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选13篇)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1
这世界上的天才都是光芒的碎片散落在人间,伊夏就是那么一颗。影片开头演绎出了一个问题小孩的样子,考试不及格、翘课、打架、最好的玩伴反而是一只叫大黄的狗。在所有普通人眼里这妥当当就是一熊孩子吧,但是如果我们透过伊夏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呢?
水瓶里能装下什么?两只小蝌蚪?是无尽的想象。影片用动画的形式把伊夏的想象画了下来,满座同学无一不惊叹。用我们定固的思维去看这件事的确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我们只会说:河水脏不能放进水杯里!为什么考试永远不及格?所有人都在否定他:你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笨呐。你的字都跟跳舞一样。没有人知道在他眼里字就是在跳舞。
这部电影我想不只是教我们怎么成为一个好老师,更是教会我们多站在他人的视角思考问题,阿米尔汗主演的老师,他会思考是因为什么导致伊夏成绩不及格,会鼓励会帮助会引导,这更像古时候的高山流水。
一位优秀的老师,是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的。我每次看到影片中老师蹲下来问伊夏,我都会很感动,很多时候老师只会告诉你几个忠告,但不知道其实有时候只需要感同身受。
星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只有人发现它,照亮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2
暑期集团干部大会说要播放《地球上的星星》,当时一听就知道一定是印度电影,果不其然,真是一部感人、发人深省的影片。面对那些特殊孩子,影片中美术老师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拯救了一个孩子,拯救了一所学校。我始终在想,如果我面对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处理。作为老师,即便是知道耐心的重要,即便是知道一个好老师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帮助,但现实就是这样:你很难找到帮助他的办法,就像我每天都在教室里遇到的情况一样。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是一名非常专业的老师,懂儿童、懂心理、懂教育,只有每位教师研究儿童,才能在面对影片中的孩子时,因材施教。
电影的前半段,我想,看电影的人里一定会有很多感叹于伊桑内心的挫折:所有的字母都在跳舞,听不懂“把课本翻到第几页第几行”这样简单的指令,要把不及格的试卷带回家让妈妈签字,结果却不留意地让它成为了两条小狗的玩具被撕得粉碎,为了逃避老师的咆哮和责罚而逃课……这些也让我感到辛酸,但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让我感到无奈。伊桑的角色扮演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么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势、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漫无边际的出神……还有无法控制的对集体纪律的破坏!这些情景多么熟悉啊,伊桑的老师和爸爸觉的,这是伊桑的态度或者智力问题,除此以外还能是什么原因呢?和这些老师不一样,我知道这是孩子自身能力的问题,混乱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行动,可是,即便有这样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依然会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继续煎熬着。
不得不承认,现行教育模式是为大多数孩子设计的。这表现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课速度上。尽管由于全民普及教育与社会化的程度,家长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这种集体的教学方式,只是,对于那些在生理上存在着差异的孩子,这无疑是一场噩梦。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有整体的、既定的步调,对于步调不适应者,没有人愿意等待你一个。停留在画图阶段的伊桑,下一阶段如同一个稍高的台阶,大家都能轻松地走上去,他却不能够。其实他只是差一点点,只是需要花费多一点时间。然而,大家已经走到了下一阶段,没有人发现他的停留,更没有人能够帮他一把。可惜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却早已懂得自卑感羞愧感等种种感受。他不说出来,或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是将其归因于(如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自己的“不够勤奋”。同学们早已渐行渐远,他一个人被丢下,孤单地、却还要佯装与他们在一起的样子。
与生理上的差异相比,这样的孤独才是最可怕的。于是我们看到,那个曾经能看到绚烂多姿世界的男孩,渐渐地封闭了内心,消失了热度,世界黯淡一片,再无色彩,再无光明,再无希望。一颗尚未完全绽放光辉的星星,似乎就要就此陨落。
我一直认为,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尽管学校与教师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主要的任务是一般知识的传授和面对集体学生的教学,学校与教师真的很难做到将每个孩子看做不同的人,真正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什么他们没能够看到,或者没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与他人的存在生理上的差异而不是“不够努力”;他在艺术上有着卓越天分与敏锐的观察力而不是贪玩不务正业。为什么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却不能够有最基本的理解;父母们习惯于关注每日的报纸,世界在发生什么,却不甚关心孩子的心灵。我想,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都忽略的人生而不同这一事实,只是像大多数人教导孩子一样教导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看作与大多数孩子一样的孩子,这真是令人遗憾的。
