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行业分析报告范例(3篇)
矿业行业分析报告范文篇1
【关键词】矿业权;信息披露;权益储量;非油气资源矿业权会计准则
真实完整地披露上市公司的矿业权资源、矿业权价值和风险因素等矿业权信息,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利害关系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对矿业权信息披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矿业权信息披露在现实经济中的规范状况并不乐观。监管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在2008年8月26日颁布了规范矿业权信息披露的文件《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4号――矿业权相关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八号: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取得、转让公告》(以下简称证交所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分析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现状、问题、原因和对策非常必要。
一、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的现状
本文随机选择了沪深两市有色金属、农药化肥等资源类各5个共10个可能拥有矿业权的上市公司:600111包钢稀土;600123兰花科创;600259ST有色;600489中金黄金;600740山西焦化;002155辰州矿业;000060中金岭南;000422湖北宜化;000878云南铜业;000960锡业股份。搜集并整理了这几个公司的2008年报及其证交所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文件生效日(2008年8月26日)到2009年6月30日期间的有关矿业权信息披露的公告和其它相关的矿业权公开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上交所和深交所)。
(一)矿业权会计信息披露
1.强制披露
矿业权会计信息的强制披露主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要求。笔者选择了11个项目的矿业权会计信息(资料来源于2008年年报)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
结果表明:包钢稀土和山西焦化不拥有矿业权。必须披露的11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资产类别、期初期末账面余额、累计摊销、初始计量方法及摊销方式8个有矿业权的公司全部披露;另外3个项目:担保情况、确认为损益的矿业权支出情况、矿业权处置与报废没有1个公司披露,没有披露的原因可能为没有发生上述事项;还有2个项目:使用寿命估计和矿业权单独列项也没有1个公司披露;坏账准备金额项目只有中金黄金1个公司计提了探矿权的坏账准备。
2.自愿披露
会计信息自愿披露指除了法规要求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之外,公司自愿披露的相关会计信息。本文根据矿业权资产的特点,依据相关性和重要性的原则选取了笔者认为应该鼓励上市公司披露的矿权非强制性会计信息项目9项,主要是与矿业权价值相关,并可能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的事项。对10个公司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
结果表明:披露矿业权自愿会计信息的公司少,披露信息的内容也很不充分。仅有3个公司:湖北宜化、辰州矿业、ST有色,披露了各矿业权账面原值、摊销金额、减值准备和矿业权价值的明细。湖北宜化披露了矿业权取得经过矿业权评估机构的评估。湖北宜化和中金黄金披露了矿业权权属方面信息,如中金黄金披露了采矿权质押贷款信息。湖北宜化在年报中披露了较详细的矿业权会计信息。
(二)证交所矿业权信息披露
根据证交所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选取了18个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篇幅有限,未在此处列出具体情况):有中金岭南、中金黄金、辰州矿业、湖北宜化4个公司在样本期间有取得矿业权的行为或出让矿业权的行为。除了辰州矿业收购渣滓溪锑矿整体资产还未完成,信息披露不完整以外,其它公司出让或受让矿业权信息披露较完整和规范。
为了对矿业权信息披露的关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对取得矿业权相关资产具体情况和风险情况根据证交所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加以细化,得到以下分析情况见表3。
结果表明:各公司对取得矿业权的具体情况披露较好,但各公司披露程度并不一致;对矿业权风险披露整体较差。在披露矿业权交易时中金黄金出让与受让由于都是通过挂牌,提示了竞标风险;中金岭南购买澳大利亚公司股权,提示了外汇风险。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进行整理与分析,表明从证交所规范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以来,上市公司取得和转让矿业权信息披露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的问题
(一)强制信息披露不完整,自愿信息披露不充分
