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的作文(6篇)
风景优美的作文篇1
【关键词】动画片场景风格
场景设计作为动画片视觉表达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动画风格的视觉语言,是视觉的基调。在当代动画片中,场景设计是动画片的第一视觉来源。这种表现手法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它和影片中的动画形象、道具等诸多元素一起塑造出一个影片的框架,并始终贯穿于整部动画片的始末,从大背景到细节都是由场景设计来刻画。因此,任何一部优秀的动画片的风格与成功的场景设计是分不开的。场景设计师可以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文化风貌、地理环境和时代特征设定场景,表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动画风格层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场景营造视觉氛围
动画场景设计是指动画片中除角色以外的随着时间和地点改变而变化的一切造型设计,是一种随着时空转换进行空间布局的艺术。动画场景在表现上应十分关注画面中的视觉效果,也就是画面效果在视觉将产生的效应,合理的画面结构形式可以透过视觉的强弱对比,使场景画面与观众产生共鸣。动画场景设计主要包括:场景平面图,场景效果图、氛围图,三视图,场景细部图,结构鸟瞰图等。场景就随着故事的展开,围绕在角色周围,与角色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即角色所处的生活场所,陈设道具,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甚至包括作为社会背景出现的群众角色,都是场景设计。动画场景是要从对自己了解的的现实场景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改造、重新组织,是设计师进行艺术性情感表达的过程。场景设计是动画片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画面是否有层次感的关键,是视觉风格的体现。
场景设计存在于各种艺术形式中,从绘画到摄影、舞台、电影等形式,动画自然不必多说。动画是传统电影的超越,动画场景也是现实场景的超越。场景设计能够传递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自然景观通过自然界现象来体现空间景观特征,体现地域特色、风土人情、民族特色。天文景观通过人类居住地域的外在形态、文化遗址、古代建筑、民俗景观、城市、乡村等营造风格各异的景观氛围,通过处理画面空间和布局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2创作场景设计的表现手法
随着现代影视动画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也多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场景设计当中,无论在创作理念、风格体现和空间效果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以传统的水粉绘制为主的写实风格场景,像《天空之城》、《秒速五厘米》等作品,诠释了浪漫、梦幻的艺术风格;以短周期为优势的flash技术为主的动画场景,像《喜羊羊与灰太狼》、《阿U》等作品,诠释了活泼明快、童真童趣的艺术风格;而以三维电脑技术为主的超现实风格场景,像《阿凡达》、《机器人总动员》等作品,诠释了幻想、未来及科技的艺术风格。
场景设计也会因为民族或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因独特的文化而创作出各自独特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带有浓烈的京戏风格;而《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则吸收了许多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场景设计的生动饱满;中国水墨动画代表《小蝌蚪找妈妈》用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的形式表现在场景设计上,极具中国风格。俄罗斯写实风格动画片《老人与海》的场景设计十分突出写实气氛,将场景设计用传统的油画艺术来表现,创造独特并俄罗斯人文印象;《埃及王子》的动画场景中出现巨大的埃及法老像和正在干活的希伯来人;阳光下的峡谷灿烂如金;蓝色的尼罗河闪着亮白的光芒;红黄色沙石的王宫建筑壮丽辉煌,整个影片弥漫着宗教的神秘和神圣的风格。《麦兜响当当》以香港现代社会作为背景,场景设计里刻画了许多的香港特色的街景,交错的天桥、林立的楼房、重重叠叠广告牌刻画出了香港喜剧片给人的草根喜剧风格。
3优秀影片的场景设计分析
场景设计的魅力在于处于不同文化和技法能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利用场景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在动画中营造风格,使其具有独特性。
动画电影《凯尔经的秘密》荣获2009欧洲动画节最佳导演奖,并获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这部由法国、爱尔兰、比利时和匈牙利的团队联合打造的动画电影,不同于梦工厂、皮克斯3D技术风格,坚持走二维平面的路线。而画面中贯穿始终美轮美奂的装饰元素,让观众们在华美空间中流连忘返。动画纯粹依靠形式美法则等处理手法,非但没有让人感到简单乏味,反而在如今炫耀电脑科技、3D造型泛滥的动画中独树一帜。对于探索如何通过现代技术表现传统文化成果的当代设计创作者来说,《凯尔经的秘密》给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经验和参考。为影片的背景定稿的科斯克美工作室来自于匈牙利,他们带来了东欧和伊斯兰文化中擅用的繁复图案,装饰色彩浓重的画风。几乎在所有的场景中,都会有烘托气氛的装饰图案出现,它们或是组成了卷曲自然的树枝,或是变成了刻画在墙壁上的草图,或是成为漫天飞舞的雪花,或是成为神秘莫测的洞窟划痕。绘制的图案风格,受北非摩洛哥的影响;动物和景物的造型,源自古爱尔兰早期的原始宗教图腾……观看电影,同样是欣赏经书,翻开历史的辉煌画卷,从隽永的文字和图案中,传出基督徒虔诚的诵经圣歌,也传出维京人疯狂抢掠的喊杀声。
