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6篇)

时间: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篇1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C/S结构;实训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29-02

1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一项特殊工具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计算机特有的高速、稳定与自动化等特性帮助人们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计算机同样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各高校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均建设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实训室。如何高效管理、维护好大量的计算机设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实训室管理模式采用人工登记的方法管理实训室上机与维修工作,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实训教学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原有的人工登记的管理模式所暴露出来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容易出错等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实训室管理工作的要求。

我校计算机实训室作为计算机、图形图像与信息管理类实训课程主要的实训基地,不仅为我校各系院和技工学校提供计算机实训教学服务,还承担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技校培训部的培训与考证工作,承担有教务处、学工处安排的学生选课、电子月志、社团培训、实训室开放等工作。计算机实训室的设备多,服务对象广、业务范围大,要求实训室管理人员花费很大的精力来记录、整理和统计实验室使用登记数据和设备的添置、修改、报废、借用记录。由于计算机实训室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尽管计算机实验室为维护这些信息付出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很容易出错。因此,为提高实训室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实训室教学质量、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开发一套适合我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现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迫切的需要。

2系统的总体结构

目前,计算机实训室信息管理系统多采取集中式数据管理模式,即所有数据集中存储于一台服务器中,全部计算机通过连接该服务器完成数据的读取与写入操作。集中式的数据管理模式会使服务器在某个时间区间内面临大量的访问需求,增加网络流量,降低系统响应速度,甚至使系统崩溃。考虑到我校计算机实训室已建立了统一的实训教学网络,实现各实训室间的高速连接,各实训室的教师机可充当服务器,承担部分数据处理功能。因此,在系统设计时采用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式,将数据分散到各实训室,不同功能、不同区域的用户访问不同的服务器。部分访问量大,响应速度要求高的业务访问本地服务器,部分公共数据的查询、增加与修改则通过访问远程服务器完成。分布式数据管理模式不仅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本系统采用C/S结构,根据面向的三类主要用户,实训室管理员、任课教师和学生,将系统分成三个主要模块,分别为服务器端管理子系统,教师端管理子系统,学生端管理子系统。

2.1服务器端管理子系统

服务器端管理子系统包含用户管理、数据查询、信息统计、身份验证与设备管理7个主要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实训室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以添加、修改、删除与查找用户,并可以通过导入excel表和其他数据表的方式批量添加用户信息。用户记录包含姓名、年级、系别、班级、性别等字段。数据查询功能,系统根据学号查询单个用户使用实训设备的记录,按实训室查询实训室使用记录。用户使用记录包含用户姓名、学号、登录时间、退出时间、使用设备名称。实训室使用记录包含实训室名称、在查询时间范围内登录的用户学号、姓名、用户的登录时间、退出时间、设备名称等。实训室运行数据统计功能,系统按月、周、日或指定日期的上午、下午、晚上统计某间实训室用户数量,或按月、周、日或指定日期的上午、下午、晚上分别统计所有实训室的用户数量,并作格式化导出。用户身份验证功能,系统默认所有计算机在登录桌面时均需输入学号、密码,发送到服务器上认证,但也可以在系统中指定某间实训室在某一时段取消认证功能。设备管理功能,系统动态记录实训室资产变化信息,如设备新增、报废、借出、归还和转移等。

2.2教师端管理子系统

教师管理子系统包含电子签到、考勤管理、设备报修、信息修改4个主要功能。教师登录实训室信息管理系统后,系统自动记录教师使用设备的编号,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等信息,自动连接服务器,下载学生帐号信息,等待学生的连接与验证。在教师端管理子系统中,教师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当前上课班级学生的考勤情况,修改本人的信息与登录密码,根据实训室设备的运行情况提交维修信息等。教师端管理子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使用WinSock控件与服务器端管理子系统进行通信,将教师端管理子系统收集、统计的信息不断地更新到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

2.3学生端管理子系统

学生端管理子系统包含电子签到、信息修改,设备报修3个主要功能。学生端管理子系统使用一个WinSock控件与教师端管理子系统通信,启动时显示学生管理子系统登录界面,输入帐号、密码后,WinSock控件将信息发往教师端管理子系统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登录界面消失,启动学生端管理子系统主程序。系统自动记录学生使用设备的编号,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并自动计算出实训室信息统计所需的节时数。考虑到部分学生离开实训室时未主动退出管理系统,为此,在教师端管理子系统中设置立即结束会话和定时结束会话功能,统一关闭当前用户的会话连接,记录用户结束时间。学生登录实训室信息管理系统后,还可以修改个人信息,登录密码,根据实训室设备运行情况提交维修信息等。

3结束语

计算机实训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综合运用了WindowsAPI函数,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及WinSock通信技术,充分考虑了系统安全与运行效率等问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特点,满足计算机实训室信息化管理的一般要求,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解决了计算机实训室在管理、维护工作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基于B/S、C/S混合架构的开放机房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2).

