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铁人》观后感(收集9篇)

时间:

《铁人》观后感篇1

6月9日,我们路灯处在进步影院观看了电影《铁人》,铁人观后感。100分钟的电影让我心灵上产生了震撼!从60年代起,“铁人”精神象征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精神和坚强意志,也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奋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今天,我观看了故事片《铁人》,是一次学习与重温“铁人”历史,缅怀老一代石油工人的丰功伟绩,也是教育我们把学习“铁人”精神与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把发扬“铁人”精神与我们路灯处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现代化经济建设之中,为祖国、为社会、为企业做出我们的积极贡献。

什么是“铁人”精神?在建设突飞猛进、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又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铁人精神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优良传统的完美体现,它是吃苦耐劳,它是甘于奉献,他更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工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创业精神——“铁人”精神所在,读后感《铁人观后感》。影片中战天斗地的场面、石油工人艰苦的创业生活,以及人物的对白无不真实感人,再现了当年“铁人”们发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崇高精神。“我......王进喜!代表我的井队发个誓……为了让国家永远不贫血,为了让这个家里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誓师大会上,王进喜好一个雄心壮志!石油工人的好一片豪言壮语!

影片展现的另外一条主线,就是塔里木油田新一代石油工人对父辈的审视。“铁人”的后代刘思成表现了坚韧正直、吃苦耐劳,敢于舍己为人的精神,他继承了上一代人的优秀高尚的品格。然而,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有所缺乏的,这种被称为“傻人”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但是我也想到:无论是哪一辈人,在面对艰苦奋斗的“英勇壮举”,直面爱国主义的“豪言壮语”,他们都会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激情满怀的。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成千上万的人们自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抗震救灾、为挽救不相识人的生命和抢救灾区的财产,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我又想到,当年的“铁人”精神,能够激励、支撑着我们的父辈战天斗地、艰难前行。同样,我相信“铁人”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今重提“铁人”精神,就要发扬“铁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国家要强大,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不能没有“铁人”精神,“铁人”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一定会发扬光大。

《铁人》观后感篇2

电影《铁人》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己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都需要一个英雄,一个楷模。王进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不顾病痛,永久都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坚守自己的岗位,安抚不安的同事们,为了让徒弟们吃饱不辞辛苦的筹备粮食,他在工作上严肃,私下里却很可亲,他对自己的徒弟严格,却也真心疼爱他们,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最后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王进喜在得知消息后,急得四处寻他,却在望见他留下的眼泪,说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后,将那一句留下的话咽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粮食塞给他,告诉他要好好活。这一刻,王的怒其不争,他的心疼表露无遗,王进喜的形象最后丰满起来。

电影开头,大片大片满天的黄沙,黄渤一人此刻沙堆上大声呼喊着刘烨,镜头一转,之后便是刘烨沉默的身影,大红色的工服套在身上,与身后的漫漫黄沙行成了鲜明的比较,画面虽然是彩色的,却总显得暗淡。没演几分钟,剧情就进入了回忆,回到1960年,一辆破旧的火车载着王进喜和整个大会战的队伍来到大庆,黑白的画面处理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厚重感,那是怎样的环境呢?荒芜的土地不见人烟,低矮的茅草房,呼气成白烟的寒冬,匮乏的物资,没有先进的器械,没有熟练的技术,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绳子断了,继续靠蛮力推上去,我很佩服这些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信念,甘愿去往这样的地方,为中国的石油行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而在现代,身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一向以自己是铁人一代的后代而自豪,父亲告诉他自己是病退,父亲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伤疤一样让他骄傲,但是这一切在他得知父亲逃跑的'真相后破坏的支离破碎。他觉得无地自容,觉得愤怒,可这些又随着父亲的离世不见殆尽,只留下对父亲的尊重。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又也许有英雄,刘思成为了寻找使用的赵一林和小米奋不顾身的进入满天黄沙,赵一林对刘思成的维护安慰,亦或者每个奋斗在石油行业的人都是英雄。

那是怎样的年代呢?我对大庆的印象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庆,就应是一片瑰丽大气的土地,与黑白大荧幕上下着鹅毛大雪的荒地是那么的不同,那些人身上脏的看不出色彩的棉衣,黝黑的脸庞又与如今身着大红色工服被日头晒的脸红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在困难面前,像铁人一样,绝不言败,绝不退缩,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铁人精神。

