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公开课(精选5篇)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公开课篇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的形式。
2.通过演示实验,得出计算电功的公式并使学生掌握公式。
3.对电功的单位焦耳的大小有具体的认识,知道生活中电功的单位是“度”。
4.知道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并会读数。
5.通过用电能表测电功和1度电的作用,使学生能自觉地节约用电。
(二)教具
课本图9梍1实验装置一套,米尺一根,电能表一只及电能表挂图一张。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1)提问
①在第一册物理书中我们学习了功,大家还记得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吗?功的单位是什么吗?(答略)
②流动的水能够做功吗?(学生答并举例)
③这册书中我们又学习了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电流可以做功吗?
2.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装置和电路:用电源、电动机、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一串联电路。用电动机提升砝码。
①由实验证实电流可以做功。
闭合开关后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答:砝码上升)
问:是谁把砝码提起来?(学生答:电动机)
问:电动机为什么能提起砝码?(学生答:因为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起来,所以把砝码提起来)
问:此实验表明什么?(学生答:表明电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师指出:此实验中电流对电动机做功,电动机又对砝码做功,所以电动机把砝码提起来。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不仅通过电动机时做功,电流通过其他用电器时都要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请同学举例电流还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学生举例略)
②能量转化情况。
问:砝码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学生答:增加)
问:砝码增加的机械能是从哪来的?(指出:因为电动要消耗了电能,所以砝码的机械能增加)
师生再共同分析刚才学生举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3.进行新课
问: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1)由课本图9-1的演示实验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
介绍实验装置和电路,在前面演示实验的电路中再接入电流表和电压表(两表均用大型示教电表),在砝码后竖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图。
d.3000转/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时(即1度)的电,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
e.如何读数,所测的电功的单位是度。
f.例:小伟同学家在上月底装了一只新的电能表,表的示数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时,电能表的读数如图9-2所示,问:在一个月内小伟家用了______度电?消耗了______焦的电能。
②通过课本图9梍4介绍1度电的作用,并结合这节课后的“调查”,请一些同学说出自己家每月的用电情况,讨论有哪些节约用电的措施,宣传节约用电。(
4)例题:(写在小黑板上)
①电流做功表现在电流通过电灯时,电灯______,通过电炉时,电炉_______,通过电动机时,电动机________。
②推导电功的另一计算公式W=UQ。
③在1分钟内有18库的电量通过手电筒的小灯泡,电流做了54焦的电功,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为______安,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伏。
④灯L1的电阻大于L2的电阻,将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_______灯做的功多;若将它们并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______灯做的功多。
3.小结
(l)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有各种形式,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功的计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测量电功的仪表叫电能表。
(四)说明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提出了电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实验证实,这样引入了新课。再通过演示实验引出电功的计算公式。因对初中学生来说,电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这两个演示实验,在讨论分析过程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要启发诱导学生分析回答。
2.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电功的公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由第二个演示实验引出计算电功的公式并通过例题达到让学生掌握电功的公式,会计算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功问题,定性讨论两个用电器的问题。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公开课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习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例题1]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xxxx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kw=1000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kw×1h=1kw·h
=1000w×3600s=3。6×106j
即:1kw·h=3。6×106j
[例题2]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三、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习3、4。
2、预习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公开课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
1、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极,又叫极,指北的一端叫极,又叫极。
2、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
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
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
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1)试验:54页图8.2-4示
(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指出N极、S极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参考55页提示)
(3)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磁场的含义,以及磁感线的含义,比较抽象,应重点分析。
2、多试验。
以上是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公开课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公开课篇4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进行简单计算;
4.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课前准备
简易家庭电路示教板:接有电能表,一个保险盒,一个开关,一个15W电灯泡和一个100W的电灯泡(包括灯座),一个插座;学生用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开关、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一个、节能型电灯一只(功率16W)、教学课件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案1:实验导入
引导:学过了电能和电能表后,谁观察过电能表的转动情况?不同时刻、不同家庭的电能表转动得一样快吗?
演示实验: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接通电源,发现后者比较亮的灯泡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前者比较暗的转动得慢。
同是灯泡,为什么有的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方案2:调查导入
我们在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在学生汇报交流之后,老师提取精华进行一个综述。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一般是晚上转得快一些,白天转得较慢。电能表转的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大家观察到的现象准不准。
[推进新课]
一、电功率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引出电功率
用课件展示右图,介绍灯泡上的铭牌中参数的意义。
“220V15W”中的“220V”是灯泡的电压,“15W”又表示什么呢?
