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5篇)
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与难句的意思;会背诵第2自然段。
2、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分段的方法,能抓住过渡段来研读全文。
3、能获得有关海底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海秘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景色奇异”一部分。
教学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读悟1、2自然段。
教学难点: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教学过程:
一、读解课题,激发情感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说明了什么?
2、看录像进一步理解课题。
看完录像你最想说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整体感知,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读完后,把最长、最难读的1―2个词句找出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用“~~~~~~”划起来。
3、抓住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三、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
1、理解“奇异”的意思。
2、读1、2自然段,用心体会,把你体会到特别“奇异”的地方找出来好好读一读,说说奇异在哪里。
3、交流板书:暗――光静――动
(1)换词理解“波涛澎湃、依然”
(2)通过思考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深海里的光点,是怎样形成的?)
(3)朗读理解“窃窃私语”。
四、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有的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有的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还有的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有的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还有的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原来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语文园地三教案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语文园地三教案篇2
教学内容:小语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班上的同学,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
2、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cai课件、哪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孩子们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出示1根手指,让生猜。(这是什么?生任意说,拓宽思维。)
二、引入(上课)
1、听音乐。哪吒片尾曲,前一小节。师唱生对
2、师:我们的少年英雄哪吒他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来,同学们和他打个招呼。
同学:你好,哪吒。
哪吒:你们好,同学们。我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勇敢,也特别的有个性。我呀,好想和你们做朋友了。
2、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和哪吒做朋友吗?有谁了解哪吒?来,说说。(多方面的说)
3、孩子们真了解哪吒,你有了解的同学吗?来,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他。
(刚才很多的孩子都说到了你,你觉得他们说得好不好?)
你愿不愿意来说说自己?孩子们愿不愿意说说自己?哪吒也想说说自己。这节课就来说说我自己。板书:说说我自己
三、听说
1、听,哪吒在说他自己呢:注意听哪吒说了他什么?hi,大家好,扎两个冲天鬏,一双大眼睛,穿着红色的肚兜,这就是我哪吒。我聪明、顽皮、勇敢,偶尔也鲁莽一下。有时惹得妈妈掉眼泪,有时又惹得她格格地笑。爸爸总是被我气得把嘴撅得老高,语重心长地说:“哪吒,你怎么还不懂事啊?”师傅嘛,嘿嘿,他的胡尘被我弄得四分五裂,急得他是吹胡子瞪眼的。我还有四件宝贝:风火轮、乾坤圈、混天凌、红樱枪。这些都是我用来伸张正义的武器。哦,忘了告诉你们,我最怕爸爸手中的玲珑塔了,不过……也没什么大事,反正妈妈手中有钥匙,她会救我的!
2、刚才我发现孩子们听的真专心,你认为哪吒说得像不像他自己?来,说说,哪吒向我们说了一些什么?(师抓住特点进行总结)
3、孩子们,哪吒会说自己的特点,我们会不会说自己的特点呢?哎,想想自己的特点是什么?来,说给我们听听。
4、孩子们说的特点可真多呀!什么外貌、性格、穿着,还说到了自己的爱好、优点、小毛病,以及小秘密、甚至有人说到了自己的心里话。哎,我们在说的时候是不是每一个方面都要说呢?(不是,可以只说一个方面)
5、那么,孩子们怎样才能把我们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说的更清楚呢?(哦,详详细细地说或者举个例子就能把自己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像自己了!)板书:具体
6、好,孩子们,现在就请你向同桌说说自己某一方面的特点。哎,听的孩子要怎样做呢?(板书:认真)嗯,说的好,只有认真听,才知道他说得像不像自己。
7、同桌的互相说
6、抽生汇报。(生准备各种形式的说自己)
8、总结:刚才几位孩子在说自己的时候,把自己的爱好、特点都还说得比较具体。说得比较像自己。那么,怎样能让自己的介绍不仅具体,而且更生动有趣,更有个性,还能让我们记住你呢?
(生说出了不同的方式,方法,可现场表演一下)
五、小组说
1、我相信,这会儿孩子们一定更清楚怎么来介绍自己了,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看看谁说的更像自己,说得更加生动、有趣,更有个性。大家瞧,哪吒正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们,竖着耳朵听我们说呢。他将和说的好的、认真说的孩子做朋友的。他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哦!
2、那么,呆会你打算怎样来说自己?现在就请孩子们静静地想一想。
3、(老师发现都想好了。)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个孩子说,其余的孩子注意听,互相补充补充,学习学习,帮助帮助。
4、分组说(师点一点说可以说自己的愿望)
六、机动选上台演说
*1、师:孩子们敢不敢上来说说?()好!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老师将请几位孩子上来藏在屏风的后面说说自己,下面的孩子们要注意听,一定要听完哦!我将请最会倾听的孩子来猜猜他是谁?认真听的、会猜的孩子将得到哪吒的小礼物哦!
2、请8位孩子上来。一个说完后。
a、师:猜猜他是谁呢?为什么?
b、被猜的同学出来,师:猜出你的是******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发小礼物)
c、生与*****交流对话。
d、1、2说完。
e、猜猜他是谁?为什么会猜他呢?
