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绩范例(3篇)
基金业绩范文
[关键词]企业年金投资业绩
从2006年正式入市投资以来,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胡晓义,2009),成为资本市场上占一席之地的机构投资者。但是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企业年金的投资业绩并不被外界所知,企业年金基金之间的也难于进行横向的比较。为了对企业年金的投资业绩、资产配置以及组合波动程度进行了解,本文采集了273个投资组合2006年以来的投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业绩进行了分析比较。
业绩分析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考察不同年份成立的年金组合,其年均收益率的状况,并与同期中信年金指数的年均收益率进行比较;二是考察2009年底按股票资产配置比例分类的年金组合投资当年收益率情况,并与各配置的业绩基准进行比较;三是考察不同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2009年收益率的波动程度。
一、总体收益情况分析
1.绝对收益水平
2006年以来,总体而言各组合的平均收益率达到8.46%。为了了解投资时间长短对年金基金业绩的影响,将全部组合按成立的年限进行分组,对各组的收益率按净资产加权,得到各年份成立组合的几何平均收益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2006年以来各年成立的企业年金基金收益率情况
成立年份成立以来收益率几何年均收益率
2006年50.46%10.75%
2007年37.53%11.21%
2008年13.44%6.51%
2009年5.38%5.38%
从上表可以看出,成立时间越长的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越高。尽管从2006年到2009年,中间经历了一次大的牛市和大的市场下跌,但是总体而言,企业年金的投资状况良好。2006年成立的年金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超过10%,2007年成立的年金基金年平均收益率超过11%,2008年成立的基金年均收益率达到6.5%,均远好于通货膨胀率和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这说明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以来是成功的。
2.与年金指数的比较
下面结合中信企业年金指数对各年的投资业绩进行比较,考察管理人的业绩与市场基准相比的收益情况。我们以2006年8月份的中信年金指数为基准计算各年的收益率情况,这里采用的年金指数组合为20%权益类资产,50%固定收益资产和30%流动性资产。
表2中信年金指数253组合各年数值
2006年8月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1084.2631209.7141505.2311314.0791539.326
数据来源:财汇网。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各年的投资收益率及年均投资收益率结果如下:
表3中信年金指数收益率
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41.97%27.25%2.27%17.14%
几何年均收益率9.16%8.36%1.13%17.14%
比较企业年金的累计实际收益率和按照2-5-3比例计算的年金指数比较发现,除2009年当年外,2006年以来的实际投资业绩均超过指数基准。
2009年的投资业绩低于指数基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指数计算的是全年收益率,而样本中当年的组合中有相当部分的年金基金成立的时间很短,实际的投资期限只有几个月。而且实际的年金组合并没有按照资产限制的上限进行投资,但能够超过中信指数,说明管理人体现了较强的管理能力。
二、资产配置对年金基金业绩的影响分析
由于各投资组合在股票、债券和流动性产品上的投资比例与中信年金指数不同,因此,这也影响了对组合投资业绩的判断。由于无法了解各投资组合资产配置的变动情况,这里以2009年底各投资组合的实际资产配置为标准确定组合的日常资产配置状况,并以此分析对年金投资业绩的影响。
具体方法为按照投资股票资产的比例把组合分成四类,分别是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为20%以上,权益类资产比例在10%~20%之间,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在1%~10%之间和权益类资产投资在1%以下的组合。我们以资产净值为权重,分别计算了各类资产平均资产配置的状况和2009年的投资收益率。如下表所示。
表4不同资产配置的年金组合收益状况
组合分类权益类资产占比固定收益资产占比流动性资产占比资产合计2009年投资收益率
20%~30%24%41%37%102%11.39%
10%~20%14%52%36%102%7.59%
1%~10%7%49%44%101%4.52%
