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6篇)

时间:

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1

【关键词】虚拟手术;网络教学;认知反馈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127―03

前言

虚拟手术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目的是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指导医学手术所涉及的各种过程。它在时间段上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在实现的目的上有手术计划制定、手术演习、手术教学、手术技能训练,术中引导手术、术后康复等。

在传统手术教学中,主刀医生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术前的手术模拟,以确定手术方案。作为结果,手术方案质量的高低,只能依赖于医生个体的外科临床经验与技能,很难被手术小组的其它成员及临床医学学生所共享。虚拟手术则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三维手术模拟,以制订出较为完善的手术方案,且可供手术全体医生每一位成员共享[1],并应用于医学类院校医学教学当中。

临床医生的培训是一项投资大、时间长、且具有一定风险性的工作,在病人身上练习手术风险大且不可重复,在标本上练习则存在数量有限、成本昂贵的缺点。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构建了三维虚拟手术实验网络教学系统,较好的解决了手术实验解剖教学的问题,使临床医生可以在虚拟手术环境中,对计算机生成的人体器官反复进行手术模拟,研究手术方案,练习协同手术。该系统快速提升了对医学院的学生及低年资医生的培养水准,极大的缩短了医生培训周期,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一虚拟手术实验系统的体系架构

我院是全国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美国分会GEHispeedNX/i多层螺旋CT、美国综合GESignaT核磁共振仪(MRI)等高精尖诊断治疗仪器,为有效的利用现有医疗影像,结合影像特点,构建了本院的三维虚拟手术实验系统,医生可以方便快捷的将三维手术模拟和手术计划的资料输入到临床教学系统中,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科研课题的学术交流等。图1为三维虚拟手术实验网络教学系统架构图。

虚拟手术实验网络教学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可同时支持100个以上不同权限用户并发操作,能够将CT,MR,3D超声及其它医疗设备获得的DICOM(医学数字影像通讯)3.0文件或影像重建为多种影像格式(slice影像,MPR影像,曲面影像等等)。它支持3D医学模型的创建、存储、编辑、手术计划、手术模拟等功能,并可以方便的为网络中的师生提供观摩和实验操作。

Fig.1VirtualSurgerynetworkteachingsystemframework

二系统功能

本系统利用医学影像数据,重建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手术交互操作来帮助医生及医学院校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手术的过程、预测手术的效果,最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可辅助观察者对靶区和周围组织进行分析和显示,可以准确地在确定靶区体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以及与周围生物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它包括如下功能:

(1)容积重建(VR):提供交互式的操作方式,医生可以自由的添加和去除各种组织,动态调整各种组织的透明度。

(2)快速表面重建(SSD):依据所用的数据不同,根据组织的密度或组织的信号差别和空间位置,定义不同的重建目标,重建后的各个对象可以任意的组合、旋转、平移、切割等。

(3)任意平面(曲面)重组(MPR,CPR):将多个连续的平面断层图像组成三维模型,再将模型沿冠状面、矢状面或者任意斜面甚至曲面断开,并形成新的断层图像。

(4)虚拟内窥镜(Endoscopy):使用先进的分割、重建、显示和自动路径规划算法,使用医学影像数据,生成器官的3D内表面模型,模拟视频内窥镜的功能。

(5)最大(小)密度投影(MIP):类似X线透视的效果,可以任意的选择角度进行观看,模拟出三维的效果。

(6)手术模拟(Surgery):手术模拟是在SSD的功能基础上,可以让医生方便的对各种组织进行切割和组合,完整的实现手术过程的展示,过程中会给出精准的手术数据。

(7)测量(Measure):系统提供方便的测量功能,可以测量距离、面积、容积和角度等。对于容积,系统会根据目标自动计算,也可以手工选取的面积进行复杂结构的容积计算。

系统同时提供师生在线交互功能,学生在观摩手术实验的同时,能够自行反复进行虚拟手术入路模拟,研究手术方案,练习协同手术,并将结果动态保存,反馈给老师,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不同指导,增强教学互动性,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三虚拟实验中的师生

