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6篇)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月季病虫害;现状;发生因素;防控对策;河南南阳
中图分类号S685.12;S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157-01
月季是南阳市市花,有较长栽培历史。2000年南阳市石桥镇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月季之乡”。目前全市栽培面积近1000hm2,年产月季种苗1.2亿株,盆栽月季500万盆,产值2亿元以上,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但是由于长期管理相对粗放,监控防治技术落后,加之产品贸易往来数量巨大,使以根结线虫为主的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影响了月季产业的生产和发展,特别是对出口产业造成了严重制约。2010年以来,笔者对月季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
1月季主要病虫害种类
南阳市月季病虫害达数十种,危害严重的有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月季叶蜂(NeosyristasimilisMoscary)、介壳虫(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地老虎(AgrotistokionisButler)等[1]。
2月季病虫害的危害现状
2.1常发性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增加
南阳市月季主要集中在石桥镇,目前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等常发性病害以及月季叶蜂、介壳虫、桃蚜、地老虎等常发性害虫,发生范围在不断的传播扩展,发生面积由5年前100hm2增加到逾150hm2,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2.2主导性病虫危害日益加剧
根结线虫病、根腐病[2]是月季生产的主导性病害,对月季的危害日益加剧,每年发生面积超过总面积的10%,造成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发病轻者引起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发生严重时,造成绝产和大量植株死亡[3]。
2.3外部病虫害不时传入
由于大量引进新品种和相互间交流,外部的病虫害不断传入,5年前调查常见叶部病害只有4~5种,现在已发展到10多种,危害枝干、叶、芽的介壳虫、红蜘蛛也由3~4种扩展到7~8种。
2.4毁灭性病虫害已经临近
一种杂食毁灭性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扩散迅速,在不足5年时间内,已从山东省、河北省传入到河南省黄河南岸,发生面积已达到3万hm2之多,正向南阳市月季产区逼近。
3月季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影响因素
3.1气候异常
近年来气候异常,连续几年出现大范围的暖冬现象,极端低温天气较少,使月季各类越冬病虫的存活率高、繁殖率加大。
3.2种植设计不合理,预防重视程度不够
南阳市月季近90%集中在卧龙和宛城区北部几个乡镇,局部引发的病虫害很容易扩散蔓延。实施月季与单子叶农作物轮作是预防多种病虫害的最好办法,但由于生产地集中,单个公司土地面积有限,在种植设计安排上,很少能兼顾,轮作面积不到总面积20%。另外,大多数生产公司没有专业的监测预报技术人员,缺乏预防措施,往往在造成严重危害时才组织防治,并且多个生产公司在控制病虫害方面很难相互协同。
3.3防治技术落后,防治面积小
目前大多仍以人工机械和化学药物防治为主,缺乏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和性能良好的防治器械,致使防治面积小、效果差,目前有效防治面积只占总发生面积的1/2,污染也比较严重。
4防控治理对策
4.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搞好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月季品质、稳定产量、提高价值、壮大产业的重要措施[4]。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宣传,使各级领导重视支持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快月季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水平。
4.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选择适合月季生产与销售的适宜区域,将病虫害的防控工作纳入到整体生产规划中,实行花、菜、农相互轮作相对集中的生产带,以提高月季抗各类病虫害的能力,加快月季产业的发展[5]。
4.3重视预防,综合防控
一是提高监测预防水平。在月季生产区设立病虫害监测预报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实现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科学防治。二是常发性病虫害防治。对常发性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发生的种苗,种植前合理进行消毒,加强管理,以增强树势。发生病虫害时,组织专业队,相互协同,采取以人工和生物防治为主的方法进行科学防治。三是主导性病虫害防治。对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等主导性病害,防治难度大,需要实施轮作、土壤消毒、选抗病害品种、健壮无病害种苗、苗木消毒、生长期施药等综合治理措施。四是外部病虫害监控。引进种苗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病虫害检疫,发现病虫害必须进行彻底处置,如果发现带有危险性检疫性病虫害,务必进行销毁。引进新品种,最好进行隔离试种,以确定可否使用。
5参考文献
[1]李文鲜.月季[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王邦磊.林业有害生物及无公害防治[M].郑州:河南农业出版社,2009.
