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网格化管理范例(3篇)
城管网格化管理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网格化综合管理水平,根据市网格办《网格化城市管理专项考评实施细则》,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考核主体网格化城市管理专项考评工作由区城指中心组织实施,考核对象为各镇街(地区)及相关单位。
第二条考评原则坚持客观打分和主观打分相结合,定期考评和日常工作相结合,统一规范和分部分类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考评结果客观公正。
第三条考核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体系建设(8分)、第二部分为数据更新(7分)、第三部分为案件管理(50分)、第四部分为网格员队伍(15分)、第五部分为重点任务(10分)、第六部分为创新创优(10分)。
第四条考评方式采取计算机统计、提交材料和专人评判的方式分别对不同考评内容进行打分。其中,提交材料的考评项是根据各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和开展工作情况的佐证材料进行打分。
专项考评采用百分制,以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一、二、四、五、六部分采取不定期考核形式,完成相应考评项目即可获得对应分值,根据完成进度每月考评时更新;第三部分每月进行考评。
月度考评得分为当月六部分分值之和。年度考评得分为第一、二、四、五、六部分年终得分与第三部分月度平均分之和。
第五条惩处规则1.区城指挥中心负责对考评项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督查,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当月该项考评记0分。
2.各镇街(地区)要结合实际建立网格员管理和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网格员薪酬挂钩,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建议调整岗位或予以辞退。
第六条考核数量网格案件考核数量分配综合考虑地域常住人口数量(占60%)和辖区面积(40%)两项指标,其中常驻人口数量为各镇街(地区)2022年上报数量,各镇街(地区)面积采用2019版年鉴数据。各镇街(地区)分配案件基数=全区总案件数/总常住人口数*各镇街(地区)常驻人口数*0.6+全区总案件数/全区总面积*各镇街(地区)面积*0.4,同时结合各镇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具体指标分配结果详见附件2。
第七条结果运用1.本专项考评得分经区城指中心考评联席会审定后,纳入城市2022年度党建统领综合考评指标体系。
2.本专项考评作为拨付各镇街(地区)网格人员奖励经费重要依据之一,根据年终排名差额拨付。
第八条附则本细则由区城指中心负责解释。
附件:1.城市网格化管理专项考核评分表
2.网格案件考核数量分配表
附件1
城市网格化管理专项考核评分表
考评项目
分值
考评方式
考评内容
体系建设
8分
分中心建设
4
提交材料
专人评判
按照各镇街(地区)分中心建设情况打分,建立分中心并与“接诉即办”建立联动机制(4分);建立分中心仅应用于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3分);未建立分中心(0分)。
系统运行
4
计算机统计
全年(365天)被市、区中心监测系统故障天数累计不高于10天或240小时,得4分。每超1天扣1分,扣完为止。无系统或系统无法使用记0分。升级改造一年不超过两次,累计不超过1个月,超出1个月的计入系统故障天数(时数)。
数据
维护更新7分
地理信息更新
2
计算机统计
专人评判
基础地理信息、地址兴趣点、空间数据图层数据等信息完整、准确,符合数据普查更新要求,按情况分档加分:1档2分,二档1分,未更新基础数据0分。
网格信息更新
2
每年对本辖区网格覆盖情况和划分调整及时、准确、有效更新,并至少提前三周报送数据及更新方案到工作邮箱或工作群(方案应包括对网格基本情况、数据变更情况、历史案件影响分析、历史案件处置办法说明,提供涉及到变化街道、社区和网格的历史案件对照表等),根据数据更新情况及方案内容分档打分:一档2分,二档1分,未更新基础数据或未提交更新方案0分。
部件信息更新
3
每年对本辖区城市管理部件信息(编码、权属)及时、准确、有效更新,并至少提前三周报送数据及更新方案到工作邮箱或工作群(方案应包括对部件基本情况、数据变更情况、历史案件影响分析、历史案件处置办法说明,提供涉及到变化街道、社区和网格的历史案件对照表等),根据数据更新情况及方案内容分档打分:一档3分,二档2分,三档1分,未更新基础数据或未提交更新方案0分。
考评项目
分值
考评方式
考评内容
案件管理50分
案件数量
30
计算机统计
按照月均完成符合标准案件数量情况进行打分,得分=月完成量/月均指标*24,最高不超过24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每超过去年同期5%加1分,最多加3分。此项总分最高不超30分。
案件质量
8
考核时间内抓取各镇街(地区)正常结案案件进行抽查,每月得分=5*合格案件数量/总抽查数量,无结案案件0分。
案件类型多样性:简单类型案件和自处置案件数量比例不高于30%,超过30%得0分,21%-30%得1分,11%-20%得2分,10%以下得3分。
发现问题倒查
7
计算机统计
专人评判
发现率(5分):根据现场检查、首环办月检查台账、媒体曝光、领导批示、群众举报的问题与立案案件中发现问题的比值(及时发现问题数量/总倒查数量)排名进行打分:一档5分,二档4分,三档3分,四档2分,五档1分,六档0分。
及时反馈(2分):对各镇街(地区)及时回复情况、问题准确度、有关材料完整性予以打分。一档2分,二档1分,三档0分。
结案率
5
计算机统计
结案率比全区平均结案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0.5,最高得分不超过5分。
网格员队伍15分
人员到位
5
提交材料专人评判
有专人负责,配备人数不少于0.8人/社区(村),得5分,每减少0.1人/社区(村),减1分,无专人承担网格巡查员工作0分。
专业化
5
对网格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覆盖全体网格员的业务培训(分批算一次)一次加1分,针对新入职、班(组、队)长等部分网格员的业务培训一次加0.5分,最高不超过5分。
规范管理
5
对网格巡查员日常的出勤、巡查轨迹、巡查频次、工作量和专项普查等情况进行有效的考核奖惩,根据考核奖惩情况分档打分:一档出台考核制度及奖惩措施得5分,二档出台考核制度、无奖惩措施得2分,未出台考核制度0分。
考评项目
分值
考评方式
考评内容
重点任务10分
市区两级平台派件
2
计算机统计
专人评判
按及时率*结案率结果排名,一档2分,二档1分,三档0分。
市区两级专项
8
安排专人接收网格平台、微信工作群、邮箱通知得1分;及时完成市、区网格办交办的专项工作(以专项工作通知为准),以完成质量和反馈时限为依据,一档7分,二档5分,三档3分,四档1分,五档0分。
创新创优10分
大数据分析
3
提交材料专人评判
利用大数据方法开展网格数据分析,预测城乡管理问题变化,指导城乡管理各方面工作。依据考核期内是否提交大数据分析报告及内容打分。一档3分,二档2分,三档1分,未提交报告0分。
社会参与
1
计算机统计
专人评判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热线、APP收集城乡管理问题,拓宽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问题发现渠道,社会渠道收集问题数量相对较多,反映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得1分。
宣传
1
提交材料专人评判
市级主流媒体对各镇街(地区)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先进经验进行报道,根据提交材料情况打分。市级主流媒体报道一次加0.3分,最高不超过0.6分;考核年内向市级媒体报送宣传材料不低于6次记0.2分,不低于12次记0.4分。
