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
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篇1
我很少有耐心看完这样长的一部纪录片。
它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
我们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雾霾一直是个大问题,每个人都知道它有害、应该防治,然而真正了解雾霾、知道该怎么做并愿意去做的人太少太少。
柴静提出了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做。
我看到了雾霾的可怕,这种感觉是以前不曾有的,我相信每一个看过穹顶之下的人到有这种感觉,以前觉得模糊的忽远忽近的雾霾原来早在我们的生活中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影响,而曾经的我并不知道。
我想只有切身地感觉到它的危害,才能真正自觉自愿地为解决雾霾问题贡献一份力量。这大概也是柴静想要做的,她想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个人到意识到问题,感觉到危机并为了改变它而努力,而并不只是像以前那样,仅仅知道而已。
网络上也有一些关于穹顶之下的负面评论,最大的争执点就是许多人认为柴静给大家讲的无非也只是一堂课而已,所提出的具体建议能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得打一个问号。
中国,还太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你只能选择一个。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事实上不只过去和现在,只要国家发展,这个矛盾永远避免不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永远把发展当作挡箭牌。
柴静所提出的很多建议,例如洗煤,我也并不知道它是否可行,但至少提出了一个方法。柴静并不是专家,她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出一份力量,不管这份力量有多微薄,至少好过袖手旁观。很多人在说她的数据不精准,给出的建议异想天开,可是这些人自己又做过什么呢?
柴静的穹顶之下,除了普及雾霾知识,它最可贵的其实是告诉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还回一片蔚蓝天空。
其实我现在看到一个人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后都会有些眼红,而柴静的纪录片却只让我感到敬佩与感激,可能当某个人做的事与社会的公益乃至我自己休戚相关的时候就真的会让人不再忍心去狭隘地看待他的成功了。
一个个机智一针见血的发问,一个个荒谬而又合理以致显得无奈的回答,那些多环环相扣的推导与反思,把雾霾的本质、成因,执法的真相,法律的漏洞探究得既深入又明白。
还有那种能为环保这种公益而非私利的问题劳神费力四处奔波博弈的社会责任感与公益心,我相信不可能全部装得出来的。
不管这纪录片怎么拍的以及那些数据影像资料哪来的,至少我觉得它真的成功地影响了一大批人,让许多像我这样过去对雾霾只是讲几句哀叹的人真正开始忧患空气污染的问题。
比如我,自从看了柴静的纪录片后,晚上都不敢出去跑步了。
另外,貌似好久没见着柴静了,这回才知道她已经从央视辞职了,我以前了解到她其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不知道她今后有什么打算,不过希望还是能够看到她做的调查采访吧,每回看到她的调查都是能把问题刨根究底揭示得透彻淋漓,感觉很是痛快,其实我很少有耐心看完100分钟的纪录片,而柴静的穹顶之下真的让我回味良久。
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篇2
柴静自费百万对雾霾进行调查,并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自己看了一遍,陪父母又看了一遍,一共100多分钟,从一个完全不懂大气污染这个行业的我,在看过之后,我知道了PM2.5的危害,知道了它的大概来源,从她调查的数据实证和分析,我知道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重要的是我们环保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此纪录片一出,在网络、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柴静以演讲者的形象出现,从自己的女儿一出生就得了良性肿瘤的话题开始,又以害怕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问什么蓝天的话题结束,全面剖析了雾霾这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此真实的展现了我们每一个人每分每秒所处的这个环境现状,让我们的认识不再那么肤浅,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它是关乎自己和自己爱护的每一个人生命的问题。环境保护涉及很多方方面面以及很小的行为动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不愿去做,不是不能去做,而是不知如何去做,或是没有意识去做。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我们的作为和不作为造成的,不要真正到火烧眉毛迫在眉睫的时候我们才切实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性,后悔当时没有重视。
柴静在这部纪录片中说“这是她与雾霾的‘私人恩怨’”,这让很多人表示“看得心塞”并“热泪盈眶”,这份有良心的调查,引发众人反思热潮。纪录片中,她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奔赴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并造访伦敦、洛杉矶等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试图寻找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以前只是知道柴静是一个出色的记者,直到看了纪录片才确实地感受到她知性感性的才气和魅力。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也不是一部电影。不能拿看电影和看视频的心态去看它,因为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所面临的最现实也最严峻问题。