[3]孟彦贞.月季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28.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林木;病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220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230168
1宁夏地区林木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宁夏地区地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境内大部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为:面积快速增加,树种单一,防治办法较少。林木病虫害在宁厦地区的发生范围在逐年提升,区域性灾害频发,发生频率在逐年提升,并且病虫害具有顽固性和突发性,防治难度较大。银川市二代林网中有30%的树木为椿树,其中有20%的椿树已经遭到了害虫的危害,2011年受害树木数量就已经超过了2000万株,虫口密度十分大,大概为8~10头左右,危害最为严重的单株树木的虫口密度高达30头。根据银川市全区各市县调查统计结果,2014年臭椿沟眶象银川市发生面积超过了为33.33hm2,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病虫害发生受气候条件改善、寄主食料丰富影响有扩大蔓延趋势。长期的气候干旱,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生长势衰弱,为蛀干害虫的生存提供了场所,导致其扩散蔓延。还有就是防控体系滞后,“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不能真正贯彻落实到位。
2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2.1成立领导机构,组建专业队伍,多方支持,保障有力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持续控制,防控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由各市县林业局主管局长为领导,林木检疫站为重要工作部门的林木病虫害领导机构并下设防控组、技术组、保障组、信息组;组建专业防治队伍,主要是由市区森防总站、银川市森防站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组成,主要工作是开展防治技术科研工作,为防控提供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工作人员,负责检查评比验收工程;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控灾减灾的原则,坚持依法防治,职责明确的原则,工作开展需要得到省市区财政部门、法律部门和物质保障部门的支持,市财政局、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为林木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市防控指挥中心和各单位防控部分别建立防控物资储备库。各级林业部门应编制《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案》,并按照《预案》办法,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对工作不力,造成失误的,坚决追究责任。
2.2提高林木病虫害防治意识
要明确危害本地区林木病虫害的种类,在了解这些病虫害之后,就可安排相关人员始开展病虫害监测、记录工作,并做好病虫害预警工作。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出现病虫害传播的趋势,应该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从而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科学进行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该结合宁厦地区的气候环境。根据气候环境做好容易感病树种的保护工作,对于那些抵抗能力较强的树种加强监测就行了。
2.3增加林木病虫害的投入力度
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需要资金作为支撑,更需要相关科技作为保证。林场应该积极的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充足的资金支持。强化政府部门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将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去抓,积极分析问题,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证地区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
2.4做好林木检疫工作
应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强化对无检疫苗圃的检疫管理,对病害发生地区害虫寄生的原木、苗木和带有活体的包装性材料进行检疫。要做好木材加工、生产、贮存和繁殖等场所的检疫工作,制定完善的林木病虫害检疫档案,对检疫存有病虫害的场所应该下发除害通知书,对疫情进行科学处理;做好林木调运检疫工作。主要包括了苗木、原木和木制品,在征求调入地的部门的同意下,按照检疫的要求进行严格的现场检疫,确定未存在活体对象的才能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并将结果及时通知调入地森检部门。
2.5采用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很多林场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味的采用化学农药的进行防治,而农药在消杀病虫害时也会严重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场在选择树种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通过树种科学搭配提升林木的抗病能力。在造林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标准科学栽植,保证合理的密度。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工作计划,应该加强林木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力度,积极探寻科学的防治手段和措施,这样在消灭病虫害,保护好其他生物物种。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对策林果业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2-0105-01
