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6篇)

时间: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篇1

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过体制、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变革,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有了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纺织工业的技术革新才能得以实现。纺机行业的技术创新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历了自力更生、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一系列过程。而令凌司长印象深刻的是纺织机械工业的历次跨越式发展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成为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凌宝银司长清晰地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纺机行业技术发展提得最响的口号就是“自力更生”。

中国天然纤维资源比较丰富,建国初期,国内纺织机械具有一定研发基础的就是棉纺成套设备,有着较为成熟的工艺,并为国内自主研发。但是当粮棉争地的矛盾出现后,受原料紧缺限制,大力发展人造纤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首先面临的就是支撑化纤行业发展的机械设备从何而来?

也许,我们仍记得当年尼龙丝袜的流行,女人们都希望拥有这种高弹力、结实,透明轻盈耐穿的时尚精品。而尼龙不仅仅用在丝袜上,降落伞布、军用帐篷、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都需要尼龙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应用价值和空间都十分巨大。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人造纤维的发展。

第一次机遇

20世纪70年代,中央决定建设上海金山化纤厂、辽阳、天津大港、重庆维尼纶厂四大石油化工和化纤抽丝项目,也就是当时的四大化纤项目,这对整个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来说是第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在建设“四大化纤”项目时,纺织机械工业得到支持,实现了维纶、涤纶、腈纶和锦纶设备的自主化生产。

在没有技术和经验的条件下,生产化纤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完全靠我们的技术人员自行研发,60年代起,中国纺机集团自行研制开发了第一批生产粘胶纤维的(包括短纤维和长丝)成套设备,装备了年产300kt生产能力的一批工厂,开创了化纤设备国产化的先河。

而另一个重要的研发途径就是引进进口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凌司长还清晰记得1975年他为辽阳化纤厂的建设引进了2台生产锦纶帘子布的设备,第一次来到法国。对于凌司长来说,他们的这趟法国行根本无暇体会浪漫之都的优雅,为了能够根据引进的设备自行研制出更多的设备,他们在生产企业一呆就是40多天,对设备图纸进行单位转化,直至把整个设备图纸全部吃透能够拿着图纸回国制造。就是根据这份转化后的设备图纸,辽阳化纤厂根据2台引进的设备,又制造了8台国产设备,国内锦纶设备大多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也成为引进设备国产化生产的重要途径。

后来,在建设四大化纤厂的经验下,仪征化纤厂落成,同样,两个车间的16条生产线,只有2条是从日本东洋纺织进口的,剩下的都是通过消化吸收进口设备的技术,自行改造,装备完成,当然有些关键零件仍然需要进口,80年代初,引进技术,自行改造为大型化纤设备的制造打下了基础。化纤机械的制造水平提高促进了化纤工业发展,奠定了合成纤维装备的基础,促就了后10年化纤行业的大力发展。目前我国化纤设备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部分是用国产设备武装,而价格才是进口设备的一半。

第二次机遇

80年代初,纺织工业出口增快,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大,我们越来越发现国产设备的质量与国际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于是直接引进技术促进质量改进。

凌司长说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提出‘引进技术3000项’的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先后从国外引进技术或与国外合作生产的共有51项先进技术,不少纺织机械企业相应的进行了技术改造,使纺织机械工业的产品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引进技术3000项的同时,中央提出要实施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一条龙”,纺织机械就是全国12条龙里的一条,纺织机械工业承担了转杯纺纱机和剑杆织机一条龙项目。分别从意大利引进TP5系列剑杆织机,从捷克引进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的设计、制造技术,同时对原中国纺织机械厂和经纬纺织机械厂进行了技术改造,为这两个设备的批量生产打下基础,也为后来的技术开发铺平了道路。

