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总结(6篇)
社会心理学总结篇1
【关键词】自测健康;人格特征;学生;护理
A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sonalitytraitsandself-ratedhealthstatusofnursingundergraduatesCHENGXiao-lin,DONGFeng-wei.ShenyangMedicalCollegeofNursing,Shenyang11003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tatusofthepersonalitytraitsandself-ratedhealthofnursingundergraduate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Methods312nursingundergraduateswereassessedwith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Revised(ShortScaleForChinese)andself-ratedhealthmeasurementscale(SRHMS1.0).ResultsThescoresofsocialhealthsubscaleandSRHMofnursingundergraduateswerehigherthanthoseofnormalpersons.ThescoreofEdimensionwashigherthanthatofnationalnormandLdimensionwaslowerthanthatofnorm.Introversionandextroversionandliewe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self-ratedhealth.Neuroticismwasnegativelycorrelatedwithself-ratedhealth.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indicatedthatintroversionandextroversion,neuroticismandliewerethemainfactorsoftheself-ratedhealth.ConclusionThestatusoftheself-ratedhealthofnursingstudentsissignificantcorrelatedwithpersonalitytraits.
【Keywords】Self-ratedhealth;Personalitytraits;Students;Nursing
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护理人员的后备力量,护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护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而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完好状态。人格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人格特征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水平。因此通过了解护理专业学生人格特征及自测健康的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不同性格对健康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提高护生的身心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沈阳医学院护理专业06~08级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收回问卷32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12份,合格率为94.5%。其中男5例,女307例,年龄18~24岁,平均(21.25±1.58)岁,其中大一109例,大二116例,大三87例。
1.2方法(1)自测健康评定量表[1](SRHMS1.0),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包括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BZT)、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MZT)、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SZT)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ZCZT)。(2)艾森克个性问卷简式问量表中国版[2](EPQ-RSC),共48个项目,含4个分量表,E量表测量内外向维度,N量表测量神经质维度,即情绪性,P量表测量精神质维度,L量表即测谎分量表,测量掩饰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自测健康评分对学生进行自测健康测评后,得分与一般人群的自测健康[3]进行比较,结果护生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认知功能、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与一般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要低于一般人群,正向情绪、角色活动、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和自测健康总分高于一般人群,见表1。
2.2护理学生EPQ-RSC的结果用护生的EPQ-RSC的得分与20~29岁女性的全国常模[2]比较后表明,护生的N、P量表结果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量表结果高于全国常模,即护生比同龄女性较外向,L量表结果低于全国常模,即护生比同龄女性掩饰性低,见表2。
2.3自测健康各子量表与EPQ的相关分析EPQ的E分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总健康呈正相关,即人越外向,自测健康评分越高;EPQ的P分与所有健康量表呈负相关,即人的情绪越不稳定,自测健康评分越低;EPQ的L分与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总健康呈正相关,即人的掩饰性越高,自测健康评分越高,见表3。
2.4自测健康的多因素分析分别以自测健康各子量表得分和总分为因变量,以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全部进入4个回归方程的是神经质,而内外向和掩饰性分别进入不同的回归方程,见表4。
3讨论
研究显示,护生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要低于一般人群,这与孙海娅[4]用SCL-90对护理专业46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护生在抑郁、焦虑、恐惧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的结果一致。这与护理专业受到世俗偏见的影响,尤其是护理本科生并没有受到一些中、小医院的重视,就业时比高职学生更受到限制,而在大医院的就业竞争中又非常激烈,学习压力较大有关。而社会健康方面每个维度都高于一般人群,这可能与护生大部分都是女生的特点有关。她们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与别人沟通,愿意依靠别人解决问题。作为在校生,她们很适应学校生活,社会角色简单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可,并且经济费用大部分由家庭提供,并没有什么生活压力。
与全国常模比较,护生的E量表结果高于同龄女性,这说明护生性格偏外向、好交际、爱交谈、随和乐观,这与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善于应变、灵活敏捷;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能团结协作的性格特征[5]相符,再经过学校的护理的职业教育,以后能更好地适应护理职业要求。护生的L量表结果低于同龄女性,这可能与护生还属于在校学生社会性比较朴实,掩饰性较低。
经过相关分析,内外向、情绪性和掩饰性都与自测健康部分量表相关,尤其是情绪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为0.547,与自测健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66。这说明情绪性是影响护生自测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情绪不稳的大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激惹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而且情绪被激发后很难平复[6],因此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测健康状况。
人格特征是个体较为固定的反应方式与行为模式并不容易发生转变,但这种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是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课外活动或是开展心理咨询,使学生逐渐变得善于交际,情绪稳定地面对多重冲突能够理智处理问题。即使走上工作岗位,面临巨大压力也能保持健康状态。
但自测健康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笔者所研究的人格特征对其影响,以心理、社会健康和健康总分为因变量的三个回归方程分别仅能解释33.1%、18.7%和25.9%,以生理健康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更能解释6.6%。这说明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对护生的健康存在影响,需要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军,向东.心理卫生评定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5.
