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感动生命的观后感(精选4篇)

时间:

感动生命的观后感

医院是一个直面死亡的场合,虽然面对疾病和死亡大家是平等的,但是人性决定了大家不能像童话故事里一样消融于安详与平和。

《感动生命》作为一部讲述医务工作者题材的电视剧,它从新的角度定义了现代的医务人员。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白衣天使,他们也有自己的弱点,在自己的生活里他们也是弱者。同时它还生动的诠释了新的医患关系,就如院长对全体工作人员讲的那样:“面对病魔,医生和患者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对抗病魔的过程中,病人和医护人员不应该是孤身作战,他们应该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同打一场漂亮的保卫生命的胜仗。这也对医务人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妙手回春的医疗技术还要能走进患者的内心,为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楷模表率,让患者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命的挑战。

有人说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正面典型集体,圣人境界,几近完美。有人说:太假了!这哪是医院,哪是医生?医患纠纷哪里去了,收受红包、商业贿赂哪里去了,大处方、乱检查、缴不起医药费停病人的药哪里去了?哪有对一个素不相识患者的病情都要院长把关多学科研究会诊?哪有医院里空空荡荡没有患者的熙熙攘攘和焦虑神情?哪有医生为患者的困难四处协调奔波?呵呵,如果真要这么去推敲研究医院医生的实情,那么这部电视剧还真的有许许多多的经不起,真的有点假了!

虽然《感动生命》的人物剧情没有完全的反应当今医院医生的真是状况,但是这些正面人物形象和正面事迹则是真真正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观后感《感动生命观后感》。非典时期的`典型,感动中国的那些好医生们都是表率。正是由于剧情在于展现当先年轻一代医生的时不是罗列一系列的好人好事而是让观众们看到他们的背负。虽然他们的背负如此之重,但是当他们面对患者时却是擦干眼泪积极地面对,如军人般视手术台为战场,当他们肩负着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期盼与希望走向自己的战场时,他们身上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

作为一种导向和激励,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真的应该好好地去看一看这部电视剧,并身体力行地去学习实践那种能够感动生命的力量和精神。如果这样的剧情能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潜移默化,让我们发扬光明面而减少阴暗面,那么,我们身上的真善美一定会不断地得到彰显,我们将不断地谱写和延续一个个感动生命的故事!

感动生命的观后感篇2

断断续续看完了《感动中国》,广西人黄大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我,更成为时代的精神标杆。

当音乐响起,黄大年留下的一幕幕画面出现在银幕上,那个熟悉的面孔和身姿再次唤醒唤起大家的记忆:“作为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随着“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黄大年的颁奖词响起时,我想起了一个词——工匠精神。

七年当中,每年平均一百三十多天都是在出差状态,他出差始终赶当天最晚的午夜航班,他的`工作地点,地质宫的灯火长期是凌晨二三点才熄灭。他在地球探测领域推动了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进程,使深部探测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09年他放弃了在英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研究平台,回到吉林大学当起全职教授,又积极担当学校的本科班主任。住院期间打着吊瓶还在给学生答疑解难。

我觉得国士无双很适合黄教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稳定安逸的生活。他就像那些建国初期回国的科学家一样,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选择回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因为这些人已经超脱了自己的欲望,上升到了民族的层面,为了中国的崛起甘愿牺牲掉自己,把自己融入到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高度。

他对科研有着疯魔般的执着。有外媒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到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一百海里。”对待科研,他说:“我没有故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然而最令我感动的是媒体报道的他的朋友圈字里行间,作为一个普通人,黄大年的喜怒哀乐,他的生活,他的感受,黄大年最末一条朋友圈分享的是邓稼先先生的事迹。“当你面临同样选择,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我突然不合时宜的想到萧红的那句话: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黄大年——生命,为信仰澎湃。面对他的英年早逝,很多人叹息:58岁正在一个科学家的黄金年龄,经验丰富,体力尚可,如果他再健康地工作十年,说不定还能诞生更多的发明创造。他的精神远超工作所带来的现实价值。

英雄的名字,不需要人所周知,但他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难忘大年老师拳拳报国的赤子之情,无限缅怀。

赤子之心,大鹏之志,践行之力,已经值得我们去尊敬,值得他安息。

感动生命的观后感篇3

30集电视连续剧《感动生命》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这部电视剧不但对医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对全社会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通过医院这个窗口展现了一个浓缩了当下的社会生活图景。近乎植物人的傅洪波住进医院,由韩子航负责手术,但韩子航却意外听到姥姥说傅洪波就是自己的父亲,也是杀害母亲的凶手,韩子航要面临用自己的手救活仇人的选择;巩凡负责的病号陈佳子因父母离异内心极度自卑,巩凡说服她的父母配合医生,首先治好了陈佳子的心病……《感动生命》不像一些医务剧那样简单地对应现实生活中的医患矛盾,而是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切进,发现医患关系背后深层次的人性因素。由住院病人的生理疾病延伸到人们普遍需要自问的一些心理疾病。正像司马博铭教导他的'学生说的那样:“能够治好患者心病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感动生命》创新地提出这类“大医患”的理念,显示出剧作内涵的新奇与厚重。

