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游泳教学范例(3篇)

时间:

游泳教学范文篇1

生存能力护理士官游泳教学在课程架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与部队发展及实际训练存在一定差距。面临新的形势,必须对游泳课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护理士官学员游泳课教学质量,提高其水中生存技能。

1护理士官学员游泳教学的不足

1.1忽视水中生存技能的培养现行的游泳教学偏重竞技游泳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上以蛙泳的技术动作方法为主,忽略了对学员水中生存技能的培养。如游泳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如呛水、抽筋等)而危及生命,或者是在海战中落水,即使学员已掌握蛙泳技术,仍难以自行处理或自救。

1.2教学时间短,缺乏连续性游泳具有季节性,每年只有一个月的游泳教学时间,时间短而课程间隔又比较长,教学的不连续性使学员不易熟练掌握游泳技能。

1.3教员少,学员多游泳存在安全隐患,教员在游泳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免发生溺水事故。所以,教员带教指数在20以内比较合理。而现在护理士官游泳教员一人要带30人以上,教员少、学员多的现状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护理士官学员游泳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注重水中生存技能的培养游泳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有所改变,不能再以蛙泳技术教学为中心,在教学中应重视熟悉水性的教学,应始终贯彻学员安全游泳、贴近实战的教学原则。①加强安全教育:游泳的安全问题,是游泳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没有安全意识,游泳就易出现严重的伤亡事故。从游泳初学起,就应加强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应始终贯穿水中自我保护与自救能力的培养。②消除怕水心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员初学游泳时,常常会出现呛水等现象,因此易产生怕水心理。教学中要重视学员游泳兴趣的培养,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解决学习上的具体问题,使学员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向学员讲清楚水的各种特性,逐步消除怕水心理,树立学好游泳的信心[1]。③呼吸训练是水上生存的基础:在游泳过程中,身体出现疲劳会引起呛水、抽筋等,若此时人在水中吸气,就会发生呛水而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在游泳教学中,呼吸练习应贯穿游泳教学的全过程。④掌握踩水技术是水上生存的关键:踩水是生存技能的关键。踩水靠四肢协调动作,是使身体能较长时间在水中停留的一种游泳技术,是人体意外落入水中自救漂浮游泳的重要技术[2]。学员出现呛水现象时做原地踩水动作,调整一会儿即可恢复正常游泳。⑤着装游泳和水中脱衣训练是水上生存的重点:着装游泳能增强克服水上障碍的能力,取得水上行动的自由,提高学员水上机动作战能力,对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着装游较远的距离时,衣服会限制人体动作并加重身体负荷,所以最好在水中脱掉衣裤鞋袜。但如果天气寒冷,则需要水中着装来保暖身体,同时为了减少体温下降,身体应在水中保持屈体团身姿势并等待救援。

2.2适当增加游泳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连续性适当增加教学时数,缩短课程间隔时间,使游泳教学在一个连续完整的时间内完成,有利于教员教和学员学,可以促进学员游泳运动技能和水上生存技能的形成。

2.3规定合理的带教指数水上技能课程主要在水中进行,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及上课的安全,有必要限定教员上课的带教人数。根据学员的不同基础与水平,确定合理的带教指数,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20,以确保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

3建议

3.1开设水上救护、求生技术课程游泳救护方法是保障游泳安全的重要措施,初学者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救护方法,可以防止游泳事故的发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水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各种赴救技术、常用急救技术、常用求救及自救知识等,提高学员救护及自救能力,保证遇险时将各种伤害降到最低。

3.2积极组建课外水上运动俱乐部组建水上运动俱乐部是加强学生水上运动技能锻炼的一种形式。在俱乐部中,学员一方面能在课外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水上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弥补因课时不足造成的缺失,基础差的学员也有机会得到更多的辅导;另一方面,在教员指导下开展各种形式水上活动,学员能得到科学的锻炼,能迅速提高各种水上运动技能。

3.3有计划地组织到自然水域练习游泳教学一般仅限于游泳池内,而在游泳池学会游泳的人到了自然水域都会出现紧张、动作僵硬,甚至发生呛水、自制能力与游泳技能丧失等状况,无法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途径是在学校的组织下,到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展开练习,确实提高学员在未来战争中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游泳教学范文

关键词:儿童;游泳;兴趣;方法;教学结果

1前言

1.1选题依据

国外儿童游泳普及率较高,游泳被作为一门救生技能贯穿于俱乐部及体育教学中。在国内,大众游泳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学习游泳热的“升温”,无论是小学还是俱乐部参加游泳学习、锻炼的儿童较以往显著增多,游泳已经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儿童而言,参加游泳锻炼的效果是多元的,不但能提高体质水平,同时能培养意志品质,还能掌握一门救生的技能[2]。但是由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等尚不成熟,加之游泳是在特殊的水环境中进行的,儿童在学习游泳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恐惧心理。对初学游泳的儿童来说,培养兴趣爱好对于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提高游泳技术的掌握等都有很大程度帮助。正视对儿童游泳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激发他们参与兴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消除畏惧心理,更好的参与到游泳学习中来,是儿童游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儿童游泳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

本研究通过对儿童游泳学习兴趣的调查,了解制约儿童学习兴趣的因素,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为导向设计教学实验,通过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来帮助他们客服对水的恐惧,并探讨儿童学习兴趣提高对游泳教学效果的影响,以让更多的教练员认识学习兴趣对游泳教学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为今后儿童游泳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2研究与分析

