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秸秆的对策范例(3篇)
焚烧秸秆的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措施;叶集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S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0-0250-02
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逾7亿t秸秆,这些秸秆大多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的废弃物。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秸秆大量被焚烧的现象。如稻草、麦秸、山芋藤、叶、花生蔓、油菜杆、豆秸等,这些作物秸秆,除少部分用来喂养牲畜或直接掩埋还田,一部分作为燃料外,大部分直接在田间地头被焚烧。每年夏收、秋收季节,我国农村很多地方随意焚烧秸秆现象严重,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地区和主干国道两侧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现象严重,甚至浓烟遮天,曾导致机场被迫停机,高速公路被迫封路等[1]。
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原叶集镇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并实行地区计划单列。1995年,叶集又被国家建设部、原国家体改委等11部委批准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1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管辖范围扩大到孙岗、三元、平岗三乡,行使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享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有关政策待遇,直属六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叶集已成为国内第四大人造板生产基地。叶集试验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仍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如何使农作物秸秆得到更好的利用,是不容忽视的难题。
1叶集试验区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现状
1.1秸秆资源现状
叶集区南依大别山,北连江淮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林茂粮丰。全区优质稻总面积达1.27万hm2,西瓜、脱毒山芋、无公害蔬菜、金银花、莲藕等高效经济作物近6666.67hm2。农业生产留下大量稻壳、玉米秆和棉花杆等多种农作物废料,特别是叶集区几个偏远乡、村,基本上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每年秸秆产出量达10万t左右,若是按照过去的老方法焚烧解决,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虽然各地政府每年花费不少人力、财力禁止秸秆焚烧,但却始终没有真正解决该问题。
1.2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叶集试验区目前的产业定位是一个以木材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业和商贸物流为主的生态型工业园区。木材加工是叶集试验区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该区拥有相关企业1000家,年木材交易量400万m3,板材加工量200万m3,从业人员5万人,占叶集总人口的1/3。
试验区是全国排名第4位、全省排名第1位的木材加工基地,目前拥有管仲木业、林星板业、新诚板材、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一系列知名企业致力于木材加工与废料再利用。木材生产加工会产生大量的产品废料,如木屑、树皮等,叶集试验区年木材废料高达1.5万t左右。
试验区拥有多家对农作物秸秆和以木材废料为主的大部分工业废料收购利用的企业,这些企业利用秸秆与废弃木料生产生物质油、刨花板,种植蘑菇,作锅炉燃料等。工业园区及其附近地区的木材废料和秸秆的回收利用中生产刨花板和作为锅炉燃料占绝大部分。调查发现:有28%作为生产刨花板的原材料,40%作为锅炉燃料,8%用来生产生物质油,9%用来种植蘑菇,5%用来加工木材工艺品,剩下的10%基本送去发电厂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但是对于距离工业园区较远地区,占叶集区60%左右的农作物秸秆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储存、收购、运输等)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2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秸秆利用途径少,不得不进行焚烧
对该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意愿进行了调查,涉及农户135户。调查反馈信息表明:习惯焚烧秸秆,觉得这种方法处理秸秆方便的农户约占9%;烧不烧无所谓的约占19%;不愿意焚烧,但是不得不烧的约占32%;不会烧,家里有利用条件的约占11%;不会烧,有工厂收购的约占29%。在对该地区村民的调查发现,除了少量家里饲喂牲畜或是有出售条件的的村民,其他农户都只能将秸秆浪费。而且大部分村民知道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影响,本身也不愿焚烧秸秆,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不得不焚烧。
2.2工厂收购秸秆不及时