[2]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3]杨云滨,许军,王斌会,等.一般人群自测健康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2):87-89.
[4]孙海娅.463名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校医,2010,24(8):580-582.
[5]汪国建,马小琴.护理实习生人格特征与职业适应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2-43.
社会心理学总结篇2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危机;社交焦虑
作者简介:吉梅(1958-),女,江苏盐城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王福生(1986-),男,福建泉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网络时代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研究”(编号:GYE9-E-6;主持人:吉梅);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角色心理实证研究”(编号:K2010348;主持人:吉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的社会学研究”(编号:C-b/2009/1/001;主持人:李艳)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88-0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职生表现出的众多心理问题中,心理危机比较突出。近十年来,分别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研究成果十分显著,但专门针对高职生的研究报告却十分有限。关于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更是有限。因此,我们确立本课题,拟从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出发,进行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一、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概念界定
(一)心理危机概念界定
关于心理危机的概念,国内多数研究者沿用CaPlan(1964)的定义: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会导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二)社交焦虑概念界定
社交焦虑的提出可以回溯到1846年Casper报道的赤面恐怖。法国精神病学家Janet(1903)第一个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社交焦虑可以定义为人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时由于自己在社会角色与社会行为上无法满足预定的期待目标时所产生的焦虑。可以简单解释为: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
二、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关系
(一)高职生心理危机现状
自杀是自我关系紧张的极端化,是高职生心理危机的直接反应。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一千多名高职生开展“高职生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1]。
常州某高职院2010级新生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测验,实测3406人,有效问卷3395份(有效率99.68%)。其中第一类为严重心理危机问题倾向者267人(占总人数7.86%),第二类有心理危机问题倾向者749人(占总人数22.06%);有过自杀念头者32人(占总人数0.94%)。
随后,该院对其他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院性心理危机排查显示:除2010级新生外共发现101位有心理危机问题倾向的学生,其中37人有人际关系问题,26人遇到了家人去世、父母离异、违纪受处分等突发事件,10人因性格内向、过于自卑而回避社交,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其他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有1人脾气暴躁,不能自控,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缺乏,有暴力现象(砸门、窗、玻璃等),后送医院治疗。另外,有2人因心理问题吃过药,其中1人被诊断为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国内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报告也关注了高职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其中浙江台州地区某高职院校3145名2009级新生UPI测查结果显示:有严重心理危机问题倾向的I类学生436人,占参加测试新生总数的13.9%。南宁某高职院校3545名2008级学生UPI测查结果显示:有严重心理危机问题倾向的I类学生占总人数的15.4%。陕西某高职院校460名2008级学生SCL90测验的结果表明:20.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均分大于2分)[2]。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职生心理危机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我国高职生心理危机问题非常突出。
(二)高职生社交焦虑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外对社交焦虑的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多,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研究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都达到10%以上。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焦虑或恐怖起病于青春期,25岁以后才起病的情况较少见[3]。
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发现,我国高职生社交焦虑问题比较普遍。研究发现:45.3%的高职新生存在交往焦虑的倾向[4]。于茜和焦永纪通过交往焦虑量表(IAS)调查得出的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程度(均值M=41.45,标准差SD=9.096)[5]与朱孔香等人运用IAS调查得出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程度(均值为40.80,标准差SD=8.39)[6]比较接近,并且显著高于IAS的美国大学生常模(均值M=38.9,标准差SD=9.7)。
(三)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关系
为了研究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前文所述常州某高职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测验检测出Ⅰ类和Ⅱ类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进行了《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交往焦虑量表》(IAS)测试[7]。
《90项症状清单》(SCL-90)作为一种适用面广、包括精神症状项目多的自评量表,在临床上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定工具。该量表得分即为90个项目的得分总和。以总分160分(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标准)为临床界限,超过160分说明测试人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其中,任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为阳性,任一种心理问题的阳性因子个数大于2,则说明被测者存在该种心理问题。
《交往焦虑量表》(IAS)主要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总分范围为15~75分,焦虑程度与总分呈正比,大学生平均分为38.9,标准差为9.7。含有15条自陈条目,所有条目与其它条目的总数相关系数至少为0.45,八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0。IAS与其他测量社交焦虑及羞怯量表高度相关(R>0.60)。国内学者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研究,Cronbachα系数为0.81,稳定性、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符合测量学的要求,能够较好地测量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
