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7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
轲轲上小班不久,我们就发现他比较特别。
建构区里,一会儿传来哭声,原来是轲轲抢了小朋友的玩具;一会儿“哗啦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原来是轲轲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推倒了。在集体活动时,轲轲常常一边插嘴一边不停地用手去摸旁边小朋友的头或摇他们的椅子,影响小朋友活动。户外游戏时,轲轲就像一头力大无比的牛,把小朋友们围起来的圆圈一会儿拽到这边,一会儿拽到那边,小朋友被他拽得东倒西歪。他则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轲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他不是不懂规则,有时他是故意为之。为什么轲轲会故意做出一些让老师头痛的事呢?我主动和轲轲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从中了解到轲轲之前很乖,可慢慢长大后就经常做出一些调皮的事情来,爸爸妈妈开始也是跟孩子讲道理,可是效果不明显,慢慢地就演变成打骂轲轲了。可打骂并没有让轲轲“斯文”起来,相反,轲轲越来越调皮。
上幼儿园后,当轲轲做出一些调皮的事情时,教师也只是简单地提醒他:“轲轲,不可以这样!”有时教师还会以威胁的口气说:“轲轲,再这样,老师可要生气了!”……这样看来,轲轲的“故意调皮”与家长和教师的简单而求速成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联。轲轲是个好奇心、求知欲特别强的孩子。开始他并不是调皮,只是由于好奇心而不小心做了看似调皮的事,成人简单又缺乏耐心的教育方式让他无所适从。
让我们试着走进轲轲的内心,站在他的角度揣测他的所思所想:
当积木“哗啦啦”时——我只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推倒了积木,你们大声批评我,弄得我好没面子……
当在集体活动中插嘴时——我也想回答问题,可你总是不叫我,我只能大声说出我的想法了……
当故意弄坏东西时——你们答应我要和我去玩的,现在又不去了,我很愤怒……
当大声尖叫时——我很想和你们说说话,可你们总是说“忙忙忙”,不理我,除非我做出一些大动作才来理我……
当挨骂时——反正,我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那就错到底吧……
轲轲“故意调皮”的背后是家长和教师都太主观了,没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因此,要改变轲轲,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去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要让自己变得更理性,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的方法去看待和引导他,促使他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2
今天孩子们的早点是豆浆和面包。面包被一个小塑料袋包着,两边有锯齿,只要用手对着一用力,就能撕开。但孩子们都跑到我跟前:老师你给我撕开;老师,我弄不开;有的内向的孩子干脆自己抱着面包哭。
这次我没有像平时一样一个一个帮孩子撕开袋子,而是鼓励孩子们:"大家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今天咱们就用这双能干的小手来自己撕面包袋子好吗?"孩子们听了半信半疑,老师:"怎么撕呀?""你想什么办法都行,只要撕开了,你就是最棒的宝贝!"这下孩子们来劲了,有的用手撕,有的用嘴咬,还有的象磕鸡蛋皮一样在桌上磕。过了一会,有几个孩子把面包袋撕开了;十分钟以后,有一半的孩子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面包,还有几个孩子将袋子弄了个小口,把面包揉碎了一点一点吃。
个别实在撕不开幼儿,我没有帮他们,而是让旁边会撕的幼儿帮助他们。结果跟往常不一样,今天孩子们都迅速的吃完了面包,没有一个说吃不上或者不喜欢吃的。本来我让孩子自己打开面包,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没想到,孩子们自己动手后却还能让亲自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开心享受这份成功的喜悦,这比老师帮忙更有意义。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3
让教育静下来
我们该如何办好教育呢?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公益视频,深刻而又通俗地表达了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任何一个维度的教育,它的极致体现是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在饭店里,服务员上菜慢了点,有的大人感到不耐烦就会大声嚷嚷;过红绿灯时,看到没车,就牵着孩子的手急匆匆地闯人行道上的红灯。这些行为的改变是否也是教育前进的标志?也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大手”的方向决定了“小手”的行为。所有在孩子身上能产生教育作用的人与环境都要有自然的教育意识,这种意识就如吃饭穿衣一样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细节,不刻意,不强求,而是一种自然的素养。
作为一名基层校长,我也在思考:给学校、教师减负,学校应该承担什么?我想起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突破是生命。各种繁杂的文件、评比、会议等就如同外界施予学校的压力,让学校、教师、学生都沦为单一的“食物”,学校如今需要追求的,是前行的主动性和从内突破的视野与规划。主动地思考与探索比起被动地应付,会更有难度与挑战。所以,校长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真正把办学与育人相结合。有些当下看不到成绩但以后会有长远发展的事,要耐得了寂寞去坚守;有些当下有显著成绩但今后会有发展隐患的事,要舍得了名利去摒弃。在我身边,这样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少。比如有一位老校长,退休前把他总结的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编成了儿歌,自已出钱打印成册送给学校。他说自己一辈子育人,感觉到孩子的习惯养成太重要了。还有我身边的一些教师,为学生策划各种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写教学日记,等等。
