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高层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范例(3篇)

时间:

高层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篇1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1建筑给排水工程特点

1.1建筑给排水设备使用人数多、水量大

现代建筑人口密度大,万一发生给排水管道堵塞,影响范围大,受害人群广,因此建筑给排水管道设计必须保证管道的畅通,保证管道的维护合理方便同时经济方面也需在一定合理范围之内。

1.2建筑给排水系统静水压大

建筑给排水系统静水压很大,若采用一个供水区,会导致水压过大,这不仅对管道材质的要求提高,同时也易发生管道损坏,影响使用。因此,在建筑中往往对给排水系统进行一定的竖向分区,这样做就可降低给排水系统的分压,从而使系统能够安全的运行,同时在设计布局排水管道时要避免各管道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便于管道维修。

1.3建筑给排水系统噪声大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备繁多,而且管道较长,容易发生震动和产生噪音,因此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时,要注意管道的防震和防噪以及管道的变位和伸缩等问题。

2建筑给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虽然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从以往的建筑设计经验以及现有建筑所反应出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给排水设计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给排水设计规范、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材料等方面。现对建筑给水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以下几点。

2.1建筑给水管道噪音过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全面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一套房子只需配置一个独立卫生间就可以了,但现在人们要求除了配置传统独立卫生间外,主卧、客卧也需配备独立的卫生间,这是现代建筑物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加大了对建筑物卫浴管道设计的复杂程度。在实际生活中,给水管道噪声问题并不新鲜,尤其是对那些高层建筑用户来讲,建筑给水管道所产生的噪音以及振动会严重干扰建筑用户的正常生活。

2.2给水管给水压力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来讲,给水压力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随着城市可开发上地面积的逐渐减少,为了降低城市住房压力,实现上地面积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建筑物的楼层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但一旦建筑物给水设计不合理,二次加压效果不理想,容易造成高层楼房用户用水困难问题。因此,如何解决高层建筑给水压力问题,是目前建筑设计领域内的一个难点。

2.3给水管道设置不规范

相比其他类型用房,商品用房的给水量非常大,水的用途也非常广泛。一些建筑开发商为了降低房屋建设成本,不愿花大量资金在给水管道设计上,一些本应分开设置的给水管道却没有严格区分开来,例如厨房内的给水管道以及洗手间内的给水管道经常出现纵横交错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容易引起给水管道滴、漏、冒、跑问题,这不仅给建筑用户的用水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且也给他们的用水安全性留下了安全隐患。

2.4储水设置问题

设置在建筑屋顶的调节水箱是一种常用的储水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调节水箱存在的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出现二次污染问题是由水箱材料以及设计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材料不合格,直接对水的质量造成影响;设计不合格,容易引起水箱内死水量多,影响水箱内的水质,此外,调节水箱还经常出现漏水情况。

3建筑排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给排水作为一个整体,该文上述内容己经分析了给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对建筑物排水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以下几点。

3.1卫生间排水管道设计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及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们不仅要求房屋居住面积要大,对卫浴面积及功能全面性的要求更是如此。一套房子除了要配备传统独立卫生间外,主卧、客卧均配备独立卫生间己经成为建筑物今后的主要趋势。目前,卫生间排水管道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排水管道设计不够合理,对一个大面积的卫生间通常只设置一个洗脸盆排水管、一个大便器排水管、一个地漏。也正因为如此,当部分用户注入后,为了接洗衣机或者淋浴房,在建筑物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肆意破坏”,从短期来看,虽然这一举措满足了当前的使用方便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以及管道的畅通度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用户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2排水管道噪音问题

同给水管道类似,排水管道同样存在噪音过大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传统的铁质管道由于造价成本高、易腐蚀等原因而被淘汰,现在市面上普遍适用的是UPVC塑料管道,这种管道具有质量轻、造价低的优点,但是却存在噪音大的缺点。再加上一些建筑物本身的隔音效果比较差,一旦排水管发出较大的噪音则能够明显的听到。

3.3排水节水问题

虽然我国国上面积庞大,但是我国的内陆面积较大,淡水资源相对较少,因此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国家,加上我国工业化而引起的水资源污染,使得我国人均可用淡水量远低于世界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推行排水节约是我国新时期建筑排水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就我国目前来讲,无论是排水工具设计使用方面,还是排水管道设计方面,均没有明显体现排水节水的理念。

3.4坐便器排水口的位置

目前市面上的坐便器型号繁多,不同型号的坐便器对排水口的位置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排水口的位置以便满足尽量多居民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少居民都反映坐便器排水口距离墙面的距离要么太远要么太近,使得他们在选择坐便器型号时困难重重。

