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医生工作计划(6篇)
呼吸内科医生工作计划篇1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呼吸内科医生工作计划篇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建于1892年9月28日,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卫生部指定的部级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学科门类最为齐全、医疗技术最为精湛、诊疗设备最为先进、科研实力最为强大的医院之一。该医院占地1173亩,业务用房面积为50余万平方米,共开放床位4300张,拥有工作人员7800余人,单点规模(即不包括分支及附属医院)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学科建设、临床技术、科室级别、人员配备、医疗质量、日均门诊量、年住院人次、院内病死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目前,该医院共设有38个临床科室(另有4个综合病房)及10个医技科室,拥有高级职称专家800余人,博士生导师180人,硕士生导师321人,年门诊量高达355万人次,年手术量近10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拥有包括核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螺旋CT机、伽玛刀、立体定向X刀、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血管造影仪、直线加速器、大型自动生化仪及各种内窥镜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诊疗设备,对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外科疾病、骨科疾病、肿瘤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年都承担着近百项部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荣获了数百项部级、教育部及卫生部的科技成果奖。现将该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及著名医生介绍如下:
呼吸内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是部级重点科室,也是我国西部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心。该科室设有一病区、二病区、呼吸病区、结核病区、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检查室、纤维支气管镜室、肥胖与睡眠呼吸障碍诊治中心、高压氧治疗室及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等诊室,拥有住院床位150余张,是我国大型医院当中床位数量最多的呼吸科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擅长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肺炎、肺癌、气胸、胸腔积液等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尤其对需要进行呼吸支持的呼吸衰竭、胸膜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科室拥有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年门诊量高达75000人次,年住院患者近4000人。
梁宗安医生简介:
梁宗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成都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委、欧洲呼吸学会会员、美国呼吸治疗学会会员。梁宗安主任1984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曾赴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等多家医院进修老年医学、呼吸病学及呼吸病治疗学。他擅长诊治支气管哮喘、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障碍(鼾症)等内科及呼吸内科疾病,尤其擅长各种呼吸内科危重症的抢救。
董碧蓉医生简介:
董碧蓉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主委、成都市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分会主委、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国老年医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董碧蓉主任擅长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老年心身疾病等呼吸内科疾病及老年呼吸道疾病,尤其在诊治老年呼吸道疾病、老年心理障碍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普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是部级重点科室、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科室、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科室,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5。该科室现有住院床位444张,年门诊量高达19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1.5万人,年手术量近1.7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目前,该科室下设有胆道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肝胆胰外科、肝脏及血管外科、胃肠外科等5个大型专科,其中胆道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9人,甲状腺乳腺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2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7人,肝胆胰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0人,肝脏及血管外科拥有专业技术人才4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1人,胃肠外科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才78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15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从1978年开始就开展肝移植手术,创下了中国首例“肝移植女病人术后3年怀孕生子”、世界首例“尸体活体合成肝移植”等十余项记录,并将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费用降低到15万元左右,其中单例手术最低费用为8.6万元,为全国最低。
胡建昆医生简介:
胡建昆医生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腹腔镜胃癌临床协作组秘书长、中国西部胃癌协作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胡建昆教授是我国胃肠肿瘤外科专家,擅长诊治各种胃肠外科疾病,尤其在诊治胃癌、贲门癌、结肠癌、胃肠间质瘤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骨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是部级重点科室、部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7,在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中名列全国第6。该科室下设关节外科、手及显微骨科、脊柱外科、脊柱动力稳定性重建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科、骨肿瘤及骨材料科、骨运动医学及关节镜科、创伤骨科等8个临床专科,拥有在编职工1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6人,正副教授等高级技术人员33人。目前,该科室设有住院床位236张,年门诊量高达9万人次,年开展骨科手术近万例,位居全国各大医院前列。该科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功勋卓著,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
呼吸内科医生工作计划篇3
摘要目的:观察开展品管圈降低呼吸机故障率的效果,加强科室对呼吸机的维护管理。方法:通过自发组建品管圈,开展相关活动,实施相关措施,观察降低呼吸机故障率的效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科室呼吸机故障率从6.31%降至1.63%,呼吸机月平均维修费从3531元降至1450元。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科室呼吸机的故障率,增强了呼吸机的使用安全性,节约了科室呼吸机的维修费。
关键词品管圈;呼吸机;故障率;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72
Thecarryoutthequalitycontrolcircelactivitestodecreasethefailureoftheventilator
WANGJia-an,DINGYi-peng,LVXue,etal
(Hain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Hai′kou570102)
WANGYing
(AffiliatedHospitalofHainanMedicalCollege,Hainan570102)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carryingoutqualitycontrolcircleaboutdecreasethefailureoftheventilator,strengthenthedepartmentformaintenanceandmanagementoftheventilator.