[2]王亚琴.梁方.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17).

[3]丁二玉.骆斌.陈世福.一种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访问控制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

[4]杨红和.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篇2

中图分类号:TN911-34;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22-0042-04

ResearchofSOA-basedLaboratoryEducationManagementPrototypeSystem

DENGRong

(ChongqingVocationalInstituteofEngineering,Chongqing400037,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designandimplementationprocessofSOA-basedlaboratoryeducationmanagementprototypesystemareintroducedfor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laboratoryeducationmanagementinhighschools.Itmainlyanalyzestheworkflow,anddiscussestheprototypesystemofSOA-basedlaboratoryeducationmanagementthroughSOAkeytechnology.Thelaboratoryeducationmanagementsystemcanbeintegrated,andthemanagementlevelcanbeimproved.Keywords:SOA;SLEMM;laboratoryeducationmanagement;workflowtechnology

收稿日期:2010-06-03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煤矿安全网络监控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09-2-129)

目前在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管理中,很多学校都构建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或实验室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从功能上主要服务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常见的功能包括实验课程管理、计算机机房管理、实验设备管理、门禁管理和实验室人员管理等。这些系统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实验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然而,随着校园网络化建设的实施,高等院校对整个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焦点问题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将现有若干信息系统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各业务系统之间能够交互数据,进而具备协同工作能力。在这种管理要求下,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管理系统,而是以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为核心,同时整合其他相关信息系统的一个整合系统[1-4]。

1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模型概述

SOA通过低廉的代价把原有的业务系统功能封装成服务,每个服务提供与实现技术无关的通用服务接口,于是上层应用就能够通过调用和协调不同的服务接口访问服务,并根据应用需求组织服务访问和协作的逻辑关系。这种计算模式很适合于解决校园网环境下不同信息系统整合和协作问题。SOA架构的提出为低成本实施分布式环境下异构软件系统之间的交互和协同提供了一种可实施的技术途径。

基于SOA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模型(SOA-basedlabortaryeducationmanagementmodel,SLEMM)如┩1所示。SLEMM是一个层次化的模型,可以分为网络承载层、服务层、工作流层和应用层等,此外,系统管理和安全的功能则贯穿与这些层次[5-7]。

图1基于SOA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型

SLEMM模型是一种支持分布式环境下若干业务系统集成、整合与协同工作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通用模型。当该模型被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应用所面向的具体高校,探讨其具体参与的业务部门、系统和应用流程。

2业务分析

2.1业务部门与业务系统

根据调研数据,该校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由实验教学中心为主要负责部门,在各项实验教学管理中涉及的相关部门有教务处、设备处、人事处、网络中心、系部等。每个部门分别有各自的业务系统,由于这些系统分别针对各自业务部门开发,并且开发的时间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存在着明显的异构特点。如果不采用SOA技术,要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交互和整合是非常困难的。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部分用例图,如┩2所示。该图展现了目前该校在实验教学及其相关业务领域中的主要管理工作内容以及参与人员的情况。

图2实验教学管理主要业务用例图

2.2业务流程与业务功能

业务流程和业务功能的设计完成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与SLEMM中服务功能和工作流相对应,即所设计的服务和工作流是根据实际业务操作过程来获取的。因此,下面首先分析主要的业务操作过程,然后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出系统服务和工作流。

通过需求调研,主要业务操作过程描述如下:

(1)教务处向各系部下学期任课安排表;

(2)各系部按照课程需要安排任课老师,并将安排情况反馈给教务处;

(3)任课老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向实验实训中心提交《实验实训室使用申请表》;

(4)实验实训中心根据老师提交《实验实训室使用申请表》与教务处进行沟通,按照教学计划审核教师提出的申请;

(5)实验实训中心根据实验需求和耗材库存情况向后勤处提交《实验耗材采购表》;

(6)在实验教学进行过程中,任课老师填写《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登记表》,记录教师实施实验教学活动的相关信息;

(7)实验实训中心填写《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考核表》报送至教务处,并以此作为核算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部分依据;

(8)教务处将《教师工作量统计表》提交给人事处,对教师进行月度或学期考核;

(9)实验教学中心收集学生填写的《实验项目意见收集表》,报送到教务处、各系部,以此作为考评教师实验教学质量以及实验室工作的部分依据;