从以上分析来看,尽管各个公司对强制信息披露完成得较好,但仍不完整。如对矿业权相关行业情况、矿产资源开发生产条件、开采规模、资金投入、矿业权价值和收益的风险,大多数公司没有披露或披露极不完善。如,ST有色重组日为2008年9月30日,在沪深两交易所公布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生效日2008年8月26日之后,该公司利用矿业权资产注入方式重组,并没有按照强制性规范披露矿业权信息。资产重组注入矿业权资产也是取得矿业权资产的一种方式,应该按照该规范披露矿业权信息。
样本公司除湖北宜化外,各个公司对非强制性自愿信息披露极少,而这些信息,根据相关性与重要性的原则,对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起重大作用,公司理应自愿披露。如表2项目所列的现存矿业权范围内资源关键数据:面积、储量(可采储量)、品位等,矿业权价值风险,矿业权技术,矿业权市场,权属审批及限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信息,这些信息很少有公司披露。甚至在10样本公司中仅有3个披露了矿业权明细资料,3个中仅1个详细披露了。
(二)年报矿业权信息披露落后、简单、不规范
作为信息披露的重要部分,信息使用者决策主要的依赖――公司年报没有发挥披露矿业权信息的主阵地的作用,披露的内容有限、落后、简单和不规范,基本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以矿业权资产为核心的公司,矿业权资产未单独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六条“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根据该条规定,资源类上市公司,或是以矿业权资产为核心资产的公司,或是矿业权资产具有重要性的公司,矿业权资产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目前样本公司没有一家单独列报。即使在报表附注中有披露明细资料的公司也很少,仅3家。
2.公司对矿业权的披露未反映公司控制和拥有矿业权的全貌
矿业权人指通过法定部门审批以自己的名义拥有矿业权的公司和个人。控制矿业权的公司不仅自己可以作为矿业权人拥有矿业权,也可以通过资本股权和其它手段控制作为矿业权人的子公司来间接拥有矿业权,或是参股拥有矿业权公司而具有重大影响力。这些信息的披露有助于矿业权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矿业权的全貌。目前年报披露的现状是:8个有矿业权的样本公司仅3个披露明细,披露了自己作为矿业权人的矿业权,也披露子公司拥有的矿业权。
会计信息使用者显然需求的是上市公司控制的全部矿业权的全貌信息,以判断公司掌握有核心资产的完整情况,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
3.涉及矿业权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不统一,相关披露不清晰
从年报披露来看,涉及矿业权(非石油天燃气)的会计科目有: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摊销。直接影响矿业权价值的会计科目还有提取的维简费、安全基金被分别计入的会计科目: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应付款。间接影响矿业权价值的还有: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会计科目。
目前无形资产――矿业权核算的内容不统一。样本公司披露矿业权的明细表明:采矿权全部在无形资产――矿业权明细中核算;探矿权只有中金黄金公司在该明细中核算,部分探矿权在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中核算。
勘探和开采矿业权范围内的矿产资源需要配套建设房屋建筑物、井巷工程、矿山公路等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与矿业权资产的价值是相互关联的。如折旧年限要考虑到矿业权范围内矿产资源的可使用年限;矿业权权属限制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影响,从而影响当年减值准备计提等。样本公司没有这方面的披露和说明。
4.年报中有限的矿业权信息披露中缺少对矿业权实物数据的披露
矿业权根源于人类可开采利用的自然界内矿产实物资源,实物矿产资源是矿业权价值的源泉。因此,信息使用者渴望得到矿业权实物直接信息,用以判断矿业权的价值和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令人沮丧的是在全部10个样本公司年报中居然没有一个公司披露现有矿业权的面积、储量、可采储量、品位、有害成分、开采规模、可开采年限等实物方面的关键数据。仅有湖北宜化披露了现存矿业权取得时的部分实物数据,但也没有披露矿业权资产负债表日的相关实物数据。
5.年报披露中矿业权价值决策相关性不强,缺乏可比性
上市公司矿业权资产价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方面的披露不完整或遗漏都将造成信息使用者无法准确判断矿业权价值,影响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
矿业权的入账价值要考虑矿业权的取得方式、取得时间等重要因素。另外取得矿业权时评估机构、评估方式、评估价值等评估信息也对矿业权入账价值有很大的影响。但年报里除了湖北宜化外,样本公司没有披露现有矿业权取得时入账价值相关的这些信息,信息使用者无法判断这些矿业权入账价值的公允性,是否能作为决策的基础。ST有色2008年度发生重大资产置换,置入采矿权7个,原始金额40994200.00,置入时作价金额194060785.83,评估增值3.73倍。矿业权置入净值
