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名》的观后感(收集9篇)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1
电影《无名》看了近四十分钟,还是一头雾水。
感觉在看一堆精美的短视频合集,后面再完整播出,于是明白了“哦,是这样”,居然还可以这样玩。
里面有太多的插叙,比较零散,导演将每个故事剪辑成一个个小片段,然后进行整合拼接。
原来“谍战,悬疑”电影的推进,不靠剧情,靠剪刀啊!这的确也算是创新啊。
当然除了叙事方法外,电影的.色调配乐构图很棒,每一帧都充满了高级感,看得出导演“大陆王家卫”的名号不虚。
当我看到编剧贾东岩对此事发声,写下的一段话:
“有一种话术,是把观众不爱看替换为观众看不懂。不爱看,是创作上出了问题,看不懂,就变成观众有问题了。把提出问题的人变成问题,这也算一种发明。”
我不由笑出声来,哈,哈,哈!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2
在这拥有14亿人口的热土上有着一群群祖国守护者。出生于1889年的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他拥有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无论面对敌人怎样严酷的拷打都坚强,坚定。面对不公的条约他绝不屈服,领导并参与了“五四”运动。1927年4月28日是李大钉同志的被难日,虽然他的身躯死了,但他热爱祖国的心长留于人世。啊!伟大的爱国英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伟大的爱国文人。屈原向来正直不畏权势,但因多次受到了贵族的排斥,身为楚国大将由于楚王渐渐疏远了自己而日夜郁郁寡欢。屈原的爱国之情从未暗淡,在看到秦军攻破了楚国首都后,他的.`内心无比伤痛,不忍心见到自己的国土破灭、衰败。无奈之中投江自杀。屈原是历史上一位十分伟大的爱国英雄,他为自己的国土做出的贡献无法估量。
在今天的疫情中有一群祖国守护者闪闪发光,他们就是白衣天使。坚定的背影,洪亮的声音,布满勒痕的脸庞……都令我们留下了热泪。钟南山爷爷在疫情暴发时对全国人民说:“不要去武汉!”可钟南山爷爷疲倦地坐在去往武汉的列车上的身影,不禁令我鼻头一酸流下眼泪。钟南山爷爷不辞辛苦地工作,毫无怨言去到各地奔波忙碌,为人民定心,解疑疫情的情况。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支撑着钟南山爷爷在战场上拼搏,一颗决要保卫家园的心让他坚定地走向病房。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我想在今天,像钟南山爷爷一样的无数的白衣天们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爱国英雄。
大火中奔驰的身影,不畏牺牲的决心,从不犹豫的果断出警。伟大的消防员叔叔令我很是敬佩。近日西昌一地着火,明知火势严峻十分危险,可消防员叔叔还是迅速出警。在火灾中18位消防员英勇牺牲。奔向大火的身影和一颗坚决保卫祖国疆土,热爱祖国的心正熊熊燃烧,在人们的心中永不熄灭。
啊!终于我懂得了如何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就是在各自的岗位尽职尽业,努力为国做贡献。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国家未来的栋梁!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3
这次《无名》出世,很多人都禁不住揣测,非线性叙事是不是对大众不友好,存在观影门槛,从而变成罗曼那样的叫好不叫座的作品。所以这一次程耳在预告里幽默,“超级商业片”。一开始以为是他自嘲,后来发现他确实是真的在试图探索如何模糊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本不应该存在的鸿沟。他希望“比文艺更文艺,比商业更商业”,与其说是文艺片商业化,他更想这部电影是商业片文艺化。
但是《无名》的`非线性叙事又大有不同。他非常大胆地把时间和空间都打乱,变成魔方,变成珍珠,变成拼图,或者是九连环的环扣。先是把每一个细节不慌不忙一个一个展示在你面前,让你清晰地看清楚每一个细节,然后嘱咐你:要记得哦,不过忘了也没关系,你很快会记起,它一直在你脑子里。这是电影的前半段,你能看到每个出场人物的日常,他们的身份以及可能的身份,他们在一起做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他们之间可能是怎样的情感和立场。然后后半段开始,通过一个片段叠一个片段然后加入一些新东西的方式,把所有的环在你眼前一个一个扣住、连接,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你恍然大悟。但是你去回想时间线的时候,你可能会混淆某些情节在影片出现的时间段和实际的时间线的位置。这神奇的感觉让我想起电影《降临》里外星生物七肢桶的非线性语言体系和时间体系。你恍然大悟之后是兴奋的,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原来竟是这样,如此简单。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4
