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春节作文(整理6篇)
高二春节作文篇1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放假才过了三天,就到小年了,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过小年就是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要吃饭了,家家户户就会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那声音真是让人震耳欲聋。据说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都是为了把一种叫“年”的怪兽赶走,不再来伤害人。
小年过完,大家就应该准备好新年要用到的鱼、肉、蔬菜……以及要吃的水果,巧克力,饼干等等和一些烟花爆竹什么的。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在除夕这天,大人们可忙坏了,要准备晚饭和正月里客人来时招待他们的菜盘子以及各种蔬菜而我们小孩子在这天的白天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大扫除,俗称“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我打扫自己的书房和卧室,先把桌子上的杂物整理进垃圾桶,再把书本理齐放在书架上,然后把桌面和架子擦干净。书房整理好了,接下来就是卧室,我先把衣橱里的衣服都清出,把一些冬天里穿的衣服挂着,其他的都折好,放在抽屉和方块格子里。接着把被子折好,放在床头,把床上和床头柜子里的物品都理得整整齐齐。等我把房间收拾干净后就下楼帮爸爸挂灯笼,贴春联,贴红纸顺便帮妈妈择菜……
等到要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闭上耳朵,一阵惊天动地的鞭炮声过后,我们一家人就上桌吃年夜饭了,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家人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吃饭。等到晚上,一家人一起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时针刚指向零点,夜空中顿时漫天烟火,绚丽多彩,我跟姐姐放的烟花也是漫天烟花中的一朵。
正月初一,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年味好像更加浓郁了。踏着满堂红,和着爆竹声,走亲访友去拜年,路上遇见了拱手作个揖,见面道声“新年好”,新的一年便在这满满的祝福和喜气洋洋中开始了。拜年后就需要去祭祖,和祖先一起共度佳节。午饭后我们就去观看“村晚”,晚会上有的人跳舞,有的人唱歌,还有的人比武。在场间的休息时间,增添了许多互动环节,有你演我猜和谁是卧底……在村晚结束后,我们又举行了许多比赛活动比如说:跳绳、登山、踢毽子比赛。一个下午的活动结束后,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身心疲惫,但心中还是非常愉快的。
正月初二,我和家人来到外婆家拜年。在外婆家,我就更兴奋了,拜完年后,我就坐在火炉旁嗑瓜子、看电视,正觉得无聊时,舅妈兴高采烈的跑过来说:“村里正在舞草龙,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妈妈说:“唔,草龙是我们这边的传统习俗,去看看也是不错的。”我爽快的答应了,我们一家就激动的跑了,过去答到地点以后,没过一会儿,突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条威猛的龙“飞”了出来。乍眼一看,那只草龙大约有十多米长,他的两颗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活灵活现。这周边都是围观的群众,他们一会儿尖叫,一会儿鼓掌,让我的心也燃烧了起来,在队员们的飞舞下草草飞快的盘旋着远远望去仿佛条真龙在腾云驾雾,这场面十分的热闹。
正月初四,家里来了好多客人,他们吃完饭就开始划拳了,我在边看着大人们抑扬顿挫地行着酒令,心中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就默默离去。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高二春节作文篇2
过年时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放鞭炮,放鞭炮时发生很多趣事,喜怒哀乐都让我难忘。
