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锻炼方案(6篇)

时间:

锻炼方案篇1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康复;研究

肺康复方案将循证医学作为分析基础,其中还结合各种学科知识,对患有COPD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法。石等人[1]报道称,作为一项具有显著效果而且非常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相对统一的模式,肺康复主要包括有患者评估、运动锻炼等6个具体步骤。本文就肺康复治疗方法在研究进展方面进行分析,为医务人员提供诊治根据。

1运动方案的制订

1.1锻炼骨骼肌锻炼骨骼肌主要是上下肢阻力及耐力练习。上肢锻炼,能有效锻炼增加力量从而改善上肢体能,比如上肢肌力计、弹力带及重物阻力等支撑上肢锻炼。优于支撑性的练习并没有在其中。王海峰等人[2]报道表明,下肢锻炼通过如跑步机、单车测力计、步行或者重物阻力训练进行改善运动耐力,而下肢锻炼可以减少下肢功能失用(主要的COPD患者运动障碍原因)。改善单腿与双腿的训练与有氧代谢功能相似。其中单腿所需要消耗的代谢量更少,患者能够长时间进行锻炼。上下肢共同运动比单纯只是上肢或者下肢运动更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而且在运动之中患者比有氧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的可能性更小,这是由于呼吸做功更少。

1.2呼吸肌与全身锻炼杨秀云等人[3]报道称,锻炼呼吸肌可以增加患者呼吸肌力量、耐力及功能。患者可以通过排痰训练等得到增加。而全身性质运动主要是进行有氧运动,包括游泳、爬山或者跑步等。其可以重建并维持个体的功能运动。而单独进行有氧运动较有氧运动配合骨骼肌抗阻力训练等共同训练更有成效,所以我们采取综合运动方案。制订方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患者在进行锻炼的时候改变平时行为方式,从而一步步建立有益的生活方式。在此过程中,患者可以长期进行锻炼从中获得益处。

2运动场所和组织者

朱健峰等人[4]有报道表明,在医院或者社区,即使是家中亦可进行康复运动,其锻炼康复效果与锻炼场所并无很大联系。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选取不同锻炼场所,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锻炼场所。若身体状况差不允许进行集体或者正式锻炼的患者,则可以选择自行锻炼方案。据相关资料,理想的方案应当是结合多门学科知识,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医生及运动专家等方面专家共同参与实施的综合体。人力资源情况根据医疗条件进行相应配备,一般来说,至少应配备1位全职人员。患者状况和需求应当是主要负责医疗人员所需要了解掌握的。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在人力资源情况有限情况下,以护士为主的的计划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3适宜人群以及锻炼时间安排

3.1适宜人群疾病的各个时期及各年龄阶段患者都是适宜人群,都可以进行肺康复的康复训练,急性加重入院的患者亦是如此。张俊红等人[5]报道证实,肺康复训练可使得早期进行锻炼的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症状、运动与生活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可以降低患者住院天数与死亡率。所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运动锻炼都能产生效果。但是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目前主要是呼吸困难评分3级以上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

3.2锻炼时间安排王芳等人[6]调查表明,不同时间变化会影响COPD患者所感知症状,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着,在早上感觉为最差,所以最佳时间是在上午晚些时候及中下午早些时候来进行运动锻炼。一般采用的有效锻炼持续时间是6~12w,一般是时间越久越好。但是给患者带来的益处会随着肺康复训练后慢慢减少。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实施康复计划重复是否更好。患者的健康是可以通过在家或者其他场所坚持运动锻炼维持的。