《铁人》观后感篇3

20xx年5月24日,团支部组织了一次电影观摩活动。

电影《铁人》讲述的是一位石油劳模的故事,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不断的切换时间,由新一代和上一代劳模形象的镜头切换,让我们了解了一种精神的延续。虽然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可还是艰苦的,不会没有粮食,寒冷和饥荒,就像电影中的刘思成这个演员所表现的',一种沙漠综合症,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却远比肉体上所承受的还要痛苦。影片中的王进喜同志说过:“腿软手软没有关系,可心不能软。”

通过这部影片让我多认识了一位“百年中国十大人物”。王进喜同志从小贫苦,但凭借着他丰富的钻井经验与坚定的信念,创造了当时全国最高纪录,19xx年9月,他率领的钻井队月进尺,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xx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曾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他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人贫血没有关系,国家不能贫血,国家贫血就会让人看不起,我们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一段朴实真诚的发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员。那次井喷让我看得胆战心惊,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导致一场重大事故,那些钻井工人个个让我佩服,就算有生命危险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死也要死在钻井台上。可以说他们个个是劳模,个个是英雄。

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干劲大,

天大困难也不怕。

宁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抒怀

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位“小知识份子”的角色,这位小知识份子当时没有坚持住,虽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许多,双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终生的烙印。晚年还一直在忏悔他当初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直要求他的儿子“刘思成”替他完成他没有完成的责任。

刘思成是我们这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内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坚定,明了,清晰,他的内心活动是影片情节发展的中心轴,同样是钻井工,为什么这一代和上一代的区别这么大呢,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上一代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纯粹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要找到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奋斗目标是我们毕生的课题。就像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

《铁人》观后感篇4

半个世纪前,王进喜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动泥浆,止住井喷的场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庆油田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的口号,数万石油大军从四面八方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没有汽车、没有吊车,靠着人拉肩扛,硬是吆喝着将60多吨重的钻机生拉上井架的镜头,亦已渐行渐远……

岁月淡去了旧时的记忆,却注定抹不去烙在我们心头的“铁人精神”。正在热播的电影《铁人》,把我们重新带回那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我们不会再用身体搅动泥浆,我们不会再靠人拉肩扛将钻机拉上井架。物质条件变了,但我们的灵魂依然像铁人那样坚强。在盛行“解构崇高”的年代,我们依然需要那个年代留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今日中国的崛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尽管,如今的油田与铁人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昨日和今日是难以割裂的,没有昨日怎样能有今日?尽管,王进喜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无法复制,可是他的精神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一部分。“铁人精神”足足影响了几代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铁人精神”在我们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们永远记忆。

昨日,为了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在“铁人精神”鼓舞下,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驶入了高速发展期,最终让山河变样,国力变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完美。

今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励无数人的'话语,又重新回响在我们耳边,激励我们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岗位,顾全大局,为国分忧,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本事、创新本事、竞争本事和创业本事,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用“中国信心”战胜危机,在战胜危机中建功立业,在应对危机中体现人生价值。

“职责感、主人翁、不怕牺牲、担当大义”,是王进喜留给今日工人的最优秀的品质,也是“铁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们依然需要像铁人那样,站在时代的潮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展现工人阶级的伟大胸怀,用生命的热血创造一个个不朽传奇,谱写一曲曲华彩乐章,在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中,步入未来。

我们从电影《铁人》中寻找力量,从电影《铁人》中升华心灵。“铁人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铁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永可是时。

《铁人》观后感篇5

电影开头,大片大片满天的黄沙,黄渤一人现在沙堆上大声呼喊着刘烨,镜头一转,接着便是刘烨沉默的身影,大红色的工服套在身上,与身后的漫漫黄沙行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虽然是彩色的,却总显得暗淡。没演几分钟,剧情就进入了回忆,回到1960年,一辆破旧的火车载着王进喜和整个大会战的队伍来到大庆,黑白的画面处理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厚重感,那是怎样的环境呢?荒芜的土地不见人烟,低矮的茅草房,呼气成白烟的寒冬,匮乏的物资,没有先进的器械,没有熟练的技术,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绳子断了,继续靠蛮力推上去,我很佩服这些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信念,甘愿去往这样的地方,为中国的石油行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那是怎样的年代呢?我对大庆的印象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庆,应该是一片瑰丽大气的土地,与黑白大荧幕上下着鹅毛大雪的荒地是那么的不同,那些人身上脏的看不出颜色的棉衣,黝黑的脸庞又与如今身着大红色工服被日头晒的脸红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电影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己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都需要一个英雄,一个楷模。王进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不顾病痛,永远都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坚守自己的岗位,安抚不安的同事们,为了让徒弟们吃饱不辞辛苦的筹备粮食,他在工作上严肃,私下里却很可亲,他对自己的徒弟严格,却也真心疼爱他们,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终于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王进喜在得知消息后,急得四处寻他,却在看见他留下的眼泪,说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后,将那一句留下的话咽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粮食塞给他,告诉他要好好活。这一刻,王的怒其不争,他的心疼表露无遗,王进喜的形象终于丰满起来。