1林果产业发展现状
林果产业是沙坡头区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以环香山地区为主的红枣、以南山台扬灌区为主的苹果、以香山乡、兴仁镇等地区为主的枸杞、以北部沙区为主的葡萄区域化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截止2013年,沙坡头区经济林产业面积累计达到33.94万亩,其中红枣15.14万亩、苹果13.63万亩、枸杞3.65万亩、葡萄1.13万亩、其它杂果0.39万亩。总产量达12.3万吨,总产值达到4.55亿元。
2当前林果病虫害发生情况
根据近几年来林木检疫站监测情况,沙坡头区林果病虫种类约有150种左右,主要的林果病虫有苹果蠹蛾、苹果棉蚜、苹果腐烂病、苹果裂果病、苹果黄叶病、苹果小叶病、枸杞黑果病、枸杞蚜虫、葡萄霜霉病、白粉病、臭椿沟眶象、光肩星天牛杨树天牛、春尺蠖、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可造成潜在的灾害的则主要有以星天牛和沟眶象为主的蛀干性害虫和以春尺蠖为主的食叶性害虫以及以苹果蠹蛾为主的蛀果害虫。常年发生林果病虫害面积在7.5万亩左右,其中85%以上为虫害,发生范围遍及整个辖区。总体来看,近几年沙坡头区林果病虫发生情况相对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灾情,但苹果蠹蛾为国家检疫性有害生物,沟眶象为自治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这两种虫害目前已在沙坡头区出现扩散蔓延的趋势。尤其苹果蠹蛾、臭椿沟眶象等病虫害防治难度大,虫害潜伏性强,发生尤为严重,呈现蔓延趋势。
3林果产业病虫害预防机制建设现状
2013年,因行政区划调整,从中卫市林木检疫站划转3人,成立了沙坡头区林木检疫站,隶属于沙坡头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挂沙坡头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牌子,主要承担沙坡头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林产品的产地检疫、调用检疫及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监测等职责任务。
3.1人员结构情况:目前,现有林木检疫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3人,男2人,女1人;大学学历2人,大专学历1人;高级林业工程师1人,中级林业工程师1人,助理林业工程师1人。
3.2技术装备情况:自2013年机构设置以来,从市林木检疫站划转办公电脑3台,扫描仪1台,照相机1台,2014年,项目配置打孔注药机2台。
3.3病虫害预防监测防治情况:近年来,沙坡头区林果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以杨树天牛和沟眶象为主的蛀干害虫防治、以春尺蠖为主的食叶害虫防治以及以苹果蠹蛾为主的蛀果害虫防治等三项防治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推广应用人工的、物理的和对环境污染小、残留低的无公害化防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2013年,沙坡头区林果病虫害发生面积7.04万亩,防治面积6.39万亩,防治率90.7%,其中无公害防治面积5.02万亩,无公害防治率为78.6%。
4存在的主要问题
4.1人员结构与现行林果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一是现有人员中50岁以上人员2人,35岁人员1人,由于承担林果产业病虫害预防监测工作长期在基层,人员精力不能保障;二是沙坡头区林果产业分布区域广、种植面e大,3个人从事预防监测工作,不能保证预防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就苹果蠹蛾预防监测工作而言,每年从3月开始,直到10月底结束,按照正常监测,沙坡头区布设的监测点全面监测一次需要一周时间,而苹果蠹蛾监测要求每周必须监测一次,其他病虫害监测工作存在着顾此失彼现象,制约着林果产业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4.2技术装备严重不足。沙坡头区林果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由沙坡头区林木检疫站来承担,由于机构设置问题,无交通工具,病虫害监测测报仪器设备几乎为零,在某些程度,只能凭经验判断,遇到一些突发性病虫害显得无能为力,不能够为林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4.3病虫害防治中统防统治工作难以开展。由于受现行体制的制约,果树的大面积连片种植与个体管理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统防统治实施情况较差,田间管理及病虫防治的一家一户式分散管理,尤其是防治时期的不一致,不但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而且亦为一些性病虫害的再度传播提供了机会及适宜环境,防治死角较多,从而延长了发生时间、加重了危害程度,给林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4.4果树只种不管(病虫管理)或管理严重不到位的农户占相当比例,产量受损、品质下降,严重地影响了林果业发展。相当多果农受传统产业影响,加之劳动力紧张,又由于缺乏林果病虫防治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较低,防治措施到位率不高,尤其是只重视经果林病虫害防治,而忽略周边防护林病虫害防治,病虫防治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4.5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工作滞后。由于病虫害防治对防治时间的要求较高,也就对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但因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对乡级林业管理站技术人员及农户病虫防治、病虫害种类识别等培训工作滞后,造成病虫害的防治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表现在重治轻防,重春夏季防治,轻秋冬季防治;重经济林防治,轻防护林防治。