(10)每个学期结束后,实验教学中心提交《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分析统计表》到各系部、教务处,作为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基础数据。

上述内容是实验教学管理的主干流程,下面就其中的一个业务流程进行实例分析。如图3所示为实验教学中提交实验实训场地申请的时序图,它能够反映出┮桓霆业务流程的处理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各业务系统的时序关系。

图3教师提交实验实训申请表业务时序图

根据图3的业务流程描述可以看出,该流程涉及到3个业务系统,其中每个业务系统在该流程中分别需要对外提供如下业务功能:

(1)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提供了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界面,同时负责与后台的其他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和协作;

(2)教务管理系统需要提供课程安排功能;

(3)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需要提供可用场地查询功能和实验实训申请处理功能。

3系统服务提取

系统的服务功能是在业务流程分析和工作流提取的基础上完成的,以图3为例,该流程中涉及的的几个业务系统均需要对外提供服务接口,具体可以根据业务流程描述获得的结果为:

(1)教务系统提供的服务为提供课程安排服务TechService;

(2)实验教学管理系统提供场地查询服务和实验实训申请处理LabroomService。

按照类似的方法,系统可以抽象出若干的工作流程,进而提取工作流以及其中的系统服务。最后就能够得到系统总的工作流集合和系统服务的集合。

4系统间数据交互

4.1数据交互需求

根据图2的描述,各个系统涉及到交互数据,根据不同角色完成特定活动需要会涉及到不同的系统用例,其中包括:

(1)任课教师需要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查询相应的实验教学安排数据,提交到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用于申请实验实训教室;

(2)实验实训中心在教务管理系统查询相应的实验教学安排数据,提交到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用于核实实验实训教室;

(3)实验实训中心在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查询相应的实验耗材数据,提交到设备管理系统申请实验耗材的采购;

(4)实验室在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查询实验项目反馈数据,提交到教务管理系统作为实验教学工作的反馈。

4.2交互数据模型

在上述需求的前提下,本文就现有业务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调研,并根据实际数据交互的需要,获得了在系统整合过程中涉及到的部分交互数据。本文就其中实验教学安排部分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取了各系统间存在交互和关联的数据。这些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图4的数据库物理模型来体现。

对于需要交互的数据,由于安全原因的考虑,并不能允许系统外部直接访问到数据库,所以必须以服务的形式提供需要交互数据。那么根据业务流程为基础,对交互数据使用的方式来进行相应服务的设计[8-11]。

5服务开发实例

5.1服务实现实例

服务的开发可以通过任何支持SOA的软件开发工具,当然也可以采用传统的软件开发工具,但是这需要软件开发人员自己在程序设计时严格按照SOA的相应技术规范来接收服务接口数据,对外按照服务规范发送服务数据。本文在实验原型系统开发中采用VS2005,它能够支持WebService编程,因此为服务的开发提供了很多便利。

图4实验教学安排数据库物理模型

下面是一个服务实例LabroomService。服务实现实例如下:

usingSystem;

usingSystem.Web;

usingSystem.Collections;

usingSystem.Web.Services;

usingSystem.Web.Services.Protocols;

usingcqjy.lab;

///

///SummarydescriptionforLabroomService

///

[WebService(Namespace=".cn/")]

[WebServiceBinding(ConformsTo=WsiProfiles.BasicProfile1_1)]

publicclassLabroomService:System.Web.Services.WebService{

publicLabroomService(){

}

[WebMethod]

publicRoomInfogetRoomInfo(introomType,introomState,stringteacherNumber){

using(RoomInfoAccessProxyroomProxy=newRoomInfoAccessProxy())

{

RoomInfo[]rooms=roomProxy.GetRooms(roomType,roomState);

foreach(RoomInfomyRoominroom)

{//提供教师号,是为了优先让相同的老师选择以前用过的实验室

foreach(RoomInfotempRoominroomProxy.GetRoomsForTopic(teacherNumber))

{

if(RoomInfo.UseInfo==

tempRoom.UseInfo)

returnmyRoom;

}

}

}

returnnull;//如果没有找到可用的实验室则返回为空

}

}

5.2服务调用实例

一个系统的功能被采用服务的形式封装起来之后,就能够被任何支持SOA架构的服务调用者所使用。服务的调用从工作机制上采用的是请求回答方式,即服务消费者向服务提供者发送一个服务请求,服务提供者接收到服务请求后做出响应。

下面是一个服务调用的实例,在这个实例中,涉及到两个服务的调用,一个是教务系统的服务TeachService,另┮桓霆是前面定义的服务LabroomService。