当然,社会也要为教育营造合适的气候和土壤,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不能总是“管”字当头,各种与教育相关的责任部门不能相互推诿、指责。教育的纯粹,首先是育人环境的纯粹,当教育夹杂了太多偏离本质的任务与声音时,这种杂、闹、烦、累会渐渐让教育人疲惫乃至迷失方向。要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杂事、杂音,让大家看到更清晰的现在与未来。
记得台湾有位学者曾说过:如果把教育比作一颗众手托起的钻石,我们大家可以把它切成36个切面,切成几百上千个切面。如果问怎样才能办好教育,那么也有36个甚至几百上千个答案。而我在两会上的呼吁,只是从教育的一个切面来回答怎样办好教育:让教育回归纯粹,让生命回归本质。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4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总是不好好吃午饭,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就使劲地吃饭,不吃菜。于是中午用餐时,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吃饭,期望他能够多吃点菜。我说:“这天青菜很香哦,来尝一尝。”魏金昊不情愿地说:“我不喜欢吃。”我夹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给他看,魏金昊有点心动了,学着我的样貌夹起一点青菜,但是刚嚼了几下就又吐了出来。看到这种状况,我十分担心,不吃菜感冒怎样能快点好呢?我对他说:“只要你吃一点菜,老师就给你咸菜做奖励,好吗?”魏金昊十分高兴,爽快地吃了自我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诺给了他一小块咸菜。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午餐我都给魏金昊“加餐”,有时也会给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食欲大增。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6
班级里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性格脾气个不一样,有的活泼,有的沉稳,但是大部分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表现的都不太一样;有时候往往就把家里任性、执拗的一面表现出来。
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小姑娘,比较内向害羞,平时不太和老师主动交流,特别是早晨入园时候,对于向老师问好也总是说不出口,但是她知道去主动找小朋友聊天:你今天去哪玩了?你穿的衣服真好看!咱们一起玩滑梯吧!我在旁边看着,心想:她不是个内向的孩子。
下午放学时,我对所有小朋友说:明早入园早上主动问老师好的小朋友有奖励,第二天早晨,所有小朋友都兴致勃勃地问老师“早上好”,也得到了一个礼貌小粘贴。她也不例外,她在老师的耳朵边上小声的问道:“老师早上好”,虽然只是老师一个人能够听到,但是雨雨终于开口问好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即我也回应一个早上好为她粘上礼貌小粘贴的同时,又对她说了一个悄悄话“如果下午放学跟老师说再见,我会很开心的,”她没说话但是点点头答应了。
我相信这个小姑娘以后会更棒的,早上不仅大声跟自己班里老师打招呼,还会跟其他老师打招呼的!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5
爱,就是在你不经意间那始终望向你的眼神
——题记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感受着他们的感受,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成长着他们的成长。如果你没有走进孩子的世界,你永远都不会了解单纯的如同白纸一样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里怎么装着那么多新奇、古怪的想法,他们竟有一个如此光彩陆离、充满梦幻的世界。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扇窗,就可以触摸到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眼神是最天真、最无邪的,而同时孩子的眼神也是最犀利的,能洞察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同样他们也会通过老师的眼神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又到了区角活动的时间了,每到这个时间,孩子们都会特别的活跃,整个活动室就像杂技团一样热闹,当然这也是我们老师最为忙碌的时候。每次组织区角活动,我们都会多次强调让幼儿保持安静,可是孩子一旦投入到游戏中,就会忘乎所以,自然也不会记得老师的叮嘱。有一次在组织区角活动时,孩子们又吵闹了起来,我无奈的看了他们一眼,正准备大声制止孩子们的吵闹,就在这时,我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小嘴巴!”,孩子们刚才还吵作一团,可听到同伴这么一说,立刻回应:“请安静”,然后整个活动室变得安静极了。我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仅仅是一个无奈的眼神,就被小朋友捕捉到了,就能让吵闹的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孩子们是多么的敏感啊,他们察言观色的能力甚至比我们成人都要强。我想,是不是有时候,一个眼神的表达就会胜过长篇的说教呢?
