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工作思路范例(3篇)
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一、发展经济、增加财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改革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方式,坚持城乡统筹,加大三农投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改革财政对企业支持扶持的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调控经济的作用,把财政对企业支持的重点转到支持节能减排,市场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率高、产品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对财政贡献大的企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企业在财政支持中增加效益,财政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增加收入。
二、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新修正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财政经济形势,科学合理编制收支预算,提高收支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力,严格预算执行,坚持依法理财,努力做到没有预算的开支一律不得支付。
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投入机制,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着力推进全口径预算,将国家政策规定的政府基金项目转到一般公共预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改革办法,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政府性债务列入预算管理,努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加快预算信息公开,促进阳光财政建设。
三、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改革工作思路范文篇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早已进入到全民大众化教育的鼎盛时期。而高职院校统计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稳步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中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特殊地位,加强高职院校统计工作改革,提高统计工作在新时代下对社会的适应需求早已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本文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改革统计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工作改革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就是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运用统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揭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内部发展规律,以此为学校领导在宏观决策上提供更好的服务。正是如此也揭示了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统计工作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以下笔者就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完善统计工作的改革新思路。
一、我国教育统计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育统计工作对社会统计行业而言,它是一个业务部门的专业统计。但就其本身来讲,它是统计工作的一个综合整体,它们之间既有科学的分工,又有相互之间的合作,共同肩负着国家赋予的统计服务和监督职能。目前从我国国家教育部门到各个地级高职院校普遍都充实着统计的力量。早已形成了我国教育统计工作的网状工作体系。其研究的对象也早已从简单的数据统计转变到目前学校及学校和社会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数量表现,早已成为我国社会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而随着人们对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不断深入探索,传统教育为消费事业的观念正在逐渐转变,人们已经将教育认识到一种教育投资,其生产和消费的双重性也正被人们所认识。而高职院校统计工作,正是揭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内部发展规律,为学校领导提供宏观决策信息的重要服务机构。因此,加强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对认清高职院校事业发展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统计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受到国家教育机关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统计工作发展较慢,与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相比,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统计工作的需求,遏制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其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存在夸大事情,谎报数据的情况。近些年来国家教育机构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进行多次的改革,已达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的积极目的。然而部分学校由于资金有限,地方政府的投入收支不平衡,同时有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造成补分高职院校无法再短时间内增加自身教学经费,在短时间内改善教学条件。因此,部分学校为了达到与上级教育主管机构评估的要求,采用夸大其词,谎报数据等情况,教育统计工作缺少应有的准确性,给上级领导对学校的宏观调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次,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指标不够明确,设计存不够科学。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上报的统计报表,普遍存在多头布置许多数据打架的现象。其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指标仍不够明确,致使大部分统计人员无所适从。有些统计人员完全是凭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统计工作。极易出现数据重复、遗落等现象。致使统计工作应有的严肃性、真实性。可比性大打折扣。
三、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改革新思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职院校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多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对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更多的新问题。而统计工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强高职院校统计工作改革早已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首要工作。其具体改革的新思路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改进高职院校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统计中,应该进一步改进统计工作的调查方法和制度。不要搞重复调查,增加学校的无谓负担。同时,在定点、定期调查中普查和重点调查的频率不要出现的过高,使基层高职院校无法负重。而在针对全国性高职院校统计调查时,凡是国家统计进行的调查首先应该确定了一个调查机关抄报其它机关,对高职院校的国家统一调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调查方法,以避免调查的盲目和无序。
(二)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统计指标体系
制定一套适合当今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加强高职院校统计工作改革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目前市场经济下各个学校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自身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对不足之处予以添加完善。
(三)进一步提高和稳定高职院校统计人员素质
我国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人员素质偏低。因此,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统计人员的现状,我国高职院校应该有技术有步骤的分批对高职院校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经济知识、计算机开发运用等全范围业务培训。特别对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应用技能的使用。同时,稳定高职院校统计队伍,不要随便调动统计人员敢为,以此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修养好的高素质教育统计队伍。
改革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人口统计;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工作思路