调用(完成前面提到的提交实验实训申请表)C#代码

//查询教师的课程(数据来源与教务管理系统)

com.qyjy.TeachServiceteachserver=newcom.qyjy.TeachService()

classInfo=teachserver.getClassInfo(teacher.Number);

//查询(使用教务管理系统的获得的数据)可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数据来源于实验教务系统)

com.qyjy.LabroomServicelabroomserver=newcom.qyjy.LabroomService();

roomInfo=labroomserver.getRoomInfo(classInfo.type,ROOMSTATE_IDLESSE,Number);

//填写申请(业务操作,使用两个系统的数据)

RoomApplyroomApply=newRoomApply(classInfo,roomInfo,teahcer);

//提交申请,将数据写回到实验教务系统

labroomserver.SendApply(roomApply);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从代码的描述形式看,服务请求与普通的函数调用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但是从本质上,则可能是跨越网络并通过统一的服务接口对另外一个异构的信息系统的访问。

6结语

本文以某个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实际应用为背景,运用SLEMM模型,根据实验教学管理实际需求,实现了原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各业务系统之间能够交互数据,进而具备协同工作能力。使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实验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邓荣,张秀英.SOA体系架构模型及特征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28-29.

[2]汪平,王铮.开放式计算机实验室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1):125-128.

[3]邬志红,段喜龙,舒远仲.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2):114-115,121.

[4]王建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25):74,81.

[5]邓荣.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0(15):133-134.

[6]刘振鹏,周冬冬,薛林雁,等.一个基于SOAP消息的Web服务综合安全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52(5):570-573.

[7]易峥荣,卜炜,葛序风,等.基于SOA的数据协同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9(2):261-264.

[8]柴晓路,梁宇奇.WebServices技术、架构和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9]W3C.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version1.2[EB/OL].[2002-04-29]./TR/soap/.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篇3

关键词:实验室;经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000-00

1.实验室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竞争激烈

实验室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计民生提供了重要保证,需求旺盛也催生了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目前我国实验室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系统内实验室,系统外实验室如行业实验室、境外进驻国内实验室等组成,以及民营实验室等组成。实验室数量的发展壮大和不同性质的实验室纷纷加入,使实验室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1.2政策性业务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实验室的业务来源是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政策性产品检验支撑服务,例如强制性产品认证检验、监督抽查任务检验、特种设备检验、生产许可证任务检验、进出口产品检验等等,这些业务的开展是实验室为支撑政府所应该做的,也是实验室自身发展需要而乐意承担的,同时也是实验室应该持续做好的一块业务,与此同时,实验室也应注意到对政策过于依赖可能带来的风险影响,适当注意各种业务类型的合理组构。

1.3创新不足

由于近些年实验室数量的发展壮大和不同性质的实验室纷纷加入,实验室之间的竞争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实验室创新的迫切性和创新步伐,近年出现的实验室上市融资的案例,也是实验室加快自身创新和发展的侧影,但无论从数量以及效果来看,我国实验室特别是本土实验室创新能力都较为不足。

2.实验室创新初探

2.1流程创新

工业流程化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年实验室检测大多是以检测工程师以项目形式承接和处理完成检验任务,检验工程师手上同时有多个检验任务,这些检验任务较多时,工程师无法协调保证各个任务进程,从而可能引发客户进度抱怨和质量保证相关问题。而且任务情况主要由个人控制,其他同事无法及时了解内况,可能在工程师出差、请假等情况带来问题。

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直接促成了管理学的诞生,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根据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专业分工和流程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实验室引入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工业流程化是提高检验效率,保证检验进度的有效路径。

将检测工作工业流程化是基于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检验工作专业化流程化,由固定岗位的检测人员专门做好本职岗位的单个检测项目,最终由工程师对单个检测岗位完成的检验结果汇总,这种流程再造会实现由工程师项目负责制到专业分工岗位为工程师服务的转变,实现由工程师自行协调并同时负责多个检验任务到多人多岗位标准化进行任务分解检验任务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发检验报告出具的自动化及其标准格式化软件,实现检验报告常规数据的自动生成,最后辅之以工程师的综合补充评定来达到快速高质出具检验报告的目的。最终节省出大量的高水平的工程师投入到科研和新项目研发等创新活动中去,从而实现实验室的良性创新循环。其结果是一方面提高了检验效率,另一方面又更加专业化、标准化,从而保证检验进度和检验质量,为实验室承接更多检验任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打下基础。

2.2运营创新

随着实验室竞争的激烈化和客户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实验室在运营方面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转变:

由在实验室对产品进行检验到去到工程现场或应用现场进行质量检测检验及质量鉴证的开拓;实验室进行的传统检测通常是在实验室内部进行,这种服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因产品特点或系统安装等原因而希望实验室派出人员到生产现场或工程现场或应用现场进行服务的需要,可以预计这个领域的检测需求会越来越大。

由对制造业的产品检验到为其它服务行业提供相关服务,如:为金融业、电子商务业、商业、保险业、公用事业、通信业等行业提供检验服务或质量保证业务。

由单一实验室检验地点到分散布控检验地点,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各实验室纷纷在外地建立本部以外的实验室分部。贴身服务还包括到产业集中地或科技园区,商业集中区等提供贴身质量服务。

由实验室对企业的一对一服务到对行业协会、产业协会或产业联盟或科技园区、产业集中地乃至省市政府的打包服务。

由传统检测业务到争取在新的检测领域开展业务,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的质量服务,由于是新兴产业,故而存在诸多共性质量问题需要专业实验室提供服务。

由争取国家授权的政府业务到主动为政府提供支撑服务。

由主要为第一方提供检测业务到为第二方及其他第三方的服务,例如,在汽车行业,第二方的角色举足轻重,因应这个特点,与第二方开展按照第二方标准规范要求提供相关质量服务。

由国内业务拓展到国际业务拓展;由业务销售到品牌营销的拓展;由实验室自身发展到与其他实验室的互补合作共同发展。从广度上讲,由相对单一的产品类别或行业领域向多类别多领域发展,从提供检测检验服务到提供检测、计量、认证、失效分析以及整体解决等一站式服务;从深度上讲,则是由单一品种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服务发展,由针对产品的检验到整体质量解决方案、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

实验室注重为企业提供标准服务、资讯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

实验室以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创收,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检测实验室检测业务的发展,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风险管控也益发重要,质量保证创新应考虑由源头开始就注重质量的有效保证。

3结束语

实验室作为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特点,在竞争不断加剧的态势下,实验室应加强创新,不断探索创新之路,以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创新管理,赵炎等编著,2012-10-01,北京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原理,罗宾斯等著,高俊山改编,2013-07-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篇4

关键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开放实验室管理机制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是结合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知识更新,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上提出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系统,是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许多高校尝试将传统教学型实验室向开放型实验室转型,但是在转型实施过程中发现,开放实验室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缺乏对管理人员的监督与激励,造成管理人员积极性低,开放时间不固定;第二,部分损坏设备维修费用高,维护困难;第三,缺乏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与激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室积极性不高;第四,开放形式单一,缺乏与其他高校实验室的合作联系;第五,管理成本高,开放实验室经费不足,经费管理不合理。事实上,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高校实验室在开放过程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合理。[2]

ISO9001标准是全世界质量科学和管理技术的精华,它对任何类型、规模及行业的组织都具有通用性。[1]最新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明确指出其适用于所有类型组织,特别是服务行业、科研单位,并首次提出了“知识也是一种资源”的观点。因此,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是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ISO900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制定的对组织质量进行指挥与控制的管理体系,[3]即为组织提供一个标准、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参照依据与组织框架。

国外许多大学基于ISO9001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并用这些标准对高校服务质量的保证能力进行评价。我国同济大学等高校多年前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笔者所在的实验中心也于2005年整体通过了认证。在“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指导下建立并持续改进,适应ISO9001标准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共性问题:第一,过于文件化,语言表述繁杂。[4]基于体系建立的部分程序文件与学校程序文件冲突,导致实际操作中既要提交体系文件,又要按学校实验室管理要求提交文件,降低了体系运行的效率;学生流动量较大,难以按照实验室运行记录要求对进入和离开实验室的学生一一翔实登记,仪器设备及器材丢失和损坏现象时有发生。[5]第二,体系标准对教育管理的思考和研究不足。企业产品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具备思维能力,而学生具有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因此难以达到使人才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6]第三,保罗帕姆斯等资深质量管理专家认为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较弱。[7]体系中关于员工培训、计量校准等需要学校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项目无法实行;实验室开放积极性不高,单纯追求其开放时间而忽视其实际有效利用率,[8,9]闲置等现象仍然存在,[10,11]很难达到体系对设备利用率、新项目开发的要求。

三、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随着国际环境与社会形式的变化,ISO9001经历了不断完善与改进的过程。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ISO9001:2008标准进行了修订,于2015年9月ISO9001:2015标准。与旧标准相比较,ISO9001:2015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用“产品与服务”代替了“产品”,强调产品和服务的差异;第二,明确提出了“组织环境”的理解要求;第三,用“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取代“采购”,包括“外包过程”;第四,提出“知识”也是一种资源,是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