过新年时爸爸买了很多安全性高的鞭炮,炮的花样很多,有摔炮,旋转炮,冲天炮,五颜六色的礼花炮,“噼噼啪啪”的长鞭炮。大年三时那天,姑姑家的表哥表弟们都来到了爷爷奶奶家,家里可热闹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爸爸买来的一大堆鞭炮拿来和大家分享,我们最喜欢的是摔炮,旋转炮和二脚蹬。
摔炮是只用用力甩到远处,它就“啪”的一声响,威力很小,基本不会伤人,很好玩。我们几个人你一个我一个“噼里啪啦”的甩个不停,玩的不亦乐乎。小表弟最发坏,他扔出一个摔炮到表哥的脚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表哥起身敏捷一跳,一脚快速的把炮踢开,我们看了嘻嘻哈哈的笑个不停。
旋转炮更有趣,它不会响,点燃后它会“嗖嗖”的高速转动,像个陀螺一样,很漂亮,每当表哥用打为机点一个时,我们就围着它左闪右躲,生怕它转到自己身上,我们嘣嘣跳跳高兴极了。
二脚炮最历害,声音惊人,表哥点着了引信线,我和表弟躲到了远处,二脚炮“吱吱”的冒火,1秒、2秒、3秒……10秒过去了,它还毫无一丝动静,表弟沉不住气了,正要去看看时,炮“哄”的一声响了,吓出了我一身冷汗。
春节我过的很开心,有趣的事也很多,其中只有这放鞭炮,让我觉得最有趣,它既让我收获了快乐,又让我锻炼了胆量。新的一年开始了,我要努力学习,全方面一起提高,让自已在新的一年里变的更加优秀快乐。
高二春节作文篇3
车窗上凝结着细细的窗花,仿佛在告诉我们新年要到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外婆家的网红村——东梓关。飞快地吃好晚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的手来到了这条有名的“网红街”。
春节的农村是最美的,这里也不例外。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欢声笑语,尤其是除夕之夜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夜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像孔雀开屏,还有的像绽放的花朵,他们把街道装点得绚丽夺目,整个村庄真的可以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走在这热闹非凡的街上,看着这川流不息的人,妈妈嘀咕道:“唉,真没想到现在的家乡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什么变化?”我追问道。“比如以前洗衣洗菜都要走到富春江边去,现在不想去就可以在家里洗。”妈妈边摆弄着地摊上的小首饰边说“又比如说以前这里的人都是地道的庄稼人,以种田为生,靠天吃饭,而现在很多人都开始做起了小本生意……唉,现在的生活是我们那时候根本想象不到的,这些都要感谢为我们国家做贡献的人,他们让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祖国的科技建设到底快到什么程度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第二天早上我带上纸笔来到田间。根据外婆的描述以前这里都是金黄的麦田,现在为了对外开放旅游的需要,使一部分田地开发成了旅游区。嗯,这也是个证据,我想着。
回到了外婆家,我又开始追问正在做麻球的外婆。而外婆对于家乡的变化似乎知道的更多。她说,这些年,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大提升,村里的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好多村里人从老房子搬出来后,也如愿以偿地住进了让人羡慕的杭派民居,以前要去买菜、赶集的话天不亮就要出发了,现在可就方便了,不仅村里人自己开起了菜摊,想到镇上去赶集,也随时有公交车可搭乘。听完了外婆的一番话,我似乎明白了科技建设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作用。
吃完午饭我也没闲着,来到了公交站这边,我听到了两位老人的谈话。一位爷爷说:“村里的变化还真是大,以前也没什么人,日子过得也清闲,现在看看这街头巷尾,灯红柳绿,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还有位奶奶也说道:“可不是,现在的发展那叫一个快呀!像我们这一代的都不敢想象,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没事到处逛逛,出门买东西,带上手机就行,坐公交车老年卡一刷……”不知不觉站在那里听了好久好久。
