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例(12篇)

时间: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防治

前言

最近几年,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加上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施工,以及绿化设施的缺乏,使得城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不断增大,雾霾问题越发严峻,不仅影响了大气能见度,而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可吸入颗粒物概述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在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也称为PM10,可吸入颗粒物会被人体吸入,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沉积,引发相应的疾病,一般来讲,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到呼吸道的深度也就越大,对于PM10而言,通常都会沉积在上呼吸道,而颗粒在2微米以下的则基本上会完全深入到肺泡和细支气管。PM10对于人体的危害程度基本上取决于其自身的来源以及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如浓度、暴露时间等,可能会引起相应的呼吸道疾病,改变肺功能和结构等。

同时,可吸入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部分颗粒物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如车辆尾气、烟囱排放的废气等,也有一部分颗粒物则是由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与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结合后,形成的细微颗粒,这些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受地点、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

对于大气中存在的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环保部门更好的了解PM10的迁移变化规律和污染源,强化相应的预防管理,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治理,也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得其能够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2.1研究方法

以某城市为例,在主要人口聚集区域设置若干空气质量监测点,选择基于TEOM原理的R&P1400系列测尘仪,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设定监测周期为1年,确保1年内有效数据的捕获率在95%以上,为污染状况的分析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2.2污染现状

一是浓度水平,结合监测得到的结果,该市PM10的年日均质量浓度为148μg/m3,区域背景站PM10的年日均质量浓度为175μg/m3,结合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中给出的100μg/m3的浓度限值,该市的污染比较严重。对比国家标准,背景区的PM10质量浓度距离国家标准限值的余量为25μg/m3,其与环境浓度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推动这种变化的气象条件是一致的。而对比不同月份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在3-4月份,由于气候干燥、植被处于休眠期,减尘作用相对较差,背景站的月均质量浓度达超过了标准限值。在监测时间段内,该市的PM10年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二是地域分布,结合监测站的分布,可以将该市大体划分为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对其PM10年日均质量浓度进行分别计算,数值为148μg/m3和147μg/m3,基本不存在差异。而从月变化曲线分析,两个部分的PM10月变化趋势一致,浓度差距不大。但是,这种粗略的划分方法在对月均值进行计算时,存在着一定的失真,可能掩盖了部分差异。因此,如果对其进行细分,根据监测站的分布划分为5个部分,就能够看出该市PM10污染的地域分布状况,即由北向南逐渐加重。对各个区域每天的空气污染指数进行计算,结合统计看结果可知,南部以及西南部的空气污染指数最高,可以达到63%,北部则低至2%,与浓度分析结果一致。而从相同的气候条件分析,PM10的这种地域分布规律与污染排放源的强弱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结合六月份的检测数据,发现在下午两点左右,各个监测站点PM10的浓度相近,主要是大气扩散条件良好,排放源也相对较少;而在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5点左右,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因此在污染相对严重的南部和西南区域,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达到峰值。以表现突出的西南某站点进行分析,该站点两侧环山,山区分布有水泥、砂石以及石灰等建材加工厂,存在严重的粉尘污染,同时交通运输量巨大,污染排放源具有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因此污染积累率相比较其他地区更高。

3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防治措施

可吸入颗粒物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巨大的,一是阻挡太阳光,导致高空温度升高,地表温度降低,影响了空气的流通;二是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导致能见度的下降,影响城市的交通安全;三是对于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可能会引发一些呼吸道、心肺系统疾病,甚至部分物质还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对此,做好可吸入颗粒物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3.1控制污染源头

一方面,应该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市政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应该采取封闭式管理的方式,实现封闭运输、封闭施工,减少施工导致的扬尘污染。同时,应该尽量消除大面积地面,扩大绿地覆盖率,提升城市道路的清扫和洒水频率,尽可能对地面扬尘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进行控制和消除;另一方面,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效率,尽可能减少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应该对一些现有的污染控制设备,如消烟除尘设备、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回收装置等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创新,提升其整体效果;应该积极研发和推广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污染物,对污染源头进行有效控制。

3.2重视工业布局

应该对城市中的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在新城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时,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做好工业企业的选址。具体来讲,一是应该结合城市主导风向,确保工业企业位于下风向;二是应该确保场地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利于废气的稀释和扩散;三是工业区必须与居住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在两者之间设置绿化防护带,避免废气向居民区蔓延。

3.3做好城市绿化

应该加强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利用绿色植被进行杀菌、滞尘,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对大气污染进行控制,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了首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于城市的环境以及人们的健康影响巨大。相关技术人员和环保部门应该做好对于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的分析和研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诚.浅析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2.5污染及防治措施[J].能源与环境,2015(4):53-54.

[2]李文萍.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4(10):218.

