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例(3篇)

时间: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漆艺这一传统工艺在古代和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以及漆艺作为装饰材料开发的可能性方面探讨漆艺如何进一步与现代家居装饰相融合,使之成为现代家居装饰中的新元素,更广泛的服务于现代生活。

关键词:漆艺;漆画;漆家具;木漆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一、古代的“漆”文化

“漆”文化经历了曙光初露的史前漆艺,到了商周时期逐渐成熟,伴随着奇丽浪漫的春秋战国史,漆艺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趋于繁荣,随后又经历了日臻完美的魏晋漆艺,富丽堂皇的隋唐漆艺、工艺精湛的宋元漆艺和千变万化的明清漆艺等几大阶段。

中国漆艺自产生起,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初的漆艺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漆艺的黄金时代,它的成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艺术表现必须服从于实用需要,在注重实用倾向的同时,决不能导致艺术性的降低,将艺术感染力与实用性完美的结合起来。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瓷器的兴起,漆器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渐被削弱,以审美为主要目的陈设性漆器登上了漆艺舞台,成为室内陈设中的新形象,当时这种以审美为目的漆艺主要出现在宫廷,无论水平或技术含量,都应是上乘之作,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漆艺过早的退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进入贵族化的趋势。由于漆器的产业规模与艺术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还将完整的漆艺制作工艺移植应用于建筑、园林装修与家具制作中。知道南宋时期,由于当时存在着众多的官宦私办的漆器工厂店铺,注重实用、贴近生活的设计理念形成了漆艺的产业化,漆艺的形式多见于家具制作、建筑以及各种器皿,因此漆艺在这一时期有广泛的进入社会各阶层。明代漆树的种植业为社会高度重视,漆艺得到极大发展,由于家具制造业、建筑以及宗教造像等方面需求增加的原因,漆艺品种几乎包括了日常所需的产品,如家具、贮存工具、屏风及文具等,有重大意义的重大成就十明式家具表层的漆工艺及少量填漆金漆器的出现。清代的漆艺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室内中的家具仍是漆艺主要的产品之一。到了民国时期漆艺的发展远不及清代,以家具、陈设性产品以及日用品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漆艺开始一蹶不振。

可见中国漆艺之所以过去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由于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需求、审美倾向和人文背景不断推陈出新的结果。漆艺同样也是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如同瓷器在中国一样。从远古至现代,日本漆艺始终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一直应用于室内装潢、家具、建筑、餐饮器、贮存器等方面,是一种贵族与贫民文化兼容的艺术形式。江户时代经济的繁荣使得作为武士首领的大名们,喜爱用漆艺来装饰自己的房间,除了房屋建筑的许多木结构外,贵族们都拥有与之配套的漆家具、漆器具,这些产品大都按系列整体设计,一次制作完成,往往气派很大,数量惊人,这促成了日本传统漆艺在审美风格、技能系统化方面的定性。平民漆艺主要来自各地的民间漆器产业,经济的繁荣,平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使各地民营地方特色的漆艺产业生意兴旺。总体说来,日本漆艺在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的覆盖面,始终如一的植根于全民族的意识和文化氛围中。

二、漆艺在现在家居装饰中的表现与应用

漆艺不仅表现力丰富,表现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而且漆材料性能稳定,对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强,具有坚固、不易变色褪色,便于清洁等优势,近些年来,漆艺在家居装饰中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漆画

漆画天然的木质材料易与室内风格取得和谐。在家居装饰中我们常会遇到由于窗户、柱子将墙面分割零碎的现象,过去我们常用一些美术作品来装饰这些部位,但仍然显得不够整体。今天,出现了一种新颖的壁画形式――漆壁画,漆板尺寸可与这些物体相吻合,不加外框,画面风格一致,与墙体,窗框不为自然衔接,浑然一体,能获得和谐的视觉效果。漆壁画不但装饰了墙面,而且弥补修正了空间,事实上漆板已经取得了装饰材料的功效,是的装饰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这种设计形式在宾馆、饭店、会议厅等空间较大的室内中效果尤其突出。