(若采用导入方案2,则要进行下面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分别拿一只15W和一只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1)先将15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2)将15W的灯泡取下,换上100W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
学生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
学生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结论:电能表铝盘走得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通过问题讨论、深入理解电功率
有的学生此时可能要提出问题:若使100W的灯泡通电20s,使15W的灯泡通电1h,是不是还是瓦数大的费电呢?通常讲的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费电是指什么?
教师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学生再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总结: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electricpower)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前面提到的100W、15W说的就是灯泡的电功率。
要想比较两盏灯所消耗的电能的多少,只要看一下两盏灯通电时电能表铝盘所转过的圈数就行了。瓦数大的灯泡若通电时间短,所消耗电能也不会比瓦数小的灯泡多,也就是说用电器所消耗电能的多少不仅与用电器的电功率大小有关,还与通电工作时间的长短有关。
通常讲的100W的灯泡比15W的灯泡费电是指在相同时间内电功率大的消耗的电能多。
3.电功率的定义、公式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W”,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P”就是:
P=Wt
其中:W表示消耗的电能,单位是J;t表示所用的时间,单位是s;P表示用电器的功率,单位是W。
公式在使用过程中单位要统一,只有用电器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J时,其电功率才是1W(1W=1J/s)
注意: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此公式的意义。
4.电功率的单位及换算
课件展示:瓦(W)千瓦(kW)1kW=1000W
要求:应明确他们之间的进率。
5。了解常见的电功率
用课件展示“小资料”(见下图),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资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空调约1000W
微波炉约1000W
电炉约1000W
电热水器约1000W
吸尘器约800W
电吹风机约500W
电熨斗约500W
洗衣机约500W
电视机约200W
电子计算机约200W
抽油烟机约140W
电冰箱约100W
电扇约100W
手电筒约0。5W
计算器约0。5mW
电子表约0。01mW
总结:1。各种不同的用电器,电功率一般不同;2。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功率往往很大。而像一些小型的电器,如计算器等,电功率很小。
6.即学即练
(1)以下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功率大约为1kW的是()
A.微波炉B.电冰箱C.电风扇D.电视机
(2)小明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min内,消耗电能0。2kWh,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A.电饭煲B.电冰箱C.电视机D.收音机
答案:(1)A(2)A
二、“千瓦时”的来历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kWh”的来历,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总结:功率的单位还可以用千瓦(kW),如果时间的单位取小时(h),由公式P=Wt变形后得到W=Pt,这时电功W的单位就是“kWh”。
1kWh就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多媒体课件展示:
例题: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鼓励同学们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答)
解:P=250W=0。25kW
t=3h×30=90h=3。24×105s
由P=Wt得W=Pt
所以一个月内消耗的电能是:
W=Pt=250W×3。24×105s=8。1×107J=22。5kWh
强调学生注意:kW和kWh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注意区分。
即学即练(多媒体课件展示)
1.晶晶的爸爸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电饭锅,电饭锅上标着“110V1000W”。则该电饭锅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是()
A.6×104JB.1。1×105J
C.6。6×106JD.545。4J
2.某型号电冰箱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此电冰箱连续使用一个月(按30天计)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表1××型号电冰箱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BCD—196
电源(AC)220V/50Hz
输入总功率105W
耗电量0。69kWh/24h
总有效容积196L
气候类型ST
防触电保护类型Ⅰ
制冷剂R134a
冷冻能力4。0kg/24h
重力24kg
答案:1。A2。20。7kWh
三、“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设问:通常我们说这个灯泡的电功率是40W,那个电烙铁的电功率是60W,并没有明确地指明电压。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总是一样大吗?
学生议论纷纷,各执己见。
演示实验1:取一个标有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灯泡(如教材中“36V25W”),先使它在额定电压下工作,观察其发光情况。并交代此时灯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观察到的亮度是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发光情况,即功率是25W时的发光情况(注意:要将灯泡的发光情况与灯泡的实际功率挂钩)。再将它分别接在低于额定电压和略高于额定电压的电路中工作,观察其发光情况。
(注意:要向学生说明三次观察到的现象都是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工作情况,三次所观察到的亮度是用电器在不同的实际功率下所显示的亮度)
学生讨论回答:什么是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教师最后总结说明。
演示实验2:
取“220V40W”和“220V15W”的两盏灯泡,将它们并联接入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
接入前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一盏灯较亮?