1虚拟手术实验中的学生

虚拟手术实验中的学生是虚拟实验活动的主体,根据手术的相关要求,选择手术器械、设计模拟手术方案、进行虚拟手术实验操作,观察每一步手术实验的现象、环节,分析实验过程数据,得出虚拟手术结果,确定真实手术的方案,并能做出手术评估,从而培养了医学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虚拟手术实验活动中,影响学生实验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认知的和非认知的因素[2]。外部因素有:系统的真实还原性、稳定性、反馈环节、探索空间、教学组织形式等;内部因素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自我监控等。

在虚拟手术实验活动中,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对实验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明确手术实验的要求,设计模拟手术实验的方案,选择变量参数,实现自我调节和管理;系统则根据学生的实验活动过程予以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手术实验的任务,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实验。学生在虚拟实验过程中的行为结果借助外部反馈返回到认知系统中,以便学生调整实验参数,重新生成手术实验方案,通过这些过程的多次反复,最终获得与实验要求相匹配的实验结果。

虚拟手术实验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同时也取决于虚拟手术实验所提供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虚拟实验环境持有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学生重视虚拟手术实验中的体验和手术过程,有助于促进虚拟手术与真实手术情境迁移的有效发生[3]。

2虚拟手术实验中的教师

本网络教学系统的使用可以让教师从仪器设备的准备、设备的使用指导、实验演示等环节中解放出来。然而虚拟的手术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的手术,如果学生在虚拟手术实验中学习和经历的东西不能与实践相联系,就有可能将虚拟与真实之间的差距拉大。因此,教师要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对支持这些虚拟手术实验的概念、技术和原则意识,从而对自己所处的每个实验环节都有一个较直观的了解,在虚拟手术实验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在虚拟手术实验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使用虚拟手术实验的目的,及在真实手术过程中应注重的关注点,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计划、观察和调控。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相应的实验要求,因材施教[4]。

虚拟实验系统的使用,是在训练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获取的感性认识和实验技能,通过探索与总结获得科学知识,通过应用与延伸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论证,以培养医学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延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探索能力。

四虚拟手术实验教学的相关结论

虚拟手术实验与真实手术相结合共同构成了较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医学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虚拟手术实验网络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业务知识的更新,使得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在虚拟手术实验中学生独立自主思考、主动参与的程度较高,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同时虚拟手术实验的应用,使原来枯燥无味的手术解剖课程变得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拓宽了实验方法和设计思路,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医疗工作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三维虚拟手术实验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使虚拟手术实验辅助医学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束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实验设备和空间,节约了资金,改善了实验条件;虚拟手术与真实手术的有机结合,能有效的克服真实手术过程中盲目操作的现象,为真实的手术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工具。同时虚拟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可重现性及可逆性,允许学生对同一手术进行重复不同操作,增强了临床手术实际应用能力[5]。

针对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院引入三维虚拟手术实验网络教学系统,根据病人的放射影像资料的二维片,比如CT、核磁共振等成像设备采集来的信息源,通过网络中心服务器的智能处理,真实的还原成三维动态的医学影像资料,让临床医学系的学生通过网络做虚拟手术实验,模拟各种复杂的切割手术,尝试解决临床医学诊疗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各种问题[6]。系统的交互性和快速响应足以保持学习者的兴趣,替代真实的医疗实验环境,同时可以为真正的实验做准备,是真实实验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曼.虚拟手术系统对实践教学的作用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7,3:72-73.

[2]吴奇,程薇曦.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手术中的实现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8,21:2489-2492.

[3]罗伟,李珊珊,田夫,罗胜涛.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12):837-838.

[4]杨铁路.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控制,运输,2003,6:251-255.

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思考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是属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医学学科。在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学应属于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之一,它所涵盖的内容从以往传统的、单一的X线技术发展至今天,已经是多种检查、治疗技术的总和,即是集高科技技术为一体的MRI、CT、DSA、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等的总和。显然既往所使用的传统影像学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需要,影像学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较为棘手的,这些问题包括把握医学发展潮流中的热点趋势,拓展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范畴,开发临床实习生临床思维等等,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

