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绘本阅读的教学步骤范例(3篇)

时间:

绘本阅读的教学步骤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高段梳理阅读信息思维导图

引言

阅读的基本目标是获取信息,并通过深入地分析信息、梳理信息,从而掌握知识。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梳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教学实际中,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信息梳理上则稍显逊色。鉴此,在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教授学生某种梳理信息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其树立阅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教学实践的有关情况来看,利用思维导图则能够有效地梳理信息,并理清不同信息间的内在联系。所谓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之技巧,将各级主体关系用隶属或相关的层级或链接形式表现出来,总体上讲,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由此可见,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梳理阅读信息。那么,为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应该在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着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阅读信息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的几个步骤

1.重视题目,以题眼为中心。由于不同人的思维方式有所迥异,因此其建构思维导图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之时,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喜好以及思维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建构模式。但是无论如何,在建构思维导图之前都应该明确主题,如此才能将信息进行有序排列组合成逻辑严谨、结构完善的思维导图。因此,在小学英语中高段阅读教学中,我们则应该培养学生抓题眼、找中心的能力,从而为思维导图的建构以及文章信息的梳理建立基点。

2.粗略阅读,寻找主题句。在阅读过程中,主题句中往往蕴藏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因为所谓的主题句即是与题眼抑或说是主题息息相关的语句,其大抵都是有关主题的描述性及修饰性语句,显然这样的语句自然少不了关键“信息”。因此,为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英语阅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寻找主题句的能力。

3.精读文章,寻找信息的内在联系。精读过程是针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推敲、揣摩,并力求理解领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英语阅读信息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精读文章寻找信息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逻辑顺畅的思维导图模型。鉴此,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则还应该培养其精读文章,寻找信息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思维导图的绘制模式

1.放射式。放射式思维导图,是指由一个思考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这样的绘制方式。譬如,阅读“snowman”(Hooray!It’ssnowing!It’stimetomakeasnowman.Jamesrunsout.Hemakesabigpileofsnow.Heputsabigsnowballontop.Headdsascarfandahat.Headdsanorangeforthenose.Headdscoalfortheeyesandbuttons.)r,运用放射式的绘制模式可得以下思维导图:

在小学中高段英语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就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放射式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

2.关联式。所谓的关联式思维导图,实质上是指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关系,并以元素关系为绘图要点,利用导图呈现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则称之为“关联式”。由此可见,关联式是以主题信息为中心,并以逻辑关系为节点的信息组织网络。在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中,诸多信息皆是由主题信息关联起来的,因此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少不了运用关联式的思维导图。那么,在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英语阅读信息时,我们也应该着实有效地培养运用关联式绘图的技巧。如掌握一中点、多支点、相联系,即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形成不同的支点,并运用逻辑关系将各支点联系起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之能力十分重要。根据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助益学生梳理阅读信息。鉴此,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则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抓题眼、找主题句、找联系的思维导图建构步骤,再掌握放射式、关联式的构图技巧。

绘本阅读的教学步骤范文篇2

关键词绘本阅读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23-02

[课题的提出]

学习语文,一要学读,二要学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教师能在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初始阶段,充分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学生今后的写作之路将会事半功倍。

绘本阅读活动的推广已经在我校形成了一定规模,然而关于读写结合的研究却止步不前。那么如何利用绘本阅读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教育教学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如果把绘画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画画写写,由图画到语言,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我们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儿童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绘本阅读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作用,自然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决定进行《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行动研究》,以此来促进和推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教学。

[研究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重在研究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以及读写结合的相关对策,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尽力让学生达到“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首先提出假想: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绘本日记的创作进而学会独立创作绘本,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来推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教学。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全体学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

计划实施的过程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学生阅读绘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监控学生表达的效果――对实践过程和效果的得失做出总结和反思。

[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

(一)实施行动。实施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师针设计图文并茂的“绘本成长日记”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这样将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联系在一起,让低年级的学生非常乐于完成任务。同时,对出现的优秀成长日记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巩固学生的创作信心。

(二)效果监控。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明显感觉教师设计的成长日记模板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此外,在对优秀成长日记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仔细去阅读、评价优秀作品。那些获得同学赞赏后的学生,整个人都洋溢着被赏识的喜悦。没有获得赞赏的学生,也表现出对优秀作品的渴望,在之后的“绘本成长日记”的创作中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三)调整计划。根据监控效果,老师们又对成长日记的模板进行了更改。开始由一幅图过渡到三幅画,创作字数也由一年级的60字过渡到二年级的120字。同时,根据对成长日记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单纯的成长日记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了,于是教师又设计了“千里马”阅读笔记记录卡供学生在阅读时使用。