4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建筑给水管道噪音过大的对策

根据各管段的设计秒流量来确定管径,保证流速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建议的范围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大管径以进一步降低管道流速,可进一步降低噪音,给水管尽量避开对安静要求很高的房间。

4.2给水压力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层建筑中常出现的给水压力问题,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对策是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高度来设计与之对应的水压大小。根据建筑的实际高度及规模,将给水系统划分为几个不同区域,并在不同区域内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来确定相应的系数。对于普通的高层建筑,只需将其分成两个不同的给水区;而对于超高层建筑,则应该将其分成三个或以上各给水区,从而从根木上保证用户能够用上水。在实际给水给成中,假如出现静水压力偏大情况,则需要在相应位置配备减压阀,保证用户的用水安全。

4.3给水管道设计的对策

由于塑料给水管道具有美观、耐用、卫生以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而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塑料管道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热膨胀系数大、力学性能差等。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来弥补塑料管道的不足。对于室内塑料给水管道,最好采取暗设的方式,这样能够起到保护塑料管道的作用。当塑料管道需要明设的时候,尽量将其布置在不易碰撞的地方,万一不能避免时,应该在塑料管道外面添加保护措施。当采取明装方式时,管道容易发生变形,这不仅影响管道的外在美观性,而且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因此,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尽量采取暗装代替明装。目前,地板采暖方式己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这种采暖方式的时候务必注意点管线的铺设,因为这些点管线一般都铺设在垫层内,因此需要注意与电、暖等相关专业协调,避免“打架”现象的出现。

4.4储水设置问题的对策

严格控制水箱材料及加工装配工艺。保持水箱周边的环境卫生。使用是需采取一定措施保证水箱中的水经常在流动,有出水有补水,并在流动时不会出现死角。有必要时可以采用水箱水池的专业消毒设备来加强对污染的预防。

4.5排水管道设计的对策

针对建筑物情况的不同,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建筑排水管道设计问题:首先,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本层下沉板上户内。采取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便于管道施工,缺点是管道检修环节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好建筑物内防水工作,只有当排水管道通过注水试验后才能作隐蔽处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上层漏水影响下层用户事故的发生;其次,采用侧排的方式。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坐便器,适当垫高浴盆及淋浴房,将各卫生器具的排水管沿着地面墙角引至立管处,卫生器具的排水横管以及弯水管均设于本层垫层内,这种方式能够起到防止下沉室积水情况。

4.6排水管道噪音的对策

无论是给水管道还是排水管道均存在噪音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建造商都千方百计想着降低成本,而使用最便宜的UPVC管,该种管道具有价格便宜等等优势,但强度有限,噪音明显。铸铁管虽然能解决上面两个缺点,但造价偏高。现在涌现出不少种类的新型管道即能解决噪音问题,强度也可根据建筑高度来配合(一般不超100米的建筑,都可以承受)。管道的设计规划位置应该尽量远离用户休息区,如避不远则可采取措施如在管道内壁设计螺旋形的导水线,通过降低水流速度、改善水流动态,从而减小给排水管道所产生的噪音污染。多层建筑可用普通内螺旋管,高层建筑可用加强型内螺旋管,并配以专用管件。高层建筑立管底部也可局部用HDPE管或者铸铁管加强以承受冲击。除管道内流水能产生噪音外,管道内部“空鸣声”也可以归为噪音的范畴,为了解决这类情况,可行的对策是在给排水管道内侧填充橡皮垫来减小管道内部的空隙大小,从而缓解管道产生的“空鸣声”。如需要进一步降低噪音,则可在内螺旋基础上采用双壁管进一步隔离噪音。

4.7节水问题的对策

采用节水型大便器,感应式小便器,公共场所可使用缓闭式洗手阀门或者感应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废水回用系统,回用废水可做厕所冲洗,绿化浇灌等用途。

5结语

该文主要针对建筑物给水设计、排水设计两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该文的提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研究人员继续深化这方面的研究,为设计出符合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要求,同时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文化物质要求的现代建筑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姜文源,肖正辉.建筑给水排水常用设计规范详解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丽建艇,吴洲刚.对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1-6.