其实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导;是小心地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失败的理解、宽容与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关切与关爱……以上这些,本来也该是父母的职责,也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我想,这一切,应该引起所有父母和将要成为父母的人的思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3
《地球上的星星》开始了!随着同学们的一声喊叫,我便坐在座位上,看着屏幕。
当那位老师来到伊夏他们班上时,是以小丑的打扮出现的,全班同学又唱又跳,唯独伊夏不笑,一脸茫然。接下来,老师让同学们画画,全班同学都快画好了,可伊夏的画纸上仍然一片空白。老师很快察觉到了,认为伊夏不会画画,去访问了伊夏的家庭,可事实出乎人意料之外,伊夏是个很酷爱画画的小男生,并且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
美术老师偶然的看到了伊夏画的那幅与家人分开的图,他把图改成了伊夏正慢慢一家人在一起的图。
在美术老师的悉心调教下,伊夏变成了一个成绩好并且有天才画技的优秀小男孩,而且参加了绘画比赛。
在绘画比赛的那一天,伊夏迟迟没有出现,我也替他着急,不一会,他出来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伊夏今日特地把他哥哥送也的颜料拿了过来,画了一幅小儿垂钓图,不用说,这幅作品是第一名。
结尾放的是伊夏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团聚的场景,这一刻,我真为他而感到高兴!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4
很开心参加了教育协会组织的这次的活动,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印度教育制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产生了很多的感触,由此及彼,我又联想到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自己一路走来的求学路。
影片一开始塑造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学生,他异于常人。特别喜欢盯着某一事物引发大脑,三处奇异的东西,新奇古怪,让观众不得不诧异老天竟会造出这么伟大的物种?然而事情的发生都伴随着两面性,成绩很差的他,时时苦恼着。它拥有不一样的思维,对于教条式的思维模式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按规矩吸收,火上浇油的是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打击,让他的自信心一度下降。看着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精灵,一步步走向自闭的深渊,不禁使我的心一颤。孩子本来就是爱幻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可是生活却总是要剥夺他天真的笑脸,让他们走向自以为很正确的死板式课堂。开始我怨恨他的父母,何必要逼他干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正是因为父母爱他,才对他如此“残忍”。看着父母留下不忍心的泪水,我深深感觉到现实中人们的无奈。
中国的教育制度何尝不是如此呢?总会在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里,大煞一笔,创造力被一步步抹杀,走上人们所谓的“正轨”。不由主的想到了自己,从小就带着父母的希望,即使自己觉得很累,也会坚持不懈,用学习去麻痹自己。在13岁就被送往私立学校,独自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此期间,哭过、痛过、怨恨过,可到了最后还是选择屈服。为学习失去了很多本该得到的,比如:和家人团聚、与朋友玩耍、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才觉得会让自己的人生实现价值。与其说我们是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不如说我们都错误的理解了教育的真正含义。
在此,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会在快乐中学习,做他们最真实的自己,让教育创造更多不一样的伟人。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5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者,一提到《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
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八岁的小男孩伊夏他用自己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她喜欢画画,想象力丰富;他喜欢盯着水池里的金鱼观看,探索未知;他喜欢下雨天踩小水坑,感受身体上滑落的雨滴……但一个循规蹈距,分数至上的学校,抹杀了伊夏的热情,彻彻底底否定了他。伊夏被迫之下被送到寄宿学校,在那里伊夏并没有获得重生,反而被骂“傻子”。他开始变得忧郁,变得自闭,他不再喜欢画画了,尼克老师见到他的一言不发之后,开始翻看他的作业本,才知道伊夏有“阅读障碍症”,尼克老师决定帮助伊夏,最后伊夏走出了内心的.阴影。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诚哉斯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人而异,善施春风,尼克老师点燃了伊夏这颗星星,唤醒了伊夏心中的明亮的求知之火,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与尼克老师对立的是伊夏的父母。伊夏的父母在中国也是典型的存在,爸爸努力工作,支持孩子,妈妈全职家务,照顾孩子。看似温暖,实则为“病态教育”。父母总渴望孩子一步登天,快速成才,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伊夏爸爸所说的“出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固然不错,只是不应忘记,关爱孩子更至为重要。影片中伊夏的哥哥足球赛失败让他伤心,但让他更难过的是父母的冷漠。其实爱很简单,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眼神足矣。
影片中的郁金香特殊学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所学校里的孩子虽然身体有残缺,但是在尼克老师的关爱下,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抛开分数,关注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爱的鼓励,让孩子们有一颗温暖的心。这对于一名教育者来说,不也是一种莫大的成功吗?