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新标准同时强调产品、服务、文化等在体系中的重要性,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机制更加适用于高校实验室管理。ISO9001:2015标准强调管理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依据体系文件,以数据和事件为依据,预防为主、有始有终;允许根据工作需要对体系文件进行增减和修改,以保证体系文件的科学性、完善性和适用性,这与目前许多国内高校实验室广泛实行的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法之间形成很强的相通性和包容性。[1]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中,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开放实验室管理中,可以更好地改善旧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不足,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更有利于促进高校间的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提升知名度。

四、ISO9001:2015质量管理下开放实验室管理的实施

(一)ISO9001:2015质量管理下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原则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运用于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学习和理解该体系的7项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室管理的质量方针及目标。具体如下:

第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尽量超出顾客期望是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目标,对于组织的持续成功意义重大。高校开放实验室的“顾客”是指全校师生、社会人员、社会组织等对象,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需研究各对象的需求和期望,并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实现。第二,领导作用。各层级的领导通过确定统一的组织宗旨与发展方向,并且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以此来推动组织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全面思考相关方的需求,包括实验室内部、外部乃至社会、环境的要求,科学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激发管理人员的潜能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实验室文化。第三,全员参与。组织应确保其内部各层级人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能力、授权和参与度,这是有效提升组织创造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人为组织之本,开放实验室必须见章立制,依法管理,责权分明,有效激励,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第四,过程方法。把组织的活动理解为相互关联、系统运行的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将有助于组织获得更多具有一致性和可预测性的结果。实验室管理必须重视对过程的有效控制、监督与分析,进而发现产品或服务的低效率现象。第五,改进。成功的组织致力于持续改进,组织非常有必要对其内外部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反应。通过运用“过程方法”,开放实验室将能针对所发现的低效率过程进行改进。第六,循环决策。决策通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基于数据分析与评价的决策将会更有助于产生预期结果。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采取PDCA循环过程方法,不断改善管理效果。第七,关系管理。为了取得持续成功,组织需要识别并有计划地管理与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关系。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应与相关利益方形成良好的互利关系。例如,高校与实验室之间可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双赢目的。

(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下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实施流程

确定开放实验室管理原则后,便可进一步构建ISO9001:2015质量管理下的开放实验室流程。[1]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管理团队,开展贯彻培训。为保证质量体系的建立,高校实验室应首先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12]由管理团队制定开放实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推进和维护,编制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组织对全体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标准培训,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提升全员质量管理操作技能。第二,整合实验室资源,提升实验室的开放能力。对实验室进行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尝试打破学科界限,以适应学科的交叉,达到实验室应具备的工作环境、设备与物资方面的要求,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有效发挥实验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基地,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在满足教学的前提下,发挥资源优势,扩展职能,利用高校先进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自身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服务。第四,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文件,实现强有力的制度保证。通过质量体系文件的建立,将ISO9001标准细化为各项实验教学的具体执行标准,强调预防为主和过程控制,完善实验教学流程,规范实验教学行为,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使实验教学活动有法规可依、有制度可循、有标准可比、有记录可查、有违章可究,促使实验室岗位职责更加明确,服务更加规范,工作程序更加清晰,工作目标更加统一,为实验室质量管理起到很好的保证作用。第五,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管理人员激励制度。首先,在ISO9001:201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下,建立以客观公正公开衡量、测评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的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物质激励制度。其次,高校开放性实验室应采取措施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学历进修、技能培训等,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追求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的目标,用学校的发展目标激励他们提升个体发展目标,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再次,高校实验室管理要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创造贡献出成果的机会和条件,赋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必要的权力和责任,使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最后,高校实验室管理应保持透明度,建立公示、反馈、复议制度。以上措施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

五、结语

高校开放实验室要提升管理效率及质量,就必须把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服务置于首要地位,建立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易操作并能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15下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将质量体系的要求与实验室服务指标融为一体,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该体系具有标识性、监督性和可追溯性过程管理思想,能真正实现PDCA循环,达到服务自觉化、决策科学化、工作规范化、改进制度化等标准,促使实验室相关人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创新。[1]这将使开放实验室高效运行目标成为可能。

(胡波、唐月萍、陈杰、陈国华单位为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陈晓亮单位为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胡波(1982―),男,四川乐山人,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及制造。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35)、成都理工大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机电类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13JGZ19)、“成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创新团队”项目(10912-JXTD201501)联合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玉海,李慧妹,宁剑.ISO质量体系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9):183-185.