4锻炼频率及其强度

目前就COPD患者锻炼频率与强度没有标准定义,由于不同患者在进行锻炼运动时患病症状程度不同。就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与美国心脏协会(AHA)所公布,年纪较大患者每周应当有不少于150min中度训练运动。对于一部分COPD患者而言,要做到这样比较困难。患者理想中治疗锻炼就是既不能有负担又可以达到锻炼效果。在锻炼运动开始患者还能继续,没有不适宜感,然后慢慢加大锻炼的时间与锻炼强度。黄秀琴等人[7]报道称,不少于3次/w,运动时间为10~45min/次,强度在60%~80%最佳。如果患者由于病情因素而无法持续完成高强度运动,就可以进行间断性的训练,但要求间断练习与持续练量保持不变,才能达到所需强度。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低强度的运动对于COPD患者更具有实际意义,更可以长期锻炼。

5效果评估

5.1呼吸困难目前最常见患者进行自我评估是否引起呼吸困难的量表是呼吸困难分级评分(MedicalResearchCouncildyspnedScale)相比于FEV1分级而言更好能进行预测患者生存率。对于干预之后的呼吸困难的微小变化则不是监控的很好。据临床显示,呼吸困难等级分为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短暂呼吸困难指数(TDL)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卷(CRQ)中呼吸困难。而在锻炼中,选用离散间隔固定时间报告进行困难的测量。

5.2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QOL)量表有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等用于临床评价。这些表缺点是条目繁多,填写麻烦,统计起来较为复杂。目前,CAT问卷是临床康复测量最重要工具。问卷一共包括8个问题,包括活动能力等方面,是患者对自己测试工具。可以持续客观评估患者症状变化,也可以快速反应病情改善与恶化。

5.3综合评估COPD经常伴有严重肺外症状表现,是一个系统性的疾病。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比单方面的某一方面表现更加全面突出疾病的变化情况[8]①COPD病情程度与病情表现指标(BODE),包括有体质指数、呼吸困难及运动能力。BODE相比于FEV1而言可以更好判断患者1年之中疾病加重率与死亡率。但是不适于COPD急性重期评估;②与BODE功能相似,多维度指数(ADO)能够评估以及判断COPD患者的干预之后效果;③多维指度指标(DOSE)指数可以比较好判断病情的发展。包括呼吸困难和急性加重频率等。

6影响因素

在实际生活中,COPD患者往往由于病情本身原因,还与社会、生理及家庭多方面原因有关,不能较好的完成锻炼运动计划[9-10]。所以要想制定一个较好运动计划应该把其因素考虑在内。比如时间方面安排、场所安排不理想都会影响患者参加锻炼计划。时间要与患者平时作息时间符合。场所方面,不能交通不方便。孙艳芳等[11]对COPD的康复方案中研究认为,患者不能对运动锻炼有不正确认知与理解,应该对其要有积极的态度对待锻炼运动。锻炼强度,锻炼内容以及患者锻炼的同伴是否积极互动,组织活动专业程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患者是否能持续锻炼运动。

7小结

根据目前研究表明,COPD患者康复方案即肺康复方案已经在临床上开展相关研究,而且取得了可观成绩,引起了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深切关注。尽管目前其没有完全运用到治疗中,但是对于COPD患者康复是值得进行研究使用的。结合多学科知识运用,实施合理康复锻炼计划,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COPD患病率及死亡率。造福COPD患者及其家庭。对社会亦有积极贡献。但我国内地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重点主要为治疗加重期及急性发作时患者心肺功能衰竭上,对患者的肺功能康复阶段的工作重视度不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基层医院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方案没有显著实质性进展[12]。护理工作中应用BODE评分及评分标准尚在研究中,以上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及解决。

参考文献:

[1]石,严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70-672.

[2]王海峰,李建生,王丁超,等.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5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8):664-667.

[3]杨秀云,杨中良.COPD稳定期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3,1(13):1307-1309.

[4]朱健峰.COPD患者肺功能易感性与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253-1255.

[5]张俊红,周庆伟,崔青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332-3334.

[6]王芳,程兆忠,王镜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栓塞发生率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4):1868-1871.

[7]黄秀琴,张鸣华,叶瑞海,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42-2544.

[8]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和稳定期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7):497-498.

[9]王彩霞,金先桥,彭德荣,等.社区肺康复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332-1334.