全国各地差异很大,加上纺机产品门类品种繁多,技术如何引进落实?产品如何发展,都需要遵循一个整体的统筹策划。因此,各项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生产都按照不同的优势特色安排在了不同的企业。后来,一些企业形成了在某一种产品上的特定生产优势。如黄石纺机厂从荷兰斯多克引进圆网印花机实现设备的生产,郑州纺机厂则引进平网印花机设备。而常德纺机厂从德国卡尔玛雅引进经编机,目前,该厂成为国内经编设备最好最大的生产企业。在地域上也有所侧重,如福建省针织机械的发展就很具特色。在51项引进纺机设备中,还包括气流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等等,这些引进设备带来的技术对国内纺织品织造,后期加工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次机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明确指出“国产化光靠自己消化吸收、攻关开发速度太慢,必须引进技术,经贸结合。”为了贯彻落实这个方针,国家给予纺机工业特惠支持,启动了两机专项,包括了四大机型,包括了主机和为主机配套的专用基础件。项目分解为21个子项,由20个企业承担,也为企业的后来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在金融政策方面,国家拨外汇1.56亿美元和14.86亿人民币贴息贷款的支持,分别从6个国家17家外商引进了192项先进设计、制造技术,而且对20个纺机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先后增加了2322台、套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大大提高了纺织机械的制造技术水平。“在每个机遇面前,企业都抓住了机会。”凌司长不禁感叹。

1992年,纺织部提出四个重中之重,就是针对纺纱设备的引进和改进,包括清梳联、自动落筒机、精梳机、无梭织机,这也是八五期间发展的技术重点。后来从德国特吕茨勒引进的清梳联在郑纺机生产,自动落筒引进赐来福,在上海二纺机和青岛纺机生产,去年,青岛纺机厂清梳联产量到达850台;上海纺机总厂引进意大利马佐里的精梳机,丰田的无梭织机分布在咸阳和上海总机。这也奠定了各地纺机厂的技术力量和基础。

1992年的国家批准了两机专项,自动落筒机和无梭织机的技术引进,就是围绕四个重申之重进行一条龙引进、改造。引进了国际一流技术,并将引进和改造相结合,定位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生产、配套。凌司长是专项

小组的成员,两个专项21个子项,投资16亿元,从方案的制定对规模、数量的控制,都是需要详细的筹划和技术论证,压力非常大,而他的高血压就是当时患上的。此次的投资改造将纺纱设备水平大幅提高,达到和国际水平接近。

1992年,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日本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喷气织机技术,合作生产JAT600A型喷气织机。近10年来,中国纺机生产的高档剑杆织机和高档喷气织机代表了中国无梭织机的制造水平。

1998年以前清梳联完全靠进口,全国207条线,国产拼凑的仅仅7条,现在国产设备占据的比例则达到了70%以上,而这个过程中,青岛纺机和郑州纺机厂都成为清梳联设备的中坚力量。随着两机项目的推动,2003年后,新型棉纺成套设备大量武装了行业,为棉纺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了基础。

第四次机遇

近两年,国家又制定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计划,科技部将新一代纺机设备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个重点攻关设备的产业化。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新一代纺织设备专项”时,纺织机械工业有9个课题。特别是在2006年,纺织机械工业又列为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项目之一,有了新型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专项中的10个课题。

通过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纺织机械行业已经研发了上千种新产品,许多企业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了自己的专有技术,实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

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纺机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纺织工业拉动了纺机事业的发展,纺机技术的提高也将推动纺织工业的发展。传统的纺纱设备是劳动密集型,棉纺万锭用工过去300多人,目前只要百人左右。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篇2

关键词:纺织机械;出口产品;出口特点;建议

一、绪言

纺织机械产品的市场在前些年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而出现起伏波动。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好转,及纺织行业的改革,纺织业市场回暖,市场对纺织机械及产品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国外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我国纺织机械出口产品逐年增加,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纺织行业,有必要研究当前纺织机械出口产品的特点,并为促进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提出几点建议,更好地促进纺织业的出口贸易。[1]

二、我国纺织机械出口产品的特点

(1)纺织机械的出口产品外观方面要求较高。我国纺织行业的设备技术性能优良,价格合适,但在外观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国外的产品。因此,要纺织企业要转变经营的侧重点,注重国际客户对于外观的需求,并按照客户的要求改进纺织工艺和纺织方法,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2)纺织出口产品的技术出现较快的更新。国外经济发达,思想前卫,对于新事物、新产品的接受领悟能力较强,远远快于国内的部分用户。国外客户具有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他们追求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便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中领先其他的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的利润。[2]所以目前的纺织行业的技术更新较快,并及时在国内和国外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纺织企业开发出口新产品时要有层次性。技术更新太快而超过了市场的适应能力也会给企业带来销售困难,新技术产品一般价格涨幅过大,使得客户难以接受而影响企业效益。因此要控制好技术的研发更新,有层次地开发新产品,尽量向顾客提供性价比合理的产品。不要盲目升级改造技术和产品,要顺应市场,随市场的发展变化而变化。[3]