[3]邓志强,赖肖,谢许情,等.2012-2014年南昌市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分析[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5(5):449-451.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1篇2

[关键词]雾霾研究危害生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S7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168-01

1、雾霾的概念

雾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造成的。它们的出现能导致能见度不同程度的减小。雾的颜色多为乳白色,在工厂区可稍带点黄色或灰色。根据雾对能见度影响的大小及影响范围可分为轻雾(BR)、雾(FG)、碎雾(BCFG)、部分雾(PRFG)等[1]。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性物质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中的主要成分是PM2.5。

许多人往往把“雾霾”连在一起说,以为两者是同一回事,其实雾与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现象二者很像,出现的时候,都是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在测报实践中,常常会将二者混淆。其实二者性质不同,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表征着不同的天气状况。由于在自然界,雾和霾可以互相转化,相对湿度增加时,霾粒子吸收水汽变为轻雾,而相对湿度降低时,雾滴脱水后霾粒子又再悬浮在大气中成为霾。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将这两种天气状况简称为‘雾霾’现象[2]。

2、雾霾的危害及来源

雾或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雾)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雾、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3】。

灰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刺激性极大。现在的细粒子已经不是老百姓以前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4】。

3、雾霾的防治措施

雾霾天气的防治必须系统着手,统一规划,从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重大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等方面,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扶持力度,从而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改变能源消费方式,实现天然气代替煤炭燃烧,加大天然气的使用比重。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新能源代替煤炭燃烧,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出。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70%左右,清洁能源比重偏低【5】。2011年,我国煤炭消耗量超35亿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相关部门要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降低生产负荷,提高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行效率等措施,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限制私家车在城市内的出行时间无论治理交通拥堵还是治理汽车尾气污染都需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比如制定好城市道路统筹规划,严格禁止公交车道行驶其他车辆,大力投资发展其他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在城市内的出行时间。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和电气化轨道交通等,这些措施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的同时,也能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参考文献

[1]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7期

[2]刘德军.雾霾天气防治的路径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1期

[3]顾瑞珍,张辛欣.专家详解雾霾天气成因及对策.中国科技网,2013-01-14.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篇3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说,12月受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影响,7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状况同比、环比均转差。74个城市PM10、PM2.5和NO2浓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SO2浓度同比有所下降,环比有所上升,CO超标率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上升,O3超标率同比持平,环比有所下降。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55.6%。其中,厦门、福州、昆明、惠州、江门、海口和深圳等7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为100%,东莞、中山和珠海等15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重庆、宁波和秦皇岛等13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保定、邯郸和济南等39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10。

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12月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位(从第74名到第65名)城市分别是保定、邢台、衡水、邯郸、石家庄、廊坊、济南、郑州、唐山和哈尔滨;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位(从第1名到第10名)城市分别是海口、惠州、厦门、福州、深圳、昆明、肇庆、东莞、贵阳和江门。

12月,我国北方地区全部进入采暖期,受采暖期污染物排放量大和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除华南地区外,均出现了重污染天气。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程度最重、持续时间最长,12月该区域先后出现5次明显重污染过程,保定、衡水市一度出现连续8天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与2014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月均浓度全部升高,其中北京市同比升高166.7%;京津冀周边的太原、呼和浩特、济南和郑州市PM2.5月均浓度同比分别上升了15.6%、41.7%、92.8%和49.5%。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12.9%~80.6%之间,平均为34.9%。其中,张家口市达标天数比例为80.6%,秦皇岛、承德2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保定、邯郸、衡水等10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10。

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为35.5%,超标天数中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中重度污染7天,严重污染6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增加11天。

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29.0%~93.5%之间,平均为54.2%。其中,温州、台州、衢州、丽水和舟山等5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在为80%~93.5%之间,宁波、嘉兴和湖州等7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徐州、无锡和宿迁等13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10。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1篇4

pm10其实就是空气指数标准,当PM值是10的时候,说明这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老百姓出门不戴口罩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空气指数,就是根据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占比,将监测的空气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它将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分级表示,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来源:文章屋网)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篇5

摘要:目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使城市土壤的自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具有独特性质的城市土壤,从而对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城市土壤的特点及其对园林植物种植的影响,研究这些不利影响及其改善措施,对确保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城市土壤园林

一、城市土壤的特点

1土壤无层次。人为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过去长期多次无序侵入土体和地下施工翻动土壤,破坏了代表土壤肥力的原土壤表层或腐殖层,形成无层次、无规律的土体构造。

2土壤密实、结构差。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胶体少,土体在机械和人的外力作用下,挤压土粒,土壤密实度高,破坏了通透性良好的团粒结构,形成理化性能差的密实、板结的片状或块状结构。

3土壤侵入体多。土壤掺入大量的各种渣砾和地下构筑物及管道等,占据地下空间,改变了土壤固、液、气三相组成和孔隙分布状态,及土壤水、气、热、养分状况。

4土壤养分匮缺。城区内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大部分被运走或烧掉,使土壤不能像林区自然土壤那样落叶归根、养分循环。在土壤基本上没有养分补给的情况下,已有大量侵入体占据一定的土体,致使植物生长所需营养面积不足,减少了土壤中水、气、养分的绝对含量。植物在这种土壤上生长,每年都要从有限的营养空间吸取养分,势必使城市土壤越来越贫瘠。