5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建议
5.1林木检疫站应作为农牧科技局的内设机构,单独设立,以便于森防检疫站职能和职责的发挥。在加强机构建设的同时,要稳定森防队伍,增加专业预防监测人员,配备必要的监测防控机械设备,为林果产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5.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把林果业病虫害综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抓紧抓好,为林果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5.3大力推广林果产业病虫害统防统治。采取专业化运作模式,配备统防统治专项资金,鼓励合作社、企业参与统防统治工作。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优化策略;河北承德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4-0150-02
承德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一直非常重视林业防虫害能力的提升。随着近些年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承德市的林业防虫害面临了越来越多的难题,究竟如何优化策略提升林业的防虫害能力是整个承德林业控制和管理中最为关键的课题。
1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的内容
林业病虫灾害对于林业的整体发展质量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减少林业的病虫灾害,会给林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很多优势。而对于减少林业病虫害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1加强检疫工作,进行动态监测
承德林业的病虫害种类繁多,但是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监测的时候应把重点放在当地发生频率较高和次期性病虫害上。尤其是在冬季,由于特别寒冷的天气、冰冻会改变林业的部分生长环境,而之前的部分次要或是普通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便会转变成主要的病虫害种类,应特别注意。
1.2群防群治,分类防控
由于林业间的病虫害种类较多,这些病虫害对于林业的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提高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效率,不能对于这些病虫害进行统一治理,而要对其进行分类,再进行群防群治,分类防控,实现“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同时需要提高普通民众的园林安全意识,并严格保证林业工作者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确保工作人员健康。而对于一些病情和受害等级比较小的林种,可以仅对主要的次期性病虫害进行防治。总之,林业的防治工作应以防为主,同时进行综合治理。
1.3依托科技,提高实效
在威胁林业健康发展的病虫害中,除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本土的不变化的病虫害种类,还有一些经由其他国家或地区不断发展变化的种类,这些虫种由于经过多个地区以及生态环境,其可变因素多,不能根据正常的防虫措施来进行治理。这就需要人们借助科技,综合多种学科对该病害虫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针对该病虫害群的治理方法,从而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实施绩效率。
1.4积极营林,主动防林
在承德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首要措施还是先对林业进行防护,积极主动地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护工作,减少有利于病虫害生存繁衍的因素,控制林业的生长环境。减少药物的投入,降低对于林业生长不利的程度。可以在最根本上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并且降低治理林业病虫害所需要的设备成本。
1.5加大投入,工程治理
对于林业防治工作的投入,还是应该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基本原则,应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群众投工投劳为投入方式,严格有序遵循投入准则,并且各部分乃至个体应尽到自己应有的义务。对于林业的发展,政府也应适当设立预测,并且适时对林业危险性病虫害进行一些有计划、有组织的防护治理。地方对于林业的治理更应承担主要责任,及时观察林业发展,适当加大对于林业的投入,共同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维护我国的生态平衡。
2优化策略的主要措施
2.1防控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措施主要有2个方法,一是平茬更新,二是生物防治。结合承德林业的实际情况,再考虑到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的基础上,生物防治法更加适合承德林业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较平茬更新更加省时省力,利用病虫的天敌进行虫害防治也是未来林业虫害防治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快速高效、应用简单方便的优点特别适合旅游城市的承德。当然,病虫害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林业的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更加需要通过增加林区生物多样性来遏制灾害发生的环境[1-2]。
2.2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防控
