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初中(4篇)
西游记读后感篇1
提起《西游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者相传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记得第一次接触她是上小学三年级时,那时家里刚刚买彩电回来,那段时间刚好在播放西游记。那时候对她,我可谓如醉如痴。放学后总是喜欢和小伙伴们托到比较晚回家的我,一放学就飞快都往家里赶,只为观看几集。当时最喜欢的角色是极富正义感的孙悟空,羡慕他拥有七十二变的法术,敬佩他不畏妖魔鬼怪,总能在关键时候排除万难。于是便暗暗的在我幼小的心灵下种下了一个梦——如果我也有七十二变的法力,我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把老师给变没了,等下课的时候又把老师变回来;考试的时候,我就把正确答案变到大家的卷子上,这样大家就能都考得100分了……最讨厌的是猪八戒,因为感觉他是一个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相貌很丑的讨厌鬼。
可能是年龄渐渐变大的原因吧!往后陆陆续续的出现了许多的版本,什么《西游记前传》、《西游记后传》、《大话西游》等等,都一一看过,总觉得不及那版经典、耐看。于是便重复看了好几遍,而感悟也随时间的冲洗有了很大的改变。融入生活,细细品味。在取经之前,悟空的脾气个性就像青春期的我们,不想也不甘在一条条框框架架下成长,于是叛逆的我们便成了神仙(家长老师)眼中的“坏孩子”。而八戒则是我们对爱情懵懂的表现,一旦触碰被玉皇大帝(老师家长)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好奇害死猫,当还是身为卷帘大将的沙僧,耐不住对宝灯的好奇与诱惑而犯下大错,这不正是我们对许多比如网络虚拟世界的盲目“探索”吗?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插曲,也是最让人怀念的一段往事。可是生活却是一位严厉的老者,它永远不会让你“为所欲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观音菩萨特意的安排,让这曾经毫不相干的四个人聚在一起,共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朝着一个目标——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而努力。经过生活的“洗礼”,九九八十一难足以磨掉他们最初的棱角了,最终他们修成正果,成为大家都认可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读经典名着,品百味人生。希望生活不要将曾经所谓的“坏孩子”,毫不犹豫地同化成一个模板!
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初中
西游记读后感篇3
四师徒中最忠诚的是沙僧。他是忠诚和诚实的,他想要得到圣经全心,这让我叹气。猪八戒,我们都知道他喜欢性,味道好,玩得很开心。他很贪心,什么也干不了。当他遇到麻烦时,他只是想退缩。当他得到佛经时,他请求佛陀让他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玩。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皇大帝降职的。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不怕妖怪。如果主人被抓住了,他必须想办法救他。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罗嗦而善良的苦行僧闵澄,勤劳、无畏,但愚昧而固执,对与错。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善良。他是个虔诚而执着的佛教徒。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他是坚定的,从不懈怠,从不动摇,不被财富和欲望所迷惑,不屈服于死亡,最终以他的毅力取得了好成绩。另一方面,他是善良的。即使是凶恶的敌人也能原谅他,听他的。
《西游记》让我意识到,对于唐僧师徒四人来说,完成任何一件大事都是不容易的。他们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但并非都是神秘和离奇的。让我们以我们的研究为例。我们怎样才能毫无困难地度过每一天?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然后我们去高中毕业考试。怎么会只有99-81呢?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唐僧四人各有利弊。是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使我明白,如果我们想要实现一件大事,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团结一致,取得成功。
当我打开西游记,我总是有不同的情绪。它是四个著名品牌中最具活力的。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认为它既有趣又有趣。但今天,不变的是奇异多彩的神话世界,只是我的理解变了。
这是一本人人都爱读的经典名著。每个人在理解它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灵感。有些人喜欢它鲜明的个性;有些人喜欢它宏伟的整体形象;有的人喜欢它活泼幽默的对话叙述;也有人研究它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在他曲折的情节中,有人们的向往和遥不可及的人生理想和人类的追求,那就是自由。