该测试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6份,有效问卷730份,问卷有效率91.25%。其中男生385人,女生344人,年龄均在19~21岁之间。调查结果显示:SCL-90测验中,有160人总分超过160分或者某种心理问题阳性因子数大于2,占总人数的21.92%;经过调查与访谈发现,这些学生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IAS测验中,有311人得分超过常模水平(38.9分),占总人数的42.60%;得分高于常模水平一个标准差(48.6分)以上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6.44%;其中,得分超过60分(可认为患有社会交际焦虑症)的有5人。可见,存在心理危机问题的高职生中,社交焦虑十分普遍。
另外,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IAS得分和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如表1所示,分析IAS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的相关程度,发现SCL-90总症状、人际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均与IAS得分有非常显著的相关(rR=0.246,0.312,0.292;p
三、社交焦虑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应对方式
针对社交焦虑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应对方式,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多年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我们总结出如下模式: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危机排查建立危机预警,运用个案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改善社交焦虑、缓解心理危机。
心理测试主要指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测,一般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两个量表。
心理危机排查主要由系部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分层次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摸排,主要针对以下12类学生: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社会或自然以外刺激者;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个人感情受挫者;人际关系失调者;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很少,缺乏社会支持者;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与行为异常者;家庭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者;身体出现严重疾病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症、恐怖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有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者;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者。
前文所述常州某高职院从IAS测验中得分超过常模水平(38.9分)的311人里随机选取40名学生进行6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然后运用SCL-90和IAS对预学生进行后测。这40名学生中男生13人,女生27人,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2名被试(女)因故退出。后测时出现1份无效问卷。故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只有37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24人。
采用SPSS16.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2),SCL-90量表前后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5.032,p
本研究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危机排查和心理问卷调查等形式探究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得出结论:存在心理危机问题的高职生中,社交焦虑十分普遍,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们建议,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危机排查建立心理危机预警,运用个案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改善社交焦虑,缓解心理危机。当然,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定量描述高职生心理危机的方式,社交焦虑和心理危机之间是怎么样相关的、有没有因果关系,改善社交焦虑和缓解心理危机之间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等,这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静.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1):195.
[2]马燕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2):71-72.
[3]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1):55-58.
[4]金艳,等.高职新生交往焦虑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3):235-237.
[5]于茜,焦永纪.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2):65-66.
社会心理学总结篇3
关键词: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主观幸福感
分类号:G762
1問题提出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认知方面主要指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评价(即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情感方面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正性情感(兴高采烈、心平气和等)和负性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社会适应行为又称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行为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越高,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越多。不少研究表明,当前听力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普通青少年相比,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問题。此外,近年来关于听力障碍青少年犯罪团伙化、低龄化的报道也屡屡出现,这些都反映出听力障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問题。初中聋生正处于青春期,尚不成熟的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碰撞会使他们产生很多的困惑,听力与语言方面的障碍又使得他们在社会交往时遇到問题,因而,对初中聋生的社会适应行为、主观幸福感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安徽省合肥市特殊教育学校、芜湖市特殊教育学校、蚌埠市特殊教育学校、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淮南市特殊教育学校共五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聋生进行调查,共发放問卷152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有效率为95%。其中初一50人,初二47人,初三48人;男生77人,女生68人。
2.2研究工具
2.2.1主观幸福感量表
该量表由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组成。生活满意度量表是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Diene在1980年设计的,包括5个项目,用于评价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整体生活满意度,要求被试评定对5个句子的赞同程度,分值在1-7之间,1表示强烈反对,7表示强烈赞成。被试作答后计算总分作为其生活满意度得分,量表总分为35分,表明对生活的满意度最高。使用该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初中聋生进行团体施测,表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