首先给一博说声不好意思,因为单位一直值班的问题,昨天终于歇班了,订了大早上第一场,去看了《无名》。去看前面,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片段,但是都不及自己亲自去看,整个影片真的很震撼,抛开粉丝滤镜,我想说一博演的真的很棒,当面对未婚妻,他有太多的难言之隐,面对敌人,他又不得不做出让自己很讨厌的样子。和梁朝伟的打戏应该也是一博的第一次拍现代打戏,看的我心惊胆战,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我是和我妈一起去看的,她经常看谍战片,她看的过程中一直在说一博是汉奸,说明演的.效果达到了,我也是看到了最后才明白原来他是好的,这就说明他投入进去了。
不明白网上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去黑这部片子,但是我想当你看过以后可能你就不会去那样做了,因为这真的是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在当今我们生活在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更应该明白现在的幸福日子是靠以前无数的无名英雄打拼过来的,所以,最后我想说,你如果喜欢一博可以去看看他的《无名》他的演技真的会让你眼前一亮,即使你不喜欢,也可以去看看《无名》,因为它真的是一部好的作品,绝对值得你去观看!最后,预祝《无名》票房大卖!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5
因为任素汐去看的,也因为任素汐的戏觉得这片子还不错首先是众人都在说的叙事方式,影片用《疯狂的石头》式的多线叙事,让观众过了一把上帝视角的瘾,但缺少了部分“来龙去脉”,导致开发商、开发商儿子、男主眼镜几个人的角色有点难以代入,没有动因,也没有解释,看似留白,实则留憾。
整部片子两个部分最受观众好评:戏骨们的演技、眼镜和马嘉祺的感情线。
演技自不必多说,素汐的演技已经被粉丝捧上了天,陈建斌、潘斌龙、章宇也都基本不是靠颜值吃饭的,所以片子能演出大家说的“生活气”,不过是他们真的会演而已。
而实际上片子的故事却并不是很生活气的,开发商跑路、买的.房子没了、瘫痪、抢劫、集体斗殴、车祸……这在生活中都属于【节点】一样的事件,是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这里将多件【节点】事件穿梭在一起,本就不是为了所谓的生活气,而是为了让观众看看,无名之辈们在这样的人生遭遇面前,各自的决断和挣扎——却多少是无用的。
实际上这个目的并没有很好达成,全片给人看下来,似乎只有眼睛和马嘉祺的感情线有一些看头,其他的,学校的感情线不敢讲、热血高校的插入太突兀、开发商的跑路和幡然醒悟不明不白、小三的定位莫名尬、按摩女真真和大头的感情缺少铺垫、警察—不知道在干吗、保安找枪看起来是主线,后半段却几乎游离在外,最后还出来了两把枪。
在影片的高潮,几条巧合而又冲突的故事线冲撞在桥上,本应该是最令人紧张兴奋的一段戏,却开展的过于井井有条,节奏比之前的乱序还要慢,一件事一件事发生,就像是一条故事线一条故事线画上不完美的句号,最终在mv中结局,只留下我们满腹的百味。
所以本片对我来说,是一部演技满分、手法寻常、叙事相对有缺憾的好片子,希望导演再接再厉,愈发成熟。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6
“原来是这样……”这是我看整部电影过程中,说最多的最一句话。甚至当我走出电影院在回家的路上,想到其中某一段情节的因果关系时,恨不得返回去再看一遍验证一下猜想。
能让观影者有这样的体验,这一切要归功于导演。
《无名》的叙事不是常规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逆向、闪回、重合等方法叙述,所以我一上来看的有些云里雾里。但是我很快就发现,这是导演使用的障眼法。
你看到的开始,就未必是开始,你看到的结束,也不一定就真的结束。
《无名》像是导演一张精心编织的网,看客们的认知像是依附在网上密密麻麻的鱼。每当网一抖落,总会有几条漏网之鱼,颠覆之前的认知。
等电影过半,那些细节、铺垫不断浮出水面,连接,重合,回溯,追因,观影人的思路完全被导演带动起来,你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认真回想前半段的那些可能会被遗漏的细节,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像是得到了一块心仪已久的拼图,虽然送给你的时候已经拼好了,但是当真正拥有它的那一刻,谁不想再重新过把亲自拼装的瘾呢。
这时候,谁还顾得上打瞌睡,昏昏欲睡呢?
