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室监理工作总结范例(3篇)
配电室监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厂电气控制系统总线
0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dcs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dcs主要完成的是汽轮机、锅炉的自动化过程控制,对电气部分的自动化结合较少,dcs一般未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控制特点,所以无论是功能上还是系统结构上,与网络微机监控系统相比在开放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
1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监控对象
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监控对象主要有:发电机-变压器组,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发电机、发电机励磁系统、主变压器、220kv断路器;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起动-备用变压器等;主厂房内低压厂用电源,其监控范围主要包括低压厂用工作和公用变压器、照明变压器、检修变压器和除尘变压器等主厂房的低压厂用变压器;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动力中心至电动机控制中心电源馈线;单元机组发电机和锅炉dcs控制电动机;保安电源;直流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
2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2.1电气参数变化快电气模拟量一般为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参数,数字量主要为开关状态、保护动作等信号,这些参数变化快,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采样速度要求高。
2.2电气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高电气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自动同期装置、厂用电切换装置、励磁调节器等保护或自动装置均为微机型,6kv开关站保护为微机综合保护,380v开关站采用智能开关和微机型电动机控制器,所有的电气设备均实现了智能化,能方便地与各种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通信方式进行双向通信。另外,电气设备的控制一般均为开关量控制,控制逻辑十分简单,一般无调节或其它控制要求,电气设备的控制逻辑简单。
2.3电气设备的控制频度较低除在机组起、停过程中,部分电气设备要进行一些倒闸或切换操作外,在机组正常运行时电气设备一般不需要操作。在事故情况下,大多由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动作来切除故障或进行用电源切换。且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这是因为电气的控制对象一般均为断路器、空气开关或接触器,其操作灵活,动作可靠,与电厂其它受控设备相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2.4电气设备的安装环境较好且布置相对集中电气设备大多集中布置在电气继电器室和各电气配电设备间内,设备布置相对比较集中,且安装环境极少有水汽或粉尘的污染,为控制设备就地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3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配置
每台机组配置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controlsys-tem,fcs),将机组电气系统的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机组厂用电系统和公用厂用电系统都纳入fcs,fcs作为dcs的一个子系统,在dcs操作员站实现对电气系统的监控,并通过冗余配置的通信服务器在站控层与dcs进行连接。
3.1网络结构电气fcs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系统功能上分层,设备布置上分散。网络结构为3层设备2层网方式,3层设备指监控主站层、通信子站层和间隔层,2层网指连接监控主站层与通信子站层的以太网以及连接通信子站层与间隔层的现场总线网。监控主站层由双冗余的系统主机、工程师站、网络交换机和负责与dcs及厂级监控系统(sis)通信的双冗余通信服务器等组成,通信子站层主要由安装于电气继电器室的多串口通信服务器和安装在各配电室的通信管理机组成,间隔层设备主要包括安装在电气继电器室、6kv开关柜和380v开关柜的智能测控装置、综合保护测控装置、电动机控制器和智能仪表等。通信管理机与监控主站采用双冗余的光纤以太网连接,与间隔层设备可根据设备情况采用profibus,lon,can,工业以太网或其它现场总线进行连接,其主要功能除完成对各综合智能测控单元的数据进行管理外,还完成实时数据的加工和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工作。公用厂用电系统的站控层以太网独立组网,通过通信网关分别与机组自动化系统以太网连接,共用单元机组的工程师站,并通过软、硬件闭锁手段只能接受一台机组控制系统的操作指令。
3.2数据采集对发电机-变压器组、高压厂用变压器及起动-备用变压器,除少量模拟量信号、高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位置信号、控制回路断线及允许远方操作信号、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所有控制量信号采用硬接线直接与dcs连接外,其它监测信号均通过专设的测控装置接入fcs,再以通信方式送dcs。电气专用装置如发电机-变压器组及起动-备用变压器保护、电压自动调整装置(avr)、同期装置、故障录波、厂用电快速切换、柴油机、直流系统以及交(直)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等均设有通信接口,通过多串口通信服务器接入fcs。
电厂厂用电源分高压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源、主厂房低压厂用电源系统和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系统,主厂房低压厂用电源包括低压厂用工作和公用变压器、照明变压器、检修变压器和除尘变压器及其380v配电装置等,辅助车间低压厂用电源包括输煤系统、工业废水处理站、翻车机、循环水系统、补给水系统变压器及其380v配电装置等。为与本工程水、煤、灰辅助系统集中控制的思路相适应,辅助车间厂用电源系统均纳入机组dcs监控。针对热控水、煤、灰单独设置控制点的方案,辅助车间380v电源系统也可纳入相应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
为使控制系统接线更加简单,对主厂房重要厂用电源如6kv厂用电系统及锅炉、汽轮机、主厂房公用系统等,采用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即重要di信号(如断路器合闸位置、断路器跳闸位置、允许操作、故障)和do信号(如断路器合闸指令、断路器跳闸指令等)保留硬接线,回路其它所有信息均通过现场总线以通信方式送入fcs及dcs;而对机组不重要厂用电源如检修、照明、电除尘及辅助车间厂用电系统等,取消厂用电电源系统全部的硬接线,完全采用通信方式进行监视和控制。
