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健康饮食作用(6篇)

时间:

健康饮食作用篇1

【关键词】健康均衡饮食合理营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36-02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智者以健康为人生至福。如今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高,而我们的健康状况呢?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研究成果证实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相应地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两者不成正比。因此,很多人开始求助于医生(院),希望通过此法找寻健康之道,然而医院只是通过排除法,删除一个又一个原因,最后不免落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正应了一句话:医生只能治疗你的疾病,却无法让你健康。而失去健康的第一步,常常是从饮食开始的,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合理、均衡的饮食不只可以维持生命,还为人们提供营养,而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石。而大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老百姓就知晓饮食的重要性,而到了今天,用饮食预防疾病也成为21世纪预防医学的主流,人们已意识到向食物要健康。然而问题是,你的饮食方式健康吗?你从饮食获取的是真健康还是亚健康呢?

正如“一个好汉三个帮”,食物也是如此,需要彼此“帮助”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美国博士李威廉在其演讲中也提到食物的“协同效果”,许多世界顶尖的营养学家也有同样的结论,他们发现:单一的食物无法带来理想的食疗效果,不同的食物必须相互配合,发挥协同作用,才能产生最佳功效。因此,营养学家建议:均衡多元地摄取有益健康的食物,才是保障健康的最好方法。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中的重要群体,他们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而且他们尚处于青春发育期,代谢旺盛、运动量大,同时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大,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学习效率的高低,生活能力及抗病能力的强弱,运动能力等,都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的营养、均衡的膳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饮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营养知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轰炸”的时代,他们是3G甚至是4G网络的受益者,高频使用手机可随时随地获取各种网络信息。但同学们通过此种便捷途径来主动搜索营养知识的并不多,即使有的同学在微信、微博上转载一些类似于“怎样吃更健康?”“你身边的饮食杀手”等营养知识的相关文章,也只是限于“一转而过”,并没有使“理论指导实践”;绝大多数同学对食物的选择主要凭借自身的嗜好或依据自身家庭传统观念养成的饮食习惯。“营养”“均衡的饮食”这几个字对多数同学而言,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己无关。

2.饮食误区

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庭的监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自己掌控,多数同学的饮食习惯变得“随心所欲”,主要表现在:(1)三餐不合理:进入象牙塔,没有了高中早自习和高考的压力,一些同学变成赖床族,早餐直接略去;午饭喜欢光顾路边摊,因为他们觉得米线、朝鲜面之类的更有滋味,或者懒得挤食堂,直接选择汉堡、炸鸡等洋快餐;晚上睡觉前,喜欢开“卧谈会”搭配各种夜宵。以上情况与营养学家提出的“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养生理论相去甚远。(2)盲目减肥:各种零食、饮料受到大学生的追捧,有的学生还将其作为夜宵,其中女生居多,导致校园肥胖一族增多。很多学生便将节食作为减肥之道,平日里只吃零食、水果等,殊不知,正确的减肥之道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盲目的减肥不仅达不到目的,长此以往只会缺乏营养,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3.以年轻为资本的误区

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沉迷网络的习惯,在网吧包夜,常以泡面等垃圾食品为主食,只求果腹,毫无营养可言。他们并未重视日常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给自己带来的不适感,误以为年轻有的是资本,可以尽情地消耗甚至挥霍,更有甚者认为营养和自己无关,只是妇孺、老年人才需要注重的东西。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量变到质变才会爆发出来,届时后悔已晚。

三大学生如何做到均衡饮食

1.普及营养知识

第一,建议高校多开设有关饮食营养方面的公共选修课,使同学们系统地了解营养卫生知识,指导并帮助其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二,高校食堂相关工作人员可参加营养师资格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饮食营养知识水平,更好地为大学生的饮食健康服务。

第三,在学生中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问卷调查,促使其重视合理、均衡饮食。

早在20世纪末,欧美各国的有志之士陆续发起饮食革命,从学校营养午餐开始,拯救学生的健康,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饮食的品质决定了青少年的未来。