当我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打开窗户看了看天空是否还是蓝色的,还好它是淡淡的蓝色,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心想,希望未来我还能看到这片蓝天,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跳出雾霾这个问题,还有其他很多类似的问题,其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面对空洞的问题时态度和做法很多是“心动”而非“行动”,柴静这一纪录片的轰动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那么接下来,能让只说不做的人,行动起来,就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了。
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以后还能看到蓝天,行动起来,学会去拨打12369行使自己的权利,少开车减少排放,少抽烟等等,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也为我们的空气做点事。
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篇3
今天柴静的《穹顶之下》几乎在朋友圈刷屏了,有很多称赞佩服的人,也有很多表达自己行动的人。
看了前十分钟,我一直在思考也在犹豫一个问题,雾霾这个涉及到多个因素和社会环节的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的,虽然我没有直接排放,我也可以做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但确认如柴静所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和行动真的微乎其微,对于整个污染物的减少或许起不到任何作用。看着看着我真的好想回家,回到生我养我的春城,回到一年有300天蓝天的春城。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质,我想不是财富,不是物质,而是穷尽一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健康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我还年轻,我感觉不到雾霾对我身体的影响,我感觉不到呼吸不畅,我只能感觉到雾霾的天空带给我的坏心情……我记得协会的小孩恐龙跟我很开玩笑的说过一句话:我不想去北京,我这个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有点高。那时候有点会笑他,可是现在想来自己也是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还要呆在北京呢?
随着视频的深入,我一次次看到触目惊心的数据,众所周知的所谓秘密、现实,一些让人震撼的案例。我想它受人关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她用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雾霾的来源,构成,国家现状,更重要的是她每一条数据都是可靠有来源有支撑,阐述的又是大家多熟知多习惯却又很无力的话题。我一直觉得,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么渺小,即使我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能要求自己。可是这样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受到蛮大的冲击,有时候我的家人甚至会跟我说:你再这么环保,我们跟你生活都不习惯了呢。看到这段视频,我又找回自己最初那么强烈的自我约束感。不管我生活在哪里,都呼吸着同一片空气,逃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你恰逢在环保事业上,在减少环境污染上做着我们企业能做的,也确实起到作用的事业,为什么不坚持呢。我想香蕉皮的环保事业也应该是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
不管是能源结构的问题,还是执法力度问题,或是企业国家社会责任感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都是很难企及的,我们可以讨论它,深究它,批评它,可是我们甚至连给相关部门一个建议或者提案的有效渠道和机会都没有。但是思考本身就会带来价值,它会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意识,而这些又是我们多么欠缺的东西。
最后看到柴静凝视着那个星球,它在孤独的旋转。我想起2013年我们到武夷山玩,我在山里第一次看见银河,如此清晰,非常雄伟的横跨在整个天空,配上漫天的繁星,那一刻自然的魅力、宇宙的魅力都会让你为之惊叹。24年第一次见到,未来再见到又会是第几个24年?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呢?
柴静是通过她的女儿看到雾霾的,我不希望通过我的孩子我才感受到雾霾的严重,此刻,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行动……
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篇4
XX年2月28日下午,从央视离职后一直沉寂的柴静通过各大网络视频网站发布了一个长达104分钟的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片引起国人对中国环保话题的各种讨论。
环保问题在我国已经不是第一天提出的需要重视的问题了,但一位记者关于雾霾的调查得到国人如此热烈的反响尚属首次。除了这场演讲本身精彩绝伦之外,更能说明的问题是:在环保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作为普通大众,在我国环保改善的问题上,我认同柴静的观点:我们不能仅仅去等待国家建立一个强大完善的体系,我们需要依靠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意志去参与环保事业,守护我们的家园!