“拼图给你了,因果也给了你。拼图怎么处理,就看你的了。”我仿佛听到导演在我耳边嚣张的说道。
2、一部能让人瞬间入戏的电影
民国,战争,潜伏。这样的背景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那《无名》里的人,也要如此。
何先生就不用说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第一个镜头刚出来,他的眼里就已经盛满了波澜壮阔。
同样是“汉奸”,何先生不像易先生那样的狠辣果决,而是给人老练厚重的感觉。尤其是是和黄磊初次交锋中的运筹帷幄,气势直接拉满,哪怕不清楚前因后果,也能让人一秒入戏。
周迅出场的出彩也同样精彩。往那里一站,就是浑然天成的一出戏。也许是导向的偏爱,这个影片里的女性都给我一种暗夜玫瑰的神秘感,哪怕只是个小女孩,当纯真的眼眸对上嗜过血的瞳孔,依然能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女性的`独特魅力填补了这个电影里很多未来得及说出口的故事留白。
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叶先生。他和同伴是政府下的汉奸走狗,但最开始给我的印象并不刻板。这要感谢导演,给叶先生塑造了一个“吃货”形象,(开玩笑,哈哈哈)。一个会抢同事几块排骨的人,会吐烟圈玩儿的人,总觉得他还没有坏的那么彻底。当然,叶先生令人印象深刻的另一面,是暴力输出。这个影片里,叶先生贡献了百分之八十的精彩动作戏。和我一起看的家人跟我说,光看他洗了多少次手,就知道打了多少架。这是多少喜欢刺激场面的观影者的福音。
除此之外,能看出导演在场景布置、光影、构图、配乐、隐喻上都下足了功夫,每一处都是“费尽心机”。比如我看到一半才发现,每次配乐一变激烈,哪怕表面情节多平淡,都暗喻着情节的高潮来了。虽然发现的有点晚遗漏了很多,但等我二刷的时候,相信一定会找到更多的亮点。
3、一部有感情的反战电影
“我不想这样,但我被逼到了这里,我无处可躲。我只能选择这样直接血腥的方式,最狰狞的人也最无力。”
这是我从这部电影里,感受到的最直接的感情观,战争观。
提及感情,首先是人物的爱情观。
《无名》里的感情戏不多,留白的却很多。本身恰逢乱世,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去细数过去,就连提及都是多年之后。
乱世中不该儿女情长,潜伏者的爱,注定要销声匿迹。
但人有七情六欲。大爱更需小爱支撑。
何先生的爱情是提心吊胆,叶先生的爱情是心尖滴血。
他们都在为爱报仇,都在为同一个信仰努力。但不同的是选择的路不同,一方为爱前进,一方为爱停留。不能说谁对谁错,停留的也曾付出所有,前进的也曾迷茫无措。
退出本身也意味着传承。
不过话说回来,何先生的奔赴美好何尝不是叶先生期望的归途?
