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例(3篇)

时间: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全期;护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59-02

手术室全期护理是指通过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而服务质量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术后康复。笔者对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手术病人在手术前、中、后期常见护理质量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分析如下。

1术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1.1防止接错病人

手术患者手腕必须佩带手术腕带,腕带上标明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手术名称。患者接到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必须严格执行“二对十查”,“二对”为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患者对;“十查”即查手术间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麻醉方式、品及抗生素过敏试验结果等,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确认无误后推入手术间〔1〕。

1.2防止坠床或摔伤

推病人时,手推床头,足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和保护患者。内外手术推车在对接时,挪动病人至手术床和手术车时,必须固定手术推车并及时收放床、车档,巡回护士始终陪伴在病人身边,防止病人踩空后摔伤。患者(尤其是小儿躁动者)躺在手术床等待手术或护送时应由护士看护,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床〔1〕。

1.3防止切口感染

手术室是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着抢救危重病人的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因此应加强手术室护士慎重精神教育及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检查手术中所有器械、敷料,一次性物品有效消毒时间及指示胶带和指示卡变色情况,对疑有污染的物品必须立即进行更换。原则上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有条件时,应划分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1〕。

2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2.1防止手术部位错误

不断加深和强化整个手术团队临时核对意识。脑、颈、胸、肾、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1〕。麻醉实施之前,皮肤切开之前,以及患者出手术室前由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2防止抽错药和输错血

不断完善手术室抽药制度和输血流程,麻醉师在术前填写抽药单,巡回护士根据抽药单内容进行抽药,用过的安剖须与麻醉师核对后方可弃掉,术中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双人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

2.3防治神经损伤或压疮

正确的手术对手术术野的暴露,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有密切的关系。摆放手术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血液循环,呼吸。上肢外展不超过90度,以免损伤臂丛神经;截石位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膝关节摆正,窝处垫软垫,束带固定不可过紧,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麻醉后病人肌肉缺乏反射性保护,长时间颈伸仰卧位或颈部过度后仰可能会导致颈部疼痛,应尽量保持功能位;肥胖、营养不良、消瘦的病人尤其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防止长时间皮肤受压引起压疮〔1〕。

2.4防止器械零件、纱布遗留

手术开始前、切皮前、关闭体腔前后,医生、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清点物品制度》,正确、及时地清点术中所用器械及零件、敷料、缝针并做好记录,手术过程上增加或取下任何物品应及时登记签名。使用《手术器械、敷料清点记录单》〔2〕。

3术后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3.1防止标本遗失

病理标本是手术后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间内设置病理标本登记本,手术中取下任何组织无论送与不送病理都要进行详细记录,手术结束后要求外科医生签名,需要送病理的标本由巡回护士在标本袋上贴好标签,手术结束后由器械护士送往标本间进行处理和登记,有专人将处理好的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送往病理科并与病理科接收人员交接核对登记签名,任何病理标本不得随意带出手术室。

3.2防止输液管道及引流管滑脱

引流管使用前应认真检查有无老化、裂口等,手术结束后应妥善固定各种引流器,搬动病人前后应注意各种管路有无松动,扭曲、折叠,引流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应立即妥善处理。

4参考文献

1郭俐.最新医院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与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评分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3.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手术病人;交接;安全

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asafetyguideforpatientsintransferprocess.Methods:Analyzethesecurityriskofsurgerypatientsinpreoperative,postoperative,transportandrecordsoftransferprocess,takesomepreventivemeasureslikesafetyeducation,standardtheprocess,consummatedtherecords.Results:thedefectsandmistakesintransferprocessofsurgerypatientshasbeenreduced.Conclusion:Analysissecurityriskandtakepreventivemeasuresintransferprocessofsurgerypatientscanreducethedefectandmistakesofoperation.