情感量表由Bmdbum等人编制,用于测查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该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题目各5题,这10个题目是一系列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作答,正性情感项目回答“是”记1分,负性情感项目回答“是”也记1分。被试作答后分别计算其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得分,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的总分都是5分,分别表示其体验到最多的正性情感和最多的负性情感。使用情感量表对初中聋生进行团体施测,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25,两次测查的相关系数为0.837,P
2.2.2中学聋生社会适应量表
该量表由卢月娥编制,量表包括社会交往、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四个维度,共29道选择题。問卷采用4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社会适应情况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95,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在0.8以上,表明量表具有较高信度。量表各题目得分与所在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832-0.400之间,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量表具有较高效度。被试作答后计算总分作为其社会适应得分,量表总分为116分,表明社会适应情况最佳。
2.3统计方法
数据的录入与分析均采用SPSSforWindows12.0统计软件包。
3研究结果
3.1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
计算初中聋生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略高于中等水平(Mean=21.19;SD=0.2806)。就情感的两个维度看,初中聋生的正性情感高于中等水平(Mean=4.17;SD=0.0606),负性情感处于中等水平(Mean=2.46;SD=0.0684)。总体来看,目前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好于中等水平。
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发现,初中聋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无性别差异(F=0.167.P>0.1;F=2.286,P>0.1;F=1.219,P>0.1)。初中聋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F=3.063,P
3.2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
计算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结果表明他们的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Mean=1.56;SD=0.0167)。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初中聋生在社会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4.638,P0.1)。3.3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由表1可知,就样本总体而言,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中,除了社会交往外,其他各维度(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学业能力)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初一年级段,社会交往维度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
性情感均不相关。在初二、初三年级段,社会交往维度与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维度不相关。在负性情感维度上,各年级社会交往与其均不相关。
3.4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分别在初中聋生样本总体和各年级段样本中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在初一聋生样本中,社会交往、学业能力进入正性情感回归方程,学业能力进入负性情感回归方程,寻求社会支持、表2中并未显著和学业能力进入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初二聋生样本中,社会交往、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正性情感回归方程,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负性情感回归方程,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在初三聋生样本中,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均进入正性情感回归方程和负性情感回归方程,社会适应各维度都进入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
在初一聋生样本中,学业能力进入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回归方程,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初二聋生样本中,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正性情感回归方程,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进入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初三聋生样本中,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均进入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回归方程且达到显著性水平。
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
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
寻求社会支持也对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不同年级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寻求社会支持主要对初三年级聋生的主观幸福感起预测作用。
亲社会行为也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
在总体样本中,亲社会行为和学业能力对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寻求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概括而言,社会适应行为除了社会交往外各维度都对主观幸福感起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
亲社会行为也对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有跨年级的稳定性。
寻求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不同年级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寻求社会支持主要对初二和初三年级聋生的生活满意度起预测作用。
4讨论与建议
4.1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好于中等水平,这与目前国内外对普通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表明大部分初中聋生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初中聋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初中聋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表现为初三年级聋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低于初一、初二年级的聋生,初三年级聋生的负性情感高于初一、初二年级的聋生。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聋生开始考虑到未来的升学、就业、恋爱等问题,在即将到来的这些问题面前,由于身体的残疾,高年级聋生会体验到更多的压力,内心会产生一些忧虑和悲观,使得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感。初三聋生的这一心理状况要求教育工作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帮助他们规划未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困惑与担忧,努力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调查结果显示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总体状况低于中等水平,这与其他关于聋生社会适应行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中聋生各年级之间在社会适应行为上无显著差异,但男女初中聋生在社会适应行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的社会适应行为状况好于男生。