[10]陈贵华,周向东,虞乐华,等.肺康复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6):868-871.

锻炼方案篇2

关键词:骨科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

骨折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科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机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1]。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受影响的因素,并施以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5月~12月,我们对100例骨折患者进行自制问卷形式的调查,进行骨折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不强,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本组100例骨科外伤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0~78岁,平均57.6岁,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55例,脊柱及多发骨折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51例,大专以上21例。

1.2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以自制问卷形式的调查,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的认知度,重视度,康复锻炼的方法和能否正确完成等情况。患者的社会身份,文化程度,病情,自身心理因素,外在因素等构成影响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因素。护理人员在讲清调查目的和内容后,由患者自主填写,采取不记名方式调查,共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100%[2]。

2分析

2.1社会身份及文化程度对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知识了解掌握方法的影响本组中,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51例,大专以上21例。社会身份:工例32例,退休或无职业28例,知识分子15例,农民25例。经问卷调查结果,患者需护士反复多次讲解才能较好的复述内容的38例;需护士反复示范指导才能较好的掌握功能锻炼方法的有46例;需要护士或陪护每日督促才能较好完成康复训练内容的有69例,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比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目的性及重视程度要高。

2.2病情较重及疼痛是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缺乏及愈后情况不了解与文化程度及社会身份有关。术后的疼痛使患者身心惧怕,术肢不敢活动,怕引起再次损伤。患者心理压力大,注意力多关注在手术过程是否有意外,是否能致残,换药,输液,夜间睡眠不佳,日间睡眠颠倒等。无心顾及康复功能锻炼。

2.3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重视程度不够患者因对医疗护理诊治过程不了解,认为只要手术或药物治疗后就能痊愈,而忽视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加之医护人员穿插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的简短嘱咐或指导,不易因其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对康复锻炼认识不足,也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方面。

2.4医护人员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欠缺影响康复的开展目前临床所配医护人员除完成日常治疗护理外,难以抽出时间做系统的康复锻炼工作。多数护士没有经过系统知识学习和培训,加之骨科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大,同一部位术式不同,对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的专业要求较高。

3对策

3.1针对不同阶层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案因患者社会身份及文化程度不同,对康复功能锻炼的理解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制定个体化的解决方案并协助实施,护士反复讲解康复知识,亲身示范功能锻炼动作。调动患者参与康复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才常见骨折功能锻炼示范宣教手册,手册上印制由护士示范的功能锻炼动作,供患者随时翻阅学习。使患者学会,懂得如何进行功能锻炼,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康复中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理解程度。

3.2控制疼痛,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减轻患者功能锻炼时的疼痛,患者担心功能锻炼会加剧疼痛,所以对功能锻炼相对比较排斥。姜红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舒适的情况下[4]88%的患者疼痛有程度不同的减轻,95.5%的患者应用静脉镇痛泵50h内镇痛效果满意[5]。在功能锻炼前半小时给予适量止痛药,预防性用药剂量小,镇痛效果好[6]。并于医生联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知识,使患者得到医学信息,了解自身疾病情况。

3.3排除其他影响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外在因素调整换药时间,可选择服用镇痛药物30min后。输液时给予静脉留置针,减少因功能锻炼时肢体活动,而造成穿刺针头移动,药液外渗。晚间睡前可遵照医嘱适量应用镇静剂或镇痛药物,使患者有成分的睡眠休息。以更好的配合康复功能锻炼。

3.4加强护理人员康复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强化骨科专业护理宣教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的整体素质。开设培训班定期请骨科专家及骨科资深护理人员讲解传授骨科新技术新知识以及医护人员的配合。实现医疗护理和康复一体化。

4结论

在平时护理工作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再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案,进行具体动作的利弊分析,功能锻炼合理,有效的进行。并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系统性应对方式宣教,保证健康宣教科学性,有效性和策略性[7]。只有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才能尽早地恢复肢体功能[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宁华.常见骨科疾病康复问题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163-164.