(4)从样本开始做起纺织出口产品的设计。目前我们在开发新产品时总是先设计再进行制造,试验获得成功后才印制产品样本进入市场。但这样无形之中延长了产品推向市场的周期,且客户一般先从样品开始了解新产品。这样我们就要考虑先制作一些样本并进行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选择客户最满意的产品样品,从而根据样品建立生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尽快促进产品的上市,这将使企业更早的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而获得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5)快速的市场状况反馈机制急需建立。国内及国外的客户对于纺织产品的要求是不同的。部分企业过多的侧重于国内市场对于纺织产品的需求特点而忽略了国外的市场,导致对于国际用户的需求调查不清,国外的纺织产品的需求特点反馈不及时。从而使得企业无法及时的改进纺织技术和产品,给企业造成了许多的损失。针对这个问题,快捷有效的市场反馈机制需要及时建立。[4]

(6)海外的经销网络需要及时建立。过去的计划体制已经严重影响和滞后了纺织行业的发展,使得纺织企业走了许多的弯路。因此对于纺织企业要促进本企业纺织产品的出口,必须建立独家经营销售网络。通过招纳国外各国家当地的纺织机械产品营销,能更好地与当地顾客接洽,推销本企业的产品,并最终促进本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7)纺织机械产品的包装需要满足运输的要求。以前纺织产品出口所用的包装多为木箱,并通过海上的散货轮船运至目标国。但现在这种轮船日渐稀少,并且包装也粗俗老套,这种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顾客的需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要根据顾客的要求修改纺织机械产品的包装,并设法满足现代集装箱装卸的要求,进行现代物流运输,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率和企业的发展速度。

三、促进纺织机械产品出口的几点建议

(1)分析纺织市场营销环境,获取产品供需双方的资料和信息。通过进行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等基础工作,能为企业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提供帮助。及时掌握市场和客户潜在的需要、购买能力等情况,可以保证企业保持足够的竞争实力,及时调整企业的运营方向和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5]

(2)提高纺织机械的市场竞争力。纺织机械产品的使用者会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及企业的技术水平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纺织机械,并不会盲目跟风而选择最新的技术产品。因此,纺织企业要了解市场顾客的购买心理,及时推销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不同档次的产品,给顾客更多的选择,给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

(3)拓宽营销渠道,扩大营销市场。纺织机械企业在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同时,要有一定的营销渠道将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6]因此,纺织机械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及销售状况,选择直销或者商销售等多种形式,切实保证自己的产品能及时的销售出去,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四、总结

对目前的纺织行业国内外形形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纺织机械出口产品的特点,以期能通过这些特点更好地了解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同时依据这些特点,提出了几条解决纺织企业经营销售的难题,希望能促进我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法磊.我国纺织机械出口的趋势分析[J].中国纤检,2011(04):34-35.

[2]武玉明.谈中国纺织机械出口的潜力[J].商场现代化,2006(13):18.

[3]高潮.纺织机械出口:重要市场在亚洲[J].中国对外贸易,2005(12):70-71.

[4]王树田.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现状与展望[J].纺织导报,2005(10):6-9.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篇3

关键词:纺织机械;纺机停车;稀密路;自动控制技术;参数设置法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S107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027-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25.013

随着我国纺机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得到飞速提升,同时也促进现代纺织工艺与技术在我国的深入推广。自动控制技术是当今纺机业实现技术创新与改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纺织行业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自动控制技术能够及时纠正纺织过程中的非正常现象,保证纺织工作的高效开展。下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参数设置法对于控制纺机停车稀密路的自动控制技术展开探讨。