《秒速5厘米》在2007年亚洲太平洋电影奖中获得最佳长篇动画电影奖。是日本导演新海诚于2007年的动画电影。新海诚动画开创了对于动画片的另一种审美可能,将“夸张”、“变形”、“戏谑”等传统动画特质抛在了一边,而另辟蹊径在静态背景上大做文章,给人以清新独特的审美感受。淡淡的叙事,唯美的背景,隽永的旁白,再加上抒情的音乐,我们在看新海诚的动画时,仿佛是在画廊中听着音乐欣赏画作一般。《秒速五厘米》是描写1990年代至现在的日本。创作者为了让影片有一种“现实生活”的感觉,在观看时具有强烈的代入感,所有去各地采风选景,实地拍摄了大量照片,《秒速5厘米》的许多背景就直接源于这些照片。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场景仿真度极高,细节丰富,色彩艳丽。逼真的透视和比例,细腻的质感让我们觉得真实,但是虚幻的光影,色彩和画面元素的选择性呈现又将我们拉出现实。这样的画面会让人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一方面觉得可能现实中的那个景真的就是这个样子,而另一方面却又感觉这种画面并不真实,这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会一直伴随着观众,带来一种别样的审美体验。这种真实是特定艺术风格下的真实,是作者经过对现实的“改造”、和“提炼”以后的真实,它让我们体味到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也带给我们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影片“动”中蕴“静”,“静”中有“动”,在动静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让动画具备了“绘画作品”的隽永潜质与欣赏模式,影片呈现出一丝安详与静谧的风格。
《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短片特别奖和1964年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1981年获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青少年电影节二等奖。背景设计郑少如、方澎年,动画设计唐澄、邬强、戴铁郎、阿达、吕晋、严定宪、矫野松等,艺术指导特伟、技术指导钱家骏。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影片开头是银幕上出现一本素雅的中国画画册,封面打开后,是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镜头渐渐向画面推去,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把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水墨动画的轮廊线时有时无,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这部影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使观众感到象是走进了艺术之宫。场景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
获得无数奖项的影片《阿凡达》的场景设计使用了三维技术的幻想风格影片。幻想风格本该是动画片的某种强项,因为动画片可以随心所欲的安排画面内容,不必受到某种限制和场景的约束。《阿凡达》的场景用世界一流的技术,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外星球的迷幻之境——潘多拉星球。一个大小与地球相差无几的虚构天体。拥有无与伦比的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众多:高达900英尺的参天巨树、星罗棋布飘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斓充满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种动植物还会发光,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塑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奇观和独一无二的壮丽场景,片中美轮美奂的哈利路亚山让人惊叹,犹如梦中仙境,实在令人向往。给观众呈现出了奇特美丽而又似曾相识的感觉,场景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所需求的情感。《阿凡达》场景的技术将引我们进入梦幻般的电影世界,同时也推动了三维技术的进步。
4结语
场景设计是动画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离不开优秀的场景画面的衬托。观众在观看影片之余也会仔细欣赏这些作品的场景构思和审美立意,发现风格迥异的动画片各自的魅力。设计师赋予场景设计不同的风格就是用各种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来诠释场景设计的不同表现特征。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武立杰.动画场景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贾否.动画概论[M].人民出版社,2008.