5土壤污染。城市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洗衣水、菜瓜汤、油脂、酸碱盐等物质进入土体内,超过土壤自净能力,造成土壤污染、近年来,一些城市用10%-20%的氯化钠盐作为主要干道的融雪剂,融化的盐水已构成影响植物生存的一个新污染源。

二、城市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

1土壤坚实度对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城市土壤坚实度显著大于郊区土壤,这是城市土壤的一个主要特点。土壤透气性、排水和持水能力受土壤坚实度的制约。土壤坚实度的增高,使通气孔隙减少,导致土壤透气性降低,减少了气体交换,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可使组织窒息死亡。在土壤坚实地区,由于植树坑内土壤经过挖掘回填而造成坑内外土壤坚实度的差别,常使树木根系无法穿透坑外坚实土层而形成环绕植树坑壁生长的畸形分布,树木生长状况也因而恶化。另外,灌溉或降雨后坑内水分的垂直渗漏和水平扩散受阻而造成坑内积水,可导致树木烂根死亡。同时,随着土壤坚实度的增加,机械阻抗也加大,妨碍了树木根系的延伸。

2土壤污染对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城市土壤盐分渗透到植物根区,造成对植物生存的威胁。盐分具有阻碍水分从土壤中向植物根内渗透和破坏原生质吸附离子的能力,可引起原生质脱水,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此外,氧化钠的积累,还会削弱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用,阻碍植物根部对氮、磷、钾等基本养分的吸收,导致土壤板结,通气和供水状况恶化。在土壤排水能力较好的情况下,充分的降水和过量的灌溉,可把盐分淋溶到根系以下更深的土层中而减轻危害:当盐分过高时,在很短时间内仍然可致树木于死地。虽然受害植株土壤盐分可得到水分淋溶,但在自然降雨和人工灌溉数量都有限的情况下;将盐分淋溶到根系分布范,围以下的数量是很少的。并且还受城市土壤底层坚实因素制约。城市树木受害后,一般阔叶树表现为叶片变小,叶缘和叶片有枯斑,呈棕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有的树木表现为多次萌发新梢及开花,芽干枯。针叶树种叶枯黄,严重时整枝或全株枯死。

三、减少城市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影响的措施

1适地适树。根据不同的城市土壤类型所提供的植物生存条件,严格选择适宜和抗逆性强的树种。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篇6

现在,平日里空气都弥漫着浓烈的汽油味,近年来,雾霾天气更是频繁光临广州。在描绘广州“清新空气,顺畅交通”的词前,恐怕要加上“曾经”两字。面对如此的境况,作为城市一份子的我们,是时候行动起来,为城市的改变而努力了。

羊城美景今何在

广州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拥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如著名的镇海楼、南越王墓、陈家祠、六榕花塔等。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建设,广州又涌现出了一大批都市新景观,如中信广场及市长大厦等壮观的城市风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交易会展览中心等标志性城市建筑,一天天变绿变清澈、两岸花红草绿的珠江新气象等。如此的羊城美景气象万千,让人心向往之。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发现天空不再湛蓝、空气不再清新,印象中的古树参天,青山绿水和鸟语花香逐渐被拥堵的交通和浑浊的空气所代替,空气质量让人担忧。

近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首次珠三角9市1区月度空气质量状况及排行榜,广州排名垫底。据环境保护部日前今年6月及上半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的结果显示,与广州毗邻的深圳空气质量状况却再次跻身于全国“十佳”之列。另外,经过几年来的整治,珠三角其他市的空气质量相较之前也出现明显好转。这样的结果,确实值得每一个广州市民深思。

机动车是罪魁祸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落后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们所淘汰,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市民都倾向于购买私家车。

不过,在我们享受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的同时,频繁的堵车和浑浊不堪的尾气却使广州空气进一步恶化。现在的广州,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大量尾气让空气越来越难闻。

有研究就指出,机动车数量有增无减及排放物增多是导致广州空气质量下降的罪魁祸首。而从全国范围看,机动车污染也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据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2012年报显示,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其中氮氧化物637.5万吨,颗粒物62.1万吨,碳氢化合物441.2万吨,一氧化碳3467.1万吨。这其中,一氧化碳留存在大气中的时间可达3至5年,一旦进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致使人体组织因为缺氧而坏死。碳氢化合物对人的眼睛、耳朵等有强烈刺激,严重可致癌。氮氧化物不仅能够产生酸雨,对于大气中的臭氧亦具有破坏作用。

可见,要改善广州空气质量,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是关键之一。降低机动车排放污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从开车人平时的一些主观操作着手,来降低排放。据专家研究,机动车的时速控制在50-60公里的时候,排放的污染物质是最少的。此外,当停车超过3分钟的时候应该熄火,这样既省油也能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就是控制机动车的总量,而且还要淘汰一定数量的老旧机动车,在控制机动车数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机动车的环保品质。

