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例(3篇)

时间: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篇1

1.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借助于积极的生物以及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技术,生物本身的存在或者是生物代谢的产物能够抵御这些农作物病虫害。例如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天敌,由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因此大自然才处于平衡的状态。而生物天敌具有抑制农作物病虫害增加的能力,因此病虫害天敌的引入对于农田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在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保护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工作,做好保护工作就是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对病虫害的控制。农药在我国农业是不可避免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因此减少农药的使用是未来我国农作物的发展趋势。

1.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试剂发展以来,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而我国长时间以来,农药对于农作物的防治就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最主要的技术。农药的使用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效果,但是对于农药防治而言预测预报的准确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农业防治之前,需要对田间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发生的规律,这些是作为病虫害防治的依据,在了解到这些数据以后,采用网络测报方式,对病害进行积极防治;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用农药是否对粮食安全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以及农药是否会危害环境,同时农药的混合使用是否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合理性,严禁出现随意使用农药,农药需要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1.3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物理机械防治通常是指借助物理机械设备与工具等来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时期下,机械光学以及放射物理等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

2.1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技术都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也是这个道理,要想对农作物病虫害取得更好的效果,引进先进的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新技术。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生长繁殖问题是昆虫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繁殖期采用措施进行扼杀,无疑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2不断完善农药产品市场长期以来,我国都在使用化学试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是因为化学实际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好的功能,但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农药乱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导致了预期效果和理想效果相差甚远,甚至会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加大农药生产和监管力度,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能力,保证农民利益。

2.3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作用新型农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型农药能够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环境以及对于粮食的污染较小,因此需要积极的普及对新农药在广大农民之间的使用。做到这一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正确的引导,结合病虫害的知识,做好示范点的推广,方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3结束语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绿色防控;小麦;病虫害;技术;预防

中图分类:S43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632010

1目前我国小麦中的病虫害和防控方法

在对各种不同的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各个地块上病虫害的情况,采用生物农药来对病虫害进行预防。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必须是低毒、安全、可靠的,坚决不能使用剧毒的农药来对病虫害进行杀灭。喷洒药物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喷雾的质量,需要采用电机喷雾器。对于小麦的防控工作,一般是在小麦的生长期便进行和实施。在越冬期、灌浆期、返青期以及开花期,都要做好预防的工作。笔者主要针对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病虫害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2产生病虫害的原因

小麦常发的病虫害有这样几种:锈病、蚜虫病、白粉病、小麦红蜘蛛、小麦纹枯病、麦播地下虫害。产生这些病虫害是由于环境被污染,或者是因为小麦种植的温度、湿度产生了变化,也或者是小麦自身的抗虫性降低。一旦四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害虫的生长和繁殖,那么小麦就会被害虫所侵蚀。

3小麦绿色防控技术

3.1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的目的,是为了对农作物进行保护。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一般采取其他的方法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比如生物防治、化学调控、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等。为了使得农作物达到绿色、健康的标准,也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如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已经面向全国各地开展了关于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示范工作,要求农户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2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措施

3.2.1物理防治

该种防控措施是按照害虫特有的趋光特性来充分吸引害虫,再借助高压电网来击晕害虫,将害虫装入袋子里,然后借助一些化学药剂来杀灭这些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开灯和关灯的时间都需要根据实际状况来进行调整。要从小麦成虫的始盛期开始进行防治,借助病虫适宜的生存温度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温度产生变化后,可以减少一些病虫害。

3.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一般是按照生物物种之间存在的关系,借助一种生物来抑制另一种生物的生存。在对青菜虫进行防治时,一般采用赤眼蜂。而在对蚜虫等进行防治的时候,一般采用七星瓢虫等。不仅如此,也可以借助青蛙来对害虫进行捕食,或者是利用虫类的性外激素,来对害虫进行引诱和消灭,该方式可以对害虫的产生控制,避免害虫过度地进行繁殖,从而防止病虫害。

3.2.3农业防治

科学的轮作制度可以切断寡食性害虫和单食性害虫的食物链,最终使得害虫不能进行觅食,因此被消灭。在防治害虫的时候,还需要及时对农作物的病残体进行清理和扫除,防止产生病原体的污染。在秋季需要对耕地进行深翻,避免虫源越冬。不仅如此,也要及时进行除草,促使耕地中的虫卵被消除掉,从根源上防治虫害。

3.2.4营养防治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喷洒一些叶面肥,从而使得小麦的防病虫能力得到提高。要合理的选择叶面肥,采用一些质量高的微肥品种。从而避免因为小麦缺乏微量元素而产生一系列病害,及时补充小麦作物中的钙肥。通过对小麦增施各种肥料,可以提高小麦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使得作物可以更好地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2.5不期的防治

小麦在各个不同的生长周期,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威胁。比如在小麦的抽穗期、灌浆期,麦田内存在的病虫对于小麦的成长威胁是最大的。在这个时期内,对于病虫害的防控,要选择各种不一样的药剂来进行。