风景优美的作文篇2
关键词:风景油画中意境作用表达方式
风景油画作为我国油画艺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大量成果。在许多能被人们所深刻铭记的知名作品中,画家所要描绘的并非只是对于自然风风的热爱,而且同时也是一种对生命以及自身情感的全情倾述,这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承载了画家深厚的感情。这些感情并非本来就存在于风景当中的,而是画家们在创作过程当中融入的,这就是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唯有意境才能赋予风景油画作品生命以及灵魂。
一、意境在中国风景油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风景油画都是十分注重于意境表达的,排除绘画的技巧以及内容,衡量一幅绘画作品优秀程度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意境之表达。缺乏意境的风景油画就如同只有骨肉但是却没有灵魂的人一般。意境可以说是风景油画所要表达的一大主题,是画家在自身的精神思想当中构建出来并希望表现于作品之中的氛围,也是画家自身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倾诉,是联结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不管是东方的风景油画,还是西方的风景油画,凡是优秀的作品中均饱含着画家浓郁而有真诚的情感,这正是这些优秀画作品的精华之所在。意境是反映于精神层面之上的审美体验,也承载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主要包括了风景油画家个人的艺术追求、人生梦想甚至是当前时代的审美水平等。以上复杂而又细腻的因素均会体现于艺术作品之中。最能把风景油画家们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的正是油画作品当中所具有的意境。运用风景油画当中情境相互交融之意境,能够让观赏者们感受到十分丰富而又独特的韵味。因此,意境在中国风景油画的创作和欣赏中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风景油画中的意境表达方式
(一)通过情景交融体现风景油画的意境
致力于追求意境,这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华之所在,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我国风景油画当中高山大川所具有的雄浑厚重之气,小桥流水所具有的清秀恬淡之气,小路的曲折与蜿蜒等,均能让欣赏者们感受到画家对于大自然的深厚眷恋自情,从而给我们带来了充满情趣而又具有独特意境的享受,意境可谓是风景油画之灵魂,对于意境的不懈追求与创造是风景油画家毕生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通过了解中国风景油画的意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当中的感情,体会到其中含蓄微妙的艺术效果,进而形成共鸣,并且达到出神入化之效果。我国的山水油画意境常常是与诗意相互联系的,这是因为我国历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古人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就表达出了一幅优秀的风景画应当富有诗意。诗意之表达主要两中形式,其一是诗和画在表面上的结合,从而用画来表现出其中的诗意;其二则是融诗意进画,画的自身就成为了诗之化身,画不需要依赖于诗而存在,这就需要风景画的立意、笔墨以及布局等都应实现诗化。
(二)将风景画中的思想结合到油画的意境之中
中国风景油画之所以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穿透力,就在于其十分深刻的内涵当中蕴藏着一种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这一哲学思想让我国的风景画艺术不再只是美的一种装饰,而是成为了美的原动力,其高超的技巧往往会让人无限的遐想,让欣赏者们久久地陷入到思索之中,这就是所谓的意象。中国的山水油画可以让欣赏者从中找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连接处,也正是这一独特的连接处,才是最让人沉醉其中的。我国山水油画因为十分注重于意境之表达,所以自然风景在经过画家之手后,要么展示出雄浑的气象,要么显示出清幽或者冷寂的境界,均让人惊叹不已。
(三)立足中西结合营造风景油画的意境
中西方文化环境之差异导致我们的艺术永远无法脱离民族之特性,而风景油画只是一种表现的工具和介质。我们的画家会用中国人的眼睛以及审美观来画出中国的壮美山河,而将油画视为一种工具来描绘我国的山水美,以表现我国山水的独特境界。我国书画曾经就先后受到过佛教、道教等不同哲学之影响,并且受到了中华民族各种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与吸收。经过这种文化熏陶的中国画家人,是不可能画出完全西方化风格的风景油画作品的,因此,我们会将风景油画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起来,使其能够具备中国画所独有的哲理以及意境。这样一来,不一样的景色在经过了画家们的心灵体验之后,使其倾诉在画纸上,才会让原本自然的绘画变为思想的绘画。因为中国画所具有的散点透视之特点,我国的风景油画更容易表现出悠远之景象,通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来表现出更为广阔、深远的意境,这就是所谓的以小见大。