高层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管理措施

1高层建筑在消防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领域中推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目前,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高层建筑物应用比较广泛,因为高层建筑物不仅能够为人们提高舒适、安静等方面的需求,还能为城市节约土地资源。然而,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比较复杂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消防方面。在消防方面比较容易在设计环节出现问题,使高层建筑的消防效果不佳。高层建筑在消防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有:

1.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未采用防烟设计

在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已经明确的规定封闭楼梯间当中不能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物中所设置的楼梯如若出现采光和自然通风都达不到情况下,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楼梯时按照防烟楼梯标准进行设计。但是,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尽量降低建筑成本,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楼梯时尽量简化,即便没有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也不按照标准防烟楼梯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如此,将会大大的降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一旦发生火灾难,无法有效的控制高层建筑的火势,很可能造成高层建筑严重受损。

1.2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不佳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就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这一方面也提出非常严格的规定。但实际上,规范中所提到的内容并未有效的实施到高层建筑物中,导致高层建筑消防措施不够标准。在消防给水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防栓附近并未设置消防水泵启动按钮及相应的保护设施,这使得消防栓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人们不能够就近的使用消防栓,只有在打开消防水泵总闸的情况下才能够应用消防,将会消防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并增加高层建筑的损失。因此,就当前消防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整改是非常必要的。

1.3供水管与消防管管径协调问题

高层建筑物中所用的供水管与消防管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供水管与消防管的管径必须协调,才能够保证供水管与消防管合理的应用,促使高层建筑供水正常进行,消防用水顺畅。由于当前自来水公司按进水管水表口径收取报装费和水表口径基价,如若供水管与消防管管径相同,将大大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但是,一些高层建筑设计人员为方便或其他原因等,设计的供水管与消防管口径相同,促使供水管过大,消防管相对较小,造成供水管与消防管管径不协调,不仅影响消防效果还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

2优化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的管理对策

在我国国民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们选择住房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建筑单位需要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管理,提高消防设计的合理性,为人们建设出安全的高层建筑。具体的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管理对策是:

2.1从安全的角度设计排气道

通风排气烟道和通风设施是为了保持空气净化、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设计。在进行排气道设计是以安全为主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设计,充分的发挥排气道的作用,也就是通过排气道将高层建筑内含有天然气或其他有害气体排出;通过排气道对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的危险气体进行净化,在排出室外。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所设计的排气道非常适合应用到高层建筑中,能够有效的避免大火通过多楼层的排风道引起火灾串联的事故发生。

2.2正确合理的布置消防栓

在高层建筑物中设计消防栓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其能够实现消防给水,施行紧急的灭火。设计高层建筑物消防栓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布局不合理和消防栓附近缺少消防水泵启动按钮及其保护设施。因此,在对高层建筑消防栓设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容易出现问题的两方面,同时也要按照相关规范性文件对消防栓的设计进行详细的、全面的管理,设计出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消防栓建设方案。

2.3正确设置消防水池

通常在高层建筑中,在市政供水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或市政为单路进水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设置消防水池。在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管理时,如若出现需要设置消防水池的情况,需要对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消防水池的容积、补水时间、水池池壁等方面进行监督,确定消防水池的容积是否为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各消防用水量之和减去市政进水管的补水量;确定补水时间是否按照最长的火灾延续时间计算的;严禁生活、消防水池池壁按照建筑物本体结构设计,这将会导致生活水质受到污染。

2.4加强消防水泵出口处防水阀设计的管理

加强消防水泵出口处防水阀设计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高层建筑消防效果。由于消防水泵是对高层建筑进行消防的关键。为了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最大限度的提高消防速度和扩大消防面积,设计出最佳的消防水泵出口处放水阀才是最佳的方法。加强消防水泵出口处放水阀设计的具体管理内容是结合高层建筑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关于消防水泵出口处防水阀设计的内容,严格监督与控制设计人员对消防水泵出口处放水阀设计的各个方面,从而保证消防水泵出口处防水阀设计能够应用到实际高层建筑消防建设中。

3结束语

高层建筑是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建筑,其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要,还能够大大的节约土地资源。尽管高层建筑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具体表现为一些消防措施不符合要求,而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环节存在很多不足或问题。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再出现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采用有效的管理对策严格的监督与控制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消防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建设出高质量的消防系统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谢伟.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02).

[2]谢伟.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02).