本文就我校临床医学院在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简单分析以及讨论,以期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水平,使越来越多的临床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1.结合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医学的发展非常之快,速度惊人。既往单纯只是对患者进行影像诊断的时代,已然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它现在已经深入至活体的功能研究,可以反映活体分子生物学改变及生化代谢等领域,分子影像学已经悄然兴起。虽然教材在不断的更新,但依然不能紧跟学科的发展,那么,需要教师们献计献策,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学习新技术、开发新项目,并且及时删除过时内容和补充学术界公认的重要内容。

2.明确现行教学模式弊端

(1)目前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授各个学科基本特点的同时,缺乏学科间对比,使得学生不能明确建立整体影像学认识。(2)对学生的传授目前仍多采用“灌输制”。用“桥梁学科”来定义医学影像学,是非常贴切的,它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对于本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讲述,那么致使学生得到的只是干涩的图像特点,在脑海中没有对疾病产生系统的认识,真正在面对影像图像时,他们就不会根据病例图像特点进行判断、分析、最终诊断,那么这种教学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形式。(3)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授课的方式,教师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通过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去拓宽和加深知识领域。

3.改进现有教学方法

过去常常是教师带着典型的影像图片,重复讲解理论课的主要内容,长此以往,实际上学生仅仅是回顾了理论课中疾病典型表现,不能够补充理论课无法传授的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但是现代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影像设备的性能,如果能在见习、实习课时,带领学生在设备机房现场讲授医学影像图像的产生原理、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这样对于影像图像的形成,尤其是对图像中的部分伪影形成,也就是由于人为因素或者机器因素所造成的图像特点,使得学生产生直观印象,容易理解。

4.有效、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在现有学制下,如果仅仅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思维方式简单,遏制了其发展空间及发展潜力,势必会影响基础理论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而现代医学影像学除了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内容,当然对于扎实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数学、物理,更甚计算机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以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临床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如此看来,有效合理地安排基础理论、影像专业知识、临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需要了解、熟悉、掌握的内容,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所以笔者所在教研室尝试面向学生定时开放PACS机房,安排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巡回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弥补基础理论知识的欠缺,多加关注临床实际病例,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单纯局限于教科书中所讲述的典型病例。

5.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医学影像教学改革,离不开学科建设的强化建设,硬件设备的提高容易完成,软件提升离不开师资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是强化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校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新措施的尝试:(1)首先打破以“检查设备”来进行的医师专业划组的框框,采取各专业组定期轮转,强化教师全面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手段下的诊断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2)定期举行科室小讲课。检查每月定期举办3―4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轮流进行的小讲课,由主持教师自拟题目,可以是介绍某一疾病包括少见疾病,通过进一步查阅文献,详细讲述,结合国内外对该疾病的相关认识,使得全教研室所有教师知识不落伍。(3)疑难病例讨论会。每天利用早交班的时间,进行疑难病例讨论,讨论手术病理证实的疑难病、少见病,通过网络查看医师的诊断报告,了解诊断是否吻合,再次回顾性分析病例,这样可以加强对于疾病的认识,避免出现误诊、漏诊,也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重点,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并且同时要求教师定期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杂志上,如此一来,不仅加强了学科的建设,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素质。

6.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推广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即PBL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寻求解决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见习、实习课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探讨,主要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对病例所有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诊断,带教教师可以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最终评判,活跃课堂的气氛,起到引导和最终判断的作用。

除去上述内容,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多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方法的操作技术规程以及图像特点,真正地对各种影像学图像的特点有深度的了解,如此才能真正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帆,张雪林,郭文明等.论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47-249.

[2]刘文亚,赵圆,邢艳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4):492-493.

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3

1、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

科室主任除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及领导艺术。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可资借鉴和参照的领导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积极创建与患者的和谐、与领导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科室同事的和谐。重视科室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识大体、顾大局,改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形成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2.1分组管理将科室不同业务技术分成3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CT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明确职责,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带领本组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医学“一专能”的目标。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放射科网络管理及对外联络小组,负责科室对外宣传联络及仪器设备、电脑网络、影像诊断工作站的一般性维护以及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包括影像资料存盘等日常工作。