21世纪的人们向往自由,向往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受独角兽的管辖,不受凤凰的控制,不受天下宝座的控制”。他冲进龙宫,划分了阴间,从花果山成为国王。可以说,它已经达到了一种人性的境界,没有了一切的束缚,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事实上,孙悟空是自由的化身。他最突出的品质就是向往自由。他总是追求自由。他所有的斗争都是为了自由。如此生动的画面给了读者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知道,在这个时刻,甚至在未来,完全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人们总是会受到这样的约束。虽然我们身处一个被束缚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心尽可能的宽广和深沉,这样我们的心就会无限的包容。
然而,社会上仍有许多人被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束缚着,却乐在其中,感到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不那么迫切了,但是对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缘无故的消失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是一种追求最大自由的开放进取精神。《西游记》在李时代的锤炼下,蕴含着新世纪最向往的自由精神……我明白为什么它可以流传到今天。
西游记读后感篇4
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少儿图书版的《西游记》,也看过不少于十次的电视剧,动画片,对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近段时间的事情。
《西游记》是一部极其成功的小说,其内涵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渊源流传。
而其中最成功的部分,便是对人物的刻画与描写了,之所以成为举足轻重的文化瑰宝,这部分当然不可或缺,我在此便浅谈一下对此书的见解。
全文应分为三部分,哪三部分,曰:“第一部分为一至七回,写孙悟空出世直到大闹天宫,第二部分为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身世及交代取经原因,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僧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第一部分大闹天宫几乎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历来久演不衰,白看不厌的戏剧。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武艺高强,不惧强权,敢于斗争的故事,也因此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第二部分写悟空皈依佛门,思想上有很大转变,由曾经的桀骜不驯变成了如今的样子,此部分表现了较多的封建宗教迷信思想。第三部分写师徒四人共同西天取经的故事,历经九九百十一难,终成正果,其中着重表现孙悟空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这部分也是全书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其中,也是充分表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下面便一一道来:
唐僧乃金蝉子转世,因轻慢佛法转世成为唐僧,他念念不离善心,可谓“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总体说是一个一心向善,意志坚定的好人。可有些时候却的确令人不敢恭维。有时唐僧昏庸糊涂,总会听从猪八戒的撺掇而对孙悟空念紧箍咒,他对妖怪仁慈,可却对悟空冷酷无情,真是令人难解,虽然他仁义忠厚,但不明是非,一味向善,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口头禅可谓是:“悟空救我!”虽然是取经路途中的支柱,可他的缺点着实不少,因此光芒也几乎被孙悟空的神通掩盖。
要说《西游记》中刻画最令人喜爱的人物,真非孙悟空莫属了!孙悟空不仅武艺高强,神通广大,还意志坚定,具有反叛精神,蔑视神权,见了玉皇大帝从不下跪,有时还直称玉皇大帝为“玉帝老儿”,称太白金星为“老官儿”,连三界中法力大的如来佛祖他也不放在眼里,竟骂他是“妖精的外甥”。真可谓是“勇敢顽强,意志坚定,侠肝义胆,重情重义。”
猪八戒历来就是为人所不齿的人物,他原来是天篷元帅,因调戏嫦娥而被玉帝贬下凡间,他性格粗鲁憨直,取经信念不坚定,动不动便要分行李走人,他还常被孙悟空戏弄,常为此怀恨在心,总要在唐僧面前“参他一本”,而唐僧的不分好歹,人妖难辨更是助纣为虐。他还昏庸自私,总用自己狭隘的胸襟去揣度别人的胸怀,而且贪恋女色,真可谓集众多骂名集一身。但他也并非无比小人,他狡黠而不奸诈,贪小利而不忘大义,轻视利益,充满乐观精神。
沙僧寡言少语,是卷帘大将临凡,西天取经路上,他与猪八戒负责行李马匹,同时也帮孙悟空斩妖擒怪,最后修成正果,成为金身罗汉,他是队伍中不折不扣的坚定分子,只一心要取经,每次八戒要散伙,他都会去制止,他还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只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刻意争功,当妖怪来袭,他明知自己本领不高,但依旧挺身而出,他还是最了解唐僧的人。取经队伍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这个调和任务无人去做,而沙僧却做到了,他在默默的调节人际,为取经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书中我们会悟出许多真理,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