说起环保,很多人觉得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知该从何做起,其实环保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节能减排,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做到。比如当我们离开房间10分钟以上,当我们在白天看见公共区域的灯还亮着,那么请您随手关灯!还有,当我们能开风扇的时候,请不要开空调;当我们离开办公室1个小时以上时,请关电脑。在三月里你热衷于参加各种抽奖促销活动的时候,不妨和你的家人一起参加3月29日的“地球一小时”停电活动。因为每节约1度电,就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说到环保,不能不说到节约。我倡议能循环利用的一定要循环利用。生活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很多,包括水、纸张、塑料制品、电池、衣服等。至于如何循环利用各类资源不必用过多文字去赘述,方法很多,践行才重要。值得高兴的是,我在公司看到了实实在在践行循环节约理念的行为。例如,为了提高纸张有效使用率,公司很多部门的做法是专门在打印室设置打印纸张回收处,只要是单面使用过并完好的纸张,都将回收到回收箱,科室同事自觉使用回收纸打印内部文件。有一次财务的同事提醒我,日常费用报销的打印单只需要用半张a4纸,剩下半张纸可以裁下来作下一次打印报销单使用。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张纸的节约。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煤、水。生产1吨纸需要木材0.875吨、煤0.5吨、水375吨,造成35%的水污染。浪费纸就意味着资源浪费。纸张需要木材来造,就要砍伐木材,毁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而节约纸张就可以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减少支出、节约资源。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得更好,他心里面就能够变得踏实了。”确实,哪怕只是因为自己随手把水龙头关紧而避免多浪费了一滴水,但只要做了,心里就会很踏实,就会很高兴。因为我们在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在努力。
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希望你与我同行。
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篇5
如果创建卫生城市是沙漠,我们共同努力便是绿洲;如果创建卫生城市是一处嘈杂,我们共同努力便是祥和;如果创建卫生城市是难关,那我们愿把它闯破;如果创建卫生城市是一句话,我们愿大力宣传。——题记
这几天,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视频,是“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我看过整段视频,讲的是柴静为了说明现在城市pm2.5的严重性,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各地明查暗访,做各种实验调查,亲身参与并经历实验场景,查找法律法规,并采访专业人员,用大量的事实、图像、数字、视频来还原我们生活的真实空间。事实是中国的pm2.5比世界上其它国家pm2.5的总数还要多,中国的很多城市一年中有175天到200天都在雾霾中度过。原来的天空,湛蓝湛蓝,像透明的镜子那样明净,厚厚的白云,一团团的如棉花,一阵阵的如波涛,挂在天这边,缀在天那边,把天空装饰得如画一般。而现在的大部分城市是铅灰色的天空,掠过了一片黑云,大地像是被扣上了一个大大的锅盖。雾霾中含有很多的有毒有害的致癌颗粒,人们在这样的空气质量中呼吸着,生活着,工作着,任凭这些有害的物质吞噬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健康,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毙了。
我爱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我爱我们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解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共建美好家园!
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在身边发现过破坏环境的人呢?如果有,你阻止过吗?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这些破坏环境的'人污染了我们生活的家园,会让家园变得肮脏,所以我们一旦遇见这种场景,决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走上前去提醒和制止他,告诉他我们要保护区环境,才有可能守住我们美好的家园。
第二个问题:你对环保都了解多少?是一无所知,还是了若指掌?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只有自己明白了环保的重要,不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恶劣,才能有开始保护的念头,才能守住洁净、安全的家园。所以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五公里以内近距离出门骑车或步行可以减少汽车排放的污染,还要叮嘱爸爸不要在任意场合随便抽烟,多做一些环保工作。
一阵风吹过,飞来的塑料袋,我们将它拾起;看到别人吐痰,加快你的步伐,对他进行礼劝;看到一张纸屑,只需弯一弯腰,伸伸手;这就是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很喜欢柴静调查最后所说的话:我们有责任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不停旋转的地球,让我们有着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它是我们的家园,我凝视着它,就像凝视着你;我守护着它,就像守护着你。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