1%以下1%43%57%101%2.02%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持有权益类资产比例20%以上的组合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1.39%,平均持有权益类资产为24%,持有权益类资产在10%~20%之间的组合收益率为7.59%,持有权益类资产在1%以下的组合收益率最低,收益率为2.02%。随着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的提高,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相应提高,这对于企业年金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配置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分别以上证综指,中债总指数和1年期定期存款为基础,计算各投资组合业绩基准:
业绩基准=权益类占比*上证指数+固定收益占比*中债总指数+流动性资产占比*1年期存款利率
表5不同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业绩比较
组合分类年投资收益率业绩基准
20%~30%11.39%19.60%
10%~20%7.59%11.46%
1%~10%4.52%6.07%
1%以下2.02%0.83%
尽管企业年金2009年取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但是与各自的市场基准比较,除低风险组合外,其余各投资组合的业绩均落后于市场,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战胜市场往往是很困难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在投资期限上存在一个假设前提,即各组合从年初开始投资的,投资期限为一整年。
三、组合波动状况分析
不考虑各投资组合的资产净值,我们仅对各投资组合的绝对收益率进行分析,比较各组合投资收益的均值、方差最大值和最小值,如下表所示:
表6按权益资产分类的投资组合波动情况
权益资产占比20%~30%10%~20%1%~10%1%以下
均值10.88%7.64%4.22%1.57%
均方差4.19%4.09%3.11%1.36%
最大值19.46%20.19%14.47%5.56%
最小值1.63%-0.50%-0.01%-0.33%
可以看出,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越高,各投资组合收益之间的方差越大,意味着投资组合承受的风险越大,对于权益类投资比例较高的组合而言,组合之间收益的波动也更大。但是总体而言,年金投资业绩表现良好,实现了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四、总结
通过对273个企业年金投资组合2006年的业绩分析,我们发现:
1.总体而言,企业年金入市投资以来保持了良好的收益水平,2006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达到8.46%,超过当期通货膨胀率。
2.成立时间越长的组合总收益率越高;从年均收益率来看,2008年成立的组合收益率最低,2007年成立的组合收益率最高。
3.从资产配置角度看,股票资产配置越高的组合投资收益率越高,现金和固定收益配置高的组合收益相对较差。但是与组合自身的业绩基准相比较,各组合的收益率均低于业绩基准。
4.从组合波动程度来看,组合之间收益差距较大,表明资产配置结构相似的组合,投资管理人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基金业绩范文篇2
虽然上证综指的整体走势黯淡无光,但结构性行情导致各个板块间的表现迥然不同,基金业绩差异悬殊。在2013年上半年,上投摩根新兴动力股票的收益率高达41.55%,而鹏华资源B的收益率为-63.62%,两者相差超过100个百分点。
上投摩根新兴动力股票的基金经理杜猛说:“二季度市场大幅下跌,导火索是资金收紧导致的阶段性流动性紧张。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当前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从中长期看已经无法再继续刺激和强化,相反只能逐步弱化。而这类型行业的公司在A股市场占比非常高,投资者对其增长前景很难再有乐观情绪,市值占比下降是一个中长期趋势。”
他认为,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方向的新兴产业和消费行业在GDP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反映到证券市场上也会是相同的趋势。关于成长和价值的争论并不会对投资形成太大的指导意义,关键在于认清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把握产业升级和变迁的趋势,并从中寻找到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优秀企业。
嘉实财富、诺亚财富等机构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也表示,由于宏观经济正在进行艰难的结构性调整,加上沪深IPO即将重启,新三板也面临扩容,因此,A股市场可能呈现先抑后扬,反复震荡的行情。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优秀的基金,把握结构性行情中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股票基金鱼龙混杂