对该地区秸秆利用不充分的原因进行了调查,涉及农户120户。调查反馈信息表明:工厂离得太远,运送不方便的约占38%;每次量太少,工厂不愿前来收购的约占22%;不知道有工厂收购的约占17%;没地方堆放秸秆的约占19%;其他原因约占4%。造成工厂收购秸秆不及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量太少工厂收购不划算,农户自己运送又太远不方便。目前,农村地区田地分散,各农户秸秆量不多,没人组织收购自然无法形成交易模式。二是农户没有多余的空地来堆放秸秆以存够一定量再等企业来收购。农村田地基本四季都有作物,秸秆体积大,经济性差,量少了无法出售;若想堆积后出售又没有足够的地点储存,导致农户不得不有多少烧多少。三是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户不知道秸秆还能出售。有些地方政府对于焚烧秸秆只堵不疏,一味强调禁止焚烧,却不愿花功夫考虑与企业合作事宜,导致秸秆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2-3]。
3叶集试验区秸秆的综合利用措施
3.1政府部门积极参与
一是政府部门邀请国内专家全面分析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派专员前往一些秸秆利用良好的地区,实地考察,通过认真比较,制定符合叶集地区秸秆利用的最佳方案。二是政府部门成立专项秸秆治理小组,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新技术。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按年度逐级分解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目标考核。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同时给予秸秆综合利用工厂税收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能、环境标志等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机制。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四是在尊重农民意见的前提下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环境意识教育,为秸秆的有效利用打好群众基础,做好农民思想工作。五是加大秸秆利用的宣传工作,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在全区乃至相邻县区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从而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5]。
3.2拓宽秸秆利用渠道
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宗旨,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多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秸秆。一是政府可以通过补贴鼓励农民饲养草食牲畜、种植蘑菇等方式,从根源上增加秸秆的自主消费。二是倡导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三是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鼓励农民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利用率。四是秸秆燃料化利用,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2t秸秆能源化利用热值可替代1t标准煤,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可有效减少一次能源消耗。五是积极引导秸秆企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秸秆企业,争取做到秸秆全方位高效利用,做到三赢的局面,使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成为地方特色。
3.3建立秸秆收购临时储存站
应在各乡村建立秸秆收购临时储存站,供村民们临时储存秸秆并且作为农民与商贩交易的场所。各农户将自家秸秆统计集中,达到一定量后企业便可前来收购,秸秆集体出售后再按农户各自秸秆的量结账。这样集中储存集中出售不仅解决了商贩各处收购的困难,而且也解决了村民们临时存放秸秆的难题。收购站还提供相应的秸秆收集打包设备,方便秸秆的收集、储存与运输。
3.4加强农村禁烧宣传
在各乡村加强禁烧宣传,并指导农民出售秸秆等农作物残骸。让农民们知道焚烧秸秆会受到处罚,收集起来不仅会得到奖励还可以卖出去增加经济效益,使农户愿意出售秸秆而不是焚烧秸秆。把秸秆焚烧收购问题作为村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依据,让村干部真正落实各项措施[6]。政府必须针对本村镇秸秆收购问题给出完善的策划方案,各村干部必须身体力行致力于农企合作,必须宣传到位,让每一个人都了解秸秆利用的方法及秸秆焚烧的处罚。
3.5加强企业合作模式发展
对于收购农作物秸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授予环保称号,让企业不仅得到经济利益,而且得到政府宣传,增加企业的知名度[7]。倡导各企业收购下到乡村,并且对于大量需要植物残骸的企业安排日期强制依次前往乡村,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条件下,若不按时前往可给予一定的处罚,如剥夺称号之类。增加农民与企业之间的互信,而政府作为中间人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不能放任任何一方,以解决好秸秆利用的问题。
4结语
通过对叶集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调研,发现目前国家对对秸秆利用项目支持不够,不能有效促进秸秆规模化利用。对于叶集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研发、推广投入存在不足,技术与资金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度的进一步提高。虽然目前在试验区有一些企业开始了秸秆的深加工再利用,但是多元化的发展链条并未很好的建立,市场前景还需要继续开阔,这就需要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利用市场激励手段引导,使秸秆的综合利用达到真正商业化、企业化、长效运行的发展目标。
5参考文献
[1]樊新华,孙振锋,陈婕,等.浅谈河北省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新技术及推广与应用[J].北方园艺,2012(12):201-202.