绿色出行我做起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广州的环境质量不只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事,它还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城市一份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以自身的行动来支持环境保护,为城市的改变而努力,为空气质量的改善出一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倡导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用相对环保的出行方式,实现节约能源、减少私家车废气排放以降低空气污染。平时出行,可多搭乘公共汽车或者地铁来代替驾驶私家车,广州的公共交通系统较发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经济实惠又环保。路程较短的还可以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的方式。骑自行车100公里,可以节油约9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0.7千克,这样的方式不仅环保节能,还能锻炼身体、有利于健康。如果使用私家车出行,可在开车的时候选择合适档位,控制车速,少开车内空调,尽量减少机动车对空气的污染。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

关键词:空气污染;AQI;聚类分析;区域划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82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02

一、前言

AQI是空气质量指数(AirQualityIndex)的简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是2012年3月国家的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AQI是将这6项污染物用统一评价标准的呈现,即报告每日空气质量的参数。AQI不仅描述空气清洁或者污染的程度,更是为居民提供了室外空气环境的参考。

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特别是当季节交替变换时,空气质量在伴随着气象因素的同时作用,会加剧呼吸道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并且,空气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形势是按照由海向内陆递增,不同城市之间的空气质量状况有着明显的相互联系,具有区域性特点;最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规定: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优)、51-100(良)、101-150(轻度污染)、151-200(中度污染)、201-300(重度污染)和大于300(严重污染)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二、描述性分析

全文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数据中心,共搜集了全国161个主要城市2014年全年的空气质量数据,我们每个城市一年中空气质量等级的天数做了整理,整理后的表格如表1(因表格太长,只列出前10行):

首先关注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26个城市在一年中空气质量有100天以上为优,仅有6个城市空气质量都达到优的天数超过了半年。可见,我国空气质量普遍不是很好。

随后关注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有85个城市有200天以上空气质量达到良,但250天以上的城市就只剩13个。可见,空气质量多数天数达到良的城市数量也偏少。此时空气对绝大多数人无害。

从空气质量为不同程度污染的角度,有45个城市轻度污染的天数在100天以上,没有一个城市轻度污染的天数是在200天以上;50天以上中度污染的城市有17个,中度污染天数最多的有58天;只有23个城市一年中没有重度污染的情况;所有城市中严重污染的天数平均数为3天,有63个城市一年中没有出现过严重污染的情况。

由此可见,全国空气质量普遍不是太好。我们猜想,空气质量状况与行政区域以及其主要的经济带动的产业类型有关。

三、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样品或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以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指标量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聚合成一类。

我们使用R软件,采用聚类分析中的快速聚类(kmeans)方法,根据对一年中每天AQI的记录值,对所有城市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161个城市分成6类。得到结果如下:

第一类:阳泉市、济南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临沂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三门峡市、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库尔勒市;

第二类:秦皇岛市、承德市、张家口市、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临汾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盘锦市、葫芦岛市、长春市、吉林市、哈尔滨市、牡丹江市、烟台市、威海市、延安市、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西宁市、银川市、石嘴山市

第三类: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柳州市、桂林市、重庆市、成都市、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乌鲁木齐市

第四类: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宁波市、温州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南昌市、九江市、广州市、韶关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佛山市、江门市、湛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惠州市、梅州市、汕尾市、河源市、阳江市、清远市、东莞市、中山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南宁市、北海市、海口市、三亚市、攀枝花市、贵阳市、遵义市、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拉萨市、克拉玛依市

第五类: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德州市。

第六类:上海市、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绍兴市、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青岛市、日照市

据此可将全国分为6块大的区域:山东大部,陕西和山西东部;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内蒙古,陕西、甘肃;武汉、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桂林;京津冀等地;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山东沿海;其他地区。

由此可见,空气质量状况具有区域性,相邻城市空气质量相似;具有中心扩散性,如以济南等重工业污染较重的城市为中心,其周边城市空气质量也受到影响;沿海地区与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较好。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城市空气状况的聚类分析以及对所划分的区域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质量。为了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城市绿化率。绿植是大自然的天然空气清新剂,能够增加空气湿度,提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吸收二氧化碳,吸附粉尘微粒,减少热岛效应,减少噪音,美化环境,可谓是一举多得。

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最直观的影响便是交通拥堵。研究发现,其对空气质量带来的影响也是相当可观的。当然这与我们的公共交通不够发达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提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人们公交出行绿色出行。

3.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产业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并且具有区域扩散性。我们现阶段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既要促发展,又要保环境。

4.控制人口密度。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交通拥挤,使得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以及水资源等资源短缺,也增加了能源的消耗,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当然这些能源物质的使用也会增加空气的污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追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立平,刘娟.应用统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李诗羽,等.数据分析:R语言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

[3]黄乐乐,郑安迪,陈相托.空气质量指数AQI的统计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中国统计出版社.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篇8