但现实时,叶先生更加没有退路。
他靠近的脚步被猎杀的猎物挡住,他只能暗处保护,只能小心提醒,只能暗自祈祷,忍受爱人尖刀挞伐。
“不妨再等一等,不再压抑的那一刻。”
《无名》的片尾曲里,这一句就像是叶先生的内心独白。他心里的千言万语,一个字都没法说,只能心底无数次安慰自己,只能在每次用暴力解决完问题后,一遍遍清洗血迹,一遍遍看镜中面目全非的自己。
每一次水龙头的冲刷,都带着他对血的厌恶和无力。他厌恶暴力,厌恶麻木,但这不是他能选择的,他也不知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就像电影里那只待宰的羔羊,那阴暗地表的总也洗不完的厚厚积血,那些被水泥封住的喉鼻,那些被侵略者强硬裹挟卷进战争洪流里的普通种花人。
“我不想这样,但我被逼到了这里,我无处可躲。我只能选择这样血腥的方式反抗,最狰狞的人也最无力。”
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做个普通人。沐浴在白天的日光里,拥有最简单的友情和爱情。
但战争在继续,家园在失守。我们深陷迷雾泥沼,看不清来日方向。
不过那又如何,我们依然向往光明。
只有挣脱了一个半小时的阴暗,最后以叶先生为代表的潜伏者走在光明里的那一个镜头,才显得如此珍贵。
那是无数暗中潜伏的伙伴,拼尽全力,献出一切,才换来的。
这其中倒下的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有留下姓名,身份,甚至全尸、坟墓。
但这些无名者的心中有光,他们可以不问来处,不寻归处。只期盼新世界的到来,等那一缕微光落下:
“等无名者阳光闪耀的那天。”
庆幸的是,它已经来到。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7
今天才有空去看了《无名》,说实话,看之前我看了很多讨论贴,对里面的一些情节也大概知道。但今天第一次去看的时候,我还是有很大惊喜的。
我知道这部电影构图很美,但是还是美的惊艳,真的是惊艳!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电影通过构图对比反映了很多的残酷:比如太平洋的蔚蓝景色对比轰炸后的广州;比如犹如野外踏青的景象对比被水泥活活闷死的工人;夜间被杀的人和一边一家人吃饭的安宁;战争的行动和酒醉灯迷的夜生活…
当然还有隐喻:那在血水罐子里蹦的活虾却怎么也跳不出来;那只无法自保被吞入腹中的羊羔;那个黑云压境的草地;76号审问犯人时不断出现的狗叫;唐先生站在日本与国民党旗帜的.中间等等
在这其中,对比陈小姐和张小姐的一贯而终的挺直腰杆的站姿,何先生、叶先生哪怕是张先生他们的站姿中都带点驼背有点承受重压的样子,这和他们的身份是呼应的。
当然,看影片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好像作为一个旁观者,感受当时不同身份的人在时局下的不同选择,这是一个群像戏,有种无奈感。
整个片子给我一种压抑感和寂寞感,出了影院,突然感觉现在真的挺好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
PS.我本身专业历史,所以里面的时间线对我来说问题不大,更不用说已经说的很清晰了。通过无名,真切的感受到历史书上的那些背诵起来简单的事件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经历和过往,他们不是简单的名字,是和我们一样曾经活生生的人构成的生活,只是不是一个时代而已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8
喜迎新年,2023年大年初一,溆浦县同心公益志愿服务中心组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以及留守儿童、事实孤儿等人员观看由梁朝伟、王一博主演的《无名》。
《无名》电影讲的是一个谍战故事,时代背景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方突袭美国珍珠港,成为打响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线。中国境内,亲日派汪伪政敌府甘为爪牙,令反侵略战争雪上加霜。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一批正义之士甘愿牺牲自己传递宝贵的情报。
《无名》给观众了一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电影揭露了抗战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黑暗面,展现了政治迫害对平民百姓的.残酷影响。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严重扭曲,政治极端主义导致的大规模迫害和冲突。走出电影院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不是廉价的直接刺激,而是自身处于惊涛翻涌,勾连着遥远的过往,叩问着当下。结尾那一句“我也是”,没能淹没在风声里,是这个时代的我们,给予无名者最崇高的敬意,与最动人的温柔。