2.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建立各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类人员职责》、《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机器操作规程及技术操作规程》、《放射科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及清洁卫生责任明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3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1)将放射科采用我科计算机系统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刻录成一级光盘进行归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供临床医生及出现各种医疗纠纷事件时的查阅,将阳性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系统分类出来,对于有手术病理证实的阳性资料分别刻录成二级光盘,作为科研和院内外会诊之用,显著提高了影像资料存档的管理水平。

(2)放射科所有诊断报告书写均在影像工作站和激光打印机上完成,影像诊断报告更规范、更清晰,精心设计制作报告系统中的模块功能,使诊断医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影像而不是书写报告上。同时,每一份诊断报告必须通过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审签,方可正式发出。(3)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存储和直接调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4)合理的数字化放射科资料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促进医院科研教学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行科内绩效,全面提高科室人员

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工作,大胆进行科内绩效再分配,全科五个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科室内部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向医疗风险责任大、科技含量高、工作量大倾斜,并与职务、职称挂钩,绩效分配更趋合理。科主任在分配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制定出稳定的分配细则,每一位科室人员都有相对应的绩效分配系数,适度拉开档次,保证科室的团结和稳定,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配标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更改,严禁分配上的任何随意行为。

4、诊疗质量管理诊断

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副主任)审核,五个项目缺一不可。每天早晨8∶00~9∶00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病例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投照技术,确保CR片质量,每日统计重照、补照人次或部位及废片数量,按实际发生额与工作量的比率计算百分比。每月进行技术读片考评,优质片率、废片率应符合质控规定,并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基层医院放射科人才培养对于影像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应常抓不懈,主要措施有:

(1)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2)相对固定,定期到普放、CT、胃肠室及特殊造影室轮转,力争掌握本学科范畴内的所有知识,同时,根据科室人员特长,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带动科室的业务发展。

(3)重视科内读片会,鼓励要求年轻的同志参加再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和学习新的知识。

5、诊疗服务质量

患者的接诊登记是窗口科室给病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一环节做好了,病人就诊的整个过程就会轻松愉快,对医生的满意度因此也提高很多。一方面,服务态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与临床医生的检查要求,弄清楚所检查项目、部位、方法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尽快安排危急重患者检查,再补办手续,赢取救治时间,随时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理解患者的心情,体谅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掌握沟通的技巧,有针对性地给予解释及做出影像诊断。平诊病人不超过1h、急诊30min内出具诊断报告;对于必须讨论会诊的疑难病例,向患者说明,推迟取结果,最迟不超过24h,以最大限度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4

关键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70-0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一本集X线、CT、MRI、USG检查技术和核素成像位一体的综合性教材。其中普通X线检查、CT、MRI、USG检查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实践性较强,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够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图像。因此,其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直接影响到放射科技术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只讲理论不做实验,学生无法得到真本事,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否单独顶岗问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大纲要求理论:实践=1:1,足以看出实践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现将我们开展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结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不能融入临床工作相关知识,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技人员。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根据临床普通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USG检查几大工作岗位分别讲述各检查方法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等内容。实践教学中我们基于各种检查方法工作流程,首先要学生学会对待不同病人不同检查如何接诊。在实践接诊病人过程中,学习各种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检查前准备等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与病人沟通能力,学会关心体贴病人,取得病人配合,构建良好摄片气氛。其次在真实病例引导下,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相关原理及操作步骤等知识点。这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加深了印象,有了作为一名医技工作人员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实践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相结合,能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适应以后角色的转变。

二、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

1.启发式教学,及先学后教

在教师提出学生学习相关教材内容目标及要求下,根据实训内容,利用实训设备、教具、模型、仪器等先自学,来进行肢置摆放等,而后相互交流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然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并讲解,最后教师作出示范动作并分解为要点讲解,并建立师生双向评价体系。这样做学生感受深,理解容易,记得牢。

2.示范式教学

实训前把方法、步骤、目的、要求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先由实训老师作示范讲解,分解要点,让学生观察、体味,再由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要点自己动手完成实训内容,然后同学们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最后教师点评。

3.单独辅导

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我们需要不厌其烦的为他们示范,认真纠正他们操作中出现问题,保证他们每个人把每个要点都掌握,学到临床操作技能。