1纺机停车稀密路现象概述

纺机停车稀密路指的是两根纬纱间距相比正常值来说出现增大或是减少的情况,会使织物出现疵点,影响纺织质量。这一原因主要分为织物与机械两方面的因素。机械因素多种多样,如长期工作致使机构磨损而造成运动精度的逐渐下降、筘座脚刚度减少、第一纬度的纺织过程中主轴转速不均或打纬力较差造成第一纬没能充分进入织口、断纱时刹车时机不够及时造成纬纱的空缺,以上机械问题都可能造成这一现象。

织物原因指的是因纬纱以及织物存在粘弹性,在纺机停车之后,因粘弹性造成织物以及经纱的蠕动以及松弛等情况,致使织口位置出现了偏离,使开车之后的第一纬不能完全进入织口,从而造成稀路,或是因和之前一纬的距离太密从而造成了密路现象。

2传统纺机停车稀密路控制技术存在的弊端

以往针对此种现象主要采用的技术原理为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后梁的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织口位置的调节,但以往的方式存在以下三点弊端:(1)没有对引发停车稀密路的织物以及机械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有些方法仅仅考虑了织物因素,利用织口检测以及调节系统,使织口得以在开车之前返回至正确的位置,这就一定程度解除了稀密路的问题,但却没有对机械因素进行考虑。还有一些方法仅仅对机械因素进行考虑,采取克服性能不足的方式,但却没有考虑到织口蠕动的问题。总之,以往的技术往往较为片面,不能同时有效解决不同类型因素造成的稀密路问题;(2)基于以往较为片面的解决办法所带来的弊端,一些纺机安装了较为复杂的织口检测装置,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同时其检测精度也会因纺机振动等问题出现波动,安装过程也较为复杂,因此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制约性;(3)以往的稀密路控制技术,普遍缺少调节功能,不能同时适应多类不同品种的织物,因此存在一定局

限性。

3基于参数设置法的停车稀密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

基于参数设置法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以步进电机作为卷取及送经的电机,以经纱张力传感器对纺机后梁摆动的情况进行检测,并可间接获取经纱张力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在纺机操作过程中,控制器会随着张力的改变自动对送经电机转速进行自动调节控制,从而保障张力稳定。纺机在停车之后,自动控制器能够保证电机的定量正转,从而使经纱保持在放松状态,减轻经纱与织物的蠕变情况。在纺机操作之前,控制器能够使卷取以及送经电机根据预先设置进行定量倒转,从而使织口移至设定位置,使稀密路情况得到有效解除。

这一自动控制系统的中心就是控制器,控制器的中心处理单元采用单片机并配置扩展电路而构成。这其中RAM作为数据的存储器,同时配置掉电保护电路,ROM作为存储系统的调解控制程序,通过以上系统实现实时备份与现场的数据调节。以键盘、接口新品以及显示器共同构成参数设置的输入与显示系统。

4基于参数设置法的停车稀密路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纺机在操作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会对目前操作主轴的回转周期T以及送经电机均转速n进行实时记录,所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于每个织入的纬线送经量应当对应的脉冲数进行精准的计算,从而能够保证卷取步进以及送经电机的转动定量。纺机刚停车织口通常在正常位置A处,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因经纱以及织物在张紧过程中的蠕变情况,控制系统会将送经电机保持正转状态,从而使轻纱处于放松状态,这时织口会在B的位置,放松量a的数据能够利用减排以及显示器实现预先设置。在开车之前,送经电机线对经纱进行收卷,织口会回至开车时的位置(但不一定就是A位置),收卷量设为d,d值为放松量a、补偿量b以及调整量c的总和。若收卷量与放松量a是相等的,但因经纱和机械间的摩擦力、织物与胸梁以及卷布辊间的摩擦力等原因,使得织口只能到C的位置,而不是返回到A的位置。此外因机械因素,即使织口是在正常的位置开车,也会出现稀密路的情况,所以收卷量还要或加或减去调整量c,使织口位置存在一个调整空间,从而预防稀密路的现象。如果想减少参数数量,以减轻参数设置工作,可将调整量与补偿量合并为参数e,这种做法不会改变调整效果。

