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6篇)

时间: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篇1

1.理论课程的改进设置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舞蹈专业中的武功技巧课程进行了改革。从教材方面来看,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特点,并且提高了教师的舞蹈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案编制与优化方面也进行不小的改变,主要可以根据舞蹈专业的学生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特点为基础,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教材设置中针对理论讲解方面更是增加了实践教学,以多元化舞蹈人才培养目标做到舞蹈学生对舞蹈基础的合理、完整、充分的学习。

2.舞蹈身韵课程的改进设置

身韵课程的改进主要在于身体运用技巧和韵律的掌握能力,身体运动技巧属于舞者的外在表现,韵律的掌握能力在于舞者的艺术内涵,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舞蹈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在身韵课程的改进中,将与身韵有关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动作元素贯穿到身韵课中,并且强调呼吸在舞蹈中的要求与作用,在节奏的教学方面,要求贯穿手、眼、身、法、步的体现。在课程改进设置中,可以从“跑圆场”开始训练,训练初期注重身体的运用技巧及韵律的整我,要求“手”、“眼”、“身”、“脚”的变化以及“节奏”、“气息”、“神韵”等方面的能力表现,每次上课跑圆场可以设定为20~25分钟,期间组织学生变换队形和位置,同时不断变化学生的“呼吸”与“节奏”。通过这样的训练,便能够提高身体运动技巧性与韵律的掌握能力。

3.武功技巧课程的改进设置

在舞蹈武功技巧课程的改进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身体关节、韧带的柔软度、幅度等方面进行训练,特别是对腰、髋、腿的柔韧性需要特别训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

(1)下肢要求有大的幅度运动,要求学生达到前、旁、后腿的180°,训练的方法可以设定为压、劈、搬、踢、悠、撩等。通常在身体柔韧度方面可以通过舞蹈中常用的“翻滚调压”四种方式来练习。

(2)要求学生力量练习,做到舞蹈动作要轻、飘、柔,在运动过程中紧密结合,发力集中,快、稳,讲究发力的“内劲”,也就是训练舞蹈的“爆发力”。同时要做好身体素质与控制能力的训练,为力量的练习打好基础。

(3)武功技巧的要求,戏曲中武功技巧可以说是舞蹈动作的一种延伸,这种技巧与舞蹈动作十分相似,常见的武功技巧有“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对此方面的训练一定要求学生有舞蹈功底,然后在做大幅度慢翻身训练,保证武功技巧体现出圆润、充实、力量的表现。

二、教学结果检验

经课改以后,舞蹈教学中融入了新鲜元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的科学、合理,对新课改后的教学成果的检验,有以下两方面:

1.因材施教

对于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课堂中能够很容易的完成学习目标,然后采取拔尖教学法,对基础好的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是自主学习;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学生的“层次”拉近,主要针对中差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和项目的调整,保证了教学的效率。

2.技巧锻炼

利用改变传统戏曲剧目教学方法来促进舞蹈专业武功技巧课教学水平的提高,从教学初期,便能够规范和建立出合理的教学体系,利用改变后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合理的融合武功技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做到简单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全面的教学体系,保证了学生舞蹈技巧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细节处理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这一节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网络搜索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网络搜索技能的基础上还能有兴趣学习,从而提高网络搜索技能及不同方法搜索的意识是老师在这堂课上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

一、准确定位教学内容

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源于有效的教学定位。网络搜索技巧小学中学都可以进行,如何对其界定、提炼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这节课将其定位为“策略与技巧”比较适于中学生。这节课的重要目标就为“学生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总结出信息搜索的方法及常用技巧。能灵活运用搜索引擎的目录搜索和全文搜索方法。”学生通过亲历体验获取信息的过程,从中理解和掌握获取信息的

方法。

二、合理设置课堂任务

“任务驱动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设置任务非常重要,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设在放完园博园广告片之后,让学生搜索重庆园博园共有多少个展园?”这样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将学生的各种查找方法显露出来。在学生搜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然后在自愿展示的基础上,抽选几个用不同搜索方法的同学上台给学生演示并适时地鼓励。教师总结各位同学的方法并引导同学提炼关键词的过程和所用的搜索方法。此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带领大家总结出常用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

