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例(3篇)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篇1
我家住在王氏祠,进山步行十八里。
祖传三间土瓦房,根深蒂固是家底。
如今已经三十七,想说媳妇没人理。
村里找我拆旧房,易地搬迁好主意。
政策搭台我唱戏,二层小楼平地起。
扶贫带来好福气,媒婆进门来报喜。
凤凰争先往家挤,看我中意不中意……
百姓心声是对金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极大肯定。为切实解决一些高寒山区“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难题,2016年,金寨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消除贫困的“第一仗”和“当头炮”,实行资源整合、政策叠加、统筹调度、强力推进,全年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308人。截至目前,全县共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10处、计划安置5708户、20260人,其中,动员到县城购买商品房安置727户、2735人,到集镇购买商品房安置873户、3386人,搬迁至中心村庄3355户、11661人,搬迁至自然村庄759户、2478人。“十三五”期间,全县力争易地扶贫搬迁1.1万户、3.8万人,真正让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
广泛动员引导搬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千米以上的高山101座,“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特殊地貌,以及上世纪50年代修建梅、响两大水库实施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致使全县多数贫困户分散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山区等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全县58.9万农业人口,其中47.6万人居住在1.64万个自然村庄。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住房安全成为贫困户脱贫的首要需求和最大障碍。
2016年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刚刚启动时,大多数群众都有“恋土、不离乡”的情结,还有部分贫困户对政策是否能够全部落实到位存在疑惑。针对这些情况,县里采取“动员大会”“村村响广播宣传”“干部进村入户宣讲”“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讲,重点解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房建设面积控制标准、资金补助标准等相关规定要求,广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群众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认同感、参与感,不断扩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影响力,努力形成人人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的浓厚氛围,最终实现了“愿搬则搬、应搬尽搬、一户不漏”。此外,金寨县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和公示、乡(镇)审核和公示、县级审批和公告”的程序,精准确定搬迁人口和安置方向,签订搬迁协议。
叠加政策鼓励搬
为打消群众盖不起房、搬不起家的疑虑,该县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让利给群众,使每个贫困户都不用自筹资金就能建起新房。在每个贫困人口享受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补助的基础上,叠加县内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相关政策,对自愿拆除住宅或腾退宅基地的群众,给予相应的拆除房屋、退出宅基地补偿及腾退奖励。
对拆除房屋的群众,按照户型结构给予250―600元/平方米的补偿,并按照宅基地退出的时间给予最高上浮30%的补贴;对退出宅基地的群众,给予70元/平方米的补偿;对自愿放弃申请宅基地的群众,按2万元/户给予奖励;对进入县城和集镇购房并承诺放弃申请宅基地的群众,分别给予800、2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对既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又是水库移民人口的,叠加享受水库移民搬迁直补政策。
南溪镇石寨村观堂组张勇,家庭贫困人口4人(其中移民人口1人),认定宅基地退出补偿119220.82元,该户选择到规划的中心村庄安置,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20000元/人×4人,计80000元,享受水库移民补助1人15000元,合计享受补助214220.82元。石寨村对易地扶贫安置点采取地基工程政策统建、地上建筑群众自建的方式,该户建房费用约12万元,还剩余补助款9万余元。花石乡大湾村贫困户陈泽申,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到金寨调研时曾慰问该户。2016年,陈泽申家搬迁至大湾安置点,共获得宅基地退出、移民搬迁和扶贫搬迁补助合计12.28万元。对于少数完全无能力建房的特殊贫困户,该县又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了196套公共安置房,缺口资金由政府统一承担,确保所有群众住房安全。
统筹调度督促搬
根据“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的原则,该县各个安置点均组建了村民搬迁理事会,在安置点规划建设、户型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搬迁户建房由理事会统一组织和管理,乡镇政府加强监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和产业基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规划保留的村庄中,选择160个中心村庄、140个自然村庄及10个集镇新建搬迁安置c,设计安置房户型11种供搬迁群众自选。
此外,金寨县对各安置点基础建设实行清单管理,县政府整合资金,予以重点保障。制定搬迁工作行事历,强化督促调度,县主要领导每月调度一次、分管领导每半月调度一次,联系乡镇县领导每周到所联系乡镇督促调度一次,确保搬迁工作快速有序推进。2016年,全县共调整安置点建设土地3825亩,建房8801间,开工率100%。截至2016年12月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县2016年已搬迁入住2363户、8589人。
完善配套吸引搬
群众搬迁后如何种菜、养猪?如何上学、就医?这些问题群众最关心。该县高度重视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设施建设,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农民文化乐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安置点建设规划,加快实施安置点道路提升工程,将原3.5米水泥路面拓宽到5米;投入环保资金4000万元,建设安置点污水处理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同步规划建设亮化、体育、旅游、商业网点等设施,确保搬迁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同时,为方便群众生活生产,由乡镇政府在安置点周边统一流转部分土地分配给易地扶贫搬迁户,解决群众种菜、养猪的难题。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2017年将支持老、少、边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对、四川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凉山、怒江等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兴边富民工程和片区发展规划。