5自动控制的参数设置

在纺机纺织新织物之前,需适当地控制织口位置的参数设置,以应对不同类型织物的停车稀密路现象。参数所设置的大小需要先由正式纺织前的试织来决定,如果在试织过程中没有稀密路的情况,那么参数则无需进行调节;若在试织过程中存在稀密路现象,那么应减少开车之前织轴倒转量(密路)或是增加倒转量(稀路),根据以上方式进行参数设置之后,即可正式利用纺机进行织造操作。因织造工艺的技术要求,每个参数都有上下限,因此参数的调整操作并不难,如果更换织物品种,也只需重新设置一下参数,设置时间在十余分钟内便可完成,操作简便,适宜范围广。

总之,基于参数设置法的稀密路自动控制系统同时将织物因素与机械因素考虑其中,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可随时调节,这种灵活的自动控制系统成本低,以模块化的方式设计,值得推广。

6结语

现代自动控制技术是推动我国纺织行业振兴的关键,为进一步推动自动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还需不断强化应用基础的研究,并重视自动控制技术的创新,强化技术和实际工作的有效衔接。通过自动化工艺在纺机中的技术改造,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实现效益提升。虽然我国纺机的自动控制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纺机技术一定会尽快迎头赶上,带动纺织行业的工作效率,赢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蒋程鹏,吕建敏.论纺织机械自动控制技术的重要作用[J].纺织器材,2009,(4).

[2]苗迪.自动控制系统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3,(4).

[3]陈兴强.数控化、智能化纺织机械对自动控制技术的新要求[J].自动化博览,2012,(S1).

[4]裘俊彦.纺织机械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途径及关键技术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5]张铁林.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现场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篇4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提到“纺织”两个字,也许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排排机器,穿着工作服检查进度的女工在其中穿梭着的画面。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能进入纺织工厂工作对于许多女性来讲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型机器、技术的运用,大批纺织工人下岗,让很多人认为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于是,这一曾经很“热门”的专业,成为许多考生不愿报考的“冷门”专业。这就造成在许多大学,绝大多数纺织工程的同学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调剂到该专业的尴尬局面。但令人欣慰的是,原本一些以纺织为特色,在更名热潮中淡化原来纺织特色的院校,最终在发现本身特色后,又重新把“纺织”这一关键词置于校名之中。

纺织工程属于工科门类下的轻纺类,同其他工科类专业一样,纺织工程专业在大一、大二这两个学年主要课程为公共课,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目的是为大三开设的专业课打基础。从大三上学期开始,会有一些纺织类专业课程,包括纺纱学、针织学、非织造学等,主要内容是介绍各种棉纺机械的运转原理,纺织材料生产的工艺流程以及各种织物的织造和结构。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会有不同方向的课程供同学们选择: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针织与服装、纺织工程与计算机应用、纺织品与贸易、纺织现代技术应用。这五个方向各有特色,例如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一般是打算继续深造同学的首选,因为其理论性较强,纺织现代技术应用等适用于打算毕业后到纺织企业技术部门工作的同学。不同学校该专业设置的方向有所不同,如果提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长作出选择,专攻某一领域,将为以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设有纺织类相关专业的院校在全国有近70所,包括各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东华大学,其前身为中国纺织大学,求学纺织工程专业的学子可根据自己的就业倾向选择纺织技术设计方向、针织与服装方向、纺织品设计方向、纺织品检验与商务方向、纺织国际贸易方向、纺织产业管理与评估方向等六个专业方向;武汉纺织大学,其纺织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青岛大学,其纺织工程专业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纺织新技术、新工艺与纺织质量控制,计算机在纺织上的应用,纺织品贸易与营销。此外,北京服装学院、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院校的纺织工程专业也较有特色。

从就业方向看,纺织工程专业就业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第一是考取公务员。招收纺织工程专业的岗位大多是海关检验类,难度很大,考取人数只占少数。第二是到纺织厂技术部门工作,这类工作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较高,学生只有在校期间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第三就是大多数人所选择的,到外贸公司从事与纺织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一般要求英语水平较好,掌握日语、韩语等小语种者优先录用。让很多认为纺织工程是“冷门”专业的人大跌眼镜的是,纺织工程专业是一个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毕业生不一定非要通过考研来使自己脱颖而出,大多数纺织企业只要求大学生本科甚至是专科学历即可。纺织工程专业在南方的就业形势明显要比北方好,如果大家在毕业后想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妨以南方为就业主场去闯荡一番,那里会有一片新的天地在等待着你。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虽然说从名字去认识专业,并不一定能读出所有专业的真谛,但真正弄懂专业名称关键词所指,对专业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从名字看,“非”,即“不,没有”的意思,“织造”,就是“纺织”的意思。那么综合而得,可以看出来非织造既与传统纺织息息相关,同时又脱离于传统纺织。换个更简单的说法,纺织一般的原料是纱线,而非织造就是“没纱线”的意思。最开始的非织造主要是不织布、无纺布等,注意看都有个“布”字。而现在是非织造材料,材料的领域要远远大于布了,这个也是非织造飞速发展的结果。