[2]董淑美,杨妮.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0(17):49.

[3]孙明翠.骨折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257.

[4]姜红,翟英,连伟.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29.

[5]梅芳.持续静脉镇痛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8,10(1):65.

[6]肖瑛,连素文.医护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5(34):2788.

锻炼方案篇3

关键词:大众体育体育教育教学现状生产方式

一.大众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机制的日益发展,大众体育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随着体育活动的不断普及,社会大众的身体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我国大众体育逐渐进入一种新的发展境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社会民众对于大众体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大众体育教学模式依旧存在较大的问题,其发展模式是比较落后、传统的,这受到人们的健康意识理念、体育锻炼意识等的影响。

二.大众体育教学问题

1.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健全,但是整的来看,我国体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发展不平衡。在某些比较偏远的落后地区,难以找到固定的体育锻炼场所及基础设施,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体育锻炼场所的封闭性等不利于大众体育教育的开展,在居住区内,社区居民缺乏多样性的体育锻炼设施,缺乏多样化的公共体育场所,这些场所的收费水平比较高。有些学校缺乏健全的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

2.大众体育参与意识的缺乏。人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取决于人们的健康锻炼意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社会民众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知识,从而不利于大众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就难以满足现阶段大众体育教育工作的要求,不利于提升社会民众的体育健康素质。

三.大众体育教学方法

1.健全大众体育教学队伍体系。为了适应现阶段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势,必须建立健全大众体育指导体系,确保专业性体育指导人员的配置,通过对大众体育指导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大众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进行大众体育引导人员素质的提升,大众体育的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社会大众。大众体育以增强社会民众体育健康素质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对一系列科学锻炼计划的制定,进行一系列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体育锻炼活动的有效性、协调性、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切实提升我国民众的体育锻炼水平,增强其身体健康素质,满足我国大众体育工作事业的要求。

2.提升教育宣传力度。只有人民群众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及身体健康意识,才有利于推进大众体育事业的稳定运行,提升社会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其身体健康观念是现阶段大众体育事业的关键点,这需要引起相关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的重视。通过对信息网络及相关传播媒介的应用,做好社会大众体育锻炼的传播工作,实现大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宣传,宣传的主体主要是各高中小学生,这可以积极开展大众教育志愿者活动,进行农村社区的体育锻炼宣传普及,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对科学化的体育锻炼观念的普及,使社会民众充分意识到大众体育活动锻炼的重视性,从而实现社会大众体育事业的不断开拓。

3.增强对大众体育教学的重视。学校教育模块是大众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对于大众体育整体事业的推进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为了解决大众体育教育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必须做好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工作,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素质,提升其体育活动锻炼意识,促进其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一种良好的健康锻炼习惯。在校园体育教学模块中,学校及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校级体育锻炼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实现大众体育教学影响力的扩大,优化社会大众教育综合环境。

为了提升现阶段大众体育教育的效益,做好大众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政府机构的重视,进行大众体育应用方案的不断优化,给予其充分的社会支持,有效增强大众体育资源的应用效益,实现大众体育活动的有效性推广,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创造融洽性的大众体育教学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确保人民群众大众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满足现阶段大众体育事业的工作要求。

四.结语

锻炼方案篇4

坚持长期健身运动,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使免疫监视、免疫杀伤能力提高,让机体内发生变异的癌细胞能及时被发现而杀死。运动健身能使周围血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增加,综合免疫反应加强,对肿瘤易感人群起

1、运动方法:

[1]运动方案:根据年龄、性别、病情、体质、运动基础、爱好、环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设计运动内容,运动初试者要遵照三三制方法进行运动,运动量由小到中,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在运动锻炼的进程中依据身体机能和病情变化,相应调整运动内容。有运动基础的人,要始终以保持免疫力处在旺盛状态,健康处在高水平为运动锻炼目标,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更换运动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运动方案1:在春、夏、秋三季的早晨或下午的时间,走山运动或徒步走运动,距离3000-5000米,脉搏控制在110-130次/分,每天一次,每周5-6次。在其他时间里做蹲起运动,每天2-3次,每次20-30个。该方案连续6个月后转入第二个运动方案(该运动方案适宜所有的运动者)。