而在现代,身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一直以自己是铁人一代的后代而自豪,父亲告诉他自己是病退,父亲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伤疤一样让他骄傲,可是这一切在他得知父亲逃跑的真相后破坏的支离破碎。他觉得无地自容,觉得愤怒,可这些又随着父亲的离世消失殆尽,只剩下对父亲的尊重。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又也许有英雄,刘思成为了寻找使用的赵一林和小米奋不顾身的进入满天黄沙,赵一林对刘思成的维护安慰,亦或者每个奋斗在石油行业的人都是英雄。

在困难面前,像铁人一样,绝不言败,绝不退缩,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铁人精神。

《铁人》观后感篇6

今天,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电影《铁人》,铁人王进喜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忘我拼搏的精神震撼了每一位观众。电影《铁人》时空交替着让我们品味了20世纪60年代、新时期两代劳模创业拼搏的精神,岁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向全社会彰显了人类灵魂的崇高和美好,感动着你我。

在感动中,我们品味到了人生价值观。“戏文里怎么说的?财主跟财主比钱,举人跟举人比乌纱。我们比给地球戳洞洞,比谁戳得猛戳得直,比谁油浆子喷得快……”铁人就是用这样人生价值观的“罗盘”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动中,我们品味到了责任。“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干什么的?共产党员是家里的孝顺儿子,是下地干活儿的壮劳力!上有老下有小,风里来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这就是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意义,诠释着责任的本质。

在感动中,我们品味到了坚强。当时会战的条件是设备严重不足,铁人带着他的团队用人力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众人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在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中,大绳却接二连三地绷断,眼看着功亏一篑。铁人站了出来。“挺起来!没长脊梁骨啊?”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梁骨战胜了危机,石油工人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石油汉子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动中,我们品味到了奉献。外部设备意外失控,地下压力喷薄而出,井喷了!没有搅拌机,压井喷的'水泥比重过大,容易凝固,分散不开。怎么办?铁人拖着受伤的脚,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泥池子里,充当“人体搅拌机”。当时的情景,铁人不可能思绪万千,这是一种本能,一种融入血液的“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人生追求。

在感动中,我们品味到了温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难的时候当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当终于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时,徒弟泪流满面地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面对“背叛”自己的爱徒,嘴里吼着“熬不住就给我滚!”却给徒弟留下了当时稀缺珍贵的三个馒头和一袋干粮。铁人也是普通人,铮铮铁骨下也有着似水柔情。

这就是铁人精神给我们带来的感动。面对现在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看到铁人精神在今天仍然是罗盘,它提倡的艰苦奋斗、创新奉献,提倡的在爱岗敬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依然有着熠熠闪光的崇高价值。

《铁人》观后感篇7

电影《铁人》讲述的是一位石油劳模的故事,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不断的切换时间,由新一代和上一代劳模形象的镜头切换,让我们了解了一种精神的延续。虽然此刻的条件比以前好,可还是艰苦的,不会没有粮食,寒冷和饥荒,就像电影中的刘思成这个演员所表现的,一种沙漠综合症,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却远比肉体上所承受的还要痛苦。影片中的王进喜同志说过:“腿软手软没有关系,可心不能软。”

经过这部影片让我多认识了一位“百年中国十大人物”。王进喜同志从小贫苦,但凭借着他丰富的钻井经验与坚定的信念,创造了当时全国最高纪录,1958年9月,他率领的钻井队月进尺,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曾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他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十分地感人。“人贫血没有关系,国家不能贫血,国家贫血就会让人看不起,我们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一段朴实真诚的发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员。那次井喷让我看得胆战心惊,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导致一场重大事故,那些钻井工人个个让我佩服,就算有生命危险也不离开自我的岗位,死也要死在钻井台上。能够说他们个个是劳模,个个是英雄。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抒怀