2.三餐合理搭配

国内外营养专家普遍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饮食的30%,质量也应达到全天营养素标准的1/3,如若略去,会导致低血糖,精力无法集中,难以保证有效的学习动力。古谚云: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这和现代营养学观念是相吻合的,一日三餐合理搭配,拒绝夜宵,方可保证健康的体魄。

3.饮食结构合理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营养合理,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饮食多样化。美国哈佛大学健康管理学院2008年公布了新的饮食金字塔图,完全修正了过去以精制谷物为主食的概念,鼓励人们多吃有益健康的全谷类,搭配大量的蔬菜水果,作为日常饮食最重要的基础。影视大亨邵逸夫能活到107岁高龄,他遵循的即是“营养平衡”,邵老认为:合理的营养是代谢的基础,膳食中既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又要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均对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1)蛋白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阶段可看作是蛋白质不断堆砌的过程。蛋白质有着可以更新组织细胞,可以制造生物催化剂——酶,稳固人体的免疫系统等功能。饮食中蛋白质的来源,豆类和坚果等植物性蛋白质,与鱼、鸡肉、蛋类等动物性蛋白质,平分秋色,同等重要。大学生不妨搭配食用,以发挥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2)脂类:脂类食物同样不可或缺,植物油、深海鱼、坚果等是其来源。大学生在选择零食时不妨青睐坚果类,既可满足口欲,还能保证营养,两全其美。(3)碳水化合物:大脑70%以上的能量来自于碳水化合物,血糖供应不足时,轻者疲倦重者则可能休克。食物中的淀粉是糖类的主要来源。(4)维生素:小分子大功劳。维生素是个大家族,种类多,各司其职,建议大学生每天食用新鲜的当季水果蔬菜。(5)膳食纤维:天然的蔬果、豆谷、坚果等是其丰富的来源。

膳食纤维是人体大扫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将堆积在体内的废物、垃圾清除干净。称其为体内的环保大师,一点儿也不为过。几乎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它,却可以有效地预防便秘、肥胖、痔疮等疾患。想要减肥,保持好身材的同学最应该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而不应走上节食、偏食的错误之路。

4.注重饮食环境

尽量在食堂用餐,减少路边摊的光顾,即可减少地沟油、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摄入。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放映了一部日本影片叫《我的老师》,班会上大家批评一个同学午饭不吃胡萝卜的行为让很多中国观众费解,“日本的学校怎么管这么多?”其实,早在1898年,日本在《通俗食物养生法》中就强调:“现在,有孩子的人,应认识到体育、智力培育及才能培育都包含在饮食教育中。”当然不只是日本,很多发达国家也早就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甚至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使其渗透到校园教育中,从学生抓起,将饮食教育放在基础位置,进而推广至全社会。

今天,中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青年一代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人翁的大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是对自己、家人及社会负责任的表现,让我们返璞归真,从饮食出发,养成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创造一个健康的美好人生。

健康饮食作用篇2

关键词:营养;热量摄入;素食;节制

中图分类号:R1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7-0135-01

人有两种最大的欲望——食欲与是很难控制的。《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其真意并不是说对于这两种需求人们就应当无所顾忌,没有节制,而是告诫人们,饮食和男女关系是两个最大的危险,很容易给我们带来灾祸。

1饮食的重要性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汉书》也云“民以食为天”,说的都是饮食的重要性。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吃饭是第一大事,尤其是现代人对食物的要求不仅是要吃出滋味,更需要吃出健康吃出美,因此才能保障机体每日营养所需。

1.1早餐的重要性。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因为它是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对人们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尤其糖类的摄取,它能最快转化为能量被人体利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能量,如果不吃早餐会影响他们的智力还会导致体力的下降。长期不吃早餐会大大增高胆囊炎、高血脂、胆结石的发病率。

