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例(3篇)

时间: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手术;麻醉;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台上的器械配合及台下的巡回,对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已经成为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围麻醉期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以便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下面结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麻醉前护理

1.1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一般病人不了解有关麻醉知识,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因此,麻醉前探望病人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1.2麻醉前用药:根据医嘱协助配药,配好的药品应标明药名、剂量、浓度,并在针头上套好原药安瓿,整齐地排放在无菌治疗盘中,以便备用。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冬眠灵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用量,预防和对抗某些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嘱其排空膀胱。嘱患者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假牙,帮助病人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病人接人手术室或用推车接病人进入手术室。病人接入指定手术单位后,首先要查阅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病情及各种化验单、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

1.4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D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2麻醉中护理

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3术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及注意事项。

克服患者的抑郁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性格、年龄、体制的差异以及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主动地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可以通过患者的语言,掌握他们的生理需要,合理及时给予解决。对于他们提出手术方面的问题,在治疗原则下,给予科学的解释,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及术后一些不适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坚定健康信念,争取早日痊愈出院。

3.3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术后患者非常重视维护自己的治疗成效。积极避免出现新的意外。护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应满足其需要安全的心理,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精心、细心、耐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确保饮食富有营养,以保证体力,迅速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地处理意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倩,曾小燕.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mini-PCNL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9)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procedurenursingofrecoveryroomaftertheanesthesia.Method:Toselectthepatientdatacaredinanesthesiarecoveryroomof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0toJanuary2012andmakeretrospectiveanalysis.Results:Afterprocedurenursinginanesthesiarecoveryroom,thesuccessfulrecoveryrateis97.9%,anditisconducivetofindcomplicationstimelyandimproveperianesthesiasecurity.Conclusion:Theprocedurenursingensurethesystematictreatmentandcaretopatients,thenurse'sobservingandcaringlevelhasimprovedsomuch,thequalityofcareisensured,andthemanagementbecomesmoreeffective.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工作程序;护理管理

Keywords:anesthesiarecoveryroom;workprogram;car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93-02

0引言

全麻后或者局麻后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后有一段时间为复苏期,但是由于麻醉作用,加上外科手术的治疗同时有原来基础疾病的影响,在经过全麻后,特别是手术完成后的恢复复苏期经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成为病人的高危期。为更加有效的为经过麻醉的患者在恢复期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和护理,我院特别强调加强对这一个恢复阶段的临床观察,以达到降低由于麻醉或者手术引发的并发症的产生率以及死亡率。在具体的工作别设置了麻醉恢复室,不仅提高了医院手术室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保持手术台进行手术衔接性,同时在恢复室配备了足够的监护床位,并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护理、管理程序和模式,在恢复室里严密的观察并监护所有的麻醉并手术后处于复苏期的病人临床表现和症状,通过继续治疗帮助病人早日正常复苏并实现生命体征的稳定。我院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年来共处理经过全麻以及区域麻醉的手术患者25675例。其中有全麻患者16737例,实行区域麻醉病人8938例,其中男性患者15347例,有女性患者10328例,患者年龄在17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岁。通过对患者在麻醉的恢复期集中在恢复室进行程序化的治疗以及护理,全部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

2麻醉恢复室护理方法

2.1恢复室工作内容

首先要确保护理人员准时到岗,到岗之后要负责对麻醉恢复室内的药物以及一些耗材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查,核对有效期,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换,确保药物的有效性以及器材的方便使用。其次要检查各种的仪器以及设备等,要逐一打开检验,确保可操作性,同时准备好一些用于急救的物品、药品等,尽量缩短患者接受护理治疗的空白期。

当患者送到恢复室后,要做好病人的接收工作,首先给病人接呼吸机,然后接上监护设备,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情况及时进行监护。在进行交接班时,要把病人的麻醉方法以及接受的手术类型,包括手术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和或者是输血、输液的总量还有病人的全身皮肤状况都要做好交代,以便接班人员了解情况,及时准确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病人的安全,要确保患者被约束好并固定好,预防因躁动发生坠床等其他的损伤情况。同时对病人服用拮抗或者是降压药时要严格遵医嘱,对吸痰的次数,拔管的时间以及吸氧的时间都要做好记录。当患者符合医嘱标准可以送出麻醉恢复室转入普通病房时,要和病房的护士做好交接班。

病人送出恢复室就要整理好使用过的物品和器械,做好消毒和清理并将地面打扫干净。平时还要每天对呼吸机以及监护仪器做好保养,并详细的做好使用登记。

2.2护理程序和方法

首先是病人进入恢复室要做好交接的程序。当病人下了手术台之后由麻醉医生以及巡回护士负责把患者从手术室送到麻醉恢复室,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对于全麻插管的患者要携带简易的呼吸囊来帮助人工呼吸。当进入恢复室之后,要迅速的把事先准备好的呼吸机和病人的气管的导管口接好,确保病人正常而有效的呼吸。此时负责护送的麻醉医生以及巡回护士就要和恢复室的医生以及护士做好交接了,主要的交接内容包括介绍简要的病史和诊断情况,以及麻醉方式和手术类型以及手术中的用药情况,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输液、输血的总量和其他的特殊情况等。要特别的提醒恢复室的医生和护士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受压的部位皮肤情况和特别需要留意的以及可能发生的状况,确保恢复室做好足够准备。患者在恢复室期间要妥善的将各种管道固定好,并遵医嘱正确处理。