初中聋生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沟通障碍,有专家指出沟通障碍是听觉障碍儿童(包括听觉障碍中学生)社会适应发展迟缓的关键因素。中学聋生已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他们主要的问题是对语言中的抽象社会内涵缺乏理解,进而导致他们在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上的肤浅,以及缺乏社会性的行为动机。在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应该结合中学聋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具体的社会情景,以提高听觉障碍初中生对词汇尤其是情感词汇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2初中聋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从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社会适应行为的四个维度中,除了社会交往外,其他各维度(寻求社会支持、亲社会行为、学业能力)与初中聋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业能力是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最主要的预测因素,且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并具跨年级的稳定性。学业能力是指个体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状况,它包括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及学业成就。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能帮助他们科学高效地进行学习,取得较高的学习成就,有利于正性情感的形成,提高生活满意度。由于听力与语言障碍带来的种种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聋生在学习上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学习需要的心理失衡,学习目标的不明确,生理缺陷带来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聋生在学习上的自卑与迷惘。因此要特别注重帮助聋生明确学习目的,对于聋生在学习方面的难题和困惑,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予以启发性的诱导和积极的帮助,同时加强对聋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寻求社会支持也对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起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寻求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能否有效利用周围资源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自我独立品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生活能力好的青少年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较好,比起不具备独立生活品质的青少年而言,更具成熟品质,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情绪较为稳定、乐观,较少体验到负性情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但不同年级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寻求社会支持主要对初三年级聋生的主观幸福感起预测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伴随者年龄的增长,高年级聋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社会交往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其行为的目的性、主动性增强。在遇到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时,高年级聋生较少地依赖于家长和老师,更多地倾向于依靠自我、寻求周围的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目标理论认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成功的体验会使人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感受到自己独立的价值,体验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掌握和调控能力,利于增强自己对生活的信心,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基于此研究结果,在聋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要因为考虑到他们的身体残疾而过分呵护,事事包办代替,应该敢于放手,多为他们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和外界环境多联系、多沟通,帮助他们自主自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去解决问题。
社会心理学总结篇4
各团总支、团支部:
今年是"五四"运动97周年,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大力加强我院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经团委研究,决定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为契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青年学生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活动主题
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想
三、活动时间
2016年4—5月
四、活动内容
1、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以"弘扬五四精神"为主题开展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的团日活动,活动形式可以为座谈、讨论、演讲、朗诵、聆听报告、故事讲述、知识竞赛等,引导青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活动时间:4—5月
实施单位:各团总支、团支部
2、"中国梦、xx梦、我的梦"青春励志座右铭(原创)征集评选活动
激发青春才华,培养创新意识;交流人生感悟,汇集智慧言语;彰显个性魅力,展现xx学子风采。通过对"中国梦、xx梦"的学习理解,结合"我的梦"书写青春励志座右铭。
活动时间:4月7日-15日
实施单位:团委、各团总支、各团支部
3、五四文艺演出
以系(部)团总支组织参加学院举行的五四文艺演出,各团总支根据自身特色选择表演方式(歌曲演唱、舞蹈、朗诵、情景剧、器乐演奏等),讴歌新时代,进一步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爱国之情,促进青年学生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每个节目参演人数5人及以上。
活动时间:4—5月(演出时间5.4前后)
实施单位:团委、各系(部)团总支
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各类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法制宣传、文明倡导、关爱农民工子女、慰问孤寡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时间:4—5月
实施部门:各团总支、团支部、学生社团
五、活动要求
1、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各团总支要充分认识开展"五四"系列活动的重大意义,要按照学院团委提出方案结合本总支实际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示新时期我院青年的时代风貌,引导青年健康成长。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团总支要结合实际,尤其要运用网络、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和发动,传递正能量,营造好氛围,增强影响力,扩大覆盖面。
3、突出主题,务求实效。各团总支要突出"五四"活动主题,使活动贴近实际、贴近青年,使活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强、可操作性强,通过活动切实增强团员的先进性意识和团组织的凝聚力。
各团总支于5月31日前将有关活动的开展情况(含图片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等)上报学院团委。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团委