运动方案2:早晨5-8点钟,健身体操运动,净运动时间30-45分钟,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下午4-9点钟,游泳运动,净运动时间45-60分钟,隔日一次或运动2-3天隔一天,连续运动6个月后转入第三个运动方案(该运动方案适宜有一定运动基础者)。

运动方案3:早晨5-8点钟,太极拳(剑)或太极柔力球运动,净运动时间30-6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下午4-9点钟,乒乓球、羽毛球或小力量性的有氧运动,如自行车、器械等,净运动时间30-45分钟,运动2-3天隔一天。连续运动6个月后转入第一个运动方案(该运动方案适宜有一定运动基础体质很好者)。

[2]自我监督,定期检查身体:监督身体在运动时和运动锻炼的阶段中的机能变化,使运动更具有针对性。在长期运动锻炼阶段中,应每3-6个月时间做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运动内容。在运动中监督自身感觉、脉搏、心跳、呼吸等指标,并作为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的标准,当脉搏:110-130次/分;感觉心跳、呼吸明显加快,但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身体发热,轻度出汗(非高温性出汗),此时运动锻炼已达到标准,应当停止运动进行休息。在运动中当身体感觉不适时,应立即休息。在运动过程中要让运动跟着身体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让运动跟着感觉走。

[3]运动选项:运动初试者先选择强度小的运动项目。如:蹲起运动、徒步走、健身体操、慢跑、走山等。经2-3个月时间运动锻炼后,身体机能能力已有提高,再选择运动难度稍大的运动项目。如:游泳、太极拳(剑)、太极柔力球、跳舞等,也可以继续原来的运动项目,加大运动量。经半年以上时间的运动锻炼,可以选择难度再大一些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爬山、自行车、滑冰、社区健身器材等。如果身体机能好,在夏季打下了自然浴场游泳的基础,可以尝试室外冬泳运动,也可以做力量性的有氧运动。每6个月应更换一次运动项目。

[4]运动强度:选择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初试者,用小强度为主中等强度为次的运动方法。如:徒步走80-90步/分、脉搏110次/分以内,经1-2个月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再增加中等强度的比例,变成为以中等强度为主,小强度为次的运动。如:徒步走的速度控制在90-100步/分、脉搏控制在110-120次/分。最大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中等强度,脉搏控制在120-130次/分,徒步走的速度控制在110-120步/分。运动中身体达到运动生理反应标准为宜,即:脉搏在120次/分左右,心跳、呼吸明显感到加快,但未达到上气不接下气的程度,尚能正常语言交流,精神饱满,反应灵敏,身体灵活有力,身体发热轻度出汗(非高温性出汗),此时已达到锻炼标准,应停止运动进入休息。

[5]运动时间:每周做5-7次健身运动,在一天时间内可以做1-2次运动锻炼,但是不能连天两次运动锻炼,两次运动间隔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每次运动的时间的安排是:准备活动10-15分钟,正式运动时间40-60分钟,整理活动5-10分钟。一次运动锻炼的时间控制,用运动锻炼时段和运动生理反应这两个标准去判断,在运动中用发生时间短的一个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例如:运动中身体出现发热轻度出汗,但灵活性、反应都处在较好状态,精神饱满,身体稍感疲劳等表现,此时已达到运动锻炼生理反应标准,应当停止运动进入休息,它所用时间如果超过60分钟即运动锻炼时段,那么就以运动锻炼时段60分钟为标准,如果所用时间小于60分钟,那么就以运动锻炼生理反应为时间标准。总体要求是一次运动结束后,精神良好,体力尚可,对运动有留恋不舍的感觉,这是为下次运动留有体能,是健身运动的最佳标准。决不能一次运动使身体筋疲力尽,这样不能起到健身作用,反而会伤害身体。