晚上的网红街更是灯火璀璨,枝头挂满了花色的霓彩,人们欣赏着夜景,品尝着各种美食,我不禁对祖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一份憧憬,一份向往。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时时牢记我们的使命,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将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今年的新年,好暖……
高二春节作文篇4
前些年,也不知道是哪些“高明”专家煽风点火,建议并促使各大城市在春节期间禁放鞭炮烟花。“春节禁放”规定也由此像瘟疫一般从大城市迅速蔓延到中、小城市,就连一些人口不到十几万的小城也以树立新风、保护环境和保障安全为由,“冷面无情”的规定市民在春节期间不能放炮,流传于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春节风俗霎时间出现了人为的断痕。
今年的春节,却是异常的热闹,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率先解禁,允许市民在规定的城市区域内燃放鞭炮和烟花,一时间绝迹于这些大城市的鞭炮摊点大大方方的出现,市民领着孩子满心欢喜的采购鞭炮的场景不时在城市的各处可以看到。城市鞭炮解禁,立即得到了市民的叫好和认同,许多人认为这是体现政府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给中华民俗的传承接力开了“绿灯”。
在鞭炮烟花禁放的日子里,我曾看见许多人在春节期间纷纷回到乡下过年,因为那里放炮不受限制,因而年味很浓;我也曾听说在除夕日,一家子围坐在收音机前,全神贯注倾听电台广播里传出的鞭炮声;我也曾在网上看到,某厂家为了解除市民燃放鞭炮难的困扰,奇思异想的发明了“电子鞭炮”,总之,在春节喜庆的日子里,城市显得落寞冷清,破天慌也让人产生“城市不如农村”的想法。
现在好了,政府对鞭炮燃放的管理越来越松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能体验到春节期间燃放鞭炮和烟花的快乐。的确,春节就该有春节的样子,不然除夕晚上,一家人不声不响的吃一顿年夜饭,那与平时有何分别?鞭炮烟花虽小,但是它炸响升空,却给人们带来一种独有喜庆和一份固有情怀,如同烹饪时添加必要的作料,否则再好的食物也是淡而无味。
当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燃放鞭炮和烟花,存在许多意料不到的安全隐患,但是我们就能因为空难、车祸而放弃坐飞机、乘汽车么?答案肯定是不会,因噎废食,对人而言是坐以待毙,对政府来说只管理无能。显然,城市的管理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更况且恢复春节的风俗是民众的一致期盼,只要管理有章有法,解禁鞭炮是城市的管理者在过年期间送给市民的最好礼物,这样的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话了说了回来,春节不放鞭炮,首先对于国人的情感是来说是难以认同的,因为这样的民间风俗已经根深蒂固的流传下来;其次,如果不放鞭炮,中国的春节与外国的那些洋节岂不“相貌一致”,难道让国人除夕晚上也一窝蜂的挤教堂、逛商场?最后,春节燃放鞭炮烟花,有利中华大家庭的团结和睦,吸引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寻根。
高二春节作文篇5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朦朦胧胧地醒了。窗外的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晶莹的水晶,但更像人们那闪闪发光的美好心灵。因为,今年的大年初一真的很特别。
在大年初一那个飘雪的清晨,我和爸妈起了个大早,到医院给正做完手术的姨婆婆拜年。走在铺满积雪、人迹稀少的马路上,偶尔会有几声响亮的爆竹声在我耳畔响起。想到姨婆婆躺在那冰冷的病床上,我和爸妈不禁加快了脚步。
来到病房前,透过门上的玻璃,我隐约看到有几个人影在晃动,还不时传来阵阵愉悦的笑声。
我缓缓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竟是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姨妈、姨娘、姨丈……咦,那个弯着腰的人不是外婆吗?只见她正为姨婆婆拉被子,又小心翼翼地将被角掖在她肩膀的两侧。