(1)直接访问网页,教师给园博园的网址;(2)使用搜索引擎。

第二个任务是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老师也到园博园体验了一下发现园博园中出现了很多美女,最后才知道重庆园林博览会选出了很多形象大使。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刚才老师讲的方法查找出第八届国际园林博览会有多少名形象大使?其中冠军是谁?找出冠军的照片。看看哪一组找得最快最好。”这个任务可以利用刚掌握的知识完成任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用新的任务,协作交流,解决问题。老师和同学一起观察学生的演示操作,并对刚才已经学过的方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对同学们新的方法加以赞扬并提炼。教师演示:“其实那么多图片我们想找到合适大小和像素的照片还有一个小技巧:浏览器左端的筛选。”教师总结:(1)查找时确定类别,细化搜索条件;(2)善于运用浏览器自带的搜索工具。此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刚才用到的方法并且能掌握新的搜索技巧。

第三个任务是将学科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学科整合开拓了学生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是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青少年的一条捷径,值得在各学校、各课程教学中推广。教师提出问题:“说到重庆的骄傲,想起最近在我们大学也出现了一名佼佼者,她是一位体育健将,多次在全国和国际上取得名次。我刚看这位同学的名字时叫不全她的名字。教师展示姓名:施××及相关简介。提出任务:请同学们查出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并解释其意思。教师请与前面所用方法不同的学生上台演示(有拆字的方法,也有用在线字典的方法)。教师再演示讲解不同分类搜索引擎(如:想查找施廷懋更多的跳水信息可用:新浪―体育―跳水)并解释目录搜索和全文搜索。教师总结:(1)运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目录及全文);(2)运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内容,如:运用在线词典查生字。这个任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搜索技巧,还学会了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特别是能让学生觉得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大胆让学生去实现各种任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及发现更多的学习方法。

三、注重细节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其课堂效率往往就蕴含在处理各种细节之中。

例如,本节课的最后作业为:运用你觉得最满意的网络查询技巧,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以“伦敦奥运我们来了”为主题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小组成员姓名命名上传到服务器上,下次课评比、展示。有的同学对文件夹或者文件的命名和放置位置是随意的,有时候因为系统的设置重启以后资料就不存在了。因此上课的时候教师应注重文件的管理,不随意将教学用的各种素材放在桌面上,不对文件和文件夹随意取名,也不能随意在文件中输入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良好的信息素养就在这些小细节中表现出来,规范了自己的操作,才能让学生知道如何方便快速地检索信息,养成良好的管理和操作计算机的习惯。再如,本节课在搜索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作品,教师提醒学生尊重别人的版权等,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细节。胡舒立说过:“如果不尊重版权,维护原创,总有一天,我们都要回到文化的蛮荒时代。”因此,需要从身边的点滴注意尊重和保护版权,教师就可以从实际情况把握细节,从而提高学生尊重版权意识及课堂效率。

四、善于提炼方法

不仅是数学、物理等课需要在课堂中提炼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也要如此。在信息技术课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思想方法的提炼、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加强目的性教育,将教学目标贯穿到教学活动过程的始终;抓住教学的关键点,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科学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实现知识的迁移。本节课教师在布置完每一个任务以后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总结提炼出搜索的技巧,并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一些方法。例如,学生在搜索图片的过程中会搜索到不同大小和像素的图片,教师补充小技巧:浏览器左端的筛选可以筛选学生想要的图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实践探索,构建学生活动,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在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的过程中,注重实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挑战。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并提高的过程,以上几点只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所总结出的一些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还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深化努力。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和重塑[D].南京师范大学,2004(4).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篇3

论文摘要:目前,在高师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把音乐的术科与音乐的理论学科课程设置得比较科学、合理。然而,大部分学生忽视一方面,而片面强调另一方面的现象非常严重,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应明白音乐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会依托的关系。教师更应清楚高师声乐教学的方向是为基础服务的,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能力,忽视学生的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声乐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未来中学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体现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点,我们应该平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术科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

长期以来沿用着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模式,注重声乐演唱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他理论科目的重视。然而,在高师声乐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和任务这样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能分析一般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的唱歌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辅导工作”。可见培养高师学生的目标是培养中学教师和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提高国民音乐素质,进行音乐文化的普及教育。因此,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高素质、高水准的演唱技能,还必须有扎实的音乐文化基础知识,声乐的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结合。

音乐理论与专业技能训练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在掌握高超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具备良好艺术修养。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在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似乎形成这样的现象,对音乐理论感兴趣的同学认为,只需要把理论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根本就不懂得演唱技巧方面的内容,甚至瞧不起从事声乐技巧研究方面的人;对声乐技巧感兴趣的同学认为只要会唱,能炫耀的声乐的技巧有多高深,一味地勤学苦练技巧,忽视了理论研究在术科学习中的重要性。因而,应注意课程结构上的综合性和均衡性,合理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理论水平。

