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600字(精选2篇)

时间: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600字

人们称赞港珠澳大桥“腾空跃起一巨龙,三地从此无西东。根根桥柱琴音奏,伶仃洋里荡欢笑。”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大屿山、西接珠海市和澳门半岛,是一座跨海大桥。由林鸣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的.“新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让我感受到大桥背后的故事,更使我受益匪浅。

开篇以茅以升建设中国第一座桥梁,让我们认识什么是桥梁工程。接着播放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与港珠澳大桥作比较。让我看到了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飞速发展。

纪录片主要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重8吨的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展开了建设情节。安装E30号沉管时要将沉管放到海底4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于E30号是海底隧道的第33节也是最后一节,此项任务十分艰巨以及海底情况复杂。给隧道对接带来巨大的困难,大桥建设者们绞尽脑汁开始安装对接,他的成功关系到大桥的建设。对接成功后工程者欢呼雀跃,只有总工程师林鸣没有丝毫笑意,他在等待对接漏差报表结果。当他得知漏差为16厘米时,他宣布需重新对接,最终落差不到2.5毫米,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在对接E15号沉管时,林鸣和他的团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因为海底40米以下的地方淤泥太多。他们不得不退回去,三个月后,再次对接依然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月再次“出征”,终于安装成功!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桥建设同时保护好中华白海豚,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大桥建设者的承诺。大桥建设“让道”于中华白海豚,桥梁工程施工设计优化最终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自2005年出提出构想后2009年12月开始建设,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车,历经整14年。在这14年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奋力前行,才有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有了这14年,才有了这座“圆梦桥”;有了这堂课坎坷的14年,才有了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以桥、岛、隧的方式贯通香港、珠海和澳门。它记录了中国的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在远处看,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世界东方。

港珠澳大桥观后感600字篇2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电影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呈现在荧幕中,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敬服感,对中国工程师和中国工人这一黄金组合完成如此浩瀚工程深深震撼。

电影中很多镜头对准了这个超级工程审慎缜密的设计验证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为确保深海航道畅通和周边国际机场的飞行安全,工程师们运用智慧做出的各种创举,以及对试验数据不厌其烦地搜集和反复推敲。轨道下沉中钢缆牵引的模拟压力试验、高架桥的共振试验以及为了给大桥寿命提供验证数据,工程师们早在20年前就已经准备了氯盐试验,在这些付出和坚持中工程师们所展现出的信仰,更是给我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部纪录电影给我的本职工作带来了很大启发,平日里我们总是提出各种困难:各种施工条件不满足施工、各种外在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法正常施工、无法保证工期、质量要求太严,无法保证等各种理由。在超级工程中,里面的各个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只有把工程当成自己的一项创造自身价值的工作,才能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大桥建设者们精诚通力的合作也令我叹服。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各行各业人员合作提供。大家齐心协力,在完美配合下共同保证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质量,正因为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级的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有着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通过最巧妙的东西人工岛修筑方案,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现代机械和建筑的工程记录,更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致敬这些挑战宏大自然,造就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脚踏实地,用双手推动着社会进步的工程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