三、实践教学根据教学阶段采取不同形式

1.见习

为了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在学生《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开课之日起,有计划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附属医院影像科进行早期接触临床见习活动。这样在影像科老师指导下,学生基本了解各工作岗位工作流程,这对以后的理论教学、课堂实训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在教学中后期,每个知识点内容进行了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训学习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学生分期分批安排到影像科进行开放实训的见习,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自己反复练习所学过的内容,使学生所学东西得到巩固和消化。

2.课堂实训

摄影授课,需实地演示才能彻底讲透。课堂实训不仅可以讲授摄影摆放,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操作细节及操作顺序。同时还可以现场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所有这些问题,只有在课堂实训中才能更好更彻底解决。此外,我校教学实体化,附属医院影像科即为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3.毕业实习

学生在校学习完相关专业课程后,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实习,根据毕业生实习指导教程,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胜任各个岗位,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获得职业操作技能,接收劳动观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实践教学是学生走出金字塔面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采用不同形式及多样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并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升华。

参考文献:

[1]戚跃勇,齐德广,邹利光,等.注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实践教学[J].激光杂志,2010,31(3):43.

[2]李剑平.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58-66.

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5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择业方向;影响因素

AnalysisoftheDirectionofMedicalImagingSpecialtyUndergraduatecareer

WANGKe-ying,WANGXiao-ke,WANGRun-chuan,PANGXia

(SchoolofMedicalImaging,XuzhouMedicalCollege,Xuzhou221004,Jiangsu,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theemploymentpressure、economicfactors、socialfactorsect,nowadays,medicalimagingstudentschoosingthemostsuitableprofessionaldirectionforthemselfhasbecomethekeyguaranteeforagoodfuture.InXuzhouMedicalCollege,ourgrouplet154studentsofMedicalImagingwhoareinthefourthandfifthgradefillinthequestionnaire.AfterthatweAnalysis、discussandsummarizethefactorswhichhaveimpactonstudent'scareerchoices.Basingontheanalysis,wecangivethemostreasonableadviceandrecommendationabouthowandwhattheychoosethemostsuitableprofession,thisisthemostimportantpartinoursurvey.

Keywords:Medicalimagingtechnology;Medicalimagingdiagnosis;Careerdirection;Influencingfactors

医学影像学专业包括影像诊断和影像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影像诊断专业以培养临床诊断型医生为人才培养目标;影像技术专业以培养既有医学基础知识,又有理工学知识的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另一培养目标[1]。那么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将选择哪种专业呢?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1影响因素

1.1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医学生学习培养周期长,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加上日常生活费,每年开支至少需12000~15000元;对于部分低收入家庭来说,是较重的经济负担。在发放的154份调查问卷中,因诊断未来收入前景好而选择诊断专业的占36.92%,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因素对影像学生的专业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医师资格证对于基层规模较小的医院,技术与诊断是不分工的,在较大的医院,技师与诊断医生分工明确。执业医师法与职业医师考试规定,一旦从事技术工作就无法再考取医师资格证,不能做出作出独立的诊断报告,这对于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影响很大。

1.3辐射因素国家早期有关规定,有关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为有害工种[2],不少医院放射学工作有较高的福利待遇,如增加工龄,增加公休假期,给予合理的津贴等。但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了医学生对放射防护安全性的担忧,而选择诊断医师则无需担忧此问题。

1.4就业压力在现有的医学影像行业中,各医院对诊断学生学历要求逐渐变高,县级医院以上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疗检查影像设备进行了大的更新,而目前的影像技师队伍无法达到现代化与数字化的要求,故需充实新的高实力技师[4],大部分本科技术学生可以就职于较好医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选择影像技术的有17名学生,其中70.83%是因技术就业率高影响其选择的。

1.5考研热潮现今的就业压力很大,诊断本科生大部分进入县级医院,许多学生对此不满意,因此想通过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有个好的职业前景[4]。这就导致了"考研热,随大潮"现象的出现。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由于考研因素而选择影像诊断的占48.05。

由此看出,考研已经成为影响影像学生未来选择方向中重要的一部分。选择影像技术的学生,除去暂时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之外,就业压力小,工作风险低以及就业率高也在他们选择影像技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建议与对策

2.1家庭经济问题对于因为家庭负担重,暂时不能考研和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医学生,可以先选择工作,有了经济基础后,再去完成自己理想。