一、注重学生理论方面的学习

优美的旋律,美妙的声音是通过娴熟的歌唱技巧来获得的,然而要想营造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则需要其他音乐理论知识来润色。在进行声音技术训练中,对其他音乐理论学科的学习与声乐技巧的掌握是相互依托的,精湛技巧的掌握需要理论的支持,理论的领会也需要技巧去充实与体会。对主修声乐的同学来说,我们必须对与声乐技巧有关的理论知识作充分的了解和学习,如基本乐理、和声、作品分析和中外音乐史等方面的知识,如果缺乏了对音乐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我们只能做一个单纯的声音的模仿者。我们只有通过对音乐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我们才能提高对音乐欣赏和理解的能力,提高专业综合水平,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声音艺术上的加工与创新,以适应声乐教学、创作、表演鉴赏的需要。同时还有必要对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作研究,掌握其与技术的关系,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学生综合技能方面的训练

声音技巧的掌握是歌唱的根本问题,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如果能够通过声音把鲜明的音乐形象让听众产生共鸣,对于歌唱者来说,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修养了。如果没有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完美的音乐形象就无法表现出来,就无法表现舒展的、紧张的、高亢的、低沉的音乐情绪,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绪需要用不同的技巧来表达。只有这样,学生要真正掌握歌唱的技术要求和音乐的表现力,做到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断提高分析和处理作品的能力。

高师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综合型的音乐教学人才,学生除了具有演唱方面的能力,还应具备其他能力方面的训练,如:教学能力、分析、理解、处理作品的能力、艺术实践的能力等等。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时,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作品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艺术处理,首先我们了解作品的背景、风格、创作意图、演唱情绪等,还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节奏特点、调式调性,以及其歌词韵律、作品高潮、声音色彩都有必要解读。“声音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具有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等要素,音乐的创造者把这些要素纳入一定的体系中(如调式、调性、节拍)使之系统而有序,并在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与丰富,从而成就无数动人心弦的乐曲,是音乐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产生无法取代的作用”。

三、加强舞台表演的实践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篇4

既然语音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灵活运用语音教学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语音关,跨过汉语学习的第一道门槛。

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授留学生汉语语音时的经验,总结出以下9种语音教学技巧:

一、模仿法

模仿法是第二语言语音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技巧。其基本教学步骤为: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发音。

传统的不一定是不好的。虽然模仿法单调、死板且有时效果不佳,但这种技巧也有它的优点:它极易操作,而且使用范围广泛,所有的音都可以用这种技巧来教。因此,这一教学技巧至今仍广泛地运用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是最基本的教学技巧。

我们认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简单的音可以使用这一技巧教学。然而,对一些难发的音,尤其是学生模仿多遍仍然存在问题的音,就应该考虑使用其他的教学技巧了。

二、图示法

图示法是一种借助图画、图表、图示等手段讲解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教学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用舌位唇形图来演示汉语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早在1963年,周殿福、吴宗济编著了《普通话发音图谱》。该书较为精确地绘制出了汉语各个辅音、元音的舌位唇形图,并且第一次把普通话全部辅音和元音的发音状况用X光照相和颚位照相的方法加以科学展示。这部著作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非凡的指导意义。直观性是图示法的突出特点,这种对口腔的直观图解有利于留学生掌握汉语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另外,在声调教学中,五度标记法也是图示法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用板书的形式展现五度竖标,并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55、35、214、51”分别在五度竖标上标示出来。学生便一目了然,轻松理解了汉语声调的起伏变化,而且印象深刻。

三、手势法

手势法就是教师用双手演示汉语语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教学技巧。运用手势法进行语音教学能够将复杂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接受,事半功倍。

例如,大多数韩国留学生掌握不好汉语声母“r、l”的发音区别,我们便常常采用手势法教学:首先,把手伸平,手心向上,告诉学生把手看成舌头;然后将手指第二个关节向上翘起,这一过程显示的舌位变化是“r”的发音;再将翘起的手指重新伸平,这一过程显示的舌位变化是“l”的发音。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讲解“z”和“zh”,“c”和“ch”,“s”和“sh”三组音发音时舌位的区别:手伸平,表示“z、c、s”三个音发音时的舌位;手指第二个关节翘起则是“zh、ch、sh”三个音发音时的舌位。