1.2午餐的重要性。人一般都是在七、八点吃早餐,然后工作或上学,经过几个小时食物早已消化吸收了。到了中午,无论什么原因不吃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中午不吃饭的话,晚餐就觉得更饿,那么晚餐时你会吃得更多,并且晚餐之后人们活动很少,更易导致肥胖或代谢紊乱。所以午餐很重要。

1.3晚餐的重要性。晚餐十分重要,必须吃好。

1.3.1晚餐不宜常过饱。中医认为,胃不和,卧不安。如果晚餐过饱,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

1.3.2晚餐不宜常食荤。医学研究发现,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比经常吃素食的人,血脂较常人高三至四倍。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如果晚餐经常吃荤,等於火上浇油,会致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1.3.3晚餐不宜吃太晚。专家指出,晚餐不宜吃得太晚,否则易患尿道结石。很多人到睡觉之前才吃晚餐,在睡眠状态下血液流速变慢,小便排泄也随之减少,而饮食中的钙盐除被人体吸收之外,余下须经尿道排出。为了预防尿道结石,除多饮水外,还应早进晚餐,使进食后的排泄钙盐高峰提到睡觉之前,排一次尿后再睡最好。

2饮食与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一切都需健康,而饮食与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所谓“病从口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WHO报告指出,健康与长寿取决于下列因素:遗传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医疗因素占8%;生活方式占60%——饮食、运动、心理。

2.1饮食营养与健康。营养素是用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保持生理平衡和维持人体健康的物质。人体有七大必需营养素: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它们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每天必须通过饮食来摄取。

2.2饮食卫生与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重,许多食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卫生问题。人们如饮食不当,很可能导致中毒,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2.3不良饮食习惯与健康。食物选择不当:面对各种美味的巨大诱惑,随心所欲想吃就吃任凭口感,这样极易沉溺与高脂肪,高胆固醇和甜食品中而致肥胖;饮食无规律:由于工作等原因,常常不吃早餐,甚至午餐也拖到晚餐一起吃这样长此以往,很可能导致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偏食:极易造成营养不良;烹调方法不正确:如烹调时间过长,温度过高,食盐放的太多等等,除了营养流失之外,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2.4流行病学资料。城市居民的死亡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主要是营养相关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占总死亡的60%。我国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发生深刻变化:饮食西化,在外就餐的增加等是超重和肥胖、脂肪肝重要危险因素。学者预测:膳食变迁将会走向危害健康方向。

3饮食的误区

为了健康,很多人遵循关于饮食的种种箴言。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营养建议充斥其中,除去一些民间误传、舆论误导、不实的广告诱导等因素,某些客观中允的饮食建议,也因为人们营养学知识缺乏而产生片面的理解。为此,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博士生导师蒋卓勤教授指出,目前消费者对食物的认识普遍存在三大原则性误区。误区如下:以偏概全;因噎废食;生搬硬套。

4健康饮食的原则

营养界有种说法:西方人用脑和心吃饭,中国人用嘴和胃吃饭。可见,吃饭不光只要求满足果腹之需,健康才是更重要的。

4.1卫生饮食第一关。从“阜阳大头娃娃”到“三鹿事件”,从苏丹红到肝炎病毒矿泉水。我们的食品安全从来不缺素材。当大家还考虑是买脑白金还是纽崔莱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今天的午饭可能就是你若干年后各种各样怪病的罪魁祸首。

4.2三餐规律好处多。规律饮食除了能及时提供我们身体所需能量之外,还是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运转的保证,特别要贯彻“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一方针。(具体物质的摄取从第三点来体现)

4.3蔬菜水果种类丰。我们中国人最会吃了,要吃必然讲究“色、香、味”俱全。怎么做到色香味俱全呢?解决的办法当然就是饮食种类多样了。“小胖墩儿”还有“豆芽儿菜”在大中型城市中,越来越多了。原来他们都有挑食的坏毛病。要么“鸡、鸭、鱼、肉”,要么“什么都不吃”,结果导致营养失衡,酿成了一辈子体弱多病的苦果。种类丰富的饮食会让我们摄入均衡的营养,尤其是各种微量元素。