[2]苏德华,黄丽婕.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研究现状[J].投资与创业,2012(5):130-131.
[3]曹莹,王秀英,孟军,等.秸秆利用现状及其生物炭化前景探析——以辽宁省彰武县为例[J].作物杂志,2012(4):9-12.
[4]黄永强,韩晋生.秸秆禁烧和利用农民受益是关键[J].当代农机,2012(11):12-13.
[5]郑军,史建民.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特征和困境及出路——以山东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3):354-358.
焚烧秸秆的对策范文
关键词:农作物;环境污染;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S14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432012
近几年来,为有效解决秸秆焚烧所产生的系列问题,每年秋收之际,各政府相关部门都会加大秸秆禁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同时采取媒体专题报道、发放宣传资料、严格制定秸秆焚烧罚款规定等措施控制秸秆焚烧问题。然而,农作物秸秆却愈烧愈烈,其燃烧产生的浓烟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害着人们健康。目前,焚烧秸秆已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严重影响着人民生活和交通安全。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秸秆利用率低,留着用处很小,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秸秆焚烧现象。对此,进一步提高秸秆开发利用效率,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关键。
1发展科学技术,促进资源再生
在国外,尤其农业发达国家,除了将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以外,依托科技手段,还产生了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秸秆汽化、秸秆建材等新路子,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高了秸秆利用率,是值得我国大力推广的。美国有24个农业州,这些地区每年收集农作物秸秆近5000万t,这些秸秆有的粉碎加工用作饲料,有的通过高强度挤压作为建材建造房屋。此外,美国、欧洲一些地区还推出了将秸秆作为生物燃料、利用秸秆发电等举措,有效提升了秸秆利用效率。作为世界上首个利用秸秆发电的国家,丹麦当地农民将农作物秸秆卖给电厂发电,秸秆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电厂又无偿提供给农民作为肥料,如此以来,电厂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百姓享受了便宜的电价,环境受到保护,新能源得以开发,同时还使农民增加了收入,串联起了一个“黄金圈”。
2加大项目投入,坚持科学发展
目前,国内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几千年来,我国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主要在喂养家畜、生火做饭、脱坯建房等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草坯房早已不复存在,农民大都用起了燃气炉,耕牛也换成了拖拉机,这使得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少。当下,我国秸秆造纸、秸秆发电等秸秆利用项目较少,不足秸秆总量的30%,造成了大量秸秆被废弃在田间地头,很多农民就会将之付之一炬。就农作物秸秆问题,政府急于打压,农民急于焚烧,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我国秸秆利用存在着投资大、见效慢、技术不成熟的窘境。因而,要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加大秸秆再生项目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其实,我国每年有7亿多t秸秆,如果能转化其中的50%,其规模效应也是不可估量的。
3加强政府管控,提高利用效率
近几年来,国家已经日益重视秸秆再利用问题,2015年11月,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强秸秆利用与秸秆禁烧工作,力争到2022年全国秸秆利用率达85%以上。
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健全资源评估体系,逐步建立秸秆禁烧考核、奖惩机制;要求各政府单位尤其是农业大省,要进一步强化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管控效率。
积极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积极扶持秸秆项目发展,帮助建立规范化秸秆储存场所;通过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措施,拓宽秸秆利用渠道;支持秸秆代木、有机建材、生物质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延伸秸秆利用产业链,以秸秆再生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结语
总体而言,秸秆焚烧现象的根本在于秸秆利用率低下,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加大对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补贴力度,加大对秸秆收集处理机具的补贴,加大对秸秆收集、利用环节的补贴,切实提升机械配套水平,建立秸秆利用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群.秸秆焚烧成因及解决对策[J].山东农机化,2014(05).
[2]赵西川.加大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J].农技服务,2014(03).