2.漆家具

漆家具是漆艺立体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漆艺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典型代表。漆家具在保留古香风韵的基础上,还体现了时尚特征,突出人性化,它的造型、线型、漆色、工艺和图案非常和谐。用整套漆艺家具布置卧室和书房,不但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而且极具装饰效果。如成套的雕填家具:彩绘填雕类风格鲜活艳美;素地填雕类,风格清新淡雅。如果在于明清式实木家具、欧式家具和现代家具为主要风格的室内,我们可以点缀几件漆艺类条案、琴桌、茶几、花台、绣墩则其到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的艺术效果。

3.屏风

屏风是家具的一种形式。具有现代装饰风格的屏风实在传统屏风的基础上设计的,屏风文化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自诞生起,他就是室内分割与室内装饰的重要手段,在古代屏风还具有富贵吉祥、镇宅驱邪、平和性情、江山永固的文化内涵。屏风可灵活放置,将它位于两个不同区域之间,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如果将它靠墙放则其到装饰效果。漆艺屏风种类丰富,从形制上分,有插屏、折屏、挂屏和桌屏;从木质和工艺上分,有木雕和漆艺,但以漆艺居多,他最容易种工艺综合应用,熔于一炉,题材上有更广泛的包容性,具有极强的现代感。此外,一些厂家还开发了一些室内陈设产品,如红雕填鞋柜,外观庄重大气,更能体现工艺性和使用性;雕填CD架,将古典元素运用自如,堪称古典与时尚相融合的杰作。

如中小型挂屏有单件的,有成对的,也有多件组合的。除山水、人物、花鸟外,还有福字、寿字等字屏。还有花板挂屏。花板装饰产品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木雕方面有深浅浮雕和镂雕,髹漆后大多敷贴金银箔。花板散件广泛搜集、采购于民间,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旧货。以古旧花板为中心,配以漆艺边框,使之相映成趣。有的花板挂屏还配以玉件或珐琅制品,愈显高雅别致。

结语

数千年来,先辈们积累了这些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正是我们不断发展、丰富漆艺的源泉,同时也是漆艺能与家居装饰进一步融合的根本,拥有这些宝贵的财富,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家居装饰的需求,使漆艺真正成为室内设计中新的设计元素,我们应克服自身的不足,注意以下几点:(1)漆艺师和室内设计师加强合作,才能将其已融入室内装饰中;(2)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漆艺新材料,挖掘新技法,满足现代装饰材料的环保型和美观性;(3)扩大漆艺在国内的覆盖面,使之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尤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设置漆艺专业和增加这类课程的学习;(4)加强交流和沟通,不断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

装饰设计正处于一个多元的世界,主要体现在材料和技法的多元,内容和风格的多元,作者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多元等方面。我们探讨漆艺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是为了在现代家居装饰与漆艺之间找到最恰当的结合点,不仅可以拓宽漆艺的发展,振兴中国漆艺,同时还能丰富现代家居装饰的创作语言,才是它深远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篇2

关键词:立体;材料;加工

中图分类号:F62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立体构成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运用分解重构的方法对材料加工,创造出新的立体形态,并与空间共同构成新的环境,因此,立体构成也称空间构成。任何立体形态都脱离不了材料,材料是立体构成的重要元素。材料的属性直接影响着作品最终的效果,不同的材料属性和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构成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材料的原始属性上,而是要通过艺术手段,选择最恰当的材料和加工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和触觉艺术效果,使材质赋予作品更强的艺术生命力。我们必须了解材料的特性,正确的运用在设计之中。

一、常见材料的加工

先将各种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加工制作。其造型手段有以下几种:

1.减法创造,即解构与破坏是对原材料的初步加工。在《交换空间》栏目中的废物利用这一环节时,主持人在每期都拿出一些破旧的废品,红蓝两队分别利用手中的原材料废弃物可以添加一些其他材料进行辅助和装饰,最终创造出实用、美观的创意新品。这可谓将废物破坏解构的典型案例,可以让学生们有意识的多借鉴,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

2.重组

“加法创造”,即将破坏、拆散后的材料或是简单形体重新进行组合连接,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可以将多个废弃物或者闲置物品打散后运用新的不同的材质相连接或者黏结在一起,组成和原来单形物体完全不一样或者有一定联系的新型组合整体形态。可以说是种以零散取得整体的一种方式。