承德林业病虫害防控也要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首先,进行资源信息管理。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处理,以避免因为单一数据分析造成的数据缺陷。其次,进行林区分类经营区划。利用GIS技术将不同的林区进行功能划分,并进行可视化的规划展现,方便林区总体经营。然后,进行林业专题制图。林相图的制作对整个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林相图也是林业总体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要根据林相图来进行,这样可以使得整个病虫害防治措施更加有效和科学。最后,要进行采伐设计管理。应用GIS技术将根据整个林区生态平衡来下达采伐指标,经数字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反映到图纸上来,提前限定采伐量,避免盲目采伐破号林区生态,同时,也可以通过GIS来规划林区地理的空间分布,根据不同的林区地理空间分配不等的采伐比重,通过分析相关地理属性间的相关关系来进行方案配置,最终实现林区生物多样性,保障林区的生态平衡和健康有序发展[3-4]。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林业优化策略的防治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间病虫害的总体防治水平,且将如今的科技与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相结合,有利于对于林业病虫害的实时监控,更是能对林业间的病虫害防治起到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林业的病虫害防治,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且身尽其责,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而一起共同努力。
4参考文献
[1]林雪朝.优化策略提升林业防虫治害能力[J].浙江林业,2009(11):33.
[2]叶志坚.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的内容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64.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病害;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关键技术;生物防治
前言
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松树品种,是适应寒带和温带高山的常见树种,是主要的针叶用材树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林业资源。落叶松容易受到落叶松毛虫的侵扰,导致落叶松生在受限,进而影响到落叶松生物、生态和经济价值,是比较顽固的病虫害。我国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落叶松毛虫病害的记载,进入到21世纪,由于林业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落叶松毛虫病害呈现高发和频发的趋势,已经成为林业主要的病虫害。林业技术人员应该对落叶松毛虫的危害与防治技术方法有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工作。林业技术人员应该熟悉和掌握落叶松毛虫病害的生物学特征,了解落叶松毛虫病害的产生原因,对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关键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有效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发生,扭转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高发、频发的态势,提高林业工作防治病虫害的质量和水平。
1落叶松毛虫病害的再认知
1.1落叶松毛虫的生物学特征
落叶松毛虫又称西伯利亚松毛虫,学名:Dendrolimussuperans(Butler),在我国落叶松毛虫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等主要落叶松林区,是危害红松、樟子松和云杉等针叶型树木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时期是幼虫时期啃食落叶松、红松等树木的松针,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和代谢,严重则会导致落叶松林大面积死亡。
1.2落叶松毛虫危害的症状
落叶松毛虫幼虫主要啃食落叶松松叶为生,且幼虫虫龄较长,危害时间持久,在落叶松毛虫高发年份,在落叶松林中落叶松毛虫可将落叶松针叶全部吃光,使落叶松林地在远处看似火烧般焦黄一片,有落叶松老虎的俗称,落叶松毛虫病虫害若连续多年发生,可引起整片落叶松林的大量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2落叶松毛虫病害发生的原因
2.1生物学原因导致的落叶松毛虫病虫害
首先,在人工造林的时候出现大面积纯落叶松林,这是导致落叶松毛虫高发的重要原因,在比较大的区域内落叶松毛虫有较为适宜的繁衍空间,导致落叶松毛虫泛滥成灾。其次,在大面积退耕还林的工作中,没有对林下的植被进行清理,导致松毛虫容易越冬和躲避天敌捕食,引发落叶松毛虫数量剧增。最后,人工造林和天然林生物种类稀少,食物链没有构建完整,导致落叶松毛虫的天敌数量少,给落叶松毛虫一个扩大繁殖的客观机会。
2.2天候变化导致落叶松毛虫病害高发
近些年极端天气频发,暖冬、厄尔尼诺、拉尼娜等自然现象导致自然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暖冬的出现给落叶松毛虫越冬带来的极大的便利,降水量变化导致了落叶松毛虫虫卵较高的孵化成功率,综合的因素导致落叶松毛虫大量繁殖,酿成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发生。
3落叶松毛虫防治措施
3.1加强营林管理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措施
首先,在总体上看,加强营林技术,特别是人工林营林管理,创造落叶松毛虫不能生活和繁衍的环境是最有效和成本最低的措施。其次,营林过程中应该推行混交林营林技术,实践证明针阔混交林对减轻松毛虫危害有明显作用。最后,加强营林后对落叶松的林间经营和管理,合理密植,加强抚育管理,保护灌木及地被物,促进林木速生、郁闭,形成不利于落叶松毛虫生存。
3.2加强生物防治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