2016-x-x
2016年学院"五四青年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
各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根据《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95周年纪念活动》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及《关于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以""95周年为契机,引导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我院现决定开展"五四青年节"系列主题活动,现就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4月下旬——5月中旬
二、活动主题
筑梦路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三、主办单位
共青团xx学院委员会
四、承办单位
各团总支、院学生会、思源理论研究会
五、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倡议活动
通过宣传橱窗、横幅、各宿舍楼下板报、通知单以及易班、微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活动主题,面向全院学生发出倡议,倡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在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征程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时间:5月上旬地点:教学区、生活区
承办:团委、各团总支、院学生会
2、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活动,提炼汇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认识。以"体院大讲坛"、思源理论研究会等为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学生中的进一步树立。组织学生代表以座谈会的形式交流互动,鼓励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宣传和引导当代青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目标、端正态度,不断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时间:5月上旬地点:教学区、生活区
承办:团委、各团总支、院学生会、思源理论研究会
3、"百日千里,青春酷跑"体育文化系列活动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配合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充分发挥体育院校专业优势,广泛发动学生开展各类群体性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倡导特色鲜明,形式多向的活动形式。把体育锻炼、学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体育文化知识竞赛、"上体同学们跑起来"、"绿瓦学子看我的"以及各球类联赛、杯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倡导优秀学风状态。
时间:5月地点:教学区、生活区
承办:团委、各团总支、院学生会
4、"纪念95周年"——与青年共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
借""95周年之契机,通过校领导与学生会、社团等学生代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等主题进行座谈,交流不同时期团员青年理想、风采,来培养团员青年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促进学风建设、学生会、社团建设,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5月地点:活动中心报告厅
承办:团委、各团总支
5、五四"闪亮的青春"手绘海报比赛
以五四"闪亮的青春"为主题,海报内可包含"五四"青年、青春活力等主题元素,结合时事热点、社会动态、校园文化等方面,设计手绘海报,其成果在一餐橱窗进行展示,通过线上(易班)、线下(学院教师评委、大众学生评委)的结合进行投票评比,展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青春活力。
时间:5月地点:200号宿舍区
承办:团委、各团总支、院学生会
6、5.4"一日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以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依托我院慈善义工队、科学商店和学生会"330工程",开展"一日公益"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下社区,进校园,结合专业优势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4月——5月地点:赛事、活动现场
承办:团委、院学生会、慈善义工队
7、"筑梦路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团学干部成长经历分享活动
以纪念95周年为契机,以团员青年为主体,以思源理论研究会、"十百千"培养工程为核心,从思想、学习等不同层面,抓住第二课堂、暑期社会实践、西部志愿者等突破口,通过分享经历、介绍经验、答疑解惑,增强团员干部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与信念,带动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教育上来。
时间:5月上旬地点:活动中心报告厅
承办:团委、院学生会、思源理论研究会
8、"青春有梦,上体有我"主题团日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凝聚、引导、服务青年的功能,各二级学院团总支结合"筑梦路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活动主题,以学生团支部为单位,通过交流座谈,主题演讲,文体活动等形式开展线下团日活动。活动成果将通过微信"SUS青年"、易班平台进行线上展示交流。
时间:5月地点:xx及周边地区
承办:团委、各团总支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今年"中国梦·我的梦"活动的重要意义。统一认识,围绕活动主题,在全院统一活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精心设计方案,周密部署,力求体现亮点,将传统理论学习与社会公益实践结合起来,使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真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包容、责任、公正、诚信"的城市文化特征,强化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力抓手。
2、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扩大活动的覆盖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微博、易班、人人网等信息技术,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注重挖掘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特色、亮点和成果,树立先进典型,在全院形成青年承担社会责任的活动热潮。
3、重在基层,形成长效。要进一步重心下移,力求面上的活动有广度,点上的活动有深度,通过学习五四精神,学习两会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既满足青年学生需求,又能够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有所收获。要以本次主题活动为契机,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青年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规范化、日常化,推动思想教育活动和慈善公益活动的常态化、机制化。
社会心理学总结篇5
常规工作:每周召开理事例会,收集理事意见及进行下周的工作安排。
心理角的定期开放,组织观看电影、阅读专业书籍。
桐梓坡小学“心晴工作室”开放。
活动安排:
一、xx年9月份工作
1.与校心康部、青协的合作计划
(1).心理实践社负责团训、校外实践工作
(2).策划全校性的心理普及活动。问卷的搜集整理由心康部负责,指导者、数据统计等则由实践社负责
(3).学术性的讲座等可由其他部承办。但参与同学仅限本专业学生
(4).新生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工作心理实践社要参与。
(5).建立院校预报机制,增强校、院活动的透明度和联系度。
2.辅助新生心理辅导员做好团训活动。主要以10级的为主,在新生军训期间,辅助各班的心理辅导员为新生做团训活动,每次5~6人。由团训负责人负责具体的人员安排组织工作。
3.招募新社员。通过各班的心理委员及心理实践社的理事向新生宣传,招募新生入社,为心理实践社注入新的力量。
二、xx年11月份工作
1.在桐梓坡小学开展2~3次团训活动,2次心理小广播。
2.收集桐梓坡小学团训、广播的资料,整理出一份总结。
3心理角的常规活动。
4.安排大一新生与大二学生的交流会,请老师进行指导,提高新生对专业知识了解,以及对本专业的信心。
5.人事部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综合测评的制度.
