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范例(3篇)

时间: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范文

1.道路两侧绿化程度低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各大城市规模也逐渐扩大,土地资源呈紧俏趋势,导致城市道路绿化面积减小。城市中心的绿化面积最小,偏离城市正中心之后才会逐渐增加一些绿地面积,而只有在郊区才能看到大面积道路绿化。由此可见城市绿地面积由外向内逐渐减少,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对城市道路绿化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

2.道路建筑无创意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各个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模式都大同小异,不同的街道却有着相似的道路建设,这就是说在道路建筑设计的时候就没有用心的去凸显其特色。除此之外不仅是道路建筑就连其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及主色调都是惊人的相似,这就使人们对道路的分辨能力大大降低,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困扰增大。

3.过分强调道路绿化的形式美,忽略了绿化本身的生态功能

我国城市道路的典型特征是唯视觉而设计,竭力展示工艺与园艺之形式美,为参观者或者观众而美化,唯城市建设决策者或设计者的审美取向而美,强调纪念性和展示性。关注鸟瞰效果而非民众体验,缺乏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4.城市线路与道路绿化规划不合理

若城市绿化在规划时没有避开铺有地下网线的地区,那么植物就会受网线辐射的影响,因为吸收不到土壤营养而死亡。同样,若在架空电线下种植大型乔木类植物,因为植物生长较快,就会与电线发生缠绕,不但影响城市容貌,而且极易发生火灾等危害。

5.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不佳

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的绿化措施,绿化带缺损后不能及时修补;城市门面类建筑不够统一,缺乏特色;城市内的道路及交通标志等设施没有标准的设计;各种小广告的随意张贴等问题,导致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不佳。

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以丰富行道树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统一协调,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别具特色。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气候温暖潮湿,夏季闷热,因此在行道树的选择上应选用喜阳、耐湿热且能遮荫的树种,如二球悬铃木、天竺桂等。小叶榕等树冠伞型的树种,能在炎热的夏季为行人带来一片绿荫,可以有效提高步行的舒适度。而在中国东北部地区由于冬天漫长寒冷,所以绿化景观的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在冬天,城市道路的景观可以用灌木丛、剪形篱和剪形树的形态及图案样式,打造成外形规则感强的相关造型,并通过配植色彩丰富、枝干形美的树种和常绿树种形成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观效果。由于针叶树在冬季很难满足透光要求,因而不适宜做行道树种。

2.艺术性、科学性的原则

通过有创意的艺术性的构图原理来展现个体和群体植物的形式美,同时还要满足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与所处环境相符合。绿化设计的主流趋势是大色块和大组团,在分车带设计和中心绿化带中多使用这种设计方式。在步行道路设计中,使用多次重复并且连续存在的花灌木和乔木所形成的植物组团,不仅可以让在散步的行人感受到清爽宜人的节奏与韵律,同时还可以领略到环境中局部色彩的多变和层次的分明。要想营造大范围的背景空间,可采用大片的乔木间隔布置在道路两侧的边缘地带。

3.满足生态要求和景观要求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日益提高,所以一些旧的绿化模式已经很难让他们对生态和景观等方面的要求感到满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种多样,他们要求所处环境要有一种思想形式和内涵的美感。随着现代人生活步伐的加快,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中的小细节多加留意,而是更加注重周围环境的整体布局与感受。这种趋势就决定了绿化道路过程中要结合道路两边的景色,设计风格在整体上以大组团大色块为主,使道路成为一条连续的风景地带。当然,重要的地方还是要区别对待、精雕细琢,为营造四个季节、季季有景、节节有特色”的景观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统一中有变化,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三、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要点

1.考虑道路的形式

根据道路形式的不同而建设相适应的道路绿化。例如针对车速较快的交通性道路,大尺度、节奏感较强的景观更适合道路场地。植物应以大尺度的空间变化和大面积色彩形成一定线性展开的序列,使植物的形态、色相等最大限度的进入驾驶人的视线。而针对行人较多的步行街,在设计时可采用收放型的手法,适当地加入小型喷泉、人物雕像等观赏性景观。

