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高速公路盈利模式范例(3篇)

时间:

高速公路盈利模式范文篇1

2010年2月10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4.537%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转让价格为60亿元,转让方为铁道部所属的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

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次转让是向社会公开招标,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

京沪高铁是迄今为止中国投资金额最大的铁路项目,总投资额2209.4亿元,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代表铁道部持有56.267%的股份,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各持有13.913%和8.696%的股份,其余股份由沿线政府以地折价入股持有。

此番挂牌转让,意味着长期困扰中国铁路的融资问题有望获得新的突破。

需要天量融资

按照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2年,中国将建成总长度达1.6万公里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和三个城际客运系统。为应对金融危机,这一计划被提前至2012年,届时全国将有1.3万公里时速250公里到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建成投产,而实际建设中的客运专线可能更多。

高铁建设标准要求极高。为了拉直铁路线,尽量少占用耕地面积,很多高铁经过的地区以桥带路,桥隧长度占比则高达60%以上。

据中铁十一局NJ-2标段项目经理谭发刚介绍,京沪高铁全线采用先进的无砟轨道铺设,代替了过去的有砟轨道。而无砟轨道采用的轨道板需使用数控机床进行打磨,精度达到2米的轨道板,高度误差不超过1毫米,平滑程度不亚于镜面,相应的投资成本也非普通铁路能比。

除高铁外,既有路网的改造与完善也在同时进行。短时间内大量铁路项目的开工,使得铁路投资资金需求大量增加。

据铁道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在建新线规模达到3.3万公里,投资规模达到2.1万亿元。其中,京沪高速铁路已累计完成投资1224亿元。2010年中国还将安排新开工铁路项目70个,全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8235亿元。

铁路建设资金的早期来源主要有三:税后利润和累计折旧、铁路建设基金、以及包括铁路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和国内外贷款在内的各种债务融资。

中信证券谢从军指出,随着大规模项目开工及债务的增加,利润和折旧的来源将变得微不足道,尽管折旧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亏损不断加大,抵消了折旧增加。尽管“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基金每年都能征收500多亿元,但这可能还不够还本付息。

寻找新的融资模式

早期“三足鼎立”的融资模式正逐步演变成以铁路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银行贷款为主的债务融资模式。

东方证券的数据显示,2001至2005年五年间,铁道部发行的铁路建设债券仅130亿元,2006年开始的大规模建设,使得当年发行的铁路债券达到了400亿元。随后三年,铁道部发行的铁路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逐年增高。截止到目前,铁道部持有铁路建设债券2630亿元,中期票据600亿元,短期融资券300亿元,资产负债水平由2003年的40.02%上升到2008年的48.81%,2009年将进一步上升。

债务融资并非长久之计。中信证券谢从军认为,铁路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受净资产40%的限制将趋于饱和。此外,由于利率风险较大,长期银行贷款的容量难大幅增长,铁道部大幅增加长期贷款的意愿不一定会很强烈。巨额资金来源将是短期贷款,会占资金来源的60%左右。

以这种情形推算,预计2012年铁道部的财务费用将超过1000亿元。到2022年,债务累计预计将接近3万亿元,资产负债率70%以上。

此前,日本高铁建设曾欠下高达37.1万亿日元的债务,达到当时该国财政总预算的4.9%和GDP的0.9%,大大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最后日本政府被迫承担大部分债务并进行铁路民营化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看,权益性融资目前已成为铁路建设摆脱债务困境的唯一选择。

铁道部已着手吸引各类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铁路建设、经营,先后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签订了铁路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地方政府以直接出资或以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入股等形式参与铁路建设。

至2008年底,地方政府、企业共投资885.92亿元,占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完成投资额的26.4%。

不过,铁道部自身体制的障碍仍然是阻碍外部投资的主要原因。一位曾与京沪高铁项目有过接触的保险公司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达了对投资回报的担忧。

这位人士表示,影响铁路收入的主要是价格和客流量两个因素。铁路定价机制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管制性,客运价格的定价权在发改委不在铁道部。另外,已经运营的高速铁路,和其周边新建的平行线路会形成竞争,对于前期进入的投资者来说,参与不到另一条线路规划的决策中去,存在很大的竞争风险。“例如,京沪高铁和与它平行的城际客运专线之间就存在竞争,而外部投资者对此却无法干预。”

至于成本方面,无论是线路的设计、修建,还是设备采购,投资者的感觉并不了解,也无法控制成本预算。

有投资者认为,铁路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社会资金在前期大规模介入不太现实。一是收益率低,二是从权益保障上来说也不能直接参与。对外部投资者来说,投入再多资金也不可能有运输调度指挥的权利。