[2]熊芳,刘甫,袁新来,等.基于顶层设计思想的开放实验室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67-269.

[3]邵瑛.浅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3(46):63-65.

[4]常俪.2015年最新修订版ISO9001标准更加闪耀[J].海外视角,2015(12):14-15.

[5]康莹.开放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2011(10):392-394.

[6]杜滨晖,王程.基于ISO9000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导报,2016(7):50-52.

[7]赵灿.ISO9001:2015的关键变化和对应方式(下)――8位资深质量专家的观点

[J].质量译丛,2015(11):46-48.

[8]赵永生.对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4(1):101.

[9]何轶伦.关于实验室开放的原则与存在的问题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4(10):132-133.

[10]张方正.促进高校实验室开放平稳、高效运行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196-197.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篇5

【关键词】管理系统网络技术设计方法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91-02

实验、实训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实验、实训室管理,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制度规范、环境清洁,设备先进、资料齐全的实践环境,有利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利於提高实验、实训室乃至整个学院的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实训室的科学化管理,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转变实验、实训室管理者的决策观念和科技管理模式,丰富教学管理信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并减少实验、实训室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实训室的作用。因此,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的设计对提高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一、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实验、实训室规模不断扩大,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的管理还是以前的人工管理,管理人员日益增多而且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有必要设计技术先进、保密性强、安全可靠的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需要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功能包括:

(一)设备管理

要求通过网络技术获得关於实验、实训设备使用状态的所有信息,并设计信息的存储内容与格式(数据库结构)。建立各种数据库表格,包括实验、实训设备入库总表,入库明细表,领用总表,领用明细表,盘点总表,盘点明细表,库存信息表,报损总表,报损明细表,供应商表等。允许师生通过PC和手持终端查询所有设备的实时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所需信息和服务。教师通过网络,根据机器的使用情况填写实验、实训室日志,对每天的实验、实训班组、内容、指导教师、机器状况等及时记录、整理,作为资料录入数据库,既便於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和研究,也便於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维修,做到早发现早修理,以保证每节实验、实训课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实训室信息管理

实验、实训室要求有自己的网站,管理员负责实验、实训室基本信息。其基本信息包括:实验、实训室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情况,实验、实训室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布局,实验、实训室环境等级,实验、实训室的安全信息,实验、实训室设备情况,课表查询,实验、实训室所能开的课程,学生的项目成绩,实验、实训室内的项目申请,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规划情况等。

(三)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包括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和学生的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对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和学生进行考勤,在实验、实训室网站上建立相关题库,定期考核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实验、实训室管理员需要定期完成相关知识的考核。这些知识包括管理知识,先进的实验、实训室管理理念,电子技术和分析测试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同时通过网络公布实验、实训室管理员开展现有仪器设备功能的深度开发,切实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实验、实训室管理员了解所负责实验、实训教学的准备情况,提高排除仪器设备故障的能力;参与科研、实验、实训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改进或研制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对实验、实训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管理,在数据库中建立学生编号、学生姓名与学生信息表中的ID相对应的关系;出入实验、实训室要进行刷卡考勤,在实验、实训过程中,由管理员通过接入网络的电子教室管理系统、摄像头对学生实验、实训情况进行监控,保证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达到理想的实验、实训效果。

二、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一)设计模块化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这样就可以降低设计的复杂度,使设计、调试、扩展和维护等操作简单化,且能够实现仿真对象的快速实现和容易修改。

模块化的主要方法是系统的分解和组合,模块化的产品或系统是由标准的模块组成的。在对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通用的功能模块;根据实验、实训室的要求,对这些模块进行选择和组合,就可以构成不同功能、或功能相同但性能不同、规格不同的管理系统模块。

(二)建设统一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

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需要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接入网络,所以需要解决物与物之间的相互通讯与信息交互,无线的末端接入手段是必要条件。建立有线无线双覆盖的网络环境,是实现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环境感知信息接入和多源信息互联的前提,也是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三)建设共享数据库平台

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安全高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实验、实训室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分析管理提供支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授权机制与方便安全的口令认证方法,让师生使用单一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实验、实训室,查找网站上所有实验、实训室的信息服务,实现网络单点登录或手机认证登录的方式。对实验、实训室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种实验、实训室管理程序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环境,实现实验、实训室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向用户展现实验、实训室管理的服务信息,使师生获取相互关联的数据,进行相互关联的实验、实训室事务处理。