关键词: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监测;酸雨;沙尘天气

中图分类号:X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5-02

1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我国巨大的能源消费规模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引起的环境污染已使国家不堪重负,我国能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在于现在的污染,更重要的是未来潜在的能源需求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目前,全国约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不及60%。通过空气自动监测,二氧化硫浓度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但平均浓度依然很高,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情况严重。科学观测和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呈现出较高浓度的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在局部地区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浓度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大气污染不仅是存在一些自然原因,也包括了许多人为因素。全国目前这种大气环境形成的主要是由于当前不合理的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消费和工业结构,城市空气中存在的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普遍偏高,污染情况不甚乐观;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越来越多,氮氧化物污染情况越来越不可控,很多较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已经开始从煤烟型转变为煤烟、氧化等并存的复合型;现代城市普遍大兴土木,各种建设工程带来比以前更为严重的控制污染;我国某些地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由于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沙尘暴现象日益频繁,带来空气的污浊;我国当前对致酸物质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放控制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当前我国已存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等多个酸雨区,华中最为明显。酸雨和沙尘天气就是典型的代表。

2全国酸雨污染现状分析及趋势

2.1全国酸雨污染现状

2012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73.1%,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11年下降了1.0%,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2.9%和1.1%。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持平。

我国降水酸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雨通常pH值常在7以上,即弱碱性,长江以南低于7,呈酸性,我国南方某些地区为丘陵地形,四周环抱中低山脉,整体较为闭塞,由于山众多,在冬季,北来的冷空气很难吹进来,而在夏季,这些地区受到台风影响不大,常无大风,这就使得这些地区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效果不明显,从而形成更多的酸雨。目前,降雨的pH值常在5.6以下的地区主要在长江以南,但已显示逐渐向北方蔓延的趋势,最严重的属西南地区。尽管当前我国受到酸雨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不少,但是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酸雨类型未出现明显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为硫酸盐,通过监测可知降水pH值年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所以说酸雨的控制和逐步减少是可以努力实现的。

2.2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酸雨为二次污染物且具有跨区污染的特性,以致影响层面相当广,故局部空气污染的改善,空气品质标准的达成,对于酸雨的防制助益不大,必须削减SO2、NOx的总量方能遏止酸雨的危害。目前主要措施有:

(1)制订严格管制标准,以迫使污染源采取排烟脱硫及排烟脱硝之设备;(2)引进最佳可行控制技术,以减少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之排放;(3)改善汽、机车引擎及防污设备,并加严排放标准,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5)限产关停高硫煤矿,加快发展动力煤洗选加工,控制城市燃料中硫的含量;(6)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关停污染严重的小火电机组,降低发电煤耗,必须同步安装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脱硫措施,有效削减现有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强化环境管理;(7)修订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继续进行总量控制;(8)建立“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报告制度,适时调整“两控区”范围,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加大对“两控区”的资金投入;(9)加大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力度,试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国内脱硫环保产业发展等等。

3全国沙尘天气现状分析

我国沙尘天气的传播路径主要有三条。北路:从蒙古东中部南下,影响我国东北、内蒙古东中部和山西、河北及以南地区;西北路:从蒙古中西部东南下,影响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中南部及以南地区;西路:从蒙古西部和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东南移,影响新疆西北部、华北及以南地区。

国家环保部沙尘天气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由82个监测点组成,覆盖我国北方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监测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分析沙尘天气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春季中,出现沙尘天气年度频率平均为20.9次,70年代为19.4次,80年代为22.1次,90年代为16.1次,而2001年以来为年均12.7次。数据表明,沙尘出现次数基本趋势为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为我国北方平均气温持续偏暖,导致冷空气总体活动不多,强度也低,大风也不多见,这就减少了起沙的动力因素。更值得瞩目的是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05~2009年5年中,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2491km2,沙化土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1717km2。这说明整体上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控制效果初见成效,也是以林草建设与保护为主的防沙治沙手段卓有成效的体现。

总体来说我国荒漠化问题加剧严重。沙尘暴的形成首先要有大量的沙尘物质和大风天气,而且破坏植被和持续的干旱加速了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遏制沙尘暴,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难题。今天很多国家部已经基本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如美国、加拿大、德国,都曾经或多或少地受到沙尘暴灾害的侵扰。他们对付这个自然恶魔的共同手段就是在沙尘暴的源头地区降低人为经济活动的频率,虽然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但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保护环境的信心总会得到大自然公正的

回报。

参考文献

[1]李连山.大气污染控制[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式功,王金艳,周自江,等.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J].地理学报,2003,58(2):193-200.

