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范例(3篇)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范文
一、培养前提:让学生打好双基,练好基本功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是前提。如果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都不能掌握,就根本谈不上逻辑思维的培养了。
例1:下列四人图像中,是函数图像的是()
分析:此题考察函数的概念,“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一个X,有唯一一个y”这是概念的实质,如果学生没有练好基本功,对“函数”这个概念理解不透彻,就有可能选错。本题应选(C)。
二、培养训练过程: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1、第一阶段――准备与入门(可在七年级有意识地进行)
例2: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解:4(2x-1)-2(10+1)=3(2x+1)-12(去分母)
8x-4-20x-2=6x+3-12(去括号)
8x-20x-6x=3-12+4+2(移项)
-18x=-3(合并同类项)
x=(系数化为1)
说明:象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能说出或写出方程的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这样可使学生受到简单的逻辑推理训练,培养学生做到落笔有据。言之有理的良好逻辑思维习惯。
2、第二阶段――使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逐渐成熟
在初步了解什么是推理证明,并能完成较为简单的证明后,就得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对较为复杂的题目进行分析,既要会从已知条件入手,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也要学会从结论入手,探索要使结论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当需要的条件是题目的已知条件时,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对书写格式要严格要求,一招一式,典型示范。再次,对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推理,应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错误。
例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过对角线交点O作EF平行于AB,求证:E0=OF
分析:(1)要证EO=OF,需证AOE≌BOF;
(2)要证AOE≌BOF,只需证∠1=∠2,∠3=∠4和AO=BO;
(3)要证∠1=∠2,∠3=∠4和AO=BO,只需证∠5=∠6;
(4)要证∠5=∠6,只需证ABC≌BAD。然而由已知条件,
易证ABC≌BAD,于是命题得证。
证明的书写格式,按“综合法”的思路倒过来写,现证明如下:
证明:在ABC和BAD中
AB=BA
∠ABC=∠BAD
AD=BCABC≌BAD(SAS)
∠5=∠6∠1=∠2,AO=BO
又EF//AB∠3=∠4
AOE≌BOF(ASA)OE=OF
3、第三阶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对较为复杂的题目,教师应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多角度分析,用不同的思路、方法证明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并灵活进行逻辑推理证明,使学生能针对题目灵活、简捷地完成逻辑推理证明。
例4:如图,AB是O的直径,C在AB延长线上,CD切O于D,DEAB于E,求证:∠EDB=∠BDC
图1图2图3
图4图5
思路一:如图1,因联想“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于是连结AD,则∠ADB=90°,则有∠EDB=∠A=∠BDC
思路二:如图2,由“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于是连结OD,则∠ODC=90°(因∠ODB=∠OBD),∠BDC+∠ODB=90°,所以∠EDB=∠BDC
思路三:如图3,直径ABDE,想到“垂径定理”,于是延长DE交O于F,B结BF,则BD=BF,那么∠F=∠EDB,又∠BDC=∠F(弦切角定理),故∠EDB=∠BDC
思路四:如图4,因“过直径端点的垂线是圆的切线”,于是,过B作BGAB,交CD于G,由“切线长定理”有BG=DG,则∠BDC=∠GBD,又BG//DE,则∠GBD=∠EDB,故∠EDB=∠BDC
思路五:如图5,连结OD,过B作BMCD于M,证BDE≌BDM,得到∠EDB=∠BDC
三、辅助训练:数学语言的训练
数学中的概念、定理、法则,甚至符号、图形都可以看成是数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水平和推理过程靠语言的表达而表现出来(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在进行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特别是初中几何数学中,更应注意数学语言的教学。
例5,对于图形: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范文
摘要: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素质,也是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数学科目本身就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和相应的符号系统,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能够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能够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数学内容上较为简单,没有很深的推理论证。但是只要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判断推理,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的教学之中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更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要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是复杂漫长的,教师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抓住思维品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5、思维具有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具有快速性和减缩性,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思考,产生清晰的思路,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判断。数学计算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快速的计算,压缩计算过程,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后,对于常见的数,学生能够口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传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了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几种。
1、比较与分类。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很强,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路都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形成的,而有些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面上看很相似,实则有很大的区别,学习要区分开来才能掌握知识,这就需要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概念进行比较与分类,比如质数与互质数。
2、分析与综合。有些数学知识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学生需要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或者把一个问题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就是分析。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共性或者某些方面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是对知识的综合,在解四则复合应用题时就会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判断与推理。判断是对某一个问题作出肯定或者否定,推理则是从一个判断或几个判断引出新的判断。小学数学需要教给学生比较初级的判断推理方法,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过程中提高数学素质,比如让学生用正反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抽象与概括。抽象与概括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的,在形成概念时,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改造,发掘出事物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对圆周率概念的学习。