在影片的最后,伊夏跑过去紧紧的拥抱着尼克老师。那一刻,我的泪水不自觉的流落下来,那滴泪水不仅仅是感动,更包含着我对尼克老师的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让我们用爱来让每一颗星星发光发亮。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6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内容讲的是一个名叫伊夏的小男孩玩心太重,各方面表现都不好。
一天他考完试后,考试卷拿给小狗撕咬毁掉了,回家以后妈妈问伊夏数学成绩怎样,考了多少分?伊夏没有回答妈妈,跑进厨房拿了一块面包,吃完面包以后伊夏跑下楼陪两只小狗玩。
第二天,伊夏回到学校在课堂做数学小考,下午的时候,校长把伊夏的爸爸妈妈请了过来,校长对伊夏的父母只说了一句话:“伊夏被开除了!”无奈的爸爸只能把伊夏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学习,学校里有一名叫尼克的老师,他发现伊夏虽然很调皮,作业也做得很糟糕,但是很聪明,就想把伊夏不好的地方改正过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尼克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伊夏的坏习惯都改正过来了。
时间过得飞快,暑假到了,伊夏感激的对尼克老师说了声:“谢谢!”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想就是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要害怕改变,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伊夏遇到尼克这样的老师真幸福,就像我遇到了杨老师一样,是非常幸运的,虽然杨老师很严格,但是他很幽默,还很有才华,我喜欢他。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7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与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甚至是别人随意踩出的水纹和倒影。这些对于成人的世界并不重要,大人们只对孩子的分数,家庭作业和名次更感兴趣。而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因为这次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的承受范围,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来愈坏,伊夏必须承受与亲人分离的创伤。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克,突如其来,用他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学生们都对这个有趣的老师的到来感到兴奋,唯独伊夏没有。尼克老师很快发现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寻找原因。尼克老师发现伊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够拼写和阅读,即患有阅读障碍症。尼克老师对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和快乐。
伊夏的爸爸虽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担心儿子的。他之所以给伊夏施加压力是因为伊夏今天的不努力,今后会遭到社会的淘汰。我觉得伊夏的父母应该静下心来,多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去感受。他们应该像尼克老师一样,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等待。用耐心,爱心去接纳和包容伊夏,至少他需要健康和快乐。
尼克老师组织的学校绘画比赛中,伊夏的画胜过尼克老师,最终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简直不敢相信着巨大的成功与万分的喜悦,流着泪扑进了尼克老师的怀里。这之后,伊夏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伊夏的父母很是吃惊。伊夏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他的脸上绽放出幸福快乐的笑容。
伊夏的成功更是尼克老师的成功。正是尼克的智慧发现了伊夏的特点从而实施针对教育,才发掘了伊夏的天性,很好的发挥了他的特长。虽然父母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很聪明的天才。但父母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与爱,让他们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8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地球上的星星》,是关于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
九岁的伊桑上三年级,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牙齿。他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他的眼中,书上的字母都在游来游去,所以他的功课很差,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甚至零分,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老师经常让他在教室门外罚站,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约翰,但他哥哥的成绩很好,没人会相信他是约翰的弟弟,他的父亲也经常骂他、打他,只有妈妈爱他。
伊桑最终被学校开除,送往寄宿学校,他很伤心,再也不和别人说话,把自己完全封锁起来。一天,美术老师霍尔卡先生调走,换来了年轻教师尼库巴。初次见面,同学们听到了笛子的声音,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第一节美术课和谐愉快的气氛逐渐上升。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伊桑的与众不同,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尼库巴老师最终决定家访。他发现伊桑有绘画天赋。尼库巴搜集了很多资料,有爱因斯坦、爱迪生等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小的时候有共同的特点——都会有怪异的想法,怪异的行为,他们很特别,很另类。伊桑从中找到了共同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慢慢的他喜欢上了尼库巴老师。尼库巴又用大量的事实向校长说明伊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不过有阅读障碍,最终校长同意让伊桑留下来,不再开除他,还同意让尼库巴老师为伊桑补课。在尼库巴老师和伊桑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单词写的越来越好,成绩也慢慢地跟了上去。后来学校举行了一次绘画比赛,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最后还是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开家长会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为又要挨批了,结果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伊桑的赞扬,当场伊桑的父母高兴不已。