对单元机组电动机,由于与机组热工系统联系紧密,采用硬接线和现场总线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同时,要保留和监控逻辑有关的重要信息,采用硬接线的方式,接入dcs中进行监控。fcs采集的供电气系统分析管理的信息如各保护整定值、故障时电流和电压波形等数据,送入fcs的工程师站进行分析处理,不送入dcs,但可以通过独立的通信接口送入s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
4结束语
随着电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已成为当前设计的主流,控制方式也从单纯的dcs监控逐步向具备故障分析、信息管理、设备管理、自动抄表、仿真培训等高等级运行管理功能的方向发展,由此又推动了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厂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将fcs应用到火力发电厂控制过程有利于提高火力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节约工程投资,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虞文.火电厂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配电室监理工作总结范文篇2
展览馆按一级保护对象设置集中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展览馆一层东侧设消防控制室,建筑面积约为70m2。消控室设直通到室外的消防出口,内部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火灾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彩色CRT、打印机等设备及“119”专线电话。在地下汽车库设置感温火灾探测器,在展厅、设备机房、走道、大厅、办公区域内设置感烟探测器。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均不大于30m,所有报警信号均通过总线进入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过总线实现以下控制及显示功能:控制防火卷帘门动作和状态反馈信号;手动或自动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灯;启动或关闭有关部位的排烟阀、送风阀或电动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显示室内消火栓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等;联动及控制火灾应急广播起动及起动的区域。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过多线实现以下控制及显示功能:控制消火栓泵、喷淋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并显示其工作及故障状态,除自动控制外,还能手动直接控制;消火栓启泵按钮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压力开关应能直接启动喷淋泵;显示消防水池及水箱水位,消防水泵电源和备用动力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反馈信号。
二、安防技术防范系统
安防技术防范系统主要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地下室停车库管理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考虑到展览馆内开展活动的区域多为人员密集场所不易对个人实施单独监控,本工程在主要出入口、楼梯间、电梯前室及电梯轿箱内、地下汽车库出入口、主要进出通道等出入建筑必经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在地下停车库通道,大型展厅、重要的展厅、仓库、售票处、办公等场所进行有选择性局部监控。红外枪式摄像机采用吸顶支架安装,安装高度3.0m。半球摄像机吸顶安装,中速球机吸顶安装或柱上安装,安装高度不小于3.0m.展览馆内视频监控摄像机数量及相关主要设备配置如下。地下室通道-固定式红外摄像机,出入口-固定式红外摄像机或半球式摄像机,展厅等大空间部位-中速智能球形摄像机。展览馆内固定式红外摄像机35台,中速智能球形摄像机20台,半球式摄像机20台,总点位75台。配套设置16数字式硬盘录像机5台,容量2TB,16光纤收发器5套。地下室停车库管理系统。在地下室汽车库两出入口各设一套汽车库管理系统,出入车辆均通过远距离感应卡管理车辆进出。识读装置与出票卡和验票卡合放在一起,安装在车辆出入口安全岛上,距挡车器距离不小于2.2m,距地面高度为1.3m。停车场内所设置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控制中心进行集中管理(消防控制中心与监控中心合用),摄像机距地面高度为2.2m,距读卡器的距离为3.5m。
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对展览馆内的照明、空调、风机等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系统组网完成可对各风机、水泵、电梯、空调等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也可通过编程按设定的方式自动运行管理。展览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系统,主机控制器设于消控室内。本工程建筑设备实时数据库总点数约为600,规模属于小型系统,采用以现场设备为骨干网的单层网络结构。现场设备采用TCP/IP通信总线协议。各被监控设备内设置DDC数字控制模块,通过五类屏障双绞线连接。考虑到地下室空间巨大,在地下室设智能照明系统。在地下室,各照明分配电箱内设开关控制模块。经照明控制系统总线,经网桥连接至中央监控主机。通过主机,可对地下室照明进行远程控制。
四、信息网络系统
展览馆地下室设一弱电交接间,面积约15m2,在1~4层均设一弱电交接间。在大空间展览厅按每个无线APP点覆盖50m范围设置,在售票处、商店、前台、办公室等部位设置电话及网络插座。大公间办公室按每8m2配一个点位信息插座配置,信息插座与电话插座均采用RJ45插座。信息插座采用UTP5E屏蔽电缆,电话插座采用UTP3E电缆。工程总信息点约为500点,电话点位约为200点。
五、公共广播系统
本工程公共广播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急广播系统合用。公共广播系统主机设于消控室内,广播系统分背景音乐广播和业务广播两部分。展馆广播系统为高智能化模拟广播系统,通过在主控室安装系统控制主机和功放周边设备,在展馆前端室外区域安装草地音箱。主控室设备通过RVV线100V电压进行信号传输,整个系统采用集中控制管理方式,系统采用了高智能化的编程分区控制主机作为系统的核心设备,编程分区控制主机内置有功率分区矩阵、电源管理、每天200步自动程序。同时内置有高达2G的MP3播放器,同时可实现外控分区矩阵器,实现多达160分区控制功能。通过编程分区控制器可实现实时手动播放MP3,手动分区控制、手动电源管理等功能。同时具有7天24小时自动控制功能。编程分区控制器具有软件控制功能,通过安装控制软件,可在软件上进行分区控制、电源管理、程序编写、播放器控制等功能。广播系统周边设备配置有CD播放器、数字调谐器、监听器等设备,CD播放器和数字调谐器的配置,给系统带来了更多的音频信号,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功力。监听器作用于对前端喇叭播放的音量和内容进行实时监听,通过监听器使工作更方便。背景音乐广播系统通过配置有广播寻呼话筒,通过话筒,实现对一个或多个分区回路的广播讲话或广播通知等功能。
六、结语
配电室监理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727-5123(2009)02-053-02
On-sitesafetysuperviaionoftemporaryelectrificationonconstructionsite