其次是在恢复室期间做好监护和护理的各种程序。首先要保证对病人的心电监护要做到位,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以及心电图、血压的状态。由于处在麻醉苏醒期的患者的血压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且变化比较快,需要严密关注确保能够及时的做出对症的处理;当发现病人出现诸如呼吸道的问题时,要及时的遵医嘱进行处理,可给予一定的拮抗药并拔出气管的导管,换做面罩进行吸氧;要对病人恢复期的意识和肢体的运动情况以及尿量和手术之后的出血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但病人有疼痛的感觉时,如果使用的是PCEA或者是PCIA病人,建议追加药物的使用剂量,如果没有使用上述药物,也可以遵照医嘱对病人给予静脉注射止痛药,确保安全且有效的进行镇痛;还要对全麻患者的即时生命体征和四肢的活动力以及肌张力的恢复情况、皮肤的颜色做好观察并认真记录;当然,有些特殊的病人则需要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每项操作都要做到轻、快、稳、准、可靠、安全。

最后当病人安全复苏并送出恢复室的程序。要明确病人恢复的标准,首先是病人的神志已经清醒;且定向力和肌张力以及呼吸的恢复情况令人满意;病人的咳嗽和吞咽等一些保护性的反射基本恢复;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的改变值不超过接受手术之前静息的血压和心率值的20%,并且能够维持30分钟及以上的稳定。恢复室的护士在以上的基础上可以建议病人送出恢复室,经过麻醉医生针对病人的苏醒程度进行一个总的评价之后,以此为出室的依据。一般苏醒的程度可以根据病人的清醒程度以及呼吸道的通畅情况,还有对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当麻醉医生的总体评价符合出室条件,则再次由麻醉医生以及护工负责将病人送到普通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时,要和病房的护士做好交接班。

3结果

通过对25675例全麻或者区域麻醉的病人进行手术之后的麻醉恢复期监护,病人在恢复室都得到了较为安全和舒适的照顾。经过在麻醉恢复室程序化护理,成功复苏率高达97.9%,并利于并发症及时的发现,其中,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了71例的并发症。有25例呕吐与窒息,因全身麻醉在麻醉的辅助进食过多导致呕吐。有17例为呼吸道梗阻,15例为上呼吸道梗阻,主要是舌后坠且咽喉部有大量的分泌物积存导致,有个别为喉痉挛所致梗阻;2例由于气管以及支气管分泌物所致的下呼吸道梗阻,如不及时治疗可致缺氧、甚至窒息。还有14例出现了通气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麻醉过深或者是哌替啶以及吗啡用量过大引起的。有5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如肺炎以及肺不张等。所有的并发症经过及时发现和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做到了无差错、无事故发生,提高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4结论

通过建立麻醉恢复室,在临床上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缩短了手术的等候时间,手术床位的周转率大大增加,在恢复室的护理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化,不仅提高护理以及服务的质量,而且程序化的管理确保了病人接受较为系统的治疗以及护理,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整体护理水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管理评价机制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管理更加有序。护理程序化管理,规范了抢救流程和医护人员行为,有效地协调整个工作过程,科学地实施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管理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参考文献:

[1]谭淑娟,孙晶,付志华.护理实训基地实验室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1,(32).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篇3

1麻醉前护理

1.1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一般病人不了解有关麻醉知识,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因此,麻醉前探望病人时,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病人交谈时态度要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地介绍所使用的麻醉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1.2麻醉前用药:根据医嘱协助配药,配好的药品应标明药名、剂量、浓度,并在针头上套好原药安瓿,整齐地排放在无菌治疗盘中,以便备用。常用鲁米那、阿托品、杜冷丁、冬眠灵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用量,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用药后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情况。

1.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嘱其排空膀胱。嘱患者除去身上的装饰物,摘除活动假牙,帮助病人更换手术衣裤。给予术前用药后,将病人接人手术室或用推车接病人进入手术室。病人接入指定手术单位后,首先要查阅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了解病情及各种化验单、皮试结果、术前用药、禁食、禁饮情况等。

1.4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D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2麻醉中护理

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体位,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体位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体位,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体位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3术后护理

3.1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体位及注意事项。

克服患者的抑郁反应根据手术患者的性格、年龄、体制的差异以及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主动地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可以通过患者的语言,掌握他们的生理需要,合理及时给予解决。对于他们提出手术方面的问题,在治疗原则下,给予科学的解释,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及术后一些不适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坚定健康信念,争取早日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