可能如此解释还是会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不如我们来看看非织造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吧。首先是卫生用品,如婴幼儿所用的尿不湿,女生最喜欢的面膜纸,医疗中广泛运用的防护服、口罩等;其次是家居用品,最典型的是红地毯、窗帘、桌布、擦拭布(擦车布、高级的镜头布);再次还有农用的塑料布、纺粘布、过滤材料、包装袋等。总而言之,非织造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工艺灵活多样、生产效率高、原材料范围广、产品品种多和应用领域广等特点。

说起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它具有多学科交叉、学科与工程紧密联系的特点,与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科技相结合,综合纺织、塑料、造纸、化学、印刷等技术与装备。在大学期间,主要课程包括非织造学、纺织材料学、非织造产品与应用、非织造工程设计、非织造产品质量与检测、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纤维及其应用、复合材料、非织造布后整理、国际贸易与实务等。除了坐在教室里的理论学习外,社会实习、微机上机、工程训练、专业课基础实验、非织造产品的材料与结构分析、非织造材料设计与检测、非织造工程及项目实习、非织造生产与装备的认知实习、贸易与营销实习、生产实习等都必不可少。

与纺织工程相比,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显得小众一些,开设的院校不多,有特色的有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嘉兴学院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学位)

纺织工程专业注重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则偏重于材料,作为轻纺类的另一分子――服装设计与工程就与设计更紧密相关。有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天桥骄子》,参赛者们以巧思妙想和缝纫技术让一块块原本普通的布料,在剪剪裁裁、缝缝补补之间就成为一件又一件既时尚又新潮的衣服,让观看的人不得不感叹设计化普通为神奇的奇特之处。而这样的巧思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子也同样拥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具有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相互渗透、服装学与其他工程学科相互交叉的办学特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的正是从事服装成衣款式设计、服装样板与工艺技术、服装数字化技术应用、服装材料与功能防护服装开发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与成衣设计人才。但现代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的,又不仅仅是拥有设计才能、躲在设计室工作的艺术家,还必须是了解服装产业经济、服

装市场营销、商检和贸易、品牌管理与运作,成为服装行业贸易的实干家。正是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兼有艺术性和实干性,所以既招收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也招收普通类的考生。招艺术类的侧重艺术设计,招普通类的偏向行业管理。无论是哪一类考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起来要便利一些。

从主要课程来看,也是设计与实干的结合。成衣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人体工程学、立体裁剪、服装款式设计、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设计、工业纸型设计、女装结构设计、男装与童装结构设计等课程从整体到不同人群的服装设计入手,传授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厂设计、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商品企划学等课程则着重培养该专业学子的经营、管理能力。待专业课程学习之后,材料性能与结构实验、款式设计实践与样板技术实习、成衣工艺实习等工程技术环节就将学生从象牙塔引向社会实践,使所学与未来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如此多方向的课程,有时直让本专业学子吐苦水。

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习的特点,就业也有明显的区分。一部分人会选择坚守设计师的梦,专注于画结构图或做设计。但由于我国目前服装行业的特点,需要设计人员的较少,因此大部分人会从事服装贸易工作,我所在学校该专业80%的同学从事服装外贸跟单工作。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

(专科,学制三年)

随着纺织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纺织机械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清梳联合机、精梳机和分部传动悬定粗纱机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机电一体化的剑杆织机、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也实现产业化。正是在纺织设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时代,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