4.4慎荤多素精神旺。在健康领域,最近大量的经过同行评议的医学研究显示,富含动物蛋白的饮食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病和许多其它退化疾病。而正当这些疾病和肥胖在我们国家已达到流行病的程度时,越来越多人却得不到适当的健康保险。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病越来越多,并且很多人越来越不能,负担可以帮助他们治疗的费用。有个生存常识是,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想生活在一个比以前更安全和稳定的世界,我们必须从自己个人的决定开始。

4.5少盐多醋话清淡。在过去,人们都把“菜里有没有油水”作为饮食好坏的分界之一。如果是清汤寡水,那说明吃不好,更别说档次了。请注意,话到这里问题就引出来了。可能您对“油”还没有太多的了解吧,“油”中其实含有多种脂肪,有饱和脂肪,还有不饱和脂肪。如果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有害脂肪),如动物油中的胆固醇和人造黄油中的氧化脂肪,就会增加患病的危险。相反,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有益脂肪)不含胆固醇,是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对于保护心脑血管大有裨益。

健康饮食作用篇3

你是不是每次吃东西前都会仔细计算食物的卡路里、营养成分或脂肪含量?

你是不是痴迷于筛选健康食物,严格遵从“非健康食物不吃”的原则?

你是不是越来越难以享受到饮食的乐趣,或者经常因饮食标准不同与亲友争论不休?

那么,你可能患上了一种饮食失调类疾病――健康食品症。

一味追求“纯净”食物

对美国加州26岁的约翰尼・里吉尼来说,吃顿午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经常会花好几天时间去准备一顿饭,甚至还会自己种植或发酵某些食物。他怀疑大多数食品,还认为土壤中的毒素会进入苹果,从而进入人们体内。

罗得岛前体操运动员凯特・芬山女士在移居到加州后成为生食主义者,她完全沉溺于清除体内毒素,那似乎是她的终极目标。芬山不断从她的食谱上削减食品,把越来越多的食品列上黑名单,坚持只吃她认为“纯净”的食物。对食品的高度不信任感,让芬山的精神状态不断恶化。芬山有一本日记,上面记录了她的疑惑和绝望。她这样写道:“我该如何去增加体重呢?我很害怕,也很迷惑。”

明尼苏达州29岁的夏洛特・安德森女士同样也痴迷于健康饮食的挑选、配备和制作。安德森通常会不自觉地把食物列表排序,对每一种食物进行多项分析,然后才能决定吃什么。安德森觉得潜在毒素无处不在,生怕自己会因吃到什么不该吃的东西而患上癌症。她通常避免去吃大部分人喜欢吃的东西,甚至不去饭店或朋友家吃饭,她害怕无意中吃到不“纯净”的食物。

过分痴迷变成疾病

美国作家波伦在其畅销书《为食物辩护》中指出,不少人认为,食物只是其所含各种物质的总和,各种营养成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吃饭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持健康,饮食需要专家指导。人们过度痴迷于所谓的健康饮食,却导致饮食失调,患上健康食品症。事实上,里吉尼、芬山、安德森等人正是患上了健康食品症。这种疾病的症状就是过度痴迷于健康食品,从而使追求健康饮食变成事实上的不健康行为。

健康食品症的概念最早由史蒂夫・布拉特曼医生提出。布拉特曼医生曾致力于追求健康食品的运动,但当他意识到自己因此而深受折磨时,他又成为健康食品运动的抨击者。他指出,健康食品症患者追求的是食物的纯净性。而健康食品症不同于厌食症。厌食症患者通常认为自己很胖,而健康食品症者则明知道自己不胖,却要求食品低糖、低脂肪,以及绝对“纯净”,以为这是追求健康的做法。