4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所起到的效果

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够防治病虫害,还能提高小麦等农作的质量和产量。因为绿色防控技术所采用的药剂量小,毒性不大,残留量很低,所以能蛱岣咝÷笞魑锏纳态效益。绿色防控模式一般以靶标作为主线,所采用的是诱虫灯、赤眼蜂等结合起来的方式,害虫的杀灭度达到了75%以上,效果非常好。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小麦,比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控的小麦,产量大约提高了8%左右。因此,这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5总结与体会

通过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污染。既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也达到了消灭虫害的目的。因此,必须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使用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虫害。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水稻生产不仅要依靠科技,还要合理地防治病虫的危害。选用良好的水稻品种,对当地常见的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因此,加强水稻前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使当地水稻的生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片面注重虫害的防治,忽视病害的防治

由于农户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对水稻的病虫害理解不到位;加之病害对水稻的危害在前期,防治效果不太明显,但是虫害对水稻的危害显而易见,例如褐飞虱能直接造成“冒穿”、螟虫可导致蔬菜的“枯心”等。因此,农户偏重防治后期的虫害,忽视了前期的病害,造成经济损失。

1.2病虫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南方的气候比较湿润、温暖,很适合一些害虫的生存、繁殖。当害虫发生次数多了以后,不管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的害虫,在当地1年中发生的次数会增加至4~6次;同时,由于近几年来水稻面积减少,但是病虫害的迁入量却大大增加,加重了水稻的危害。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螟虫、稻飞虱、赤斑泡沫叶蝉、稻纵卷叶螟等,生长期长,分布广泛,对水稻的危害性较为严重。

1.3防治技术落后

防治技术的落后会直接导致防治效果差。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或妇女,由于文化程度低,所使用的农药机械并不先进,多数农户仍然使用粗点喷雾,喷射效果较差,直接影响了防治效果。

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合理处理水稻种子

处理水稻种子能有效地避免作物土传、种传部分病害以及地下害虫侵袭[1-2]。常见的方法有:使用16%的恶线清可湿性粉剂(主要成分是使百克与杀螟丹)和5%的灭菌成可湿性粉剂加水浸泡水稻种子,浸种3~4d。水稻种子放进药液时要不断上下翻动,在浸泡之后直接催芽播种,不需要淘洗种子。这样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以及水稻的白叶枯病等相关的病害。起到方便、安全、高效、经济的作用,也能真正确保水稻出苗的整齐、齐全、均匀、健壮,是获得丰收的重要保障。

2.2加强信息交流和监测

一是在病虫害发生前期就要及时作出反应。对一系列重大的病虫害要加强监测力度,并清楚地掌握其动态,准确预测报道。二是加强对外源性病虫害的信息沟通,随时做好当地的预防工作。三是及时精准地将消息发放到每家每户,保持实效性和准确性。争取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种有效药物进行防治。

2.3加大防控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治理,以水稻的基本生态为主,利用水稻品种的抗性、栽培的避虫技术以及利用相关天敌和物理性诱杀技术等综合措施,从而尽量降低农药使用率以及提升防治的质量[3]。二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情况,对其防治技术和策略进行科学调整。例如,“稻飞虱”的治疗:该虫主要是在每年7月对水稻进行危害,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的叶鞘和叶片内汲取其营养,该虫具有隐蔽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因而在大风雨之后应加强调查和治理,使用25%扑虱灵25~30d,其安全间隔期为14d;或者用25%速灭威1.8kg/hm2,或10%大功臣150~225g/hm2混合750kg水进行喷雾,还可以使用生物农药绿晶1000~1500倍液喷雾。又如稻纵卷叶螟:该害虫具有远距离迁徙的特点,在1年中发生较为完整的世代应该有5代,发生6代的是少数。通常情况下,每1代都会有3~4个蛾峰,给防治带来了困难,主要是在该虫的卵孵盛期进行施药,也就是在蛾高峰后的7~10d施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药有5%凯强水分散粒剂180g/hm2,或30%大名乳油1200~1500mL/hm2,或5%凯强120g/hm2+20%锐通900mL/hm2,对水450~750kg进行喷雾。三是农药要定时更换使用,这样不仅能延缓害虫的抗药性速度,而且还能延长水稻的使用寿命。

2.4利用生物和物理方法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一些研究部分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自然技术和措施、研制一些生物类的农药,从而取代毒性较高的化学药物,可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雌雄害虫的交配,从而更好地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物理防治主要包括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对部分害虫进行处理,使其害虫的代谢紊乱甚至死亡;加之灯光、颜色诱杀,以及气体和温度的处理等,都会成为无公害的防治手段。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物理辐射或者是化学不育技术预计会是将来害虫防治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

3参考文献

[1]陈娟,马国胜,王杰,等.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及施药技术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4):25-26.

[2]何晓波.水稻中期主要病虫害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1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