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6篇)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1
方法:所有病例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患者年龄、骨骼质量、发病机理、骨折类型、合并症、并发症、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质量、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等。
结果:DHS组五例出现切割,三例股骨颈短缩,两例髋内翻;PFNA组两例切割,1例股骨颈短缩,1例髋内翻;INTERTAN组1例髋内翻。
结论:内固定失效主要与骨折严重程度、内固定物选择、手术质量、骨骼质量及下地负重时间早晚等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8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统计共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中,27例因各种原因没有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接受DHS内固定63例,PFNA内固定28例,INTERTAN内固定7例,其中女性52例,男性46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94岁,绝大部分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63岁,致伤原因:老年人为不慎摔(跌)倒,年轻人为高处坠落、车祸等原因。骨折按目前常用的Evans分型:Ⅰa型17例,Ⅰb型18例,Ⅰc型36例,Ⅰd型19例,Ⅱ型8例。
1.2手术操作。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及骨折治疗标准要求,EvansⅠa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及部分Ⅰb型行DHS内固定,其余类型骨折均随机行PFNA或INTERTAN内固定;手术操作:麻醉后患者放置于骨科牵引架行骨折牵引复位,并在C型臂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满意;髓内钉取股骨干延长线与经髂前上棘垂线交叉点为中心长约4cm切口,经臀中肌下缘分离进入至大粗隆尖,置入导针时保持:正位在大粗隆尖内缘,侧位在股骨干正中,DHS固定取股骨大粗隆下外侧切口。准确扩髓、置入髓内钉固定。不论是DHS还是髓内钉,骨折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物放置准确。
2结果
DHS组共手术63例,五例出现切割,三例股骨颈短缩,两例髋内翻;PFNA组28例两例切割,1例股骨颈短缩,1例髋内翻;INTERTAN组7例,1例髋内翻。经反向复习病历,重新讨论骨折类型,手术质量,内固定物选择,病人骨密度,合并内科疾病,下地负重时间早晚等因素,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骨折类型、手术质量、下地负重早晚及骨质密度等密切相关。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是6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属关节囊外骨折,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但若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近年随着人们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进一步认识及了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都认识到应创造条件及时手术、骨折尽可能解剖复位、给予坚强内固定,使患者尽早恢复活动功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2]。
结合我院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经验,经过分析、研究、总结,发现股骨粗隆间骨折依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均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现总结如下。
DHS组:DHS曾经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各种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运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解除了很多中老年患者病痛,但近年来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医疗技术的提高,发现DHS相关并发症增多,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系统的出现,DHS的应用受到骨折类型的限制。DHS内固定方式适用于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及EvansⅠa、Ⅰb型等稳定性骨折,其优点:①手术要求技术要求相对简单,不需要特殊辅助医疗设备;②价格低廉,一般患者均能接受;③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较容易。缺点:①手术创伤较大,皮肤切口较长,出血量较髓内钉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大于PFNA及INTERTAN。②对股骨头、股骨颈创伤较大,潜在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性高。③不适用于股骨内、外侧壁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④单钉固定,抗旋转稳定性弱,容易发生切割、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的发生[3,4]。我院在后期使用动力髋+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其方法是在DHS的螺钉垂直挤压骨折端时,在其上方加用一枚空心钉,即可当拉力螺钉作用,通过持续加压骨折两断端,使其更紧密接触,加强了DHS螺钉的加压作用,有效控制骨折近端,同时有“点”到“面”的固定提供抗旋转作用,克服了单用DHS抗旋转差的缺点,极大增强了内固定的牢固性。
PFNA组:是改进的PFN系统,亦称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其优点:①承受应力的轴心比DHS向内移位及抗疲劳能力强,可用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②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③螺旋刀片可以填压骨质,增强铆合力,抗旋转稳定性强,不易切割,潜在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较DHS明显减少。缺点:①手术技术要求高,需要相关辅助医疗设备,内固定物价格较昂贵;②对于内外侧壁不稳定性骨折仍然具有较高的潜在切割、股骨颈短缩等风险;③骨折断端间无动力加压稳定作用,是其没有纠正缺陷;④不稳定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能过早下地负重,患者术后主、被动活动受到限制,也带来相关并发症[5,6]。