190591793.33占置入无形资产净值265235709.14的71.86%,矿业权价值占置入全部资产483419600的39.43%,仅矿业权评估增值就占全部置入资产价值的31.66%。年报仅披露“采矿权原始金额小于账面值,是由于本次资产置换的评估增值”,没有披露矿业权评估机构、评估方法、评估假设、评估巨幅增值原因及其它评估信息。除了辰州矿业披露了采矿权按产量法摊销,湖北宜化披露各采矿权按年限法摊销,其它公司没有披露矿业权的摊销方式。
正是由于影响矿业权价值因素的信息披露不完整和有遗漏,矿业权价值决策相关性不强,不同公司披露矿业权价值可比性差,无法衡量公司的真正价值。
(三)上市公司披露有利的信息,不愿披露利差的信息
上市公司考虑到市场对上市公司披露矿业权信息的反应,将倾向于披露有利的信息,不愿披露利差的信息,以稳定投资人对公司的信心和股价。仅披露利好矿业权信息可能会引起市场失灵,导致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甚至不真实。目前,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资料中很少披露矿产所含有害元素超高可能引起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信息,也很少披露危害安全生产问题和有害地质环境问题等信息。对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如果普通投资者根本不知情,一旦发生事故,将导致这些不知情的投资者发生巨大的损失。
三、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缺陷的原因
(一)矿业权信息多而复杂
面积、储量、品位、回收率、贫化率、服务年限……这些艰涩的数据即便是完整地披露,专业投资者也颇费时间去认真分析;更何况,一些上市公司连基本的矿业权地质数据都不能完整地向公众开放。其实仅是这些矿业权信息方面的实物数据信息已令非专业投资者大感复杂难懂,矿业权信息还包括矿业权属、矿业权会计、矿业权价值、矿业权风险、矿业权市场、矿业权勘探开采技术及矿业权人管理水平等方面十分丰富而复杂的信息。
(二)上市公司披露矿业权信息的压力与动力不足
上市公司披露矿业权信息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监管机构和中小投资者。2008年证交所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只规范了取得与转让矿业权的信息披露,并没有对年报矿业权信息披露作出规范,而且其它监管机构,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没有制定专门的矿业权会计准则,以规范矿业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的大量矿业权信息没有强制规定,即使少量规定的强制信息也没有披露完整。另外投资者的需要无法通过适当的传导机制传递给上市公司,因此来自于投资者的压力不能转化为上市公司披露矿业权信息的行为,最后除了用“脚”投票外,投资者别无选择。
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上市公司披露矿业权获得的利益大小,在矿业权信息披露中,上市公司往往只披露利好消息而不披露利差信息,通过选择性披露矿业权信息而达到目的。更有甚者,上市公司利用对矿业权资产进行重组等方式操纵利润,迅速让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大变脸。资产重组中,矿业权资产往往发生巨额增值,但对增值的原因、评估情况却缺少必要的信息披露,如上面提到的ST有色。对矿业权自愿信息披露动力不足的可能原因还有,矿业权信息多而复杂,即使披露了这些信息,很多投资者可能也无所适从,不能深入理解所披露信息的真正价值。
(三)矿业权信息披露缺乏专业化人才
矿业权信息披露中涉及到各利益相关方,如矿业权信息披露监管方、矿业权信息披露规则制定机构、上市公司、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矿业权评估机构、投资者等,在各相关方中存在一批矿业权信息披露的专业化人才对降低矿业权信息披露的成本、增强矿业权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高矿业权信息披露的质量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矿业权信息的独特性,目前精通矿业权信息披露的专门人才并不多,阻碍了矿业权信息完整、真实、高效的披露。
(四)矿业权信息披露成本高
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大量的信息披露不但加重报告成本,而且容易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上市公司不愿作充分披露矿业权等资产信息的客观原因。而且由于矿业权信息复杂,懂得矿业权信息的专业人才少,年报强制性披露规范不多,格式没有统一,这些都增加了矿业权信息披露的成本。
四、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建议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矿业权信息披露质量,鉴于上面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和规范矿业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
1.构建以“权益储量”为核心的矿业权实物数据披露内容体系
矿业权信息的基础信息就是矿业权实物数据,要披露矿业权的全貌,首先要披露矿业权实物数据的全貌。现代上市公司往往是以资本和股权为联结纽带来控制各类资源,而且实物数据最核心的数据应该是矿业权所属矿产的储量,因此笔者提出“权益储量”的概念,并构建以“权益储量”为核心的矿业权实物数据信息披露体系。
简单地说,“权益储量”是上市公司所拥有或控制矿业权储量的权益份额。但是它是多层次的概念,同时要进行多层次的披露:
第一层次:上市公司作为矿业权人所拥有矿业权储量。
第二层次: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或其它方式所控制的矿业权储量份额。
第三层次:上市公司在有重大影响公司中的矿业权储量份额。
披露“权益储量”不是单一的内容,是立体的信息。披露时,同时要披露矿业权有效期和矿业权可开采年限孰低期限内的储量,超期的储量;各种储量的风险调整系数,如勘探阶段和开采阶段的储量可设定为1,其它阶段的储量根据储量的不确定性大小分别设定;各矿业权范围内矿产的品位、有害元素含量、地质环境等。
建立以“权益储量”为核心的并包含矿业权开采规模、开采方式、技术手段、可开采年限、矿产赋存状态等实物数据披露内容体系。
2.增加其它矿业权信息披露强制性规定的内容
目前矿业权披露强制性规定是证交所颁布的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其它规范中如年报矿业权信息披露强制性规定很有限。除要增加“权益储量”为核心的实物数据外,还要增加矿业权价值、矿业权市场、矿产品市场、矿业权属、矿业权风险、矿业权人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强制信息,以及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等强制性规范。
3.统一规范披露格式,增强披露矿业权信息的可理解性
2008年沪深交易所颁布的两份矿业权信息披露的文件内容要求基本一致,但格式和文字方面有区别,不统一,尽管这不会给披露矿业权信息的上市公司带来什么影响,但投资者对不同交易所上市公司披露的矿业权信息的理解会更加吃力。因此监管者颁布的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中尽量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统一各专业术语的含义,并尽量简略、明了和清晰,增强披露矿业权信息的可理解性,以提高矿业权信息披露的质量。
(二)严格执行矿业权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鼓励披露自愿矿业权信息
上市公司应“依法充分公开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充分公开实际发生的法定重大事件范围内的事项”。样本公司披露并没有完全遵守证交所强制性矿业权信息披露规范,自愿矿业权信息披露也特别有限。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矿业权信息披露有关规定,并鼓励披露自愿矿业权信息。
(三)制定非油气矿产资源矿业权具体会计准则
在矿业权资产方面,除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规范石油天燃气开采外,对非石油天然气矿业权并没有具体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在暂未制定非油气矿业权具体会计准则的过渡期,拥有矿业权的公司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下增设明细,采用类似披露固定资产的格式来披露矿业权价值的情况,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还可以对所涉及矿业权的价值进行专项分析说明,尤其是矿业权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矿业权价值的减值准备计提及摊销情况。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果矿业权在会计期间内进行了重新评估,则更应该将情况予以详细说明。
制定非油气矿产资源矿业权具体会计准则是解决问题最迫切的现实要求。该具体会计准则应该规范矿业权确认、计量、披露和报告等各项内容;规范涉及矿业权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规范矿产勘探、开采等开发支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增强矿业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或可靠性和矿业权价值决策有用性。
(四)建立和完善矿业权信息系统
公司内部的矿业权信息系统是其对外披露矿业权信息的基础。建立和完善矿业权信息系统包括选择和培养矿业权信息披露专业化人才、设立专门机构及完善披露的程序和制度。
国家地质矿产部门也要建立矿业权及相关地质信息系统,对于非国家机密的信息要公告或是允许公民、社会组织进行查询,便于投资者核对和印证矿业权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五)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和矿业权评估制度
矿产储量是矿业权价值的物质基础,储量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矿业权价值的准确性。完善科学的储量评审制度和矿业权评估制度对矿业权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强大的保证,我国已经建立了这两个制度,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必定会增强矿业权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披露它们的执行情况也会大大增强投资者对矿业权信息披露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S].2006.
[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八号: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取得、转让公告》[S].2008.
