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诗歌青春(6篇)

时间:

诗歌青春篇1

一、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3、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4、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二、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3、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4、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恩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5、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6、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元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7、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三、寄依依惜别之情

1、柳树。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2、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四、抒盛衰兴亡之感

1、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2、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五、送边、送别之所

1、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诗歌青春篇2

在这短暂又极其漫长的青春岁月中,我们何尝不是经历了欢笑,痛苦,磨难与挫折。对于短暂的青春来说,经历过这些之后,还有什么呢?而对于漫长的青春岁月来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处处布满荆棘坎坷。

青春是绿色的,像那未成熟的果子,青青的,酸酸的,涩涩的。它静候着丰收的秋天的到来,但同时却让人感受到另一番滋味!

青春是粉色的,处处布满了欢笑与温馨;青春是灰色的,里面有痛苦,磨难与挫折。

青春就好似一杯苦咖啡初闻时感到很新奇,?萆弦豢诟械绞?挚嗌??赶钙肺叮?钟辛硪环?涛遁尤圃诳谕贰?br/>

青春如诗,一首首浪漫又极其优美的诗。

这一首首诗歌共同演绎着一个主题---青春!

对于成年人来说,青春已然逝去,成为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对于儿童来说,青春依然是是充满了梦幻与新奇;对于我们来说,正扮演着青春的角色,经历着青春带给我们的无限欢乐!

青春哪!就是这个样子不断的演绎着,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

诗歌青春篇3

小时候,一颗糖就可以让自己感到甜蜜和幸福,可时光的流逝带走了太多太多,看着时光从自己手中溜走,唯留一声叹息。

长大后,幸福不再是那么简单,十五、六岁的花季,却充斥着前所未有的烦躁和困倦,心里总是感到莫名的烦,开始在不经意间伤害离自己最近也是最疼自己的人。当一种莫名的烦躁袭卷而来的时候,带着刺得自己去刺离自己最近的人。

我固执、倔强、锋芒毕露地与妈妈顶撞着,可怜的老妈一脸无奈,我也会感到内疚,可又克制不了自己。当烦躁褪去,向老妈真挚的道歉时,才发现自己带给那个人太多的伤。

在夜深人静时,一种深深的内疚包围着自己。感伤与苍凉让我在寂寞的夜里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那段时光,我很沉默,也很孤僻。

明争暗斗的同学、学不好的理科、讨厌的老师……

成绩也开始下滑,一种悲凉再次席卷了我的全部。一次次的希望变成绝望,低头看着自己的试卷分数,心里充满了恐惧。

后来,重新起航,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将我击败,我永远不会放弃自己。其实对于明天来说,每个昨天都是青春,青春就是眼睁睁的从你指缝间溜走的那段时光,青春岁月一去不回头。

年少轻狂,青春放歌,肆意云彩的日子,或安静地坐在夕阳下的田野,或看谁的悲伤逆流成河,或谈笑着未来的幸福心却在迷茫虚喘,多少的时光逝去,多少场相约又来不及成行。

诗歌青春篇4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大家好: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

今天,恰好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从此,将告别冬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这个吉祥喜庆的日子,咸阳市作家协会、咸阳市文化促进会、几于道茯茶共同携手,在这里举办《春在咸阳》诗歌朗诵会。

这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活动,也是认真贯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文化下基层的具体措施。

今天到会的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骏民、市文联主席王民安、市作协主席杨焕亭、几于道茯茶董事长李玉生。欢迎你们!

有咸阳市各位作家、诗人、朗诵家和文学爱好者,欢迎你们!

有咸阳师范学院和陕西中医学院文学社团的师生们,欢迎你们!

今天,是《春在咸阳》诗歌朗诵会。我们欢聚一堂,歌颂祖国、歌颂青春、歌颂春天。

首先,请欣赏诗朗诵《致春天》,作者杨焕亭,朗诵江河。

春天,是心的梦想;春风,是季节的骚动;小草绿了,听见春的脚步;花儿开了,闻到春的气息;蝴蝶来了,唱着春的歌谣。请听诗朗诵《踏着春天的舞步》,作者董信义,朗诵王静。

母亲,是伟大的,她给了我们生命,并且哺育我们成长;太阳是伟大的,它给了万物生命,并且让万物生长;母亲,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太阳,始终是万物的自豪。感恩他们,就要爱他们,爱,就要大声的歌颂。请听诗朗诵《太阳,我的母亲》。作者陆子,朗诵陈芳。