[3]章骅,周述琼,但德忠.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监测技术,2005,(31):131-135.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篇9

关键词:空气污染指数;面板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问题尤为严重。因而,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做出客观、全面的认识就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学术界对空气质量的研究范围都比较窄,或只针对少数地区、城市,或没有从社会因素更深层次挖掘空气污染指数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选取克拉玛依、大同、潍坊、武汉、汕头、韶关、牡丹江及赤峰8个城市2008-2014年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对空气污染指数的气候和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分析

本文也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做研究,空气污染指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计算公式为:

(1)

其中,I为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为该污染物的浓度值。则空气污染指数API为:

(2)

(1)在气候因素方面,本文认为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平均水汽压都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据此构造回归模型如下:

(3)

其中Js表示降水量(10kin);SD表示相对湿度(103):WD表示温度(104℃);SQY表示水汽压(1MPa);μ为随机扰动项。根据Hausman检验,本文最终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1。

由回归结果可知: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湿度每相对增长103,平均来说会引起空气污染指数下降2.3个百分点;温度每升高104℃,会引起空气污染指数下降0.3个百分点;水汽压每上升1,会引起空气污染指数下降0.9个百分点;降雨量对空气污染指数有滞后影响,平均来说降雨量每增长10km,空气污染指数就下降3.17个百分点。

(2)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经济生产和环境保护两个因素。其中,经济生产中的工业生产总值、粉尘排放影响最为显著。在环境保护方面,本文考虑城市绿化面积这一因素。据此构造回归模型如下:

(4)

其中:人均粉尘排放量(百吨/人);表示人均绿化面积(公顷/人);表示人均工业产值(百万/人)。根据Hausman检验可知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显示: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粉尘排放量每增长1百吨,平均来说会引起空气污染指数上升5.99个百分点;人均工业产值每增长1百万,平均来说会引起空气污染指数上升1.46个百分点;人均绿化面积每增长1公顷,平均来说会引起空气污染指数下降110.95个百分点。

三、结论

据以上分析,得出主要结论有:气候方面,降水量、湿度、温度、水汽压均对空气污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方面,工业总产值、粉尘排放量对空气污染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绿化面积对空气污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有效调节城市空气环境

首先,森林被成为“绿色水库”,能有效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其次,园林绿地能有效净化空气。绿色植物能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平衡,改善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园林绿地还可有效吸收影响人类健康的有害气体。

2.着重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篇10

1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随着城市中工厂的增加、交通工具种类的增多以及石化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各种废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等等。这些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就会使得大气受到污染,城市出现雾霾等严重的天气状况。而且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引发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也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从而增加紫外线的辐射,形成酸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

2水体污染严重

我国是人口大国,城市中的人口数量相当巨大,加之经济进步带动的工业化发展,使得城市中的企业工厂逐渐增多,大量的污水出现,这些污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在排入江河湖泊后,对自然水体的破坏非常严重。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监测范围内的1200多条江河湖泊,被污染的达到了850多条,这一数字相当惊人。

3土地植被破外严重

过量采伐、过度放牧等自然资源利用不当的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加剧等。环境的人为污染和破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经济建设以及人类的生存。

4噪声污染加剧

城市中各种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车辆鸣笛的声音以及其他工业运作的声音,都是噪音的一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领域中应采用的对策

城市环境问题,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我国城市的污染逐年加重,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短缺,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近几年,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了解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逐渐将生态化融入到城市发展中,并且利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城市建设。就目前我国城市环境问题的现状来看,如何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实现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是城市建设首要探讨的课题。城市规划中,针对环境保护问题,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

中应充分考虑到环境、人口、城市性质以及城市规模等方面的因素,协调统一布局,为城市建设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优化城市中的各项自然资源,在进行城市规划之前要注重考查城市的自然环境状况,对城市的社会及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生态环境分析,从而在城市建设中减少污染源的释放,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治理水、空气和固体污染物的治理

对水资源进行统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制定科学系统的用水治理方案,从而减少污水的排放,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时,要注意结合城市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状况进行统筹考虑,制定出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减少废气的排放,净化城市空气。针对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要在综合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基础上,对各种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的处理和填埋,采取合理的治理对策,实现废物的再利用。

3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

统筹考虑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以现实的技术手段综合考虑,实现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将整体环境进行区域的划分,针对区域中的环境情况,进行区域的规划建设,从局部区域进行环境的优化,从而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在城市总体规划层次上,确立环境限制是城市发展限制性因素之一,并通过对主要的环境限制因素及潜在的污染源有分析,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选择合适的用地和人口分布及交通方案。在改造和城区整治规划中,尽可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包括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降低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增加城市空间和绿地,完善用地城市布局,如工业区与居住区相邻引起的环境干扰问题。

三、结语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篇11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治理;噪声污染

1空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应用

(1)在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一系列的生态基本要素构成了环境污染的源环境。这些元素包括了噪声因素、水源因素、空气因素等。这几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处理体系。为了切实提升城市环境保护的效益,需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只有具备充足的客观物质基础,才能为保护环境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在日常生态环境维护过程中,做好噪声处理方案、水源处理方案、空气污染处理方案等的协调是必要的。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环节的污染问题展开相关防护计划的开展,要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目标贯穿全程。根据相关空气监测单位的权威数据来看,我国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北上广等超大城市的PM指数已经超过安全的空气质量指数。一些城市的雾霾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北京就是一个雾霾污染严重的城市。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要强化城市环境的防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好协调。如果任由环境污染持续下去,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不利于自身健康的维持,对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2)为了实现对城市污染问题的良好控制,我们必须要明确相关的环境安全方案。首先要进行空气污染状况的处理。空气污染的构成状况比较复杂,其成分包括了化工厂排除的废气、汽车尾气、发电厂废气等。在这些空气污染成分中,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是主要的构成要素。为了满足现阶段空气污染处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工业废气排放限制方案的应用是必要的。相关的发电厂及其工厂,需要做好自身的环保技术应用工作,确保自身工艺的升级及其改造,保证工作效率的提升,实现对资源的循环使用、节约使用及其高效使用。针对汽车尾气状况,需要落实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倡自行车代步,减少普通汽车的使用量。相关单位需要进行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健全。在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落实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是必要的,强有力的法律条规能够为环境保护创造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国家的相关环境部门需要进行空气污染治理体系的健全,做好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护及其处理工作。