画家们在风景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大量地用油薄涂和留底,将人物安放于空泛之中,再加入缥缈之笔意,就能为画作提升品质。同时,合理地应用传统中国画中的留白,也能让风景油画作品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是留白正好能给人最大的想像空间。在风景油画创作用可以用薄涂以及流动的油来作为画面的一种流白,让其也能实现中国山水画中那种笔墨未到之处也有灵气之意蕴。所以说,中国风景油画的中西结合并非是简简单单的生搬硬套而已,而是要在吸收西方油画精华的前提下,将我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韵味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意境可以说是我国风景油画的灵魂之所在,同时也是油画创作过程当中最根本的一项元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而艺术创作与欣赏则能让人们从艺术中得到心灵之慰藉,可见风景油画当中的意境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暗示功能。今后,我国风景油画的发展应当更加注重于营造意境与表达情感,从而传承我国风景油画艺术之精髓。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人文关怀必然会愈来愈重视,今后的风景油画创作将更加深入地追求意境之表达,从而展现出中华艺术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黄平.论油画作品的艺术语言[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3).
风景优美的作文篇3
九江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九江有很多名胜古迹和闻名景点,其中,我最喜欢的地方,要数九江市区的甘棠湖了。
清晨,甘棠湖上一片白茫茫,像仙女的白纱巾在飘舞。太阳出来后,一道道阳光映在湖水里,湖面上波光粼粼;一条条游船在湖里游来游去,湖水划出一道道波痕。湖边一排排大树把湖给包围起来了。特别是春天和夏天,随风飘动的垂柳把湖岸打扮得格外漂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湖四周的路灯、景观灯、彩灯、霓虹灯等一齐亮起来,五光十色,此时的湖水和湖中的游船、亭子、桥,湖边的树、房子漂亮极了!
甘棠湖东北角的烟水亭,是一处名胜古迹。据说是古代一位名将周瑜的点将台。这里经常有很多游客来参观。烟水亭广场白天很热闹,有很多人在这里跳舞、聊天、唱戏、下棋、打牌、钓鱼,是甘棠湖边的又一道风景线。
座落在市区中心的甘棠湖,名胜古迹闻名、自然风光优美,是人们旅游、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我非常喜爱这个地方。
风景优美的作文篇4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业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风景优美的作文篇5
一、地域特点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质地貌,自然也有了南北地域特征。南方降水较多,气候温暖,常年绿树成荫、水色涟漪,形成了南方风景的秀美景色;而北方雨少风大,地广人稀,形成了北方粗犷大气,磅礴厚重的地域风情。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的艺术总会带有浓烈的地域风格特点。纵观历史,那些能开宗立派,成为时代巨擘的大家无一不是先从地域母土中吸取养分、健全肌体,进而破土而出,开天拓地,以赋其新、以广其大。
南方是一个大的概念,有相似的山川地貌、气候风物,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相近的审美取向。南方的青山绿水、红土丘冈已经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油画风景画家。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福建等省份的画家面对大同小异的地貌人文特征将产生不尽的灵魂之约。共同的话题,都将是南方画家探讨的内容,大家联起手来必然形成一股强大气场,不断地推动油画向前发展。
北方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京津地区是个特区,是天南海北画家的聚集地,南北画风交融、东西性格共存,造就了京津艺术圈的特殊地位。现在所说的北方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以及东北之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域开阔,同时又有深厚的人文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共同的地形地貌,吸引了众多风景画家来表现北方的优美风景。
二、性格比对
南北两方人在性格特征上有着鲜明的差异,北方人爽快,南方人细腻温和;北方人豪放乐观,南方人心思缜密;不同的性格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人的画风粗犷有力,表现力极强;南方人则细腻优美,画风温文尔雅极好的表现出了南方风景的恬静优美。
三、画风特点
世纪之交的中国油画,已开始从过去崇尚的“苏式风格”和“85新潮”以来所追逐的西方图式中逐渐走出来,将眼光更多地投向民族艺术和地域文化的沃土,给中国油画自身的发展以更多的思考和选择。