生物防治可以从多个角度,利用生物的天性和规律防治落叶松毛虫病害,首先,推行以虫治虫技术,落叶松毛虫的天敌有很多,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在自然界都有天敌,例如:松毛虫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可以对落叶松毛虫虫卵进行寄生,松毛虫绒茧蜂是落叶松毛虫幼虫的主要寄生虫类,松毛虫狭颊寄蝇是落叶松毛虫蛹期寄生的昆虫,马蜂、黑蚂蚁以捕杀落叶松毛虫为食物来源。其次,推行以菌治虫技术,一般使用苏云金杆菌对落叶松毛虫进行防治。最后,推行以鸟治虫技术,麻雀、喜鹊是落叶松毛虫的主要捕食鸟类。
3.3落叶松毛虫的其它防治措施
首先,灯光诱杀,利用落叶松毛虫成虫的向光性可采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做光源诱杀落叶松毛虫成虫。其次,人工捕杀,对于落叶松毛虫害发生在面积小、易于捕杀的区域时,可采取采摘的方式进行捕杀,落叶松毛虫幼虫体表刚毛有毒,人工捕杀时要注意防护。最后,性激素干扰技术,利用落叶松毛虫雌蛾散发性外激素招引雄蛾的特点,在落叶松林地释放人工合成的落叶松毛虫性激素,干扰落叶松毛虫的繁衍。
结语
综上所述,落叶松林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森林的主要树种,具有耐低温、材质良好和生态效益高等优点,是天然林和人工林常见的松树品种。落叶松毛虫是落叶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且危害非常严重,落叶松毛虫高发不仅给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创建带来了制约作用。在人工林面积增加、城市绿化加快和森林资源开发深入的影响下,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在我国北部林区属于高发和频发的林业病虫害,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防治的形式将愈发严峻。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应该对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有高度的重视,在技术的层面上掌握预防和治理落叶松毛虫病虫害的防范,了解落叶松毛虫病害的生物学特征,对叶松毛虫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和研究,掌握落叶松毛虫病害的防治措施和关键技术达到有效防范落叶松毛虫病害的效果,扭转当前落叶松毛虫病虫害高发、频发的态势,提高林业防治病虫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恩裕,尹泰龙.落叶松毛虫虫情预测的研究——食叶量、残害量、总危害量及林分针叶蓄积量的测算[J].吉林林业科技.1980(02)
[2]郭树平,张润生,田丰,王立夫.拟除虫菊酯毒绳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初报[J].林业实用技术.1984(12)
[3]牛延章,姜敏华,孙国华,刘建军.落叶松毛虫羽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1985(03)
[4]刘士臣.应用杀灭涂棒防治落叶松毛虫效果较好[J].吉林林业科技.1986(03)
[5]贾春生,由士江,王力.落叶松毛虫CPV感染落叶松毛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吉林林学院学报.1996(03)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方法原因防范
前言:如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林业病虫害的防范与治理的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林业病虫害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了解程度,同时也是决定病虫害防范治理的具体成效。本文主要以林业病虫害的具体形成原因入手,对其防范办法进行简要概述。
1.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具体原因
我国目前大约有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万公顷的森林,天然林占其中面积的65%,大约有8725万公顷,人工森林面积约有4645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35%。随着人工森林的大面积增加,森林病虫害也伴随而生。
1.1人工森林的自愈能力与防御能力较弱
人工培育的森林构造的生态结构式一场脆弱的。人工森林无法对外来的有害生物进行防御和自我治愈。所以只要有害生物侵入,就会在短时间爆发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并袭击大面积植物,这是森林病虫害经常大面积流行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的爆发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
1.2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森林病虫害失去了天敌的控制
我国天然森林的面积比较广阔,超出人工森林面积约1/2,但是,在农林产业中主要是以木材的生产为中心,由于对森林的长期大量的过度砍伐使天然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急速下降。森林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森林的原始结构和天然森林独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有的生物链产生断层,森林害虫的天敌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都被破坏了,它们渐渐从森林中消失,森林病虫害失去了天敌的遏制,快速且大量的繁殖生长起来。