创新工作机制
5
提交材料专人评判
城管网格化管理范文篇2
城市管理实现“网格化”
何为城市网格化管理?岳池的做法是改变了“突击式”的传统工作模式,按照减少指挥员、增加战斗员的原则,对执法和环卫的力量重新进行了优化,将原执法大队“六队一室”调整为五个执法队,由县局直接管理,分别负责全县五个责任区域,精细划分41个执法网格区域和9个环卫网格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管理。在执法网格区域实行两人负责一段街区的管理,具体负责网格区内市容秩序的管理;在环卫网格区域实行一人负责一段街区的管理,具体负责网格区内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虽然明确划分了各自的责任区域和具体责任,但如何将这些工作机制落到实处?”面对疑惑,岳池城管局副局长张洪友说,“每一个网格责任区,都确定了网格人员负责。各网格人员每天上班、下班、中途都要打指纹签到,确保网格人员坚守在责任区域开展巡查、处置等工作。通过严肃纪律,强化责任,倒逼出了一种问责机制,增强了网格人员管理城市的责任感。”
在这种责任感的背后,是岳池城市管理工作的大胆创新。这种创新,新在城管人全心践行“把城市当家管”的理念,自觉担起管理城市重担,起早摸黑,错时工作,做到勤务跟着事务走,实现“无缝化”管理。这种创新,新在城管值班干部天天坚持上街开展巡查,天天不定时抽查指挥平台,并对巡查、抽查的情况进行处置问责。这种创新,新在城管局领导每周都要带领值班组利用中午、晚上、周末深入城区开展三次督查,现场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和处置,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祥和美丽的家园。
在这种责任感的背后,是城管网格人员日复一日、忘我工作的辛苦;是环卫保洁公司推行环卫清扫分片负责机制和环卫工人的精心扫护;是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每天对各网格段人员进行随机视频点名,并对工作履职情况按制定的《网格化人员管理十条措施》逗硬执行,每周通报、每月奖惩的结果;是岳池城管人的一种忘我工作的精神。
城市管控实现“数字化”
城市管理,与民生息息相关,与城市形象如影随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将公安“天网工程”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使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整合与利用,实现了数据共享、管理效能的最优化。
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对县城区城市管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城区街道、广场的城市管理乱点乱象,积极受理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发出整改指令,监督整改全程,验收整改效果。
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指纹巡更考勤系统,在每个城管执法、环卫网格化责任段建设至少两个指纹巡更考勤点,安装指纹考勤机100台,制定《指纹考勤管理办法》,每天要求定时多次打卡签到,有效监督网格人员落实责任。
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配备了即时通讯系统和多功能执法仪,每位网格人员配备对讲机,实现即时通讯,确保指令下达、情况报告更通畅便捷,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了有效监督执法和执勤管理过程,减少执法纠纷。
这种管控数字化,体现在建设了GPS车辆定位系统,每辆执勤车辆安装GPS定位模块,精确定位车辆行使位置,有效监控车辆行使时速与路径。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正是靠着管控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解决了以往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滞后、职责不明、相互推诿、处理缓慢、手段落后等弊端,城管工作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经营实现“市场化”
在城市管理中,岳池县不断创新理念,以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和高效率为取向,逐步将市容环卫管理、市政维护和停车位管理等城市管理事务性作业逐步推向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管理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整合城市区域内的社会资源,在管理方式上合理授权与分权,使市场运作机制深入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了政府由“花钱养人、养事”向“养事不养人,以费养事,花合理的钱买优质的服务”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的转变。
城管网格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法制化运作;民主化考评
晋江市是全国著名侨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6位,经济实力连续16年保持“福建省十强县(市)”首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晋江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是,从整体层面上看城市管理水平还是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晋江市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尝试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城市,对进一步创新晋江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创建和形成晋江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晋江市引入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情况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就是利用“数字城市”信息化的有利条件,打造“数字城管”基础平台,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晋江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分三期建设。一期监管区域涵盖市区东至和平路、西至梅岭路、北至双龙路、南至晋光路的合围区域,地域面积为14平方公里,2010年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二期工程涵盖市区罗山街道一期工程以外区域、西园街道、灵源街道和新塘街道辖区,计划在2013年底建成投入运行。三期工程涵盖全市各镇规划区、主要工业区和主要道路沿线两侧,实施的时间根据一、二期工程运行成效确定。
在管理方法上:设立“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作为一级平台,收集信息、集中派单给市级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处置。一是万米网格管理法。晋江一期项目14平方公里区域划分了851个万米单元网格。二是事部件管理法。部件管理法:部件分类——6大类60小类,公共设施(46种),道路交通(22种),环卫环保(6种),园林绿化(9种),房屋土地(3种),其他设施(1种)。事件管理法——5大类43小类市容环卫(13种),设施管理(2种),综合管理(5种),突发事件(5种),街面秩序(7种)。