矿业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煤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点;建议
没有前期工作就没有项目,高质量的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与保障,因此,我们应重视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于企业来讲,应认真制定公司发展规划,加强项目谋划,增加项目储备,同时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对于具体工作人员来讲,首先要弄清楚前期工作程序及内容,要做到心中有一盘棋;其次要注意处理好与政府主管部门等方面的关系,为项目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要随时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及早应对;另外要注意将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合理交叉、超前进行,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煤矿项目前期工作步骤
煤矿项目前期工作是指煤矿从项目的机会研究到开工建设之前所进行的全部工作,是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矿井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煤矿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内容及步骤如下:投资机会研究---获得矿业权---地质勘查矿区总体规划---矿井可行性研究---项目核准---工程建设等多个环节。
1、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机会研究是指为了寻求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而对项目的有关背景、资源条件和市场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的工作,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矿业权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赋予企业或个人,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研究、开发和利用某一种或多种矿产资源的权利。
3、地质勘查地质勘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精查)。预查是通过对工作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4、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确定井田划分、煤矿井型和矿区内外部配套设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必须先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经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是矿区内煤炭勘查开发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单项工程建设要符合已批准的矿区总体规划要求。
5、矿井可行性研究矿井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矿井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勘探(精查)等地质资料为基础,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有关标准开展工作,编写报告,一般需取得以下有关协议或文件:政府主管部门同意用地、地价、用电、用水和选址的文件,文物保护主管部门的同意文件,银行部门出具的贷款承诺函,通讯部门同意安装通讯设施的文件等。
6、工程设计与建设工程设计是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根据建设工程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
二、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前期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重视施工建设和生产管理、轻视前期工作。普遍认为前期工作不过是跑关系、办手续而已。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前期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在人员配置上采取“一兼多职、一职多能”的原则,尽可能地精减;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往往是从其它岗位上临时抽调人员办理业务或内审设计,由于临时抽调的人员不可能对各种条件下的煤矿生产工艺均十分精通,很难保证审查的质量和效果。
(2)费用支出控制过分。无论是对地质勘探等工程方面的投入,还是前期工作人员的活动经费支出,甚至连报告、设计的编制费用均要从严控制,使得许多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
(3)盲目追求进度。不顾正常的报告和设计编制周期,一味地只知道倒排工期赶进度,造成报告和设计的编制质量难以保证。
正是由于轻视前期工作,从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是项目投资失误率居高不下。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统计分析,1958年至2001年我国投资项目失误率接近50%;项目建设长期存在着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三超”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前期工作,前期工作不深不细,质量不高。
二是基本建设与前期工作脱节。具体表现就是项目建设不按照前期工作中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施工,这种现象目前比较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地质勘探不深入细致,资料分析不透彻,现场实际揭露的情况与设计出入较大,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另一方面则是业主更喜欢采用自己熟悉的技术方案和生产工艺,自行其是,根本不拿前期工作成果当回事。
三、对做好前期工作的建议
1、切实重视前期工作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前期工作对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作用。据国外专家统计,施工阶段对项目投资影响的比例为5~15%,招标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比例约10~20%,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比例约为30%左右,而决策阶段对项目投资影响的比例则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前期工作阶段对项目投资控制影响力度达80%左右。目前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前期工作对控制投资的重要作用,片面认为控制投资的重点在施工建设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施工管理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须予以改正。
2、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矿井的可研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一经核准,基本上就决定了该项目的技术面貌、建设原则及实施效果。
初步设计则是对系统各环节的工艺、技术难点和设备选型等进一步细化、优化和落实,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改变“工程咨询”成果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和技术方案。审查通过的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是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由此可见,前期工作是施工建设的前提、基础和依据,绝不是走形式,也不是仅仅办批文。
3、组建专职的前期工作队伍由于项目前期工作复杂多变、周期长,仅靠临时抽调人员,是很难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必须组建专职的前期工作班子和队伍。配置管理、技术、经济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组成专门班子,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前期工作。班子成员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并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
4、加强对前期工作的专题研究虽然前期工作阶段对项目投资控制影响力度达80%左右,但国内对前期工作的专题研究开展的并不是很好。笔者由于工作岗位的局限,掌握的也只是片面的个案资料,未必有代表性。建议有条件的专家、学者或工作人员开展前期工作专题研究,深入细致地统计分析前期工作对项目建设的影响,全面系统地研究国内前期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结束语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从项目决策到开工建设前的各项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效益发挥。因此,对前期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龙江英.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管理[J].煤炭工程,2007,(7):116-119.
