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范例(3篇)

时间: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abstract:forthesakeofthedevelopmentofmedicalormedicalresearch,medicalimageusenon-intrusivemannertoacquiretheimageofpartofaperson'sbody.Thetechniqueandprocessingprocedureprovidereferenceframeforclinicaldiseasediagnosis.Thisarticledeeply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medicalimagingtechnologyandmedicalimagediagnosis,whichpointouttheimportanceofmedicalimagingtechnologyinclinicapplicationsfromthepointofindependenceandcomplementarity.Moreover,Ilookfaraheadintothefutureofmedicalimagingtechnology.

Keyword:medicalimagingtechnology;medicaldiagnosticimage;relationship

引言

医学影像是涵盖X线片、超声、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线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医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触诊了解患者体内情况,但解剖与触诊均具有一定风险。毕业生论文网因影像成像原理及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检查范围也各不相同,且还突出了检查技术。因此,影像技术对于影像诊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从根据某一形态变化而诊断向功能、形态、代谢等改变的综合诊断体系方向演变。

一、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心。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在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了解与掌握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及常规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第二,了解并掌握有关电子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对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应用方面,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在对临床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熟练应用;第三,能够深入了解并熟悉与医学影像方面相关的临床技术及知识;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帮助专业医师获得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极为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则主要是为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中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作出观察与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互为一个整体,前者离不开后者的支持,而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则依赖于后者。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和影像诊断人员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执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效率及水平,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诊痛苦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1临床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1.1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医疗设备的全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影像工程科等为主。通过4年专业学习,学生对于医疗仪器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侧重于理论的应用,能够对仪器进行基本的保养、维护和一般性维修;对于仪器的医学应用比较了解,在医生和仪器提供者之间起桥梁作用,承担部分仪器的高效使用、改造等任务。同时也可以成为医学仪器生产厂家的运行、维护、安装、研发等专业技术人才。

1.2专业课程以原理为基础,兼顾应用坚持“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5],接受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以下几大类:医学仪器与图像处理类,包括电路、数字图像处理、传感器等;微机原理以及应用类,包括单片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医学信息系统等;医学基础类,包括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医学传感器等。教学以“学为主,教为导”的方法,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教学[6]。授课以原理为基础,不要求复杂的公式推导,但是要有定性的概念,例如超声探头高频低频的应用差别。由于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无需纠结于某个特定型号的设备并研究其具体功能,应概括性介绍医学设备的应用。开设理论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与医院合作,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请相关业务人员介绍医疗仪器和系统的软件以及硬件设备,及其实际运行情况,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1.3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加强学生医疗风险意识在基础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表1为制造商对某设备风险的可能性评估。表格左列为危险的可能性分类,首行为危险的严重性分类,阴影区是可用性测试工程师优先考虑的内容。风险分为R1、R2、R3、R4、R5、R6等6个等级。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存在,因此医疗工程人员需要具有医疗风险意识。在教学中,引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医疗环境下多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习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工作“有用武之地”。

1.4以研带教,直观认识医疗风险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兼顾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医疗风险的认识程度。例如,我们对RFID标签在高磁场下应用的安全性进行测评[7-8],通过实验发现,13.56M无源RFID标签作为患者标识,在1.5T磁场下持续使用对自身安全正确使用没有影响,但是其可能影响核磁成像的信号及噪声水平,形成伪影,见图1。由此可见,通过简单的研究发现临床环境中风险因素随时可能被引入。开展创新性研究实验,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临床医学工程专业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择业意向。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P键词: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学;就业前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29-02

一、引言

在影像专业发展之初,就业前景可谓一片大好,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甚至可达到100%。而随着医学就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各大医学高校对影像专业的扩招,使该专业就业率连年下降。本文以当前严峻的就业市场形势为背景,分析未来影像专业就业市场的趋向,为该领域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就业需求区间化发展

就业需求趋向于区间化发展,而不同于区域化。这不仅是地域单纯划分,还是在就业需求整体结构中多层次全面的三维立体分析,涉及到体制、经济、专业特性、人文等多方面,故表现形式也多样。对此,综合其矛盾深度、影响力等将其分为三大类。

1.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需求区间化。近年,大型最新型影像设备在全国使用率逐年上升。三级甲等医院高速螺旋CT,大场强MRI,各类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均已成为常规配置。就设备而言,虽然不同区域的医院整体水平都在提升,但在尖端配置上拉开了较大差距。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远远落后,然而沿海发达地区的尖端医院大都以最新型医学影像设备作为向患者彰显自身医疗实力的证据。这就导致各地区就业导向性的差异也极其明显,以及所需要的人才差异明显。例如:2008年7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全国医学影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五届二次学术会议中,上海卫校、上海职工医学院周进祝、胡兵、桑玉亭撰写的论文《超声技师培养制度的思考》认为,超声医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医技分离,能级分离,迫切需要分别培养诊断、技术专业的人才。而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唐陶富等人的科研论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研究初探》则表达了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综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然而,各大院校在医学影像学的教育上很明显投资相对较小,除了在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有不同侧重以外,整体区域之间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人才流通性相对较差,更加剧了这种地域上人才培养泛化与就业区间化的矛盾。