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最美的是母亲,最亲的是故乡。忘不掉的故乡人,剪不断的故乡情。如果说文字,是诗人的春天;那么故乡,就是游子的春天。请欣赏我市著名诗人宁颖芳的诗歌《故乡》,朗诵霍小平。

一支新绿悄悄走过窗前,一道印痕是那远去的爱恋。不要你成就时的桃红杏黄,只要你未嫁时的一抹新妆。盼你再次走过我的窗前,驻足回眸那怕一瞬。请欣赏诗朗诵《春》,作者吴晓琴,朗诵李卉。

是的,春天应该有花,有新芽,有绿叶,以及暖暖的风。它是播种和希望,它是孕育和喜悦,甚至可以是婴儿的哭声和哭声里满满的清泉。请欣赏诗朗诵《在春天》,作者胡伟群,朗诵胡伟群。

春天是迷人的,她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谈笑风生。咸阳湖是迷人的,她像一个美丽的女神,静卧在渭水之滨。讲不完千年秦都的神韵,道不尽渭城朝雨的深情。咸阳湖的春天,就是咸阳的春天,长在北国,却是秀美的江南。请欣赏诗朗诵《咸阳湖的春天》,作者赵博,朗诵赵淑红。

春天来了,春风吹过,绿了田野、清了渭河。它是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它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让我们敞开胸怀,拥抱春天,让我们抬头仰望,放飞梦想。请欣赏诗朗诵《春在渭河岸边走过》,作者郭忠凯,朗诵刘铭。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咸阳,有这样一位小女生,8岁开始发表作品,12岁加入省作家协会,14岁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在《诗刊》《美文》《绿风》《延河》等发表作品100多篇,多次荣获全国征文比赛大奖。她就是渭城中学学生高一宜,请欣赏她的诗歌《知名不具》,朗诵者高一宜。

诗歌青春篇5

一、活动目的

《团章》规定:“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入团宣誓对新团员是一次严肃、庄重的教育。团旗代表着团的组织,誓词概括了团员对共产主义事业和团的组织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新团员人团宣誓,可以使其牢记人团誓言,激发做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活动主题:

弘扬八荣八耻培育民族精神歌颂激扬青春促进和谐发展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学校阶梯教室

五、出席对象

1、学校领导、党团负责人等

2、各班团支部书记

3、七、八年级的全体新老团员。

六、仪式过程

1、宣布入团宣誓人名单。

2、各班团支书向新团员颁发团员证和团徽。

3、由团总支书带领宣誓。

要求:领誓人和宣誓人面向团旗,将握拳的右手举起过肩,领誓人念一句誓词,宣誓人跟着念一句,念到“宣誓人”时,宣誓人应跟着报出自己的名字。

4、团组织的负责人对新团员提出希望。

5、新团员代表发言。

诗歌青春篇6

――穆旦《春》赏析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穆旦是40年代“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也是现代诗人中非常成功的一位,他的创作被誉为“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袁可嘉语)。他对英美现代诗人特别是叶芝、艾略特、奥登的熟悉,对他们的诗歌理论与批评理论的吸收,以及他年轻的活力,都使他的诗歌具有突出的现代特质。在《春》这首小诗中,这一切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在穆旦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三组不同色调的词语。其一是强烈而动感的:火焰、摇曳、渴求、拥抱、反抗、伸、推、点燃;其二是静态的:绿色、土地、看、归依;这是草与花朵的对立,春天内在的对立;也是“醒”与“蛊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窗子”是一种媒介,它分隔又联系了“欲望”与“看”,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紧闭、卷曲、组合。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诗歌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紧凑而充满张力的语言,以及饱满的节奏和集中的意象。

那么,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与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新的组合。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三位一体,恰如光、影、声、色的与感官的和思想的敞荡,它们共同等待新的组合的出现。

诗人感受到对立观念的冲突: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他们得以表现出来:绿色/火焰、拥抱/反抗、紧闭/、土地/花朵、泥土/歌、卷曲/伸入。诗人的情绪也在变化着,从暖风吹来的烦恼和欢乐,到紧张的痛苦。如窗和眼,他沉醉和观看着;如鸟,他歌唱和期待着。这是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与等待。

