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赓续红色血脉共同续写红色华章感悟(4篇)
赓续民族血脉同绘华夏愿景主题作文篇1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须打好协同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聚焦青少年”,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可见,做好新时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呢?对于这样一项涉及多个主体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打一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协同战。
坚守学校“主阵地”,不断壮大正面战场。学校是进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不断壮大声势,不断拓展成果。要让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头脑,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首先要开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紧紧抓住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比如,在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引导青少年通过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认知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奋斗史,让那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如春风化雨,润泽人心。此外,还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总之,在学校这个“正面战场”上,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灵魂和关键,常抓不懈、不断壮大。
开拓社会“游击区”,不断推进战略纵深。社会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适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实践活动,努力营造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其次,各级各类媒体要聚焦爱国主义主题,通过创新方法手段使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再次,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虚无历史、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及时进行批驳引导。同时,还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把对爱国先进人物的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此外,发挥文艺作品的感化力量,为青少年茁壮成长提供精神食粮也不可或缺……总之,全社会都应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将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游击区”不断向纵深推进。
巩固家庭“根据地”,不断夯实战略持久。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抓住子女情感的萌芽期,进行及时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就要求,既要言传身教,发挥个体的榜样示范效应,还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优良家风,以此感化子女。首先要做好言传,要把中华民族的光荣史、苦难史讲给子女听,把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讲给子女听,把党的创业史、奋斗史讲给子女听,让爱国主义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同时要做好身教,要用自己爱岗敬业、拼搏奋斗、健康生活、积极奉献的实际行动,做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熏陶。好家风润泽后世,老一辈革命家们舍小家顾大家、勤俭持家、坦诚宽厚的家风故事就是生动的案例。家庭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据地”,也是终生“课堂”,唯有不断夯实战略持久,方可获得全胜。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爱国主义精神也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处抓起。《吕氏春秋》云:“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聚焦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只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同心协力,强强联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凝聚起强大的教育“合力”,就一定能打赢这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的协同战!
赓续民族血脉同绘华夏愿景作文1100字
爱国主义是浇灌中国梦的最好养料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
“五星红旗,永照大地”。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信仰和寄托。鲜艳的中国红,厚积了中华儿女最坚实的民族自信;飘扬的中国红,激荡起中华儿女最澎湃的奋斗力量;永远的中国红,凝聚着中华儿女最深沉的爱国情感。《纲要》深入阐明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对实现爱国的共识更深刻、情感更统一,行动更有力发挥着积极引导作用。
永葆心相融的真情,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激发爱国情。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而携手并肩的进取心同频共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的奋斗心同向发力。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新时代,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让中华心一起跃动、爱国情永远激扬,使爱国主义成为我们共同奋进的理想信念。
永葆文同根的深情,在坚守文化精髓中激发强国志。文以载道,文以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流淌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指引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创美好未来。5000年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始终坚定爱国主义流向,交融汇聚;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源源不绝,历久弥新,共同书写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铸就了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__、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强化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深入人心。在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秉承强国志阔步新征程。
永葆血同源的亲情,在接力复兴大任中激发报国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永远高擎、照亮前方的精神火炬。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时代追梦航线上劈波斩浪。“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在青年手中接力传递,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激励奋斗圆梦的报国行。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我们要认真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施好爱国主义养料,让中国梦绽放时代欢颜。
赓续民族血脉同绘华夏愿景作文900字篇3
清明祭英烈铸牢爱国心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我国祭祖扫墓、追念先贤的传统节日。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在清明祭祖先的同时,更要勿忘清明祭英烈,在祭奠、缅怀英烈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厚植英雄基因,全面铸牢爱国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浩然正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磅礴力量。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为了伟大祖国今日之辉煌,成千上万英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成千上万英烈身上所展现的英雄精神、英雄气魄与英雄气质,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独特价值标识,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不会忘记侵略战争给我们国家带来的灾难,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为抗击新冠疫情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更不会忘记英烈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精神……在清明节缅怀英烈,就是要传承英烈精神,让清明祭英烈活动彰显时代价值、凸显非凡意义,在全社会形成褒扬英烈、尊重英雄的浓厚氛围。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成千上万的英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证明了什么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绝对忠诚和无私奉献,他们用宝贵生命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而言,英雄是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在清明祭英烈,缅怀英烈的感人事迹,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更需要英雄气魄、英烈精神。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拼搏奋斗的我们,更需要把英烈精神融于血脉、注入灵魂,永葆英雄气魄,矢志拼搏奋斗。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任它岁月变迁、时局更迭,成千上万的英烈始终是14亿中华儿女的精神榜样,国家富强的内生力量,民族复兴的不屈脊梁,人民幸福的永恒基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赓续英烈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弘扬英烈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让英烈成为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始终将“小我”融入“大我”,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始终奋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让自己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逆行者,坚决啃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缅怀英烈、告慰英烈。
赓续民族血脉同绘华夏愿景作文1500字篇4
爱国情怀之“大爱无疆”与“小爱有情”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力量指明了实践方向。爱国,需要“大爱无疆”,也需要“小爱有情”。既要将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融于自己的血脉和灵魂之中,胸怀国之大,奋斗国之强,也要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寓于小事、见于日常,心系群众之难,情牵百姓之需。
立根塑魂,胸怀家国,爱国是矢志不渝的忠心,是坚定不移的初心。“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中华民族曾历经血雨腥风、战胜千难万险,才得以“站起来”,无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奋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才换得“立足之基”。历史在前进,时代在更迭,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始终滋养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正因如此,我们的爱国情怀有着浓厚的历史感、时代感,既爱新时代的“强国自信”,也爱历史中的“大国足迹”。只有把爱国情怀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才能助我们明晰初心、寻准方向。我国导弹之父、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在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冲破重重封锁,漂洋过海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奋斗终身。他用矢志不渝的忠心、坚定不移的初心书写了动人的爱国“诗篇”。我们走在新时代的“阳光大道”上,无论途遇多少挫折和诱惑,只要坚守爱国之心不动摇,便可寻对方向不“迷路”。
凝心聚力,奋斗事业,爱国是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恪尽职守的担当。“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时代的奋斗者、创造者。爱国主义“主旋律”是激发全民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同时,立足岗位、勇于奉献的担当精神也是爱国之情的充分体现。常言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爱国之情只有寄予工作上的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古有为治水翻山越岭、淌河过川的大禹,为治国苦读诗书、勤政务实的范仲淹;今有为基层恪尽职守、攻坚克难的李连成,为救国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张富清。英雄们忠诚、勇敢、执着的爱国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面对基层工作的繁杂琐碎时,我们要始终坚持学习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实在在履职尽责的行动力,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在追梦圆梦之路上凝心聚力,共同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
固本培元,情牵群众,爱国是将心比心的理解,是亲力亲为的关怀。爱国之情如雪花一般,看上去仿佛高屋建瓴,实则落地即化为一种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上下同心、齐头共进是爱国爱民的重要体现。中华儿女自古以来血脉相连、心心相惜,每个人都是大国“肌体”不可或缺的“活细胞”。为“细胞”提供活力的,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小爱”,也有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大爱”,而最温暖的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真切关爱。党的根基在群众,党的力量在群众,为群众的事业奋斗终身,才能诠释最质朴的爱国情怀。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是爱国之心;在落实政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恪尽职守是爱国之情;做到将心比心爱群众、亲力亲为办实事是爱国之举。做好群众每件“小事”,才能实现以“小爱”见“大爱”,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而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怀若想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不仅需要胸怀家国、勇担使命的“大爱无疆”,也需要全心为民、默默奉献的“小爱有情”,用爱国之心、忠国之情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