INTERTAN组:INTERTAN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新型内固定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髓内钉近端采用横截面设计,抗旋转稳定性明显加强;②具有4°外翻角,提供大转子顶点微创入路,便于手术操作;③独创的联合绞锁组合钉,上方是直径11mm的拉力螺钉,下方是直径7mm的加压螺钉,当两枚螺钉锁紧时可产生骨折加压作用,有效促进骨折稳定及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④远端发卡样开槽设计有效分散应力。其优点为:①创伤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②手术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完成,并且需要相关辅助医疗设备,如骨科牵引床、C-型臂等。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在显著增长,主要因素是外伤和骨质疏松,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患者高龄化、合并症多、病死率高,骨质疏松患者较多及多为粉碎不稳定性骨折的特点[7],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为首选,对可以耐受手术的患者主张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术后功能,在把握治疗原则的前提下,手术技术和操作细致才是决定治疗效果好坏的第一因素,要求基本做到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完善、手术目的明确、手术质量高,术后康复计划梯次进行,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不足及经验教训,积累经验,是我们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唐佩福,姚琦,黄鹏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7):622-624
[2]李凡,陆海明,王秋根等,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6):1265-1267
[3]黄公怡,文良元,转子间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3,23(8):637-640
[4]肖德明,阮峰,林博文,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114-115
[5]张纯,姚明,贺西京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对疗效影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22-424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2
武汉紫荆医院创伤骨科,武汉紫荆430062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治疗与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共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25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8例,年龄16~62岁;膝关节脱位3例,股骨下段骨折4例,胫骨上端骨折13例,浮膝损伤5例;腘动脉断裂18例,腘动脉血栓形成7例;诊断时间2h~7d;修复时间为3h-7d;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二期部分患者改用钢板内固定),小腿切开减压后用负压吸引装置封闭,吻合动静脉;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止血,缝合伤口并包扎,后期行减压切口缝合或植皮。结果共25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肢体存活22例,截肢3例,截肢者均为诊断时间晚,肢体缺血时间长所致,2例截肢患者软组织损伤严重。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接受及时的手术治疗后,有22例患者肢体存活并康复,其余3例患者截肢,因此可知,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常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是关键,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是抢救肢体成活的保证宜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二期部分患者改用钢板内固定),切开减张也是非常必要的,肢体软组织损伤程度,肢体缺血严重程度是影响肢体成活及后期功能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腘动脉损伤;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减张
[中图分类号]R684.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6(b)-0147-02
[作者简介]陈大康(1978-),男,汉族,湖北黄陂,大学本科,主治医师,显微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
膝关节脱位属于临床常见损伤,若延误治疗,就很容易引发腘动脉损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若患者出现膝部损伤,会直接引发腘动脉严重受损,且治疗相对比较困难。在一般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误诊或延误治疗[1],若患者病情较重,很容易引发肢体残废,最终截肢。从目前医学界治疗现状来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截肢率近50%,部分地区超出该比例。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2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采用彻底清创、小腿切开减压,复位关节或骨折端并行外固定架固定、修复腘动脉的主要方法进行治疗和固定,并严密观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生命特征、肝功能变化等项目,探究治疗的临床疗效,做出如下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2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6~62岁;膝关节脱位3例,股骨下段骨折4例,胫骨上端骨折13例,浮膝损伤5例;腘动脉断裂18例,腘动脉血栓形成7例。损伤原因:锐性损伤3例,钝性损伤22例。本组病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重要血管神经断伤,影响肢体血供,需要急诊修复血管神经才能确保肢体成活或主要功能恢复,MESS评分在4~6分之间(病例排除:①肢体毁损伤无条件修复,或开放粉碎骨折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撕脱缺损,估计修复后不能满足功能,有截肢指征;②因合并头颅、胸腹、骨盆等外伤并危及生命,急诊截肢以便抢救生命)。
1.2患者临床特征
通过对上述患者的入院检查可知,多数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有部分患者出现相应部分的损伤,有6例患者表现为创伤性失血休克;膝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有:观察未发现明显伤口,未出现流血,而受到暴力钝性损伤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伤处挫伤、带有瘀斑,腘窝部位有较为明显的肿胀伤。25例患者于我院紧急处理后,1d内有1例患者的小腿患侧肌肉坏死(供血不足),小腿有部分可予以保留。部分患者未检测到足背动脉搏,且采用针刺后,足趾未渗血、温度过低,甲床未出现充盈,对患者行抗休克治疗后,有3例患者没有较明显的改善。有4例患者足背动脉搏微弱,其中1例患者患处与健处没有明显差别,且采用针刺后,足趾有部分渗血,有不明显的充盈反应。其余17例患者小腿温度正常,采用针刺后,渗血量不大,通过X射线检测后,患者的具体骨折、脱位、受伤情况基本确诊。
1.3治疗及手术方法