当发生森林病虫害时,由长期大量砍伐天然森林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将会在森林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逐渐减少。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地区通常利用大量的化学药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并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大量的化学药物不仅导致了有害生物的死亡,同时也将大量有益生物杀死,破坏了附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而病虫害对坏境的适应能力要远远超过有益生物,当病虫害对化学药物产生抗药性时,农林植物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2.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主要措施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我们也应从一个客观的实际的角度出发,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专家就曾建议我们“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问题我们应从自然地角度出发,我们以前总是以人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事物,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客观的态度”。人类一直将森林病虫害看做是有害而无益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在自然界中,有着规定的自然规律,森林病虫害就是遵循其自然演化的规律、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适度的森林病虫害促进植物的自然整枝以及优胜劣汰植株,可以增强人工森林自身抵抗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自我至于能力。
从生态学术的监督出发,森林病虫害的产生与发展,并不完全属于负面影响,必须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不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完全的消灭,对森林病虫害的生长速度和破坏度进行控制。将曾经的“绝对消灭”观念转变为“相对防治”的科学理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整体的规划,以预防和整治森林病虫害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在以人为本的基本考虑下,注意它的实际用途之外还应注意各种植物的平均分配。
将植物中在适合的环境中,让植物适应自然季节和气候,并进行合理的保护。这样可以达到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且能够在其符合生态学的重要基础上,为人工培植的植物群建立较为适宜的、具有地方地域特色的植物群的生态规律,它的生物规律是相生相克的,植物通过向周围环境释放的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对自身与周围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影响。以此规律为依据推测,人类对于人工森林的种植行为,就是将植物本身的生长进行合理科学的培植,在同一范围内的植物的生长可以在彼此之间起到促进的作用,共同分享同一种天敌。
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道理是经久不变的,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森林的日常保健,可以使森林植物得到健康的生长,并增强森林抵抗病虫害的侵害。可以达到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作用,森林保健首先应注意对于健康和无病虫害的树苗的挑选和种植。其次是选择适宜选种的树苗种植的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选择正确的种植土壤,可以确保苗木的健康成长。
人工的森林出需要日常保健之外,还应该注意日常的养护,阳光照射、适宜的水分和良好的空气流通环境是幼苗快速健康的成长的最主要条件,生物科学的预防与治理方法与化学防治相比具有着较为特殊的优势,生物防治是将森林病虫害控制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生物防治的主要特点是它不伤人畜、不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既可以做到对生态的调控,也可以保持生态的平衡,并对森林病虫害起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也不能将化学防治的作用完全否认,它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比如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发生了较为大规模、物种较多且繁殖能力快速的森林病虫害时,我们可以利用化学防治的手段对其进行处理。
化学防治手段对于大规模、大范围的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是具有显著地作用的。我们应当时刻保持科学的专研精神,并将最先进的科学成果在各级中进行普遍推广。我们要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放在自然环境中移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认识解决,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向向病虫的自身调节能力与植物的自身调节能力相结合,并遵循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生态本省效应发挥。将其发展为一个全面的知识层面,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影响,从而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持续向前发展。相信我国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会在不久的将来取得良好的成绩。
结束语:
我们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科学的管理与防控。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的重要方式,将多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科学的结合,对森林中的有害生物进行治理与控制,从而确保森林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