据了解,2016年,贵州省安排173亿元脱贫攻坚基金,聚焦20个极贫乡镇进行集中攻坚,坚决啃下“硬骨头”。四川省深入实施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持续推进“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支持彝区发展17条特殊政策。吉林省加大对全省10个边境县(市)的支持力度,省财政单独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边境地区脱贫。
让贫困户尽快住上安全的房子
加快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中央财政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高户均补助标准。鼓励各地探索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房置换、提高补助金额等办法,兜底解决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据了解,我国已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中央补助标准从户均5000元提高到7500元,对贫困地区再增加1000元,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住房安全。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安排1556.7亿元支持1997.4万户贫困农户改造危房。
2016年,全国共完成15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吉林省在国家补助1.5万元基础上,每户再增加补助1万元。
让贫困群众脱贫“有路子”
(一)产业扶贫。2017年重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强化组织动员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目前,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乡村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探索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增收的新模式。例如,青海省每县建一个产业扶贫园、每村投入50万元发展产业增加集体经济。四川省建立贫困村扶持基金26.8亿元,支持发展集体经济。甘肃省陇南市在贫困村开办网店800多家,带动贫困户15万余人,销售总额达到3.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7万个。
(二)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完成约3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三)劳务协作扶贫。2017年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村级扶贫车间,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目前已有部分省份推进了相关工作,例如,云南省设立18个“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点”,与6个省建立了劳务输出对接机制。
贫困人口跨省务工有交通补贴
人社部提出,输出地要摸清底数,因人因需提供就业服务,有组织输出劳务,对跨省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输入地要动员企业参与,积极组织技能培训,实现人岗对接,加强人文关怀,帮助其稳定就业。对转岗、失业或返乡的贫困劳动力,输入地与输出地要为其及时提供转岗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教育扶贫。2017年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举措,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高校的各阶段教育,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全覆盖。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全部免除。
贫困家庭学生读技校,每年每人补3000元
人社部提出,落实《关于加强雨露计划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所需资金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列支。鼓励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帮扶省市加大对受帮扶省市贫困家庭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所需经费可由帮扶省市从财政援助资金中列支。
(五)健康扶贫。2017年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举措,降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对已经核准的55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734万贫困人口,按照大病、慢性病等分类施策。
9种大病的农村贫困患者纳入专项救治
国家卫计委表示,纳入专项救治的9种大病为:罹患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
救治对象:2016年~2018年,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核实核准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以及经民政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等贫困人口。
救治地区:在贵州、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河南、江西和宁夏8省(区)先行启动,逐步扩大实施地区。
另外,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也会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制度,保障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新农合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补助的标准在2015年的基础上,2016年又提高40元,达到了420元,这是财政补贴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缴费的部分,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以达到50%和75%。
根据医保制度,2016年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中央财政2016年新增加的40元中,有10元专门用于贫困人口,通过实施倾斜性的支付政策,提高贫困人口收益水平。按规定,新农合报销以后,通过大病保险还可以再报销10~15个百分点。