《感动生命》最感动观众的还在于塑造了以心外科主任司马博铭为首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医者形象。医学的专家司马博铭、韩子航、叶明辉既有高深的医术,更有崇高的医德。在救治病人面前,他们放下个人恩怨,放下亲情,尽一切力量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而不象当今社会流传的医生形象:医生治病是为了生存,开药是为了回扣。医生其实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我作为一个医生家属,对此深有体会:我老公也是一名手术医生,长期呆在单位上,我除了上班,家中的一切都交给了我,带孩子、做饭、洗衣、做卫生……这些事对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几个月前,我患了宫外孕,肚子疼得要命,叫了辆出租车赶往他们医院,他得知后慌忙将我交给妇产科主任,手术去了……要知道当时我也是病人,而且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啊!而我老公,我也相信他不愿扔下我去为别人做手术,但他别无选择,他必须放下思想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救治之中。我亲身体会到了病痛的厉害,更体会了作为一个医生,医德告知他,他们的职责是挽救生命!不论是甚么人,只要是病人就要面对。正是由于《感动生命》在表现新一代优秀医者时不是靠平面地罗列好人好事,而是让观众看到他们身上的那些背负。他们带着这些背负出现在患者眼前时却是揩干眼泪,如军人一般视上手术台为上战场,在他们身上闪耀的是崇高的人性之光。《感动生命》的医生不再是那种在医患关系中居高临下的强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弱者,从而生动诠释了医患关系中的一个关键词:“理解”。正如院长叶明辉对全院职工讲的那样:“医患是战友,面对的同一个敌人是病魔”。他们不单是医务技术的把握者,更是优秀的心理学家和做人的楷模。他们为医生这个职业建立了新的形象标杆。

感动生命的观后感篇4

最近观看了一部医疗卫生题材的电视剧《感动生命》,这部电视剧通过对院长叶明辉领导下,心胸外科医生司马博铭、韩子航以及三位实习医生关姗、巩凡、任丘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出医生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度的责任感,体现出非常的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氛围。

整部电视剧都是在围绕着一个情字讲故事,亲情、爱情、友情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也正是因为这些“情”带给我了不少的感动和温暖,好几次都禁不住潸然泪下。出了车祸的儿子因为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想把自己的肝脏捐给患有严重肝病却无钱医治的父亲,他一直在做最后挣扎,不肯闭上眼睛,为的是等待父亲的到来。当那位年迈的的父亲出现时,我眼睛湿润了,他的衣着很朴素,头发已经花白,走路都有些佝偻,神情紧张地询问着儿子的情况,在得知儿子病情结果时他老泪众横,让人十分不忍和怜惜,已到花甲之年的他却要经历丧子这锥心之痛。稍微平静了下来,医生们告诉了他儿子的心愿,而他却拒绝了,并且说出了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儿子并非他的亲生儿子,是他们收养的丧身火海的邻居的遗孤,并为了这个孩子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他,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但这位父亲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孩子也能如此,大爱无言呀!手术室里弥留之际的儿子听到了父亲的声音,安详地离开了世界,父亲为了完成他的心愿,把他的遗体捐献给了医院,让他去救那些用得上的人们。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为那份无私的父爱,也为那浓的化不开的亲情。

韩子航医生一直有着身世之谜,从小姥姥就告诉他,要记住害死他妈妈的凶手、也是他生身父亲的傅占元,要有恩必须感恩,有仇必须要报仇,不能原谅傅占元。当化名傅洪波的傅占元住进医院,他们之间的恩怨就展开了。病重的姥姥看到了她多年来念叨的仇人,病情加重而去世,临终嘱托韩子航不要救他的杀母仇人,一边是亲人的临终遗言,一边是自己的医生职责,韩子航很是矛盾和挣扎,最终他战胜了自己,以一个医生的'身份救了他的“杀母仇人”。真相慢慢的浮出水面,一份DNA的鉴定报告又使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自己

一直以为的仇人却是自己的恩人,原本以为的父子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懊恼的韩子航走进傅洪波的病房,接过护工的剃须刀为傅洪波刮起了胡子,豆粒大的泪珠从韩子航的眼中滑落,而傅洪波此时也已是泪流满面。人生之中会有无数个意料之外,也有百般的无奈,此时无声胜有声。

司马博铭离婚后被剥夺了探视儿子的权利,终究当儿子碰到车祸送到他的医院里,由于他在另外一个手术台上为一个农村孩子做手术耽误了儿子的手术而导致儿子死亡,给他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作为心外科的医生,他在手术当中又不慎伤了自己的手,可能意味着永久上不了手术台,正当同事和学生们以为他想不开的时候,他却忽然出现在医院的楼道上,身着手术服,推着手术车,告知他的学生们:“手术室不需要眼泪。”这些场面让人动容。

做为医护工作者,在深深的感动之余,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地去学习、去实践那种能够感动生命的力量和精神。如果剧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潜移默化,让我们发扬光明面,让我们弘扬正气,让我们减少乃至彻底地摒弃阴暗面,那么,我们身上的真善美一定会不断地得到彰显,我们将会不断地谱写和延续一个个感动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