Methods:Throughthespontaneousformationofqualitycontrolcircles,tocarryoutactivitiesrelated,andimplementationofrelevantmeasures,observeandgetitseffectaboutdecreasethefailurerateoftheventilator.
Results:ByconductingQCC,thefailurerateoftheventilatordownfrom6.31%to1.63%,theventilatormaintenancecostsoftheaveragemonthlydownfrom3531yuanto1450yuan.
Conclusion:TocarryoutQCCreducethefailurerateoftheventilator,andenhancesthesafeuseoftheventilator,andsavingtheventilatormaintenancecosts.
KeywordsQualitycontrolcircel;Ventilator;Failurerate;Effect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el,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从尊重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1]。为了降低呼吸机故障率,节约科室成本,我科自2012年开始开展QCC活动维护管理呼吸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成立QCC小组急诊ICU医护人员自发组建了一个品管圈,设有顾问1名,给予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组长1名,组织、协调、监督小组的各项活动;组员5名,按计划和责任完成各项任务,并协助合作,共有7名。
1.2QCC小组的活动步骤
1.2.1选定主题QCC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最终选定“降低呼吸机故障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2现状统计QCC小组对我科2012年1~8月呼吸机的使用情况、故障发生情况及维修情况进行统计(表1),在此期间,向其他科室借用呼吸机使用时数为96h。
1.2.3原因分析QCC小组从人、物、环境、方法4个方面展开特性要因分析,找出影响呼吸机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下列两个方面:一是护士缺乏维护管理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对于呼吸机的维护管理没有标准化、程序化操作规范及理念,使值班护士未能按要求妥善处理好使用后呼吸机;二是科室缺乏相关制度对呼吸机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登记,没有统一的地方放置呼吸机相关附件及配件。
1.2.4制定计划、对策并实施(1)制作《急诊ICU室各型呼吸机维护管理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各型呼吸机的面板简介、安装与连接、准备及调试、卸载、清洗/消毒/维护、故障/报警的处理。(2)对科室的医护人员按手册内容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规范培训,并进行考核。把此手册作为新入科人员必须的岗前培训内容。(3)建立呼吸机各种登记制度(本)并严格执行。(4)对呼吸机及相关附件、配件统一分类放置,专人保管。
2效果
开展QCC活动后,使呼吸机的故障率由原来的6.31%降至1.63%,在经济效益方面,使呼吸机的月平均维修费由原来的3531元降至1450元。
QCC小组对我科开展QCC活动后2013年1~8月呼吸机的使用情况、故障发生的情况及维修情况进行统计(表2),在此期间,向其他科室借用呼吸机使用时数为0h。
3讨论
呼吸机是医疗机构常用的急救设备,是一种用于支持和维护患者生命的基础设备,其在临床抢救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然而,随着呼吸机设备的增加,如何更好地提高呼吸机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呼吸机的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深入讨论[2]。虽然,各科室医护人员自行负责本科室呼吸机的操作、消毒以及清洁等日常工作,为了便于呼吸机的使用,很多医院的很多科室均为本科室的呼吸机设置了临床常用参数,建立了简单操作手册以及简单报警的处理方法,但呼吸机的故障发生率仍较高,呼吸机的使用情况仍较差[3]。
为了改善现状,我科自2012年开始开展QCC活动维护管理呼吸机,QCC小组成员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呼吸机故障率的根本原因,制定计划、对策并实施,通过效果确认评价,结果显示QCC活动后的呼吸机故障率、维修费用明显低于QCC活动前,说明开展QCC活动在降低呼吸机故障率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发地参与活动,使其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4,5]。参加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医护人员有7名,由于她(他)们都是自愿并第一次参与品管圈活动,因此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开展本次QCC活动不仅提升了小组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工作热情。由于我科开展QCC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室人员对QCC相关知识有所欠缺,所以维护管理呼吸机、降低呼吸机故障的任务,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使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2]项蒙.呼吸机管理的相关探讨[J].科技传播,2012,1(上):49,53.