3、谢谢剩下的孩子,给他们颁发哪吒的小礼物。
4、小结游戏:孩子们,游戏好玩吗?下来我们再玩好吗?来,我们谢谢哪吒的礼物。
七、结束
1、不用谢。同学门,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愿意和你们所有的人做朋友,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啊,我今天真是太高兴啦!
3、师总结:你们高兴吗?嗯,我也很高兴。我们今天不仅了解了哪吒,还进一步了解了身边的同学,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相处得更融洽、更和睦。来,孩子们,我们就和哪吒一起唱起来.板书:说说我自己
说:特点听:认真
具体
语文园地三教案篇3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延伸课外
1、同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
语文园地三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语文要素】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语文要素】
4.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重点)
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重点)
一、交流平台:观察的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本单元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以及从中感受到的作者进行连续细致观察的表现。
2.出示“交流平台”的三个例句,朗读句子,交流其中有哪些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表现。
(1)如,第二个例句有对爬山虎的脚的变化的观察;第三个例句,不仅观察了蟋蟀住宅外部的特点,还倾听了蟋蟀的歌声。
(2)阅读泡泡框中的提示,体会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
3.迁移运用。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二、词句段运用:为动物找家
1.根据示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表达。
2.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或视频感知“圈、厩、棚”等动物的住所。
(1)将不同动物和它的“家”用线连起来。
(2)让学生尝试连线,在交流汇报中体会表达的丰富性。注意有些词语的搭配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如,“厩”只能与“马”搭配组成“马厩”一词,“狗”的住所只能称为“狗窝”而非“狗洞”(狗洞指的是供狗进出的通道)。
3.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说说更多类似的词语,并鼓励积累、运用。
第二课时
1.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重点)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难点)
一、词句段运用: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1.初步感知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课件出示两组句子)采用师生、同桌、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朗读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2)深入思考,句子加上加点词语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读句子,讨论,并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逐渐”一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而不是一下子变成灰色的。这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最多”一词,说明隧道最深有九寸,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作者的观察是耐心而又细致的。
2.在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整体朗读。读“逐渐”时可通过拉长语音,感受时间推移的过程;读“最多”时可加重语气,体会对蟋蟀住宅描写的精准。从而体会意思的不同,以及表达的准确性。
3.放手让学生在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这样表达准确的句子,通过品读,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二、日积月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1.(课件出示谚语)先引导学生自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体会谚语短小精练、朗朗上口的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谚语的理解,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相机进行讲解。同时感受先民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品质。
(1)立了秋,把扇丢: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
(2)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捂得严实,有的人则穿着轻薄。
(3)夏雨少,秋霜早: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就开始向南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俗称“小阳春”。
3.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谚语。
4.拓展其他气象谚语,丰富积累。
如,(1)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2)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氛围较好。在“词句段运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师生、同桌、男女生合作等多种形式朗读句子,指导学生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理解加点词语的作用,并通过朗读的形式再次进行巩固。
最后,我放手让学生在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这样表达准确的句子,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理解表示程度或表示限定的词语在增强句子表达上的作用,通过品读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样,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重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语文园地三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册书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我与自然”,其中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围绕“摘抄”这一话题展开,是对单元目标的交流总结;词句段运用包括双人“得”句式的用法和顶针修辞的使用;书写提示针对的是笔画“撇”“捺”的练习;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是本单元日积月累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得”的用法并仿写句子。
3.能初步了解“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开头”的语言现象,并尝试续说这样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摘抄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学习氛围
1.师:同学们,咱们班谁的作文写得最好?
2.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的方法吗?
3.师:她把摘抄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了习作中,这是她能写出好文章的秘诀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摘抄”的好处与重要,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进行“摘抄”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摘抄”的重视程度。
二、师生交流,归纳摘抄技巧
1.这个单元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就是向同学们在介绍“摘抄”,本学期你摘抄了哪些好词好句?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
2.生交流摘抄的好词好句。
3.摘抄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增加积累,提高语感,你是如何做摘抄的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做摘抄的方法和技巧?
预设一:在读书的时候,我喜欢边读边画出喜欢的句子。读过全篇文章之后,再把这些句子誊写在本子上。好,边读边画再誊写。你做事很有条理。
预设二:我喜欢把好词佳句背诵下来。没错,背诵是积累的好方法。谁能背背自己的摘抄?(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的摘抄)
预设三:我在摘抄的时候有个窍门,就是把描写同一类景物的词句抄在一起。比如这个学期,在学习过21课后,我就积累了不少描写声音的语句。是啊,我们可以把语句进行内容的分类,这叫做“归类摘抄”。
预设四:我虽然没有把语句进行归类,但是我会按课文篇目摘抄,最后在句子的右下角写一个破折号加上题目。(出示例句)是像这样吗?这样做的好处是?