“人们往往会认同追求健康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件好事!”布拉特曼说,“但过度痴迷于追求健康,就已经成了一种疾病。”

被人误导走向极端

维克托拉斯・库芬斯卡斯是一名“生食”食品的积极倡导者。

生食主义者坚信,蔬菜一旦经过烹饪,哪怕只是煮过一点点时间,都会丧失其营养价值。而吃肉则等于吃了动物的“恐惧”。

库芬斯卡斯说:“吃什么长什么。如果你吃了死的食物,那么死亡便会加速来临。动物被屠宰时会产生恐惧,人们如果吃掉了动物,也会吃进动物的‘恐惧’。”所以,库芬斯卡斯认为,人们最好生食食物。

库芬斯卡斯坚信只有生食食品才是保持健康的唯一途径。但布拉特曼说:“那种‘生食主义者只要严格按照食谱就能获得充足营养,从而保持健康’的理论是片面的。因为这种理论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营养摄入,而是让人们从精神层面上获得满足感。”

自从患上健康食品症,芬山就变得越来越消瘦和憔悴,原本漂亮、活泼的她迅速苍老。芬山体重过轻,不是厌食症患者,但她还是坚持只食用她认为“纯净”的食品。虽然芬山最终同意让家人带她去医院。但一切都已经晚了,年仅37岁的芬山因健康食品症死亡。

家人阅读芬山的日记时,才知道她一直在遵从健康食品导师的教诲,其中一个导师就是库芬斯卡斯。

健康食品症患者往往是精神不够稳定的人,像里吉尼和安德森。他们都有过饮食?昆乱的“前科”,在接受大量日常饮食教育后,他们扭曲到一个不健康的极端。

危害健康后果严重

也许有人会认为,花大量时间考虑什么是健康食品,就像人们热衷疯狂购物一样,并没什么坏处。但布拉特曼说,一些人过度关注健康食品反而会伤害自己。芬山的死就是一个例证。里吉尼也受害颇深,上一次他称体重时只有35.4公斤,虽然只有26岁,但是他却被告知骨龄已经达到85岁。尽管如此,里吉尼仍然坚持所谓的健康食品生活方式。

建议回归传统饮食

波伦在《为食物辩护》中呼吁人们退回到传统的饮食方式。

他提倡回归到以本地食物和基础食物为主,建议美国人在饮食上投入更多:不仅投入更多金钱,还有更多时间,也许人们就能在经济上感到宽裕,用亲自下厨取代买快餐,也许就能恢复对传统的“吃饭”概念的尊重。

为帮助传统食品夺回失去的阵地,波伦在《为食物辩护》中提出了几条简洁明确的建议:

不要吃任何你曾祖母不认得的食物。

不要吃任何大肆宣扬为“健康食品”的东西。

要像服用维生素药片的人那样重视维生素,但不要真的去吃它们。

链接

你有健康食品症吗

根据营养学家的说法,以下4个问题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健康食品症:

你是否严格遵从健康食谱,极少食用食谱以外的食物?

烹饪的准备工作和配餐计划是否占据你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

你是否因饮食习惯过于严格而与亲友格格不入?

你的朋友或家人是否曾建议你对健康食物的筛选、配备和制作不要那么严格?

另外,以下一些方面的表现也可以做出类似判断:

饮食习惯

√有人认为追求健康饮食应运用90:10的原则,即日常饮食中90%的食物应属于健康食品,而10%的饮食可以适当自由随意。吃饭是件快乐的事。

×健康食品症患者无法享受饮食的乐趣。他们吃每一口东西,都经过精挑细选,一日三餐似乎是种折磨。吃饭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持健康。

营养

√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会在吃饭时尽力做出最好的选择,同时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营养摄取上。