3.扭曲和变形

对较规则的原材料、实体造型进行变形处理,使其异化,把一些单一呆板的形体变成复杂活力的形态,使平面形态转变为更加丰富的立体形态,如:曲面、凹凸面的形态等。当然这就要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来实现了。

二、立体形态的工艺制作流程

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材料对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效果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出设计方案,再选择相应的材料,二是先根据材料的属性,语言寻求表达的内容,确定造型设计方案。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

1.纸质材料

纸:光滑、质轻、便宜,易加工,是最方便、最基本的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定形性、可塑性。其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每年的这门课程这种材料是运用最多的,不管是薄纸的曲面空间造型,还是厚纸的几何形态切割折叠都无疑是学生们认为最易达到的并且好控制的制作方法。

2.软性布绳材质

可以塑造各类的“软雕塑”造型作品。表现方法有:包缠、折叠、剪切、镂空、系结、编织等。通过这些可塑造出二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

3.玻璃材质

坚硬、透明、气密性,抗腐性能。用其空间构成有视觉扩展感,是开放性的理想材料。可以采用玻璃胶、玻璃刀辅助切割,黏贴造型,可以运用于展示空间的模型制作。

4.竹木天然材料

竹、木、藤是天然的造型材料。美丽的纹理,质朴、亲切、温馨、易加工、切削性良好。其加工手法有弯曲、刨削、锯割、雕刻、结合等。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

5.金属材质

一般常以钢、铁、铜、铝、铅为主在立体构成与雕塑中应用。金属有坚固、持久、光泽、磁性、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加工技术多样,故其造型种类繁多、形式丰富、且精致美观。但其加工工艺条件受设备所限,基本上切割、弯曲、打造、组接、抛光这五个方面。而且由于教室场地狭窄,作品尺寸一般不宜过大,追求小巧精致,如同雕塑小样。

6.废旧材质

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和现成品。如: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可利用抠挖、切割、甚至烧、烤等不同方式进行造型制作。包装盒袋、布、竹、绳、木、碎玻璃、塑料各种瓶罐的边角料及废机器零件、废五金材料等等。也就是这些垃圾,成为我们立体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里的经典“垃圾文化”。这些废旧材料的材料肌理、形态结构和视觉语言都能启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所以,我们在上本门课程时,先到铁工厂或废品收购站去,寻找材料,寻找灵感。并通过“相面法”进行选择,创作构思也就随即而来。

零基础学木雕教程范文

关键词:清水木雕;“13间头”;“披屋”;“东阳帮”

Abstract:Takingadvantageofbothwordsandpictures,thispaperintroducesthehistory,structure,decorationandtechnologicalfeaturesofthefolkresidenceofDongyangand“DongyangGroup”,andlooksforwardtoinnovativetypesofDongyangfolkresidence.

Keywords:Qingshuiwoodcarving;“13rooms”;“penthouse”;“DongyangGroup”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6-53(5)

东阳是一个县级市名,位于浙江省的中部,距古越国都会稽(今绍兴)及河姆渡文化遗址均不足百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建材资源丰富。素有“百工之乡”、“木雕之乡”、“建筑之乡”的誉称。

一、东阳住民

东阳住民是由土著乡民(古越山民及河姆渡湮灭时期幸存者的后裔)和中原士族移民共融而成的群体。现已难分彼此,完全汉化。

二、东阳住民的住宅

东阳传统民居舒适、实用、美观。是土著乡民和中原士族移民之间相互尊重、和谐融合的智慧结晶,是河姆渡建筑文化与中原儒家道德文化的完美结合。前者表现于杆栏式构架,后者表现于装饰、题材及美学追求。

1.东阳传统民居的发展进程

东阳传统民居是从江南地区原始人类的巢居方式发展而来,是河姆渡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七个时期:

(1)原始人类的巢居时期

(2)杆栏式时期

(3)荆笆抹泥墙茅苫顶楼屋时期

(4)泥板墙茅苫顶楼屋时期

(5)泥板墙青瓦顶楼屋时期

(6)砖墙青瓦顶楼屋时期

(7)鼎盛时期(清后半期至民国抗日战争以前)。此期的特征是“粉墙黛瓦马头墙,镂空‘牛腿’浮雕廊,阴刻雀替‘龙须梁’,风景人物雕满堂”。成为融三雕、塑、画和园林艺术于一体的形、神、气兼具的,独树一帜的东方住宅明珠(如图1)。