孩子们特别期待每个学期开展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他们都希望在爸爸妈妈或者是叔叔阿姨面前表现自己。活跃的孩子总会成为焦点,而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却总是默默无闻。在本学期的半日开放活动中,我们班组织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郭老师让小朋友模仿蝴蝶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动作,首先模仿的是蝴蝶的卵,大部分小朋友一动不动,只有奇炳旭小朋友将身体蜷成一团在轻微的抖动,然后郭老师将他叫到前面,问:“其他小朋友都不动,你为什么要抖动呢?”,齐炳旭看着郭老师没有说话,郭老师看到了他眼神中流露出的疑惑与不安,仿佛是在询问: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呢?看着胆小的奇炳旭小朋友,郭老师把他搂了过来,说:“不要怕,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老师觉得你做的特别棒”,郭老师满含期待与鼓励的望向奇炳旭,那种眼神感染了我们所有的人。奇炳旭小朋友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看着老师鼓励的眼神,大胆的说:“因为它在长大”,我分明看到了奇炳旭眼中流溢的光彩与自信。是呀,一颗米粒般大的卵要变成毛毛虫,那得有多大的变化啊,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啊,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妙啊。郭老师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他表现得太好了,家长们也报以赞许的掌声。谁能想到平时那么胆小、怯懦的他,竟然敢在这么多人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而这一切都源于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这是多么的神奇呀!
老师的眼神是一根魔法棒,能让哭闹的孩子变得高兴起来;能让胆小内向的孩子主动走到台前;能让调皮的孩子变得懂事些;能让好动的小朋友安静,不打扰别人……
老师的眼神是一股清泉,能滋润小朋友渴望被关爱的内心。
老师的眼神是一缕春风,拂过孩子的面庞,打开孩子的心结。
老师的眼神是一束冬日阳光,温暖孩子、温暖家长。
为什么老师的眼神会如此的神奇,因为每个眼神都包含着我们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爱是什么?爱就是你无助时的慰藉,爱就是你失意时的鼓励,爱就是你成功时的欣喜,爱就是在你不经意时那始终望向你的——眼神。
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教育随笔 篇6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增翔的小朋友,回忆第一天来班上时,他一直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爸爸,早点接我,早点来接我。"在我的劝说下,增翔满眼含泪地松开爸爸的手。增翔的爸爸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增翔。在活动区游戏时,增翔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他:"增翔,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增翔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增翔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增翔,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
经过半学期,增翔改变了很多,作为老师,感到很欣慰!
最近,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关系,增翔的情绪不怎么好,吃饭也退步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增翔进餐的紧张心情,阿姨给他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增翔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他:"增翔,你怎么啦?""我吃不下","增翔,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增翔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他,反而给他以鼓励,以信心,帮助他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7
小蜻蜓是“英雄”
这天孩子们出去喝水时,突然飞进来一只蜻蜓,那是一只漂亮的红蜻蜓,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翅膀,飞上飞下的直惹得孩子们争相追逐它。此刻想让场面安静下来是不可能了。
于是,我大声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明白它是一种什么昆虫?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是专门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吗?老师,蚊子可坏了,它都叮了我好几个疱。”“对呀,它还能传播疾病呢。”听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我补充说:“蜻蜓的宝宝也吃蚊子的宝宝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说它是一种益虫,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多吃坏蚊子。”噢,我们懂了,孩子们回到了自我的位子上。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利用身边发生的小插曲,同样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