总结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与传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范文篇3
一、逻辑学与素质培养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既对问题的意识、思考、分析和批判等,一句话,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就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艺,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比数学方法更早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从学舌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易。在教学中也明显体会到这点,可能正是这点认识,让我们的专业培养方案对逻辑学的偏重不一样,而与专业对逻辑学的要求有偏差。
逻辑学比数学更抽象,这点可能超出日常常识,通过分析就可以明白。逻辑学也用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一定意义,因此,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意义,又要在此基础上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并且这种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也要理解。数学与逻辑学的对比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我们的日程生活来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都是文字符号,而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更为相关。正因为如此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我们进入大学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也正是如此,我们的逻辑学教学也以以语言为主的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而这一点已不足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的要求了。
传统逻辑是现在高校逻辑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这一情况也体现在目前的逻辑学教学实践中。但现代形式逻辑发展以来,其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于传统形式逻辑。就其基础性而言,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扬弃,其基础性远比传统逻辑更为广泛。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意义更为深刻,而传统逻辑远不能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就其应用性而言,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程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更是作为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就其对人的思维能力培养而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需求早已经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了。而现代逻辑是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因此,现代逻辑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对素质的扩展要求。
正是如此,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仅停留在对传统逻辑的要求上,而是两者相向发展的需要。现代逻辑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可以做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因此,有学者建议把传统逻辑教育改为逻辑思维训练,而现代逻辑作为延伸的内容教育,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开设不同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传统逻辑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学的基础性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体现逻辑学的对素质培养的地位。
二、逻辑学课程教学展望
高校文科非哲学专业在逻辑学课程教学中一直以来存在诸多问题。这些诸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观念上的,一是教学体系上的。其实这两个方面是前后相继、互为表渗的。认识观念上表现为对逻辑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观念上不与重视,从开课专业、开课课时就可以反映这一问题。教学体系上的问题,承继上一个问题,对逻辑学的发展给与的关注不够,跟不上国内外的逻辑学研究。相应在教学内容、体系上就表现为仍然以传统的形式逻辑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现代逻辑则很少作为教学的内容或者根本就不列入教学内容。因此,现在仍然有不包含现代逻辑内容的逻辑学教材。
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让人堪忧,尤其是在地方性大学,其师资和观念更是受到限制。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教育的大背景;一是对逻辑学作用的认识;一是对逻辑学的发展的认识。
逻辑学的作用和目的,可以引用王路先生的观点高度概括:一是通过学习逻辑,掌握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使我们能够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一是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一种逻辑的眼界和意识,从而使这种逻辑眼界和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构成要素,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第三则是通过学习逻辑知识形成一种逻辑观念。三个目的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逻辑观念,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树立某种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我们现在的逻辑学教育现状还停留在第一个目的上,第二和第三个目的根本都还没有意识到。可以看出,相对第一个目的,第二、第三个目的更具深层意味,也最能体现逻辑学的意义,当然也最难达到。达到后两者,可以说逻辑学就融入你的知识结构中、成为你的素质的一部分,成为你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一种能力。大学的教育除了培养一定的专门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考的能力,而这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强的体现。
为此,不少从事多年逻辑学教学的人士不遗余力地提倡逻辑学教学改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代表性的如袁正校先生。袁正校先生不仅编写了比较经典的教材,更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关于现代逻辑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走逻辑教学现代化之路;树立正确的逻辑教学观,促进逻辑教学的改革;构造简明易学的逻辑教学系统,普及现代逻辑的基本知识。
结合自己的逻辑学教学经验和体会,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形成一套完善的逻辑学教学体系,这一完善的逻辑学教学体系包括适应各不同专业的逻辑学教学内容、经典的逻辑学教材,相对完备的逻辑学师资,以及逻辑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目前,这一体系的核心或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确立经典的逻辑学教材,并且得到推广、普及。现有的逻辑学教学困境和混乱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材不统一。逻辑学应该如高等数学一样,有自己的经典统一的教材,这是逻辑学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但是由于传统和观念的影响,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制约了逻辑学教学的发展。目前国内的逻辑学教材基本落后,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好像逻辑学只要知道概念的含义、几个基本的逻辑规律以及一些基本的推理就可以了,就可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