股票基金的股票仓位比例通常较高,大多在80%以上,其持有人承受着较高的股市波动风险。但是,高风险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益,因投资理念、选股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股票基金给投资者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2013年以来,东吴行业轮动、长信金利趋势、长城品牌优选给持有人造成较大损失,沦为垃圾基金;而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华宝兴业新兴产业、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等基金,则凭借出色的选股能力,为投资者获取了可观收益。
按照基金契约,东吴行业轮动基金的投资目标为投资具有成长优势、估值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股票,追求超额收益。该基金成立于2008年4月23日,初始募集规模31.71亿元。
自成立以来,东吴行业轮动基金持续下跌。截至7月18日,该基金累计跌幅已超过36%。其中,2013年上半年的跌幅超过15%,业绩表现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近6个百分点。
东吴行业轮动的表现之所以亏损惨重,主要是因为基金经理任壮没能认识到在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去产能化对煤炭行业的巨大冲击,重仓持有阳泉煤业、永泰能源等煤炭股,从而招致较大损失。
与东吴行业轮动同病相怜的还有长信金利趋势、长城品牌优选等。其中,长信金利趋势重仓持有锡业股份、云南锗业、中金岭南等有色金属股票,长城品牌优选集中持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股,因此,它们的表现较差,2013年上半年的收益率分别为-17.73%、-11.80%。
尽管A股市场整体不利,但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华宝兴业新兴产业、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等基金却抓住了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实现逆市增长。2013年上半年,它们的收益率分别高达41.54%、33.24%、32.42%。
综观上述3只绩优基金的投资组合,数字新媒体(TMT)、医药、环保等板块的上市公司是其配置重点。其中,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成立于2004年6月25日,运作时间已有9年多,是一只具有辉煌历史的老基金。2013年第二季度,该基金重点配置了TMT行业,重仓个股包括欧菲光、百视通、博瑞传播、乐视网等。
基金经理王鹏辉和杨鹏在第二季度报告中表示,TMT行业在上网带宽和终端硬件水平快速提升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通信设备、终端和元器件制造、内容和应用等环节的竞争力都在不断提升,这一发展趋势为基金提供了众多投资标的。
混合基金参差不齐
混合基金的股票仓位比例没有股票基金高,大多在80%以下,因此,其风险与预期收益都略低于股票基金。不过,在2013年上半年,混合基金的业绩差异也很大,其中,汇丰晋信2026周期、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华宝兴业收益增长的收益率分别达26.29%、23.92%、21.09%,而交银主题优选、广发内需增长、国联安安心成长的收益率分别为-18.68%、-14.28%、-11.69%。
自2012年以来,华宝兴业收益增长一直是蓝色光标、碧水源等大牛股的坚定持有者,并获得了丰厚收益。在服务、环保等领域,精挑细选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公司是该基金一直在坚持的策略。
华宝兴业收益增长的基金经理邵喆阳不仅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功底,而且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深刻洞察。他表示,中央政府对于经济下滑的容忍度正在提高,对于转型更迫切。与过去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相关的行业和公司会受到影响,但符合转型方向的行业和公司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诸如消费、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行业仍会持续成长。
汇丰晋信2026周期的基金经理刘辉也表示,2013年第二季度,代表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行业,如煤炭、有色、钢铁等出现了较大的跌幅,而代表着未来经济转型方向的医药、电子、传媒等行业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未来,他仍将会把行业配置的重点放在能够受益于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行业上。
与华宝兴业收益增长、汇丰晋信2026周期相反,交银主题优选把大量资金配置在水泥、煤炭、工程机械等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产业,前十大重仓个股包括海螺水泥、兰花科创、冀中能源、、三一重工等,给该基金的持有人造成惨重损失。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永兴于2012年3月20日起开始掌管该基金,此前没有独立管理基金的经历。