2.大中型医院与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就业需求区间化。近几年,医学影像学就业虽较乐观,但具体到医院合理利用人才和毕业生选择进入医院类型仍存在不小问题。大中型医院对高学历盲目要求。许多大中型医院更是对应聘学生提出了学历必须本科以上甚至硕士学位以上的要求,而这些医院大多已经实现了医技分离、诊断与技术分离,对于部分影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未免过于严苛。出现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受到专业限制,不具备出诊断报告的资质,而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学生虽具备出诊断报告的能力,但由于其专业的对口性窄、技术能力弱,又不具备完全承担“琐事”的能力,导致教育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另外,由于大中型医院多医技分离,对诊断医师不仅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要求,对设备研发、科研创新等也有诸多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要的并非大中型医院所提倡的具有极高专业诊断能力的人才,而是复合型实用人才。但是因为中小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条件所限,其专业的诊断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被白白浪费了。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大中型医院与中小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需求的区间化并调整体制与人才培养,有利于解决中低学历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合理配置高学历高水平的医学影像人才资源。

3.医院内部就业需求区间化。其实,这里所说的医院内部就业需求区间化是医学影像专业本身与其他医疗科室之间的区间化,是尚未明确区间之区间化,而笔者认为,此区间化迫在眉睫。医学影像学在目前中国的医院中,与临床外科学相比仍然作为辅助科室。但近几年的发展,介入核医学临床应用水平的提升,医学影像学在临床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大多数医院医学影像仍然定位为医疗技术部门。为此,无论是影像医师还是临床医师,在实际操作中都面临极大的障碍。面临抢救患者和医疗事故追责的两难选择,影像医师因其权限不明和职业内容合法性不明而束手无策。例如:放射科医师在从事放射诊断中,要给某些患者使用一些造影剂和药物,若在造影中发生过敏,必须立即注射抢救用药物。如不给放射医师处方权,患者就可能失去最宝贵的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与影像职能划分不明确,一方面导致临床医师与影像医师交流受阻,医疗护理的连续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断层;另一方面导致医学影像医师受到掣制、新兴医疗手段难于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学生就业时,因为就业需求未能明确区间化,导致医学影像专业受到轻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招募。

三、就业策略

1.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扩大研究生教育。市场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逐渐从传统的大影像、全方位、多功能向厚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临床应用型人才方面转换。本科教育是重视全方位的基础教育,毕业生不具备个人特色和专长,更加谈不上强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必须提高和完善自己。因此,学校应在稳定本科教育的基础上扩大研究生教育。

2.加强学科建设,打造特色和品牌专业,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品牌专业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是高校获取竞争优势的直接途径,是赢得生存空间的关键。在培养人才和学科建设方面要与时俱进,改善教育,更新设备。坚持对传统影像学的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内容、模式以及管理综合配套改革。目前具有一系列一流硬件设备,如校园网络系统和学校教学平台等,充分使用互联网、多媒体、远程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实施医学影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使我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与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控制U招并建立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队伍。目前专业招生每年60人左右,通过调查分析,目前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负担已经过重,如再继续扩招,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并影响就业,因此招生人数不宜太多。同时,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队伍,与学生多沟通联系,形成上届带下届的阶梯队伍。

4.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沟通,积极发掘、拓宽就业渠道,广泛搭建就业平台。信息是基础,广泛准确的用人需求信息能使就业工作事半功倍。学校可通过召开招聘会,以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把握人才市场动态,掌握就业信息,争取就业岗位,同时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联系方式统计归纳,在学校内部网上运行,供学生参考。

5.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大量的人才,学校应引导学生去基层建功立业。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无论是科研、实习还是教学都应该是以就业为最终归宿,以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大众为根本目的。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虽然就业压力没有那么大,但还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时刻关心医学影像的日后发展,为日后打下扎实的就业基础而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延静,高慧,闫伟.医学影像结构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3,(14).

[2]唐陶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化改革研究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

[3]李延静,高慧,闫伟.医学影像结构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3,(14).

[4]张在沛.适应就业需求,开展影像专业本科专业特长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14-15.

[5]牛志敏.浅谈新形势下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理想就业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14.

[6]赵宇.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

[7]赵宇.医学影像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AnalysisontheEmploymentDevelopmentandStrategyofStudentsMajoringinMedicalImagingProfession

SUNXin-jie,SHIYue,LIUQin-chen,SONGXu-ming,ZHAOYu,ZHONGShan

(TheFirstClinicalMedicalCollege,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2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