[3]郭中正.呼吸机的使用现状与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7):140-141.
[4]王秀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科室备用药品管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68-270.
[5]陈旭慧,叶海虹,艾梦婷.品质管理圈活动在手术室高值物品管理中的运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A):66-67.
呼吸内科医生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
随着社会文明的昌盛、工业的发展、交通的拥挤及各种劳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多发伤已成为医疗急诊中常见的急诊之一。多发伤常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其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专科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此制定和实施了多发伤患者的急救系列护理和心理营救措施。
1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共收治多发伤患者363例,其中2处损伤102例,3处损伤206例,4处损伤55例。伤后未做任何处理,直接运送急诊科。所有病例均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
2急救护理措施
2.1评估患者伤情患者入急救室后按:①呼吸道是否通畅;②呼吸频率;③脉率、血压、末梢循环;④神经系统;⑤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步骤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护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急诊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护理措施,在医生到来之后进行第二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2]。
2.2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阻塞以致窒息,必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用手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来,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给以氧气吸入。
2.3维持有效循环本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0%,使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路1~2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血压在60mmHg以下者,在第一个半小时,输入平衡盐水3000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使其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时间。
2.4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有加压包扎、抬高伤肢等。本组四肢开放伤
作者单位:130011一汽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及皮肤撕裂伤等明显外出血患者73例,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单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显著减轻了出血,仅有5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5观察伤情变化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有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患者,提示可能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本组有29例患者首次扫描为脑挫伤,在观察7~9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出血,及时入专科手术治疗;8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在观察期发生气胸、血胸,其中有3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者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及时得到改善,然后由胸外科医生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6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护理观察。
2.7实施心理护理首先使患者知道,其在医院不是孤立无援的,对惊慌的患者说明医护人员会尽力为其治疗和护理,让其放心,以稳定患者急剧波动的情绪,配合治疗、护理。通过5个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使急救护理的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患者伤情的正确评估及分类。按顺序实施急救护理计划,使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及时解除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保证患者呼吸和循环的稳定,为急救诊断、调整治疗提供很好的基础,为专科进一步救治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的心理救护,使患者树立信心,对治疗康复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呼吸内科医生工作计划篇5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品质对于身体和心理层面均有重大的影响。Morgen等学者认为睡眠品质是评估生理与心理状态的重要指标[1]。睡眠异常会给人的行为和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失眠会影响情绪和精神状况;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导致夜间猝死;嗜睡可引起车祸频发等,从而引起一系列健康和社会问题。现有的医学体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日间医学”,因为它主要关注人在清醒时、有意识状态下的疾病体验和感受,而忽略了睡眠中无意识状态下的异常情况。即便这些夜间的异常以各种形式在白天得以体现;由于知识的局限,临床医生也往往难以追根溯源,找到真正的原因。然而,令人无法忽视的是,据称统计表明多数死亡事件都发生在夜间;其中,凌晨4~5点被认为是死亡的高峰时间段。人在睡眠中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与其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乃至寿命长短息息相关。睡眠医学研究的必要性可见一斑。
2睡眠医学何以自成体系
2.1睡眠医学有强大的基础研究作为后盾
睡眠医学有其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生化学、生理学规律和基础。睡眠中的心血管系统、呼吸模式、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肌肉等状态与清醒时有很大区别,它们在夜间有着截然不同于白天的工作模式。同时,睡眠中的病理状况可能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紊乱和疾患。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被证实是高血压[2]和2型糖尿病[3]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基础理论中一部分已经被人认识,并且大部分未知领域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正在进行探索和研究。