特定的地域是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流派的,如西方的巴比松画派、巴黎画派,中国的岭南画派、黄土画派,等等。在南方各省油画界如此生机勃发的今天,如果以“南方”这一共同的大地特征为标杆,形成一个大的艺术流派也将是油画界众望所归的事情。近期,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湖南油画艺委会有意与南方几个省联合起来,打造“南方画派”。“南方画派”在组织形式上是以长江以南各省的优秀画家自愿加盟为基础,以南方风景特征为审美基本元素,探讨油画风景内涵与外缘,夯实南方风景大平台的学术根基,并包容“小语种”的个性发挥。广西的张冬峰,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本土的那种温润繁茂、简雅诗意的亚热带风景样式,在油画语言上成功的地域样式创造,充分体现出艺术语言和人文理想和谐结合的境界。张冬峰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实践,所达到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广西的油画艺术开始以“南方的风景”为组合符号,在苏旅等众多油画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的精心策划和运作下经过八、九年的时间,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让具有鲜明南方风景特征的油画作品在全国平台上一次次闪亮登场,并获得巨大成功。
油画创作本是非常个体的事情,一位艺术家一生的奋斗,仍感时间短促,藏在深阁人未知且潜质非常大的画家比比皆是,画家除了面对画布外还要面对许多,他们还是需要依赖社会完成个人对外交流的渠道疏通。所以说当下优势整合就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结伙”去完成那个共同的使命,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所肩负的压力也将是不轻的。
北方风景画家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的代表人物,陕西以西安美院为中心的西北画派也叫黄土地画派,他们以描绘陕北黄土地貌为主题,已经造就了西北风景油画的特色。像崔国强等油画家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北方风景画风。内蒙、东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培养了一批风景油画家,包括朝戈、苗景昌、王治平和老一辈的妥木斯怀着像草原一样的博大情怀,绘制出内蒙古草原的精美景象。而东北人以更为豪爽的个性在不断地展现着东北风格的油画风景。以郑艺、吴冶、任传文等为代表的风景油画家,其作品已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山西的油画近年来有了明显的突破,以山西地方特色为主题,又分别形成了晋南、晋中和晋北等油画圈,晋南画家以太行山为主题进行写生、创作,完成了一系列有地方特色语言的风景作品,代表画家有金小民、沈康等;晋中画家以晋中民俗建筑为主题进行油画创作,形成了表现三晋民俗的特色风格,代表画家有杨京、牛富强、苗华、武宣等;晋北画家以塞北风情为主题,进行写生和创作,代表画家有白羽平、卢文勇、申永红、祁文峰、孙日华等。白羽平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生长在山西朔州右玉县,凭着他对家乡情景的眷恋,不断地进行晋北风景创作,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晋北油画风景的特色,由于他的影响,吸引了很多北方画家前来右玉写生、创作,形成了油画界的右玉现象。而白羽平也成了北方油画风景的代表人物。近年来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师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表现风格,卢文勇、申永红、祁文峰他们的油画风景作品在国内各级展览中凸显风格,并屡屡获奖。他们的创作风格已经在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中得以应用,在油画专业的毕业创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晋北地处晋、冀、蒙交界处,以黄土高原地貌为主,四季鲜明,风景优美。春天残雪存留,绿芽萌发;夏天绿树蓝天,晴空万里;秋天天高气爽,丰收景象;冬天白雪飘飘,天地一色。形成了晋北特有的美好风景,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油画家前来写生、创作。当然这和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有关系,晋北与北京相邻,优美的风景自然会成为北京众多画家的创作基地,也成了美院师生的写生基地,这也带动了当地油画的发展,这些油画家给晋北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新的技法、新的材料、娴熟的运笔、完整的画面给了我们直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晋北的风景油画家。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热爱油画艺术,通过勤奋努力,潜心创作,开创了晋北风情油画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常文学.论油画语言的中国本土化之体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06).