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无畏,是忧国忧民的`感慨;爱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是前赴后继的执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才构建了一个和平美好的新中国,才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篇9
“我们都敬仰那个时代,我们都崇敬那个时代一个又一个大写的人”——题记
看罢电影《无名》,心里一阵阵翻涌,感叹影片的结构巧妙,也感慨那个时代的一个又一个无名之士。
故事发生在1937年~1941年的上海,是纸醉金迷的上海,舞厅熙熙攘攘,灯红酒绿;是被称为“一座喧闹的孤岛”的上海,海上尸横遍野,痛哭声彼此起伏,灰色的…岛上的人不会眺望着大海,他们被黑夜蒙蔽了双眼…在这样的上海,日本军官任命何先生前往举报人处获取有关共产党情报,何先生脸上笑然答应,实则已计划好暴露自己,将举报人灭口,并让叶先生(王一博饰)逮捕自己,进一步让叶先生取得日军的信任。计划成功后,日军派叶先生逮捕何先生与他夫人,并成功取得了日军信任,看到了日军计划攻占满洲的地图。最后日本战败,关东军溃不成军,日军撤出满洲。我认为《无名》这部电影最大特色一是在结构的调整。与普通影片不同,电影的开头穿插了倒叙、插叙,看得着实使人“一头雾水”,例如把日军得知满洲已败的消息的崩溃放在最开头,留给观众悬念,为的是一步一步去深究,一步一步揭开谜底,看到最后恍然大悟,前面的疑问自然豁然开朗。二是在色彩的搭配,我发现导演很喜欢运用对比手法。难民在坑底被浇上水泥,在废弃的工厂前被一个个枪杀。那时候,地上是灰色的,天也是灰色的,人是灰色的,整个中国都是灰色的,看不到一点点光亮。再对比有日军的场景,明亮的星空下,饮着小酒,围炉小聚,畅谈甚欢,在乡间郊野的小道上,蓝天白云,哼着小歌,骑着小车。再到江小姐(江疏影饰)一袭红衣在稻田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让我感到窒息,一些场景的色彩的'搭配对于观众来说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但也却是讽刺的历史。三是导演做了很多的隐喻和细节,其中有几幕我印象很深刻:阴雨天废墟上的断了腿的丧家狗被军官赶了出去,实际上是代表被残害的百姓,丧了家,也丧了国;人们被水泥活活淹没后,镜头里出现的羊,也是代表百姓,羊被日本人吃了,百姓们被日本人活埋了,中国被苦难淹没了,就像羊入虎口,无法逃脱…
《无名》结构很精妙,名字起的也妙。它的英文不是直接翻译的“nobody”而是“hiddenblade”,中文直译过来就是隐藏的。刀刃,那个时代的潜伏者们,是刀刃,刀刃是锋芒毕露的,但他们不行,他们要隐藏自己的光芒,要将自己隐藏起来,要隐姓埋名,要无名…
除此之外,我还有另一个对于影片主旨的体悟。电影里所有的角色都没有大名,最多一个姓,再加一个先生、小姐,我想这也是呼应了影名。无名,无名…忆往昔,千千万万个为驱逐日寇牺牲的士兵、亦或者是影片中的潜伏工作者;看今朝,千千万万个因疫情付出的医护人员…他们是每一个无名英雄。电影同名主题曲《无名》中唱道:“不妨再一起等一等,等无名者阳光闪耀的那天。”隧道尽头终有光,像世界会如常…
相关范文
-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600字大全(3篇)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范文(3篇)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通用(3篇)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范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800字左右(3篇)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600字范文(3篇)
年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五篇(3篇)
年建团10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12篇)(8篇)
学生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模板(3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8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800字大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