广发内需增长的基金经理陈仕德的投资经验虽然远比李永兴丰富,但他在2013年上半年却出现重大失误。广发内需增长重仓持有的招商地产、保利地产、金地集团、荣盛发展等房地产股,成为一个巨大负担。不过,其第二季度报告显示,陈仕德正在纠正自己的错误,在加大对消费电子、传媒、医药和环保行业的配置。
基金任重道远
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以及沪深300指数疲弱无力形成巨大反差,美国经济的复苏给美股构成强劲支持。2013年上半年,道琼斯指数涨幅高达13.77%。
不过,QDII基金的整体表现远不及A股基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作为成熟股市,美股的结构性机会远少于A股;二是国内基金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主动投研能力还需提高;三是近几年成立的QDII基金大多规模较小,缺乏规模优势。作为国内居民进行资产配置的工具,QDII基金任重道远。
尽管如此,工银全球精选依然取得了9.61%的收益率。作为一只投资全球股市的成长型基金,工银全球精选的这种表现殊为不易。该基金超配信息技术、医疗等板块,但远离能源和原材料板块,因为这些公司的高资本开支会令其自由现金流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上半年,博时标普500、国泰纳斯达克100的收益率分别为11.28%、6.82%。鉴于美国股市长期具有波动上行的特征,被动跟踪标的指数的指数基金具有较大优势。在这方面,正好与A股市场相反。
基金业绩范文
关键词:合资基金公司;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
一、引言
国外对基金业绩持续性的研究成果较多:Sharp(1966)[1]、Jensen(1968)[2]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来研究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结果显示基金前后期业绩并没有持续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Goetzmann和Ibbotoson(1994)[3],Brown和Goetzmann(1995)[4],Carhart(1997)[5]等发现了1~3年的持续期,Malkiel(1995)[6]考察了1971—1991年期间的基金业绩持续性现象,发现按照前一年的业绩排列,70年代表现出显著的持续性,而80年代只有4年表现出显著的持续性,4年无显著持续性,还有3年出现显著的反转性,很难表明基金在80年代具有业绩持续性。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倪苏云、肖辉、吴冲锋(2002)[7]采用横截面回归法对封闭式基金的短期业绩持续性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基金业绩没有持续性。杨义灿和茅宁(2003)[8]利用列联表法考察了2000年1季度至2003年1季度(共13组数据)所有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原始收益率,发现基金不存在业绩持续性。周泽炯、史本山(2004)[9]采用横截面回归参数检验法和Z检验、Yates连续修正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三种非参数检验法对我国上市时间较早的16家开放式基金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基金业绩不具有持续性。
鉴于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本土基金的业绩持续性问题,面对成立不久的合资基金公司,这方面的研究却少有涉及。尽管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拥有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管理、人才、技术和经验优势,但是面对我国这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他们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在我国股指波动的时间段内,是否存在业绩的持续性?本文将利用所选的样本数据给出分析和检验。
二、研究方法及分析
(一)列联表法
本文采用Brown和Goetzmann(1995)的方法。先将样本期内所有基金按收益率从小到大排序并找出中位数,根据基金业绩是否超过中位数把基金划分为赢家(W)和输家(L)。等于或超过中位数的基金称为赢家,低于中位数的基金称为输家。然后,根据连续两期业绩表现,把样本基金再划分。如果基金在t期和t+1期连续是赢家则为赢-赢(WW);如果t期是赢家而t+1期是输家则为赢-输(WL);如果t期是输家而t+1期是赢家则为输-赢(LW);如果连续两期都是输家则为输-输(LL)。在考察t期和t+1期样本基金业绩表现后,便可根据WW、WL、LW和LL出现的频数构造列联表。由于不同的业绩评价方法可能导致划分的结果乃至检验的结果不一致。本文拟用风险未调整收益率、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综合测度基金业绩。