在工作流程上:分为7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
二、晋江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晋江市网格化城市管理运行以来,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正常运转,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初步建立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1、实现管理组织的扁平化,有利于政府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由于新模式的投入使用,实现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减少了问题上报的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了从“开环”到“闭环”的转变,通过城管体制变革、流程再造,管理过程更具可控性。
2、初步解决了多头管理、推诱、纠纷的问题。在新模式下,所有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专业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都要接受网格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从而充分发挥了专业部门间的协同效应。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改变过去各城市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甚至推诿、纠纷的局面,城市管理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处理。
(二)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管理趋于精细化、规范化
1、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精确度。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城市部件准确定位并编码,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各种城市部件和事件信息,而且实现了对管理对象在空间上、时间上和责任上的精确定位,杜绝了推诱、纠纷、不作为和乱作为等现象,推动了“阳光政务”工程建设。
2、较大程度上消除了城市管理的盲区。目前,晋江市已完成中心市区及周边29.2平方公里、1306个基础网格、110500个城市部件的外业数据采集,并完成一期工程14平方公里、851个基础网格、6大类、67种、63685个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城市部件的数据建库。试运行整体顺利,系统运转顺畅,累计受理事部件问题2947宗,立案2717宗,结案2513宗,结案率为92.4%。从而较大程度上消除了城市管理的盲区,使城市面貌大大改观。
(三)出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社会和谐
1、解决了大量市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以前,政府部门总有“四处救火、疲于奔命”的苦衷,而老百姓也有“投诉没门路、解决无期限”的烦恼。自从网格管理监督员进入社区后,与居民实现了“零距离接触,把居民身边烦心的“琐事”,通过监督员这个纽带成为管理者案头的大事,也将减少了人民群众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的信访量,提高人民群众共同管理城市的认同感。晋江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表明,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与居民零距离互动,形成老百姓与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新局面。它被认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开明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老百姓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2、扩大了群众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新模式把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还给群众。群众通过监督员或直接拨打12319城市管理热线反映问题,通过指挥监督中心的信息平台,都可以直接传递到有关领导,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共同管理城市的新格局,使人民城市人民管真正得到了落实。
三、关于中小城市风格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法制化运作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新模式,为了保证它的长期有效地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力求做到有法可依、健康发展。首先,城市网格化管理性质、地位的明确需要法规方面的支持。目前城市化网格化管理监督员的“执法”,严格意义上是得不到法律条文支持的。目前在监管过程中,监督员的工作安全得不到具体的法规保障,即使发生监督员被殴打的事件,只能按民事纠纷裁决。有些区的监督员对具体发生的部件和事件的问题进行拍照取证时,只能远距离、隐蔽的快速操作。由于没有合法的身份地位,监督员工作时着便服,没有具体的身份标识。其次,现有的制度规范都是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配套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矛盾,因而在实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统一的制度来修正问题,使这一模式不断走向成熟规范。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公众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民主化考评机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制度。公共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是现代民主精神的制度化,让公众作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相对方参与到城市管理的模式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赋予他们在管理运作过程中监督、参与的权利,使城市网格化管理在法律上获得认可的同时,又处在公众的监督之下。通过行政程序立法,保障公众参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作,这是以社会监督政府管理城市的形式,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也是城市网格化管理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外在作用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