这样注明了句子的出处,等将来句子积累得多了,也不会混乱,便于后期查阅。是这样,所以我们摘抄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注明出处。(板书:注明出处)
预设五:摘抄时还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写过感受吗?那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吗?ppt出示
预设:
孩子们刚上三年级,年龄较小,可能不知怎样说感受,教师可以引导:读了这句好,你想到了什么?或是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这些都叫你的感受,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一个短语来说。
(2)那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写在摘抄本的空白处吧。大家可以像老师一样,先圈画出短语,再批注感受,批注感受时,可以用“()”扩上,ppt出示示例。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谁想说一说?(指名回答)看来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期我们还需多加练习。久而久之,你会对积累的句子感受更深
【设计意图】此时要求学生们在句子旁边写感受,是给高年级的批注练习做
铺垫。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句子的品评并不十分深刻到位,因此教师不宜要求过高。只需让他们了解摘抄的时候可以在旁批注感受,初步尝试这种方法即可。
【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及时点拨,归纳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提炼信息点,使同学们介绍的摘抄的经验技巧为每位同学所用。上面预设了四个方面,也许课堂上学生并不能说全,如果学生交流不全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读读交流平台。
4.打开语文书99页,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还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摘抄的方法?
预设:如果再上一个环节学生对摘抄方法交流不全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书本,读读交流平台再交流从书中学到的摘抄的方法。如果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交流的很全面了,也要引导学生回归书本,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以总结方法。
5.师生共同总结,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摘抄时我们要摘抄――(好词好句),不同种类的词语可以进行――(归类摘抄)这样更便于我们查找,我们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感受),也可以背一背,让这些好词好句烂熟于心,为了以后能更加方便的查找到句子所在的文章,我们可以――(注明出处)
6.其实,要想使我们的摘抄本尽其所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比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配一些插图,喜欢创作的同学可以摘抄后进行仿写,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表格进行摘抄,这样能一目了然,还可以选择活页纸进行摘抄,等将来句子积累多了再做分类整理。(ppt出示示例)总之,摘抄本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更好发挥它的作用,就达到了摘抄的目的。
【设计意图】摘抄实际是一种积累的方法,不能因为这种方法反而禁锢学生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指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无论形式如何,只要发挥了摘抄本的作用,就达到了目的。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摘抄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的积累,最终是能运用,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这才是我们做摘抄的终极目标。希望大家在读书时,能坚持做摘抄,养成良好的读书摘抄习惯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词句
1.接下来,我们进入“词句段运用”板块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屏幕上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句子中都有双人“得”。
2.创设情境,比较阅读,感受“得”这种句式的生动之处
老师把这三个句子串起来,看,就变成了一个小故事。ppt出示,教师读故事。
如果我们把这些带“得”的句子,变化一下,故事就变成了(出示PPT)
自己静静地、细细地对比读一读,更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
指名回答
预设一:第一个故事好,更具体
预设二:第一个故事好,更形象
4.仿照例句,进行练习这句话谁会说?ppt出示
这些句子谁能说?ppt出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_________黑得_________。
(2)_________热得_________。
(3)_________高兴得_________。
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5.打开语文书99页,完成书上的两个练习。
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比两组句子的好处,让学生掌握双人“得”的使用规律。通过仿句练习进行巩固提高。
5.过渡:同学们真认真,老师要奖励大家,我们放松放松做个小游戏,ppt上出示游戏“词语接龙”,同学们会玩儿吗?例如:我说“告诉”、你可以接“诉说”,后面的同学接“说话”……以此类推,我们来试试吧。
6.师生一起玩儿“词语接龙”的游戏。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啊,你们真棒,这些是成语接龙ppt出示,我们来读读吧。(开火车读成语)当同学们积累了更多的成语时,我们也可以进行“成语接龙”大赛。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接龙”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个短暂的放松,再引出“句子接龙”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为下面的体会“顶针”修辞的特点,并会续写的教学埋下伏笔。
7.朗读句子,发现特点,进行说话练习
大家知道吗?句子也是可以接龙的哦。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句子ppt出示:
一起读读,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啊?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句话中,前一分句的词尾,是后一分句词头。
【设计意图】“顶针”这种修辞方法在课本中是首次出现,三年级的孩子较小,不必给孩子们“顶针”的概念,只需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句式的特点即可。
预设一:小溪――河流――大海,是按照水域不断变大的顺序写的。没错,每个分句间有一定的表达顺序。
预设二:由小溪汇入河流,河流汇入大海,水流的声响也随之加剧。是啊,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水流声响的变化?一起试一试。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老师读第一分句,女生读第二分句,全班读最后一分句。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感受到各分句间的表达顺序。
ppt出示:
谁来读?你们能不能按照这种句子的特点,把这句话后面的内容说完整,注意分句之间的表达顺序。(指名回答)
预设:……弯弯的小桥下面是那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旁边是那弯弯的垂柳……
【设计意图】如果让学生们直接续说会有些难度,多数学生都会顺接说出“弯弯的小船”这一答案,缺少发散性。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插图,帮助学生们想象画面――弯弯的不止有小船,还有岸边弯弯的垂柳和弯弯的月影等等。
8.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这样的句子?能说说理由吗?(指名回答)预设一:句与句之间更加连贯。预设二: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9.课外拓展
我们的汉语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谁能填一填?ppt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