[2]小文.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与深化——郭北平油画展学术探讨会提出得中国油画经典化问题[J].美术,2009(05).
[3]李海旺.油画语言的物质媒介化倾向[J].美术观察,2002(04).
风景优美的作文篇6
当前,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市郊区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郊区城镇和村庄建设也在大规模展开。这些城镇和村庄建设将形成怎样的景观,是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如何把郊区每一个村镇都建设成为风景如画的亮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同志曾经提出过“大地园林化”,如果说这在当时还是对城乡景观的美好设想的话,那么今天,每一个村镇都应该园林化或成为“大地园林化”的一个景观要素。因此,与郊区建设相关的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应该树立强烈的景观意识,在郊区村镇规划建设中导入城市设计的理念,把景观建设与风景区规划、村镇规划统一起来,再造首都的秀美山川。
1郊区村镇景观是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村镇景观?村镇作为一种物质表现,是一处可以看到的景观。村镇景观就是由村镇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开放性空间等物质实体构成的空间整体视觉形象。村镇景观和城市景观是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但是同一性质的问题。村镇和城市这两个词虽然不是一个意思,但都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场所,都是人工条件支配或控制了自然条件的一种环境。人们这种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活动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也可以生产出视觉垃圾。
村镇景观建设与村镇规划有重要区别。并不是做好了村镇规划就可以代替村镇景观建设,从而产生优美的村镇景观。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村镇景观是四维地研究和解决建筑形式、色彩、质地等美学问题。在这方面有很多无可争议的实例。如: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爨(川)底下村之所以成为人们争相一睹的旅游热点,就是因为它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这些有味道,有美感,有风格,有文化的民居构成的整个村庄成为北京郊区秀美山川的一个亮点。又如江南水乡的周庄、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云南的丽江等都是因为景观特色才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的。
村镇景观是一个地区文明水平的直接体现,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应该是美的,21世纪的今天,城市郊区的每一个村镇也应该是美的。北京市约有五分之二的人口在郊区,而郊区面积占去了市域面积的93.5%。村镇景观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城市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村镇景观在某种意义上是体现一个民族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美的景观也是良好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在农村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普通民居和一些公共建筑生成的村镇就是为了人的聚居和活动,其建筑形式首先受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其次考虑使用功能的需要,最后才考虑审美的需要,或者根本就不考虑审美的需要。也有的是考虑了审美的需要,但是因为审美能力和品味问题而花钱营造了视觉污染。特别应当说明的是,并不一定美的建筑就一定要比不美的建筑费钱。就地取材的“虎皮”石墙可能比外墙贴磁砖更便宜,但对于郊区会感觉在视觉上更舒服。
所以村镇景观建设有双层重要意义:一是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需要改善,村镇景观建设应有较高的审美理念;二是郊区作为市区的,由村镇景观和自然景观组成的整体景观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2根据景观设计的规律思考北京郊区适当的村镇景观形态