新型纺织机电技术面向纺织及机电类企业,培养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从事机电一体化纺织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与大多数专科专业注重产学结合相似,该专业前期先进行工程制图与CAD、机械零件加工、电工电子基础与实践、纺织机械分析与维护、纺织设备电气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实训、PLC与变频器技术应用、机电控制系统调试与检修、纺织设备分析与维护、机电设备管理等课程学习,再组织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

由于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特色,因此虽然是针对纺织设备,但在开设院校里,大多将其归于机电系或机械系。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该专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是机电系成员之一。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该专业属于机械工程系。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专科,学制三年)

纺织品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出厂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检验,上个环节合格才能流入下一个环节。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将检验与贸易两个环节打通,培养具备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纺织品商品检验理论知识、具备纺织品检验技能和进出口谈判技能、掌握纺织品贸易及纺织品质量管理知识、外语水平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篇5

【关键词】纺织机械工业;发展;创新

纺织行业采用的先进机械主要用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进而提升生产效率。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目前运行状态良好,生产规模正在逐年扩大,经营效益也在与日增加。传统的部门分割已经被打破了,各类型的企业共同占领市场,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口规模也有所恢复。然而,纺织机械行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机械设备中国内生产的配套部件质量和精度不足,国外产的配件价格过高;重复引进的现象很常见,纺织工业专业化程度过低。面对着这样的形势,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必须抓住发展中的机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

一、纺织机械工业的现存问题

(一)机械配件之间的配合不当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发展过程中会引进或自主研发出很多高新技术设备,这就需要很多高精度高材质的配件,例如:电子元件、紧固元件、化工产品、金属基础材料等等。这些配件若是采用国内产品,精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若是采用国际标准配件,引入过程中便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会影响到纺织机械工业的良性发展。

(二)重复引进现象很常见

近几年,为了提高纺织工业技术水平,我国引进了很多国际上的先进设备,但是真正消化吸收运用到生产中并能进行二次开发的却很少,重复引进的问题比较严重,并没有达成提高技术水平的基本目标。

(三)专业化水平低

纺织机械行业事实上是一个品种众多而生产批量小的基础产业,国外的纺织企业多数都是几百人的小规模产业,同时具备很高的专业性,甚至有些企业会专门生产某一个产品,同时几个同类型企业就能控制住该项产品的国际市场。但是我国的纺织企业多数是产品种类较全的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专项产品。

(四)与国际发展水平差距大

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设备和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而针对不同的纺织机械来说,这段距离是不同的。例如:棉纺和织造这类设备的技术水平发展较好;毛纺、印染、化纤这类设备的发展较差。另外,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纺织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为服务市场向前发展。从当前的形势上看,国际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改进。通过调整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设计结构,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对于能量消耗和废物排放方面也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节能减排的改进,减轻劳动力。老纺织厂进行设备更新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例如:各种类型的无梭织机在不断更新,针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可以随时调整改进。

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了适应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纺织机械工业采用了新型的高新技术纤维生产,满足高端纺织产品的市场需求。高新技术纤维机械基本上都是大型成套的设备,前后相连的工艺工序使用的机械都具备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的特点。

三、纺织机械工业发展的创新型建议

(一)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水平

想要充分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本身的发展基础。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有效加强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在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以后,才能继续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当前纺织机械工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质量并不稳定,技术水平较低,进而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用户对此种状况反应很强烈。所以,为了保证用户能够买到完整、质量合格的纺织机械和基础配件,安装调试后能够直接使用获得合格的产品,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流入到市场中时必须保证没有缺件,完整性良好。

(二)发展纺织机械专用的配套设备

纺织机械专用的设备和基础配件要建设成系列性的产品,增强其通用、标准和系列效果。纺织机械专用的设备和基础配件主要服务于纺织品的生产,纺织产品市场广阔,花色、档次、品种千变万化,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也要跟随着纺织产品的变化而改进,适应产品的变化。

(三)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生产的纺织机械品种较全、数量较大,但是实际上的生产质量、生产技术、经济效益并比不上纺织机械强国,无论是整台主机的生产还是零配件的生产,都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在产品技术、过程技术、组织技术等环节统一加强质量管理,并在零部件加工和产品封装、现场安装调试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实现纺织机械的高质量生产。