[6]运动环境:对运动环境的要求与健康人基本一致,但病人身体机能下降,适应能力差,防御能力弱,所以在特殊环境气候里应调整运动内容。雾天,取消运动计划。雨天,有运动基础,身体机能较好,可以在中雨或小雨中进行短时间的运动锻炼,运动时间是平常的1/2为宜,雨中运动能吸收由雨产生的大量负离子,同时感受淋雨对身体的特殊作用,产生回归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感应,这对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雨中运动要注意防感冒,运动后要及时清洗身体上的雨水,及时更换衣服。夏天,气温过高,当气温大于+30℃时取消运动或改为室内运动,注意防中暑。冬天,气温过低,当气温低于-20℃时取消运动或改为室内运动。空气污染较重的天气,当空气有异味或尘雾时,要取消运动。风天,当风力大于6-7级时取消运动或戴口罩运动。

[7]运动膳食:在健身运动阶段中,应注意增加营养物质的补充,提倡以食物补充为宜,食物多样化,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植物蛋白食品与动物蛋白食品以1:1的比例搭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比平时提高20-30%,多吃水果、蔬菜,多吃有色食品,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主要从谷类摄取,限量脂肪的摄取,每天都有青菜、水果和谷物,细粮占80%,粗粮占20%,均衡搭配。

早晨运动前15分钟饮水150-200ml,也可以少量进食,为平常量的1/3(流食、面食)。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不要在忍渴中进行运动锻炼,这样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饱餐2小时后可以进行运动锻炼,5-7成饱餐的1小时后可以运动锻炼。运动锻炼结束后30分钟以内可以饮水,30-60分钟之间可以少量进食,1小时以后可以正常进食,不宜暴饮暴食及过饱。运动阶段的食物总量比平常时期的食物总量提高10%-20%。

2、运动恢复:

[1]运动后活动性休息:在运动结束后应立即做整理活动5-10分钟,然后继续做些轻微的休闲活动,如深呼吸10-20次、蹲起动作10-15个、倒走、正走、原地活动四肢及散步等动作。总的活动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

[2]控制适量的睡眠:睡眠中能得到最好的恢复,病人的睡眠时间以5-6小时为宜,睡眠过多对肿瘤病人不利,因为睡眠利于肿瘤的生长。

[3]温水浴:能促进血液微循环,能调节神经改善情绪,有助于体能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洗澡时间不要过长,出汗不要过多。应以间隔一次运动进行一次温水浴、洗浴时间30分钟左右为宜。

[4]按摩和休息:按摩能放松肌肉紧张、缓解疲劳。每次运动后1小时内做按摩,但力量不要过大,以免损伤肌肉纤维。

在运动结束后1小时内和睡前时,取仰卧位双下肢抬高15度或双上肢垂直上举,持续10-15分钟,利于四肢血液回流及代谢废物的消散,有助于疲劳的消除。

[5]营养膳食:合理的营养膳食有助于体能的恢复,

锻炼方案篇5

高职生物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更好地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方面,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有利于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应抓住赴企业的机会,有效进行挂职锻炼。

关键词:

高职;生物教师;挂职锻炼;课程改革;教学情境;案例教学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及知识体系更新较快的生物实验技术类专业来说,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并能与时俱进,根据本专业的社会职业需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生物类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