看完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最大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有没有缺点的人。不能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能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有优点了,就努力把优点做得更好,有缺点了,就努力把缺点改为优点,也不能气馁,比如文中的爱迪生,他做灯泡时失败了几千次,但他没有说气馁不做了,他还在努力奋斗,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给全人类带来了光明。我要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9
又是一年开学季,大家怀着不同的心情从假期归来,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坐在这个报告厅里迎接新老师的场景还在眼前,不知不觉一年已经过去了。
每年开学的时候集团都会给老师们放映一部电影,还记得上一次开学的时候是《悲伤逆流成河》,大家看完之后都很感到也深受启发,我想集团安排的这样一项活动不仅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我们从中学到一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一些固有思维,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工作。
今年我们观看的是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讲述了一个八岁的男孩伊桑,他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但在老师都眼里,他是个淘气包,麻烦精,父母也认为他是任性淘气,于是父母无奈之下,只好给他转学,而在新学校里,他在老师的不断否定下,慢慢的变得安静与自卑,而新来的艺术老师发现了他有阅读障碍的问题,不断鼓励他并悉心教导,给他带来了全新的生活。
我不是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所以我并不好奇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看之前就少了一些好奇和期待,但却多了一些思考。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同一部影片每一次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那时观看的目的仅仅是因为它是我喜欢的印度演员阿米尔?汗的导演处女作。现在我已离开校园三年了,电影的很多细节以及观后的感受也早已忘记,而我也由一名学生变为一名老师,今天再次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又从一个新的角度有所收获。
一、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当他们表现出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责骂。正如电影里的伊桑,他的表现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就是顽劣,却并不知道他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所以他只能变得越来越孤单。而学校的作用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一样的工厂,所以我们作为学校里的老师更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与偏见,去真正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如电影的名字那样,每个孩子都是地上的星星,他们都有自己熠熠闪光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以世俗的眼光和我们固有的成见去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只有我们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他们才会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当然,要做到以上的两点,在实际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但正如电影中演的那样,只要我们不放弃,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10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名叫《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大致讲了:伊桑是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男孩,不过他的画画技术是十分的一流,因为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他有一次考试,第一题:3x9=。这位天天考一两分的伊桑先生又开启了“幻想模式”:想象自己是一个航天员,想象3是地球,9是冥王星。地球把冥王星炸毁了,从此世界上没有冥王星了,所以3x9=3。听到这儿,同学们都要笑疯了吧?后来,他瞒着爸妈让哥哥帮自己写请假条,被老爸发现。伊桑被送到寄宿学校。伊桑绝望了,他茶饭不思,连画画都抛弃了,上课更像听天书。终于他碰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尼康先生。尼康先生翻过他的作业本,改正他的错误,最后使他的美术作品获得金牌。
一个老师,注定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不论是怎样的孩子。当然,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而且,“牛不喝水强按头---办不到”,如果硬让伊桑拿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伊桑比较特殊,尼康老师正是利用伊桑画画的爱好,教他写字,读书……这样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让伊桑成为那所学校“最靓的仔”。遇上一位好老师,真是终身的幸福!不过我们班的老师都很棒哦!这也是我们的幸运!
推荐大家观看这部电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11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教育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感动和震撼不已!阿米尔汗饰演的那位教师太伟大了!
他有宽广的胸怀,敏锐的眼睛,合适的方法,他给予学生幸福的今天,希望的明天,甚至一生的幸福。
这世上能有几位老师能够像他那样真正开启学生心灵窗户并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呢?