【Abstract】Constructionsite,temporarypowerelectricshockaccidentoccurredisoneoftheprojecttypesofcommonaccidents,thisarticledescribeshowtheprovisionalsupervisionpowertoimplementthesafetysupervision,safeuseofelectricitytodotheprovisionalsupervision,acertainreferencevalue.
【Keywords】Buildingconstructionsite;Temporaryelectrification;SafetySupervision
1前言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发生触电事故是工程常见事故类型之一,触电事故之所以频繁发生,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往往认为施工用电是临时的,只要能满足施工动力和照明需要就可以,而忽视对其安全管理,因此,监理必须高度重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监理工作,笔者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有关规定,结合监理工程经验,总结临时用电安全监理工作要点,对于做好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理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2临时用电准备阶段安全监理
2.1审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在应编制专项的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监理审核要点如下:①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②用电负荷计算。③变压器选择。④配电系统设计。⑤防雷装置设计。⑥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2审核电工及用电人员。电工应持证上岗工作,并要求在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有人监护,而且要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3临时用电实施过程安全监理
临时用电完成后监理应进行验收,以后定期检查可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重点检查内容如下:
3.1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
3.1.1外电线路防护。
3.1.1.1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周边与架空线路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表1规定。
3.1.1.2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
3.1.1.3开挖沟槽边缘与外电埋地电揽沟槽边缘之间距离不得小于0.5m。
3.1.2电气设备防护。①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否则应予清除或做防护装置。②电气设备现场设置场所应能避免物体打击和机械损伤,否则应做防护装置。
3.2接地与防雷。
3.2.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3.2.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3.2.3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3.2.4保护接零。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3.2.5接地与接地电阻。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中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在TN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
3.2.6防雷。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
3.3配电线路。
3.3.1架空线路。①架空线路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及其他设施上。架空线路的线间距不得小于0.3m,靠近电杆的两导线的间距不得小于0.5m。②架空线路必须有短路保护与过载保护。
3.3.2电缆线路。①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用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②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m,引出地面从2.0m高到地下0.2m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
3.3.3室内配线。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室内非埋地明敷主干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过墙处应穿管保护。
3.4配电箱及开关箱。
3.4.1配电箱。①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②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同电设备(含插座)。③配电箱的电路安装板上必须分为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气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3.4.2电器装置的选择。①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②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③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活动连接。
3.5电动机械和电动工具。①选购的电动建筑机械、手持式电动工具及其用电安全装置符合相应的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②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③对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械、盾构机械等设备进行清理、检查、维修时,必须首先将其开关箱分闸断电,呈现可见电源分断点,并关门上锁。
3.6照明。①一般场所宜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照明器。②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4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要求施工单位建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用电组织设计和全部资料;修改用电组织设计的资料;用电技术交底资料;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
5结语
做好临时用电安全监理工作,无疑对于提高用电安全、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若玮.浅谈施工临时用电存在问题及正确做法[J].建筑安全,2006(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