2.2执业医师资格证问题有些人会认为,从事影像技术工作不能考医师资格证表示着社会地位不够高,但这只是个人对职业的看法不同,作为医学生需认清自身情况,对自己做好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专业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2.3辐射问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射线的防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铅墙、铅围裙、铅围脖的制作,技术人员操作室与病人射片室的分离,以及每年对影像科室人员的体检等放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很好保证影像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辐射因素在影像学生专业选择上影响越来越小。

2.4就业压力问题生活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就业的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法则,医生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更是高。所以作为医学生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心理抗打击能力,并积极投身到竞争中,刻苦专研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影像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专长,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影像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从事诊断或者技术工作,还可以去飞利浦等大型医疗器械公司,也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2.5考研问题许多医学生在面临毕业时,都会在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上而纠结。其实,考研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自身能力理性选择,切勿跟风,尽量做到考研就业两手抓,以免错失就业良机。

参考文献:

[1]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网站http:///WebSpecF/EnrolDetail.aspx?id=61996.

[2]吴佩岩.2007年,等卫生学校招生的瓶颈[J].卫生职业教育,2007(04).

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考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中图分类号】R18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2-0092-0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作为医学影像学体系的重要分支,随着当今计算机和多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该学科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把当今的主流检查技术应用到影像诊断和临床中,是我们在临床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样也是当前教学应该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医影像检查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我校开办影像系10年,一直在课程设置,知识点扩展,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改革探索,输送了大批影像专业人才到各级医院,教学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培养一批批能够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同步影像技术发展的医学影像人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模式,总结十年来我校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各方面的经验,并且探索一些教学的新方法,旨在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掌握。

1重建新的教学体系,全面学习影像检查技术理论知识

1.1传统影像检查技术的系统学习。自1895年X线的发现至今,影像学的发展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已经从形态学影像观察到当今以至未来主流的功能学影像观察,然而由于应用领域地区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区域的影像设备参差不起,相对偏远的医院仍然使用暗室技术等传统的影像观察。因此,对传统影像设备及其检查技术的掌握认识就显得很必要和必须。在课程内容上,要从X线成像基本原理到X机的结构、透视技术、暗盒的结构和特点等方面培养的学生必须要全面了解传统的影像检查技术。

1.2当前主流影像检查技术的深入学习。影像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新的检查方法和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课程中对当前主流的CR、DR、多层CT,高场MRI,及PET-CT等的原理,检查技术以及临床应用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当前主流的影像检查技术,以适应当今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社会需求。课程的重难点也应该是现代数字化影像检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此外,课件的内容应该同步当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前沿的设备和技术诸如功能成像、MRI-PET的初步应用[1]也应该作为学生了解和熟悉的。教案的动态更新和补充就变得非常必要。

1.3传统检查设备和现代影像设备检查技术的合理融合。当前我国县级及以下医院正在面临数字化设备的更新,但是设备的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部分传统影像设备的继续利用。CR系统与传统X线机的配套使用,自动洗片及于传统胃肠X机的配套使用等都是学生应该知道和掌握的。课程教学中应当增加相关内容,让学生对当前影像技术的应用情况有全面的掌握。

2强化实践性的教学目标[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人文精神。从教室走向社会是每个学生的必经之路。如何让学生在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后不仅能够充分施展专业知识技能,并且能够在工作中适应并融合工作环境,是我们专业老师应该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在见习教学中,充分利用见习医院的优势,让学生在带习老师的指导下直接面临病人,通过科学的计划、见结以及学生的及时反馈,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临床运用技巧[3]此外,在见习过程中除了要求检查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人文主义关怀的发扬,以“病人”中心理念的树立等[4]都是一个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的体现.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和社会。教师在见习教学中,可以结合工作经历举很多实际例子,在学生脑中形成很深刻的感性印象,这样学生才能够跟很好的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5]。