1.3.1全身治疗全身对症治疗,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肢体保温,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如出现血循环障碍,需立即行血管彩超探查或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1.3.2手术治疗一般性治疗方法如下:仰卧位彻底清创后行小腿切开减压,复位关节或骨折端后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二期部分患者骨折复位不理想或关节面骨折者改用钢板内固定);改俯卧位探查腘动、静脉,血管彻底清创后,吻合动静脉(直接端端吻合3例,22例行大隐静脉移植),血管缺损大于2cm取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肢体恢复血运后彻底止血,缝合血管损伤处伤口,用人工皮负压吸引装置封闭小腿切开减压创面,包扎,后期行减压切口缝合或植皮。
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法如下:①若患者于入院后确诊患处附近肌肉坏死,直接行膝上截肢术;②若患者接受抗休克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应行急诊手术(注意腘动脉的损伤)。具体手术方案为:患者保证仰卧位,将骨折处切开,短时间内予以固定,可采用简单的方案。本院主要方法为采用骨外固定支架以及克氏针固定方案;随后可调整患者卧床位置,修复血管。若患者血管损伤面较广,伤口较复杂,甚至血管完全破裂,可行血管修复自体大隐静脉桥接移植,若患者血管损伤较轻,可直接吻合,若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则可行外膜封闭;③若患者的足背动脉搏较为明显,可对其进行Doppler检测,安排医护人员监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若患者有明显的动脉搏动减弱现象,皮肤温度不稳定,那么应该在2d内行血管探查术。18例患者接受血管探查术后,接受小腿深筋膜切开术,该手术主要目的为降压,同时将其膝关节进行固定(角度保持在135°屈曲)。
1.4术后补液纠正
针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肢体保温、抗感染、抗血管痉挛、抗凝、脱水以及全身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及患肢血运。
1.5术后观察以及随访
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术后观察的主要观测项目为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生命特征、肝功能变化等项目,若患者身体情况不佳,可行抗生素治疗。患者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足趾颜色以及甲床充盈反应均为重点观测项目,若有所改变,可对患者行血管吻合术,同时配合抗凝。接受小腿深筋膜切开术的患者,若皮肤有缺损,可行植皮术修复。患者治疗康复后,相关医护人员要定期随访,主要观测项目为患处的血液循环现状、伤处好转或愈合情况,并检验患者膝功能。
2结果
本组共25例,肢体存活22例,截肢3例,截肢者均为诊断时间晚,肢体缺血时间长所致,截肢患者中2例软组织损伤严重;肢体存活患者根据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KSS):15例缺血时间短术后患者肢体临床及功能评分优良,7例缺血时间长,患者评分较差,且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跛行。
3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属于常见伤,还会引发腘动脉损伤。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接受及时的手术治疗后,25例患者中有22例肢体存活并康复,其余3例患者截肢,因此可知,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常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是关键,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很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双腿。
腘动脉损伤后较易造成肢体缺血而导致肢体的严重后果,因此腘动脉损伤被认为是对肢体威胁最大的周围血管损伤[2]。通过学者的研究可知膝关节脱位会引发腘动脉受损,以往的几率为7.5%,腘动脉受损几率较高。从本文研究可知,闭合性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有如下临床特点: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外伤流血等可见问题,属于较为典型的特点;②患者容易出现较高几率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其它部位的骨折以及胸腔受损等;③患者伤情不稳定且一般病情较重,车祸致伤较多,还有部分为高处坠落伤,且多数患者会出现休克;④患者血管破损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本次研究中多数患者为部分血管断裂,其余少部分为血管全部损失、断裂。
外固定架固定操作简单快速,足以稳定折端,部分可获得解剖对位,同时,对软组织损伤小,便于对伤口的操作[3-4]。可尽量为肢体血管的修复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且肢体保肢成功后骨折复位不理想或关节面骨折者可二期改用钢板内固定。腘动脉损伤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性很高。对有骨筋膜间隙压力增高临床表现的应在血管修复前行深筋膜切开减压,这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肢体的进一步缺血,终止肢体缺血于骨筋膜间隙压力增高指间的恶性循环,减轻肢体的再灌注损伤。一般认为,对高危险性损伤,在症状出现之前行预防性深筋膜切开术的效果远好于出现组织坏死后进行的治疗性深筋膜切开术[5-7]。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大多钝性损伤,血管清创后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同时因肌肉的牵拉和血管痉挛,大部分需行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移植以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为佳。
通过以往研究可知,1992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1994年,裘华德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技术,具有较多优点:①使病人创面处于负压封闭及缺氧状态,创面与外界相对隔绝,细菌不能繁殖;②使创面渗出液、坏死组织被充分引流,消除局部肿胀,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挤压伤创面,经VSD后5~10d的延迟,创面新鲜无菌,能分辨正常与坏死组织的界限,避免急诊清创不彻底或过度清创[8],清洁的创面给深部组织及皮瓣修复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综上可知,接受及时的手术治疗后,患者肢体存活并康复的几率大大提升,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常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是关键;而肢体缺血严重程度是影响肢体成活及后期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到及时诊断,是治疗患者的关键,本文研究的手术后外固定支架方法,疗效较优,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李存佳,林志国,谢小川,等.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8例综合治疗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107-108.