2.考虑道路周边的用地性质

根据道路周边用地性质的不同,在道路绿化设计时,要注意采取相适应的道路景观设计模式。如居住区周边的道路设计,考虑小区居民的可参与性,铺设游步道,设置小型活动空间,局部点缀景石,结合植物景观营造游赏性休闲空间。又如商业用地的道路设计,由于周围场地多为硬质铺装,因此设计时要考虑到改变铺装路面陈旧、呆板、单调的印象。同时考虑到商业用房前车辆、人的行走特点,不宜设计大块绿化。可改变铺装样式,设置花坛来改变道路沿线状况,丰富树木品种以增加道路景观。而对于城市周边的道路,植物生态防护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设计不宜过于复杂琐碎,在背景防护林下设计以大色块图案和有韵律的植物变化为道路绿化景观基调。

3.考虑城市道路的协调性和绿化植物的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一直以来都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主要核心,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城市建设的重视度逐渐加强,城市进行了较多的道路维护与建设,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防护林也成为了很重要的绿色景观。但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时要注意其统一性、规范性,遵循一致性的原则。

3.1合理规划绿化植物类型

在温暖的南方地区,部分城市为了形成随季相而变化的色彩丰富的道路景观形象,采用以落叶型树木为主体的绿化模式。但由于落叶型树木不像常绿型树木四季均保持绿色,因此在进入秋季之后,便形成了道路两旁只有光秃的树杆的现象,失去了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的树叶,也就失去了滞尘作用。因此,近年来像广州等城市,每到秋冬季节就会出现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这种恶劣的天气与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有很直接的关系。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汽车尾气污染愈加严重,没有植物对其进行过滤净化,便形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故而,将落叶型树木与常绿型树木进行有机结合种植,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生态净化,同时可以避免秋冬季节道路景观萧瑟的缺点。

3.2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应突显出自身的景观特色

道路绿化规划时应将当地的环境因素与气候因素同时考虑进去,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绿化,为不同的道路环境匹配相应风格的绿化植物,突出植物配置的特色风格,将植物绿化与城市建筑巧妙融合,形成一幅独特的画面,借此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广州南沙黄阁大道为例,设计师在其绿化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开花类植物和绿叶类植物来构成林带,用花和叶的强烈色彩将全路段分成红———云映红霞,绿———风舞翠澜,黄———海涌金潮”三个色彩主题来进行表达,巧妙地运用了色境”,为来往的行人绘制了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视觉印象。

3.3纠正一板二带式”错误

我们在道路绿化中所采用的一板二带式”建设中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常见的一板二带式”道路中,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的种植位置与路灯设施相重合。但随着树木的不断生长和修剪不及时,体积过于庞大的树冠会影响到路灯的照明度,以至于道路到了晚上如同没有路灯一样昏暗,从而形成了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考虑各种不同品种的树木的树型、生长特性以及长成后的景观等系列因素,将相对较矮小、稀松的树种与路灯配置在同一线上,以保证树木日后的生长不会影响路灯的照明效果。若采用的设计,将较低矮的灌木配置在与路灯同一线上,而将高大的行道树种植在两旁,这样同样为行人起到遮荫作用也不会影响到路灯的照明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四、结束语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范文篇2

1.道路形式设计要求

城市中的道路一般是由诸多不同的部分共同组成,其中主要包括城市性的道路、商业性的步行街、交通性的道路以及其他类型的步行路。每一种道路都有专属的特征,同时道路与道路之间又存在着诸多相同的性质,道路一般都具有识别性、安全性、方便性和适应性等。在对道路进行绿化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直线型和大型半径曲线型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起到绿化作用的同时也为车辆提供了便捷。对于不同类型的步行街,可以通过雕塑、喷泉等增加自然情趣。道路方面的绿化设计由于线条形式过于单一,因此在对其开展设计的同时,主要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创新。通过简单的线条形式,设计出个性化的道路景观。

2.广告方面设计要求

如今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广告已经成为城市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在城市景观当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广告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宣传,重点在于如何吸引行人的目光。因此,诸多广告牌的尺寸都显得较大,使城市形象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此一来,道路绿化过程中需要对广告牌在设计方面的要求有严格的规定。让广告牌和周边的建筑或者雕塑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将趣味提升,并且合理节省空间。对于所采用的雕塑也有一定的要求,雕塑需要有创意,做到不仅美观,样式也具有多样化,还要与周边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协调。

3.停车场地设计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诸多道路周边的空间以及人行道空间都被车辆侵占,给诸多出行的市民造成了活动方面的不便。同时,城市街道景观也因此受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因此,停车场的合理布局以及有效加强停车管理是目前道路空间设计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的停车场除了为车辆提供停车位之外,也要有一定的生态绿化功能。车辆的停放与周边绿化带之间形成的形态以及色彩搭配需要有一定的美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

