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范例(3篇)
玉米深加工范文篇1
淀粉主要是利用玉米、木薯、马铃薯、甘薯、小麦等经过深加工生产而成。而玉米是主要的加工原料。利用淀粉再次延伸产业链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淀粉糖、赖氨酸、山梨醇、化工醇、燃料乙醇、柠檬酸等。全球利用玉米进行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超过2000种,而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仅仅400多种。由于玉米深加工的增值效益明显,近几年,全球玉米深加工扩建、再建的形势非常的积极。玉米淀粉的广泛应用提升淀粉产能的不断扩大。
1、全球大米淀粉市场情况
玉米淀粉的主要供应国家为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同时也是玉米的生产大国。2006年全球玉米淀粉的产量为3940万吨,占总产量的80.24%,2007年全球玉米淀粉产量为5400万吨.其中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大量投产及扩产是主要原因。全球玉米深加工的不断深、广延伸加速了玉米淀粉产业的快速发展。
2、国内玉米淀粉市场情况
汉鼎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117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7.2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8%,欧盟的32%。未来一定时期内,随着我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玉米淀粉的消费潜力仍有一定的空间。近几年,我国淀粉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10年我国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1350万吨,增幅仍在15%以上,国内玉米淀粉业快速发展也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
从区域分布情况看,我国生产淀粉的省份主要为吉林、山东,河北、河南。以上四省份玉米淀粉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淀粉生产的地域较为集中。其中淀粉糖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主要体现在我国淀粉糖产量由2000年67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450万吨以上,增长6.7倍。
二、未来国内玉米淀粉市场发展方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内玉米淀粉的消费主体主要集中在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快速发展。2007年国内玉米淀粉消费量为1600万吨,占淀粉消费量的80%以上,同比增幅在20%以上。
1、国内玉米淀粉市场的后期发展上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淀粉生产技术及产量的迅猛发展。
玉米淀粉作为深加工的初级产品,在全球的发展及应用相当广泛.而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增加玉米在工业中的主导作用。其中全球对玉米深加工的研究领域广泛、深度不断加深,为未来玉米淀粉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玉米深加工产品总量的提升。
据汉鼎咨询数据调查显示,在短短10年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品每年以10—20%的比率增长,其中淀粉糖的增长速度最快。玉米淀粉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淀粉消费需求的提升及玉米作为再生资源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
在关注淀粉行业发展的同时电应该关注Ik,,AJ淀粉I;游产品的发展。
(1),淀汾糖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全球淀粉糖的需求不断攀升,国内饮食习惯的转变,国内淀粉糖的消费也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主要源于淀粉糖的种类繁多,附加值较大,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及进一步生产出的青霉素、红霉素、维生素等药品。淀粉糖发展速度之快.可以从以下数据得出,我国从1998年到2004年之间,淀粉糖产量年递增率为39%,预计2008年我国淀粉糖产量将达550万吨左右。其中主要在于淀粉糖的价格优势及食糖消费的萎缩。另外,全球高昂的糖价也对淀粉糖市场的发展起到刺激作用。
(2),柠檬酸、赖氨酸等出口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淀粉市场每年的递增速度较快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出口市场的活跃。其中出口较多的产品主要为柠檬酸及赖氨酸等,柠檬酸在2007年的产能为80万吨,据测算,出口高达40万吨。2007年赖氨酸的出口首次超过国内消费。未来淀粉市场不断发展,出口市场将进一步加大。
3、原料市场未来走势对玉米淀粉的影响。
受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玉米在深加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饲用玉米的用量仍占玉米用量70%以上.对玉米的主导作用短期难以改变。而深加工企业特别是玉米淀粉的高附加值将成为长期市场追逐的焦点。据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深加工转化率为40%左右,我国玉米深加工转化仅仅8%。从长期来看玉米发展的深加工前景将影响玉米的未来走势。而玉米供应原料在需求多元化及全球供应偏紧的态势中,成本价格区间上移将缩小未来玉米淀粉的利润空间。高附加值的玉米淀粉的深加工业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4、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玉米淀粉在深加工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高附加值的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国家对玉米淀粉的深度、广度开发均有出台相关政策及财政方面的支持,国内玉米淀粉的应用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玉米深加工范文
一、今年玉米生产情况
目前全国玉米已基本收获完毕,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玉米产量将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去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使的去年的玉米产量减产幅度较大。虽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玉米产量为16390万吨,较2008年减少200万吨,但许多机构对此数据并不认可。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玉米产量较上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减产,总产量约为15500万吨。而对今年产量的预测,各方数据虽然也有差异,但差异幅度明显小于对去年产量的预测水平。中华粮网认为,受玉米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提高,201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约4.71亿亩,较去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预计全国玉米总产量约为16500万吨,较去年增加950万吨。