(六)生态保护扶贫。2017年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新增退耕还林任务80%安排到贫困县,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在荒漠化、石漠化等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扶贫试点。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推动资源开发成果更多惠及贫困人口。全国安排护林员20多万人,帮助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为了扶贫,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空前
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为667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超过400亿元,同比增L50%以上。
贵州、广东、湖北、云南4省总量在30亿元以上,湖南、广西、河北3省(区)总量在20亿元以上,广西、广东、吉林、湖南、云南、河北增幅在1倍以上。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到县比例从上年的75%提高到95%。
刘永富表示,2017年还要加大脱贫攻坚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加,各地也要结合实际相应增加;整合用好资金,全面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住房保障扶贫工作计划范文
从2012年起,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改名为扶贫生态移民项目。贵州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将用9年的时间全面解决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的目的是将贫困山区人民群众搬离穷山恶水,将他们安置在居住条件较好、具有特色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就业机会较多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等地方。让人民群众通过到上述地方就业,以增加收入,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该项目以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年度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全省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建设。为搞好此项工程,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省扶贫生态移民办公室明确为正厅级单位,下设三个处室。要求州、县各级人民政府给行政编制,成立相应的专门办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抓此项工程。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此项工程的组织保障
要真正搞好此项工作,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实施好,对上一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文件精神必须及时、高效地给予落实,不贪污”政策,要将政策落到实处,提高办事效益;要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交叉的协调工作。
二、层次落实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
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是一项惠及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一件民生工程,必须层次落实责任,层次签订责任状,按照责任状载明的要求严格兑现奖惩,让每一个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都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格局,形成合力搞好此项工作。
三、积极探索安置、建设模式,推进贫困山区群众搬迁安置
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可以单独建,还可以考虑与住建部门的廉租住房、安置房相整合,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大力提倡建单元式的楼房来集中安置扶贫生态移民。对搬迁安置在乡(镇)的扶贫生态移民,当地人民政府要将环境较好的地块作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建房用地,通过建设门面、铺面来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问题,达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目标。
对于安置在乡(镇)的搬迁农户,在乡(镇)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划地集中安置,房屋建设方式可以由搬迁农户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事先明确房屋建设造价、房屋建设监理、楼层分配等事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四、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合力建设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
为了更好地建设好扶贫生态移民项目,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针对地方财政资金困难,配套资金到位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建议在适当增加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补助标准的同时,上级相关部门每年是否可以留一定资金加大水利、交通、住建、供电、通讯、文广等部门资金整合到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点,这样更有利于扶贫生态移民项目的推进。
五、搬迁安置对象的确定
按照目前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实施方案,扶贫生态移民项目仅限于农村户口,对于新上的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的拆迁户是否可以一并列入补助范围,笔者认为是可以不列入补助范畴,但是园区集中划地安置的撤迁户所建的房屋可以计入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房数量。理由有:(1)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征用了搬迁户的土地,虽然进行了货币安置(或集中划地安置,房屋由群众自己建),但群众已经为失地农民。他们现在的居住及就业方式得到了改善,因此,可以视为搬迁户;(2)拆迁已经享受了无偿划地安置,原有房屋、土地已经享受了补偿,不应该再骑双头马”,可以不享受补助。
六、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搬迁户的就业机会
要抓住当前四化同步”快速推进的历史机遇,千方百计地壮大县域经济,同时要加大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户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县级人民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户的就业机会,要对搬迁贫困户提供更多的扶贫支持,优先考虑没有能力或者不方便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到技能要求不是太高的岗位就业。
七、切实落实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