铁科院专家认为,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比较稳定的时期,有大量的资本需要投放在稳定收益的行业,才能有资金进来。“在经济高涨的时期,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社会资金难以大规模进入铁路领域。”

线路上市前景

按照“存量换增量”的思路,让已盈利的线路上市正成为铁路融资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铁道部已开始酝酿上海铁路局的上市,既有的京沪线资产也将包括在这次上市资产之中。

上海铁路局管辖的范围包括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除江西以外的华东大部分省市都在其管辖范围内。有消息说,上海铁路局最快将在2010年下半年进行IPO,以A+H的形式在两地上市。

京沪高铁完工以后,既有京沪线将改为货运为主。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中国的客运亏损运营,因为成本很高,而货运全是盈利。如果一条线路变成货运专线的话,盈利前景将大大看好。”

上述接触过京沪高铁项目的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既有京沪线上市的难度,一是资产的界定,既有线路分属在北京铁路局、济南铁路局、上海铁路局。二是对应的收入和成本的划分,“这条线路涉及到人员、资产等横向的东西很多,要是全装进去,业绩也很难实现满足上市条件,必须先进行资产剥离。

铁道部内部的看法认为,相对而言,新成立的客运专线公司上市融资的准备要简单得多。“只要专线能盈利,就可以上市,因为资产界限很清楚,没有其他的负担”,一位铁道部内部人士说,“只要能够盈利,股东的权利更大,公司盈利目标就更突出。”

高速公路盈利模式范文

报告关键点:

汽车销量增长更多源于消费的自我驱动,对2011年汽车行业的增速谨慎乐观。2009、2010年高盈利主要源自规模效益。在我们模型假设条件下,乘用车行业2011年EBIT将从2010年的18.5%提高到19.3%。业绩先行,紧扣节能与整合,推荐组合为:华域汽车、凌云股份、江铃汽车、威孚高科、上海汽车。

报告摘要:预计2011年汽车销量增长15%。尽管汽车行业经过2009、2010年的快速增长,我们仍然对2011年汽车行业的增速谨慎乐观,主要理由是:(1)乘用车产销的迅速增长源于消费的自我驱动,由于我国地区间差异,越来越多的城市地区成为乘用车消费主力市场,参考美国、欧洲、日韩的汽车发展历史,2011年保守预计销量增长17.5%。(2)重卡市场2010年爆发式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随着以“货运平均运距”为重要指标的公路运输效率的提高,重卡在卡车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当前三四线城市重卡保有量较低,随着公路运输效率的提高,卡车重型化、高吨位化是长期趋势,预计2011年重卡增长仍在10%以上。

高盈利源自规模效应,2011年可以持续。从行业到公司的角度分析2009、2010年高盈利主要源自规模效益,在零部件采购价格下降6%,原材料价格上升20%,研发支出上升10%的主要假设条件下2011年乘用车企业的高盈利仍可能小幅提高,EBIT将从2010年18.5%提高到2011年的19.3%。

通用案例证明汽车企业高盈利可以持续。1947-1957年美国汽车已经进入成熟期,通用汽车收入的年均收入符合增长率为6.9%,期间通用汽车产销出现过比较大的震荡,但通用汽车的EBIT基本在15%以上。通用持续高盈利的历史表明企业在一定规模上,可以主动管理自己的盈利,即使在固定成本较高的汽车制造业,亦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策略,做到盈利的波动基本与收入波动一致或者更小。当前主要合资企业产销已经基本超越规模经济点,亦可以通过适度的策略保证当前较高的盈利水平。

维持行业领先大市-B的投资评级。11月以来,汽车代表性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目前许多公司2010年动态PE已接近10倍,汽车估值已经接近历史底部。通用汽车在1937-1965年近30年的历史里,PE估值基本也在10倍以上。鉴于目前较低的估值水平,维持行业领先大市-B的投资评级。

高速公路盈利模式范文

通过对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前10家上市公司对比发现,两者在上市前的经营年限、注册资本方面接近;创业板公司收入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中小板对比公司。

高成长性是决定创业板公司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由于创业板公司大多所处新兴朝阳行业,同时刚经历了萌芽期,在现阶段表现出很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从前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价来看,市场对其高成长性也表示认可,平均发行价和发行后的市盈率远高于可比年度中小板上市公司发行水平,发行后的市盈率较可比A股上市公司当前估值水平也存在明显溢价。

我们对国庆节前已过会的2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近2年、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进行了比较,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公司处在高速成长期。