分区域来看,东北产区由于去年减产幅度较大,今年玉米产量较去年增加幅度较大,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省,虽然前期部分地区经受了洪水的侵袭,但由于生长期间水热条件总体不错,产量增幅较大。辽宁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受灾情况较为严重,产量增幅低于预期,但仍然较去年产量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华北黄淮产区今年玉米播种面积总体保持了相对稳定,总产量水平较去年或略有增加。具体来看,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虽然个别地区玉米生长期间受不利天气影响,但由于受灾地区所占比例较小,并且各省播种面积都较去年有所增加,因而预计这三个省的玉米总产量较去年将略有增加。山东省玉米播种而积与去年基本保持稳定,受玉米生长期间不利天气影响,玉米单产出现下降,总产量将较去年减少。
2008/09年度全国玉米总产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6590万吨,因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丰收年景。而2009/10年度由于东北产区遭受不利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因而,导致全国玉米产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使的2009/10年度成为一个歉收年景。根据今年的玉米生产及产量预测情况,今年的玉米总体来是一个产量平年。
二、目前玉米市场情况
受2009年度玉米减产及需求旺盛因素的影响,从去年玉米上市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了人幅走高的态势。国家不断进行的临储玉米拍卖有效的增加了国内玉米市场供给,对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2009玉米年度的结束,10月之后,国内玉米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市场年度。随着玉米收获的结束,玉米上市量开始逐渐增加。从目前国内玉米主产区的收购市场来看,受陈玉米价格高位牵引作用及市场涨价的影响国内玉米收购价格普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高开走势。根据中华粮网数据监测,2010年10月25日,河南郑州中等玉米饲料厂进厂价1880―192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150元/吨;河北石家庄饲料企业进厂价1860―188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130元/吨;山东德州饲料企业收购价192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240元/吨:安徽深加工企业挂牌193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190元/吨:吉林长春深加工企业进厂价175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约300元/吨:黑龙江肇东深加工收购价1700元/吨,较去年上涨约250元/吨。主产区玉米价格的高开高走与市场各级主体对后市价格的上涨预期密不可分。一方面由于上年度玉米由于减产及需求的拉动,玉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走势,陈玉米价格的高位对今年新玉米产生了较强的示范作用,牵拉新季玉米价格走高。另一方面,近期包括小麦、大豆在内的国内外粮食价格普遍出现了上涨走势,商品市场涨价的大背景增加了市场对后市玉米价格走高的预期。特别是近期有关部门公布再次提高明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后期粮食价格继续走高的共识。中华粮网近期玉米市场调查显示,今年农户的惜售情绪明显高于往年,新玉米收购进度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市场各级主体对玉米价格普遍抱有较强的走高心里预期。
三、国内玉米需求情况
饲料需求和深加工需求是国内玉米消费的两大主要领域。今年以来,国内饲料需求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而深加工玉米需求受益于深加工产品的上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态势。从饲料行业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针对前期国内生猪价格下跌造成的生猪养殖业亏损的局面,国家先后启动了五批冻猪肉收储政策,使的生猪养殖效益开始转好,猪粮比价从7月下旬开始恢复至盈亏平衡点之上运行。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0年10月13几,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12.97元/公斤,是今年以来的最高价格,猪粮比价为6.49,也处于今年以来的最好水平。2010年9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450万头,是今年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增加态势,养殖业的向好将会提升饲料玉米需求。据中华粮网数据显示,预计2009/10年度全国饲料玉米消费量为9700万吨,预计2010/u年度全国饲料玉米消费量将增加150万吨至9850万吨。
从玉米深加工需求来看,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出现上涨走势,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得到恢复,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玉米深加工消费量出现明显增加态势,成为推动今年以来玉米价格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0年10月25日,吉林地区玉米淀粉出厂均价为2700元/吨,较去年年底上涨18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00元/吨。2010年10月25日,东北地区普通食用酒精出厂均价为5830元/吨,较去年底上涨48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980元/吨。目前包括酒精和淀粉在内的玉米深加工产品仍然保持高位运行,后期仍将成为支撑国内玉米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中华粮网数据,预计2009/10年度国内深加工玉米消费量为4000万吨,预计2010/11年度仍将会保持小幅增长。
四、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影响
随着国内玉米主产区玉米上市量的增加,国家收储政策不断受到市场关注。今年国家将不在东北产区实施临时收储,将
不公布临储收购价格,同时,将南方饲料养殖企业到东北采购玉米运回本地的费用补贴减半,即由去年的70元/吨降至35元/吨。国内玉米市场由此将会进入一个市场自主供求时期。从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影响来看,至少有这么几点:一是由于玉米市场价格已经较高,国家维护国内玉米价格,防止谷贱伤农的目的已经达到,今年国家临储收购手段没有必要继续采用国家后期调控的目标开始向防止玉米大幅上涨倾斜。二是今年由于今年国家不收购临储玉米,玉米库存将会更会的表现为社会库存数量,如果后期玉米价格发生异常波动,国家将会更多的通过中央储备玉米以及各级地方储备玉米的吞吐来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三是由于国家掌握的储备玉米数量减少,如果后期玉米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监管市场的力度将会加大。四是后期如果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供求紧张情况,国家通过玉米进口来调剂市场的可能性将会加大,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的影响力将会增强。
