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常识(精选2篇)
中餐桌礼仪 篇1
中国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可划分为三个部分,饭前礼仪,饭中礼仪,饭后礼仪。
1、饭前礼仪,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2、饭中礼仪,吃饭时要端起碗。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盘边夹起。要闭嘴嚼,细嚼慢咽。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在吃饭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饭,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
3、饭后礼仪,用餐完后,要轻轻放下碗筷,用餐纸或餐巾擦嘴。假如自己先吃完,要与父母其他长辈打个招呼,要离开座位。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作为联络感情和增进友情的一个载体,一些礼仪也是需要注意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从小就被灌输“礼貌待人”的思想,礼仪是给人提供愉快的'体验、替别人着想的一种习惯,而餐桌上的礼仪,可以适用于各种场合。基本的餐桌礼仪,会让周围的人觉得你是个很有品位的、有修养的人,因此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社交的敲门砖,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1、座次
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在酒桌上座次有讲究,一般来说面门居中位置为主位,一般是长辈或领导的位置,其他按照重要程度分左右而坐。
2、给人夹菜要用公筷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3、点菜
点菜时,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给客人看,并请客人来点菜。要是需要事先了解客人的身份和口味,安排合适菜品。比如客人忌口,或是对某些食物过敏,又或者属于少数民族。要知道,点菜讲究荤素搭配、冷热搭配、主菜一般比客人多1-2道。
中餐桌礼仪 篇2
餐桌上的一般礼仪
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2、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13、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账,推拉争付,甚为不雅。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账。
就座和离席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
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
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客人入席后的礼仪
入席前、烟,茶,饮料等不可全部假手于餐馆的服务员,主人或招待人员应礼貌性地亲自递烟倒茶。
入席时主人事先就要有计划地分配座席,分别招呼客人入席,以免临时紧张,乱作一团。
上菜之前,做主人的先要向同桌的客人敬酒,照例说一句感谢光临的话,以后每道菜来时,也要举杯邀饮,然后请客人“起筷”。
在大规模的中式宴会中,有时会多至数十席,照例主人要带主要亲人到每桌去敬酒。这时候就要估计大约需要的时间。
在适当的时候,到每桌去敬酒。
到了每一桌之前,就能够遍见每一位客人,并且一一致意了。
散席后、主人要回到门口,等待客人离去。道别的形式,可以一一握手送行。在规模较大的宴会中,送客是到此为止。
可是,若是三两桌的小型宴会,主人对某些来宾,如长辈、路远的稀客,还有差遣小辈送上一程的必要,或者给他们雇车,以表示自己的情意。
此外,在跟客人辞别时,如果客人较少,还可以说句客套话,如“谢谢光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