2.东阳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

东阳民居除讲究风水宜居环境外更具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

(1)建材、工匠全部本土化

(2)外观讲究宏伟气魄,黑白主调,融合自然(如图2)

①平脊楼房,马头山墙;②石库台门,陡砌砖墙;③轴向对称,形弄廊;④层高庭广,空气流畅。

(3)内观建筑美学与儒家道德教育完美结合(如图3)

①模块组合,尊崇礼教;②结构合理,贯穿美学;③清水木雕,风格独具;④廊轩雕饰,独树一帜。

3.东阳传统民居的类型

(1)按建筑功能可分为宗祠、厅堂、住宅、庙阁、凉亭等类

①宗祠、厅堂、庙阁类:除山榀外其他各榀架多采用插柱式抬梁,三至五间敞通可获150多平方米的大空间。并施砖、木、石三雕,庙阁更有施塑、画艺术。②住宅类:各榀架均为穿斗式构架,廊轩、门窗大部施雕饰。③凉亭类:构架式样随意,无固定格式,为防白蚁有的施石柱。

(2)按建筑材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青砖青瓦木构架两坡顶楼屋(宗祠、庙阁、凉亭多为单层石柱);②泥(版筑)墙青瓦木架构两坡顶楼屋;③砖墙木构单坡“披屋”;④泥墙木构单坡“披屋”。

(3)按建筑(山墙)外形可分为以下六类(如图4)

①有腰檐复式马头墙式;②无腰檐复式马头墙式;③有腰檐单马头墙式;④无腰檐单马头墙式;⑤盔式双马头墙式;⑥金字头墙及单坡“披屋”式。

(4)按建筑装饰可分为以下三类(如图5)

①豪华型――用材硕大、材质高,施三雕精雕细刻并画;②普通型――用材一般,牛腿、月梁、门窗均施木雕;③简朴型――材质规格随意,多为格子窗,梁枋无雕饰。

4.东阳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

(1)村落布局

东阳人,氏族观念很浓厚(指新中国成立前),一般村落都是同姓同族,以宗祠为向心,支祠厅堂为支轴,向四周分布住宅,并按房系群落分片而居。有很多以姓为村名,如李宅、郭宅、孔村、许庄、程畈、王嵌头、夏楼等。极少数多姓聚居的村落,也不是杂姓混居,而是隔溪,隔巷分片而居,以溪南、溪北,巷东、巷西等称之。所以,东阳的村落都由若干建筑群落构成,建筑群落又由若干单体建筑组合而成。除宗祠、厅堂、住宅、庙阁、亭桥外,更有河溪、池塘、水井、广场等与之配套。

(2)单体建筑

东阳传统民居以“间”为单位,以“3间头”为基本单元,以“13间头”为典型三合院(如图2),这也是单体建筑的基本模式。此外,还有“7间头”、“9间头”、“11间头”、“15间头”、“18间头”、“24间头”、“25间头”等,都是在“3间头”平面基础上增加2-4间勾厢(廊)和在“13间头”平面基础上减去2-4间厢房,或增加倒座房,或纵向横向组合而成。规模不同、布局各异的东阳民居建筑群落也都是“3间头”和“13间头”三合院为模块的组合。如白坦村的“务本堂”是6个三合院的组合(如图6a),前后9进的卢宅“肃雍堂”和南马镇船埠头村的“9退(幢)头”都是9个三合院的组合,厦程里的“位育堂”更是20多个三合院的组合(如图6b)。

“务本堂”是6个三合院的组合(如图6a),前后9进的卢宅“肃雍堂”和南马镇船埠头村的“9退(幢)头”都是9个三合院的组合,厦程里的“位育堂”更是20多个三合院的组合(如图6b)。

三、“东阳帮”

研究东阳传统民居不能不研究“东阳帮”。“东阳帮”就是由东阳亦农亦工的乡民们结合而成的一个以建筑业为主的行帮,是东阳工匠的代称。本地人称他们为“出门侬”,外埠人称他们为“东阳佬”,建筑行称之为“东阳帮”,它形成于南宋京都临安(杭州)的建设时期。当时与苏南的“香山帮”、浙东的“宁波帮”三足鼎立。