矿业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取水水源取水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1.1企业概况
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地铅锌矿1000t/d采选建设项目,矿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北东约60km处。建设项目隶属于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于2010年11月取得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公司矿区划定范围的批复,通达矿业二八地铅锌多金属矿,矿区面积2.24km2,开采深度由1240m至825m标高。根据矿山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外部建设条件,本项目拟新建采矿、选矿生产规模为1000t/d,年工作300d,年处理矿石30×104t,选矿年入选矿石30×104t,完全由企业采矿厂提供。产品方案为铅精矿、锌精矿,银富集在铅、锌精矿粉中。
1.2企业取用水
根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以自身30.0×104t/a采矿矿井疏干排水作为生产供水水源,以矿区东南部木希嘎河沟谷上游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孔隙潜水(Q4al-pl)作为工业场地综合生活取水水源;取水规模为960.0m3/d;生产取水地点为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地1000t/d铅锌矿井底蓄水池;生活取水地点为矿区东南侧木石匣河谷水源地二八地渗渠断面处。
1.3取退水影响范围
工程生产取水水源影响范围为公司的采矿区,面积2.24km2;生活取水水源影响范围为木石匣河上游二八地渗渠断面以下沟谷区。项目无退水,退水影响范围为建设项目工业场地区,面积90亩。
2取水、用方案
业主提出的生产取水方案为采用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地铅锌矿1000t/d矿井疏干排水作为生产供水水源;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生产消防高位水池、生活水箱总新水补水量866.0m3/d。
3水资源现状分析
克什克腾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6183.42×104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9141×104m3,地下水资源量38760.55×104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21718.13×104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7507.71×104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31805×104m3,地下水可开采量14389.96×104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8687.25×104m3。
4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经水资源论证报告用水合理性分析和水平衡计算核定:建设项目生产、生活新水补水总量912m3/d(包括水的损失),其中生产新水【疏干水补水量724m3/d,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补水(用于锅炉补水)量20m3/d】补水量744m3/d,生活新水【沟谷第四系孔隙潜水】补水量168m3/d。该项工程年均单位产品新水量0.912m3/t铅锌矿,低于《内蒙古自治区行业用水定额标准》(DB15/T385-2009)铅锌矿选矿“1.5m3/t原矿”的定额标准,且工程水资源利用效益为177.4元/m3,高于该地区现状年2009年流域水资源利用平均效益指标(约15元/m3)。
5项目供水水量保证程度分析
建设项目核定生活取水量197.9m3/d,在木石匣河水源地二八地地段建渗渠+大口井供水工程,可取水量556.0m3/d,工程取水量有保证;供水水源地二八地渗渠断面以上控制流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5285.2m3/d,洪水渗漏补给量454.5m3/d,总补给量为降水入渗和洪水渗漏补给量,总计为5739.7m3/d;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可开采余量3063.8m3/d;水源地二八地渗渠断面天然地下潜流侧向补给量486.5m3/d。本建设项目核定生活取水量197.9m3/d,工程所取水量其天然补给及可开采余量均有保证;按最不利因素考虑,即枯水期全年无补给期出于保守取值按150d计算,则可供渗渠开采的储存量2547.3m3/d。亦完全可以满足克什克腾旗通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地铅锌矿1000t/d采选建设项目核定生活取水量197.9m3/d的取水需求。
6水资源保护措施
6.1为了维持管网的正常运行,保证安全供水,防止管网渗漏,必须做好日常的管网养护管理工作。
6.2排水系统采取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制,工程废污水必须实行清污分流,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污废水处理工艺,使其不定期达到相应生产环节用水要求,并重复利用。
6.3建议厂家对尾矿库加强防渗措施,并尽量减少尾矿的面积和时间。预防在采取综合利用及相应措施后,在降雨情况下临时矸石场对地表、地下水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
6.4为保护水资源,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务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工程的水务管理制定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设专人负责工程施工期、调试期和运行期的水务管理,并将水务管理纳入到正常的生产管理之中,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