[3]徐少波.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指标探究消防设计措施[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

高层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地基施工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高层建筑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与普通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尤其是施工中存在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将对建筑的整体结构以及后续的使用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必须在施工之前及施工过程中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这对于保证结构的整体完整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2、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原因分析

2.1勘测过程中存在失误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面积迅速扩张,而一些新的城市建设区域都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位。由于该区域的地质资料相对缺乏,而且建筑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对之不予重视,导致项目开发初期的地质勘探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给高层建筑施工沉降留下隐患。例如,勘探过程中点位间距过大,有的由于没有勘探点地址的剖面图作为基本根据,导致勘探结果缺乏连贯性,对地质情况掌握不全面,或者对地质情况处理不当。同时,一些勘探人员勘探过程中采用的取土器不规范也可能会使得土样受到干扰,从而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在勘探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布孔不合理、布孔数量少等问题,这可能使得勘探结果对地下暗塘、流沙层的确定不够准确,从而降低了勘探结果的可靠性,使得高层建筑施工出现沉降问题。

2.2施工设计存在失误

对建筑物的施工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日后的质量以及使用效果,也是决定施工进程顺利与否的关键环节。若在设计过程中对地基的处理方法选择不恰当,不充分考虑局部存在的不良地基处理或者处理不当问题,将会对建筑的整体结构产生不良破坏。同时,通常建筑开发区域的建筑密度较大,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不协调也将成为导致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施工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失问题也可能导致设计失误,例如随意取消墙体与原地基的加固措施等。

2.3施工中沉降监测失位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若存在施工缺陷、施工质量检测技术滞后等问题时,都将使得地基加固效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部分施工队伍由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加之在管理方面过于注重建设速度,错误的认为局部坚实土体的承载能力超过周围土体就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基槽与地质勘探报告中存在差别时也没有及时的通知勘察设计人员,更加没有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补救,给建筑施工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留下了隐患。另外,一些施工单位不按照对应的要求对建筑进行定期的沉降复测,导致观测得到的沉降数据不可靠。同时,在观测点选择以及观测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也存在着布置与选择不恰当的问题,没有通过层层观测的方式对施工沉降精度进行控制,致使施工之后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问题。

3、防止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沉降问题的若干策略

3.1合理设置沉降缝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处理规范,沿着高层建筑主体、裙楼有差异的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缝。尤其是当地基的可压缩性高时,沉降缝将能够从上至下的将地基基础与建筑断开,从而使得主楼与裙楼分隔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这种处理方式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效果良好。通过设置沉降缝之后,各个相邻的结构单元间存在的差异性沉降将得到有效解除,且各个单元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内力的产生。

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沉降量。一般主楼的沉降量要大于裙楼沉降量,因此施工过程中可以适当调高主楼与裙楼楼面之间的相对高度,这样就使得沉降之后两者依然能够在高度上保持一致,不会因为沉降而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的结构单元之间的设置沉降缝通常为100mm,且施工工序要严格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之后在沉降缝上覆盖盖板,并保证盖板覆盖严实,以防止雨水侵入而影响基础质量。通过设置沉降缝能够有效控制由于沉降而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内力,且施工较为简单。

但是,设置沉降缝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该方法主要用于不均匀沉降的控制工作中,但是其在设置之后会在建筑中出现双柱、双梁、隔墙等结构,从而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效果,或者限制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由于沉降缝的间距较小,难以在两建筑墙壁上进行防水处理,一旦雨水侵入墙体内部将会出现潮湿、霉变等问题。

3.2设计过程中提高建筑的整体性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建筑基础的刚度以及建筑整体刚度。通常,要求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齐整,尽量避免出现复杂形状、阴角太多等问题。而且要尽量避免建筑物存在明显的高度差。在软土地区建筑高层建筑时,其容易出现裂缝事故,这通常是由于建筑物有高度差或者载荷差异明显造成的,尤其是在将高、低或者轻、重单元连接在一起,且没有设置沉降缝时,裂缝事故更容易发生。

当建筑地基土的压缩性存在明显不同时,需要在变化处设置不同的沉降缝。考虑到相邻建筑物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其载荷不但会对地基土产生压缩变形,而且还会因为压力扩散的影响而在土层中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对建筑地基操作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相邻建筑的间距。

3.3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沉降观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找找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设置专用的沉降观测点与水准点。同时,在软弱的地基进行高层建筑建设时,需要对施工程序进行合理安排,通过采取对应的施工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减少、调整不均匀沉降影响的目的。当需要建设的相邻建筑物之间存在着相对明显的轻、重或低、高差别时,通常应该按照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施工。有时候还需要在重建筑完工之后一段时间再进行邻近轻建筑物的施工。当重的主体建筑物与周边轻的附属建筑物相连时,也可以按照上述相关原则进行处理。另外,在完工的轻型建筑周围,避免对方大量建材或土方。

参考文献

[1]杨志,陈伟全.建筑工程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