[2]樊孝文,方力,郑翼德,等.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75-2477.
[3]曾卫平,王聪.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策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72-73.
[4]王建兵,孙振中,陈学明,等.闭合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临床诊治[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552-554.
[5]李存佳,林志国,谢晓川,等.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36-37.
[6]郭维忠,李健辉.膝关节闭合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诊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8):757-758.
[7]雷芳.肌酸激酶在腘动脉损伤修复中的意义及与疗效相关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是一个以“断肢再植”出名、“创伤骨科”见长的科室。1963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前主任陈中伟院士与钱允庆教授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1978年,于仲嘉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把病人自己的足趾移植到前臂截肢的残端,再造出了有感觉、能活动的新手,被誉为“中国手”;此后,他又先后解决了保存离断肢体、延长肢体缺血时限、解除血管痉挛、防治再植肢体肿胀等技术难题,使六院骨科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再植中心”,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
近年来,骨科在学科带头人曾炳芳教授和领军人才张长青教授的率领下,实现了再次飞跃:四肢显微外科被评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并逐渐形成以四肢显微外科为主要特色,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关节镜外科、骨肿瘤外科及小儿骨科等多个亚学科蓬勃发展的综合性创伤骨科。2001年,六院骨科成为“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所在地。2007年,骨科成为上海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同年被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2010年首批进入国家重点专科。
特色技术:
断肢再植、手指再造、手再造等显微外科技术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
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等微创外科技术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
脊柱外科治疗技术
骨肿瘤的综合治疗
小儿脊柱侧弯的治疗
专家介绍
曾炳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骨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肢体创伤的治疗与组织缺损的修复,包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自体组织修复移植。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张长青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医疗专长:擅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治,以及复杂骨折、骨不连及并发症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柴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修复重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
医疗专长:擅长四肢复杂骨折、骨不连、肩关节及周围骨折脱位、肘关节骨折与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四肢骨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修复重建,以及断肢、断指再植等。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李晓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创伤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老年骨折和骨质疏松骨折、四肢骨折和骨不连的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罗从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外三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
医疗专长:擅长膝关节与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髋臼与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张先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关节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徐建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颈肩腰腿痛及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赵金忠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关节镜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肩、肘、膝、踝等关节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关节镜手术。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董扬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骨肿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骨肿瘤、骨与关节感染,以及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陈博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小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畸形的矫正。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问:四个月前,我因右侧踝骨骨折去医院就诊,经石膏固定七周后拆除。奇怪的是,我的脚踝到现在仍有肿痛,这是怎么回事?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即刻种植;闭合式;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R78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1(a)-0044-03