(3)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进行新能源的应用是必要的,资源的应用状况是产生环境污染的源头。这就需要实现新型清洁能源的应用,提升能源的应用效率,降低工业及其民众的资源依赖率,通过对新型清洁能源的应用,取代传统的能源,从而满足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要求。

2水源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

(1)在城市环境污染的处理应用中,水污染状况是常见的环境问题。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应用,不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民众的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应用,这就进一步说明水源污染问题治理的必要性。水源污染的处理,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污染状况,进行水源污染处理模式的应用。为了控制好城市水源环境的污染源头,城市相关环境管理部门需要进行污水源头的控制,强化对水污染源头的治理。需要根据实际污染情况进行污染源头的找出,进行水污染情况监测点的建立,要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水污染情况的检测。这一环节的开展,需要国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针对那些污染排放的钉子户,需要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从而避免水污染问题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在公司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需要给予一定的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良好运作。

(2)城市的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水资源污染检测方案的优化。针对城市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展开不同防治措施的开展。从水资源污染状况上来看,水资源污染状况分布广且地区分散。在水资源污染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较大的水污染问题,再去处理其他的水污染问题。城市的相关环境管理部门,需要针对不同的水污染区域展开持续性的监控及其管理。

(3)生活污水及其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城市水污染的处理过程中,要做好水污染原因的分析工作,为了有效提升城市的水污染处理效益,城市的相关部门需要落实水污染公司的处理工作。重点监控那些较大污水排放的公司,针对不同的水污染登记,进行污染处理等级制度的应用,切实提升水源处理的处理效益。在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要强化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性,保证生活污水的循环使用,降低生活污水的污染状况。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城市环境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监测及其管理工作,扼杀导致水源污染的源头,确保城市水源污染的积极处理。

3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

(1)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赖于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在城市生活中,噪声污染是随处可见的,这些噪声污染的来源广泛,比如交通街道、施工场地、音乐厅等。这些噪声污染都是非常常见的。为了解决好城市噪声污染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噪声污染的特点,噪声污染具备多源性、复杂性等的特点。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必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不能用传统的噪声处理方案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需要及时更新噪声污染的处理理念,进行噪声污染治理体系的健全,找出城市噪声污染的源头,采取相关措施,切实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在城市噪声污染处理过程中,做好噪声污染源的控制是必要的。噪声污染源是形成噪声的直接因素。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做好不同方面噪声污染源的监控及其处理工作。针对噪声污染状况做好相关处理级别的划分,进行噪声污染危害程度的等级化,强化每一步的噪音处理步骤,提升噪声污染的处理效益。这需要进行噪声污染等级的确定,控制好噪声污染的源头,切断噪声污染的传播途径。确保噪声污染源监控工作的良好开展,提升噪声污染源的监控力度,保证城市噪声污染整体效益的提升。

(2)这需要国家进行相关噪声污染处理体系的健全,以满足城市噪声污染工作的处理需要。针对城市噪声污染的实际情况,实现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改进,提升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效益。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工作体现在多个细节上,比如街道噪声阻挡板的应用,减少汽车的使用,限制禁鸣区域等。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工作是涉及到社会民生的大事,国家有必要进行噪声处理体系的健全,保证不同噪声处理制度的确立,保证这些制度的科学性及其可执行性。

4结束语

城市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进步,有必要实现城市环境保护体系的健全,做好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的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平.东昌湖水质变化及水环境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3]卢少勇,金相灿,余刚.人工湿地的磷去除机理[J].生态环境,2014(2).

[4]武琳慧,吴林林,黄民生,等.人工浮床及其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应用进展[J].净水技术,2014(4).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范文篇12

Abstract: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sthesteps,principlesandbasicmethodsofoptimizationofdistributionofambientairmonitoringpoints,includingfunctionalareamethod,simulationmethod,mathematicalstatisticsmethod,comprehensivemethodandfuzzyclusteringanalysismethod.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

Keywords:ambientairquality;automaticmonitoring;optimizationofdistributionpoints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09-02

0引言

城市与区域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要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就必须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1]。以尽可能少的监测点位代表尽可能完整的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及优化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的基本步骤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布点及优化的基本步骤分为:确定监测目标、划定监测范围、历史资料与数据的收集、确定监测点位的类型、数量与代表范围、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监测点位的管理与优化。