三、xx年12月份工作
1.各部分工作接近尾声
2.召开理事工作总结会,总结这一学年的工作,以及制定下学年具体的的工作计划。
四、xx年3~4月份工作
1.兴趣小组。活动对象以大一、大二为主。形式为将报名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各个主题如星座、手相、血型、中医医学等这些方面分组,每个组分别搜集、整理资料,各组每月进行一次交流,方式不规定。活动目的是希望通过此活动来扩展本专业同学的只是面,提高对专业的兴趣以及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挑战杯”学术科技创新大赛。心理实践社作为团体参加比赛,由教研室老师指导选择课题、搜集资料、撰写学术论文参加比赛。
3..小学“心晴工作室”开放,每周一次。
4.心理角定期开放。
五、xx年5月份工作
1.周年庆活动
xx年5月10日是我心理协会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日,理事会决定以周年庆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员以及广大同学能对实践社有个更全面的了解,提高校领导对实践社的关注程度。
(1)由心理协会组织一场晚会,每一个会员都能参加,晚会节目由社员排练表演,展现心理实践社会员的风采。届时邀请教研室以及院办老师前往观赏。
(2)通过宣传板、电子文档、视屏等形式来展现心理实践社自成立到现在所作出的努力与成绩。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2.与青协合作,开展一场面向心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知识讲座,邀请专业老师一起参加,作为“5.25”心理健康日实践社的活动。
3.在校外巩固桐梓坡小学实践点,并与之洽谈继续合作的相关事宜,做出一份合作计划。
4.与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社联系,寻找合作契机,相互学习交流。
5.外联有针对性的与外界接触,与学校周边的学校联系,拓展实践社的实践基地。
六、xx年6月份工作
1.各部分工作接近尾声
2.做好各个活动的总结,做成文字资料,存入档案。
3.各理事做学年的工作总结报告,并做下一学年的工作计划。会长对本学年的工作进行汇总。
4.换届选举
(1)、通过心理实践社社员大会的形式,所有的社员都要参与,并邀请教研室及院办老师。
(2).会上社长做工作总结报告,副社长做财政开支报告。评选年度优秀社员。
社会心理学总结篇6
关键词:边疆地区;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63-02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也是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少关注到职校生的心理问题。笔者通过对地处边疆地区的云南省某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边疆地区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地处边疆地区的云南省某职业学校300名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60份,有效回收率为86.67%。其中男生130人(50%),女生130人(50%);一年级学生228人(87.7%),二年级学生32人(12.3%)。
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边疆地区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共含100个项目,由八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八个内容量表分别为: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的是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的10个条目的量表,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
对被试采取团体施测,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装订在一起,发给每位被试,对所回收数据运用SPSS18.0进行处理。
结果
边疆地区职校生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八个内容量表中,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各有15个项目,所以中值为7.5;其余内容量表均为10个项目,所以中值为5;除了效度量表,量表还有90个项目,所以全量表分中值为45。经数据分析发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等内容量表得分的均值在中值以上,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得分的均值在中值以下,说明边疆地区职校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相对于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比较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此外,全量表分得分的均值也在中值以下,说明边疆地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而言是良好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各内容量表和全量表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因子和总分的相关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各内容量表和全量表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因子和总分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0.05水平(双侧)上,学习焦虑与主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过敏倾向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孤独倾向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身体症状与主观支持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各项均无显著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讨论及建议
边疆职校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经调查发现,孤独倾向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当学生得不到社会支持时,其孤独感会增强;身体症状与主观支持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有效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个体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可以有效缓解身体症状。然而,学习焦虑与主观支持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却呈显著正相关,过敏倾向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更多的社会支持会加剧学生的学习焦虑与过敏倾向。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不一定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就越健康。对于职校生来说,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在学校里,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差、纪律差,常常被教师忽视;大部分职校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家长忙于赚钱养家,很少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学习。
对策与建议为了促进边疆地区职校生心理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笔者就如何开展边疆地区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看法:(1)成立校园专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一机构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止出现异常行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该机构也会就在咨询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定时在学校开展讲座,以便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传递给更多学生。(2)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课程并科学实施教学。学校建立专业课程,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十分必要。不过,必须建立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且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课程,因为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但由于过于理论化,学生学起来困难且没有实际效果。(3)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主要包括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班主任。(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家庭教育不理想造成的。学生将来必定走向社会,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提早了解社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应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为职校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5)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对于职校生来说,家庭和学校的支持至关重要,职校的领导和教师可以联合家长,通过家庭、学校以及与职校生本人的及时沟通,积极建立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罗小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置[J].现代教育研究,2000(3).
[2]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