Keywords:surgerypatients;transferprocess;security

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为生命保驾护航,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手术室是特殊的治疗和抢救的场所,手术病人由于注射镇静剂或麻醉等相关原因,在交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怎样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手术病人术前、术后交接过程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手术病人11182例,病人交接过程与护理工作过失有关的安全隐患39例。其中术前未注射镇静剂7例,大手术前未配血8例,重大手术前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1例,饰物及假牙未取出4例,出入量交接不清楚2例,耽误输血2例,手术病人过床致尿管及其他引流管脱出5例,病人运送途中病人滑下车床至伤1例。运送途中病人病情变化,护士观察不足1例。

2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2.1术前交接,查对不严导致的安全隐患(1)接错病人,由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未按规范当面进行病历、病人交接,未进行逐项核对,尤其是同名、同姓换床病人,术前紧张或注射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病人;(2)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未签名,术前未配血,主管医未按常规操做,年轻护士也无经验,未提醒医生,带着病人连同病历到手术室就完事.手术室护士查对发现再提醒主管医生,耽误了手术时间;(3)饰物及活动假牙未取,术前病房护士未做好宣教工作,术日也未再次强调,由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病人才发现病人带有饰物及假牙,或麻醉师在插管时才发现假牙;(4)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漏注,常见于连台手术,由于时间不能确定,病房护士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才执行医嘱,匆忙中遗忘;我院部分手术科室在术前于病房给手术病人注射抗生素,部分科室又带入手术室于术前使用,未统一时间用药,术前准备工作繁忙也容易忽略;(5)引流管夹闭未开放,择期手术病人,尤其是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因为定时倒尿,期间夹闭尿管,病人被送往手术室未交班,手术室护士也未逐一核对,术中无尿,检查尿管时才发现尿管被夹闭未开放,这类护理缺陷虽可补救,却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对医院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也是医疗纠纷的隐患。

2.2术后交接存在的安全隐患

(1)病人手术中的情况,麻醉方式、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抢救用药、术中出入量、术后注意事项麻醉师未逐一向接班护士交待清楚,致使观察不到位,病人出现并发症;(2)伤口情况,尤其颈部手术后伤口,麻醉师敦促接班护士不能只看敷料表面,应该掀开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肿胀,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3)管道管理不到位手术后只有麻醉师及工人护送病人回病房,主刀医生很少能与病人同时回病房,引流管在手术室未做标识,数量、引流部位、导管是否夹闭交待不全,此类安全隐患,可危及病人生命,是医疗纠纷的导火线。

2.3病人运送途中的安全隐患

护送途中病人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由于手术前、后对病人情况评估不足,对管道未加重视,尤其输液管最易脱出。术前病人空腹并紧张,注射镇静剂后易头晕,如接病人时不按规范用车床接送,途中病人可能跌倒;手术后病人处于麻醉未清醒状态,因烦躁不安,车床护栏未上,未用安全带约束病人,车轮故障致使病人坠床;关注病人运送途中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止意外发生。本组一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送返病房,交接班时发现病人心跳、呼吸骤停,虽经抢救也未成功。此类重症病人,病情变化迅速,家属不能理解,提出许多要求,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

2.4护理记录不全面,不连贯引起的安全隐患,麻醉记录不全面,护理记录短缺,病人术中抢救记录,出、入血量,麻醉与护理记录单不相吻合;护理记录单未及时、准确记录病人皮肤情况;病人出、入手术室时间与病房护士记录时间不相吻合等;护理文书是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1],提供医疗护理行为的法律凭证,护理记录不完善,一旦引起医疗纠纷,则难以举证。

3防范对策

3.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

安全、质量、服务、费用是医院管理年的主题。我院主要围绕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强化患者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学习其精神。强调护士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常规及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服务。我院护理部每季度开展护理安全研讨会,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室经常强调关注手术病人安全,关注工作细节,及时暴露并分析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提醒护理人员增强责任感,规范护理行为。

3.2规范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2.1严格执行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

