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豕听经的意思_牧豕听经成语解释
时间:
牧豕听经
mù shǐ tīng jīng成语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成语出处:《后汉书·承宫传》:“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勤奋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牧豕听经是什么意思
1.《后汉书.承宫传》:"﹝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后用为勤学的典故。国语辞典解释
东汉时承宫为人牧豕而听讲春秋,勤学不倦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二七.承宫传》。后比喻勤学。
牧豕听经的其他解释
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