在声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手势法进行教学。可以请全体同学和老师一起抬起手臂,用手指画一条又高又平的线,代表55调值,练习阴平调;以45度角由低到高画一条线,代表35调值,练习阳平调;画一条类似“对勾”的折线,代表214调值,练习上声调;画一条由高到低的线,代表51调值,练习去声调。

四、带音法

带音法就是用学生母语中的音素,或一个已经学习过的音素,或一个容易发出的音素带出汉语中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与之相关的音素的教学技巧。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发出一个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音素,将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稍作调整,就可以把要学习的音素带出来。反复操练就可以较好地发出这个新学的音素。

例如:学习单韵母“e”时,可以先发已经学习过且较为简单的单韵母“o”,然后拖长“o”的音程,将嘴角咧开呈微笑状,便可发出“e”的音。

学习单韵母“ü”时,可以先发已经学习过且较为简单的单韵母“i”,拖长“i”的音程,将唇形拢圆,便可发出“ü”的音。

日本留学生容易将汉语单韵母“u”发成日语的“う”,我们在教授日本学生“u”音时,可以先发日语的“う”,拖长音程,将唇形拢圆,便可发出“u”的音。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容易把汉语声母“sh”发成英语中的[?],我们在教授他们汉语声母“sh”时,便可以先发[?],拖长音程,并把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部,便可以发出“sh”的音。

五、夸张法

夸张法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发音、做发音示范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用适当的方法突出汉语某些音发音特点的教学技巧。

在语音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夸张法的教学技巧,扩大音与音、调与调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汉语发音。

例如:在示范单韵母“a”的发音时,汉语正音教师可以把嘴张得大一些,用这样夸张的口型帮助学生掌握单韵母“a”的开口度。

轻声的教学也可以使用夸张法教学,我们可以将轻声前的音节适当拉长,同时提高音高,并将轻声音节短而轻的特点适当放大,便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轻声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模仿。

在儿化教学中,“ng”之后加儿化的音留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如:“肩膀儿(jiānbǎngr)、花瓶儿(huāpíngr)、蛋黄儿(dànhuángr)”等。他们普遍觉得“ng”后的儿化加与不加区别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教师在作语音示范时,可以将“ng”后儿化的卷舌适当夸张,学生便容易模仿和掌握。

在运用夸张法时,我们应该注意这种技巧是在学生初次学习某个音时使用的,在学生掌握了这个音的发音方法以后,就不应再夸大这些音的某些特点,而应该读出正确的、标准的读音。

六、描述法

描述法是教师通过对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描述来教授语音的教学技巧。我们把描述法分成两种:科学描述法和形象描述法。

科学描述法就是对汉语语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科学的描述,例如:在讲声母“b”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音是一个双唇不送气的清塞音。这种教学技巧虽然注意了科学性,但是术语过多,留学生很难理解。在使用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进行科学描述,并应配合图示法,描述的同时展示所描述音的舌位唇形图。

相比于科学描述法,我们更提倡使用形象描述法。所谓形象描述法,就是教师将所要练习的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用比喻或比拟的方式进行描述的教学技巧。例如:在教单韵母“e”时,可以告诉学生,先做出微笑的表情,再发这个音,这个音便容易多了。这就是运用形象描述法将发音的唇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情联系在了一起。再如:在教声母“c”的发音时,可以将“c”的发音比喻成漏气气球的声音,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个音的发音特点。

七、对比法

对比法指的是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两个近似音之间的差别,从而发好这两个音的教学技巧。

我们通常所说的对比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1.汉语中近似音的对比

例如:声母“r”和“l”的对比;声母“z、c、s”和“zh、ch、sh”的对比;汉语中几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b、p,d、t,g、k,j、q,z、c,zh、ch”的对比;韵母“i、u、ü”的对比;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的对比等。

2.汉语和学生母语中近似音的对比。

例如:汉语声母[t?]和英语的[d?]的对比;汉语声母[?]和英语的[?]的对比;汉语声母[s]和英语的[θ]的对比;汉语韵母[a]和英语[?]、[a:]的对比;汉语韵母[u]和日语[?]、英语的[u]、[u:]的对比等等。

在使用对比法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和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练。

八、符号法

符号法就是利用一些符号辅助语音教学的一种教学技巧。

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一般都比较低,不宜用过多的语言尤其是术语进行解释。因此,符号法这一简洁明了的方法在很早以前就被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了。但是大多局限于词汇和语法教学中,语音教学中却很少使用,这是十分可惜的。我们应该努力将这种技巧运用到语音教学中来。