(四)建设ID卡与手机融合的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

将实验、实训室管理各个系统应用与移动终端及实验、实训室ID卡结合起来,实现身份标识和身份认证等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室管理ID卡服务扩展平台,实现手机终端以及实验、实训室信息服务系统的融合,以手机作为独立服务终端请求服务或受用服务。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篇6

(一)提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对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模块进行需求分析,并按需求制定设计方案与构建系统平台。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模和数据库设计

主要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系统进行建模。采用B/S结构开发模式,将SQLserver后台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应用,利用Web服务器技术实现校园资源共享与信息管理平台开发。

(三)确定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信息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实验员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和系统维护管理模块等。

(四)通过对现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与分析,设计并实现适应现今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和网络化管理需求的新系统通过新系统,真正让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相互结合起来。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并方便与其它系统集成,也利于日后的升级与维护。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为实验教学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学生管理而设计,在功能上面向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类用户。在管理员模块,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涉及到课程安排、设备使用管理和教学质量监督等;在教师管理模块,教师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主要负责实验室使用申请及教师课表查询,作业上传和成绩录入,将班级信息和教学情况向教务管理部门汇总和报告;在学生管理模块,学生在实验室信息管理中充当被管理者的角色,主要具有在线咨询、常用文档下载,提交作业和成绩查询等需求。因此,本系统对需求进行分析,是系统成功搭建最关键步骤之一,只有良好的需求分析,才能搭建出符合实验室应用需求的、优良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一)实验室信息系统基本功能需求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实验实训中心提供以实验室检测业务为主,结合其相关业务流程,对实验室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监控和辅助管理。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工作,对实验室管理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深入调研。教学职能部门针对全院的实验教学、实验设备、教师授课情况进行信息监控,按教学质量要求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和上报,能够方便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借助系统对业务流程的检测控制,以及各环节的智能提醒操作,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摆脱繁杂事物,加强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室信息系统数据需求

计算机实验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多种情况,需要充分完善并对其进行扩展。计算机实验信息系统的主界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监控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各个部分遵循规范管理流程,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如学生出勤报告单、设备运行情况记录单、上机情况记录单、上机成绩单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无纸化管理水平。系统通过系统日志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杜绝了人为捏造或修改数据的行为。实验室教学检查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以检测报告形式向主管部门和院系汇报。同时,实验室管理员对实验教学监督和实验设备管理等情况以系统日志形式记录,使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达到求实、认真,为优化教学质量监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实验室信息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管理需求

现阶段,高职院校为了获得较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对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这种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管理和监控管理两个方面。门禁管理是学生进出实验室的一个门槛,用户要进入实验室必须使用学生信息卡并接受信息录入检查,检查通过后才能进入实验室,个人信息也将保存在上机监控管理和信息资源系统中,此时,每个学生只能启动一台机器设备,以方便实验室对机器设备的管理。监控管理主要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用户进行查询,了解用户的位置与上机时间,对实验室内的秩序以及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尤其对学生上实验课迟到早退现象有了监督依据。同时维护学生的信息安全和查询管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难的问题,提高了机房的利用率。

(四)实验室信息系统性能需求

根据各大院校的招生规模,实验室教学管理任务逐年递增。每个学员每门实验课信息都需要检查报告,这样对系统的性能要求相对提高,除了要考虑数据的存放方式以及读取方式,还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这些数据放在统一的数据存储层中,实现开放和可移植的数据交换。通过信息技术作为依托与指导,检查分析实验室综合管理。整个平台体系结构的核心,主要由B/S结构开发、Web服务和数据库建模决定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的最终效果和利用价值。因此,在LIMS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整体和全局上对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进行考虑。所以,这样的系统要具有易操作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需求分析构建的是一种逻辑模型,而系统设计层面是将逻辑模型转换成可实现的物理模型。这个实现过程将通过软件功能来实现。本系统是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将表示层、中间层、数据资源层分布到不同的单元。表示层由浏览器和动态Web页面构成,主要用于提供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将用户数据及页面请求发送给Web服务器;中间层对应Web服务器,是表示层和数据资源层联系的桥梁,其功能是接收用户发来的请求,从数据中处理和分析业务。中间层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以由一台或者随着应用需求增加为多台服务器构成;数据资源层对应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库的管理和库中数据的定义、维护、访问以及响应中间层的业务数据请求。计算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数据的共享,并保证信息与数据的即时性,依托数据与网络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全院各校区实验信息远程共享,提高实验室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这一信息系统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可以实现对不同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由一台WEB服务器、学生信息卡,多功能工作站来实现完成,构成了人机信息处理界面,实现了无纸化管理,达到了资源使用的最大化。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了管理机制。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