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深造方向(表3)。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平面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方面两个专业学生适合从事,而工业设计的学生在机械、结构方面更有竞争力,而产品设计的学生在家具、皮具设计、室内设计方面竞争力更加明显。
(三)授位性质的区别
工业设计的学生大学本科毕业后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而产品设计的学生大学本科毕业后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专业共同教学的优点
(一)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美感和感性思维能力
在我国,前期工业设计教育分为艺术类和理工科类两个方向,现在将工科和艺术方向分别叫做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大多数工业设计的学生美术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弱,但理性思维能力是相对较强的。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共同教学可以使两个方向的学生有了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通过交流和合作让学生发现的不足,有更好的对比和努力的方向。
(二)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结构能力
a品设计的学生在美术基础方面相对较强,而在结构和理性思维方面相对较弱,在与工业设计的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提高产品设计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做外观造型设计时能够考虑到产品的结构,让其设计的产品更符合顾客的需求。
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方向共同教学可以使两个不同方向的学生相互弥补其较弱的方面,学生的能力会得到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更加全面,更加能够满足现代市场对于工业设计师的要求。
(三)扩宽学生就业方向
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所学的的课程的不同,使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也会有所不同,课程目标是帮助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造型设计的构成观念,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造型和构成的美感把握能力,为今后专业技能在社会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共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对工业设计的学生而言,更好的培养其美感,提高审美的能力,同时将其相对较薄弱的美术基础得到一定的补充,让工科类的学生在产品的外观和造型方面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毕业后工业设计的学生也可以从事家具、皮具、外观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深造方面可以选择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同时对于产品设计的学生来说,一定的结构和机械能力,对于外观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好处,让其设计在产品上能够更好的得到实现,而不是空有其表。在以后就业时机械结构方面也可以涉猎,当然,其美术基础和能力也是有很大的优势。工业设计有了审美和外观,产品设计有了结构,这才是现代工业设计师应该具有基本素质和能力。共同教学对于扩宽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好处是十分的明显的。
四、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专业共同教学的缺点
(一)专业区分不明确
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拥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而且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共同教学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外观和造型设计能力有中和发展的帮助,让学生能力更加全面。但是在这同时,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其本来的优势,比如对于工业设计的学生而言,开始考虑外观的美感,可能失去其结构的合理性,对于产品设计学生而言,以前在纯外观的设计方面也许会更加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但当他们在外观的基础上加入结构后,在外观的设计上就会有所顾虑,就导致创新很想象能力的下降。由于这样的原因,工业设计学生和艺术方向的学生在做设计时都会有更多的顾虑,其设计的能力会有所下降。工业设计本应该就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但当艺术和技术不能够很好地结合时,就会既失去了艺术的美感,又失去了技术的作用。
(二)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
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共同教学的确能够让学生学到的东西更加的全面,但是全面的同时也可能让学生对于学到了东西不够精通,很多东西都会只是表面上了解或者勉强会使用,并不非常的熟悉和精通。全面的能力,而又没有突出点和优势的能力,可能会让学生觉得什么都可以做,而又什么都不会做的情况,学生会对未来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感到迷茫。
(三)对于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在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共同教学的情况下,工业设计方面的老师就得拥有更高的素养和个人能力,他们得兼顾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能力,才能够教授两个方向的学生,同时又要让工科和艺术方向的学生在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突出点,这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老师是非常高的要求的。在现今情况下,还很大的需要改进和进步的空间。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共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其优点是大于缺点的,只是这样的模式还需要改进和提高,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拥有自己的优势,真正做到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能够适应现代市场对工业设计师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煜.产品工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