焚烧秸秆的对策范文篇3
关键词玉米秸秆;焚烧;危害;原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9-0234-01
青冈县连续多年玉米的播种面积都稳定在13.33万hm2以上,2014年和2015年的种植面积又分别提高到15.8万、15.0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2.5%、88.3%。由此产生的玉米秸秆逐年增多,除一部分用于农户的烧柴、牲畜的饲料及少量的能源外,还有一部分就地焚烧,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从玉米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危害出发,查找问题根源,并提出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1-2]。
1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
1.1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玉米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硫等元素,在焚烧时经过不完全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时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易引起火灾,造成财产损失
在焚烧玉米秸秆过程中如遇不利的大风天气,容易波及相邻未收获作物地块、林地、柴草垛、房屋、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1.3影响土壤的培肥地力水平
玉米秸秆焚烧后,会使土壤中有益的活化微生物、真菌、细菌等死亡,腐殖质固化,这样就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失去大量的碳氮等物质。
1.4对交通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露天燃烧玉米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增加了交通隐患。近几年,黑龙江省每年秋季整地时,由于焚烧秸秆,导致可见度低,其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玉米秸秆焚烧的成因
2.1秸秆还田仍有一定难度
秸秆还田困难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北方冬季温度很低,秸秆还田的地块内秸秆很长时间难以腐烂,对下茬耕作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过松,大孔隙比较多,使作物下茬不扎根,出现“吊根”现象,严重时死苗;三是秸秆还田费时、费工,增加成本;四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中的碳氮比失调,使作物生长缓慢、苗黄、苗弱。
2.2“以机代畜”后,秸秆饲用量逐年减少
近年来,随着农机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已大面积普及,农民种植玉米,从春种到收获已全部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取代过去传统人工和“牛马耕做”,大牲畜的养殖已逐年减少,因此秸秆的饲用也大幅度降低;加之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民的城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农民已经住上了楼房,对柴草的需求有所下降。
2.3生物能源利用成本高,利润低下
由于家家户户耕作面积少,集约性经营不多,每户的玉米秸秆销售所得金额扣除运输等费用剩余不多,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大。
2.4缺乏宣传和引导
缺乏正确合理的宣传导向,农民对秸秆焚烧有误区,认为玉米秸秆焚烧后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富含大量钾,适合酸性土壤,同时可为下茬作物补充营养。
3玉米秸秆焚烧的综合治理措施
3.1多措并举利用秸秆资源
一是加大秸秆还田的面积。通过秸秆还田,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在土壤中能够归还一部分磷、钾等养分,既保持土壤水分,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同时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使农户的种植成本相应减少,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种植业上的“三减”原则。二是积极发展养牛业。把玉米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既消化了秸秆又减少了饲养成本。三是作食用菌基料。食用菌作为青冈县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秸秆通过严格的发酵处理或者常压灭菌处理可以作为双孢菇、平菇、鸡腿菇等菌类基料。四是新能源利用及深加工。集约经营土地,以大户和合作社形式发展,这样使一部分玉米秸秆集中粉碎打包后可成为新能源的燃料用于发电和秸秆深加工[3-4]。
3.2加强对秸秆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秸秆加工企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企业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在秸秆收集和打包机具上享受一定的农机具政策补贴。同时,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建立秸秆储运中转收购站,以便于农户就近转卖,减少农户运输成本,积极引导农户由剩余秸秆焚烧转变成副产品利用,增加农民收益。
3.3加强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公共微信、公共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舆论工具,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性以及介绍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倡导露天禁烧工作志愿者的参与。
3.4建立县、乡、村责任落实制
以县、乡、村政府长官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县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对秸秆焚烧的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要充分利用县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到田等措施逐级责任到人。大力发挥村民委会、村民小组的作用,实行重点地块专人监管,强化村民轮流巡逻机制,严控秸秆焚烧。政府应积极支持把此项工作列入宣传部门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文明”建设的评比考核体系当中。
4参考文献
[1]周奕莹.浅析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及综合治理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9):251.
[2]张树誉,李登科,李星敏,等.卫星遥感在秸秆焚烧监测中的应用[J].气象,2005(9):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