1.“东阳帮”的崛起

唐宋以远,东阳是婺州(金华)6邑中最富绕的歌山画水之地,那时的东阳人,满足于丰足的自给生活,只重工读农耕,蔑视经商,有“不轻去他乡”的习俗。那时的亦农亦工也仅限于本乡本土乡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属于特长互补的社会“协作”、“便工”性质,是古时一家有事大家帮,一家造屋全村上的古风传承,一般只管饭不计劳酬。对掌握有一定技巧和特长者为众人所请,并称之为“老司”,如木匠老司、泥水老司、雕花老司。

宋室南迁至临安后,东阳亦农亦工的老司、乡民被征召至临安参加京城建设,当时的建设队伍中主要有东阳、宁波和苏南香山(吴县)的工匠。人们习惯以工匠所属的地区来分帮派,并以地名称帮。“东阳帮”与“宁波帮”、“香山帮”就此而生。东阳人在京城建设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体会了酬劳和技能的价值,促进了建筑、木雕、竹编、制桶、灰塑、制粽、裁缝等70多种手工业和“东阳帮”队伍的发展壮大,为“东阳帮”以后走出本土跨县、跨省去谋生,提供了观念和技术实力准备。

2.“东阳帮”的领域

南宋以后“东阳帮”开始了走南闯北。但因他们都是亦农亦工者,要兼顾播种收藏,所以做工地点不能太远。明清时期主要活跃于北起湖州,南达处州(丽水),东自新昌、嵊州,西至婺源、徽州地区,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另有一小部分做细木(即小木,专做装修及家具者)及雕花的工匠被征召至北京故宫参与宫廷建设;清后期开始进入上海滩。徽州屯溪(今黄山市)、严州(今新安江)、淳安、昌化、富阳、湖州、绍兴、嵊县、肖三等地都有他们的联络集散落脚点。

3.“东阳帮”缔造了东阳传统民居建筑体系

“东阳帮”在上述领域里活跃了近600年,不仅为这里的人们建造了不知其数的房子、桥和路。还有为当地带徒弟,传授技艺,有的是祖孙几代都是“出门侬”,有的落户于当地。

因此说,东阳传统民居虽起源、发展、成熟于东阳,但它不仅是东阳本土的住宅形式,而且是一个建筑体系。上述地域的古民居都属于这一建筑体系,是东方住宅中的一颗明珠。是“东阳帮”历经几十代缔造了这个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的东阳民居建筑体系。

四、展望

1.东阳传统民居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风压倒了东风,衣、食、住、行、观念全盘西化成了社会时尚,不知其数的文物古迹在城镇改造的响亮口号下被划上拆字,被推倒了。在这场毁灭历史文化的灾难中,东阳也是重灾区。据调查在东阳本土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宗祠、厅堂和住宅总数不过200处。另外,每个村落都残存多处1~3间不成气候的零星旧宅(多数是产权人在外埠、国外定居,或地理位置欠佳)。

2.传承与发展东阳传统民居

已拆的不能复生了,对幸存的应该倍加珍惜、重点保护、合理使用。在历史文化文物古建保护意识有所提高的今天,展望前景应该是乐观美好的。

(1)对现存较完整的建筑,应尽力原地保护,及时修缮并恢复原有格局。修缮时应贯彻“修旧如故”的原则,使用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确保恢复原状。合理利用时要避开机械用电、易燃、化工等不利安全的工业生产型单位进入。

(2)收购村中零散旧宅,异地集中,利用旧料规模重建。如选择具有旅游资源的山坡地新建一个“古村落”,开展原生态游或民族风情游。修建时也应采用传统材料及工艺,保持古村落风貌。

(3)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传承发展东阳传统民居。东阳传统民居是木构建筑,在目前木材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大量新建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创新发展。东阳传统建筑的历史本来就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人们生活追求的提高而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的创新发展应从下列几点着手。

①创新的原则应该是:“保持外观传统化,推进室内现代化”。即保持马头墙的神韵和廊轩雕饰特色,改进室内格局,完善生活设施。

②用现代结构替代传统的木结构及木板装修,以解决木材资源奇缺和隔音、防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