即刻种植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即刻种植技术在处理口腔内部牙龈伤口时,仍然面临着多重不利的因素,如牙龈内软组织缺损、牙龈炎症等,这些可能都是导致患者牙龈治疗后愈合效果不佳的因素[1],而即刻种植牙龈组织的特点以及伤口的生长方式是有一定的特点,为了探讨这两项问题,本研究选择了浙江省台州市温岭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及富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需要拔牙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即刻种植方式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温岭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及富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共收治的需要拔牙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5岁,平均46岁。纳入标准:①无手术禁忌证;②无吸烟史;③无夜间磨牙的情况;④前牙区无法保留残根;⑤牙根折断;⑥自愿接受即刻种植治疗。排除标准:①根尖感染了患牙;②有急性炎症活动期牙周病的患牙;③存在重度牙槽骨缺损;④口腔内存在软组织急性炎症。36例患者均采用即刻种植的方式进行治疗,并根据其意愿,选择闭合式或开放式治疗方式处理伤口[2],将其分为闭合组18例,开放组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准备材料进行治疗前首先需要准备种植材料:①德国贝格公司所生产的BEGO根状种植体共36枚,种植体的直径需控制在3.75、4.10、4.50、5.50mm,种植体的长度选择控制8.5、10.0、11.5、13.0、15.0mm;②中国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胶原膜;③北京市意华健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3]。
1.2.2治疗方法术前需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拍摄,拍摄一个全景图片,确定牙槽骨的质量及高度,然后制订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进行常规的口腔局部浸润麻醉后,将患者的牙龈切开、翻版,采用微创拔牙器将患牙拔出,选用合适的种植体进行植入,并将其缝合,处理患者的伤口。①闭合组:在种植体植入患者的牙龈后,在其上方带上愈合帽,采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填补缺损的骨质,并在牙槽窝口上采用胶原膜进行覆盖,切断靠近唇颊侧牙龈的骨膜,并将牙龈瓣做滑行动作,将其拉向对侧牙龈边缘,关闭牙槽窝口,进行缝合。术后3个月,再进行第2次手术,根据患者牙龈的恢复情况,给患者制作并佩戴牙冠[4]。②开放组:在清除患牙之后,首先植入种植体并在植入部位戴上愈合帽,然后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植入骨质缺损部位,胶原膜封住牙槽窝口,将愈合帽露在外面,使整个自然牙槽窝口呈现出一个开口的状态,最后用缝线固定胶原膜。与闭合组闭合式治疗方法不同的是,它不缝合自然牙槽窝口,而是使其保持一个开放的状态。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并根据情况制作和佩戴牙冠[5]。第2次手术后7d内对患者临时牙冠进行修复,并每月复查1次,对临时牙冠进行修改与协调,检查种植体、愈合帽的稳定性。
1.3观察指标
根据Albrekssen-Zarb种植成功评价标准,并结合X线检查判断骨质愈合情况:①优:患者的骨质愈合生长顺利;②良:患者的骨质愈合种植体存在骨质缺失;③差:未能够形成骨性结合。治愈=优+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开放组明显优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闭合组,其治愈率(94%)高于闭合组(7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即刻种植适应证
并不是所有的口腔问题患者都可以采用即刻种植治疗方法,其适应证主要包括重度牙冠缺损、牙根折断、根管治疗失败及严重的牙周病者,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具有即刻种植适应证。
3.2种植体的选择
从宏观上来看,种植体的形态应当与天然牙根接近,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与牙槽窝口吻合,提高治愈率,减小种植体与牙槽窝壁之间可能出现的间隙,降低植骨的数量,从而保证种植体在初期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牙龈上,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体将会与牙龈融合,形成骨性结合。而从微观上来看,种植体经过了酸蚀及氧化钛的处理后,将会更快的形成骨性结合,且在选择种植体的长度时也是需要注意的,种植体的长度不仅要与牙冠的长度相符合,还要与牙槽窝的深度及根尖峡谷组织高度相符合。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种植体的长度与直径均是认真选择的,因此没有出现因为材料问题而影响患者伤口愈合情况[7]。
3.3即刻种植牙龈软组织的特点
采用即刻种植牙龈软组织时需具备两个特点:①患者有先天性缺损的牙体。主要是因为在拔牙后形成的牙槽窝口,因此在治疗时会出现自然牙龈缺损。②患者有口腔炎症。口腔炎症会导致牙龈质地比较脆,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治疗时牙龈非常容易出现渗浓、牙龈水肿、脆弱等情况。针对这两个特点,本研究发现,只要种植体稳定植入,即使术中出现渗浓或瘘管的情况,也仅需要彻底清创便可以进行即刻种植术,术后密切观察[8-9]。本次研究中,虽然有部分患者伤口治愈效果差,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可见炎症并不是即刻种植的关键因素[10]。
3.4即刻种植开放式及闭合式伤口愈合情况
本研究发现,采用即刻种植方式治疗后,开放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闭合组,其主要优点为即刻种植材料的介入,开放式治疗并没有采用埋入的方法,在暴露的情况下,骨粉的存在与凝血机化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关系,而渗血使得骨粉颗粒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黏滞性,从而将骨粉固定住,而种植体对骨粉也是有一定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因此本次研究中没有骨粉大量流失的情况的发生,而牙槽窝在自然愈合的过程中,骨粉与种植体相互固定,由此可见开放式治疗后,伤口的愈合情况优于闭合式治疗法。
综上所述,虽然两种伤口愈合方式在治愈率上有所差异,但是即刻种植方式可以很好地治疗牙龈炎症、骨质缺损等口腔牙龈组织常常出现的病症,采用即刻种植牙龈组织的方式治疗这些症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在选择病例时要更为慎重,从而保证即刻种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程涛.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1(20):88-89.