二、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审思

1.强调自然配置基调

一般,城市道路的绿化带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在范围之内,不同的植物姿态、不同的叶色、不同季节的花期以及不同的花色植物都需要与自然进行有机的组合和配置。主要采用的植物为常绿的乔木,同时搭配草坪、花卉等不同绿化方式。在对其开展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将花草进行合理的搭配之外,还要顾及植物的冠线,做到枢密相间、高低错落,突出景观中获得的效益。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仅可以让绿化植物进行自然性的生长,并且有效的保留了植物的自然状态。

2.多样性园林植物兼顾选择

在对植物进行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给城市道路中的自然景观产生的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诸多的植物种类中,乔木种类植物是护养最为简单、方便的植物类型。城市道路绿化中通常采用的植物是中低层的大型灌木以及小型的乔木,因此可以根据周边的环境以及相关建筑物进行适当的修剪,修剪不能太频繁。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植物其原本的自然状态维持即可。自然状态下的植物普遍都生长的较为茂盛,并且生长的时间较长,效果十分明显。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长远时间之内对绿化进行护养时所需要的成本代价,合理的打造出节约型的经济社会。

三、结语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道路绿地;广场绿地;绿地设计

一、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园林景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由于我国客观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发展历程较短,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我国发展时间却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程度和水平都十分有限,很多时候都没有深刻了解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与精髓。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渐渐脱离了最根本的人性化和功能化,朝着形式化、样式化的方向发展,这种错误的设计方式不仅影响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品质,而且还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二、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绿地设计研究

1、绿地设计要与城市道路景观相协调一致

城市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因此,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也应当与城市道路景观相协调一致。目前各大城市的交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主干道、次干道、居民居住区道路等等,构成了城市道路系统。交通性质不同的道路,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要素也不同,也因此,道路绿地设计中涉及到的道路建筑、绿地小品等元素也应当有所不同。不论是在绿化植物的种类、绿化植物的树形,还是在植物的种植方式上,都要与城市道路景观相一致。

2、发挥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同时能够起到降温遮阳、防尘减噪的生态防护功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绿地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城市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种植植物群落,科学设计布局,要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

3、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与城市交通相协调

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特别注重适用性,这种适用性是指道路绿地景观不能对城市道路交通本身的运输功能产生阻碍,不能阻碍道路交通指示牌,也不能对交通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要与城市交通相协调。

4、科学的选择绿化植物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尤其是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环境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

三、城市园林景观中广场绿地设计研究

(一)城市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条件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条件指的就是城市广场的性质。纪念性广场的最大特点是在广场中心或者是两侧比较显眼的地方设置具有纪念意义的主题建筑,对纪念性广场绿地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纪念性广场的意义。而作为一个城市象征的集会性广场则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供城市居民休憩、娱乐,在对集会性广场进行绿地设计的时候,要根据集会性广场的性质,用水泥、石板进行铺设,植被绿化相对较少,满足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交通性广场是城市交通连接的重要枢纽,在对其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既要保证广场绿化的观赏作用,也要满足其人流集散、管理交通的作用。

(二)城市园林景观中广场绿地设计的原则

首先,广场绿地设计要与城市园林景观整体要协调一致,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广场绿地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广场绿地设计要考虑到广场的功能,要与广场功能基础设施相一致,在建设广场绿地的同时,促进广场功能的更好实现。另外,要设计整体性强、层次性明显的广场绿地系统,要充分的利用广场本身的层次空间形式与周围环境,通过绿地设计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场绿地空间体系。当前,广场绿地设计要选择符合当地环境的绿化植物,要通过合理的规划,保证广场绿地景观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三)城市广场绿地种植的主要形式

集团式种植、排列式种植以及自然式种植是城市广场绿地种植的三种主要形式。作为整体模式的一种,集团式种植能够将不同的植物进行组合,能够很好的达到广场绿地设计的艺术性和丰富性要求。而排列式种植作为广场绿地中比较常见的种植方式,通过确定植物间的种植距离能够达到隔离空间和分离道路等功能。自然式种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借助植物空间角度的相对性,营造出变化多样的绿地景观。在实际的广场绿地设计中,要根据广场的性质、绿地设计的要求和人们的需要,在不同的广场空间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四、结束语

城市园林景观是人们对城市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大力提倡绿色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道路绿地和广场绿地是城市园林景观的核心,要根据道路和广场的功能和性质,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设计具生态功能好、观赏性强、人文历史性丰富和文化性明显的绿地系统,建设更好地城市园林景观,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