2.2强化能力和素质,分组、分类别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临床见习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感性认识和掌握。在有限的见习时间内,要每个学生掌握影像检查技术的全部要点是不可能的。如果由代课教师直接一次性带习整个班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积极性都会降低。在见习教学中,如果将学生分组见习;适当增加见习学时;通过多位带习老师的多次临床带习等方式既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式学习的热情,同时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学习团队的大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是有很大关系的,根据学生不同特长和综合素质不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式学习能力,在某一方面进一步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情况在感兴趣的小方向自行学习,这样一来,在学习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3网络教学模式探索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学生网络应用的普及已经使得早起的教育方法和工具变得局限,传统的板书和教材加幻灯片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再适应学科的需要。多媒体为主的计算机辅导教学和网络版的教学课件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在线教育模式已经变得很迫切[6]。结合影像专业特点,我们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制成网络教学课件。一方面让学生在课余对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是对我们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完善。LyndaNDonathan[7]提出在线教育从增加课堂上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反馈等来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学生考核模式设想,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

4.1注重平时理论学习和科室见习质量。以往的考核往往停留在期末的理论测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见习情况没有体现在最终的成绩中,这样既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知识掌握能力,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情况。因此,平时理论知识和见习学习的情况应该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一部分。理论知识的补充不仅可以通过老师带领的小组见习,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学习,直接参与临床服务,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8]。

4.2理论考核全面。理论考核的全面体现在,不仅要包括当前主流的影像检查技术,还包括传统的检查技术以及一些前沿技术的理论基础。全面的掌握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具有竞争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4.3分组别的专业技能全面考核。影像检查技术学这门课程本身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能充分发挥学到的知识。因此,专业技能的考核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就必须依靠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在见习时间以及空余时间在临床操作技能的把握。此外,JAYHICKS等[9]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团队协作学习后,学生们能学的更多并且对于互助学习和分组测试更易于接受。在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中,互助式学习和分组测试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这种方式更加能够提高他们今后的工作技能。在考核中,根据影像技术检查规范要求,以3人为一小组,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单个影像检查的整个流程,独立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共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一旦学生学生习惯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良性的教学互动将形成[10],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21世纪医学影像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影像技术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培养的医学影像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诊断知识,同时必须要同步影像技术的发展掌握影像检查技术技能。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着眼于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将最新的知识以“活教材”的形式[11]让学生了解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加以巩固和补充。在临床的教育和培养中,要着眼于当前医疗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走上岗位后能更加明白自己的职责。教学考核的改革一方面是着眼于时代的发展,一方面是着眼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通过多种方式向结合的考核方式,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知识掌握的能力。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改革任然需要不断的探索的完善。比如在在线教育的具体模式,互助式学习和分组考核的具体模式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完善。

影像技术教学改革要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实际,就必须努力尝试,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影像技术人才的要求势必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我们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方式,以适应社会的人才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Heinz-PeterSchlemmer,BerndJ.Pichler,RobertKrieg.AnintegratedMR/PETsystem:prospectiveapplications.AbdomImaging,2009,34:668674.

[2]贾景磊,张建林,纪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时间和探索.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12,15(6):275-276.

[3]AnnM.Steves,CNMT,FSNMTS.ImprovingtheClinicalInstructionofStudentTechnologists.JOURNALOFNUCLEARMEDICINETECHNOLOGY,2005,33(4):205-209.

[4]张俊祥.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例.安徽医药,2008,12(4):380-382.

[5]CatherineMTarcson.ClassroomtoClinic.RADIOLOGICTECHNOLOGY,2009,80(5):474-476.

[6]AnnWilkinson,AlisonE.While,JuliaRoberts.Measurement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experienceandattitudestoe-learningofstudentsinthehealthcareprofessions:integrativereview.JournalofAdvancedNursing.2008,65(4):755772.

[7]LyndaNDonatha,MictyHanks.RedesigningOnlineCourseDelivery.RADIOLOGICTECHNOLOGY,2009,80(6):589-590.

[8]AlonSeifan,NancyKheck,JoshuaShemer.Perspective:TheCaseforSubspecialtyClinicalLearninginEarlyMedicalEducation―MovingFromCase-BasedtoPatient-BasedLearning.AcademicMedicine,2008,83(5):438-443.

[9]JAYHICKS,M.S.R.S.,R.T.(R).Students’ViewsOfCooprativeLearningandGroupT-esting.RADIOLOGICTECHNOLOGY,2007,78(4):27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