[2]柳忠豪.即刻种植与种植体早期加载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5(4):69-70.
[3]刘小明.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3(7):23-24.
[4]孙爱杰.即刻种植与种植体早期加载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7(4):77-78.
[5]樊马娟.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8,4(3):55-56.
[6]颜激光.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隙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9):563-564.
[7]陈文川.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1(3):144-147.
[8]程功华,汪为玲.种植牙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65-66.
[9]余琼.人工种植牙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33-134.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5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痹;中医疗法;麻黄汤
[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6-100-02
ExplorationofWenyangtongbiDecoctionTreatingNecrosisofFemoralHeadin12Patients
SUNChongshu1ZHENDafu2
1.HospitalofKundulunDistrict,BaotouCity,NeimengguAutonomousRegion,Baotou014010,China;2.DolomiteMineralPublicHealthCenter,GuyangMiningCompany,BaotouCity,NeimengguAutonomousRegion,Guyang0142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ofthe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nischemicnecrosisofthefemoralhead.MethodsAll12casesofpatientswithischemicnecrosisofthefemoralheadwereonlytreatedbytheapplicationofTCM.Thenthechangesofsymptomsandfunctionsetalfortreatmentwerecompared.ResultsThetherapiesofTCMwereeffectivetoallpatientsthroughtheapplicationof2~12months.ConclusionTheconservativetreatmentofTCMshowedobviousameliorationonclinicalsymptomandfunctionconditionofpatients,anditisworthyofbeingpaidattention.
[Keywords]Femoralhead;Rheumatisminvolvingbon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Ephedraedecoction
股骨头坏死全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守性治疗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笔者自2006年底应用中药诊治股骨头坏死病例12例,即应用自拟温阳通痹汤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2例,均经市级以上医院根据体征、症状、CT及核磁检查而确诊。男8例,女4例,年龄32~68岁,病程1~4年,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关节疼痛,尤其是髋关节、膝关节;在髋关节持续疼痛的同时并发行走困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部门诊治疗。本人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Ⅳ期:髋部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受限,X线片股骨头扁平或死骨区塌陷,本组病例6例,男5例,女1例;Ⅴ期:髋部疼痛明显,X线片坏死骨破裂,髋关节间隙狭窄,骨密度更加硬化。本组病例5例,男3例,女2例;Ⅵ期:髋部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V期减轻,X线片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肪臼不光滑,甚或硬化增生。本组病例1例,女性。
1.2治疗方法
结合自己临床体会诊断为“骨痹”,皆分型为“阳虚寒凝血瘀”,自拟温阳通痹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麻黄6g,桂枝10g,炒杏仁10g,炙甘草10g,干姜10g,川芎10g,红参10g(先煎),当归10g,炒白术15g,炮附子10~30g(先煎),熟地20g,鹿角胶15g(烊化),焦杜仲20g,川断20g,生黄芪20g,土元10g,茯苓15g,怀牛膝15g,炒白芍15g,砂仁6g,三七10g(冲服),桃仁10g,红花10g,骨碎补30g,姜枣少许。1个月为一个疗程,一日一剂,水煎服。见效后或服药后胃脘不适,需隔日或三日一剂。