×健康食品症患者不那么关注营养摄取情况,而更关注食品的“纯净”和毒性。他们也许会忽略片面追求健康食品对健康产生的实际效果。

压力

√追求健康饮食的人在饮食和健康关系上不存在过多压力和忧虑。

×健康食品症患者对健康和饮食的压力和忧虑过多。

食物

√追求健康饮食的人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未必适合他人。

健康饮食作用篇4

【摘要】目的编制饮食方式调查表,并对该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在北京地区选取943份样本,3个月后随机抽取32人对饮食方式调查表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专家经验支持饮食方式调查表包含“膳食平衡”和“饮食有节”两个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和0.67,3个月重测信度分别为0.73和0.55。亚健康组较多地采用不良的饮食方式。结论饮食方式调查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用于成人饮食方式的评估。

【关键词】饮食方式调查表;膳食平衡;饮食有节;信度;效度

Abstract:ObjectiveTodevelopEatingHabitsInventory(EHI)andstudyitsreliabilityandvalidity.MethodsAsamplecontaining943peoplewasinvestigatedbysamplinginvestigationmethod,and32ofthemwereselectedrandomlyandrecompletedtheinventoryafter3months.ResultsTherearetwodimensionsinEHI,thatare“BalancedDiet”and“RegularlyandModeratelyEating”.Thetheorystructurewasconfirmedby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andtheexpertsonthisarea.TheCronbach’sαcoefficientswere0.82and0.67,thetest-retestreliabilitywere0.73and0.55(P0.05).ThesedatawasanalyzedbyStepwiseRegressionAnalysis.Subjectsfromsubhealthgrouphadunhealthiesteatinghabits.ConclusionEatingHabitsInventoryhasagoodreliabilityandvalidity,andissuitableforeatinghabitsself-assessmentforadult.

Keywords:EatingHabitsInventory;balanceddiet;regularlyandmoderatelyeating;reliability;validity

无论实践经验还是实证研究均表明饮食习惯与发育和健康关系密切[1-2]。全面、有效的饮食行为方式评估工具可用于危险因素的筛查、体质调养、疾病预防和干预等方面。中医理论中有诸多关于饮食养生的论述,现代也有许多关于饮食保健的研究。本研究根据中医饮食养生理论和现代研究结果,提炼可操作的行为指标,编制标准化的饮食方式调查表,用于成人饮食养生方式的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在北京地区取样,共回收有效问卷943份,回收率为94.6%,获知情同意。其中男性325人(34.4%),女性618人(65.5%);已婚726人,未婚184人,离异25人,丧偶5人,缺失3人;汉族884人,少数民族57人,缺失2人;平均年龄(40.65±9.96)岁。3个月后随机抽取32人重测,初次于2008年10月实施。

1.2研究工具

①自编“饮食方式调查表”,选项采用Liket法,4个等级设置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略有符合和极不符合;②既往疾病史,以及近2年的体检表结果;③刘保延课题组编制的《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3],并采用其亚健康操作定义、纳入和排除标准及亚健康隐结构模型进行本研究健康组、亚健康组和疾病组的确定。

1.3项目编制方法

①制定编题计划:通过文献查询和专家访谈的方法确定编制饮食方式调查表的目的和饮食方式的含义;②设计测验蓝图:确定各个维度的内容和比例,及双向细目表;③编写测验项目:根据分目标查询文献,编制测验题目;④确定预测验项目:经过专家论证,确定题目,题目数要达到正式测验的2~3倍;⑤预测验:选择100人进行预测;⑥维度调整:根据预测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专家意见的结构进行项目的维度归类;⑦项目分析与修改:根据预测样本计算项目难度、区分度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结合专家意见修改或删除项目。

1.4质量控制

按照统一的程序培训测试人员10名,一对一发放问卷并回收,向被试解释调查目的和保密性原则,宣读指导语。第一轮审核不合格的问卷进行补填,第二轮审核仍然不合要求的予以剔除。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通俗度、α系数、配对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题目拟定

根据文献整理、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经3轮专家论证,合并类似题目,删除重复无关题目后,拟定23个题目。