“景观”理念的盛行是与人们对园林学、建筑学、规划学等学科综合认识和融汇贯通的结果。说到底是从过去对一园、一院、一屋、一物自身的审美发展成为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综合运用,在大地空间内实现景观的最优化,即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达到“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明:沈玄《过海虞》)的境界。通俗地说是大园林──园林城市的概念。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在谈村镇景观的时候,也必须把村镇景观放到大地景观的宏观空间来认识。
那么根据北京地区城市-平原-山区的区域空间自然地景特点,其郊区村镇景观是否可以考虑三种基本形态。
2.1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镇景观。这是最重要的景观形态,不仅关系到村镇自身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进而影响到城市总体形象。北京市旅游风景资源十分丰富,整个西、北部山区占市域总面积的62%,可以说绝大部分山区都是风景资源。还有一些风景资源在平原,比如顺义潮白河,通州运河,丰台永定河沿岸等地区。在这些地区内的村镇其景观应该是作为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本身处在风景之中,所以景观设计要遵从风景名胜景观的需要,要融入风景,互相因借,成为景观构成要素之一,而不要成为景观的冗余。在一个风景名胜区内不同地点的村镇其景观感觉是“平和质朴”还是“精彩入胜”要根据景观总体需要来规划。总的看,风景名胜区内的村镇景观应该基本作“平和质朴”来处理,以免喧宾夺主。但需要营造景观高潮的地方则应该“精彩入胜”、“画龙点睛”。
2.2广大平原地区的村镇景观。北京市平原占市域总面积的38%。这部分地区地貌平坦,没有起伏变化,给村镇景观设计留出了广阔天地,相对于风景名胜区内的村镇景观来说,可以相对独立地考虑村镇景观。因此,每一个村镇都可以在体现区域总体风格统一,体现北方地区民居建筑语汇特点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变化。但都应该有符合人们视觉美感要求的聚散、疏密、错落、对比、曲直、主次等构图意识,有形式、密度、肌理的审美韵味。一个村落、一个小镇要有富于变化的天际线,有主景建筑或标志物,使村镇成为地景的高潮,主景建筑成为村镇景观的高潮。
2.3城市边缘地区的村镇景观。紧邻城市周边的村镇应该作为城市设计的内容来考虑,因其所处位置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因借的关系,所以与风景名胜区内的村镇景观有相同的性质。但不同之处在于其景观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建设标准应该更高一些。形成园林化的村镇,把每个村镇都变成城市周边的花园。
2.4园林绿化是各种形态村镇景观的主调。无论何种景观形态,都离不开园林绿化。实际上植物提供的不规则的轮廓线、“软性”的质感恰恰是建筑表现出来的“规则”、“硬质”的对比、衬托和补充。在景观设计上,园林绿化提供了“任意”空间,宜疏则疏,宜密则密,宜掩则掩,宜露则露,只要需要,任意摆布,至美为上。所以村镇景观建设要用足这个手段。
3郊区村镇景观建设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改进
由于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生产力的落后,人们文化水平不高,审美意识薄弱,使原本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人们在民居建筑上丢失了自己的特色。村镇景观建设成了无人顾及的角落。郊区一些村镇建设无序发展,破烂不堪,毫无优美景观可言。甚至对于一些有着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积淀的地区,在村镇景观上也全然体现不出。特别是在一些风景名胜区,由于没有景观意识和规划,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使本来优美怡人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遍览北京郊区村镇景观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3.1村镇建设还没有统一开展景观规划。虽然较少一些村镇编制了总体规划,但由于总体规划并不能解决需要由景观设计来解决的问题,所以郊区村镇建设在景观上还处在无序状态。没有人关注这个事情,更没有人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3.2各类建筑不能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由于没有统一的景观规划,多数农民完全是按照当地约定俗成的样式建房,而这些样式并没有完全继承或优化北方民居的特色传统,一些公共建筑也大体上是一个模式,基本是红机砖到顶的砖混结构,经济条件好的还要在外墙贴磁砖。但这种模式既没有能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又不符合视觉美感的要求。