2结果
疗效评价参照王岩等[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结果:优(>85分)6例,良(75~84分)4例,中(60~74分)2例。本组病例在临床症状上都有治疗效果,疗程最长13个月,最短2个月。总有效率100%,优良率83%。
3病例介绍
某女,37岁,已婚,教师。2006年12月2日初诊主诉:两侧股骨头部位剧痛两年,加重1年,拄拐瘸行1年,行动严重受限。病史:5年前患有红斑狼疮,经用大量激素治疗好转,两年前发现左侧股骨头部位疼痛,左腿发僵,开始按照腿痛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后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骨关节炎”,在中西医治疗中逐渐加重,以至瘸行,不得不拄拐;后经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左侧股骨头已塌陷,已成残疾,建议手术。刻诊:瘸行拄拐,行动特别困难,左侧股骨头部位疼痛在半年前已明显减轻,但左腿无力麻木,周围肌肉稍萎缩,近三个月来右侧股骨头部位疼痛加剧,昼夜不宁,痛不欲生,伴随上肢疼痛僵硬不适,头晕,汗出,心悸失眠,大便干结,精神尚可,情绪低落,舌质淡苔薄,右脉虚细略弦,左脉虚弦,寸关大尺小沉取而弱。诊断:骨痹。病机:脾肾阳虚,气血虚弱,经络痹阻。治则:温阳通痹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干姜、川芎、红参、当归、细辛、通草、炒白术、炒薏米、炮附子、熟地、鹿角胶、焦杜仲、狗脊、川断、生黄芪、生龙骨、姜枣少许。此病例是本组病例中病情最重疗程最长的一例,治疗时间达13个月,服药150副左右,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弃拐行如常人,现居五楼,上下如常。
4讨论
中医古籍中并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直接记载,但文献中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的描述。《素问・长刺节论篇》说:“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髋酸痛,寒气至,名骨痹。”;《圣济总录》中的“髋骨痹”;《素问・痿论篇》的“骨痿”,《医宗金鉴》卷八十九载有“胯骨,即髋骨也,若素风寒湿气,再遇跌打损伤,淤血凝滞,肿硬筋翻,足不能直行,筋短者足尖着地,臀努斜行.............”等。“骨蚀”、“骨痹”、“骨萎”及“阴疽”所描述的症状多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症状相似,所以可将股骨头坏死病归属“骨蚀”、“骨痹”、“骨萎”、“阴疽”等范畴。本人参阅近年来与本病有关的医学文献[3-7],对本病分型较多,治法不离“活血化淤、疏经止痛、溢经活络、去腐生骨、培补肝肾、强筋壮骨”等;本人根据近年来治疗风湿、类风湿、脊髓炎、周围血管疾病等经验,结合本病的临床特征,认为本病与中医“痹症”相似,应属于“骨痹”;如《灵枢・刺节真邪论篇》“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不论何种致病因素,皆表现为“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本虚”以肾阳不足密切相关,“标实”则是感受风寒湿邪,而且外邪对本病的影响尤为重要;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平素阳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易导致外邪入侵为患;如《肘后备急要方》云“肾气虚衰,腰脊疼痛,或当风卧湿,为冷所中,不速治,留人腿膝为偏枯冷痹”;本病较普通痹症病势重、病位深,所谓“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又如《灵枢・刺节真邪论篇》所云:“虚邪之人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为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而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所以治疗本病有很大难度。本人通过研究以上中医文献结合西医诊断,对本病确立“扶正祛邪”大法,选用真武汤、阳和汤、续命汤为主方自拟温阳通痹汤治疗本病,方中麻黄、桂枝、附子、炒杏仁、干姜、鹿角胶温阳通脉祛风散寒,杜仲、川断、骨碎补补肝肾强筋骨以助之,八珍汤加减益气养血升阳润脉,再佐活血化瘀诸药搜剔筋骨瘀滞,对于本病的治疗,祛除外邪至关重要,甚至贯穿治疗始终,古人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又常兼挟它邪致病,造成顽疾痼疴。《千金要方》云:“在皮肤间亦易愈;在筋骨则难痊也;久痹入深,令荣卫涩,经络时滞,则不知痛”;所以,在本人自拟方中,续命汤作用很大,其中麻黄汤既可以驱邪出表,又可以宣发肺气,畅通百脉,而且有助于脾胃升降,其治病机制微妙,值得深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3.
[2]王岩,朱盛修,赵德伟.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1995,9(1):567.
[3]郭伟,董晓俊.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1):51-52.
[4]徐明雄,杨红,胡建强.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2):39.
[5]涂扬茂,张朝驹,刘鹏.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3):48-49.