2.2结构探索与确定

样本的KMO(Kaiser-Meyer-Olkin)为0.77,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5593.00(df=276,P

2.3项目分析

采用公式P=/XMAX×100%对样本进行项目通俗度分析,膳食平衡的平均值为62%,饮食有节的平均值为88%;采用相关法分析法(题目和总分相关系数r题总)作为项目区分度分析指标,所有题目相关系数双侧检验P

2.4信度检验

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自评表的同质性信度,膳食平衡和饮食有节分别为0.82和0.67。对重测样本进行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检验,2个因素总分的前后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55,双侧检验均达到0.01显著性水平;配对t检验的t值分别为0.82和1.68,双侧检验均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

2.5效度检验

根据亚健康判断标准将被试划分为健康组、亚健康组和疾病组,这3组在饮食方式调查表的2个维度均存在组间差异,LSD事后检验发现在2个维度均显现出亚健康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组和疾病组(膳食平衡中疾病组与亚健康组显著性水平在临界值,P=0.51),而健康组和疾病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不同健康状况被试间的饮食方式差异比较注:**P

3讨论

《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这是古人对合理膳食结构的一种认识,其中蕴含着食物要合理搭配、种类要丰富多样的寓意。“饮食有节”也是中医饮食养生理论的重要内容,贾氏[4]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取证,认为“饮食不节”的内涵应确定为饮食不适度、饮食不合时宜、饮食无节律和饮食过杂4个方面,其中饮食不适度包括饮食量不及、饮食肥甘厚味的不适度、饮食的寒热不适度、饮食五味的不适度。本研究根据中医饮食养生理论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5]编制题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专家建议均支持饮食方式存在2个维度,即膳食平衡(调节饮食的均衡性)和饮食有节(饮食有规律,量和口味有节制)。因此,该调查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构念效度。数据还显示了饮食方式调查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膳食平衡维度的通俗度及内部一致性都好于饮食有节维度。其主要原因为:饮食有节维度希望考察偏颇的饮食行为,如口味、饮酒、素食等,因此部分题目通俗度高于90%;且该维度为了较全面地评价饮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内部一致性。此外,数据也显示了饮食有节维度不如膳食平衡维度稳定性好,说明了饮食有节维度更易受环境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该维度可能对干预更为敏感。不同健康状况被试间的饮食方式差异比较的结果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性和健康饮食行为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状况,特别注意的是亚健康组表现出不良饮食方式,而疾病组与正常组的饮食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患病者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这一结果也支持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因此从这一侧面可以表明饮食方式调查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也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行为指标。

参考文献

[1]SusannaConti,MariaMasocco,PaolaMeli,etal.Eatinghabitsandlifestyles:amultivariateanalysisofthedatafromanItalianpopulation-basedsurvey[J].NutritionResearch,2004,24(7):495-507.

[2]MarjaVanhalaa,RaijaKorpelainena,P?iviTapanainen,etal.Lifestyleriskfactorsforobesityin7-year-oldchildren[J].ObesityResearch&ClinicalPractice,2009,3(2):99-107.

[3]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的设计思想与内容结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5):382-387.

健康饮食作用篇5

书名:从饮食说健康

作者:陶涛陈龙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定价:28元

本书依据达达姆医生所提出的“血型与饮食”理论,针对不同血型,结合中国饮食的色、香、味搭配特点和煎、炒、烹、炸、炝、熘、焖、炖等技法的情况。向大家介绍血型与饮食的关系,并指导大家正确地选择有利于自己身体健康的食物。这是一种新的探索,希望能引领一股新的、科学的健康饮食之风。

在这本书里。介绍了从血型的由来,目前所发现的血型与饮食的科学依据,不同血型饮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到不同血型的不同饮食方法,以及一些饮食的做法。愿通过此书,大家获得新的健康、美丽观念,同时,也度过一段轻松、休闲的时光。