3.3已经富裕起来村镇的景观建设急需引导。随着郊区经济实力的增强,郊区出现了一批如韩村河那样的富裕村镇,但是这些富起来的农民在建设由一栋栋别墅组成的村镇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投入与景观的最佳“性价比”。如果在统一的景观规划指导下,可能这些富裕村镇会成为更为让人留连忘返的风景地。
3.4片面追求西方建筑形式之风已经开始出现。有些村镇的建筑直接把西方国家的建筑形式原封不动地搬来,这体现了对美的追求,表面看上去似乎也很漂亮,但实际上是对我们本身文化的一种轻视。不是说所有村镇的建设都不可以有西式建筑,但在整个郊区景观当中,体现我们本身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的建筑景观应当是主流。
3.5各类构成景观的空间要素破坏村镇景观。除了民居公共建筑以外,院落、绿化、道路、桥梁、牌示等作为总体景观重要构成要素的各类构筑物的设立也大都缺乏景观美感。其中有些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的欠发达,而是由于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的低下。
3.6郊区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农、居民景观意识还未形成。无论是乡镇政府主管机构、乡村基层权力机构,还是各类建筑的所有者,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建筑和村镇的景观意识还基本处在蒙胧状态,或至少是应当大大提高。
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华夏文明无论在文学、艺术、园林、建筑等方面都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古人尚且能创造出像北京门头沟的爨(川)底下村、江南水乡的周庄、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这样的文明结晶,难道我们就只能去瞻仰、惊叹古人之作,而不能亲自创造出令自己和后人骄傲的景观吗?
4标本兼治使村镇景观与郊区优美的自然景观相映生辉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求统筹城乡环境的发展,其中包括在村镇景观建设上也要动员、引导、支持和帮助广大农民和郊区居民为自己创造优美怡人的最佳人居景观环境,为城市创造一流的景观形象。这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也体现了城乡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改善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工作。
4.1对乡镇和农村干部进行景观知识的广泛培训。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村镇景观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了解城市设计理念,增长景观知识,提高建筑景观审美素养;学会在今后组织村镇建设中把握和引导村镇景观的方法。只有这些直接关系村镇景观命运的人懂得了景观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了景观审美素养,才能真正使郊区村镇景观建设得到改善。
4.2尽快统一研究制订村镇景观规划并抓好落实。在已经制订了村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村镇的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情况,重点对处在郊区景观重要部位的村镇,如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镇、主要干道两侧的村镇、市区周边范围的村镇等进行景观的统一规划。要深入研究北京郊区的历史文化及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发掘北京郊区的民居文化的优秀成分,提炼适合北京郊区特点、广大郊区农居民喜爱并且经济上能够承受的建筑语汇,形成郊区村镇景观的基本格调。
4.3政府出资为农民建房提供“套餐”型设计方案。即根据统一的村镇景观规划和不同地区农民经济承受力,设计出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统一风格、不同户型、不同面积、不同档次的民居建筑图纸,由农民在建房时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个人爱好自主选择。这些建筑的设计风格在整个北京地区应该基本统一,不同地区可有些微差别,这样可以帮助村镇尽快形成风格统一、符合北京地区历史文化氛围、与自然景观和协相伴并相映生辉的优美景观。
4.4从村镇各类构筑物的外观入手,标本兼治提升景观水平。对于构成村镇景观的除民居和公共建筑以外的各类景观构成要素进行综合整治,“由表及里”地改善景观状况。特别要改变建筑外观不美的涂色;规范和美化所有牌示如招牌、指路牌、说明牌等;严格控制在风景名胜区内插挂各类彩旗、招贴;对脏乱差的村镇进行综合整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