学生观察其发光情况,可以看到:两盏灯都正常工作时,40W灯比15W灯亮,此时两盏灯的实际电压都等于额定电压,两盏灯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演示实验3:
取“220V40W”和“220V15W”的两盏灯泡,将它们串联接入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
接入前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哪一盏灯亮?
学生观察其发光情况,可以看到:15W灯竟然比40W灯亮!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此时两盏灯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
总结: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我们在使用各种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额定电压,只有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它才能正常工作。用电器在实际电路中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叫实际功率。实际电压低,实际功率也就低,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实际电压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用电器的寿命,还可能烧坏用电器。
多媒体课件展示下表,进行总结归纳。
U实与U额的关系P实与P额的关系
U实=U额P实=P额
U实<U额P实<P额
U实>U额P实>P额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示不同用电器的铭牌上所显示的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及所表示的物理含义。
一种洗衣机的铭牌一种微波炉的铭牌
通过介绍用电器的铭牌,使学生明确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只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才等于额定功率。
教师介绍稳压器的作用。
当实际电压低于220伏或高于220伏的时候,稳压器可以让电压保持在220伏,这样对你使用的电器有保护作用,能让用电器在电压不稳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在电压高的时候,电器也不会烧坏。
想想议议:学生思考讨论教材上的两个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解答。
对于第1题,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结论。
解:220V÷36V≈6。11>6
所以把7个串联起来,即再串上6个。
对于第2题,这是一个在电视中曾出现的错误使用物理概念的例子。这个记者把电功率和电能混淆了,“kWh”是电能的单位,而“kW”和“W”是电功率的单位。
四、电功率的测量
引导: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电能、电功率的知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上节课中也已经知道用电能表可以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电功率能不能测量,该如何测量呢?
是不是有“功率表”这样的仪表,接入电路后,直接测量功率?要是有就非常便利了。现在只有秒表和电路中连着的电能表,要让同学们帮助我测我家电视机的电功率,能行吗?大家仔细观察电功率定义式:P=Wt,想一想。
学生讨论分析,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会想到下述方法:
因为P=Wt,只要能测出电视机消耗的电能和消耗电能所用时间,就能算出它的电功率。
理论依据已经有了,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先记下电能表的示数,然后让电视机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记录电能表的示数,记下工作了多长时间,将单位统一,利用P=Wt做计算就可以了。
有的学生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会提出质疑:电视机工作时,冰箱启动了,还有一盏灯亮着,这样测准吗?所以测量时,其他电器必须关掉,只让电视机工作,测出来的才是电视机消耗的电能。
教师提示:这样操作到底可不可行,希望同学们回去自己试验,并能找出说明书,对照测量是否准确。
引导:除了上述方法外,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呢?
学生自学教材上“电功率的测量”。
教师提示:要注意这种测量方法的测量依据或者说测量原理。
测量原理就是公式P=UI。根据此公式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用电器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能算出电功率。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公式中电流、电压、功率的单位都只能用安培、伏特、瓦特。
例题:某家庭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1W,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安?