(四)实现信息化的生产

所谓信息化的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机电一体化,而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微电子控制等学科。最主要的结构是采用微机控制的自动跟踪生产系统,当生产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参数发生变化时,能够瞬间修正回来,这也是传统生产方式很难达到的。另外,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制定出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要将自身的岗位职责承担起来。

(五)培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想要实现纺织机械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所以,纺织机械行业应该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创业机会和工作平台。目前,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企业应该与专业院校进行科研合作,积极地进行科研教学,在研究生产项目的同时广开人才资源。

结语

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必然要实现大幅度的发展升级,转变成纺织强国。纺织机械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要抓住发展中的机遇,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品牌效应,实现高质高效的工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吴锚.改革中求发展创新中促进步――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J].纺织机械,2013(06):2-3.

[2]吴永升.纺织工业成就斐然“十二五”纺机器材机遇难得――建党九十周年的怀念和思考[J].纺织器材,2011(S1):1-4+9.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篇6

关键词:纺织机械;机械工业;专业英语;发展

1机械工业中的专业英语

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工业化的物质和技术保障。近几年来机械工业的大幅度增长充分体现了其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拥有辉煌的历史,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了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做出了贡献。

在我国现代的机械学著作中,“机械”一词是机构(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而与机械类专业术语所对应的专业英语也分很多类,如:设计(design),制造(manufacture),生产(produce),加工(process),模具(mould),刀具(cutters),铸造(found),测量(measure)等等,下面是一些具体词汇:

车床lathe刨床planer铣床miller磨床grinder刀具cutter联结link轴shaft传动drive/transmission误差error定位allocation,拉伸pulling剪切shear扭转twist强度intensity精度precision应力stress硬度rigidity绞刀reamer螺钉screw齿轮gear切削深度cuttingdepth主轴spindle基准benchmark钳工locksmith锻forge压模stamping焊weld拉孔broaching装配assembling铸造found切线tangent介质medium螺纹thread倒角roundingchamfer工业造型设计industrialmouldingdesign导轨leadrail陶瓷ceramics机械制图Mechanicaldrawing投影projection,位移displacement截面section齿轮齿条pinionandrack攻丝tap游标卡尺slidecaliper千分尺micrometercalipers等等。

2纺织机械中的专业英语

在原始手工纺织时期,人们利用纺坠纺纱,原始腰机织布。在手工机器纺织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竹笼机、大花楼机、多锭大纺车等都可代表当时世界纺织生产的最高水平。纺织器械的发展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现在的纺织器械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纺织工业逐渐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成为纺织工业的重点地区,以至于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称中国为世界工厂。由于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以及国际分工中的特殊地位,纺织机械制造业作为纺织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人们更多的了解。这也就需要我们对各种纺机名称、纺机部件,等方面的用语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例如:

Jetloom喷气织机,Gripperloom片梭织机,Rapierloom剑杆织机,warploom经编织机,

warpnetframe花边织机,Jacquardloom提花织机,Gins轧花机,Tuftingloom簇绒机,Reeds钢筘,YarnCarrier导纱器,PlasticSelector提花片,Guidecomb定位导梳,HangerWire提花钢丝,

cam凸轮,trunking线槽,Pneumatics气动元件单针两缝平车1-needlelockstitchM/C单针链缝平车1-needlechainstitchM/C人字平车zigzagstitchesM/C双针车twin-needleM/钮门车buttonholeM/C钉钮车buttonattaching熨画机ironingdrawing工业洗衣机industrywasher工业脱水机industryspin-dryer大货洗衣机BULKWASHERpretreatmentequipment前处理设备aftertreatmentequipment后处理设备

3专业英语对中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作用

近几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国际纺织机械产品的重要进出口国,中国纺织机械规模强大,也相应带动了国际纺机市场的需求,同时对外交流增多,需要更多的设计专业英语的广泛运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成为WTO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为外资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这既利于纺织机械的发展也使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促使我们对机械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纺织工业得到较大发展,使得纺织品大量的出口,但是这些出口企业使用的机械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而我国的纺织机械制造商与国外的同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使中国纺织机械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不管是从文字还是语言上,我们都需要加强对专业英语的认知,以此来吸收和借鉴国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从而不断创新自我,提高自我,缩短彼此之间的差距,塑造中国纺织机械制造业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