不生病的智慧

书名:不生病的智慧作者:易医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29元

这本书将要告诉我们:8个健康新观念,给予您战胜疾病的无上勇气,让身体与心灵共享健康和谐。13种养生保健功法,15套特效祛病调补方案,培元固本,让您和亲人、朋友们彻底远离亚健康的烦恼,并在各类疑难杂症面前应对有方、从容不惧,成为仅占世界人口5%的健康人群中的一份子。14个独家经络、食疗补益奇方,给女性朋友由内到外的贴心呵护,让困扰她们的众多病痛从此消失于无形。18种小儿补养和祛病良方,从根本上培固孩子的先天之本,让您再也不用经常担心孩子的身体会出什么大问题。8个最简单的家庭煎药、经络按摩法等实用小技巧,让您很快成为家庭健康的守护神。17个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小细节,掌握了它们,您会每天得到许多意外之喜。

喝水更健康

书名:喝水更健康

作者:舒玉萍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22元

水有“百药之王”的称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李可基先生指出:生命和健康离不开水,人体每日维持需两至三升左右的进出平衡。饮水不足造成机体脱水、过量造成低血钠,轻则影响认知功能和体力工作能力、重则导致死亡。一些证据还表明饮水具有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如日常饮水量与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系感染的关联。饮用水还是一些矿物质营养素的重要载体,其中的硒、钙、镁、锌等元素可被肠道很快吸收。一般饮用水产品所提供的矿物质含量不超过一个人每日需要量的百分之十,对平衡膳食的矿物质营养贡献有限:但是在膳食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富含矿物质的饮用水才能够显著改善钙和镁等营养素的供给。饮用水的卫生是水质的首要指标,也是近一百年来人类平均寿命翻倍的主要因素之一。

吃好不吃药

书名:吃好不吃药

作者:洪昭光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健康饮食作用篇6

一位美国医生在他的著作《健康食品瘾君子》中,细致地描写了健食癖者的生活状态。作者坦承:“我本人就曾是个轻度健食癖患者。”他的饮食习惯是:金素食,每口食物咀嚼50次以上,吃到三分之一饱即停。“因为不能容忍肉类、脂肪、防腐剂、农药、化肥,我整天惦记的净是吃吃吃,生命陷入一场毫不容情的战争,对手是食物和食欲。”“事情越来越不对劲儿了。”他说:“反反复复,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健康是大事,可也不能过于死板和苛刻,这才恢复对食物的一颗平常心。”

健食癖患者往往很爱惜自己,严格遵守各种中各样的饮食纪律,而且意志坚定。不幸的是,“食欲”越被压制,就越会突然进发,每隔一段时间,患者会控制不住地饕餮一顿,之后便会陷入强烈的内疚和自责,为了摆脱这种自责,他会用更严格的饮食“纪律”来捆绑自己,如此恶性循环。健食癖这种对健康饮食的偏执其实是种心理障碍,它对身体和心灵的摧残,不亚于暴食症和厌食症。

关注健康饮食是件有益的事情,但你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了呢?做做下面的测试吧。

1选择食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健康问题,为此经常强迫自己去吃一些口味不好,或者不符合自己饮食习惯的健康食品。

2读报看杂志时,会特别留意那些关于食品健康的报道,并身体力行。

3经常向家人、朋友标榜自己的健食主张,并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

4出于健康原因。有超过4种的食品禁忌。

5因为饮食禁忌,不愿与家人朋友聚餐,即使勉强出席,也会再三重申自己的禁忌。

6每天5次以上考虑这个问题――“吃什么才健康?”

7经常出现食欲与健食纪律的激烈冲突。

8周期性食欲爆发,忍不住吃下许多违背纪律的食物,随后又感到内疚和自责。

9经常被周围的人认为:“不至于这么惜命吧?”

10认为饮食健康是原则问题,经常就这方面的话题与人争论。

结果分析

如果您对超过6个问题回答了“是”,就要警惕自己是否己走入“健食癖”的怪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