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10篇)

时间: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8、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长方形。

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圆、圆环。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2

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

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3.中外爱国音乐家:冼星海、聂耳、乔羽、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

4.表现爱国情怀的成语: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

5.表现忘我工作、学习的成语: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

6.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1.悲愤欲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绝,气息中止、死亡。

2.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人世。辞,告别。

习题4答案:1.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2.“弥留之际”指病危将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感。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3.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名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习题解答】。

习题3答案:1.妻子:夫人和孩子。漫:随意,胡乱。全句的意思是: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篇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2.元:同“原”,本来。但:只。全句的意思是: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为不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习题4答案:因为陆游一直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这也是他一生念念不忘的事,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但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会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所以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此也可见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3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为大家介绍了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4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2.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

345900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5万。省略4725097420亿后面的尾数约是47亿。

4.大小比较。

(1).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位,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3).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5

1.分数乘法: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4.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的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义。比例有4项,前项后项各2个。

1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

16.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6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4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7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8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列,行)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从下往上看)

(从前往后看)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9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4.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3/8读作负八分之三。

16,200,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省去“+”号。

+6.3读作正六点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6.如果表示存入2000元,那么-500表示支出了500元。向东走3m记作+3,向西4m记作-4。

7.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如:-8-6。

逻辑推理。

条件分析—假设法:

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

条件分析—列表法:

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

条件分析—图表法:

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

逻辑计算:

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

简单归纳与推理:

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篇10

1、数与代数: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旳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旳四那么运算;

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旳估算;

会使用学过旳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会解学过旳方程;

养成检查和验算旳适应。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旳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旳进率,能够进行简单旳改写。

2、空间与图形:

掌握所学几何形体旳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旳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所学旳简单旳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旳认识,会画一个图形旳对称轴,巩固图形旳平移、旋转旳认识;

能用数对或依照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旳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旳知识,并能应用。

3、统计与可能性:

掌握所学旳统计初步知识;

能够看和绘制简单旳统计图表;

能够依照数据做出简单旳推断与预测;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旳可能性;

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旳实际问题。

1、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3、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算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

6、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7、奇数的平方除以2、4、8余1。

8、任意两个奇数的平方差是2、4、8的'倍数。

1、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5、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画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特别注意:画高时,请注意;虚线、垂直标记、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