[6]廖军,王波,王继先.教授辨证施治股骨头坏死临床经验总结[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5):115-116.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股骨髁骨上骨折;老年患者;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18-0073-03
股骨髁上骨折属于常见临床损伤,有效治疗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在于正确复位并在骨折的愈合与术后功能锻炼期间维持位置不变[1],术中对操作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很容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难度较大。基于患者的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造成,病情复杂,而老年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较差,故如何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意义重大。既往治疗经验表明,通过特殊器械的辅助应用,有利于内固定操作中程序的简化和稳定性的增加。本文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设为A组、B组,且每组均为20例。A组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5~84岁,平均(75.1±2.9)岁。患者均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其中,交通意外10例、跌伤2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砸伤3例。按照骨折AO分型标准,A1型、A2型和A3型的患者分别为8例、10例、2例。B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5~86岁,平均(75.9±3.2)岁。患者均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其中,交通意外9例、跌伤3例、高处坠落4例、重物砸伤4例。按照骨折AO分型标准,A1型、A2型和A3型的患者分别有7例、10例、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临床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年龄≥65岁;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认为股骨髁上骨折,属于闭合性损伤,具有手术适应证,且对治疗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1.2.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属于病理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的患者。
1.3方法
1.3.1A组A组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经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在股外侧做一切口,在骨折处有限切开,行常规复位及临时固定,在患者的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之间的位置作一小切口,依次将髌韧带、关节囊切开之后使股骨髁间暴露在操作视野中,选择在后交叉韧带止点前5mm处开口,扩髓、置髓内钉,依次锁定骨折近端钉和远端钉,使主钉钉尾到达股骨髁间软骨下5mm处完成。
1.3.2B组B组患者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法麻醉后,绑止血带,并在患者的股外侧做切口,经股外侧肌、股直肌间入路,股骨髁充分暴露后实施复位,并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长度合适的股骨远端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固定期间维持良好对位对线,股骨髁部及骨折近端都用3~4枚螺钉分别固定,必要时行植骨处理,负压引流,缝合切口[2]。
1.4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经12~24个月的随访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其中,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按照Bristol标准进行评价[3]:以末次随访时患者完全无疼,膝关节的屈曲度>130°,伸直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9.8±1.1)cm、(17.9±1.6)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5.9±68.3)mL、(568.2±93.4)mL,A组显著优于B组,而其手术时间分别为(85.2±12.5)min、(73.1±11.4)min,B组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经随访,A组和B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0%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548>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加,其发生股骨髁骨上骨折的机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不断退化,慢性基础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发生率升高的情况下,其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也相应提高[4-6]。
本文比较了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髁骨上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可见在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方面A组优于B组的情况,而在手术时间的比较方面B组短于A组。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0%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髁骨上骨折的有效方法。这与蒋守海等[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还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记录和比较,发现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存在生肢体短缩、骨折端成角的情况,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则容易出现轻度膝外翻,但都不十分严重,不会对患者的恢复造成过大的影响,也均无感染、内固定断裂以及骨不连现象出现,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适用范围更广,同时,其固定的稳定性强、符合微创治疗原则,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另一方面,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属于髓内中心固定,有效避免了偏心固定的弯曲应力对骨骼造成的生物力学干扰,降低了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发生率[5-7];而固定允许骨折端间的微运动,则可以通过生理应力的产生刺激骨痂的生长,为骨折愈合提供有利条件;但在术中锁定螺钉放置时,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不断进行调整,手术时间更长,增加了切口暴露的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而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则具有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这是由于锁定钢板在形状设计上与患者的股骨远端解剖轮廓基本一致,更有利于安装[8-10];同时,由于术中无需对骨膜进行大范围的剥离,钢板与骨骼之间无需紧密贴合,一方面能够改变传统接骨板与骨骼之间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另一方面能够对患者的骨、骨膜血运进行充分保护,与BO原则相符;通过骨骼、钢板、螺钉的一体化固定,可以实现骨折处的有效、稳固内固定,更利于患者在术后早期实施功能锻炼[11,12]。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因钢板与螺钉的紧密结合,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不会出现螺钉松动、退出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激素水平的变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在老年股骨髁骨上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有更大的优势,但也存在切口大、对患者的损伤程度更重的缺点[13-15]。研究中还对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切口入路进行了改良,将既往膝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改为大腿下段前外侧与膝关节前内侧两个切口入路,避免了传统入路需要切开股外侧肌腱、创伤过大的缺陷,而且降低了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干扰,术野更加清晰,利于手术操作的进行和手术时间的缩短。
总之,通过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骨折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二者各有优缺点,可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文成,刘秦松,蔡宇,等.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2):177-180.
[2]廖春来,王培信,李培浩,等.复杂类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J].山东医药,2011,51(32):95-97.
[3],苗娜,王维彬,等.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24(6):579-581.
[4]廖春来,王培信,李培浩,等.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内固定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0-22.
[5]陈华伟,蔡延禄,林瑞忠,等.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5-26.
[6]蒋守海,王春,夏建军,等.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66-567.
[7]宫涛,孙占胜,王伯珉,等.LISS钢板与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C2型股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4,54(42):81-83.
[8]黄兴力,袁风.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9):849-851.
[9]黄忠兆,张立新,郝明,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髁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6):629,632.
[10]杨通宇,覃家永,陆耀宇,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47-48.
[11]陶建军,白胜波.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726-728.
[12]汤继磊,沈向阳,陈春美,等.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和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对软组织血清标志物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39(18):2196-2197.
[13]冯利君,刘凯.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2):70-71.
[14]郭德洪.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体会[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6):后插1-后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