其中3年预测复合增长率超过40%的有17家,超过30%的公司多达24家。

综上分析,并参考国外创业板的成长历程,我们重点看好IT、自动化类高科技和生物医药行业。在首批10家公司中,我们最看好乐普医疗(300003,股吧)的长期高成长潜力;在已过会的其余19家公司中,重点关注沈阳新松。

创业板:“两高六新”特征明显

创业板定位于“两高”(高科技含量与高成长性)和“六新”(新经济(310358基金净值,基金吧)、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从目前证监会已受理的149家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行业,占比达68%;制造业公司占比约为13%,远低于该类产业在中小板占比70%的水平;同时,即使部分公司所处的传统行业科技含量不高,但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也有明显的创新特色,如主营户外用品的探路者、主营农机连锁的吉峰农机等。

并且,在已受理的149家公司中,大部分公司在其所处的细分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至少有20家公司在国内乃至全球位居前列,如碧水源科技、绿A生物工程等。总体看来,首批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具备明显的“两高六新”特征。

再从地域分布和公司所有制看,已受理的149家创业板公司分布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占2/3的公司集中在北京及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发达地区;且以民营公司居多,达到83%。

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突出、盈利能力优异

高成长性是决定创业板公司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我们分别选取首批登陆中小板和首批上市创业板的前10家上市公司情况进行对比。

从成立时间和上市前注册资本看,与中小板公司情况类似,前10家创业板公司大多有10年的经营历程,已跨越了初步创业期;上市前注册资本集中在5000~10000万元,具备了一定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盈利规模看,创业板公司收入规模整体虽较小,但整体盈利规模较中小板前10家更强。

从成长性方面看,首批10家创业板公司表现出众;2007年、2008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84.43%、49.92%,分别高于中小板公司可比年度47、12.39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更达到了169.67%、70.67%,分别高于中小板公司可比年度128.17、57.29个百分点。

我们又统计了包括国庆节前已过会的其余19家创业板公司,数据亦显示整体成长性仍然非常突出。转贴于

从盈利性能力看,前10家创业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优异,近4年平均毛利率达到46.71%2,高于可比年度中小板公司4年平均毛利率13.38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21.78%,高于可比年度中小板公司4年平均净利率10.43个百分点。

由于创业板公司大多所处新兴的朝阳行业,同时刚经历了萌芽期,在现阶段表现出很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从前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价来看,市场对其高成长性也表示认可,实际共募集资金66.7亿元,是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预计募集资金的2.37倍;平均发行价达25.98元,发行后的平均市盈率达52.73倍,远高于可比年度中小板上市公司发行水平。

我们选取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和具有可比性的A股上市公司市盈率进行比较。从平均值看,创业板公司的发行后市盈率相对当前可比A股上市公司09年预测市盈率溢价45%,其中最大的神州泰岳(300002,股吧)相对溢价达到179%,预计在上市流通后这种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投资建议:关注IT、自动化类高科技、生物医药行业中的潜力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是支撑其高估值的最重要因素,我们对国庆节前已过会的2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近2年、3年(预测)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进行了比较。

从29家公司的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看,绝大多数处于高速成长期。其中,3年预测复合增长率超过40%的有17家,超过30%的公司多达24家。

综上分析,并参考国外创业板的成长历程,我们重点看好IT、自动化类高科技和生物医药行业,以上行业既是新经济特征的代表,也历来是中小公司牛股的温床。在投资选择上,我们认为,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创业板公司均值得长期跟踪,包括:主营业务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符合产业升级趋势,技术壁垒高。

竞争优势突出,具有可持续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商业模式独特,可复制性弱。

在首批10家创业板公司中,结合所处行业情况、成长性以及自身竞争力,我们最看好乐普医疗的长期高成长潜力,其余19家已过会的公司中,重点关注沈阳新松。

乐普医疗:行业技术壁垒高、具持续高成长空间

公司主要从事冠状动脉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能够与国外产品形成强有力竞争的少数企业之一。

国内冠脉介入治疗支架行业具有成长性好、进入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特点。2002~2008年行业CAGR达到40%,成长性极佳,预计未来4年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冠脉介入治疗支架系统具有很高的质量要求,技术门槛高,目前国内市场被7家公司占据,公司市场占有率为26%,2012年募投项目达产后有望超过30%;预计公司2012年支架系统的收入规模将达到10亿元左右,2008~2012年CAGR为26.3%。公司在行业中优势地位和研发实力突出,我们看好公司的中长期高成长性。

沈阳新松:创新型高科技公司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