电影中伊桑在诵读,书写方面有困难。可父母,老师都没有认知到这一点,他们都认为孩子没有用心去学,认为孩子贪玩调皮,孩子在各方面连连受挫,内心没有成就感,极其痛苦,几乎崩溃。
在新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遇到了与他曾有着同样经历的一位美术老师,正因为伊桑的现在是老师的过去,老师才能深深的体会到伊桑的痛苦,想尽一切办法去鼓励孩子,借绘画让他重拾自信,快乐生活。
看完后,我觉得中国和印度的教育是相似的。同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都崇尚精英教育,学生学业负担重,父母的期望值高。
而且中国和印度的教师都是一样的,面对学不好的学生很无奈。
我想,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她)们一些鼓励。
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每一个孩子都是颗独特的星星,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而遗憾的是,并非每颗迷了路的星星都能遇见一个像尼克老师一样的引领者,引领着他穿越迷障,散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所以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孩子最细微的变化,了解孩子的心里。最好建议家长都写写关于孩子点滴的日记,会更加的了解你的孩子。
《地球上的星星》请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去看一看。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12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是一部儿童剧情型电影,影片由阿尔米汗执自导自演的一部印度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八岁男孩和他所读寄宿学校的美术老师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感动。伊夏作为一名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他给予孩子的是关心,等待和宽容。伊夏在进入寄宿学校时,幼小的心灵已经受到来自社会,来自家人的残酷打击。但作为一名代课老师,尼克在上第一堂课时就已经注意到伊夏,他努力去接近他,可是伊夏拒绝。为了了解这么一位对外界充满恐惧的学生,尼克老师先从他旁边的同学来了解。知道伊夏成绩不好,老是受罚之后,他进一步去了解这些原因,还与家长沟通,与学校领导老师沟通,出于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这颗责任心促使他愿意每天多花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对伊夏进行辅导,皇天不负有心人,伊夏在尼克老师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识字,写字了。
为了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最为美术老师的尼克,向学校沟通,学校终于答应为孩子们举办一次绘画比赛。这一天,包括之前顽固的老师们都融入其中,展现自己活泼可爱的一面,让手中的画笔在画板上自由飞翔。尼克老师用希望和爱画下了伊夏,而伊夏也用心画下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终于伊夏的作品获得了第一名,尼克老师所画的伊夏得了第二名,伊夏得以在大家面前展现自身的才能,在所有人面前证明他并不是一个弱智、没用的人,相反他是一个比别的孩子更聪明,更有思想的人。
在领奖台上他含着眼泪拥抱尼克老师时,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觉得作为教师就应该这样帮助孩子们,在黑暗的路上,老师就是那一盏明亮的灯,用爱心为他照亮前方的道路!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篇13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英文名Everychildisspecial讲述了一个关于儿童差异性的故事。内容过度煽情不讲,教育问题并非单纯靠一位老师的热情就能得到彻底改变,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想。然而电影还是给了我许多感动与激励。
小男孩伊夏有阅读障碍症,然而在这个讲究统一讲究规矩的校园内,老师们在他的本子上打红叉,让他站到教室外,对他批评和责骂,他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甚至被家长强行带去了寄宿学校进行“改变”。他们可以给他安上“懒惰”“作怪”的毛病,却不愿承认孩子身上与其它人不同的方面。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害怕差异,我们对差异没有正视的勇气与引导的耐性,差异便宣告了规矩的被破坏。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当学大雁,别做海鸥》,如果在海鸥的脚上系上一根红丝带就等于为这只海鸥宣判了死刑。在教育上,海鸥行为其实并不少见。许多小学中学的班上,一些老师会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最前排一个人坐,久而久之,某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我就是差生,我就是可以无所顾忌任意捣蛋的心理。差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反而往反面发展。
电影里伊夏进了寄宿学校,在英语、数学课堂上被批评,在美术课堂上被打手心,伊夏因为他的差异导致了学习上的滞后,却得不到老师与家长适当的耐心的鼓励和指导,他越来越消沉,放弃了画图,也丢失了快乐(影片里,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场景就是伊夏逃课走上街头,就像电影插曲里唱的“这个只有短暂几天的童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我的朋友啊别辜负了它”)。
直到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尼克老师的引导其实并不复杂,他只是多了份耐心与关爱,多了让学生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的鼓励和宽容。他说: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中间出现了最后的赢家于是惊艳了世界。
差异并不可怕,有时候它甚至成就了天才。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光芒各异的星星才汇成了美丽的星空。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