解:家庭电路电压U=220V,P=11W
由P=UI可得:I=PU
I=PU=11W220V=0。05A=50mA。
拓展深化
每个家庭都需要照明的电灯,目前市场上既有白炽灯,又有电子节能灯,究竟哪一种灯更好呢?某中学的同学在课外调查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如下:60W的白炽灯与11W的电子节能灯发光效果相当,他们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研究,收集了如下表中的数据:
项目额定电压(V)额定功率(W)寿命(h)单价(元)当地电费(元)
白炽灯2206010001。50。58
电子节能灯220115000300。58
请根据表中所列的数据,说明你应该选择何种照明灯具更经济。(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原理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解:由P=Wt可得:W=Pt
白炽灯工作1000h所消耗的电能:
W1=P1t1=0。06kW×1000h=60kWh
白炽灯工作1000h所要交的电费:60×0。58元=34。8元
使用白炽灯照明5000h所用的花费:(1。5+34。8)×5元=181。5元
电子节能灯工作5000h所消耗的电能:
W2=P2t2=0。011kW×5000h=55kWh
电子节能灯工作5000h所要交的电费:55×0。58元=31。9元
使用电子节能灯照明5000h所用的花费:30元+31。9元=61。9元
由计算结果可见,使用电子节能灯更经济。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活动,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量及符号意义表达式单位(符号)及换算测量
电功W电流做功的多少或用电器消耗能量的多少W=Pt焦耳(J)千瓦时(kWh)
1kWh=3。6×106J电能表
电功率P电流做功的快慢或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P=Wt
P=UI瓦特(W)千瓦(kW)
1kW=103W电能表、秒表;电流表、电压表
[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2.收集下列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STS活动)。电冰箱、电熨斗、电视机、电烙铁、电风扇、微波炉、洗衣机。
电能电功教学设计公开课篇5
一、教材分析
电功率是重要的电学概念,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知识内容来看,电功率部分概念多(电功率、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等)、公式多(计算公式P=UI=W/t,推导公式P=I2R=U2/R等)、计算量大、综合性强(如解题时要求灵活地应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关系及功率分配特点等),因此本部分可以认为是整个初中物理中最难的一章。由于本部分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多,既有跟力学的联系,又有跟热学的联系,在各种考试中,常以本章知识内容为背景出一些“压轴题”,难度大且分值高。这就要求我们予以高度重视:
1.打好相关知识基础。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要牢记在心;反映电压、电流、电阻关系的欧姆定律要能灵活应用。
2.能化简电路。先简化电表,简化开关,将滑动变阻器“化动为静”,再用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处理。
3.对具体的用电器,应区别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要学会计算用电器在具体电路中的实际功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全面的学习了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但学生的知识相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整理和提炼归纳;对现实生活中的电学现象不能正确分析和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而对于电功率公式的选择和运用,是解决电功率问题的关键点。
三、设计理念:
1.密切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恐龙灯会”作为切入点,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把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
2.根据《标准》精神和学生实际,适当拓展。如电功率的导出公式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归纳,同一用电器不同状态下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定量关系等,让学生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本节课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课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明晰课题复习方向和利用有效的实例深化课题从而体现课题复习的价值。给学生有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为了促进物理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我注重了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和方法的获得,通过及时归纳小结,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学会反思、纠正和提高。另外,我还特意安排一定的辨析题目,鼓励学生对物理现象持健康的怀疑态度,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会运用电功率公式及结合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解决关于电功率的问题。区分实际电功率与额定电功率,
通过研究生活中不同用电器电功率与其消耗电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电功率公式的运用。
3.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采用设疑激情、知识建构、讨论交流、综合运用、方法总结的设计思路,运用观察、辨析讨论、归纳概括多种方法,并且引入多媒体增加了教学容量,让学生“有说有看”。
4.学法指导:
我在教学中设法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知识,还要给他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
电功率知识清单。
六、重难点突破
1.辨析建构——面向全体,合作讨论。综合学生平时作业中出现的易错点,设计相应的辨析题,明确电功率公式P=I2R=U2/R的选择运用,正确区别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2.质疑解惑——
(1)针对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推导出相应的规律和特点:
如:在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对于两个用电器在同一电路中):
P1:P2=U1:U2=R1:R2P1:P2=I1:I2=R2:R1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同一用电器不同状态下:P额:P实=U2额:U2实
(2)精选典例,精讲点拨,整合知识。选题注意知识的典型性、整合性、综合性,体现“通法通则”。讲解时注意规范学生的解答格式,点拨方法、学法、小结和提升。
3.整理升华
针对学生平时作业中暴露问题,突出重点和补救性。变式整合,让学生独立解答、限时、讲评,自批。
4.反思转新
总结知识点、方法与注意事项,交流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对策,提出尚存的疑惑,自评或互评复习过程与效果,培养学生自我纠错和反思的习惯。
七、教学反思
1.现代教育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深刻影响,促进了物理学科教学的改革和不断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并体现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之中。
2.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对电功率的概念并不会陌生,经常接触到哪个用电器省电、哪个更费电等问题,电灯的瓦数也偶尔会有一些接触,所以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也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利于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也能培养关心社会实际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强知识的灵动性,增进知识和学生之间的亲和性,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