前言: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对人口质量进行提升的有效措施。“单独二孩”政策的实行,成为了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机制进行转变的重要方式。针对国家目前所面临的性别比失衡问题,促进男女性别比例的平衡,也是计生工作在新时期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从这一工作的现状来看,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的问题会对计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对计生统计工作的工作思路的优化,成为了促进计生新政在基层地区贯彻落实的重要因素。
一、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现状来看,建立在多种数据来源的统计机制是人口统计数据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样,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开展,就离不开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的配合[1]。从计生部门、公安部门和统计部门的职能分工来看,三者在处理社会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从不同的出发点入手来进行的,针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所面对的社的总人口数、总户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等问题,对这一数据的统计工作,离不开公安部门与计生部门之间的配合。从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这些基础性的数据指标往往在整体层面消除了一定的一致性。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些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指标影响下,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相关之表和统计口径问题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在不同领域存在着不同的统计方式的情况下,人口统计过程中所出现的差异问题,成为了影响计生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家“单独二孩”政策的不断推广过程中,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从计生工作的现状来看,信息化系统功能相对薄弱的问题,也是影响计生统计工作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已经对计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到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管理系统只能在计生工作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分析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各地区信息化计生管理系统存在差异性的情况下,计生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融合性的问题,也给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新时期改革完善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思路
(一)对数据统计方式和收集方法进行完善
对数据统计方式的调整,是对计生统计机制进行完善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为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人口普查结构、人口登记情况和与新生儿有关的生命统计方式,是计生部门在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应用的主要参考要素。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在人口普查工作和人口登记工作开展基础上,对一些专项调查方式的应用,也是解决人口计生统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对数据调查工作的准确性进行提升,有关部门需要通过一种统一式的设计形式的运用,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进行优化[2]。在设计与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有关的调查问卷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布置方法的集征进行保证。为了对这一方式的调查效率进行提升,计生部门可以通过一表多用和进行数据共享等方式的应用,对基层计生调查工作的复杂性进行降低,从人口计生工作的现状来看,这一措施的应用,也可以有效避开因数据差异所引发的统计结果失误问题。对统计指标进行统一化的解释,是对这一机制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措施。针对调查问卷中可能涉及到的表格问题,在对相关表格的简洁性特性进行强化的同时,对一些科学化的计算方法进行应用,也可以让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二)对人口计生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计划生育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单独二孩”政策实行以后的计划生育工作现状来看,计生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对数据的统计工作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人口计生机制自身对与之有关的统计工作的影响来看,从法律法规手段入手对这一机制的完善,可以让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计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执法力度的提升,也可以让统计工作进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数据造假问题进行解决[3]。在对计生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也可以将人口的复式统计模式应用在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之中,在对这一统计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对传统的单一口径数据概念进行有效的调整,在有关部门从户籍和居住两大问题入手,对与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有关的问题进行分类以后,计生部门可以从分类结果入手,对人口数据的调查工作进行处理。在这一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公安机关也需要对辖区内居住人口的信息数据变更工作进行及时更新,以便让计生部门对本地户籍人口的流出情况和本地人口的居住情况进行了解,进而为计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从这一统计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来看,他可以对人口在其户籍地信息的准确性因素进行了解,对于一些居住地变换较为频繁的居民,有关部门也可以在统计系统中获得相对完整的个人信息,这就可以对外来人口问题统计工作的优化提供帮助。在这一模式建立以后,居民户籍地与居住地的相关信息的同步,可以让计生统计工作的工作流程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这就让计生部门在统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资源浪费,对人力成本的节约,也是这一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典型特征。
(三)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监督机制进行完善
人口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影响计生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了对计生统计工作的数据准确性进行有效地提升,在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监督机制的完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因素[4]。从人口计生问题的自身特点来看,在监督价值相对缺乏的情况下,统计数据的“注水”现象会让弄虚作假行为在计生领域表现出蔚然成风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错误的人口数据往往会给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所面对的监督问题带来不利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让全国人大在这一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监督作用的做法是构建计生监督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在笔者看来,计生部门内部监督体系与外部监督体系之前的综合作用的发挥,是构建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监督机制应该涉及到计生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交叉型的网络化监督体系是人口计生工作体系中的理想监督体系。第二,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的发挥,也可以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计生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一些违法操作问题,有关部门也可以对社会舆论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
结论:法律体系的完善,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创新,可以让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所获取的数据的真实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骏.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和改革探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2]杜晓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