在此试举两例:在音变教学中,“一”和“不”变调的规则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符号法进行教学,板书:一+第一、二、三声时,一(yīyì);一+第四声时,一(yīyí)。不+第一、二、三声时,不(bù);不+第四声时,不(bùbú)。

在汉语语调教学中,使用符号法能很形象地表现出汉语四种语调的实际读法: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九、音节法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篇5

【关键词】英语翻译探析英译汉技巧

1.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manspendingtwelvedaysonthemoonwouldfind,onreturningtotheearth,thatayearhadpassedby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goeswithoutsayingthatoxygenisthemostactiveelementinthe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managedtoraiseacropof200miracletomatoesthatwEigheduptotwopounds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filteredinwherevertheycould,drivingoutdarknessandchokingthe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normallyatimidgirl,arguedheatedwiththemabout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9):115-117

[2]尹祥凤,罗凌云.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01):45-48

[3]秦君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4):123-125

学好科学的技巧和方法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教学技巧

学习一种语言是为了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交际的的顺利进行有赖于语音的准确。使用一种语言,如果发音不准,很可能造成误解,甚至根本无法沟通。因此,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语音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既然语音教学如此重要,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灵活运用语音教学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语音关,跨过汉语学习的第一道门槛。

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授留学生汉语语音时的经验,总结出以下9种语音教学技巧:

一、模仿法

模仿法是第二语言语音教学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技巧。其基本教学步骤为: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发音。

传统的不一定是不好的。虽然模仿法单调、死板且有时效果不佳,但这种技巧也有它的优点:它极易操作,而且使用范围广泛,所有的音都可以用这种技巧来教。因此,这一教学技巧至今仍广泛地运用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是最基本的教学技巧。

我们认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简单的音可以使用这一技巧教学。然而,对一些难发的音,尤其是学生模仿多遍仍然存在问题的音,就应该考虑使用其他的教学技巧了。

二、图示法

图示法是一种借助图画、图表、图示等手段讲解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教学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用舌位唇形图来演示汉语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早在1963年,周殿福、吴宗济编著了《普通话发音图谱》。该书较为精确地绘制出了汉语各个辅音、元音的舌位唇形图,并且第一次把普通话全部辅音和元音的发音状况用X光照相和颚位照相的方法加以科学展示。这部著作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非凡的指导意义。直观性是图示法的突出特点,这种对口腔的直观图解有利于留学生掌握汉语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另外,在声调教学中,五度标记法也是图示法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用板书的形式展现五度竖标,并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55、35、214、51”分别在五度竖标上标示出来。学生便一目了然,轻松理解了汉语声调的起伏变化,而且印象深刻。

三、手势法

手势法就是教师用双手演示汉语语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教学技巧。运用手势法进行语音教学能够将复杂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易于接受,事半功倍。

例如,大多数韩国留学生掌握不好汉语声母“r、l”的发音区别,我们便常常采用手势法教学:首先,把手伸平,手心向上,告诉学生把手看成舌头;然后将手指第二个关节向上翘起,这一过程显示的舌位变化是“r”的发音;再将翘起的手指重新伸平,这一过程显示的舌位变化是“l”的发音。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来讲解“z”和“zh”,“c”和“ch”,“s”和“sh”三组音发音时舌位的区别:手伸平,表示“z、c、s”三个音发音时的舌位;手指第二个关节翘起则是“zh、ch、sh”三个音发音时的舌位。

在声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手势法进行教学。可以请全体同学和老师一起抬起手臂,用手指画一条又高又平的线,代表55调值,练习阴平调;以45度角由低到高画一条线,代表35调值,练习阳平调;画一条类似“对勾”的折线,代表214调值,练习上声调;画一条由高到低的线,代表51调值,练习去声调。

四、带音法

带音法就是用学生母语中的音素,或一个已经学习过的音素,或一个容易发出的音素带出汉语中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与之相关的音素的教学技巧。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发出一个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音素,将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稍作调整,就可以把要学习的音素带出来。反复操练就可以较好地发出这个新学的音素。

例如:学习单韵母“e”时,可以先发已经学习过且较为简单的单韵母“o”,然后拖长“o”的音程,将嘴角咧开呈微笑状,便可发出“e”的音。

学习单韵母“ü”时,可以先发已经学习过且较为简单的单韵母“i”,拖长“i”的音程,将唇形拢圆,便可发出“ü”的音。

日本留学生容易将汉语单韵母“u”发成日语的“う”,我们在教授日本学生“u”音时,可以先发日语的“う”,拖长音程,将唇形拢圆,便可发出“u”的音。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容易把汉语声母“sh”发成英语中的[?],我们在教授他们汉语声母“sh”时,便可以先发[?],拖长音程,并把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部,便可以发出“sh”的音。