(1)游泳兴趣的概念界定及特点研究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知事物并对该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感性的心理倾向,它是激发和引导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有助于人们从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事物。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儿童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因此,了解儿童的游泳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本人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同时将表扬、榜样示范等贯穿于教学始终。

a教学前儿童游泳初学者的学习兴趣

在暑期游泳培训班对儿童游泳初学者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可见在参加游泳培训之前儿童对于游泳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调查的两个培训班的30名儿童游泳初学者中,只有17%的家长明确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欢游泳,同时有43%的家长表示孩子不喜欢学习游泳,另外有40%的家长表示不清楚。

b教学实验前儿童游泳初学者恐水的原因

导致儿童游泳初学者在学习游泳过程中恐水心理的因素众多,其中主要集中在怕呛水、怕溺水及怕水冷等三个方面,选择比例分别为47%、40%和37%,这些因素都是由于游泳教学殊的水环境所造成的,其原因是因为儿童游泳初学者对水的压力、浮力及阻力等特性不够熟悉了解。此外,还有部分儿童因担心不安全、怕父母教练责骂等原因而产生了恐水心理。通过对儿童游泳初学者恐水心理的调查可以看出,在教学初期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儿童尽快熟悉水性,这是帮助儿童游泳初学者解决恐水心理,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和前提。

(2)在熟悉水性阶段运用水中游戏的重要作用分析

熟悉水性教学是儿童游泳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儿童游泳初学者必经阶段,其目的是让儿童游泳初学者体会水的特征,适应水的环境,逐步达到消除怕水的心理,从而培养对水的兴趣。实验组中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克服儿童初学者的恐水心理:

(1)由少到多向脸部撩水;

(2)将脸部浸入水中练习闭气;

(3)双、单手扶池岸移动;

(4)3人手拉手在浅水区中行走;

(5)水中的跳跃及简单戏水动作;

(6)打水仗;

(7)增加游距。

与对照组传统教学不同,实验组在熟悉水性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游戏法,在水中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有一定竞争和启发性的游戏,进行教学,游戏与教学内容相互交替穿行。

(3)教学实验后儿童的游泳学习兴趣情况调查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参与实验的儿童游泳学习兴趣、游泳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融入游戏,鼓励,树榜样的教学法对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的影响。

采用水中游戏,鼓励,树榜样作为教学的辅练习,可以调动少儿的积极性,提高少儿的练习兴趣,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实验组对游泳没有兴趣只有一人,占总数的占6%,游泳基本动作的掌握提高得快,而对照组对游泳没兴趣有6人,占总数的40%。说明在教学中更多的添加水中游戏,鼓励,树榜样。

3结论与建议

(1)结论

a儿童游泳初学者参与游泳学习的兴趣不高,并且普遍存在恐水心理,。

b提高儿童游泳学习兴趣单一方法是不行的,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表扬及榜样示范等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恐水心理。

c儿童学习游泳的兴趣提高,害怕水的人数降低,恐水心理消除,能积极建立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从而取得优良的游泳学习成绩。

(2)建议

a抓住少儿心理特点在学习的初期阶段要充分大胆运用水中游戏在培养少儿游泳学习者兴趣方面效果显著,在学习的中期A段要充分大量的使用鼓励的手法,使少儿游泳学习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觉参与训练,在学习的后期阶段应采用树榜样的手法,培养孩子的拼搏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b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对于内容复杂的游戏应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示范,并配合生动的语言讲解,使游戏者能较快理解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韩永鹏.游泳运动的发展与前景[J].黑龙江科学,2016,(1):146-147.

[2]高小勤.浅谈游泳运动对人体的益处[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第6期).

[3]刘紫佩.5-7岁儿童游泳启蒙教学与训练中的兴趣特点及其培养[J].求知导刊,2014,(10):17.

[4]韦运金,许思毛.关于对儿童游泳兴趣培养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10,(2):58-60,64.

[5]范红江.游戏教学法在8-10周岁少年儿童暑期蛙泳培训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

[6]高健.浅析儿童游泳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9):159.

游泳教学范文

1、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发展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1主体地位的确立。素质教育是关注主体性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要求教练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练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游泳知识。发展性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1.2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游泳教学应围绕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进行。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塑造个性品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2、在游泳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2.1在游泳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游泳教学中,严格课堂常规教育,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的时候,教练应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

2.2交往能力。在游泳教学中,教练首先要协调好自身与学生间的相互关系,既要使学生养成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学生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小集体之间的关系,应着重培养学生摆正个人的位置。妥善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

2.3积极竞争意识。体育中的各种竞赛,是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教练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在比赛中,胜利与失败并存,教练对学生进行胜负观教育尤为重要。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做生活的顽强者。

2.4创造性与正确认识自己。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积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技术,要让学生学会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游泳教学中,由于个体能力存在差异,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等因素,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从而产生心理负担。教练应细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运用事物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长处,有意识地让他们展示特长。树立信心,使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2.5发展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在游泳教学中。除了进行游泳基础技术知识教学外。还有人的基本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方面,教练要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全面地发展这些基本素质。而不能单纯地或过于注重发展一种或几种素质。

2.6培养终身体育能力。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加强学生自我科学锻炼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训练课中,而是把培养锻炼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开展,只有打下自我科学锻炼的基础,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我们的人才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2.7不断改进、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游泳教学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想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练习的主动性,教练就应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游泳的兴趣。

根据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进行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