我一惊:外婆的腿去年不是刚动过大手术吗?平时走路都不太利索,在这样的天气里,她怎么也来了?!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外婆的鞋,那双鞋沾满了雪花。我鼻子一酸,仿佛看见了在昏黄的路灯下,在冷清的马路上,外婆弯着腰,顶着扑面而来的风雪,蹒跚前行。外婆的腿是一瘸一拐的,身后的脚印是一深一浅的,就这样,一步一步,一步一步……雪地上留下的是她走过的痕迹,也是爱的痕迹……也许,那扑面而来的风雪曾使她犹豫过;也许,那滑得似油的冰也曾使她踉跄过,可她为了自己的亲人,却仍然坚持着……我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了外婆的手。望着外婆那双含笑的眼眸,晶莹的泪珠不禁在眼角里打转。
病床周围,姨婆婆的子女们围着她转来转去,有的帮她梳头发,有的帮她剪指甲,还有的饱含深情地站在床头边望着自己亲爱的母亲;而那些顽皮的孩子们竟也变得懂事起来,正一个个争着帮老人捶背捏腿……姨婆婆的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微笑。望着眼前这温馨的画面,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姨婆婆的亲人们就已踏上了去医院的道路,为的是能让姨婆婆在大年初一睁开眼时就能感到亲情的温暖;当姨婆婆进入梦香时,亲人们才从医院悄悄地离开,为的是能让她做一个甜蜜的梦……
窗外,又一束阳光温柔地洒进病房,化作一股春日般的暖流,在这飘爱的病房里弥漫……我坚信:即使外面的雪下得再大,也会被这爱心一样的阳光所融化。
高二春节作文篇6
今年又放了不少的鞭炮。五彩缤纷的礼花,震耳欲聋的鞭炮,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们这些大人们的欢欣喜悦,都在放鞭炮的过程中洋溢着。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都禁放鞭炮,据说是为了为了安全,预防火灾。这一点尤其是在大城市里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乡村那是禁不绝的,也是徒劳无益的。其实,这里面也有中外文化碰撞的一种妥协。很多走出国门了望世界的人,总觉得我们自己祖宗的东西是陋习,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也就借着因为燃放鞭炮管理不善出现的安全问题,顺手牵羊的把表达中华民族传统喜庆气氛的燃放鞭炮习惯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扼杀在睡梦之中。但是,长期流传的.群众喜爱的东西那是不能禁止也是禁不住的。所以,即使在高压之下也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继续偷偷的燃放鞭炮。今年我们这里很多地方解除了禁止燃放鞭炮的禁令以后,许多家庭就跃跃欲试,买了很多鞭炮,在大年夜吃了水饺以后在春晚节目之前集中燃放。我也和孩子们一起燃放所有的鞭炮。
孩子们点燃一根长长的香烛,把二踢脚固定在地面上,慢慢凑近,一点一点的点燃火药捻子,然后迅速离开,只听砰的一声,二踢脚应声而起,升上高高的天空,短暂停留,随即发出响亮的声响,一朵火花在空中绽开。我就在一边提醒着孩子们注意安全。因为在小时候我曾经在燃放鞭炮的时候一不小心,它就钻到我的棉袄袖筒里去了,把我炸得够呛,疼了老半天,所以就很紧张的提醒孩子们。放完了二踢脚,就放礼花了。有的带着哨响,嗖的窜向天空,划出一道闪亮的弧形,消失在黑暗中。有的像繁盛的鲜花在大地上开放,有的清脆响亮在空中把自己全部的蕴含化作耀眼的花瓣,给我们带来春节繁华愉悦的享受。最让人感到振奋的就是那精品礼花弹。它由两部分组成:礼花弹和一个圆筒形的燃放工具。它的燃放如同迫击炮的发射一般:先把圆筒形燃放工具固定在地面上,点燃礼花蛋的引信,放入筒中,离开以后不久,一声闷响,礼花弹升入空中,随着巨大的响声,一朵朵鲜艳美丽的花朵在夜幕中绽放,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把春节的夜空妆点得分外美丽。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看着他们那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也好像回到了儿时燃放鞭炮的时代。那时候很穷,几乎买不起鞭炮,过年了能有几毛钱买十几个头儿的小鞭炮放就不错了。要是能买上一把(10个)爆竹甚至二踢脚什么的真的就是奢侈的享受了。就那十几头儿鞭炮也不舍得在春节一次性放完,总是把它拆开来,一个一个地慢慢放,差不多要放到出正月。但是,那时候也是感到很愉快的,算是苦中作乐吧,正如现在的孩子燃放很多鞭炮那样的兴奋和快乐。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活法儿,要是放到我们那时候燃放这么多的鞭炮,那还不乐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