2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布点优化的基本原则

代表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需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完整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能源结构、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考虑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点,在整体布局上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现状及变化趋势,合理布局,各监测点之间相互协调。

前瞻性:兼顾未来城乡空间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城乡建设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

针对性:坚持环境管理需求优先原则,监测数据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包括评价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等。因此,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位的设置应优先满足环境管理的需求。

连续性:为了保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原则上点位一经确认,不应变更,除非有不满足规范的理由。

经济成本最优: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同时,在决定监测点位时,还需要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交通是否方便、电力是否具备、周边环境是否有干扰等。

调整优化后的城市评价点位能够代表城市行政区划改变后的污染水平,反映新的监测覆盖区域和功能区,确保能客观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特征及分布规律,能全面评估区域污染水平及污染发展趋势。点位的调整要综合考虑点位布设等具体实施工作的可行性,做到监测点位理论上优化、技术上可行、采样相对方便、立足当前兼顾发展。

3监测点数量的确定

监测点的数目设置是一个与精度要求和经济投资相关的效益函数,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密度、气象、地形、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在实际应用中,监测点位的数目的多少即对应着人力财力的投入量,因此监测点位数目的确定,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目前针对监测点位数目的确定主要以定性方法为主,也有人提出一些定量方法,但是由于这些定量方法在建模过程中使用到一些理想化假设条件,往往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一般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最优监测点位数量的确定,要求控制监测点位的数量,但同时保证足够的信息量,同时也要注意尽可能避免信息重复。监测点数目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大气污染物现状等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有基于人口数量、污染程度和面e、功能区等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确定。欧洲环保署(EEA)、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等对悬浮颗粒物、SO2、CO、NO2等多个项目根据人口数量而确定监测点位数量,以最少的成本控制、最少的监测点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整个地区的污染水平;国外还有以测区面积及污染程度为基础的经验法,将污染超过年平均标准的地区、介于标准与本地水平之间的地区、本地水平地区三种,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所需要的监测点位;功能区布点考虑城市点位较少,仅布三、四个点。

4监测布点优化的基本方法

监测点位优化方法很多,通常采用功能区网格法、数理统计法、模型法以及综合法等方法进行优化。由于预测模型和预测精度对优化布点工作的结果的影响较大,比较难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发展出了系统聚类法、模糊优化、物元关联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这些方法大多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模型,无法克服扰动的随机性,对于一些非线性、非正太分布数据处理不理想。

最优监测点位的选择必须考虑区域的气象和地形地势条件,使布点在地理上分布合理,布局均匀。监测点位的选择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包括污染物变化规律相同区域划分、在划分的各区域中选择合适的监测点。

监测点位的设置应具有好的代表性,所设置的监测点能反映一定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的空气质量现状和变化规律:①布设的监测点位应覆盖全部监测区,采点位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不同浓度的地方,能合理反映区域内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水平、污染规律;②点位设置应考虑环境本底因素,以及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等社会经济特点,分布相对均匀,覆盖全部建成区;③区分不同类别功能区域空气污染的现状,注意点、线、面等污染源对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影响,工业集中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应适当多设置采点位;④兼顾完成城市自身所要求的空气监测任务。

4.1功能区法

我国在环境监测初期,都是采用功能区域的点位布设方法,该方法多用于一个城市仅考虑三、四个大气监测点位的情况下。但是,特定范围内,人类活动与该空间的空气污染现状之间关系不固定,各城市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对整个区域代表性就比较差。所以目前需要重新认识和研究该方法能否实现布点的优化。

4.2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法利用统计的原理分析监测布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即假定了一个时间序列和空间范围实际的大气监测结果与大气污染的分布状况和扩散存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但由于实际监测中点位布点和监测频次的局限性,决定了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差,且没有考虑污染源强度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因而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4.3模拟法

模型模拟的结果受污染源分布、污染扩散规律、气象条件等环境条件多方面影响,同时还与模型模式的适用程度和模式方法选取等因素有关。掌握一个区域内环境空气的污染物分布情况是比较困难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监测网格数据,模拟法在客观环境要素等条件的获取和具体模式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都存在无法避免的数据缺失,难以提高模拟的精度和预测的准确度,做到通用有一定难度。

4.4综合法

综合法能基本上解释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它考虑了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各种因素,用大量的实测数据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弥补其他环境条件信息的缺失。但该方法要求原始大气监测网的密度高,否则等值线无法建立,无法进一步深入分析,在具体操作上还是具有较大难度。

4.5模糊聚类分析法

目前来说,最为常用的还是模糊聚类分析法,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数学处理更科学,它能有效解决评价标准的边界模糊和监测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其它方法相比,此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量小,模型直观,人为影响小,符合环境空气监测网格化点位布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具有整体代表性。

5小结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涉及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仅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而使用的方法过多又可能会使问题复杂化,不利于布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原则开展点位优化: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多组合利用上述方法,也就是将这些方法以类型和次序为对象进行组合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梅,张淑红.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北方环境,2011,23(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