2.2睡眠医学病种丰富,患病人群众多,有较大的临床需求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4];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成为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的一个突出的矛盾。而失眠只是睡眠疾患中的一小类。2005年发表的第二版睡眠疾病国际分类[5]中列举了类共85种睡眠疾病,这类分别是:失眠;睡眠呼吸疾病;不是由呼吸疾病引起的嗜睡;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失调;独立症状;其他睡眠疾病。可见睡眠疾患种类十分丰富,而大部分医生和患者对睡眠疾患的诊治了解十分有限,很多只集中在失眠这一类疾病的几种上面。如此丰富的病种以及庞大的患病人群使得睡眠医学完全有资格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3睡眠医学有其科学的诊疗模式和手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睡眠医学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诊疗模式和手段。诊断不再局限于病史的收集等主观资料,更有一些客观的评估方式。总结起来,目前睡眠品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1)主观评价法:借助主观的事后问卷了解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品质和睡眠困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个睡眠相关量表,例如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量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2)客观仪器测量:运用最多的是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包括脑电、心电、眼电、肌电、胸腹运动和口鼻气流等多个生理参数。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分析技术作为独立的学科已在国外建立,美国有专门的多导睡眠仪技术协会,并且成立了注册多导睡眠仪技师(RPSGT)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关考试标准和组织注册考试。治疗手段多样化,行为治疗、精神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器械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并用,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3睡眠医学的国外发展现状
睡眠医学最为发达的美国,早在1988年曾就医学院校睡眠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提出过建议草案;1993年即有《唤醒美国》(wakeupAmerica)的著名报告出现;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发表的睡眠疾病研究计划中专门提及在学术机构中成立睡眠医学系或睡眠医学中心的计划,目的在于强化各级睡眠医学教育;除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特设培训课程外,医学院的教科书如希氏内科学等均有专门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科讲解。而在哈佛、宾夕法尼亚等大学中已经设立了睡眠医学系[6]。美国拥有完善的睡眠专科医师和技术培训制度、资格审查认定制度及睡眠实验室资格审查认定制度。到2009年6月,美国睡眠医学会认定的睡眠疾病中心或实验室已超过1000所,而待认定的远远超过这个数目。2007年开始,内科医师执业考试中正式纳入独立的睡眠专业医师考试。在亚洲,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睡眠医学发展也紧随美国,睡眠相关研究及临床诊疗在大学机构和医院较快开展起来。2001年日本和香港同时申办了RPSGT(美国注册多导睡眠技师)考试。在南美洲,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巴西的睡眠医学发展较为迅速。目前,世界上最大(拥有床位数最多)的睡眠监测中心在巴西首都圣保罗。并且巴西是目前少数几个重视睡眠疾患导致的社会危害并将之立法的国家之一:在巴西和日本等国,取得驾驶证照以前,必须在专业睡眠医学机构排查嗜睡(呼吸或非呼吸疾患引起的)等相关疾病。
4睡眠医学的国内发展现状
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陆续有一些临床专家开始从事睡眠医学研究,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4.1专科性不强,分而自治
国内的睡眠医学仍局限于传统的专科专业中,常常作为其他专科的“副业”,例如呼吸科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耳鼻喉科研究“鼾症”;神经内科或精神心理科收治“失眠”。这种分裂状态割裂了睡眠医学的完整性,不利于整体上认识和发展睡眠医学。反观美国,睡眠医师最初也是由神经内科、精神科、呼吸科等专科医生经过培训而来,但多学科专家集中在一个统一的睡眠疾病中心或实验室工作,能更加全面地诊治睡眠中的各种疾患。
4.2缺乏成熟的专业医师考试、认证制度和统一的专科学会
专科认证和专科学会其前提都是“睡眠医学”专科的存在。有了学科才有相应的学会,目前国内虽然有一些睡眠医学的协会,但缺乏得到一致认可的官方学术组织,不能真正起到凝聚学术力量的作用。
4.3睡眠医学教育相对滞后
呼吸内科医生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呼吸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
HealthEducationinthe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NosocomialInfectionControl/LIULong-ying,WANGXiao-ming,YANGFa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06):077-08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ealtheducationonthe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nosocomialinfectioncontrol.Method:116patientsstayinourhospital'sintensivecareunitbreathingfromMay2012toAugust2013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ccordingtonosocomialinfectionsoccurredinthe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conventionaltreatmentandcare,theobservationgroupindividualizedonthebasisofthecontrolgroup,targetedhealtheducation,includingpsychologicalcounseling,dietaryguidance,medicationguide,routineguidance,specificguidance,dischargeguidanceandotherhealthknowledgemissionary.Theincidenceofnosocomialinfections,hospitallengthofstayofpatientswithasenseoffamilynursingjobsatisfactionoftwogroupswerecompared,aswellasthe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lengthofstayandthehospitalstaysofnosocomialinfectionsincidence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Theincidenceofnosocomialinfec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patientsandtheirfamiliesnursingworksatisfaction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lengthofstayinthecontrolgroupwaslongerthantheobservationgroup,andlengthofstayinhospitalinfectionoccursofpatientswaslongerthantheobservationgroup.Intheabovefourindicator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Respiratoryintensivecareunit;Nosocomialinfections
First-author’saddress:NanhaiDistrictLuocunHospitalofFoshanCity,Foshan5282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22
呼吸重症监护室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临床医学专科,其要求对护理人员技术高、专业技术特点突出、患者病情重[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2]。院内感染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已引起各国医学界广泛重视。它不但对家庭、患者、社会和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工作和控制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3]。因此,健康教育在全程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住院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场所,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加强健康教育,是控制院感到最小范围的最佳方法。评价医院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除受到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治疗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护理工作质量也息息相关[4]。随着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在护理工作完成之余,还将预防和保护自我健康的知识交给患者和其家属,使患者提高对疾病的保健和预防,保证院内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落实。目前院内感染患者主要集中于呼吸重症监护室,为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将护理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提高,本文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6例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根据呼吸重症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院内感染的控制作用,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入住本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患者116例,根据呼吸重症监护室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有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作息指导、健康知识宣教等。观察组男26例,女30例,年龄32~72岁,
平均(46.6±7.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16例,高中(中专)22例,初中及以下18例。对照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30~70岁,平均(49.1±5.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中专)23例,初中及以下24例。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药、抗组胺药、色苷酸钠、止咳、祛痰药等药物对症治疗。(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作息指导、出院指导等。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刚入院患者,并与其进行简单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及家庭背景等,做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按照不同呼吸疾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呼吸疾病有关的知识。由于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患者接受能力低,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接受过多的知识,应以口头教育为主,采用床旁个体指导或者书面形式的方法,循序渐进,让患者明白;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评估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及实施效果,按照评估的结果,调整健康教育方法。此外,对医务人员也需行卫生宣教,使每人都能掌握医院内感染的基本知识,防止交叉感染,也防止患者从工作人员处获得感染。每天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持续2周,2周后进行评估,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的比较。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重症监护室的住院时间和两组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健康教育指导
3.1.1心理指导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可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5]。呼吸重症患者病情都比较危急,且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寂寞、孤独的感觉,再加上ICU特殊的环境,监护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使患者更加烦躁。护士应该换位思考,关心、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其塑造舒适的环境,让其乐观、积极的面对疾病,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使其尽早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3.1.2饮食指导对不同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无法进食者禁食,可以按照患者病情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鼻饲等,待病情稳定后,可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