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位“小知识份子”的主角,这位小知识份子当时没有坚持住,虽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许多,双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终生的烙印。晚年还一向在忏悔他当初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向要求他的儿子“刘思成”替他完成他没有完成的职责。

刘思成是我们这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内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坚定,明了,清晰,他的内心活动是影片情节发展的中心轴,同样是钻井工,为什么这一代和上一代的区别这么大呢,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上一代的`精神世界比起此刻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可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那样的生活,有梦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此刻,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纯粹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要找到自我人生中的一个奋斗目标是我们毕生的课题。就像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

《铁人》观后感篇8

半个世纪前,王进喜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动泥浆,止住井喷的场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庆油田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的口号,数万石油大军从四面八方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没有汽车、没有吊车,靠着人拉肩扛,硬是吆喝着将60多吨重的钻机生拉上井架的镜头,亦已渐行渐远……

岁月淡去了旧时的记忆,却注定抹不去烙在我们心头的“铁人精神”。正在热播的电影《铁人》,把我们重新带回那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我们不会再用身体搅动泥浆,我们不会再靠人拉肩扛将钻机拉上井架。物质条件变了,但我们的灵魂依然像铁人那样坚强。在盛行“解构崇高”的年代,我们依然需要那个年代留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今天中国的崛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尽管,如今的油田与铁人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昨天和今天是难以割裂的,没有昨天怎么能有今天?尽管,王进喜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无法复制,但是他的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一部分。“铁人精神”足足影响了几代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铁人精神”在我们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们永远记忆。

昨天,为了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在“铁人精神”鼓舞下,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驶入了高速发展期,终于让山河变样,国力变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今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励无数人的话语,又重新回响在我们耳边,激励我们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岗位,顾全大局,为国分忧,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用“中国信心”战胜危机,在战胜危机中建功立业,在应对危机中体现人生价值。

“责任感、主人翁、不怕牺牲、担当大义”,是王进喜留给今天工人的最优秀的品质,也是“铁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们依然需要像铁人那样,站在时代的潮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展现工人阶级的伟大胸怀,用生命的热血创造一个个不朽传奇,谱写一曲曲华彩乐章,在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中,步入未来。

我们从电影《铁人》中寻找力量,从电影《铁人》中升华心灵。“铁人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铁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永不过时。

《铁人》观后感篇9

看完了铁人,不免对里面的一些情节所震撼和感染。总想写点什么,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

应该说,片子真实再现了我国石油工人勘探开发初期的真实情形。老一辈石油工人那种乐观的革命情怀,忘我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他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舍生忘我,艰苦奋斗。

其实,当时的环境和设施是非常恶劣的。他们一个个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都是食人间烟火长大的。但是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油国的帽子扔进太平洋”,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在暴风雪面前,他们毫不畏惧。当国家财产面临威胁时,他们挺身而出。王进喜拖着残疾的腿跳进泥浆池时,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只有责任。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保住了井架,保住了设备,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前进,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的灵魂。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那种战天斗地大无畏精神,才使得我国的石油行业有了坚实的'基础和稳步的发展。应该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源泉。

老一辈石油工人的奉献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这并不是说要我们盲目效仿。其实以现在的目光,我们也应该在学习的同时,正视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说井喷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资料不全,不准确;二、泥浆比重配置失调;三,水泥固井工艺不到位;四,防喷设施不到位。

其次说说,管理方面的问题。应该说他们是自发的,都具有非常高的革命热情。但是其中存在的散漫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运输系统没有合理的管制,整体合作过程确实有机统筹的协调管理。

当面临危险时,他们没有顾及个人的生命,显然,带有一定的非常的危险性。至于王进喜失去双腿似乎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在“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今天,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探讨。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到今天其实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们身上的危机与责任并存。虽然经过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付出,我国一度成为石油出口国。但是现在,在能源需求量已经大增的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了纯粹的石油进口国。如何提高科学技术和石油产量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课题。在新的课题面前,我们需要老一辈石油工人那种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那种迎难而上的战斗激情。也许,这就是我们观看铁人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