五、夸张法

夸张法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发音、做发音示范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用适当的方法突出汉语某些音发音特点的教学技巧。

在语音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夸张法的教学技巧,扩大音与音、调与调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汉语发音。

例如:在示范单韵母“a”的发音时,汉语正音教师可以把嘴张得大一些,用这样夸张的口型帮助学生掌握单韵母“a”的开口度。

轻声的教学也可以使用夸张法教学,我们可以将轻声前的音节适当拉长,同时提高音高,并将轻声音节短而轻的特点适当放大,便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轻声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模仿。

在儿化教学中,“ng”之后加儿化的音留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如:“肩膀儿(jiānbǎngr)、花瓶儿(huāpíngr)、蛋黄儿(dànhuángr)”等。他们普遍觉得“ng”后的儿化加与不加区别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教师在作语音示范时,可以将“ng”后儿化的卷舌适当夸张,学生便容易模仿和掌握。

在运用夸张法时,我们应该注意这种技巧是在学生初次学习某个音时使用的,在学生掌握了这个音的发音方法以后,就不应再夸大这些音的某些特点,而应该读出正确的、标准的读音。

六、描述法

描述法是教师通过对某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描述来教授语音的教学技巧。我们把描述法分成两种:科学描述法和形象描述法。

科学描述法就是对汉语语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科学的描述,例如:在讲声母“b”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音是一个双唇不送气的清塞音。这种教学技巧虽然注意了科学性,但是术语过多,留学生很难理解。在使用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进行科学描述,并应配合图示法,描述的同时展示所描述音的舌位唇形图。

相比于科学描述法,我们更提倡使用形象描述法。所谓形象描述法,就是教师将所要练习的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用比喻或比拟的方式进行描述的教学技巧。例如:在教单韵母“e”时,可以告诉学生,先做出微笑的表情,再发这个音,这个音便容易多了。这就是运用形象描述法将发音的唇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情联系在了一起。再如:在教声母“c”的发音时,可以将“c”的发音比喻成漏气气球的声音,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个音的发音特点。

七、对比法

对比法指的是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两个近似音之间的差别,从而发好这两个音的教学技巧。

我们通常所说的对比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1.汉语中近似音的对比

例如:声母“r”和“l”的对比;声母“z、c、s”和“zh、ch、sh”的对比;汉语中几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b、p,d、t,g、k,j、q,z、c,zh、ch”的对比;韵母“i、u、ü”的对比;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的对比等。

2.汉语和学生母语中近似音的对比。

例如:汉语声母[t?]和英语的[d?]的对比;汉语声母[?]和英语的[?]的对比;汉语声母[s]和英语的[θ]的对比;汉语韵母[a]和英语[?]、[a:]的对比;汉语韵母[u]和日语[?]、英语的[u]、[u:]的对比等等。

在使用对比法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和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练。

八、符号法

符号法就是利用一些符号辅助语音教学的一种教学技巧。

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一般都比较低,不宜用过多的语言尤其是术语进行解释。因此,符号法这一简洁明了的方法在很早以前就被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了。但是大多局限于词汇和语法教学中,语音教学中却很少使用,这是十分可惜的。我们应该努力将这种技巧运用到语音教学中来。

在此试举两例:在音变教学中,“一”和“不”变调的规则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符号法进行教学,板书:一+第一、二、三声时,一(yīyì);一+第四声时,一(yīyí)。不+第一、二、三声时,不(bù);不+第四声时,不(bùbú)。

在汉语语调教学中,使用符号法能很形象地表现出汉语四种语调的实际读法: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九、音节法

汉语中“y、w”的用法比较复杂,如果把这些复杂的规律一一讲给留学生,不但会使他们混淆其用法,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此外,汉语中的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i[?]和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i[?]也不容易发。所以我们借鉴国内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方法,设计了音节法。即把含有y、w、-i[?]和-i[?]的音节组合整体教给学生,学生只要把这些固定的组合背下来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避免了这方面偏误的发生。

以上便是我们总结出的九种语音教学技巧。希望能为从事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同行提供一点参考。语音教学技巧肯定不止这九种,我们应该研究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技巧,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从而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语音。

参考文献:

[1]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2]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

学出版社,2009.

[3]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