迷髑逖细腻柔曼

――何其芳《夏夜》赏析

夏夜

何其芳

在六月槐花的微风里新沐过了,

你的鬓发流滴着凉滑的幽芬。

圆圆的绿阴作我们的天空,

你美目里有明星的微笑。

悄睡在翠叶的梦间,

它淡香的呼吸如流萤的金翅

飞在湖畔,飞在迷离的草际,

扑到你裙衣轻覆着的膝头。

你柔柔的手臂如繁实的葡萄藤

围上我的颈,和着红熟的甜的私语。

你说你听见了我胸间的颤跳

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

是的,一株新的奇树生长在我心里了,

且快在我的唇上开出红色的花。

这是一首爱情诗。它借鉴了西方十四行诗的形式:前三节抒怀,最后一节点明题旨。多种感官的感受交融杂糅,反复运用通感的手法,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心中不可描摹的感受。

第一节,写仲夏之夜,与恋人于绿荫下共沐微风时的感受。前两行,将嗅觉感受“幽芬”转为触觉感受“凉滑”;后两行,将心内不可言说的抽象意念情人的眼神转为具象可视的“明星”。

第二节,写恋人轻覆裙衣,坐在草际迷离、莲叶田田、藕花飘香的湖畔。诗人将嗅觉的感受“淡香”转为具体的视觉形象“流萤的金翅”。

第三节,写诗人因恋人以手抱颈的举动而心跳不已。“红熟的甜的私语”一句中,诗人将葡萄与私语两个意象相融糅,从而使私语这一听觉上的意象具有了视觉上和味觉上的双重属性。“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是将心脏跳动的力量强度转化为树根震土的具象。

最后一节,将爱情从萌生到口头表白这一情感的过程,具化为树木生根到开花的生长历程。是对前三节的总结。

全诗情感细腻柔曼,注重色彩与意象的搭配。情景交融,化虚为实,虚实相间,给人迷髑逖胖感。

青花之魅

――娜仁琪琪格《青花瓷》赏析

青花瓷

娜仁琪琪格

轻轻地旋转在水波之上

花香席卷着春波哦那暖阳

绿招摇着它的轻软与喘息

仿佛是烟雨江南

当它出现就是一次圆满

就是一次脱胎换骨从一朵云到一个

青花瓷或者说

从水珠到云到青花瓷

亲爱的请捧紧我

――我是你的青花瓷

当我喊出青花瓷

我是你的作品是工艺是天地的精华

向你讨要这一生的呵护与不舍

娜仁琪琪格,蒙古族,辽宁朝阳人,70后女诗人。著有诗集《在时光的鳞片上》等。

据媒体披露,2005年7月12日,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在英国伦敦以1568.8万英镑(合2.4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明朝时永乐皇帝用青花瓷造过一个塔。清代的雍正皇帝曾经谕旨在紫禁城搭设青花瓷窑厂且亲自去“现场办公”。可见青花瓷美的魅力。青花瓷的美来自于釉质纯净,细腻坚硬,莹润光亮,纹饰柔密,大放异彩。

在《青花瓷》里,诗人使烟雨江南般的青花瓷在水波之上翩然起舞,“轻轻地旋转在水波之上/花香席卷着春波哦那暖阳/绿招摇着它的轻软与喘息/仿佛是烟雨江南”。翩跹起舞的青花瓷,在神秘的境界里,她有姿有色有香有声有烟有雨有情。在《青花瓷》里,诗人给圆满、脱胎换骨的青花瓷还塑造了一个更加诗美的形象,“从一朵云到一个/青花瓷或者说/从水珠到云到青花瓷”。这里勾勒的是青花瓷的灵魂,从而拓展了青花瓷美的高度以及内涵。然后水到渠成笔锋一转,“亲爱的请捧紧我/――我是你的青花瓷”。秀笔一点,给人惊喜,看似突兀,尽在情理。诗好像戛然而止了,其实不然。这里还只是一个小我的彰显。在《青花瓷》里,人还借青花瓷之口,喊出了一代女性的真切的心声,“我是你的作品是工艺是天地的精华/向你讨要这一生的呵护与不舍”。在拜金潮头,现代女性需要讨要的正是一生的呵护与不舍。诗句脱口喊出,乖张情稠,符合情场,没有声嘶力竭之嫌。