3.1.3作息指导绝对卧床休息,勤翻身以防皮肤损害而发生压疮,逐渐增大活动范围。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3.1.4用药指导遵医嘱用药,同时告知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如颜面潮红、烦躁、恶心、呕吐等,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3.1.5特殊指导(1)进行氧疗,应注意:I型呼吸衰竭可予高流量吸氧,当PaO2>70mmHg(9.3kPa),才既能纠正缺氧,预防CO2潴留加重。室内需防震、防火、防热、防油。(2)配合接受血气分析。(3)必要时配合接受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3.1.6出院指导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注意继续家庭氧疗,遵医嘱用药,预防和及时处理呼吸道感染,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不可再食。如出现气促、紫绀等症状请即就医。
3.2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根据感染发生原因对呼吸科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慢性呼吸系疾病的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由于化疗、放疗和激素治疗,导致体质虚弱、易并发院内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差,呼吸科疾病的感染治疗一般需要联合两种或以上的抗生素治疗,且疗程有比较长,常致患者耐药菌株增加、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感染机会增加。侵袭性操作的增加同样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一个因素。呼吸科疾病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他们的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而言就要高许多,影响院内感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有医护人员所致交叉感染、接触不同疾病的患者、陪伴者,住院时间的长短以及住院期间的精神心理压抑等因素,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的机会也会愈加变多[6]。如果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医院制度执行的不严格、职业技能欠缺以及态度不认真都是导致医院发生院感的不利因素[7]。
3.3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疾病的特点采取的措施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在逐渐由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也意识到医学不仅只是抢救生命,更应注重患者生活质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大部分都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能自行呼吸,需呼吸机辅助患者正常呼吸。一旦患者痰液堵塞气管,护理工作者就要争分夺秒的帮助患者把卡在喉咙内的痰液及时排出,如果患者仍然不能自行排痰,就要对其进行吸痰处理,避免患者肺部感染病菌[8]。因此,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治疗就不仅是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及优质的护理对治疗也非常重要[9]。为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10-11]。有研究显示,单纯的口头宣教没有口头和书面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好,患者对信息的理解也较差。口头及书面宣教仍是目前ICU的主要健康教育方式,目前,给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宣教越来越受到重视[12]。呼吸科重症患者由于反复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易导致患者恐惧、失眠、焦虑等心理症状,对此,应根据每个患者的需求,对其任何的不适都及时处理并给予关心。另外,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轻易动怒,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最快的度过危险期,早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13]。
医院内感染是目前各级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护理人员应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预防和控制,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14-15]。来本科住院的116例患者中,对照组62例共发生院内感染20例,感染率32.3%;观察组56例共发生院内感染8例,感染率1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利于患者的治疗及恢复,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慧平,李改娥,车欢娥.呼吸重症监护室护士的价值管理[J].全科护理,2013,11(12):3235-3235.
[2]徐国英.健康教育在预防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34-35.
[3]俞小萍.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12,22(5):947-948.
[4]周泽云.呼吸重症监护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0,39(9):1168-1169.
[5]陈靖,陈玉琴,何捷,等.对危重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6):577-579.
[6]王莉莉,李娜.术后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4):243-245.
[7]辛群雁.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
[8]任英杰.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7(2):70-72.
[9]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09-2010.
[10]林碧红,廖雪琴,骆雪琼.健康教育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78-79.
[11]张倩,隋树杰.国外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家属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中版,2013,27(5):1287-1288.
[12]宋莹.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8(下):2688-2689.
[13]徐亚鹏,牛会.ICU监护过程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91-92.
[14]王秀萍.心理护理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