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例(3篇)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找准结合点培养创新能力
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日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然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仍不知所措,有的干脆另砌炉灶,脱离语文教学去搞创新活动,不仅效果不佳,而且降低了语文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才能将创新能力培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呢?我的探索体会是:找准教学结合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为培养未来人才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阅读、收集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等,都是未来创新人才必具的能力与方法。因而笔者以此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结合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精神。
如《我的叔叔于勒》,课前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收集和作者莫泊桑、课文有关的资料,以及各个时代作家对小说的评论等,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交流学习环节时交流与筛选有关的信息,汇报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而后再围绕学生提出的如“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于勒是正直、有良心的还是流氓无赖”等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整个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了人物形象,并由这些人物形象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只有金钱,没有亲情这一社会本质。这样不仅有效地达到了本课的阅读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学习工具及其学习方式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的阅读鉴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力。人的创造能力,有相当的一部分是通过他的联想与想象得以展示的,因为联想与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中的重要维度,它能增强人的创新的灵感与预见性。所以在语文阅读的鉴赏家中,可巧妙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如《天上的街市》一课,诗人采用了联想与想象的手法,所以我以此手法鉴赏为结合点,开展联想与想象活动。我首先激发学生对联想与想象的兴趣,设问“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吹毛变出无数个孙悟空的想象成真了吗?”学生惊叹,今天已经有了克隆技术。据此学生惊奇地发现:“文人的艺术想象竟然多是未来科学的先兆,想象是多么的重要啊!”我又立即把学生带入诗中,我们诗中有想象吗,为什么有此想象?学生找出后我又让全体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一美好画面,学生眼前都浮现出,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想象到天上的街灯,很快由无数的街灯又形成了美丽的街市……“这一想象在今天能实现吗?”我趁势发问学生,学生兴奋地说,今天已经有了太空站,这也许就是天上的街灯,但随着我国以及更多的国家,发射空间站,那天上的“美丽的街市”也就有了。随后我又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展开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一重要维度――发散思维,还直接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三、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的综合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研究专题的能力。为更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新课标下的新教材,每一册课本都编排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专题”训练,我们要领会这一编排意图,并以此为结合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七上第一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开展一次‘我爱文学’”活动,我就让学生在两周内读冰心诗集《繁星》《春水》,研究出作品中“歌颂母爱与童真、崇拜与赞颂大自然、思考与感悟人生”等主题以及冰心的“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等艺术特色,“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等语言特点。
再如,在学生学习了七上第十四课《春》,并领略了朱自清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后,我让学生读朱自清写的其它写景散文,开展“朱自清写景散文语言特色研究”,学生在与《荷塘月色》的淡雅和《绿》的艳丽等特点的比较阅读中领略了朱自清散文语言风格。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既带动了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素养;初中数学;基本能力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学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7年,提高学生创新素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数学的创新素养是最重要的一般能力,创新素养是指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并应用猜想、想象、直觉等,获得发现和进行创造的能力.
数学创新素养的培养是发展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数学的创新素养并非数学家的创造性设想和发现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新颖性,而主要是表现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分析,提出设想或猜想,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数学的创新素养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内在的新关系,能够敏锐地提出非同寻常的设想与解法,一般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可见,培养数学创新素养是新课改的目标.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B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如何依据学科的特点,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该如何培养?笔者分享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运算能力的培养
在数量关系中,主要研究运算,如代数中数、式的代数运算等等.对运算来说,开始表现为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形成,进而体现在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恰当合理地运用运算,而后者往往表现出一个人的能力,即运算能力.
运算中反映出多种智力品质,这是由运算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运算中的智力品质主要体现在运算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
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正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一个办法是在练习中坚持严格的速度要求,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理,组织一些速算比赛,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活动中逐渐训练出一种熟练的运算技能.在数学运算中,灵活性表现为起点灵活,从不同角度,用各种方法来推算各类的数学习题;运算过程灵活,对各类公理、法则能运用自如;运算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教学中培养智力品质的灵活性,多从培养一题多解能力入手.解题中,引导学生启用多种解法,从中寻求规律,从中获得“迁移”能力,运算灵活性就在反复训练中得到提高.为此,教师要精选、精编习题,并预先进行多方面思考,以便把学生带入胜境,在智力上更上一层楼.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所谓空间想象能力,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特点是:善于在头脑中构成研究对象的空间形状和简明的结构,并能将对实物所进行的一些操作,在头脑中作相应的思考.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涉及它的空间形式.空间形式为人的头脑所反映,就产生空间观念.认识这个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需要空间想象能力.
几何教学当然是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引入点、线、面、体概念以后,可通过趣味数学来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空间想象的兴趣.
(一)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首先,要求学生抛开物体物理、化学等具体属性,将物体的形态抽象为空间几何形体.
其次,利用题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比较同一问题在不同图形中的表现形式,从而积累图形规律,在寻找差异中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基本途径
1.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
想象是客观现实在人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因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是立体几何方面的,还应包括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以及其他形数结合方面的内容.例如,数轴、坐标、函数图像.
2.通过某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剖析、测量、设计作图或制作模型等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对实物或模型的分析,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良好的效果.
3.利用几何图像表达数量关系.
由于数具有概括、抽象的特点,而几何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优势,利用几何图形表示数量关系,不仅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理解之功效,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用图像来表示函数的特征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不仅十分鲜明易懂,而且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非常清晰直观的几何形象,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
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思维必须符合逻辑,数学思维更是如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不存在没有逻辑的思维.是否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同传统数学教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从基本能力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是逻辑思维与运算技能的融合,实质上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部分;空间想象能力则是逻辑思维与经验几何知识及相关技能的融合,是逻辑思维能力在处理空间形式构思中的表现.因此,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
四、记忆力的培养
想象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1.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想象力的培养作为基本准则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开拓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初中语文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语文学想象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充分的结合初中的语文学习特点和语文学科蕴含的想象空间,不断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取得良好的初中语文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要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二郎神能够降服齐天大圣孙悟空?”“你要是齐天大圣,你要怎么应对二郎神啊?”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对《小圣施威降大圣》中涉及到的知识的深度认知,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将教学方法的设计过程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促进作用,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完善与发展。综合起来,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的制定研究,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2.以培养学生自主想象力为根本追求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想象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领学生对当时的中国时局进行探索分析,并将的生平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自主想象力。随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方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要得到补充加强。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范围的不断扩展,进而有效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析
1.优化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在培养学生初中语文知识想象力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实际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的优化设计。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法的教学针对性,要对想象力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进行严格的规范处理。例如,在《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将《共工怒触不周山》这堂课中的神话背景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并根据这一堂课的基础性知识内容对中国古典神话进行介绍,保证可以利用这些神话故事突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探索,形成对于《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认知。
2.优化想象力的培养体制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想象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想象的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初中语文想象力教学设计过程中,引进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体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史实,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真实历史事件的好奇感作为突破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