(二)检验方法的介绍
三、数据指标的选择与说明
1.样本的选取。截至2006年3季度,我国共有20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多数自2003年后挂牌成立。为了尽可能选择较长时段的检验期,本文从中选择了成立时间较早的13只开放式基金作为研究样本,它们分别是:富国动态平衡、富国天利增长债券、景顺长城动力平衡、景顺长城优选股票、宝康消费品、宝康灵活配置、德盛稳健、海富通精选、泰达荷银周期、泰达荷银稳定、泰达荷银成长、招商安泰股票、招商安泰平衡。
2.评价期间的确定。样本的评价期确定为2004年2季度—2006年3季度。该期间我国股市经历了一降一升的波动行情:2004年4月9日至2005年7月18日降幅较大的波情、2005年7月19日至2006年11月30日升幅较大的波情。在此期间,基金业绩的连续性能够得到较为真实地检验。同时,样本基金在评价期之前至少运作了半年以上,相比新成立的同类型基金,业绩的稳定性相对增强。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运用三指标分别计算出样本基金在评价期内每个季度的业绩,接着便可算出各期的Z值及Fisher精确检验值。检验结果见表1、表2、表3。
可以发现,对R1而言,运用风险未调整收益率指标检验时,所有评价期都没有通过Z检验。用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检验时,2006年2至3季度(处于股指上升期)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0%的Z检验,同时也通过了Fisher精确检验,表现出业绩的持续性;其余评价期则没有通过检验,较低的Z值说明基金的业绩持续性较弱。另外,用三指标考察时,较多负的Z值说明存在业绩反转现象。特别地,2004年2至3季度拥有最大的负值,表现出显著的业绩反转性,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评价期处于股指下跌期,基金业绩的不稳定是必然的。在股指上升的初期(2005年3至4季度),负的Z值说明样本基金并没有立即表现出业绩的持续胜出,可以推断出基金的择时能力不强。需要指出的是,2005年1至2季度较小的正的Z值,表明股指下跌期业绩也可能存在较弱的持续性,反映了某些基金管理人有较强的择券能力,不过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现象。在假定分散了非系统风险,只考虑系统风险的条件下,2004年4季度至2005年1季度基金也表现出较弱的业绩持续性。
对R2而言,所有评价期均没有通过Z检验,数量较少的Z值为正的评价期反映出样本基金较弱的业绩持续性。不难发现,尽管这两个评价期处于股指的上升阶段,却仍存在业绩持续败出的现象,说明即便大势向好,某些基金的业绩仍不乐观。另外,在股指的下跌阶段,负的Z值说明多数基金存在业绩反转现象,基金业绩存在不稳定性。
五、结论
无论用风险未调整收益还是风险调整后收益进行评价,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不强。同时,检验期内出现了明显的业绩反转现象,说明评价期内基金过去的业绩不但不能预测未来,并且可能适得其反。对投资者来说,选择过去收益好的基金并不意味着未来也可得到好的收益。
从持续性与股指走势的关系来看,当股指处于下跌期时,基金业绩的反转现象较多,同时,下跌中也存在着业绩持续胜出的现象,但持续性不显著。在股指的上升期,尽管存在数量相对较多的业绩持续胜出和持续败出的基金,多数却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一时期基金的业绩持续性也不强。
不难发现,除去市场因素以外,基金管理人的操作水平确实存在着一定差异。股指上升初期负的Z值反映出基金的择时能力不强。股指下跌期正的Z值可以更多地由基金良好的择券能力来解释。某些基金通过较强的择券能力,可以保持业绩的持续胜出。但是,这些现象只是其中的少数,而且这种差异也无法长期持续下去,因为市场的波动始终存在。
尽管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拥有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管理、人才、技术和经验优势,但是面对我国不成熟的市场,在短期内业绩仍然不存在持续性。
参考文献:
[1]Sharpe,MutualFundPerformance.JournalofBusiness,1966:39.
[2]Jensen,ThePerformanceofMutualFundsinthePeriod1945-1964.JournalofFinance,1968:23.
[3]Goetzmann,W.N.andIbbotson,R.G.DoWinnersRepeat?JournalofPortfolioManagement,1994,20(2).
[4]Brown,S.J.andGoetzmann,W.N.PerformancePersistence.JournalofFinance,1995,50(2).
[5]Carhart,M.M.OnPersistenceinMutualFundPerformance.JournalofFinance,1997,52(1).
[6]Malkiel,B.G.ReturnsfromInvestinginEquityMutualFunds1971to1991.JournalofFinance,1995,50(2).
[7]倪苏云,肖辉,吴冲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J].预测,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