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手术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查对手术部位标识、腕带、生命体征、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输血同意签名单、化验单、带入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询问病人是否有活动性假牙及禁食、禁饮情况,有否贵重物品或首饰,有无注射术前针,有无留置胃管、尿管等引流管,既往史、过敏史等。交接护士再次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进行确认,并在交班本签名。

3.2.2以腕带作为识别标志

对实施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医院要确实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以腕带作为识别标识,腕带准确注明“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2]。

3.2.3关注手术部位的体表标识

术前由手术医生在病人手术部位作体表标识,并主动邀请病人参与认定,手术室护士在交接手术病人前应该查看病人手术部位体表标识,再次确认手术部位,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3.2.4术前“暂停”手术的实施序。手术实施前,巡回护士露出病人腕带,提请手术者、麻醉师实行手术“暂停”程序,最后的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认之后方可麻醉、手术。

3.3加强接送患者途中安全措施

强调手术病人注射镇静剂后必须使用车床规范接送,以防万一。使用前检查车床性能是否良好,车床必须有护栏或安全带,车轮性能良好,防止病人摔伤,并有保暖被盖,避免病人受凉。运送途中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于醒目位置,并注明置管部位、日期和时间,过床时避免脱出。由麻醉师、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护送病人回PACU/ICU。重症病人备氧气袋、呼吸囊、监护仪、微泵、急救药品、急救用物、专用监护床,以减少危重病人术后搬动次数,安全并动态观察病人。

3.4强调麻醉后交接

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意外等。接班护士应及时到位,当场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心率,呼吸、意识,伤口敷料及各种引流管情况,引流管标识清晰,有不相符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处理。掌握病人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术中特殊情况,输液管道,出、入量等,是否有镇痛泵,镇痛方法及注意事项,并逐一核对交接。

3.5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记录单

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科学依据。以往我们交接病人,无论是术前接病人,还是术后送病人返病房,只有口头交接班,而无任何记录。现在强调谁执行,谁签名,谁负责,落实到个人。从我院创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开始,我们对所有实施手术的病人都填写《手术患者术前识别和交接核对本》,《手术患者术后识别和交接本》,完善手术前、后护理交接,规范接班交指引,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杜绝了手术前、后交接不到位现象。

4体会

一直以来,医院都形成手术病人口头交接班的固定形式,认为病人经过层层把关,不会发生任何差错,对病人交接过程的安全隐患预见性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发生。而病人从病房到手术室,接受手术,再到手术后回病房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我们需要强调科与科之间的协作,加强手术病人交接环节的安全管理,规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对制度,保障护理安全,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和减少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硬膜外麻醉;术中;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9-01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妇科疾病诊治中,具有创伤小、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在许多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中作为首选术式,受到普遍欢迎[1]。但由于其手术特殊性以及二氧化碳(CO2气腹带来的病理生理改变,如何正确的选择麻醉方式就成为手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往麻醉以全麻手术居多,但全麻花费多,患者苏醒慢影响了手术的进程。许多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能明显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CO2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2]。而且具有麻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肌松完善;术后恢复快,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针对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如期康复[3]。本文主要探讨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及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三年收治的106例行硬膜外麻醉下腔镜手术的妇科疾病患者,年龄20-51岁,平均(27.5±3.5岁;心功能ASAⅠ-Ⅱ级,其中异位妊娠66例、卵巢肿瘤手术20例、宫外孕12例、子宫切除8例;所有患者术前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正常。