在这些影响中,如果后期玉米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国家强化行政市场监管手段来稳定市场已成为必然,这从今年第二季度国家对绿豆以及东北玉米市场监管中得到证明。而本年度在新的市场形势之下,国家将会强化在玉米产区的市场监管力度,强化国内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对玉米收购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稳定国内玉米市场。
五、国际市场对国内玉米的影响
受美元贬值以及小麦涨价的带动,国际玉米市场价格近期呈现了不断走高的行情。特别受美国玉米种植带天气因素的影响,美国农业部报告不断下调了美国玉米产量及库存水平,推动了近期美国玉米价格的上涨。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将美国玉米总产量由上月的3.33亿吨再次调减至3.21亿吨,已低于去年的3.33亿吨的水平。同时,由于玉米出口及加工需求强劲,美国农业部10月报告再次将2010/11年度美国玉米期末库存调减至2290万吨,而上个年度的期末库存为4300万吨。这是从1973年以来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第二次低于10%的情况。受此影响,CBOT市场玉米价格走势强劲,近期突破5美元/蒲式耳整数关口,向6美元进逼。
2010年4月开始,由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下跌,南方港口进口玉米具备价格上的优势,6月份开始,玉米进口到港量开始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据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共进口玉米51.28万吨,1―9月份累计进口玉米数量为123万吨,为15年来的最高水平。另外,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从2010年4月底中国首次订购美国玉米以来,截止2010年10月7日,中国共订购了超过160万吨的美国玉米,累计装船将近150万吨,预计后期仍将会有一定数量的美国玉米到港。目前,随着CBOT玉米价格的上涨,进口玉米已经不具备价格上的优势,后期玉米进口数量或将会受剑一定程度的抑制。较大规模的进口玉米是增加国内玉米供给,稳定国内玉米价格而采取的措施之一。由于本年度不进行储玉米收购,将会强化通过进口调剂国内玉米余缺的可能性,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受国际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或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后市走势分析
1、关注因素
今年的玉米收获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各方反馈的数据显示,今年玉米总产量将会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玉米总产量约为16500万吨,较去年增加950万吨,增幅6.1%。玉米产量增加将会增加市场总体供给水平,对国内玉米价格的稳定奠定基础。而在宽松货币政策的环境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商品市场价格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走势,这对包括玉米在内的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涨又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
由于政策在玉米市场作用的弱化,影响玉米价格的其它因素的作用都会得到加强,相关农产品价格的涨价对玉米市场价格的作用今年也会更到进一步的增加。从小麦情况来看,从今年新小麦上市以来,小麦价格长时间维持在远高于最低收购价的水平之上运行。近日,有关部门再度将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后期小麦市场价格继续稳步走高已经成为趋势。从稻谷情况来看,虽然今年国家大幅度提高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但由于市场价格一直运行在最低收购价格之上,许多地区的托市收购难以启动。相关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必将对玉米市场价格提供有力的支撑,成为影响后期玉米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由于近年的临储玉米拍卖殆尽,并且从今年6月开始,在每周例行的临储玉米拍卖中,在东北产区的拍卖玉米中增加了部分中央储备玉米的拍卖,这使的目前东北仓容总体比较充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购主体的收购积极性。有消息称,在今年的玉米收购中,中储系统为了稳定玉米价格已采取措施对本系统内企业收购玉米进行了一定的引导与限制,加上对南方饲料养殖企业到南方采购玉米的费用补贴减半等政策,上年度市场多元主体东北“抢粮”的局面或将不会再现,也将会减缓市场主体对玉米市场后市的看涨预期。
山于没有临储收购,国家行政监管市场的手段预期在本年度将得到加强,所以需要密切关注国家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国家对收储、加工企业等市场收购主体的监控力度会进一步加强。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饲料企业,近年来又发展许多实力雄厚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近年来纷纷在玉米主产区加大收购力度,成为国内玉米收购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内玉米市场的稳定将对这些集团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企业的市场行为又会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加大对这些大企业的市场引导将会对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起到积极的作用。
2、后市策略
政策收储及拍卖的淡出意味着其它因素的强化,将会改变近年来玉米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单一的发展模式,从而会给后期玉米市场发展增加不确定性。但在风险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的投资机会将会增加。
玉米深加工范文
关键词:玉米玉米深加工业
玉米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的玉米年产量位于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以及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作为健康食品概念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2010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400万吨,设计能力达到3340万吨,较2009年增加400万吨,增幅在20%左右。国外加工业中已达数千个品种,加工回收率高达98%。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比较落后,80%以上的玉米以原粮状态直接上市或者经过初级加工进入市场。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增值程度相比,我国的差距很大。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