(四)再度监控。在调整计划后,在学生完成的千里马成长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越来越高,绘画的表现形式也更加趋于完善了,学生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像一本本小型绘本了。同时,阅读笔记记录卡的使用也促进了学生阅读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完成阅读笔记记录卡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实施奖励制度,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五)总结反思。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行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绘本成长日记、绘本阅读记录卡、绘本作品创作等形式,发现学生在进行绘读写结合的实验过程中,极大提高了自我创作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创作的风气。根据这项研究,又引发出新的思考:面对学生日益增多的文学创作作品,这项研究能否再升华,为孩子们的创作之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呢?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对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行动研究中,可以发现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新颖的写话教学的形式,能令儿童迅速爱上阅读,保持浓厚的写话兴趣,激发无穷的创意。同时,在提高学生阅读时的辩证思维、分析能力、欣赏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方面很有裨益。可以说绘本阅读读写结合行动研究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写话训练打开一条阳光通途。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1.需要更多的教师一起参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结晶,设计开发出更多的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优秀案例。

2.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的创作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总结、积累。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小学低年段绘本写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5,(01).

绘本阅读的教学步骤范文

论文题目:低年级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一、研究缘由

1.课题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现今的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是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重视培养儿童在数学概念间,垂直数学化的内部联结能力,以及在数学与生活或其他领域间水平数学化的外部联结作用。由此,我们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绘本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数学阅读打开一扇数学的窗,让他们能跳出课本读数学,跳出考试品数学,跳出课堂学数学。

2.现状分析

绘本阅读多出现在语文学习中,在数学课堂中少有看到。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学校进行了绘本阅读教学的尝试,较多的尝试出现在语文教学中或者幼儿园的语言类阅读的教学中,也有一部分学校进行了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研究。在国外,从幼儿园到小学,绘本阅读已相当普遍,尤其在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运用于语文课堂,也应用于数学课堂。近几年台湾用于数学课堂的也比较多,甚至有了定制的小学数学绘本教材。

3.价值意义

数学绘本因图文并茂,贴近儿童,将数学知识巧妙蕴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能很好地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儿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数学绘本的教与学能有效帮助低年级儿童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之间搭建软着陆的平台,让低年级孩子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概念界定

1.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就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以简单的文字,丰富的场景等展现数学概念、数学认识等的一种图画书。

2.数学绘本阅读教学

数学绘本阅读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于数学绘本阅读指导孩子去感知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学生数学认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把绘本与现行的数学教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通过老师引领,使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发现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大促动数学老师自觉走进数学阅读,重视数学绘本阅读,关注绘本给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而产生的影响和改变。促进师生之间的数学沟通与交流。

2.课题研究内容

(1)精选绘本,感受数学绘本阅读的方法,努力挖掘绘本中的数学。

(2)利用绘本阅读,感知进行数学学习的途径。途径一:课内巧用绘本,体现绘本的价值。①看绘本。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认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看。他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因此要让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爱数学,我们在课堂内进行绘本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绘本中的图画,因为当学生遇到知识的疑难时,可以利用绘本中的图画,充分展开想象,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②读绘本。儿童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选择绘本,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来呈现,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断产生数学问题,从而主动地去解决问题。③玩绘本。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变成绘本中的主角;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去解决问题。途径二:课外活用绘本,彰显绘本的魅力。①根据数学学习的结果,续写绘本,使学生在续写中温故而知新。②根据数学实践,遵循学生爱涂爱画爱模仿的特性,鼓励学生学画绘本,创造自己的绘本。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教学的资料以及他人的教学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改变,逐步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要认真研读国内外各类数学绘本,引导学生看绘本,读绘本,爱绘本,创绘本,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课内外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整合、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研究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7.11):选定课题、填写研究申报表;确定执研人员,成员了解数学绘本阅读的相关信息。

第二,研究阶段(2017.122017.10):撰写开题报告,确定实施方案,定期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研究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课例、课件,研究论文,教学反思等;在整体研究运作中,完善方案和教师互动式研究制度,考核评估制度。

第三,结题阶段(2017.11):撰写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成果,申请专家组鉴定。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全体成员每人至少有一节集团以上的课堂教学展示或获奖。

2.在指定博客中记录研究的过程,每月至少有两篇次的研究材料。

3.发表海门市级以上论文(含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等)。

4.撰写结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

七、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课题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有学校中层干部,有新入职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活力。执教过多节片、县级公开课,经历过大循环教学或多次送过毕业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发表,曾是市级课题研究的核心组成员,有着一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课题能力。

2.课题研究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充分

在本课题酝酿立项期间,我们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广泛阅读和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比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教育心理学》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