生物专业教师有一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有的教师虽然是从企业转到学校的,但是脱离生产一线时间过长,加上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导致他们在授课时难免会觉得知识储备不足,讲课时难以分析透彻。而教师如能到企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完整地介入企业的典型项目,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学到新的东西,还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挂职锻炼,教师能够把握最新科研动态,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把握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方向,可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从而使教学和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生物类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实验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在与当地生物科技公司相关岗位负责人进行研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系实际情况设计的。在此基础上,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就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环境,[1]其设计是以创建面向真实的或是仿真的学习情境为重点,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元化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基于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心理特点,[2]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这就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种真实环境的模拟,拟定企业情境,进行角色定位。教师曾赴某新药研发公司细胞培养部门锻炼,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向企业人员请教目前新药研发行业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并针对“细胞培养”课程设置多个教学情境。以“细胞的传代培养项目”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公司接到一个项目,是一种新的抗宫颈癌药物进行临床前试验。为完成这一试验,需先在小鼠体内构建移植性宫颈癌模型,那么第一步就是要为模型构建提供充足的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这就需要将现有的培养细胞进行传代扩增。此时,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组,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技术员,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教师的角色为部门经理,对各小组的进度和结果进行评估,要求教师从最终细胞数量、质量和效率等角度去评价各小组提交的产品。这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此外,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将来工作的向往,从而为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

案例教学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案例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地学习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3]无论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资源库的建设,丰富的教学案例标志着课程建设的水平。教师在某动物卫生监督所现场监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时,为“微生物培养与检验”课程搜集了多个教学案例。比如: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模块中引入了“布鲁氏菌羊肉”的案例,先向学生展示案例,之后按照如下顺序开展教学:(1)确定案例的主题,本案例的主题是针对布鲁氏菌羊肉制定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与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2)确定案例分析的知识点,即在案例分析时有明确的分析点,如对于固体样品该如何采集,应采集多少,怎样保证分析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3)在大部分学生完成教师列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并据此分别制定出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的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最终设计出羊肉的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良好的案例能打破书本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的微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Prac-tice,SOP)是将某一事情的标准要求和操作步骤以统一的格式描绘出来,用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其核心是把操作程序细化、量化和标准化。生物专业的大部分核心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在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SOP,依此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岗位SOP,此时,可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将SOP引入到课堂上来。在“细胞培养”课程教学时,教师依据企业SOP设计了细胞培养的项目操作任务单,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不直接给学生提供SOP的原因是企业SOP不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而任务单是企业SOP的“升级版”与“加强版”,增加了理论知识部分与小组分工部分。在课堂上,首先由教师根据的任务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由学生完成任务单的填写,教师审核把关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实验操作步骤与企业SOP相符。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明确操作与任务分工,保证了课堂高效有序地运行。[4]高职生物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以更好地把握生物行业的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对专业课程进行高效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11):29-31.

[2]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57-158.

[3]王谷仙,严璟.案例教学在高职医专院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4):175.

锻炼方案篇6

你不妨设法做以下心理操,实现消极的锻炼心态向积极的心态转变。

消极心态:我讨厌锻炼,我不想参加任何活动。

积极心态:肯定有适合我参加类型的体育活动项目或许有些项目我还挺喜爱。此外,锻炼对健康至关重要,它让我可以与儿孙的身体相比试。

消极心态:没有时间锻炼。

积极心态:回忆在过去我是怎样锻炼的,现在我可能无法一天用整整30分钟在体育场锻炼,但完全能够挤出10分钟随处锻炼。

消极心态:我尽力开始践行健身方案。但锻炼带来的全身疼痛实在无法忍受。

积极心态:锻炼暂时会有不舒适之感,但这并不意味着经过锻炼在我的身体状况良好时,仍持有这种感觉。我需要的是循序渐进。此外,我尽可能地把着眼点放在锻炼所具有的积极效果上,如锻炼是怎样使我变得更加健康,总体感觉更加良好的。

消极心态:正在下雨,今天早晨不能像往常那样环绕街区步行了。

积极心态:天在下雨,所以今天我去体育馆步行。

消极心态:我无法减肥。

积极心态:我的期望值不高,减肥仅是一个想法。这并不意味着我确定无法减肥,我知道节食和锻炼不会使我在一夜间减去这些重量,所以,我需要确定合理、能够实现的目标,并持之以恒。

消极心态:我错过了几次锻炼,所以不妨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