1.2方法

1.2.1对106例对象进行严密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以下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①腹腔镜手术头低臀高位和人工气腹后,因胃内压升高可导致返流和误吸,患者常有胃肠道不适。②因患者采取宽平面硬膜外腔阻滞,再加术前禁食禁水、手术特殊和人工气腹等因素均影响血流动力学,容易致心排出量下降,血压下降。③妇科腹腔镜手术采用头低臀高位,加上气腹的形成,腹腔内脏器被推向横膈,横膈受压上移,肺扩张受阻,可引起肺顺应性下降、潮气量下降、死腔量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经腹腔吸收,可导致二氧化碳蓄积及高碳酸血症。④由于手术操作时间过长,腰硬联合麻醉作用时间有限,以及个体差异,容易出现腹腔充气后肩臂部疼痛、上肢麻木不适、躁动等。⑤术中低温寒战可致多种并发症,可引起寒战致二氧化碳生成增多、耗氧增加,造成低氧血症及乳酸性酸中毒;增加心排出量以及每分通气量,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不利于机体康复[4]。

1.2.2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1.2.2.1心理护理手术治疗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消极的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5],所以心理护理必须贯穿术前、术中及术后。术前访视病人,通过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术中适时给予人文关怀,用和蔼的语言关心询问患者感受,用轻柔的动作安抚患者,减轻术中恐惧紧张的心理;术后及时回访病人,了解患者术后心理感受,讲解疾病康复相关知识,针对其出现的不适给予处理及解释,较少因不适感所带来的不安,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恢复。

1.2.2.2采用图片解释法,口述解释法指导患者摆放麻醉,形象具体,能有效提高患者硬膜外麻醉配合程度,缩短护士解释所需时间。

1.2.2.3腹内压设定及护理硬膜外麻醉患者尚处于清醒状态,手术开始给予气腹时一定要缓慢,待气腹压力上升至2Lmin时,等待1分钟左右再给予快速进气,以减轻因腹压升高过快而导致的恶心呕吐及头晕头痛等不适。

1.2.2.4术中护理①要求患者术前常规禁食6h,禁水2h,耐心解释禁食和禁水的目的,减少返流和误吸,减少术中胃肠道反应;②由于CO2气腹有可能发生低氧血症和CO2蓄积,术中应随时观察腹内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CO2的流速;③术中密切监护,观察呼吸及氧供情况、血压、HR等参数的变化,及早发现低氧血症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④出手术过程中正确的安置手术,避免肢体过度外展。被动活动患者肢体有利于减轻患者躁动,使患者感觉舒适[6]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由巡回护士给予被动按摩双上肢,以缓解长期输液、测血压引起的肢体酸胀、麻木感,减轻患者术中不适感觉;⑤加强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患者的体温保护非常重要。首先调整手术间温度湿度,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温度调整在25℃左右。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及麻醉过程中均要给患者盖好被子,提醒医生尽量缩短皮肤消毒时间。其次对输入的液体适当预热,术中冲洗腹腔所用的冲洗液应提前放置恒温箱预热,以免不必要的热交换所引起的体热散失。另外当室温低或其他原因使患者体温降低至34-30℃,机体可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保持体温而出现寒战。此时,血糖升高,心率、心律也出现相应变化,氧利用减少,如果吸入氧浓度不够,就很容易出现低氧血症。为避免此反应发生,术中应配合麻醉师持续面罩给氧。

2结果

对该106例患者进行回访,通过了解患者术后健康状况总结出:①与以往相比,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状态变化见表1。②询问患者术中感受,对术中摆放较了解占18.87%(20106,非常了解占81.13%(86106。③查看出院病历,患者伤口恢复均良好,住院时间较前缩短1-2天。

3总结

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善、肌松效果好、麻醉不受时间限制,麻醉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等优点,但因患者全程处于清醒状态,会出现不安和恐惧等感觉,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代护理模式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以精湛的技术护理患者,同时要强化服务理念,将心理护理融入人文关爱中,减少患者手术所致并发症。实施护理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倾听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感受,尽早采取预见性措施,处理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减轻患者不适。硬膜外麻醉下妇科腔镜手术可节约医疗资源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而术中护理人员给予有效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冷金花.妇科腹腔镜的现状及展望[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2:67-70.

[2]徐公元.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J].临床麻醉杂志,2001,(6:334.

[3]彭俊英,章美华.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46-47.

[4]林成新.麻醉后寒战[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8,19(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